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御文明殿大赦文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七
盖闻神无常祀。惟德是歆。民无常怀。非贤不乂。历数有归者。人祇共赞。文明怀远者。龟筮叶从。所以周开七百之基。夏作三王之首。伏自庄宗失驭。天下分离。万国怀贤。三灵改卜。明宗皇帝潜符景运。克绍宝图。一莅寰区。八周星律。伪主从珂。始因微绩。序在维城。遇大国之多艰。以列藩而入统。剿绝裔嗣。屠害忠良。临大宝而罔以德闻。御诸侯而惟将威胁。朕以明宗皇帝每宏厚遇。益励微诚。无纤粟而使人可疑。无丝毫而事君不谨。岂期深苞祸衅。暗抱猜嫌。欲用奸谋。拟相鱼肉。初以北门之事。委朕一生。忽将汶上之田。迁予十乘。二三其德。始终违心。既欲害于无辜。孰肯扶其不道。而遇北朝皇帝英明鉴古。威武冠今。嫉彼不平。闵予多难。遂致累歼凶寇。继纳降兵。每借巨功。俾成大业。朕自兴基构。颇历艰难。冀兆亿而保安。敢兴寐而辄怠。今则重光日月。再造乾坤。宜覃在宥之恩。以布鼎新之命。可大赦天下。今月二十九日昧爽巳前。应在京及诸州府。凡有所禁囚徒。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雷雨作解。瑾瑜匿瑕。宜加荡涤之恩。用示包容之应。中外诸色职掌官吏有受伪命者。一切不问。既除巨蠹。亦悯俱焚。难全者须正吕刑。可恕者特开汤网。伪庭贼臣张延朗刘延皓刘延朗等。并奸邪害物。贪猥弄权。罪巳满盈。理难容贷。除此三人巳行敕命外。其有宰臣马裔孙枢密使房皓宣徽使李专美河中节度韩昭裔等四人。虽元事伪庭。咸居重位。每持忠悫。不务诡随。伪主不任才谋。遂致倾覆。朕昔在藩邸。备所谙知。今并释放。一切不问。应中外官寮之外。有自举义巳来归顺者。委中书门下别加任使。应伪庭贬降官。未量移者与量移。巳量移者与复爵。受官亦与复资。应徒流收管人并放还。伏以少帝地居嫡裔。位纂洪图。王从珂始构异谋。非理屠害一家骨肉。将正承祧之典。式敦敬始之名。宜令中书门下追尊定谥。择日礼葬。妃孔氏。宜行追册祔葬。应有宿旧臣寮。并与量加叙用。昨者举义之地。称师之邦。必蹂践于川原。要矜蠲于舆赋。其河东管内诸县税租。今年秋及来年夏税。各与减放一半。警跸经过之地。望幸虽荣。蕃汉杂处之兵。禁暴难备。既颁渥泽。须示优矜。昨大军兵士。自河东以至京畿。沿路扰践之处。宜委逐处长吏公当检覆。据顷亩特与蠲放今年秋税一半。朕昨于霸府创置新军。救时昔在于从权。恤下今徇于所欲。河东所有新招置义胜军人。并放逐便。赏罚二柄。激劝万方。倘稽甄奖之恩。何答勤劬之效。应扈驾及相次归顺军都。并与重加优赏。但缘宫内库藏虚乏。宜令三司疾速抽徵诸道税物。以充赏给。其指挥使等。并与超转官资。五月后来巳曾受恩命者。亦与依资转官。高悬朗日。照临必备于遐陬。大扇仁风。亭育罔遗于纤芥。应天下归顺节度使刺史下宾席郡职及将校等。委中书门下各与改转官资。覆车难袭。弊政宜迁。恤乡邑之疮痍。救民人之疾苦。其北京管内盐当户合纳逐年盐利。昨者伪命指挥使每斗须令人户折纳白米一斗五升。极知百姓艰苦。自后宜令人户以元纳食盐石斗数目。每斗依时价计定钱数。所取人户便稳折纳。一人汤沐之奉。实在王畿。兆民凋弊之风。宜行仁恕。其洛京管内逐年所配人户食盐。起从来年。