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檗庵居士文集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九、《攻愧集》卷五二、光绪《甘泉县志》卷二○
江都李氏,名族也。绍兴间,名之从「民」者尚多俊茂,余生晚,犹及识将作监端民平叔及其子泳,皆有诗声。又有名璜字德劭者,平原公之从孙,将作之再从弟,少负隽才而颇诞放,耻从进士举。里人或谯之,则曰:「我非不欲试,但恐夺尔曹魁尔」。又嗤笑之,乃曰:「尔曹不信,我将试矣」。一试,果魁维扬。后寓四明,笔力雄迈,人所罕及。时初脱兵人之厄,郡县庠校记文多出其手。太守仇公泰然悆、周公元举纲、潘公子贱良贵皆一时名公,莫不低簪礼之。侍御史王公伯礼伯庠为教官,与之游最厚,盖文字之友也。明多禅刹,往来其间,或以书来云,孟信安欲招为婿,资送特丰,且可得官,掷于地曰:「老大乃复为此耶」?竟不报。既不得志场屋,萧散肮脏,以终其身。不娶无子,晚从宏智禅师,于言下有省,益耽内典。以其笔耕之馀,买田一顷,施于阿育王山,使奉尝我写照而题其上,至今留水陆堂中。遇荐羞则为设伊蒲,其赞有云:「分明便是庞居士,又却无人卖罩篱」。不可谓无所得,然亦可哀也已。尝见侍御言德劭病革,往候之,问:「向为文,用僧腾客为何事」?曰:「侯景台城事也」。又问:「平日了达,今何所见」?曰:「都无所见,但觉神气消散尔」。出书一囊,乃其遗稿,犹顾而言曰:「以属吾子,勿窃吾诗文以为己作」。平时相忘,方绵惙时戏调尚如此。里人戴伯与权,雅士也,托馆王氏,慕其文名,从侍御诸子借囊出藁而手编之。又多残纸断坏,不可尽录,故所存十之二三,仅得诗文杂著几二百篇,釐为十二卷,俾余为序,久未暇及。尝取其《白氏长庆诗谱》录寄吴门使君李谏议,既为刊于集后,又索其诗文,且曰:「近为建宁,当为版行」。余喜其文之将就泯没而有传也,为序其大槩而记之。呜呼!世之骚人才士耽嗜成癖,哦诗属文皆欲有闻于世,而因仍埋没,与草木同腐,不得以一语自见,由古以来,不知其几。德劭之集藏于侍御之家,传于伯与,又因余与谏议而行于世,兹非幸欤?若其诗句之工妙,文体之高胜,出入古今,追配前良,不侍余言,览者当自知之。檗庵其自号云。
跋孟蜀王与周世宗书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五、《攻愧集》卷七二
余家藏此书,既以《五代史》證其事,兹阅张次功所编《蜀梼杌》,载此尤详,因具书于后。
广政十七年,周世宗即位,改元显德。周师至仇池,攻秦州韩继勋。凤翔王万迪请益师,昶遣雄武监军使赵季札率师赴之。季札怯懦不进,乘驲而还。成都震恐,昶怒,斩于市。十八年五月,李廷圭、高彦俦、吕彦珂总众以禦周师。九月,战于唐仓,监军王峦被杀。我师败绩,廷圭退保青泥。闰月,周师克秦、阶、成等州,雄武节度韩保正弃城遁。十一月,又克凤州,执节度使王环、监军赵崇溥。二十年六月,周世宗归我秦、凤之俘。昶遣使致书谢,称大蜀皇帝,世宗不答。昶曰:「朕郊祀天地,称天子时,尔方鼠窃作贼,何得相薄耶」?二十一年,荆南遣使来致书,言周世宗已定淮南,请通职贡,昶不许。
跋孟蜀王书后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二、《止斋题跋》卷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六一
余读汉文赐南粤王赵佗书,知西都之所以兴也。周世宗一世英主,而昶以偏方通上国,方哆然自大,其语多讽刺不逊,其能免乎?后而蜀亡,诸君子顾以文词取之,何哉?
