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孔中丞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三、《皇朝文炮》卷一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八、《圣宋文选》卷一六、《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一八、《经世八编》卷一二○、《阙里志》卷二一
夫子之道不行于当年,传于其家,直四十馀世以俟子孙如此其远也。
夫子没,后世子思焉,安国焉,颖达焉,止于发扬其言而已
有汉相光、唐相纬,虽得位,亦不能尽行其道。
夫子之道,其肯郁然蟠伏于其家?
跃起奋出,散漫天下天下人可以得之
汉高祖唐太宗得之于上,以之有天下三百年。
孟轲扬雄文中子韩愈得之于下,以之有其名于亿万世。
惟孔氏子孙无有得之者,俟四十馀世,仅二千年,阁下得之
今夫子之道不专在于天下在于阁下也。
阁下又且赫然有声烈于天下,复得位于朝,见用于天子
阁下不徒能得夫子之道,其将以夫子之道事于圣君,施于天下,俾国家二帝,为三王,为两汉,为钜唐矣。
夫子之志曰:「吾志在《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夫子惧之,而又时无君,己无位不能诛,不能止,乃作《春秋》焉,所以王纲,举王法
故《春秋》成,乱臣贼子惧。
司寇,则七日而诛少正卯两观之下;
相事,则齐终不敢窥兵河南
当时之君则昏也,当时之位则摄也,尚不及阁下明君,有大位
中丞逾月,而未闻有举焉。
阁下在朝朝廷尚有癚臣敢在位天下蠹贼未悉除,是夫子之道犹未克尽举。
夫子直四十馀世,仅二千年,以俟阁下
阁下宜念之。
天子之设御史府,尊其位,崇其任,不与他府并。
旧有大夫,则中丞亚大夫而领其属。
大夫阙,则中丞其长也,故中丞之任特重焉,中丞之责尤重焉。
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秸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
相有依违顺旨、蔽上罔下、贪宠忘谏、专福作威御史府得以纠绳之;
将有骄悍不顺、恃武肆害、玩兵弃战、暴刑毒民,御史府得以举劾之。
君,至尊也,相与将,至贵也,且得谏责纠劾之,馀可知也。
御史府尊严也,如轩陛之下,庙堂之上,进退百官,行政教,出号令,明制度,纪赏罚,有不如法者,御史得言之。
御史府中书枢密虽若卑,中书枢密不敢御史府抗威争礼,而反畏悚而尊事之。
御史府之重,其无与比,然须得阁下者居之始贵矣。
《易》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
《礼》曰:「人存则政举」。
阁下圣人之后,又能得圣人之道,以方重刚正公忠清直烈烈在于朝,为天子献可替否,赞谋猷,持纲纪天下想望风采者,十五年间,简于清衷,期将大用
历试于外,更观其能,连更三大藩,皆卓然治声,闻于天宇,浃于日下
御史府中丞虚位日班紫宸殿下,癿金煌煌,行声锵锵,且有百数天子弗录之,乃南走三百里,以驿召阁下直入其府,登其位。
陛下独决万机来,登崇俊良黜逐纤人革故鼎新百度修举太平之望,日月以隆。
然而天人之心,犹郁然不大舒释者,以阁下尚稽大任也。
至是,天人之心始大舒释矣。
阁下自初及终,皆以直道进。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介尝闻朝大夫语曰:「有某官为某官时,忠鲠直谠,謇謇敢言触龙逆鳞不避诛死由是人主知之,声名蔼然耸动朝野,不四五年,取显仕
今为某官,位弥高,身弥贵,禄厚惠渥私庭青绶五六人门前炎炎炙手
顾此势力荣宠,有所惜也。
如有物塞其耳,如有叶蔽其目,如有钳缄其口,朝廷阙政国家遗事,若不闻,若不睹,而不复言
则向之忠鲠直谠,謇謇敢言,乃沽名耳,其以为速进之媒乎」!
噫!
士之积道德富仁义于厥身,盖假于权位,以布诸行事利于天下也,岂有屑屑谋夫衣食者欤?
正色直己立于朝,以行其道,乃使天下有此论,庸无伤乎?
古今君子少,小人多。
君子不胜小人小人不惟常胜君子,而又不能容之,恶直丑正,嚚嚚实繁。
幸而一君在于朝,则百小人排之,非铁心石肠刚正不折,未有不从而靡者。
小人不容君子如是,而不能死节永终誉,中途晚节,须有渝变,宜其为小人之所排也。
今有人位未显,身在下,能坚正不顾其身,敢直言极谏,犯天子颜色封章抗疏论天利害群小人必丛立指点曰:「此人求速进也,沽虚名也,非以行道也」。
吁!
吾徒不见容于小人也,不取信于天下也,固若是乎!
周公孔子之道不用,则卷而怀之;
用之,则肯已乎
实将施及国家,布于天下,以左右吾君、绥吾民矣。
群小人排不已,吁,可怪也!
阁下亦当大警戒之,勿使天下有所论,则君子幸甚天下幸甚
不宣
顿首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