每斤特量减价钱十文。应诸道州府所徵百姓正税斛斗钱帛等。除系省司文帐外。所在州府并不得衷私增添纽配税物。应有怀才抱器。隐遁山林。方切务于旁求。宜遍行于搜访。委所在长吏备达朝旨。具以名闻。致仕官或筋力未衰。才能可任。将表乞言之敬。难从归老之心。委中书门下商量奏闻。当议升擢。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委逐道奏闻。当加旌表。应自起义巳来。或尽节捐躯。殁于王事。宜加褒赠。兼恤妻孥。俾义激于忠贞。庶恩沾于幽显。鸣谏鼓以俟谠言。列柱石以申冤滞。将闻善以自戒。思与物以垂恩。备著前规。用光大业。或直辞可贡。或有理可矜。各务奏陈。皆当鉴纳。明宗朝属之内。宿旧之中。或功名曾著于舆情。或材气可裨于公政。宜委中书门下量才叙录。关防凡有征税。省司曾降条流。虑多时而或有隐藏。因肆赦而再颁条贯。应诸道商税。仰逐处将省司各收税条件文牒。于本院前分明张悬。不得收卷。榜内该名目分数者。即得收税。如榜内元不该说著系税物色。即不得收税。宜令所在长吏常加觉察。如敢有违条流。不将文榜张悬。将不合系税物色收税。欺罔官法。停滞商贾。尽时具名申送。奇伎淫巧。往诰不容。务实去华。哲王所尚。应有浮虚假伪之物。不鬻于市肆。委所在常加觉察。犯者加重刑责。士流之内。有怀才抱器。硕学殊能者。委中书门下搜访任使。勿拘门地资历。于戏。爱民如子。王者之所以勃兴。损巳从人。眇躬而安敢自忽。况朕骤主百灵之祀。创开万乘之基。朽索在怀。求衣益励。更赖庭中多士。阃外诸侯。咸罄良筹。共裨不逮。初宁鲸浪。适启龙图。冬阳开温照之光。春雨洒涵濡之泽。惟新正令。不宰元功。中外臣寮。体予深意。
洪州云盖山龙寿院光化大师宝录碑铭 五代吴 · 欧阳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九
大师俗姓刘氏。法讳怀溢。本无诸倚郭闽县人也。即巨唐相国彭城刘公瞻之次子也。童年慕道。不习儒宗。时龆龀之岁。厥父携同诣京师。固辞弗往。渐登九岁。俄自发心。弃捐俗务。投立磨山普资院杜禅师门下。求为弟子。愿侍巾瓶。禅师立性孤僻。抱直严难。未许升堂。不容入室。且坚苦节。每励劳形。涉历年华。经逾炎冷。身齐槁木。心类寒灰。一自入山。久淹出谷。十年精□午夜志疲。师长念及功勤。知为志器。于年十九。方为落发披□结束法衣。遣求和合。恭承严旨。高别林泉。星夜登途。望风取路。遥山独步。峻岭孤征。时往日来。俄之中岳会善寺琉璃坛。欣逢法侣。敕启霜坛。大扇律风。高悬戒月。夙缘谐偶。曩善冥符。不上牛车。便探衣宝。并三衣而为一衲。弃五事而整一盂。松下冢间。行头陁行。虽行是行。参问匪忘。遍历遐方。访寻知识。无道场不逢古德。有请皆遇宗师。其奈不凑元机。情源拥塞。如渠聚土。状当衢。须议芟薙。终期决抉。而乃直抛衡岳。专簉灌溪。函杖而誓扣元关。抠衣而立融阶雪。澧源和尚一观奇特。许厕门墙。久而弥芳。渐升堂室。况乎居犹学地。道未博通。仍于异时。侍立左右。和尚演于法颂云。五蕴山中古佛堂。毗卢昼夜放圆光。大师才聆妙说。顿入清凉。悟即刹那。迷流沙劫。一言契合。万虑情亡。豁若云开。皎同月朗。既除疑滞。不慕游方。遰袭传灯。嗣何宗祢。即曹溪六祖付法让大师。让大师授马祖。马祖传百丈。百丈分黄檗。黄檗之林际。得林际密旨者。惟灌溪焉。入灌溪室。续焰挑灯者谁。即云盖大师矣。