论蜀将当虑其变疏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五、《东塘集》卷八、《南宋文范外编》卷一
臣闻天下有三患:蛮夷之国恃兵而强,盗贼之民恃众而叛,专制之臣恃险而固。是三者皆足以乱天下。然而自古之君当多事之时,或至于一日不能安其身,此未必类以蛮夷、盗贼之故,要必溺于专制之臣,久而不知其乱者,显显者易知,而冥冥者难悟也。蛮夷之彊必有形,而盗贼之叛必有迹,有心目者,皆知为消患之计。而专制之臣则不然,平居外奉天子之令,而内蓄自大之心。其为谋也,无形之可寻;而其为奸也,无迹之可见。上役之以虚名,而下亦以虚名奉上。其发之似诚实,而行之似忠信者,虽伊尹、周公殆不过。此上之人方且信为诚然而莫之觉,如嗜酒色之娱,安于外之无足畏,而不知丧元气而致僵仆者,率自此始。呜呼!况又有险之可恃哉!彼以专制之臣,且有险而可恃,则是虎而翼,虺而足也,亦可虑矣。夫天下之广,有地必有险,其小小者不必论,而其最可恃者,江、淮、荆、蜀之险耳。是故险在人君,未必足以制天下,而险于专制之臣,则未有不为之资者。臣盖尝推原其故,而观唐之崔宁、刘辟,梁之王建,唐之孟知祥,皆将帅专制之臣,恃蜀之险以为固者。若崔、刘则方谋而败,而王、孟则既久不露,终遂不可抗矣。今考其事,如崔宁之擅蜀几十四年,而刘辟节度西川,动益骜蹇。此二子者,其初皆委质事上之臣,一旦入蜀,积累岁月之久,遂有坐负险固、轻视朝廷之心,抗天子之使,吐不臣之语,恬不为怪,拥兵擅利,几成大变。惟其上有以深知之,故随伐随仆,终不得而肆。而王建、孟知祥适逢大乱之世,得以猖狂而僭窃,亦皆先为不可测之谋,至密之计,使其心腹羽翼无一不至,则反目咄嗟之间,坐王数千里之国。此其为患,在于久而不知之过。夫使今日之在蜀者皆如古之贤将,则朝廷可藉为籓篱之托。然而傲戾轻侮之思,奸勇雄桀之态,类皆将臣之所常有。况栽培涵养一一是听,久而驯致,遂有不可摇之势。苟任其所之而莫之限,臣恐不为崔、刘,则为王、孟,事之必然,无足疑者。呜呼!彼其父子之相维,兄弟之相承,结之以士卒而联之以友党,吏之奉承旨意,民之习熟名字,不啻百年之久。而反顾其所恃者,则又有可守之险以为固。不幸而泄其谋,恐非日月可以诛锄者,此臣之所甚虑也。夫蜀之与上都相去数千里,仓皇缓急之顷,固不能为朝发夕至之具。而蜀郡刺史多柔脆软弱之士,前无与之先而后无与之应,又不足为讨逆伐叛之帅。若今日不有以堤防而密察之,则异日当拱手而受毙,陛下岂不为之寒心哉?天下之祸,制之于始,终且为患,制之于末,后将奈何?以汉室之兴,其征伐之功多出于韩信。而高祖于周旋不给之际,已窃贰而心疑之,驰壁而夺符,麾召而易将,皆所以潜销其奸心而徐伐其异计。使高祖不为之所,及其王齐之后,虽欲稍稍折服,亦已迫矣。今之制蜀者未必有韩信之功,恐其心之所存,较之于信亦一间耳。陛下纵未欲轻为高祖之术,如其他缓图之策,奈之何而不行?故臣以为于此而处之,盖有所甚难者,必使急不为躁,无张皇而生变,缓不为庸,无安坐而待衅。宜立为定制,凡戍蜀之兵,与襄汉之屯一岁两易,而职在统制者,时命代易,庶几乍离乍合,不至安其教令而熟其恩惠。如此,则虽急而不躁。凡两川之民,不以贵贱为间,朝廷时有以深恤之,赋敛之输,力役之劳,每为之宽除而省略,所以爱之者常有过于江、淮、闽、浙、湖、广之地,庶几蜀之生灵必有钦戴君上之意,则专制之臣必将诱之以乱而不从,胁之以威而不服。如此,则虽缓而不庸。不一二年,彼亦势衰力微,无能为也。然后以高祖之待韩信,杜鸿渐之处崔宁者,徐而制之,臣未见其有不济者。而今之谋国者,皆曰无故而为之所,是趣其为不义,故莫若养之以恩,使其有不忍负上之志则可。噫!踰垣穿穴之役,畏之而不禁,则后必有行劫者。彼既如盗矣,而又岂可以养为哉?
