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马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事类赋》卷二一
夫骥不称力,而称其德。若夫产余吾而生渥洼,来东道而出西极。腾黄、騕袅之姿,俶傥权奇之质,必也资无鬼之精鉴,藉九方之妙识。然后可以骖乘旦,驾齧膝,若亡若失,若丧若一,轶昆鸡于姑馀,过归鸿于碣石,超然长骛,万里一息者也。若夫周穆八骏,汉文九良,刘备的颅,唐公肃爽。将军则白,使君则黄。绚练半汉,沛艾腾骧,象月善走,行地无疆。或著翰如之象,或传沃若之章。美伯厚之似狗,伟张奂之如羊。别有郑庄置驿,万石左辂,饮长城之窟,走章台之路。飒若遗风,夐如飞兔。习蚁封而遂胜,惜障泥而不渡。两服上襄,八銮节步。钳旦、大丙之驾,王良、造父之御。驰日则悬峰不薄,为龙则庆云遥覆。又有项籍之骓,鲍氏之骢,昌邑乘之于果下,石庆数之于车中。或匝日而骛,或藏形于空。望如匹练,见似游龙。若其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同槽者三,浮江者五。鸡斯献之以悦纣,文驷遗之而败鲁。啖以地黄,哺之枣脯。齐祖龙骧,休之扬武。朝但见其发迹,夕不知其何许。有骃有騢,有骓有駓。或遇郭璞而活,或济于谨之危。晏子一言而刑罚必中,叔敖三岁而牝牡不知。亦有光武驾鼓,汉文却贡,及沙衍而饮血,至巨搜而洗湩。救吴汉而缘尾,济苻坚而垂鞚。若乃德至山陵,政云颂平,于是地之类,月之精,河水之灵,铜器之英,沾赤汗而沓至,羁坚辔而来庭。乃有太宗十骥,始皇七名,曹真惊帆之号,魏武白鹤之称。或随西逝而王地,或依奔迹而筑城。美伍伦之纯至,嘉卓茂之不争。庆郑知还泞之败,邢伯识夜遁之声。是故春祭天驷,夏祀先牧,冬则讲驭,秋则臧仆。既除蓐而衅厩,亦饰弊而执扑。或生桃林之野,或出颇黎之谷。乃有麟腹、虎胸,龙头、鸟目。郭伋至郡而骑竹,赵高不臣而指鹿。赎华元之百驷,食从者之启服。优孟则言其葬礼,马防则明其调谷。戎事则齐力,田猎则齐足,岂复与跛猫而校能,将韩卢而并逐者哉!若乃分三辈,驾七驺,过津桥而超渡,饮湛水而不流。冒顿轻邻国之遗,贰师吝汉使之求。食场藿而维絷,恋栈豆而迟留。诸葛未获而先谢,杜林受之而必酬。至于匈奴之五方异色,公孙之群骑皆白。纲恶功驹,教駣佚特,虽东野之善御,必颜回之先识。然则乘有驽骏,物有苦良。若乃膝本起,汗沟长,眼有紫艳,口有红光。故头欲得方,腹欲得张,鼻欲得大,脊欲得强,耳欲近而小,唇欲急而方,备此数者,终焉允臧。如其大髂短胁,浅髋薄髀,口有榆写,目有承泪,乌衔短寿,腾蛇不利,弱脊小颈,大头缓耳,斯八百之下直,盖十驾而方至。至若简其六节,辨其四时,精陈悲之股脚,习谢氏之唇鬐。茍执辔之非人,或持刀而睨之。故卓子制其进退,而造父见之涟洏。献珠泽以供膳,投濉水而立威。终戢景于火光,而沦躯于敝帷也。若乃服乘黄,骖紫燕,控裴果之黄骢,驭长孙之闪电。卫侯尾鬣以皆朱,薛公去来而不见。垂法于金马之门,立程于宣德之殿。若夫庾亮的颅,王戎巴𩥄,至黄池而喷玉,饮渭水而投钱。燕昭死而犹市,子方老而尚怜。驾盐车而踯躅,上太行而迁延。愿一顾而增价,虽贤达而皆然。至若蹙刍有诛,过关验齿,蹶如历块,忽如景靡。亦有辩三物,正六闲,或缚戟而奔阵,或吐甲而临坛,或励其率骥,或比以希颜。师旷有似駮之谈,公孙有非白之说。嵇绍不畜于骏逸,怀远但虞于惊蹶。若夫来从西北,死忌壬申,或以青丝祸梁,或以黄班谶陈。委以圉师,掌之校人。龟兹之万计盈厩,尔朱之色别为群。又闻天下无道则生郊,圣人既出则服皂。升山而不失,放孤竹而知道。别有义渠兹白,瀚海骢驹,屈产假道,纤骊遗吴。苻坚示其无欲,高宗明其有馀。当慎原蚕之禁,宜验金壶之书。彼聋虫之可教,若枹鼓之相符。于是参以贲戎,辅以韩哀,岂较能于款段,而角力于虺隤。亦闻气盛怒发,躁中烦外。角为燕丹而生,肝有荆轲之嗜。佩杜衡而善走,恶衣香而致毙。始教则车在马前,任力则人能胜骥。赤兔乃比于吕公,白额爰兴于李氏。望青云而一蹴,乘吉疆而千岁。道林养之而不用,延年赋之而特丽。勿矜千驷,终齐景之无称;徒说三长,岂晋侯之所恃。
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十一月将雪,寒谁计有无。