大师然以元天月白。觉海波清。真灯未烛于祖堂。雷振停开于蛰户。维广明初之上都。值黄戎犯阙。僖宗皇帝驾幸三峰。暂避狂徒。敕选十员禅律经论诗赋文章大德。驾前供奉。和尚禅宗一位也。敕赐福田禅师。止三峰。再赐大自在禅师。尔后狼烟息爇。草孽停争。时属太平。寰宇宁静。光宅四海。庆洽万邦。特轸睿毫。更于岁号。为光化元年。实谓山呼海蹈。舜日尧云。百辟称庆于龙廷。三宝承欢于帝泽。悉衔雨露。亟被沾濡。和尚特光化大师。仍颁命服。禅袍改为椹色。简诰迥锡皇恩。旋闻海晏河清。远播民舒物泰。銮驾将回于万乘。宝位却复于九重。帝绩丕昌。龟图鳌负。皇帝升于大内。庆叶千灵。金鸡才树于琅玕。瑞渥旁流于遐迩。遂抽御椠。挥当玉扆之前。茂发金言。缀向霜笺之上。遂改光化为天复元年。当年秋上表。乞养疾以归南。别天颜而出北。既遥凤阙。坚驻龙沙山二年。时有唐镇南军节度使中书令南平王钟公。作镇乘时。虚襟扣寂。位崇列土。心仰元门。一礼慈悲。三申延请。洪钟预扣。难藏众耳之音。幽谷传声。已播多人之口。和尚弗能违命。遂许宣扬。志出池隍。深奇水石。府主钟公捐清俸鬻白源立山云□为称伐材搆院。奏额龙寿。彰名既毕。庄严遂陈。延请开堂演法。垂手度人。蚁聚禅徒。蜂来道侣。于兹三十馀载。问法千数万人。于吴大和六年甲午岁杪夏十一日。示疾松堂。迨于中秋二十八日夜子时。归真丈室。俗龄八十八。僧腊六十七。当年冬十月二十□日。移龛瘗乎真塔。去院法堂东北隅二十步之外。初终覼𧢃。罄树丰碑。事集一时。弥流永古。上足小师充院主道归典座小师道环维那僧绍微直岁小师道聪堂中上座僧照照徒众僧师荡等。并禅河舟楫。奈菀芝兰。咸伫分灯。续开筹室。虑以先师岁华迢远。莫纪芳猷。故镂贞珉。命为斯记。熙儒宗后派。学苑微材。恨罔侍于指南。嗟未亲于丈室。恭承来命。合掌虔诚。顶想慈悲。敢为铭曰。
开士垂仪。觉皇真子。洞究元微。达乎志理。不受毫。宁容彼此。法嗣灌溪。灯分林际。水上呈靴。长安骏骥。拽杖京师。皈崇明帝。师号紫衣。僖宗恩赐。处世界兮。如把虚空。若莲华兮。真不著水。故演慈悲。强云出世。南平钟公。虔迎驻止。偫生缘尽。化终已矣。出没难拘。浮沉自在。月隐元天。龙潜觉海。师示来兮。混四生中。师归去兮。超三界外。劳生恋兮。谩自悲伤。若蝉蜕兮。有何惜爱。
大宋杭州西湖昭庆寺结社碑铭(并序 淳化元年)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宗在宥于大宝,淳化纪号之元年,天象高明,七政齐而璿玑定;人时上瑞,五稼登而玉烛和。车书混一于寰中,玉帛骏奔于天下,俗跻仁寿,运洽升平。将相名臣,精通文武之教;缁黄上士,勤行道释之宗。由宝命以惟新,致彝伦之欣叙。苾刍盛事,简策宜书。杭州昭庆寺僧曰省常,身乐明时,心发洪愿,上延景祚,下报四恩,刺血和墨,书写真经。书之者何?即《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一品也。每书一字,必三作礼,三围绕,三称佛名。良工雕之,印成千卷,若僧若俗,分施千人。又以旃檀香造毗卢像,结八十僧同为一社。再时经象成,乃膝地合掌,作是言曰:「我与八十比丘、一千大众,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已生安养国,顿入法界,圆悟无生,修习十种波罗蜜多,亲近无数真善知识。