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孙既”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处士顿丘闾丘襄墓铭淳熙十三年 南宋 · 闾丘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二
宋淳熙十一年岁在甲辰仲春月望之翌日,顿丘闾丘公卒,春秋六十有四。
三年丙午春己酉,葬于所居之东隅。
其子遹授乡老之言,再拜求铭于其族兄适。
适与族中,在公为侄,在子为兄,平时辱公知最厚且深。
况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公有其美而无其恶,自今以观,虽未隆于爵位,然铭亦不为过。
公讳襄,字元召,其先舒国宿松人也。
远祖讳安一,自唐以马步封太尉,值中原多故,至岳之东山,因家焉。
自唐迄本朝,子孙既多闻于仕版,又皆以儒学世其家,至公凡十世。
祖讳钦,葬南冲。
父讳孝曾,葬洪山
公幼失所恃,偶罹兵火,随傍近避地者数年。
寇平,归故里,百口之家,仅存公父子数人。
夙夜赞助,勤劳起家。
年甫及冠,又失所怙。
公自幼力学,特立不群。
比及壮岁,无志进取,独于书史亹亹不倦,奥编隐帙,了辨如响,读书数过,终身不忘,而于司马温公《通鉴》,嗜之尤笃。
生平好蓄书,岁逢庚伏,开阁暴之,终日不暇释手。
性甚和平,雍容简雅,虽强狠悍戾之人,至公前屏息畏怯而不敢发者。
盖公以诚信厚重接之,而人自化也。
先娶湘邑王氏,与公齐年,先公卒。
男三人:长曰遹,娶临湘府尹王本之女;
次曰运,娶巴陵大夫沈端之女;
幼曰逊,未娶。
运、逊早世。
女三人,长适会稽傅尚书墨卿之孙曰晞玉,次适李路公之子曰茂显,幼未适人。
再娶马氏,生一女,亦未适人。
遹三男三女,运二女一男,皆幼。
族亲百人。
呜呼!
其没也,远近无閒亲疏,其声必哀,及葬亦如之。
铭曰:
在昔哲人,咸有所遗,俾其子孙,世世守之。
繄汉之庞,以遁自肥,遗后以安,不遗以危。
清风凛然,百世之师。
时维我公,今之伟人。
揆厥节行,古人拟伦。
教子有方,率人以身。
义气仁声,彰彰著闻。
迹虽隐晦,名则日新。
猗欤温公,作《通鉴》书,治乱兴衰,备载靡遗。
公嗜此编,日居月诸,披阅研究,终不异初。
浇灌心胸,盘结萦纡。
学者闻风,咸集屏气,谓公所得,可以传世。
通达国体,汉之贾谊
论谏仁义,唐之陆贽
一生克治,终焉正气。
公进无私,作善降祥。
公之子孙,麒麟凤凰。
公之所遗,安固绵长。
公之继述,后昆其昌。
为撰铭辞,以著流光。
按:光绪湖南通志》卷三九,光绪十一年刻本。
孔子家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八六、《水心别集》卷六
圣贤之难至,非学者之患也;
古义之不立,非世俗之忧也。
然则何耶?
岂非礼乐之不作耶?
制度之不讲耶?
性命之理未明而教养之道未备耶?
非也。
学者之患,患在于以名求圣贤而不能知圣贤之言。
所谓知圣贤之言者,非有数之可求而术之可推也;
而圣贤之言,又非以高卑、远近、浅深、小大而自为之别也。
有以知之,则前识不乱而小大兼得;
无以知之,则真伪相易而至言并废。
于是将因其一切之自附者有以合夫人之陋心,以为圣贤之道如是而足以遂行之矣。
呜呼!
此真世俗之忧也。
夫生于数千载之后,既不及亲见圣人之行事,循其言语动作而可以得其心,与接闻其风声而可以知其人矣,其所以学为圣贤者,独其言在耳。
是故孔子录之为经以示后世,其意反覆深切,将使学者因是言而求之,而可以得、文、武、周公之心,与知其为人而无疑也。
然则使其虽生于数千载之前,亲见圣人之行事,亲循其言语动作而接闻其风声矣,至于道德之奥,付授之密,犹未尝妄言也。
达者知其言也而至于道,不达者不知也,则众人而已矣,今其载于书者皆是也。
由是言之,有知言之心者,虽生于数千载之后而可以无憾,其至于圣贤而可以无难。
不然,虽在数千载之前,亲得圣人而师之,犹无益也。
溺于所闻见则不知,梏于所自守则不知,承其所从得则不知;
自广而狭物,自陋而畏物,质不全而力不具,则皆不足以知之。
故夫不知圣贤之言者,学者之大患也。
其知之至者,高卑、远近、深浅、小大,油然诣其极而不得以毫发眩焉。
夫《孔氏家语》、《左氏春秋》与夫记礼之书,杂载孔子之言行,此其人皆尝亲得圣人而师之矣;
不然,则其师友问学之旧,言语行事之所及者也;
不然,则虽其世有先后而尝接闻其风声者也。
近者在游、夏之后,远者出孟轲之间。
此其去圣人也不为不近焉,而其所载记者何其浅也!