云横冻鵩翼,霰集泣蛟珠。
万里风为使,千门玉作枢。
缟衣来自郑,涛鹭卷从吴。
积甲闻熊耳,观鹅入越都。
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
骋巧能藏丑,论功解饰枯。
巢禽皆白凤,来兽必驺虞。
辽俗休誇豕,燕丹久望乌。
袒裘无壮臂,附火念焦颅。
歌竹休王满,餐毛活使苏。
亡羊何可问,别鹤不应孤。
靡密同脂网,萦回似舞姝。
渐深由片片,取重本铢铢。
日月方收照,乾坤不辨隅。
虽轻自相压,更絜亦终渝。
饥虎僵幽谷,游龙脱劲须。
佳人调密蔗,公子拥貂狐。
共是空囊客,曾非暖席儒。
黄昏特过我,兴与灞陵俱。
释闷(呈挺之、平甫) 北宋 · 梅尧臣
押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燕丹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
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
我辈于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书刺客传后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一、《皇朝文鉴》卷一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三、《丹铅总录》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八一二
曹沫将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倍以市信一时可也。予独怪智伯国士豫让,岂顾不用其策耶?让诚国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晋,救智伯之亡,一死区区,尚足校哉!其亦不欺其意者也。聂政售于严仲子,荆轲豢于燕太子丹。此两人者,污隐困约之时,自贵其身,不妄愿知,亦曰有待焉。彼挟道德以待世者,何如哉?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 其一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余昔年辞免使北。)。
荆轲卫生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六、《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
荆轲 北宋 · 张耒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
嗟尔有心虽苦拙,区区两死一无成。
司马迁论(下)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一、《柯山集》卷三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八、《圣宋文选》卷二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
司马迁尚气好侠,有战国豪士之馀风。故其为书,叙用兵、气节、豪侠之事特详。其言侯嬴自杀以报魏公子,而樊于期自杀以头遗荆轲,皆奇诞不近人情,不足考信。以嬴既进朱亥以报魏公子,不自杀未害为信;而樊于期自匿以求苟免,尚安肯愤然劫以浮词,以首遗人哉?此未必非燕丹杀之也。予读《刺客传》,颇爱曹沬、豫让之事,沬有补其国,而让为不负其君,然皆不合大义,而庶几所谓好勇者。如聂政、荆轲之事,此特贱丈夫之雄耳。予观窦婴、田鼢、灌夫之事,考婴与鼢皆庸人不学,其所立无可称录,而灌夫屠沽之人也,斗争于酒食之间,不啻若奴妾,是皆何足载之于书?而迁叙聂政、荆轲、窦婴、田鼢之事特详,反覆叙录而不厌,盖其尚气好侠事投其所好,故不知其言之不足信,而忘其事之为不足录也。