身光遍照,令诸有情得念佛三昧,如大势至;闻声救苦,令诸有情获十四无畏,如观世音;修广大无边行愿海,犹如普贤;开微妙甚深智慧门,犹如妙德;边际智满,次补佛处,犹如弥勒;至成佛时,若身若土,如阿弥陀。八十比丘、一千大众转次授记,皆成正觉。我今立此愿,普为诸众生,众生不可尽,我愿亦如是」。伟矣哉,上人之言如是、志如是!心如北斗,建之而天下春;舌如南箕,鼓之而万物动。由是幅员四境,棋布百城。士人闻之,则务贞廉,息贪暴,慎刑网,矜人民;释子闻之,则勤课诵,谨斋戒,习禅谛,悟苦空;职司闻之,则慕宽仁,畏罪业,尊长吏,庇家属;众庶闻之,则耳苦辛,乐贫贱,精伎业,惧宪章。善者闻之而迁善,恶者闻之而舍恶,夫何异哉?嘻!世末时移,风凋俗弊,悭痴塞路,𢤱很成群,王化有所不慑,国命有所不从。上人以是因缘,悉生回向,如趋宝肆,如登春台,所谓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也。乃有朝廷缙绅之伦,泉石枕漱之士,猗顿豪右之族,生肇高洁之流,皆指正涂,趋法会,如川赴海,如鳞宗龙,贲然来思,其应犹响。非夫励精素志,奋激清心,入金仙之室,游古佛之门者,孰能感人心、隆大教若斯之盛也!上人姓颜氏,字造微,钱塘人也。母孙氏,始梦梵僧,终證法器。年方龆龀,性绝荤茹。七岁舍家,十五落发,礼菩提寺吴越副僧统圆明大师志兴为师。十七受具戒,二十通性宗,二十一杭牧翟守素请讲《大乘起信论》,二十五金师钱俨上表奏赐紫方袍。又从五云大师志逢传唯心法门。雍熙中,梦感神僧示文殊像,由是化四众以造成,拟五台之相好。次则慕远公启庐山之社,易莲华为净行之名。福无唐捐,功已成就。内学之外,为诗甚工,汤休、皎然,不相上下。噫!昔慧远当衰季之时,所结者半隐沦之士;今上人属升平之世,所交者多有位之贤。方前则名氏且多,垂裕则津梁无已。道光远裔,行冠前修,此而不书,将遗钜美。白望风金地,恭职玉堂,遥贽斯文,以备僧史。凡入社之众,请勒名石阴。铭曰:
牛斗之下,吴越之区。山辉韫玉,川媚含珠。公王奥壤,神仙下都。名闻北阙,佥曰西湖。中有精蓝,斯为胜境。云霞晓光,松篁翠影。水象龙宫,峰侔鹫岭。云谁居之,颜僧曰省。有大智慧,有大声名。层冰性洁,皓鹤神清。据彼灵刹,高开化成。刳香为像,墨血书经。乃募时贤,乃招净者。无论玄素,不限朝野。以《华严》品,结莲华社。龙必登门,燕皆贺厦。惟上良缘,惟兹福田。如豫出地,如翰戾天。深通实际,顿悟真筌。慧灯相照,法印相传。八十比丘,一千大众。题名宝方,随喜香供。金磬成音,天华浮动。如彼云韶,来仪威凤。猗与上人,拟人于伦。取诸名士,非止遗民。璨如圭璧,和若阳春。英声冠古,令范长新。不刊不刻,孰彰名德?非颂非歌,宁宣懿绩?将辉佛乘,宜镌乐石。善利能仁,流芳万亿。
按:《圆宗文类》卷二二,续藏经第二编第八套第五册。
宋颍川长史于琛墓碑(太平兴国八年四月十五日) 宋 · 姜利用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同治《重修宁海州志》卷二五
