人物
时段
朝代
“达奚长儒”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晋王召道病遗书告别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贫道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无生法忍,下求六根清净,三业殷勤,一生望获。
不谓宿罪殃深,致诸留难。
内无实德,外虚名誉。
学徒强集,檀越自来。
既不能绝域远避,而复依违顺俗,自招恼乱,道退行亏,应得不得,忧悔何补?
上负三宝,下愧本心。
此一恨也。
然圣法既差,自审非分。
欲以先师禅慧,授与学人,故留滞陈都,八年弘法。
诸来学者,或易悟而早亡,或随分而自益,无兼他之才,空延教化。
略成断种,自行前阙。
利物久虚,再负先师百金之寄。
此二恨也。
而年既西夕,恒惜妙道。
思值明时,愿逢外护。
初蒙四事,既励朽年。
师以学徒四十馀僧三百许日于江都行道,亦复开怀,待来问者,傥逢易悟,用答王恩。
而不见一人,求禅求慧,与物无缘,顿至于此。
谬当信施,化导无功。
此三恨也。
又作是念,此处无缘,馀方或有。
先因荆、潭之愿,愿报地恩。
大王弘慈,霈然垂许。
湘潭功德,粗表微心。
虽结缘者众,孰堪委业?
初谓缘者不来,今则往求不得。
推想既谬,此四恨也。
荆州法集,听众一千馀僧学禅三百,州司惶虑,谓乖国式,岂可聚众,用恼官人?
故朝同云合,暮如雨散。
设有善萌,不获增长。
此乃世调无堪,不能谐和得所。
此五恨也。
既再游江都,圣心重法,令著《净名疏》。
不揆闇识,辄述偏怀。
玄义始竟,麾盖入谒。
复许东归,而吴会之僧,咸欣听学。
山间虚乏,不可聚众。
束心待出,访求法门。
暮年衰弱,许当开化
今出期既断,法缘亦绝。
此六恨也。
在山两夏,专治玄义,进解经文,至佛道品,为二十一卷。
将身不慎,遂动热渴,一百馀日,竞疾治改。
际此夏末,虑有追呼,东装待期。
去月十七日,使人至山,止留一宿。
遽比萤光,早希进路,行过剡岭。
次至石城,气疾兼笃,不能复前。
此之义疏,口授出本,一遍自治,皆未搜简经论,僻谬尚多,不堪流布。
既为王造,宁羞其拙?
嘱弟子抄写后本仰简。
前所送玄义及入文者,请付弟子焚之。
天挺睿智,愿一遍开读,览其大意,馀无可观。
贫道灰壤虽谢,愿留心佛法,询访胜德,使义门无废,深穷佛教,治道益明,遍行遍学。
是菩萨行,如来灭度法付国王。
贫道何人,慧门凭委。
欣然就尽,没有馀荣。
但著述延岁,文义不同,怅然自惭。
生来所以周章者,皆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
今得法门仰寄,三为具足,六根释矣。
命尽之后,若有神力,誓当影护王之土境,使愿法流衍,以答王恩,以副本志。
菩萨誓愿,诚而不欺;
香火义深,安知仰谢?
愿观泡幻,知有为法。
一切无常,会而不离,终不可得。
唯当勤戒施惠,以拒四山,早求出要。
岂须伤法,烦劳圣怀?
莲华香炉,犀角如意,是王所施,今以仰别,愿德香遐远,长保如意也。
南岳大师灭度之后,未有碑颂。
前蒙教许自制,愿不忘此旨。
南岳师于潭州大明寺,弥天道安荆州立上明寺,前蒙教影护,愿光饰先德,为作檀越主。
贫道在世六十年,未尝作有为功德,年暮力弱,多阙用心。
又香火施重,近于荆州,仰为造玉泉寺,修治十住寺。
并蒙教嘱彼总管蕲春郡公达奚长儒,僧赍教书至夏口,而蕲春公亡,书未及付,慈恩已足,愿为玉泉作檀越主。
天台顶寺茅庵稍整,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剪木位基,命弟子营立。
不见寺成,冥目为恨。
天台未有公额,愿乞一名,移荆州玉泉寺贯十僧住天台寺,乞废寺田为天台基业,寺图并石像发愿疏,悉留仰简。
泰平圣世,皇风整肃。
菩萨净土,不可思议。
切见诸州迭送租米,车脚皆三五倍,于公敛不多,私费为重,典章处分,别有深规。
贫道不闲,忽言国式。
辄谓无米之州,运送宜尔;
有米之州,当地轮送。
则无此私费。
管窥未见理,若于式有妨,请不须论;
于事有益,愿为咨奏,使苍生庆赖。
然国是王国,民是王民。
加修慈心,抚育黎庶。
犬马识养,人岂忘恩乎?