即事二首 其一 南宋 · 赵蕃
押东韵
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
假贷愧邻里,奔走愁仆童。
乞食陶徵君,乞米平原公。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
鱼复捍关铭 南宋 · 李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全蜀艺文志》卷四四、乾隆《夔州府志》卷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二七、《南宋文录录》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四
古梁州域实兼巴汉庸蜀地,汉孝武改梁曰益,梁州总八郡。梁之为言强也,益之为言阨也,此昔圣贤察其风俗,按其形势,而为之名也。故其人则彊毅精敏,嗜义负勇,其地则山屏水堑,险介重阻,沃野丛颠,幅员万里。北以剑门为限,东以鱼复为守,此二物者,蜀之襟喉扃闑也。战国交侵,楚肃四年始建捍关,突在鱼复,置江关都尉,以鱼复设尉治。东汉省尉,而关如故(东汉《志》有捍水、捍关,不言都尉治。)。秦张仪说楚,谓下水而浮,不十日而拒捍关;蜀李雄说公孙述,谓东守巴郡,拒捍关之口,皆指此。魏郦道元注《水经》,谓捍关乃廪君所置;唐章怀注《范史》,谓关故基在夷陵巴山县(巴山县自唐天宝八年为巴山郡界,峡州西南五十里。),二说皆非也。盖鱼复之有关尚矣,无事则严封域,察奸轶,有急则扼险要,捍陵暴,有国者所宜致谨也。虽然,尝考诸古剑门,以汉中、武都为屏蔽,失汉中、武都,则剑阁不足赖矣。鱼复以秭归、夷陵为保障,失秭归夷陵,则鱼复不可恃矣。考秦以下以迄于今,举兵定蜀者凡十有三,唯秦司马错,汉之来歙,魏之邓艾、钟会,苻秦之杨安,后魏之尉迟迥,隋之梁睿,唐之高崇文,后唐之郭崇韬,本朝之王全斌,实出剑阁、阴平道。至若吴汉,若岑彭,若诸葛亮,若桓温,若刘敬、朱龄石以及刘光义,皆拥舟师西指,溯江扣关,麾城斩邑,易如拾芥,何者?皆以先得秭归、夷陵也。汉昭烈袭取刘璋,既北收汉中,即东争夷陵。呜呼!若昭烈者可谓能知保蜀矣,功之不遂,此天也。然而刘禅继世,犹以苟安者,徒以与孙氏交欢也。且蜀与吴楚为唇齿之国,两全则固,一失则危。是以自古欲图江南者必先奄蜀。何者?地势便,兵力接也。秦取楚,晋取吴,隋取陈,耀兵上游,舫船载卒,乘流而东,曾不烦一刃,折一矢,而荆扬之区已望风褫气矣。苻坚伐晋,亦分军而下,不幸苻融之兵先败于淝水,故不能成功。以此知英雄图事,后先一揆。然则,蜀之重也审矣。自古言蜀人嗜乱喜祸,故所以制御操切之者尤尽其术。呜呼,何其过也!吾观从昔乱蜀者,皆非其国之人,率由奸雄乘隙外至,因窃据焉,而蜀人莫之与抗。盖公孙述著祸于卒正(扶风人。),刘焉蓄奸于州牧(竟陵人。),钟会兆谋于降将(颍川人。),李特奋迹于流人(略阳人。),程道养怨激于苛刻(枹罕人。),刘季运计成于特夺(彭城人。),司马勋出于王族,萧纪兴于帝胄,王谦衅于易代(太原人。),刘辟绝乱于留后,王建发踪于椎埋(舞阳人。),孟知祥绍难于违愎(邢州人。)。唯东晋谯纵本宕渠人,然纵之初起,实出逼胁,观其仓皇赴江以逃,则知纵本庸人,初无异志,劫于群叛,不能自还。若述、焉以下数子者,则其险诡睥睨,有从来矣。彼见蜀之险足恃,蜀之富足资,趯然动心,逆节萌起,盖有观剑门之险而追笑刘禅,览兵甲之盛而思效玄德。而蜀之人形格势制,不能不折而从之,其间能截然自固,耻污于伪,如青衣之不宾公孙述、牂牱之不臣于李特者,类有之矣。