述夫天倾西北,众星拱德于紫微;地缺东南,百谷朝宗于沧海。阴舒阳惨,寒暑不能夺其几;日往月来,死生不能逃其数。是故吉凶由己,如曲直而随形;祸福无门,若方圆而顺器。则有颍川故长史姓于氏,讳琛,汉丞相东海定国公苗裔。秋英擢秀,繁霜肃君子之心;幽玉藏辉,烈火坚至人之性。敦诗说礼,崇孝弟以肥家;亲仁善邻,体温良而饬行。爰选荇藻,用结松萝。待冀缺以敬焉,宰陈平而诚若。谢道蕴以林风咏雪,岂在断机;顾家妇以玉映冰清,何须截发!公堂前列森森之桂,日暮薄冉冉之云。待子晨省,言云:「余昨夜梦当奠两楹之间」。爰乃垂训曰:「知足不辱,明标玄祖之经;见贤思齐,攸载素王之典。行必期于寡悔,言必期其寡尤。立德之基,莫尚乎兄良弟悌;事君之理,莫先乎忧国忘家」。于以兄弟五人,执烛尝药,待旦易箦。呜呼!死生有命,何殊骐骥之驰,修短无期,俄逼桑榆之暮,乃奄然而逝也。男女哭踊有节,哀情忘七日之浆;食旨不甘,悲泣尽三年之礼。故临吊陶室,升仙化白鹤之祥;及合葬佳城,卜地叶青乌之兆。范仪隆而伯阳助,礼容盛而季札观。系马峰西,旁控龙鳞之隰;望台山下,崇高马鬣之封。按玉兔之平岗,紫气霭麻姑之顶;临金鳌之绝岛,沧海泛仙客之槎。爰勒贞珉,夙彰令德。则有长男、前摄别驾、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延绍,龙章高卧,鹤态雄飞。一人而末叶熊罴,千里而聊伸骐骥。娄君卿之离坚合异,长摄五侯;苏季子之黄马碧鸡,平吞六国。次男、前摄文登县主簿延遂,谈虚说妙,考叔夜之三元;体道通神,慕姬昌之八变。潘河阳之出俗,放旷林泉;庄漆园以全真,逍遥宇宙。次男、前摄峡州推官延杲,立言立德,抱君子之修能;知微知彰,怀大人之雅操。唐尧盛世,巢由让迹于寰中;汉祖文明,园绮养形于方外。次男、朝散大夫、行太子右赞善大夫延挺,飞扬天阙,秀握地灵。赴明皇割席之求,昆山片玉;受慈父趋庭之训,老蚌传珠。明月丽而学海澄,玄霜结而词林秀。縻之好爵,神仙降谪于南昌;逝彼周行,鹤路回翔于北阙。次男、副都孔目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延袭,天资妙略,神授玄机。致九伯而四海清,赞五侯而六条正。毛先生历阶按剑,定见成功;范大夫霸越灭吴,终思退迹。我国家黄龙荐瑞,朱鹭呈祥。五弦薰万物之风,十雨滋太平之化。六合梯山之贡,不讨自来;万方观国之光,止戈为武。有始有卒,皇盛大而五帝微;无怠无荒,圣德优而百王劣。太平兴国六年,是月建子,大旅于上帝,祈福于上玄。聚万类而臻百灵,奏黄钟而歌大吕。乃大赦天下。油云润泽,雷霆震而海内平;律吕调和,草木萌而域中泰。敕新授朝散大夫延挺,特进赠亡父大理评事,亡母乐安县太君。是知彰士行于生前,不遗圭璧;寄朝行于没后,允叶陶钧。小往大来,九族耀生成之惠;福缘善庆,重泉光雨露之恩。大扇风门,永隆父道。久安松柏,千年须作解之封;时荐蘋蘩,四序设受冰之祭。信乎先难后获,明酬罔极之恩;善始全终,克报劬劳之德。故《易》曰「积善则家有馀庆」,《书》云「作善则天降百祥」者,诚然也。学谢青钱,误接文章之座;词非黄绢,滥趋礼乐之门。有愧庸虚,难趁嘉命。太平兴国八年四月十五日。
按:民国《牟平县志》卷九,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
戏题风乞儿扇 北宋 · 吕惠卿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无人肯作除非乞,没药堪医最是风。