昔闻齐高氏见负炭兵,形容憔悴,悯其辛苦,放令出家,唯一人乐去。
齐主叹曰:人皆有妻子之爱,谁肯孤房独宿?
瞪视四壁,自傧山林。
以此观之,出家难得。
今天下旷大,赋敛宽平,出家者少,老僧零落,日就减前,贯帐时或随缘听学,或山林修道,不及帐名,虽复用心,常怀忧惧,此例不多,悉有行业。
愿许其首贯,则是度人出家,增益僧众,炽然佛法,得无量功德。
昔三方鼎立,用武惜人。
今太平一轨,修文修福,正是其宜。
又未法众僧,多行不称服,尚不挟人意;
况扶经律,王秉国法,兼匡佛教。
有罪者治之,无罪者敬之。
起平等不可思议心,则功德无量。
此等之事,本欲面咨,未逢机会,奄成遗嘱。
亦是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若能留心功德仰赛。
临命口授,言尽力穷,期迫恋多,知复分说。
大善知识,菩提为期。
沙门某敬白。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达奚长儒开皇二年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一
突厥猖狂,辄犯边塞,犬羊之众,弥亘山原。
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所部之内,少将百倍。
以昼通宵,四面抗敌,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凶徒就戮,过半不反,锋刃之馀,亡魂窜迹。
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言念勋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国,馀勋回授一子。
其战亡将士,皆赠官三转,子孙袭之(《隋书·达奚长儒传》)
达奚长儒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智者禅师德尊望重,近年纡道,爰授净戒。
今修治彼州十住寺,造立西徂玉泉寺,并见请为檀越。
复闻公等,多结胜缘,大乘运通,良深随喜。
师今遣僧使志果、法才二人,还就玉泉寺法璨道慧法师、十住寺道臻法师经理,想加心影响,奖成妙业。
公私覃福,幽显同赖。
法事远白,不复暄凉也。
杨广呈。
八月二日(《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孔中丞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三、《皇朝文炮》卷一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八、《圣宋文选》卷一六、《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一八、《经世八编》卷一二○、《阙里志》卷二一
夫子之道不行于当年,传于其家,直四十馀世以俟子孙,如此其远也。
夫子没,后世有子思焉,安国焉,颖达焉,止于发扬其言而已。
有汉相光、唐相纬,虽得位,亦不能尽行其道。
夫子之道,其肯郁然蟠伏于其家?
乃跃起奋出,散漫于天下,天下人皆可以得之。
汉高祖唐太宗能得之于上,以之有天下三百年。
孟轲扬雄文中子韩愈能得之于下,以之有其名于亿万世。
惟孔氏子孙无有得之者,俟四十馀世,仅二千年,阁下乃得之。
今夫子之道不专在于天下,在于阁下也。
阁下又且赫然有声烈于天下,复得位于朝,见用于天子。
阁下不徒能得夫子之道,其将以夫子之道事于圣君,施于天下,俾国家为二帝,为三王,为两汉,为钜唐矣。
夫子之志曰:「吾志在《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夫子惧之,而又时无君,己无位,不能诛,不能止,乃作《春秋》焉,所以正王纲,举王法。
故《春秋》成,乱臣贼子惧。
司寇,则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两观之下;
摄相事,则齐终不敢窥兵河南
当时之君则昏也,当时之位则摄也,尚不及阁下得明君,有大位。
中丞逾月,而未闻有举焉。
阁下在朝,朝廷尚有癚臣敢在位,天下蠹贼未悉除,是夫子之道犹未克尽举。
岂夫子直四十馀世,仅二千年,以俟阁下?
