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湘中童谣 唐 · 不详
 押先韵
马去不用鞭,咬牙过今年江南边镐长沙,既迁马氏之族,朗州衙将刘言复为乱,袭遁归。谣言鞭,边也)
刘言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卿卓立功勋。
明彰臣节。
复马氏所亡之地。
安楚人仍旧之邦。
一境土疆。
方资节制。
大朝藩屏。
殊切倚毗。
凡于锡赐之恩。
皆奖削平之效。
惟卿敏达。
知朕眷怀。
今赐卿旧属湖南在京及诸处庄宅楼店邸务舍屋等。
刘言内殿崇班告词108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栾城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某:尔章献外家子,生于纨绮,而能勉自饬励,以成淑均之行。
选与宗姻,既缘华族。
特增美秩,兹有旧章。
益务自修,以永终誉。
可。
陈善闭邪谓之敬 宋 · 刘安上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七、《刘给谏集》卷五
君子之事君,尽心焉耳矣。
言而不心则近谀,貌而不心则近佞,谀且佞,君子不为也。
故尽吾心之所可欲者以事君,则凡所谓善者,无不陈也;
尽吾心之所欲去者以事君,则凡所谓邪者,无不闭也。
陈善闭邪,此人臣之所自尽者,得不谓之敬乎?
窃尝谓人臣之立乎本朝者,岂皆出乎爱君之诚也哉!
贪夫爵,慕夫禄。
其未得之也,则谀言柔色以入之,其既得之也,则又谀言柔色以守之。
不为是者,或以财利说其富国,或以勇力说其彊兵。
不为是者,则为盘乐奢泰说其乐逸。
是三者,君以为忠,臣以为贼者也。
彼其心岂不知好利足以虐民,好兵足以害国,而盘乐奢泰之不足以保其社稷也?
特其心不出乎爱君之诚,是以若此,然而不敬莫大乎是。
嗟乎,孟子之时,兹弊甚矣,天下之士亦孰知有爱君之道哉!
盖其献言于君者,不过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而已。
又曰:「我善为战,我善为阵」而已。
当时之君不知其非,且从而尊之曰:「此良臣也」。
孟子者,乃明其说之不可,独区区以仁义为说。
彼好勇也,我以文、武言之;
彼好货也,我以公刘言之;
彼好色也,我以太王言之。
是皆所以引其君以当道而格其心之非,则其敬君为何如哉!
景子者,方且以不朝王为言,是乌知孟子之所以敬其者,不在于声音笑貌之间,而在于中心之诚。
故曰:「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记与刘无言论书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
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骘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
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
予因言:「见汉魏间人章表,亦多用章草书,今犹有存者,如司马孚孙皓表奏,世或传之。
疑所谓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汉章帝好之,因谓之章草也。
盖此虽草书,而有波磔,若正书之有分隶,既不颠放易晓,又可赴急,宜汉人以作檄书也」。
刘言:「《续帖》中李怀琳书《绝交书》多有古字,若等字,疑有所受,非怀琳自能作也」。
:「张彦远:『昔嵇叔夜自书《绝交书》数纸,人以右军数帖来易,惜不与之』。
叔夜书唐世尚有之。
怀琳尝见之,故放焉,决非自能作也。
怀琳尝伪作卫夫人及七贤帖,不逮此远矣。
窦暨云:『乃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则知《绝交书》诚有所放也。
其卷尾云『右军』,盖误」。
云:「今世有萧子云章草书《出师颂》,甚古雅,与子云他书全不类,疑亦放汉人书也。
东汉人喜作分隶与章草,它书传世者鲜矣」。
:「《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伪帖颇多,如伪作山涛崔子玉谢发、卞壸,皆是一手写古人帖语耳。
第三卷最多,今秘阁有数匣尚存,皆澄心堂纸书,分明题曰『仿书』,不作传摹与真迹。
而当时侍书王著编汇,殊不晓,特取名以入录,故与真迹混淆;
却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
予《法帖正误》中论之甚详」。
刘言:「邓骘简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而东汉是年七月复有丙寅,恐史误也。
简书当时文字,又有月朔不应差云」。
又云:「欧阳询举世呼为率更,传亦书其终于率更,而有八分书一碑,乃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史未尝书也」。
予云:「此例甚多。
如唐史《王方庆传》云,自褒至方庆五世封石泉,而今《宝章集》中方庆官云琅邪县开国子,则是方庆尝封琅邪,后徙石泉也,亦史误云。
至于世之称谓则不常,如杨凝式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为杨少师之类」。
