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教官到任谢政府 宋 · 晁咏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二
明廷第颂,俾先英俊之游;
哲匠抡材,服在师儒之列。
内自知其不称,众或以为过优。
已奉官箴,敢陈谢牍。
窃以熙宁造士,肇新教养之官;
元丰正名,益慎简试之法。
人无侥倖,学有渊源。
宏词之设科,乃神考之遗志。
顾甚高之选,将必得当世之异人;
而不振之文,无以副有司之盛意。
岂招徕之日尚浅,而好恶之论未同。
致使甚愚,亦玷兹列。
羞为陵后,敢怀宿将之私;
愧在,犹有虚名之惧
尚尘优渥,俾长诸生
许以自谋,俾之易处。
淮南之米,稍宽衣食之忧;
浴沂上之风,遂得弦歌之乐。
为之四顾而满志,庶乎一割而有功。
矧兹虞舜之旧都,犹有王通之遗范。
敢不自勉,非以为荣。
此盖伏遇某官硕大高明,中和沉毅。
尽性之学,顾游、夏为未深;
绚道之文,笑渊、云之已陋。
盖自一言合契,三接疏恩。
已推经济之才,宜在岩廊之地。
而险夷不易其操,卷舒愈见其贤。
载协卿云,遂跻公衮
神考所以遗公于今日之意,而执事所以效忠于本朝之心,气合而志同,云蒸而雨至。
方且修明百度,追光华于二帝之时;
惠绥四方,使混同乎一家之俗。
谓所当先者学校,而不可废者人材。
本原先朝养育之心,修举一代作新之法。
元勋伟绩,固当写之麒麟;
盛德馀功,犹足化乎藿蠋。
自怜固陋,深倚生成。
再念某门户已衰,而不振。
五世素业,空惜凋○;
千载明时,尚思奋发。
而赋才驽下,与世阔疏。
誉未信而毁已加,志虽修而身愈困。
仰惟知奖,独异等伦。
褒借之荣,众人为之改观;
提携之力,大恩至于忘言。
实我先人,接公异眷。
矜其弱息,惠以不孤。
德并浃乎幽明,士益归于风义。
倘终怜其志愿,俾少效于涓尘,岂不知鸣盗之已卑,犹以为陶钧之未答。
平津之馆,怅奔走以无阶;
登阙里之门,希步趋而莫及。
惓惓之恳,毣毣难周。
出院有期呈同院二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门前舆马已纷纷,犹尔痴迷校艺文。
山色未容飞盖赏,市声时得隔墙闻。
裴头黄尾皆前定,谩自分。
颇忆安居卧斋榻,净看香雾起微焚。
秀州曾学士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七
京口卜邻,追随江海之上;
蜀山先垄,邂逅之间。
投分至深,话言无间。
高文大册宣风助化,我不如公;
杂谣狂歌舒忧娱悲,公不如我。
虽相期于汲引,切自笑于顽痴。
去年从领诸儒,旋闻入直秘阁
请从,愧在
岂谓土木形骸,超升侍从
尘埃笔研,专掌训词。
望公之来,有以见教。
伏惟某官鲁国相君之子,克世其家;
襄阳耆旧之甥,酷似其舅。
曲怜老朽,欲借光华。
旧知四六之工,弥起再三之叹。
忸怩展谢,浅涩难周。
荔子六言 宋 · 曾几
六言诗 押先韵
蕉叶定成哙伍梅花
金谷危楼魂断,白州旧井名传。
次韵同出祓殡 宋 · 洪皓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弭节于今涉四年,扬鞭同出岂徒然。
临丧弗用先桃茢,跃马宁思惜锦鞯。
勿讶廉颇羞蔺下,自知杨炯
归来病体殊饥倦,亟遣庖人起爨烟。
千金宝要自序 南宋 · 郭思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二、《宋以前医籍考》第八四九页
孙真人《千金方》一部三十卷,三百一十八门,门中各有论,论下各有方。
论以论说人所以得病之由,君子小人皆宜熟知。
方以治人之已病,而人有未尝得见此集者,并药有物多而难合者,贫下细民因此不获治疗,枉坏躯命者,可胜言哉!
况一州一县,几家能有《千金方》,而有者亦难于日日示人。
因此孙君之仁术仁心,格而不行处有之,郁而不广处有之。
孙君此书上本黄帝、歧伯,次祖扁鹊华佗张仲景陈延之、卫汎、王叔和,《小品》《肘后》,龙宫海上,而下及当时之名公方论药术,并自撰经试者。
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余亦槩尝阅诸家方书内,唯《千金》一集号为完书
有源有證,有说有方,有古有今,有取有舍,关百圣而不惭,贯万精而不忒,以儒书拟之,其医师之集大成者欤?