呜呼!一定而不易者地形也,难保而易变者人心也,故地形惟所守,而人心惟所化。茍知所守,则力约而功倍,圉固而敌畏;茍知所化,则嚚傲革为勇毅,柔脆易为信顺。不知所守,则嬴氏家函谷而灭,田宗国东海而亡矣;不知所化,则暴悍踵起于江汉,奸丑接迹于洙泗矣。鱼复与剑阁埒险角壮,并为西南镇。昔有铭剑阁者,独此缺。诸江出岷山行二千里,合蜀众流,毕出瞿唐之口,山竦而嵥崒,水激而奔迅,天下瑰伟绝特之观至是殚矣,是宜有铭。琢刻盘石,以侈寡匹,以厉罔极。其词曰:
惟梁州域,神禹所别。有岿其闸,险肇天设。控引荆襄,枕倚牂越。岗联岭属,㟏岈巀㠔。洪流下瞰,澎渗荡潏。衡潜抗高,华岱媲桀。上柱天倪,旁扼日辖。惟所屏障,则恃于峡。如户斯辟,此为之闑。寇来是捍,兵势攸接。镜前考古,棋势辐列。水陆攻击,岩披谷抉。玄甲熣烂,白刃鎗䶪。云舸倏驰,羽纛斯揭。山奔貙兕,壑濆螭蜺。水奸脱入,孰睨旋窃。虐环千里,燉人于钀。曾不逾时,宗陨祚拔。四方之人,王化所达。宁甘嗜乱,实首攸胁。岂富是怙,忍上之觖。惟此山川,重阻复叠。德守者固,兵据者蹶。惟此黔庶,嶷嶷业业。力制则离,道怀乃协。皇帝圣武,恩被䎀狘。国有至仁,九土臣妾。勒铭山阿,永彰宋烈。
和雨崖吴提刑奉母夫人雨中登鲁公亭 南宋 · 释道璨
押词韵第四部
白发照黄花,薄晚散幽步。
何年乘五云,来自三神屿。
膝下千载人,富贵等儒素。
西风天地秋,细雨江城莫。
酒酣拍阑干,忧时起愁绪。
怀哉平原公,孤忠乃吾与。
重此一臂力,日月容易去。
邹忠公陈忠肃公题名跋 南宋 · 李从命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五、《咸淳临安志》卷八一
物境之胜,因人而尤胜。如东西二林得平原公,上下两竺得眉山老,皆与佳客同游,复亲题名氏于碑岩之上,好事模拓,以为雅玩焉。是邑佛日精舍,有绍圣三年张子履所题版壁,逮今犹存,同与游者邹道乡、陈了翁、赵明远辈。若夫邹、陈之贤,视前二公何慊哉!主僧本倅指以示予,因浼寿诸石。
平山先生毋制机墓铭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八、《叠山集》卷八、《湖北金石志》卷一二、同治《大冶县志》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
人与天、地并立为三才,形气有小大,人岂小于天、地哉!众人与圣人皆可为尧舜,知觉有先后,众人岂后于圣人哉!古之君子,学足以见天地圣人之大全。意一诚,天下国家与吾心为一;诚一至,天地人物与吾性为一。可言而不可行,为其事而无其功,非儒道也。宋朝喜用儒能谈理性书者,取穹官如执左券,五帝三王自立之中国,乃灭于儒术盛行之时,岂不大可哀乎?吾读平山先生毋公行实,未尝不流涕太息,安得斯人与之论儒道哉!公仁人也,少年见蜀人死于乱离,如痛入肌髓,收遗髅露骼,藏之丛冢者以万计;流亡苦寒饥,赖衣食以更生者又几万人。帑不留钱,廪不留粟,悉倾倒施舍,以活民命,家以此屡空。嗟乎,一少年书生恻隐满胸怀,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岂非英雄人哉!其尉安化也,峒氓作乱,单车半夜入鼪鼯篁竹间,推赤心晓以祸福,开其生路,凶渠感恩罗拜,至泣下,民社以宁。籴谷万馀石为社仓,有凶岁四境无饿民。邑庠不养士,始辟斋舍,丰廪庖,日以六籍四书讲明,士皆笃文行。令有当为之事而不为者,公皆为之,士民爱戴如父母。其摄令衡阳也,善政与善教并行,百姓得欢心而歌舞之,无以异于安化也。