拟燕赵多佳人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纸韵
沙丘有馀(徐本作遗)风,赵女多跕纚(自注:音洗)。
燕丹养勇士,后宫出女子。
至今馀倡优,吹弹满都市。
佳人北方来,倾城尽风靡。
妙舞萦纤腰,清歌发皓齿。
一歌四座欢,再歌宾客起。
回眸与目成,哀弦忍重理。
愿为双飞燕,与君共栖止。
人生不行乐,岁月如流水。
论燕太子丹报秦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拙斋文集》卷一三
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古之人将欲报夫不共戴天之雠者,不可使敌人知吾有疾之之意,而后其雠者可得而报。越王勾践之栖会稽,其怨吴也至深入骨髓矣,然而称臣妾于吴,尽夫所以事之之礼者二十有五年。寝薪尝胆,吊死问孤,以维持其国家,而徐为之计,然后得志于吴,卒栖吴王于姑苏,以刷前日会稽之耻。善报怨者固如此也。鸷鸟之击,必匿其形。燕丹怨秦,欲报之,使荆轲持匕首以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桓公;不可,因而刺杀之。此二谋者卒皆不成,遂遭秦王赫然之怒,而为秦所灭。夫越王勾践之报吴,谋于二十五年之间,而后得行其志;燕丹之报秦王,乃欲劫之于一日之际,亦可谓浅虑无谋之甚矣。秦王既不可杀,又不可劫,而燕遂以亡,其亡也固其所也。然向使荆轲得劫秦王,以反所侵之地,则燕亦不免于亡。何则?秦王肆虎狼之威,不复以信义接于诸侯,又安可以桓公待之?使轲能劫之于一日之间,则轲之反也,秦亦发兵而伐灭之,是劫之亦亡也。夫以燕之小国,而杀大国之君,则秦人举国而雠之,又独无始皇者乎?以是知不可劫亦亡,可劫亦亡;不可杀亦亡,可杀亦亡。是荆轲之行,有以取亡者二,而丹乃以为自全之计,是所谓不忍一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国家者也。
燕丹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急着无如救赵危,远从楚魏近从齐。
田光老缪翻成错,匕首咸阳策最低。
与大金元帅国相书 南宋 · 折彦质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一、《大金吊伐录》卷二
十月十日,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枢密院都承旨、河北河东路宣抚判官折彦质,谨遣修武郎刘宝,致书于大金元帅国相阁下:彦质闻古者交兵,使在其间,此言小忿不废大信也。今两朝搆难逾三时矣,而信使载驰,礼聘交修,则知王者举事,信义为本,非若寻常贪土地、矜杀伐之流可比方也。故日者辄以尺牍具言本朝叮宁恳恻之旨,窃意上天悔祸,欲令两朝皇帝捐细故,保太和,其旨甚明。仆仁人也,既乏苏秦、犀首之辨口,以更移从约;又无燕丹、齐庆之诚心,以感动物象。徒以区区之志,猥琐之论,侧听逾旬,无所发明,怀不能已,复进狂瞽。夫好生者帝王之大德也,体国者人臣之至分也。故上有不忍之仁,则下行爱民之政;上有不贪之惠,则下尽无求之节。况于居辅相弼谐之任,当疆埸爪牙之寄,不肆欲以穷取,惟内恕而及物。此固贤达明智挺立古今之表者,固阁下胸中素定,而两地之人所望于阁下者也。仆于平昔,窃钦高义。幸得备绥靖之职,居顾盼之地,望旌旗而系心,闻金鼓而增气。今信使入朝,话言方洽,惟须远图,以答天意。幕府所以日夜警励,切戒吏兵,帖焉自戢,义不当以又使北向而关弓者也。今游骑骎骎,时猎于近郊,细民无辜,或困于劫执。徬徉乎鸡肋之获,而忽眇乎丘山之重。窃仰阁下之谋猷,义不出此,意者遍裨未达两朝之大计也。伏惟阁下以高世之才,居特尊之位,舒惨归其嚬笑,安危系于静作。号令所留,草木𢥠然,亦何惜只使一箭之令,使两地生灵,得以泰然歌咏阁下之功德无穷,而报施不匮者也?仆虽不才,愿附羊、陆之义,惟阁下裁之。不宣。彦质再拜。
燕太子 南宋 · 薛季宣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意气宁知错感人,姬丹秘计谩危亲。