阁下宜念之。
且天子之设御史府,尊其位,崇其任,不与他府并。
旧有大夫,则中丞亚大夫而领其属。
大夫阙,则中丞其长也,故中丞之任特重焉,中丞之责尤重焉。
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秸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
相有依违顺旨、蔽上罔下、贪宠忘谏、专福作威,御史府得以纠绳之;
将有骄悍不顺、恃武肆害、玩兵弃战、暴刑毒民,御史府得以举劾之。
君,至尊也,相与将,至贵也,且得谏责纠劾之,馀可知也。
御史府之尊严也,如轩陛之下,庙堂之上,进退百官,行政教,出号令,明制度,纪赏罚,有不如法者,御史得言之。
御史府中书枢密虽若卑,中书枢密亦不敢与御史府抗威争礼,而反畏悚而尊事之。
御史府之重,其无与比,然须得如阁下者居之始贵矣。
《易》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
《礼》曰:「人存则政举」。
阁下圣人之后,又能得圣人之道,以方重刚正、公忠清直,烈烈在于朝,为天子献可替否,赞谋猷,持纲纪,天下想望其风采者,十五年间,简于清衷,期将大用。
且历试于外,更观其能,连更三大藩,皆卓然有治声,闻于天宇,浃于日下。
御史府中丞虚位,日班于紫宸殿下,癿金煌煌,行声锵锵,且有百数,天子弗录之,乃南走三百里,以驿召阁下,直入其府,登其位。
自陛下独决万机来,登崇俊良,黜逐纤人,革故鼎新,百度修举,太平之望,日月以隆。
然而天人之心,犹郁然不大舒释者,以阁下尚稽大任也。
至是,天人之心始大舒释矣。
阁下自初及终,皆以直道进。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介尝闻朝大夫语曰:「有某官为某官时,忠鲠直谠,謇謇敢言,触龙逆鳞,不避诛死,由是人主知之,声名蔼然,耸动朝野,不四五年,取显仕。
今为某官,位弥高,身弥贵,禄厚惠渥,私庭曳青绶者五六人,门前炎炎可炙手。
顾此势力荣宠,有所惜也。
如有物塞其耳,如有叶蔽其目,如有钳缄其口,朝廷有阙政,国家有遗事,若不闻,若不睹,而不复言。
则向之忠鲠直谠,謇謇敢言,乃沽名耳,其以为速进之媒乎」!
噫!
士之积道德,富仁义于厥身,盖假于权位,以布诸行事,利于天下也,岂有屑屑然谋夫衣食者欤?
正色直己立于朝,以行其道,乃使天下有此论,庸无伤乎?
古今君子少,小人多。
君子常不胜小人,小人不惟常胜君子,而又不能容之,恶直丑正,嚚嚚实繁。
幸而有一君子在于朝,则百小人排之,非铁心石肠,刚正不折,未有不从而靡者。
小人不容君子也如是,而不能死节以永终誉,中途晚节,须有渝变,宜其为小人之所排也。
今有人位未显,身在下,能坚正不顾其身,敢直言极谏,犯天子颜色,封章抗疏,论天下利害,群小人必丛立指点曰:「此人求速进也,沽虚名也,非以行道也」。
吁!
吾徒不见容于小人也,不取信于天下也,固若是乎!
周公孔子之道不用,则卷而怀之;
用之,则肯已乎?
实将施及国家,布于天下,以左右吾君、绥吾民矣。
群小人排毁不已,吁,可怪也!