唐之卢照邻谓思邈「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深入不二则今之摩诘」,斯言得其致矣。
思久欲阐扬此书,以广之海内,而在公牵迫,终不克遂。
今休闲矣,遂取《千金方》中诸论,逐件条而出之以示人,使人知治之于已病之后。
其思家与知识家经用神验者亦附之其中,各别称说,买巨石刊之,以广其传。
以救急者为先,以稍可待者为次,以寻常大病为三,以寻常次病为四。
孙君之书以妇人小儿为首,以男子妇人杂病为后,思今皆依之,而特取诸病目前交急者为首。
此思急于救人,推行孙君之妙法本意也。
谨敢以《千金宝要》命篇,誓施万本,长者仁人当共斯善。
宣和六年四月初一日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河阳郭思谨序。
代季父上刘帅求荐章启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斐然集》卷八
处黄绶之卑,心期寸进;
位青云之上,义必分光。
揆二理于古今,亶相求于交际。
爰伸竿牍,少布悃悰。
伏念某禀质甚冥,视躬未植。
幼闻诗礼,方趋独立之庭;
长值兵戎,几坠一经之教。
洎再逢于伯氏,乃重获于师资。
听弦歌则涵泳而醉心,请笔削则区分而授指。
倚春风之绿鬓,玩寒日之青编。
忠孝大闲,固欲飞腾于声寔;
文章小技,犹将掇拾于科名。
荏苒岁华,蹉跎心事。
迄缘友爱,敷奏遗言,式均缓带之恩,以启高车之渐。
上公置醴,念道义而慨怀;
乔岳颁香,俾寅恭而庀职。
得无咎无誉之已幸,岂有猷有为之敢图?
固合望绝攀升,心游淡泊。
靖共正直,庸克享于明灵;
斋戒吉蠲,庶仰崇于丕祚。
然念仕贵逢时而后遇,学当及壮而欲行。
既非英才颖脱之流,必假先达手援之力。
是以长卿被眷,于杨得意而难忘;
户牖受封,则魏无知而不背。
又况去就者荣辱之本,取舍者得失之原,在下士宜慎所依归,若大贤固公其采择。
是以张宗有用,阴兴不逞于私嫌;
王吉立朝,贡禹即萌于雅意。
用陈固陋,独浼高明。
某官德比圭璋,文摛藻火。
光风霁月,洒然胸臆之奇;
玉树瑶林,瑟彼尘氛之外。
奋由直道,自致夷途,羽仪早振于文昌,制作旋参于稷嗣
盍升两禁,尚畀十连。
文武殿邦,兼仗钺褰帷之盛美;
中和乐职,继投壶散帙之清标。
方且好善犹饥,见贤若渴。
谓世务舍人材则难济,如匠师虽扂楔以俱收。
众闻推毂之仁,咸起提衡之愿。
某荫于德宇,服在官箴。
龙坂乍登,视而有愧;
鹗书未剡,从以何惭?