亡燕拜送于期首,政使荆卿趣帝秦。
信乌赋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四
南人喜鹊而恶乌,北人喜乌而恶鹊。好恶之不同有若是,故南北更相笑而无有订焉。走寔南人,以北人好恶为正,作《信乌赋》以辨,或庶几乎不党也。其辞曰:
有不有翁言与世违,行与众忤,动作云为,惟背时是主。恒笑遨乎江吴,经乎罔直之野。爰有雅乌上主人之屋者,主人瞠若而唾之,曰:「吉吉利利,善人其逢,恶人余避」!次有乾鹊噪于其庭,主人持饭一盂,一瓯羹,嘻嘻喣喣,咒祝前行,奠诸地而饲之曰:「而以喜来,将无后时于余」。妇子等之接之。不有翁错而顾,跃而惊,进揖主人,请问其情。主人曰:「夫子不是闻乎:夫鸟乌之性,人灾其幸。来集嘂呼,盖非吉徵。顷刻不踰,厥有非常之应。鹊也无然,休祥喜传。惟吉惟庆,羌来告言。应乎弗应,行人至,惟古说焉。夫子曾不是闻乎」!不有翁哑然笑曰:「异乎吾所闻。君子为善不求福,去恶以远祸,福之至也固当然,其得祸也非子过。于此而无乎戚戚,何喜鹊而于乌乎迁怒?就子之说言之,则鹊是而乌非。福祸之来固自己,曾何咎于无知。然以灾惧我者忠臣之事,陈嘉瑞者謏人之辞。惧灾过可得而改,吉庆之在我者,去我将安之?不告于余固毋损,告何贵于先时?又况是非无可必,夫何一喜而一悲」?主人邈然不悦,曰:「然则夫子喜乌而恶鹊与,此北人之常也。风土有不同,好恶随以异,物不齐者物之情,若之何槩之一致」?不有翁曰:「否,否。物情有是,知之为贵。子自非知我者,虽吾言无不既。君子惟是之从,何容心之有贰?北人之好恶尔,虽圣人犹无得而弃。余小人也,于何敢废」!主人曰:「乌亦有异于禽乎?何夫子爱之之深邪?鹊微可尚,足契君子之心邪?将鹊声郑卫,乌为正始之音邪」?不有翁曰:「否,否。子无多言,试静听吾为若言。乌之为乌,格而邪说反之正。夫乌之为鸟也,体旻天之正色,禀阳精之至德。悬象乎日中,而光被乎四表。乌呼之声,有取于圣人而垂世立则。禽之性愚,可禽取诸?爰名曰禽,乌乎则殊。察夫人之色异,举喑呜而疾去。罻罗谩张于郊薮,续长讵发于庭除。何施何设,以保其躯。其知如斯为善:惟乐太守贤,则巢于听事;荆蛮遁,则上其军幕;假神灵,则飞而接丸;应循吏,则肉焉下攫。至若人之急难,父兄遐弃,良、平无所施其知,仪、秦无所张其喙。于以夜啼,所以释临川之惧;于以白头,所以出燕丹之质。在人则难,乌行以易。又若昭宗西奔,唐鹿东走,梁王兴迁鼎之旅,冢宰发讴吟之口,相也则然,于乌何有!扈从乘舆,以巡岐守。朝夕名闻于汉府,成此随銮之操守。凡此数端,乌之伟节。琐琐细微,无烦竞列。粤有大致加大焉,请更为吾子详说。乌性惟仁,生知爱亲。念掬育之施大,反本誓以终身。无论寒暑,反哺劬勤。永锡尔类,不于其身。栖冠见曾子之孝,块衔成李母之坟,伤口以鼓闻远迩,舒翼以助哀昔人。将以愧不良之子,参乎用匹于先民。夫乌反哺归飞,性天常也。辟色知几,知识长也。出类亲仁,物之良也。解难从君,禽之祥也。乌之有是四德也,而将之以见事之明,执德之刚,子不是贵,而区区较鹊于利害之场哉!夫鹊虽有辟岁知风之技,而患不免于夺巢探卵,又足于乌方驾而比量哉」!于是主人豁然若悟,轩然而步,咽津彻食,还其故处(《浪语集》卷二。又见《历代赋汇》卷一二九。)。
笑遨乎江吴:四库本作「笑傲乎江湖」。
刺客论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三、《悦斋文钞》卷一○
诸侯弃甲兵之雠,为盟会之礼,乃于登坛之后,奋匕首而劫国君,贼天下之礼者,非沬乎?君臣之义,有死无陨,专诸感公子光之豢养,而亲剚刃于王僚,贼天下之义者,非诸乎?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政才终老母之年,遂杀身以为仲子,贼天下之仁者,非政乎?樊将军以穷困归燕丹,轲取其首以济入秦之诈,贼天下之信者,非轲乎?以贼礼、贼义、贼仁、贼信之人并列于传,又从而嗟叹其志,不亦缪哉!豫子以不忘旧君,杀身而不悔,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乃引而寘诸四子之间,不亦薰莸之共器乎?