阁下亦当大警戒之,勿使天下有所论,则君子幸甚,天下幸甚。
不宣。
介顿首再拜。
张安石1041年2月21日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岁庚辰十一月五日奉符大夫马君永伯下吏,奉符民如赤子之失慈父母。
十一月五日二月十一日,凡百有六日,延颈引首,南望大夫之来,若在大暑思涤清风,若坐赤炭思濯寒波。
二十一日大夫被免,民以千数,环立大哭,若以久馁方食而夺其辅,大寒始衣而劫其纩。
哭已,咸曰:「吾大夫奉身俭,行己廉,守法平,操心公,养民舒闲,约吏急速。
大夫来,吾曹安于里闾,晏眠饱食,老息壮作,不夺吾种殖之时,不害吾生养之道。
经岁,村巷矱不惊,犬不吠,盗贼不入,吏胥不至。
州县之政,赋税为急。
邻县督责烦数,敲扑之声相闻,里胥累累,系于道路,流血满令厅阶,犹出期不克办。
大夫但敛手坐席上,时召老叟至其前,与之相约。
所谓里胥者,皆放于田亩,严禁戒,不得与民相见。
不遣一吏走,不施一杖笞,常先期赋登数。
治吾邑者,育吾曹,可谓勤且至矣,可谓义且恩矣。
吾曹在下观吾大夫,无丝发辜天负民,无分寸枉道欺心,而无罪免去,兹非吾大夫之不幸也,吾曹之不幸也」。
于是相与环立,又哭且恸。
既而,又闻大夫无资不能行,尽货易其帷集之属乃能行。
虽能行,闻其寓之西任城,无环堵之室,无一亩之田。
大夫及夫人、若女、若儿、若姨监皂隶十数口,衣不续而炊不继,朝诉饥而暮啼寒。
大夫至此,吾曹德大夫甚深,忍坐视之?
乃群走队趋,就徂徕下绕石介泣告之曰:「吾曹尝闻昔田横能养士,当之难,五百人死之。
大夫之忧,幸未至,吾曹亦未当从五百人者以死。
然吾大夫朝夕有饥寒之虑,吾曹民尔,无智力为营其衣食。
君在吾乡,号为有智力者,君宜念吾曹区区之心,图救吾大夫之穷」。
闻之,大羞愧,且恻然悼之。
悼者,悼马大夫之窘;
愧者,愧此民之义。
虽悼且愧,而方连遭大忧,在困踬憔悴中,旦暮自虞就死,何得锱铢势力解马大夫之忧,慰此民之勤勤?
大夫之忧深矣,此民之勤勤至矣,皆义不可已。
安石之书,知之道,富仁义之文,有仁义之心,岂不有意乎?
介白。
怀远军带溪寨等在任物故使臣子孙诏庆历五年四月癸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五
广西转运使怀远军带溪寨、天河寨,富仁监普义寨,镇宁州环州思立寨,智州德谨寨,皆烟瘴之地,其使臣在任物故者,录其子若孙一人。
黄从政晋江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泉山南望海之滨,家乐文儒里富仁
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
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
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
请罢广南西路平观二州奏 南宋 · 明橐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史》卷四九五《蛮夷传》三、《粤西文载》卷四
平、观二州本王口、高峰二砦,处广右西偏,旧常无虞。
崇宁大观间,边臣启衅,奏请置州拓境,深入不毛。
如平、从、允、孚、庭、观、溪、驯、叙、乐、隆、兑等十有二州,属之黔南,其官吏军兵请给费用,悉由内郡。
于是骚然,莫能支吾。
政和间,朝廷始悟其非,罢之。
或者谓平州为西南重镇,兼制王江、从、允等州及湖南之武冈军、湖北靖州桂州之桑江峒猺。
观州则控制南丹、陆家砦、茆滩十道及白崖诸蛮,以故二州独不废。
臣自历边,即乞罢平、观者,前后非一。
摄官吴芾尝充经略司准备干当,颇得其详。
观州初为宜州富仁监,大观间帅臣王祖道欲招纳文、兰州都巡检刘惟忠谓得文、不若取南丹之利,因诬其州莫公佞阻文、不令纳土,为公佞罪,惟忠遂禽杀公佞。