部使者交荐,堂除南康令,公辞曰:「世与道交相丧久矣。人物大凋零,愿作一冷官,为国家育英才,可乎」?分教黄州,兼领雪堂、河南两书院事。程、苏二先生道不同而其趋一,公为诸生明辨,既知其所以异,又知其所以同。教人必明体适用,文武无不能,精粗皆可以为,湖学再行于斯世。功臣贵将子孙皆愿立讲下,江淮湖右后进生经公讲画,有文名者尤多。沿江两帅借隆望以精神一阃。卫灵公岂能知仲尼哉,际可耳,公养耳。后帅辟为干办公事,又辟主管机宜文字。虽不能委心受教,公竭智殚虑,葺罅袽漏,犹能护一面风寒,叛胆敌心有所惮,不犯副阃界。时宰颇知公,除礼部架阁,仍赞军机任,改秩。襄围急,将相皆天夺其鉴,阳援而阴弃。公有策可以解围,可以弭兵,可以使南北百万亿苍生全性命,知时宰必不用,襄必陷,国必亡,天下必大乱,忧愤成疾,竟以庚午闰十月十三日终于黄州官舍。家无馀财,厥子无以终大事,军民悲怜,敛殡葬祭诸费皆阃帅给之。公讳廷瑞,字仁叔,家世河中之龙门。后唐同光丙戌,高祖平章毋公昭裔从孟知祥入蜀,遂家焉。公生于成都,中进士第。兴元府推官,讳岩老者,其曾祖;登科宰南溪,讳谏者其祖;太学上舍生,讳自诚者其父。生于己卯,享年五十二。娶刘氏,生三男:遇辰、逢辰、应辰。皆以奇才实学为达官当方面者所知,繇进士选举入仕,或辞禄庐墓,或贰郡,或丞邑,止者得伯夷、柳下惠之仁,仕者合伊挚吕牙之道,皆豪杰士也。逢辰仕建安,条上四十事,说达官为生灵留一发生意,人望翕然。辛未正月十一日,子孙奉公柩葬于兴国军大冶县,乡曰永丰,里曰白雉,原曰黄龙山。呜呼!公生而英伟,年十二,记六经,已能通大义,作赋早有声,春秋程文冠一郡。恢廓有大志,惠义而力仁,为布衣已能哀怜锋镝遗黎,葬死者活生者皆以万计。吾所谓古之君子,学足以见天地圣人之大全,意一诚,而天下国家与吾心为一,诚一至,而天地万物与吾性为一,此之谓儒道,公其庶几乎!乡三贡,始登己未进士第,仕止一掌故,佐边阃。其没也,年方五十二。诸公贵人苟能用其材,行其道,岂不能转亡为存,易乱为治?天与人不合,世与道相违,惜哉!吾历览前史,渡江后贤相,如张公德远、虞公仲言、赵公景温、游公景仁、谢公德方,皆蜀人也,虽不能用太平如庆历、元祐时,其心真足以合天,其德真足以服人,亦可以为大臣矣。使公不死,其才必大用,用则必无愧于五君子。一贤之寿夭,吾道之行废,与国脉世运相关,岂特其一身之不遇为可恨哉!王晋公、范文正平生喜种阴德,子孙食其报,人以为天道可必,毋氏之后其大乎!枋得与公仲子相识,晚而相知深,请予铭公墓。乃铭曰:
才可以扶国之亡而为兴,道可以挽世之降而为升。天不假孔明、公瑾以年,人已知汉业之必倾。计公平生之阴德,非古之大丈夫则不能。黄河之源不可穷,则奔流万里而入海;松根之茯苓不可斸,则柯叶千岁而长青。匪春种而秋获,信云族而雨盈。志有续而道有传,必长拔巅崖辛苦之苍生而见其清平。
题赵伯容鹤巢 元 · 黄溍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平原公子去翩翩,独溯刚风直上天。
家近孤山春树好,归期莫落后千年。
悼薛玄卿 元 · 张雨
玄卿难再得,本是餐霞人。
高怀独超物,洞鉴亦绝伦。
君自江东我吴下,早岁联翩侍金马。
御榻赐书凡一束,仙苑偷桃动盈把。
紫虚元君之玉诀,青城先生教我者。
感君多道气,探怀为君写。
学士承旨平原公,许我与君扬□同。
一时标名两外史,羽衣白茅立下风。
我还句曲廿馀载,君乘輶轩历烟海。
归锦桥西结草楼,楼中袱被长相待。
风烟山水共追寻,福临洞口话离心。
年深书字化为碧,白首苍茫成古今。
圣井山崩数千尺,君从群龙去无迹。
困顿盐车筱岭头,此日思君复何益。