求乞害风都占断,算来世上少如公(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 《宾退录》:先鉴堂《朝野遗事》载,吕吉甫在赵韩王南园,京师丐人曰风乞儿者,持大扇造吕求诗,吕即书扇上云云。)。
题所书坐禅箴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八、《珊瑚网·书录》卷五、《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一
志逢,馀杭人,贯通三学,尝梦补弥勒处师子月佛者也。得法于绍国师。开宝初,老于五云山华严道场。庭坚。
洪州分宁县青龙山兴化禅院记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四、《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幕阜山之东,黄龙山之下曰青龙山。背山而向溪,有道场曰兴化禅院。相传以为隋初有头陀卜筑此山,得名曰灵台院,至会昌而籍没。大中再许度人,有利相禅师,实化草莱,皆为金碧,号澄心院。嗣兴者曰伏虎禅师,岁远失其名。盖常以道行伏虎,乡民生敬其经行,死奉其塔庙,至今遗基岿然,水旱犹请祷之。此后子孙食其田宅而已。至庆历中,赐名兴化禅院,于今七世,无赫赫可纪。绍圣丙子岁,众请漳州僧以弼住持。弼尝入黄龙心、泐潭文之丈室,自以为闻得力句于东林常总禅师,不能补坏支倾,偷过岁月,锐意兴作,必欲自我一新之。尚有东林之规摹,又得长沙僧志秀为之佐,故七年而大厦弥山,凡所以尊崇经像,安养圣贤,包容作务,馆谷宾客,无不称事,高明显融。又栽杉十万,以关盛衰。盖方事之初,民慎展者,家有古坟槠林,相其材可大用,而人以为不可得。已而槠林之中,夜闻钟梵;或以告弼,试往喻之。慎氏四十馀院,欣然同施,人歆其祥。于是倾财献力,遂崇成耳。惟积敝难振,大缘难成,非其时不兴,非其人不能。夫更六世,而补破支坏,粗合苟完,可谓积敝矣。空山之间,四旁去州县远,彻故作新,费以钜万,可谓大缘矣。槠林钟梵,非所应有而惊动,此其兴之时也。弼以净行而主此缘,秀又为之竭力,凡一切作务,病者不悔,死者不怨,皆曰,今我尽心尽力,必将惠我三昧,其人又能也。夫东林千岁之功,发地除之,不遗一像一室,为屋千楹,成坏无不如意,然未及以道接十方也而化去。今弼尚未老,讫臻厥成,尚行总公之道哉!故为之记,记其兴废而劝请之。
偈六十三首 其二十八 北宋 · 释道宁
乾坤之内,宇宙之中。
高悬舜日,大扇尧风。
祝一人之寿算,祈万世之穹隆。
唯吾家佛子受赐颇多,物外优游凭何祝。
偈颂二十五首 其二十二 南宋 · 释普岩
老讷今朝死,老岩今日生。
二俱无伎俩,有梦不同床。
夤缘继踵,香火荒凉。
肝肠铁作也须裂,骊屎如何比麝香(开上伏虎禅师忌日拈香)。
偈颂二十五首 其二十四 南宋 · 释普岩
四年承乏云峰寺,暗写秋肠寄阿谁。
每到十一月初五,一狐疑了一狐疑。
故我开山伏虎禅师,指柳骂杨,伤龟恕鳖,你死我活。
莫说一碗粗茶一炷香,也胜和盲勃诉瞎(伏虎禅师忌日拈香)。
道场山山上有伏虎师宴坐岩寺中方池清深可爱 南宋 · 韩淲
押词韵第三部
翠麓转危径,清涟媚方池。
钟鱼鸣宝坊,窣堵高不危。
凭轩眼力尽,晴色烟凄迷。
秋原禾黍登,佳处端在兹。
斋馀作茗事,昼寂香篆迟。
当年伏虎师,此地尝岩栖。