刘云:「杨书『赛过珊瑚树』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于书㨭上写之,即俗所谓书襻者」。
予云:「洛阳文潞公家有杨书诗帖十一纸,字与《珊瑚帖》相类,今洛亦有石本,而不能尽载也。
杨多书僧壁,而传于楮素者甚少,今壁书亦自少。
洛阳惟有广爱寺西禅院两壁、胜果院一壁、天宫寺一壁而已。
因甲子岁大水,损失者多矣」。
刘言:「瀛州有《邢峦碑》,甚完。
金陵唐高正臣书本,埋没圃中,其父宜翁令人发出立之,今易致。
其字画殊有虞、褚法也」。
又云:「《续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陆柬之书」。
余云:「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晋人语,恐柬之临学者」。
予又云:「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人罕传之。
尝见一帖,写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
刘云:「尝见行俭所书《千字》亦工」。
又云:「《宝章集》题者小字乃钟绍京书」。
予云:「绍京碑今有存者,盖师薛稷也」。
予又云:「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非也。
一小书中载陶隐居书,此或近之。
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书,抑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
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书也。
下有『皇山樵人逸少』,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耳」。
又云:「作钟鼎须用竹笔书乃佳」。
予云:「不然。
今钟鼎字若《季㜏鼎》、《伯戋盦》,字皆两头纤纤,若使竹笔,何能如此」?
刘又:「顷谒苏子容,未出间,见传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
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
此书偶忘其名。
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
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
予云:「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祇是谓书名耳
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草字,盖沿习此耳。
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上表章亦或尔。
近世遂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陈益之父行状(代士昭兄)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六、《浪语集》卷三四、《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公之子谦,初以文章试太学声名籍甚
某主敦宗南院,道莆田,过故人著作刘公夙,问后生之贤,某以谦对,刘言:「谦之贤者皆以其父。
夙前教授温州时,谦以诸生讲肄州学,夙喜其质明锐,为痛裁抑以成其材,退常慊然于中,不使谦觉之也。
其父即知夙为有意琢磨其子。
夙心知其贤于人,顾未尝识其面」。
某曰:「君得之矣。
君所知于陈公者教子一事,公之乡行有足贤者,某尝闻其人矣。
然于乡之老成,虽雅知其名,非身察知其贤,不轻言也。
尝与公会,望其容色温然和粹,听其言语简而诚悫,意非常俗之士,问之公也,始知其为乡里推重之,有以能教其子以立门户,若天道之报然」。
某之迎家而归,会公将葬,谦与兄某某、弟某某共裒公行,将求名士而铭之,属某叙次其文,某辞不得谢,为直书其事焉。
公讳敦化字某
其先家福唐,五季乱,徙横阳,又迁永嘉鹏飞里,世以轻财嗜义,德施于乡。
公生九年,罹方腊变,乡之平居为不善者,群不逞啸屠之,而共芘匿保公以全。
十五,丁父艰,二弟皆幼,公奉母夫人,经理家政,井井有条理,夫人一食不饴,公辄忧之见颜面。
方疾,汤药非亲尝不进。
遭丧,庐墓左,哀慕至老不衰。
兄弟相友,及见二毛不忍析异。
公性夷旷,不立城府,与人接无纤芥,虽庬夫单妇、三尺童子,一皆词情温厚,有以慰怿其心。
家累百金,益能增侈,先德之施,伏腊之外,率用振业族党乡闬之急难,馀以修治桥梁、平夷道路无留者。
凶岁,人多闭籴,常发私廪平价出之,赈贷单贫,孜孜不倦。
乡闾信服其谊,争讼多不之官府,得公一言,即时解散,斗很为是益希少。
公虽蚤弃书学,所为常与理造。
经界行,县选公平比乡之赋,至今称其均一。
金人逼淮甸,又请公治乡兵,时诸乡缮甲骚然,公格令不下,曰:「此但扰耳」。
乡民赖以无事,而它部兵亦不成部伍。
家园有万个二古,公常笑傲其间,陶然自适,万事不以挂念,客至无不倾倒,皆叹其古君子也。
尽心教子,迄能有所成立。
暮年,谦上名礼部,人谓公世殖善不显,天其或者遂将侈大其门,而公不卒见之也。
乾道二年五月六日卒,享年五十有五。
乡人于公之疾,日奉鸡豚,祠神祷谢,死之日,咨嗟相顾,有为之流涕者。
乌乎,公何以得此邪!