耸听观于一时,开津途于万里。
惟公之惠,洁己而须。
辞两王府教授宰执劄子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一
某窃惟策府,尽处儒宗。
虽为大用以收储,不在一迁而轻重。
诚恐积薪之叹,发自旁观;
故须偻指以陈,觊兹洞鉴。
且以文章典雅,进止雍容,则有秘书丞虞允文
词气森严,学术淹贯,则有校书郎洪迈
吐词温润,遇事详明,则有校书郎王淮
文学深淳,气节直亮,则有校书郎任质言
操履端方,辞华绚采,则有正字林之奇
诗文清古,议论高明,则有正字刘望之
辞藻英华,学问该洽,则有正字王端朝
此其一善,他实兼人。
某揆己不如,于心有歉。
若谓请从,岂不愧在
伏望钧慈,特赐敷奏,选差一员充代。
彭州归自道山溯流入峡以二诗见寄因次其韵 其二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壮夫白首两同年,又继钱塘唱和篇。
十载音书天上雁,一江风雪峡中船。
西州贤守得高适,东观人才推孟坚
紫陌曾陪探花马,姓名深愧在
石察判起宗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六、《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三
巍中亚魁,荣归故里,大策耸传于多士,长笺宠及于陈人。
事甚盛而获观,喜欲言而不足。
某官家传万石,誉擅七闽。
志雅在于夺标,射果闻于中目,详观切直之对,深得茂明之宜。
虽策勋有萧一曾次之或殊,然公议以为未惬。
清泉紫帽,遽改观于温陵
绿水红莲,聊宦游于越绝。
伫自宾幕,即登道山
某幸兹分符,叨与劝驾。
果遂郊迎之语,薄摅簪盍之诚。
式遄其归,荣亲之乐孰加此;
不负所学,许国之忠其自今。
好事近 其四 宋 · 仲并
 押词韵第十五部
阀阅盛中州,冠冕共推华族。
耐久松筠交契,更襟怀金玉。

诸儒皆自,小试暂符竹。
行看世官入践,继西枢前躅。
谢类省奏名启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澹斋集》卷一二
易地以嫌,固浪战者;
揭名而殿,盖危得之。
深惟平平之人,宜在下下之列。
自揆过矣,敢云缺然。
窃以科目而论人材,已愧筑岩钓渭之举;
文章而用场屋,更惭经天纬地之功。
然天下不皆英才,故哲王为此中制。
比词联韵,亦知小技之易工;
析句分章,岂必耆儒而后可。
在豪杰屈首而就,于儿童执笔而能。
自昔以来,号多士之盛选
由此而出,半一时之伟人。
故凡有志于飞腾,孰谓能逃于笼络。
虽圣天子亦矜署刺之浮荣,若才相公竟抱题名之遗恨。
况欲绍弓裘之习,宜自勤萤雪之功。
念世赏之蕃醲,岂妨自致;
顾儒科之清切,亦许同升。
宜有异能,允符清举,况试分于别所,率人号为畏途
城小而坚,士倍于斗。
水澄而游鱼可数,鉴静而秋毫易分。
负笈引归,滔滔者皆是也;
援戈角逐,戛戛乎其难哉。
欲邀一战之勋,宜有万人之敌。
如某者,襟灵不爽,性识甚凡,虽立志之似高,顾为力之弗逮。
佩觿从傅,已妄意于古人;
束发趋庭,亦剽闻于绪论。
谓六经道之大统,而三代文之正宗,此有志焉,是为学者。
愚而自信,不知适楚而南辕;
战则屡奔,始悟干齐而操瑟。
丛诮骂之四至,积悔惭而再思。
惟先世之起诸生,以高文而擢上第。
尝经乙夜之览,独蒙宸画之褒。
使之无传,命曰不肖。
而况举遗书而亲授,勤勤肯播之功;
责旧物之必归,切切盖棺之语。
遂易弦于危柱,旋更辙于通逵。
步趋于有司绳尺之间,模仿乎时流方策之作。
调柔舌本,约束毫端。
仅居庄岳之数年,粗能齐语;
不见阿蒙之三日,非复吴人
旅韦带以偕来,挟铅刀一割
笔头快意,但知三峡倒流
纸尾缀名,不觉五穷之在侧。
本期一得,宁有二言。
谓隽功之收岂足夸,而先志之酬为可喜。
秦彊周弱,初无蛮触之争;
,仅有唯阿之辨。
静言侥冒,抑有夤缘。
此盖恭遇某官,道极高明,器怀博大,间千百年而独出,指九万里以横飞。
奉对大庭,并龙头而高举;
垂绅法从,参豹尾以雄鶱。
勤方召于塞垣,辍词掖
轸白驹在谷之念,推缁衣好善之心。
梯磴险途,羽翮病翼。
度木而遗长短,恐弃真材;
相马而略骊黄,欲收骏骨
致令么琐,亦在甄镕。
某敢不益励壮图,愿卒前业。
刬笺训之腐说,归求本心;
扫缀缉之虚辞,专究实用。
棘闱之遂远,欣墨饮之可逃。
随意啸歌,纵口议论。
出入三百首,岂复十二言之拘;
驰骋数千言,不须五百字之限。
放苍虬于学海,驰健鹘于义天。
始欣学术之自由,更觉语言之有味。
虽云薄艺,犹能咏歌于圣时;
纵是虚名,亦足报偿于国士。
东宫故事十七首 其八 七月二十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七
《唐书·孙思邈传》:卢照邻思邈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谨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谨也。
谨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母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忧于身者不徇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谨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悔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某闻士农工商、君臣父子,贵贱流品虽殊,至于修身养性皆本于畏,则一而已。
所谓畏者何也?