帅司奏其功,乃改南丹观州,命惟忠守之。
公佞之死,人以为冤。
其弟公晟结溪峒图报复,连岁攻围,惟忠中伤死,继以黄璘代守。
度不能支,辞疾告罢,以岑利疆代之。
黄忱复建议,欲增筑高峰砦于富仁监侧,为观声援。
会朝廷罢新边,遂请以高峰砦为观州,设知州一人、兵职官二人、漕官一人、指使砦保官七人,吏额五十人,厢禁军、土丁、家丁又千馀人。
岁费钱一万二千九百馀贯,米八千八百一十七石有奇。
州无税租户籍,皆仰给邻郡。
飞挽涉险阻,或遇蛮寇设伏,阴发毒矢,中人辄死。
人畏贼,悉委弃道路,纵然达州,縻费亦不可胜计。
昔为富仁监时,不闻有警。
惟是边吏欲以刺探为功,故时时称警急,因以为利,遂欲存而不废也。
比年户籍日削,民多流离,或转入溪洞,公私困敝为甚。
平州初隶融州,亦羁縻州峒也。
旧通湖北渠阳军,置融江砦及文村、临溪浔江堡。
后以地隔生蛮,遂废。
崇宁间,复隶融。
王口砦,地接王江,更为怀远军,后更为平州,更吉州从州,王江为允州,并隶黔南
政和二年,复废。
边吏黄忱李坦诳其帅臣程邻,乞存平州,设知州一人、兵职官二人、漕官一人、县令簿二人,提举溪峒公事;
本州管界都同巡检二人,五砦保监官指挥十人,吏额百人,禁军、土丁千人。
岁费钱一万四千四百一十八六百文,米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五石有奇。
州无租赋户籍,转运司岁移、融、象、柳之以给之。
及徙融州西北金鸡乡税米四百九十馀石隶怀远,縻费甚于观州
守臣到任,即奏推恩其子,州、县、砦、堡例得迁官酬赏,而税场互市之利又为守臣边吏所私,独百姓有征戍转输之苦,诚为可悯。
臣以为宜罢平、观二州便。
然尚有可议者,观州初为富仁监时,有银冶二,官取其利有常额,熙宁原降条例具在,宜先下经略司,责公晟等依熙宁条例施行。
况公晟实公佞弟,理宜掌州事,近虽逃归,未为蛮族信服,察其情势,不得不倚重中国。
若乘时授之,彼知恩出朝廷,必深感悦。
予访王氏子仁泰于泽富仁泰适以是日生男时予方以疾断酒为之喜而破戒赋诗赠之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深巷方停下泽车,便惊佳气蔼庭除。
数声喜报檐前鹊,一颗光呈掌上珠
兆应熊罴来梦日,庆随弧矢上门初。
因君破戒重开酒,佳话流传遍里闾。
金伯荣富仁 其一 明 · 郑琢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药圃先生续集卷之一
风姿魁伟器恢弘,文武才全八尺躬。
本学诗书为夙业,非专弓剑事边功。
居官匪懈终全孝,报国纯诚不负忠。
德建宦成名又立,古来良将亦难同。
金伯荣富仁 其二 明 · 郑琢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药圃先生续集卷之一
家世情亲肇昔年,佳邱乌水境相连。
有时亭上参筵几,每许尊前任醉颠。
尝住洛京同旅宦,几分新炭备烹煎。
平生永拟依归地,此日难堪涕泗涟。
金兵使富仁挽词 明 · 具凤龄
五言排律 出处:柏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磊落山西种,长身几尺强。
英风驱岭海,逸气撼冰霜。
早岁孙康榻,中年史肇枪。
莲华双发解,虎略独占场。
雨立彤云陛,星趋锦帐郎
西关二府帅,南徼雨城防。
大镇军容肃,元戎阵势长。
亏盈终莫测,祸福浩难量。
仙枕惊魂断,黄梁阅世忙。
疏慵忝乡里,迂陋侧朝行。
濑烟开渚,乌川月送航。
追欢那可得,相挽痛范范。
吉州富仁 明 · 洪可臣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晚全先生文集卷之一
英英金牧使,莹莹玉为襟。
晓日彤庭拜,秋风紫塞临。
渔樵南国远,锁钥北门深。
一别相思切,归鸿肯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