题开元王孙挟弹图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七 羽猎类
开元少年意气雄,任侠不数陈孟公。
文犀束带鹄被小,骄马飒踏如飞龙。
侧身仰望目瞿瞿,为有流莺在高树。
两骑联翩未敢前,看送金丸落飞羽。
白头乌啄延秋门,渔阳尘起天地昏。
珊瑚宝玦散原野,空令野客哀王孙。
平原公子五色笔,俗史庸工俱辟易。
写成图画鉴兴衰,未必奢淫不亡国。
再和韵寄赵彦深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平原公子午桥庄,草木当年雨露香。
桂树不嫌招隐士,桃花应喜识渔郎。
锦茵醉酒冬宵暖,水槛垂纶夏月凉。
我亦欲招横玉去,为君三弄据胡床。
水仙子 元末明初 · 罗贯中
出处:元曲选外编 风云会 第四折
乱石滩冲浪战舡内。连云栈思乡骏马嘶。
凯歌声直透青云内。这功劳为第一。
笑蜀王孟昶呆痴。他也合思先主三分业。
想武侯八阵机。辱莫杀关羽张飞。
梅花酒 元末明初 · 罗贯中
出处:元曲选外编 风云会 第四折
快疾忙遵圣敕。
教国主休违。
将拜舞温习。
把天子班依。
随星辰朝紫微。
顺日月转皇极。
转皇极拱社稷。
紫罗襕替龙衣。
白象简当玄圭。
皂幞头护天威。
黄金带束腰围。
吴越王莫稽迟。
金陵王莫徘徊。
广汉王莫伤悲。
孟蜀王莫疑惑。
宫中词二十一首(并序 录十二)其二 元末明初 · 张昱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宫中词唯唐陕司马王建一百首为得体,盖从内臣出入宫闼所赋,俱实见其事。厥后蜀主花蕊夫人效其体赋诗一百首,亦其身亲见之。宋王安国校官书,见其本,序而置之内阁。元初奉天杨奂录宋宫人语五言诗十八首,颇得其情,足次二家后。大抵宫中词论,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不可以文工拙称,必非想像,必亲见,皆非闾巷之士可拟而赋者。后学庐陵张昱光弼志。
裹头保母性温存,不敢移身出内(一作后)门。
寻得描金龙凤纸,学摹国字教皇孙。
题游骑挟弹图 明 · 龚敩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平明挟弹出新丰,驰过宜春小苑东。
百啭流莺深树晓,一番新雨落花风。
路迷禁草连天碧,衣染宫桃照日红。
欲识平原公子意,岂无遗恨五陵中。
题赵训夫海屋添筹卷 明 · 边贡
出处:华泉集卷七
海上屋,几千尺。
丽日起扶桑,鳞鳞曙烟碧。
仙筹刻玉云花湛,海尘一飞筹一点。
借问仙翁寿几何,十屋仙筹充画槛。
仙翁家住海中村,平原公子宋王孙。
相逢欲访桑田事,双鹤何年下海门。
长子和沈提学沁州壁间韵 明 · 韩邦奇
长平山下多白骨,赵王墓上牛羊牧。
三晋自古称繁华,海水桑田几翻覆。
平原公子今如何,故宅萧萧秋草多。
人生休怀千岁忧,百岁浮踪蓬一科。
尘世纷纷何足较,昔日红颜今老貌。
瀛阙开轩邀皓月,乐地从来在名教。
闲云清泉景物良,休将身迹滞他方。
桃花才落渚莲发,回首却已摧群芳。
高鸿渺渺入青天,安得与尔同飞翔。
长歌一声生风雨,坐对黄花金伞张。
梧蓼弄金风 明 · 《黄孝子传奇》
出处:御定曲谱
梧叶儿冲州府,离家乡。
途路走忙忙。
水红花忽向丹霞楼过,笑杀孟知祥。
当年瓜枣拜天皇。
也啰,柳摇金却忆相如词赋,子美文章。
绿暗红稀,不觉客怀增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