一饮食必思有节,而嗜欲不敢纵;
一起居必思中度,而怠惰不敢生。
喜怒弗过也,宴安弗怀也。
如此则为士必成名,为农必有秋,为工必善其事,为商必安其业。
推而上之,为君必治,为臣必忠,为父必慈,为子必孝。
又扩而充之,则为圣为贤,斯无难矣。
孙思邈在隋、唐间虽名一艺,实兼于道,观其论养生曰:「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故以四时五行配四支五藏,极论寒暑往来消长之理,而终之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义盖深远矣。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之重如此,可不知所畏哉!
临安任满通交代李倅彦将1166年 南宋 · 曾协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一、《云庄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结绶登朝,久负妨贤之诮;
及瓜请代,尚怀先长之惭。
托厚契于子孙,酬愿言于曩者。
恭惟某官身兼众美,材过万夫。
落落高标,人共推于国器;
恢恢游刃,世咸仰于吏师。
迨兹扬历之多,绰有事功之著。
宜在要津而行志,尚须烦使以观材。
辇毂浩繁,暂倚题舆之重;
丝纶清润,寖升持橐之华。
难留奔逸之踪,姑借扶摇之便。
某仰高有素,结好自今。
愧在,益觉妄庸之不称;
请从,更欣贤俊之方来。
谢辟置启 南宋 · 范仲芑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六四
驾彼四牡,初瞻华节之临;
致者二人,遽造长途之驭。
钧陶而愈重,揆绵薄以何胜!
冒昧来前,兢惭去所。
窃以春秋同燕社,固俗态之相欢;
富贵归故乡,亦时情之共乐。
究观往哲,间处旧都,不过露印绶以誇邸中,负弩矢以驰道上。
或为相数昆弟之罪,或兴师入父母之邦,私快恩雠,俯惊童孺。
来于公之驷马,既显何为;
散疏傅之黄金,虽贤无补。
未有激扬于风教,专图简拔于人才。
近接枌榆,旁收葑菲。
独振汝南之价,首空冀北之群。
高掩前闻,亶为盛举。
宜得鲁诸生之秀异,少慰蜀父老之倾瞻。
有如蒙焉,直易与耳。
鼓无腔而自奏,碑没字以何为?
轻玷一官,浮游万里。
辨舌敢惊于坚白,梦魂不到于软红。
空回天际之舟,甘戢云间之翅。
饿驎不噬,谁为落毛;
穷猿投林,岂暇择木。
乃与阿堵物为伍,大为宁馨儿所嗤。
已自分于陆沉,宁有期于罗致!
喜怜兵骑,犹振尘衿。
倚推毂于郑庄,惧怀此志;
著鞭祖逖,骤过初谋。
坐令一介之微,顿增九鼎之重。
不图画饼,亦滥吹竽
兹盖伏遇某官智鉴圆明,文衡公亮。
士冀登贤于凤沼,时争仰德于龙门
广西雍乐育之心,举同金铸;
秉东观刊修之笔,深谨衮褒。
方宣旨于岷峨,会炳灵于江汉
岂无后出,来副先登!
典型具存,肺肝藉慰。
曳裾而飞名誉,固赖仇香
用士以报国家,讵须种皓。
靡嫌平进,均预特招。
正恐涓埃,难酬橐籥。
窃念某久居窔奥,叨预提撕,兼收腹背之微,频借齿牙之重。
念颜氏之居陋巷,孔子贤之;
取马士荐之朝廷,何侯力也!
荐于今日,期以古人,尚殚毣毣之恩,少罄惓惓之义。
岂特西州之人士,愧在
庶几东阁之衣冠,愿从
蒋参政 宋 · 吴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四、棣华杂著
受业均庠,校优三舍;
奉祠衡岳,禄逮双亲。
仰戴生成,惟知感惕。
伏念某游学最久,处世无闻。
往来十六年,徒积齑盐之叹;
小大几百战,未成圭之名。
属庙堂收多士之英,眷庠序极一时之选,作新士类,丕变文风。
春诵夏弦,知所自勉;
月书季考,本以至公。
因缘骫骳之为,侥倖钧镕之末。
考行艺于博士,累愧在
俾规矩于诸生,无敢与蕃齿。
遂跻上舍,获对广廷。
自惟才疏,宜于人后。
拜丹墀而赐第,幸叨一命之荣;
从黄甲而注官,乃待五年之远。
顾亲老矣,能为儿行。
举室枵然,无为岁计。
念弟子事先生之久,适圣主得贤臣之初,敬伸竿牍之私,仰扣钧衡之造。
簿书不报,获逃箠楚之威;
菽水尽欢,遂窃斗升之禄。
使以己而为计,能于此而复踰。
某官沉厚难名,高明自得。
大圭不琢,混然而全于天;
止水为渊,静乎其足以鉴。
越自临轩之首对,即为当宁之心知。
洁静精微,有深于易;
温良恭俭,得异诸人。
径历禁途,遂参揆路。
盖黄发而在位,或一时日月之功;
惟黑头而为公,实千载风云之会。
眷言疵贱,曾预甄收。
使奉香火之因,不为尘埃之弃。
某敢不勉思报称,益励操脩?