盖略得其辞而转失其意,或皆非其本真而相传以为说。
穷乡委巷之人所以道圣贤之事,与夫当世之鄙儒求以自附于圣贤之名者,无不在焉。
矜浮而不实,鄙野而无义,观其往反问答,盖不足以知游、夏之言也,岂直非孔子颜渊之意也哉!
孔氏之子孙既集以为一家之记,而司马迁论为世史,又尽取而次之。
凡后世称诵阙里之遗言以为口实者,往往皆出于三书。
甚矣迁之陋也!
孔氏益远而大义微灭,世无复明智深识之士,皎然知圣贤之言于杂乱不可考之中,而遂以为其道止如此,可不痛乎!
故自后世若荀卿司马迁扬雄,皆不足以知圣贤之言。
之不知,以其浅也。
至于遂从而深求之,是以有天地近远之论,而为幽眇奇怪之辞,将以其不可易知者而求至于圣人。
然则之陋与均也。
虽然,为今世之知言者,则又有异焉,以性为不可不言,以命为不可不知,凡《六经》、孔子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辞者,精深微妙,茫然而不可测识,而圣贤之实犹未著也。
夫由前之浅,是不求之于心也;
由今之妙,是不止之于心也。
不求之于心与不止之于心,然则圣贤之难至,果非学者之患矣哉!
吕君墓志铭1196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水心文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吕君,讳师愈字少韩婺州永康人
姿善治生,不为奇术,速赢转化,徒以俭节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而已。
又方急时,便已力教子,凡可以益其子之学,无所吝也。
故骤起家,富于一县,而其子孙既皆深于儒,寒苦自课,如未尝富者,可谓知本务矣。
世论常实讳贫而文诋富,所是非往往失事理之平,余以为果实讳,当取质焉,若以文被诋,亦不得辞。
何也?
君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
入其里,墙无闲地,陂无坏堤,肆无博徒,人无侈服。
然则实讳贫者,安得不视君所为乎!
文之所以诋富,非恶富也,恶其与害富者俱也,君致富虽纤微,然遇旱饥,辄再出稻子数千斛,助州县赈贷
其知取舍盖如此,岂有所谓害富者哉!
能去之尽,使富久而不厌,此君子孙之责也。
君生六十五年,绍熙五年正月十五日卒。
庆元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葬赵侯祠西南山
两娶夏氏,皆先君卒。
后夏氏与君同治生尤苦,君自以且老失助,哀之甚,每凭其棺哭曰:「社某日醯,腊某日酿,吾妇所为乎?
吾不忍闻也」!
君竟亦死。
子三人,约,浩,源。
五孙,季鲁,季殊,季时,季怀,季恂。
昔余过陈同甫同甫以所述夏氏铭示余,因使余题其墓。
余笑曰:「吾字书不能分偏傍,将安取此」!
同甫滋欲必得,余强许之。
同甫使其仆随余至渔浦,取书而去。
及吕君葬,同甫之子演屡为请铭,曰:「先人之愿也」。
嗟乎!
余文虽陋,使同甫在,余得勿从耶?
而浩与源以辞接于余,悲壮回转,皆可铨叙,浩尝有官,转运司贡其名,自乞勿受,以解父兄之狱,其志又有足观者。
遂铭曰:
人道多方,举要而言,治生能富,教子能贤。
吕君有是,可以文传。
方夫人墓志铭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五
庆元五年春三月辛酉象山郑遹成叔以其外祖母方氏之丧来讣,且问服之制度与其日月之数,及凡居丧之品节,以授方氏之孙,俾行之如礼。
某年某月某日,将葬于某县某乡某山之原,成叔复以方氏之状来曰:「愿请铭」。
予嘉成叔之能笃于亲而志于古,方氏之孙能不徇于俗,而惟成叔之言是听。
既受其状读之,因仰而吁曰:呜呼,祸福倚伏之期岂不甚可叹哉!
道者不以所遇易其志,虽无意于福,而未必不得福;
分之不安,而戚然以避祸为心者,祸亦岂可终避哉?
予于夫人方氏之状有感焉。
成叔之状曰:方氏于莆为著姓,五代末,有占名数于福州闽县象山者。
其先皆隐德不仕,至讳某者,年踰九十,始用高宗皇帝庆寿恩补迪功郎
夫人其长女也。
生有令姿,温淑而高洁。
年十三,丧其母吴氏,佐迪功君,治家事勤以笃,友兄弟敬以和。
年既笄,适同里进士林君
未六年,年二十有六,而林君卒,事其姑如事父,友其夫之女弟如在室之兄弟,而守节毅然,又有人所不能及者焉。
子二人,曰伟才、良才。
女一人,适处士郑君,遹之先君子也,有贤行,乡人称为长者郑君
伟才既有室而卒,良才亦蚤世。
孙二人,友孙、恭孙,皆幼。
夫人茕然当一家之寄,不惟保其田庐以无失坠,而其温惠正信又足以孚于乡人;
不惟抚其二孙,以无废林氏之祀,而又教之义方,以得为良子弟。
孙既长有立,而夫人卒,享年八十有三。
夫人始终之所遇如此。
古者妇人有三从之义,夫人所从何其坎𡒄而多故耶!