公常自,不能利泽于世,遗爱一乡足矣,以匹夫而泽迨乡里,贤矣哉!
子男五人,女一人。
卜以岁三月某日葬公于郡西岑之原,列其行事如右。
铅山赃吏判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六、《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一
当职未入境,已闻铅山县有配吏程、徐、张、周四人,为百姓之害。
及入境,则百姓交讼之。
徐浩乞取官会三百贯,则招吴兴陈论,乞取官会五百贯,则招刘言陈论。
又如扬超所诉,则节次取受一千馀缗。
其他乞取,如扬和暨汝和所论,不一而足。
霸役年深,民惧如虎,号为烧热大王
甚者虚印乾钞,移易仓库,鼎造大厦,横行市井。
监司追逮,则一味逃避不出。
如张谨接受官会三百二十五贯,则招杨青陈论,接受官会二百二十五贯,则招徐超陈论。
又如曹介祉所诉,则张谨三人共讨十八界会三百馀贯
狠毒酷暴,不啻狼虎。
周厚身为典押,政以贿成,乞取官会二百,则招王祥陈论,乞取官会三百馀贯,则招刘仁陈论。
又如曲法受张良圭、王先明等赃,不一而足。
惟程伟一名,据王大同周琮王文焕等论其接受情节,赃钱万计,虽不曾明指钱数,然其更名为伟,以泯踪迹,改职为都辖,以避典押之名,则又三人中之最黠者也。
阴险斡民之利,更强占二妇以居家,创起月敷局,监纳无名钱,白纳三千石,重科半万筹,不给朱钞,白状交纳,尤为百姓之苦。
知县第求办事,岂能尽知。
当职重念铅山彫弊,民力已疲,复有此狼虎之吏,恣其沟壑之欲,日朘月削,民何以堪?
此曹不除,何以安百姓而培国脉?
徐浩、周厚、程伟三名已经徒配,各决脊杖十二,加配五百里,拘锁外寨,毋使虎兕出柙,重为吾民之害。
张谨一名,未经徒配,且押赴永丰县狱,逐项根勘,限五日申。
其馀污吏尚多,当职念县道乏使,未欲尽行追究,仰自改过,如再招词诉,决定追配。
仍备榜行司及本县晓示。
咸淳辛未十二月初一日转对劄子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二、《陵阳先生集》卷八
臣一介疏贱,误玷周行,每窃惟念,自先臣子才以来,世受国恩,至深至厚,涓埃未报,日惧空官。
兹者皇帝陛下视朔前殿,诸门洞开,旦气清明,而臣以此时猥当转对,天光所临,其敢具文以塞故事?