怀古四首为知己魏倅元长赋兼呈王永叔宗丞戴少望 其二 南宋 · 刘过
押东韵
高高黄金台,燕赵争趋风。
后来得荆卿,恩礼尽鞠躬。
丈夫易感激,况在穷厄中。
缟衣登素车,函谷照已空。
吕政当野死,燕丹无奇功。
侠骨化为铁,血变海水红。
英愤气不磨,今为亘天虹。
与庙堂议论和书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一、《山房集》卷三
窃闻小行人之归,敌必欲得用事者之首,而后归侵疆,定和好。堂堂大国,决未之从,果若行之,则国不可为矣。昔唐杜元颖自宰相出为剑南节度,敛取苛重,蛮徼咨怨。太和三年,南诏乘虚破成都,焚郛郭,蜀之宝货工巧扫地。文宗遣使临抚南诏。南诏上言,请诛元颖,遂贬邵州刺史。议者不厌,斥为循州司马,死于贬所(此段出《唐书》二十一卷《杜元颖传》。)。其后李德裕为相,议曰:元颖尝居宰弼,失于驭远,致蛮寇内侵。蛮夷之情不可开纵,若为之执怨以快其心,则是不贵王臣,取笑外域(此一段出《李卫公集》十二卷。)。窃考杜元颖厚敛剥虐,遂开边衅,与诬君矫命,轻动干戈固不侔。南诏小国,入蜀之祸,止于一方,与挑祸强敌,轻动百年两国之盟好,三垂受兵,海内骚动之事固不类。元颖庸谬书生,论罪极于窜责。今之奸虐几于荡摇宇宙,倾危社稷,滔天贯盈,罪状固万辽绝。然卫公终以元颖尝为宰相,不忍因夷蛮之请而死之,所以惜国体而非为元颖也。杨国忠之枭首,李林甫之斲棺,无非专权蠹国,开边召乱之所致,亦无戮尸之事。唯晋王敦谋叛,事平而敦已卒,乃跽而斩之。此三恶者,诛之不同。然苟出于其国家之典刑,虽陈尸于市,并坎而埋,取其已戮之体,凿掘斩刺,无不可者。若夫因敌人之命,函用事之首以求成,则自古未之有也。惟燕太子丹封樊于期之首以献于秦,赵孝成王取魏齐之首以赎其弟,本朝徽宗皇帝令王安中函张觉之首以送金人,其事今可复袭耶!矧燕丹雅意欲使荆轲刺始皇,非禀秦之号令也。魏齐魏相,与秦相范雎结怨,秦求之急,自魏而赵,非用事于赵也。邓叔子,降贼也。后周太祖宇文泰因突厥遣使请诛邓叔子,太祖许之,收叔子以付使者,杀之于青门外,至今简册以为深鄙(此事出《后周书》突厥列传四十二卷。)。悉怛谋,酋长也。唐文宗恐吐蕃复怨,竟令执还,戮于汉界之上,李德裕终身痛惜。降俘且尔,矧有关于大体者哉!今奋迅震之威,而殒魁渠之命,大刑正矣。悯其祖考,惠以三寸之棺,大体全矣。我辞既直,敌暴应销。何必取已死之骸,逞无已之刑,快敌心而后可和哉?昔逆亮渝盟,生灵骨暴。亮既废殒,则我遂退听,此未尝得而干预也。且乾坤之怒不极,彼独无大臣乎?始任之以事,而终戮以自送,亦且为敌窥矣。昔吴主戮诸葛恪,臧均上疏,乞令收葬,以为:「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见恪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公辅,中间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均之斯言,最为深切。自顷元害扫除,六军喜踊,长安孩幼詈声成风。国之大刑亦震矣,敌所指取志亦偿矣。若又掘诸坎瘗,重加斩刈,以求媚于敌,恐过而伤恩,人情慨然,昔之怨詈转而悲叹矣。敌人无厌,自此邀索未已,愈肆恣睢。他日握兵之将,分阃之人,深惩往事,其孰肯出身任事以与敌抗?是一元害之首不足惜,而国自此不可立,大可畏也。窃谓宜择专对之才,引义析情以答,塞其谋而力拒绝之,不宜以此复命。
和寄小王徐子晋 南宋 · 赵希逢
七言律诗
南溟未击水三千,涸辙心难一息安。
拟向伊吾驰马武,并于易水吊燕丹。
拳拳空自鼓齐瑟,落落真成适越冠。
半世辛勤成底事,星星鬓发渐成皤。
质子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七雄侧目虎狼都,仁暴端由取舍殊。
燕太子留生马角,楚(原缺,据卢本补)王心作牧羊奴。
赠紫岩潘庭坚四首 其二 南宋 · 白玉蟾
押寒韵
得君四律诗,何啻百木难。
我老非田光,何以酬燕丹。
俯挹流泉漱,仰把青天看。
绛阙遥相期,莫待琼花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