少哭其母,长哭其夫,又哭其子,古之所谓穷而无告者,夫人居其三焉,其亦可悲也已。
夫人守志弥坚,厉行弥笃,卒享高寿。
二孙知读书好学,而又有成叔为之外孙,以礼相其终而述其行,以诏于后。
夫人于此,又何其幸耶!
使夫人于祸变摧折之馀,而不能保其身以全其寿,其生也不为乡闾之所称,其没也亦将泯泯而无闻矣。
此余于夫人方氏之事为之三叹者,盖不但为夫人叹也。
铭曰:
太虚冥运兮尸之者谁,祸福倚伏兮我罔敢知。
彼日而食兮彼月而亏,此心凛凛兮百挫不移。
有后而贤兮有寿而耆,没而以礼兮憾宁有遗。
我作此诗兮以儆世人,嗟尔子孙兮勿替引之。
南峰黄氏第一峰修路记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性善堂稿》卷一一
嘉定十三年正奉亲赴重庆四月初吉次楼滩,从叔之婿黄膺辰梦得自其家来迓。
时一春亢旱,至是大雨连日夜不止,平地泥深尺。
明日上第一峰,望尖子山,仰而上,步一失辄退数尺,困踬久之,而后至于峰顶。
峰回路转,复俯而下,步一失辄进数尺,趋蹶久之,而后至于梦得家。
坐定,正曰:「是道也,西达普、简以至于成都,东达于重庆以通于东南,商贾之往来、冠盖之东西行者日不知其几,以正之崎岖艰阻,知人之不易也。
正尝从行都趋建阳,见晦庵先生,道江山,登栖霞
栖霞之高殆与此峰相上下,然人由之不以为苦者,好事者累石而梯级之也。
今若有能如修栖霞者积累而修之,则可使与坦涂无异,顾何难之有?
夫人患不为耳」。
梦得之母顾梦得曰:「斯言也,有会于吾心,汝其图之」。
今年秋梦得来言曰:「岁幸中熟,吾奉吾母之命命工斲石,起九月十月,亲董其事,今为八十馀丈。
邻士王之珍亦慕而为之,为二十馀丈。
自今以后过吾里者,虽霖潦之久、泥淖之深,亦无所病焉。
愿记之以示来者」。
李太白《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后人反而赓之,作《蜀道易》。
蜀道岂有难易哉,特存乎此心而已。
心险则难,平则易,此古今不易之路也。
然正观世之人往往多藏厚积,不肯拔一毛以利人,其视人之饥寒穷困颠踣于道路者,如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泰然不以动其心,自以为得计也,不知多藏厚积无益于己而适所以愚子孙。
孙既愚,未有不败者,败而悔之则已无及矣。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可不信哉!
梦得之家曾不及中人,而能自竭其财力,无所爱吝,汲汲孜孜,期于济人,使梦得得行其志,必有可观者。
梦得读书应举者,富于文而工于诗,诗精深圆熟,得古人律度。
今其所立如此,大未可量也。
梦得之母杨氏,故夔州路帅司干官元申妹也,有《舟》之操,好仁而喜义,尤为一乡所推重云。
彭忠肃公训子十箴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巽斋文集》卷一八
某生晚,不及识忠肃彭公,而幸得与公之孙婿后林先生为师友。
后林生于庚申,第于庚辰,计其在甥馆时,去公未远,嘉言善行家人所传而国史所不尽书者必多接于见闻,每念当于从容问之,然聚散匆匆,殊不满愿。
丙寅夏五月先生书来,示公所制《训子十箴》,而公曰:「家迩年遭兵燹焚掠之祸,遗书少存者,孙某所宝惟此,不烬之玉也,读之凛然如在问一得三之列」。
嗟乎!
公当绍熙庆元间,所论谏本仁义,至今炳如丹书,愠于群小,遇闵受侮,而私居义方之教,念世禄之所从,忧君恩之难报,使之谨身从事,下以无忝所生,上以不负天子,家庭片语,犹畎亩馀忠也。
第一箴大意在柳玭《家训》上矣,公之子孙既世守不替,而故家流风渐被姻党,今后林先生之清修笃行,某心诚服之,忠肃公殁六十年,江乡师表犹有望也。
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虽以某之不敏,亦将服膺希贤论世之诲,上溯渊源所自,而愿庶几焉。
感叹之馀,敬书其末。
六月八日己巳,后学欧阳某书。
可孙名字序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八、《乐轩集》卷五
古者二十而冠,今之人不待焉,余以其年冠其子,为贫故也。
失礼求诸野,吾岂以失礼而求诸野之贫者乎?
冠必有字,可孙既躬农圃之役,而非佩带经叩角者之学,如字之,不亦僭乎?
然子以父任食禄,父以子荣叙封,人伦之懿,天道之极。
田夫野老以可孙狎我,我亦以是敬之,叙封之反也。
可孙以我而有字,其亦奏补之义欤。
腐儒有子,不能世其业而趋于农,尤穹壤间之要职。
名之曰「本德」,字之曰「禹式」。
汝其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