臣尝伏读国史,窃观元祐三年五月一日苏轼转对,条陈三事。
其一条曰:「唐太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
祖宗之制,自两省两制近臣、六曹监长贰有所欲言,及典大藩镇、奉使一路,出入辞见,皆得奏事殿上。
其馀小臣布衣,亦时特赐召问。
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
伏望更与大臣商议,除台谏、开封知府已许上殿外,其馀臣僚,旧制许请间奏事及出入辞见许上殿者,皆复祖宗故事」。
元祐六年八月一日范百禄转对,亦条陈三事,其一条曰:「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诏『自今每五日内殿起居,翰林学士及文班常转官转对』。
既又命尚书省集官议其可者而行之。
真宗皇帝诏有司录转对章疏一本留守
祖宗之于转对,其勤且至如此。
今一岁之中,侍朝者有数,臣僚每次一员转对,不过十馀人。
借使人悉知而言,言皆见用,亦不过十数事耳。
望诏执事,审议转对之制,悉由太祖真宗旧章」。
二臣之言,大抵因转对以通下情、以广上意而已。
臣尝谨心考观元祐五六年间,大小之臣,类无不得其言者。
或入见上十事,或经筵陈三劄,此言及君德者也。
或议差役,或争回河,此言及政事者也。
或言陕西地震,或言冬温不雪,或言日食六分之变,此言及灾异者也。
或十九疏论章惇,或十三疏论蔡确,或十疏论安焘,此言及小人者也。
或乞免浙西五谷力胜钱,或乞蠲放户部馀剩钱,或乞取常平敕令删为一书,且放秋成收籴斗斛,此言及民事者也。
或乞昭宝元庆历令,内侍省取先朝帐籍,比较近年用度之数,或言奉宸库已取珠子六十斤,户部已用金三千六百两,此言及节用者也。
禁中求乳母,则刘安世等言之,内中朱红车子乱行,则苏轼劾之,其言及宫闱者如此。
皇太后亲属向宗良邢州,则苏辙言之,皇太后亲属模断酒务少欠宫属钱均作七年送纳,则曾肇等言之,其言及戚畹者如此。
随龙冯宗道迁转,则王岩叟言之;
内批钱班干当牛羊司、刘言干当翰林司,则曾肇之。
宋用臣叙复中州刺史,则范祖禹以为官弃兴土木,不可以复用;
陈景元校黄本道书,则范祖禹又以为异端虚诞,不可以成宗
夫其一时更进迭谏,议论之有馀,并包兼容听受,已甚美,而臣、臣百禄,犹惓惓以复旧制、议转对为言,岂过计哉?
忠言利行,固不厌其多;
王道利宣,固不嫌其广也。
伏惟皇帝陛下作共即位,于今八年,凡其所建植施置,壹是皆以元祐为的,而听言一事,尤极谦隆。
初元诏书,尽复祖宗旧制。
间因臣僚避对,则又戒饬申严,导人使,固已无所壅蔽。
乃自比岁顿异,流传皆谓诸臣进言,稍有忤拂,圣意厌惮,玉色弗怡,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视屋霤而不答。
人臣犯颜逆耳,本为难事,藉令未能施用,奈何更加阻伤,遂使循默成风,此岂盛世宜有?
我朝以立国,列圣相传,未尝罪一言者。
虽中更大拂乱、大伤败,而社稷之长久,终有赖于人言。
然则人言何负于国?
傥陛下不察,径销废之,志士忠臣宁不为之解体?
况外而边事孔繁,内而阴邪伺隙,日食不见,天且忘予,而入冬过燠,寒气未敛,其何以兴来岁
寇敚相挺,或能胜予,而丰岁且然,脱有水旱,其何以善其后?
惟有一线言脉,所当极意扶持。
今日果已尽如元祐,则听言之法,固当益循于元祐。
今日或未尽如元祐,则听言之法,尤当百倍于元祐。
陛下试取元祐诸臣之论奏,与夫愚臣前者之条陈,蠖护燕间,特赐观省,圣明之意,必将有槩于中。
其继自今,益恢圣听,毋疑其归过而责直,毋嫌其立异而要名。
凡有苦口之,率皆虚心以考。
其恳恻恂忱者,欣然容受;
其忠实有补者,则立见施行。
或者偶非其人,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当以人而废
或皆无可采,则川泽纳污,山薮藏疾,亦当容之而勿问。
庶几听言之美,一与元祐同符,天下幸甚。
臣于二臣,无能为役,特援转对之比,以写忧爱之私。
干冒天威,惟陛下幸赦。
古意下 其四十九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三
应知蟢子上罗巾,羡杀乌龙卧锦裀。
愿得侍儿为道意,可怜仙女爱迷人。
冰肌玉骨清无汗,珠襻香腰稳称身。
莫向尊前惜沉醉,千般袅娜不胜春。
注:应知(韩翃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羡杀(李商隐重有戏赠任秀才)愿得(毕曜古意)可怜(施肩吾晚春王秀才游剡川)冰肌(蜀主孟昶避暑摩诃池上)珠襟(权德舆杂兴)莫向(韦庄江上别李秀才)千般(刘言中看山木瓜花)
峻秀楼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
楼对东山称峻秀,朝阳辉映满园芳。
芳邻华也秀邻实,酌剂(桢)此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