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寄东敷京邸(三首选二) 其二 民国初 · 王浩
押纸韵
睡馀茗碗凉,绕户鸟声喜。
十年用心许,枯木玩棐几。
万金雕狨席,郁郁望拱梓。
养生遂如此,何辨老决齿。
诗书图遮眼,兄弟劝乐只。
小弟夙不佳,顷亦喜文理。
阿虎慧能言,臣叔痴未死。
何从寄呻吟,枣栗嬉稚子。
食贫得鸡肋,长愧亲旧视。
尚言印累累,早岁奉拜起。
生非屠牛坦,排击妙众里。
并亡臧谷羊,五十笑博雉。
别来语石交,解事今日始。
六榕寺惠能铜像 现当代 · 莫仲予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莫仲予集卷一
历劫金刚不坏身,千年衣钵属何人。
曹溪已悟西来意,刍狗筌蹄亦夙因。
六榕寺 现当代 · 钱昌照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千载六榕花塔寺,羊城文物冠南方。
慧能塑像东坡字,铜石摩挲认宋唐。
又(挽戴院长季陶)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是儒家本来面目,作先觉觉后工夫,选士树宏规,开国得人称最盛;
与菩萨同一心肠,为自利利他功德,舍身完夙愿,生天成佛更何疑。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本来面目:佛教指人本有的心性,自己的本分。出自唐·惠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先觉觉后:《孟子》“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自利利他:佛教用语。也称自行化他。以己为主的修养称自利,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称利他。佛教自言最终目的,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三国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菩萨授记品》:“体性调顺,自利利他,慈悯众生,如母爱子。”也作“自利利人”。
生天:佛家谓死后更生于天界。亦以婉言死亡。
笺:
1.上联写儒,下联写佛,儒释合一。
2.清代张师诚集句联:
自新新民,止于至善;
先觉觉后,求其放心。
先觉觉后:《孟子》“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自利利他:佛教用语。也称自行化他。以己为主的修养称自利,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称利他。佛教自言最终目的,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三国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菩萨授记品》:“体性调顺,自利利他,慈悯众生,如母爱子。”也作“自利利人”。
生天:佛家谓死后更生于天界。亦以婉言死亡。
笺:
1.上联写儒,下联写佛,儒释合一。
2.清代张师诚集句联:
自新新民,止于至善;
先觉觉后,求其放心。
惠能大师 当代 · 陈永正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岭峤立宗派,千秋惟一人。
得除文字障,始證自由因。
说法元开智,明心不著尘。
曹溪閒掬水,香满定中身。
寿筵座间常平画师赠龙泉青瓷八棱笔掭二首 其二 当代 · 幻庐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过雨新摩桂镜棱,肺肝鉴我一壶冰。
非台非树机锋澈,可染纤豪及慧能。
种德经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长阿含经》漫笔
五法惟须二法存,众生戒慧最为尊。
高门好相偏生慢,广诵多闻亦自昏。
注:《长阿含经·种德经》:“时,种德婆罗门端身正坐,四顾大众,熙怡而笑,方答佛言:‘我婆罗门成就五法,所言至诚,无有虚妄。云何为五?一者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二者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者颜貌端正。四者持戒具足。五者智慧通达。是为五。瞿昙!婆罗门成就此五法,所言诚实,无有虚妄。’……‘若持戒具足,智慧通达,则所言至诚,无有虚妄,得名婆罗门也。’” 又:“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婆罗门!戒、慧具者,我说名比丘。’”
释:婆罗足五,所盈者付诸天;比丘惟二,不虚者求诸己。此所以尊位寡助,昏慢多存;圣教广运,戒慧不失。
释:婆罗足五,所盈者付诸天;比丘惟二,不虚者求诸己。此所以尊位寡助,昏慢多存;圣教广运,戒慧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