读平生未见之书,究古人有用之学。
辅赞弥缝以藏诸用,将举三代而比隆;
乂负匽植各安所施,愿备一枝而自效。
曾侍郎挽词(炎) 其二 南宋 · 楼钥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紫陌寻春日,惟公最少年。
鳣堂惭,熊轼
寄我书犹湿,思君迹遽仙。
同登今有几,挥泪抚遗编。
祭表兄冯耤田端方文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攻愧集》卷八三
外门汪氏,诸表森然。
惟我与兄,始终周旋。
姻好累世,生又齐年。
嬉则同队,学则差肩。
惟兄敏悟,得之于天。
加以笃学,经史贯穿。
长而属文,思若涌泉。
俱从郑师,尤工赋篇。
鸿庆孙公,一代儒先。
见兄骈俪,叹惊属联。
得兄百韵,报以长笺。
二文照映,至今流传。
盍登青云,操笔如椽
命胡数奇,场屋迍邅?
年及半百,始沾赏延。
所至文鸣,笔力翩翩。
词人所长,多工一偏。
兄备众体,词妥意全。
间见层出,左右逢原。
持之以谦,似不能言。
晚尤清修,一室罄悬。
久依相门,宾主俱贤。
贵名日起,益壮益坚。
擢居掌故,进司耤田。
亨途伊始,一疾弗痊。
荐绅嗟惜,亲党涕涟。
兄我所畏,猥先著鞭
吾徒掌制,愧在
极口赞扬,未尝舍旃。
喜兄欲达,而乃忽焉。
繐帷咫尺,欲酹无缘。
亟遣儿曹,往陈豆笾。
矢哀以词,历历究宣。
言不尽意,老泪如川!
章监仓卫安抚瑑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永乐大典》卷一八四○三
下士代耕之禄,仅守积仓;
上臣事君以人,忽腾荐椟。
怜其出自于幽谷,使之陟彼之高冈。
愧在,感从
切以筦库七十家之举,古道久衰;
法筵第一义之观,今闻尤耸。
有严十乘,所部九州。
凤翼龙鳞,孰不希于攀援;
牛溲马渤,皆有望于蓄藏。
及下车之云初,乃推毂于綦贱。
其为衔戢,实倍等夷。
伏念某质窳亡奇,材庳莫抗。
服箱以走,渠怜满脰之黄钟;
按剑无因,谁肯先容于白璧
折腰为米,真眯目于簸糠。
今蒙需章,可使升秩。
父书是读,果何有于家传;
儿事已痴,岂真堪于世用?
一字之褒已过,两喜之溢何多!
伏遇某官以社稷臣,为诗书帅。
与人不求备,收毛发丝粟之微;
嘉善矜不能,无丝麻蒯菅之间。
有如顽顿,首辱甄陶。
九罭之鱼,鳟鲂即遄归于周室;
千里之马,骐骥会交献于燕庭。
某敢不增所未能,修其可愿?
尝为委吏,已蒙葑菲之收;
寘彼周行,尚幸蒹葭之采。
善化卢县丞补之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六、《启隽类函》卷一○六
请邻祭灶,不知枳棘之栖;
越俎代庖,定匪之对。
怀哉解去,贤者鼎来。
请从臭味之同,试论践更之代。
恭惟某官胸蟠万卷,学综九流。
人见千佛名经,有垂涎者;
渠知一第之溷子,真摘颔然。
惟其具大受之规模,故不辞小官于州县。
九年考绩,再转为丞,亟辞之云烟,来慰湘江之草木。
守经据古,宁肯破崖岸而为文;
腾实飞声,会即登瀛洲而入直。
某非据而据,时行则行。
颠倒衣裳,公岂嫌于李下;
簸扬糠秕,我真愧于
叱驭疾驱,即裹章而送上。
子生孙,孙生子,且强负于交承;
余负丞丞,负余,姑别容于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