高风动寥邈,胜迹穷险巇。
回桡日已暮,怅望空自知。
送高可久游越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东风大扇九区春,吴下吟人发广津。
欲上会稽探禹穴,桃花和雨扑离巾。
河南扫松访古胜寺不遇主僧 南宋 · 李昴英
主僧走城磨驴儿,廊僧闭门缩头龟。
长发行者披鹑衣,瀹我苦茗行相随。
禅床破簟客自展,急呼苍头挥大扇。
卧到夕阳暑力软,归趁潮平柁流转(以上《文溪集》卷一三)。
祭伏虎禅师塔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六、《无文印》卷一三
能伏在我之虎,则外虎不难伏。在我者未驯,而徒存伏之之心焉,举天地万物皆能噬我,况虎乎哉!师以天下之至慈摄天下之至暴,垂首帖耳听命如狗马,无足怪也。一念激烈,猛甚于虎。何以伏之,问诸窣堵。
荐福法堂上梁文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七、《无文印》卷一一、《柳塘外集》卷三
伏虎师受戴叔伦之施,奄有湖山;古塔主为范文正而来,大兴禅学。如洪钟巨镛,声满天地;如景星霁月,光照古今。怀哉若人,慨焉孤闷。起百年之已废,岂一饭之可忘!无文长老为母还乡,信缘住持。平日不谈世故,或谓其疏;随分略振丛林,姑试所学。一日必葺,三年于兹。顾瞻数仞之危堂,曾经诸老之说法。应庵、万庵不可作矣,松源、曹源其谁嗣之?尚论祖室之兴衰,大惧宗门之颠覆。寥寥千载,耿耿寸心。花雨诸天,笑空生执之失度;草深一丈,惜长沙散去太奢。用埽除建立之机,为开示悟入之本。孰曰修造,而非提持,是用作歌,未能免俗。
东,诸老难追两眼空。活意生机无恙在,一堤杨柳万丝风。
西,一印无文手自提。不住语言文字相,佛来也放一头低。
南,东风十里市声酣。未入门来相见了,灯王座上不须参。
北,垂手不能空费力。颇怪春风多事生,梅子飞来花五色。
上,面目全无难近傍。客来探水有乌藤,与伊坳折归方丈。
下,春染湖波绿如画。岸花汀草长精神,伏虎门庭非昔者。
伏愿上梁之后,国家閒暇,佛法兴隆。有太原见雪峰底作略,乃登此堂;有赵州验茱萸底眼目,乃升此座。举头数屋桷,山僧不敢放憨;背身著草鞋,衲子尽教逞俊。
送一默翁入浙 南宋 · 释心月
有佛处不得住,铁鞭击碎珊瑚树。
无佛处急走过,澄潭不许苍龙卧。
三千里外莫错举,剔起眉毛眼卓坚(疑当作竖)。
与么则不去也,百城烟水难图画。
摘杨花,摘杨花,未容眨眼早忘家。
赵州舌本悬千日,石火电光追莫及。
纸灯吹灭便知归,落在吾家第二机。
翻身倒握乌藤去,千圣罗笼不肯住。
何时砥柱障颓波,大扇真风满寰宇。
留题天台香积寺,为乡僧印秋海赋 元末明初 · 张昱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花界追寻一榻凉,破除烦恼是禅房。
慢挥大扇消长日,共倒深杯说故乡。
万事到头成画虎,百年束手共亡羊。
明朝马首劳瞻望,此别人间更渺茫。
暑夜简赵驸马 明 · 薛瑄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大扇频挥汗不乾,那堪酷暑夜漫漫。
寂无风露徘徊处,空有星河怅望间。
真是流金兼铄石,定应焚泽更焦山。
清凉只有仙侯府,长夕冰传玛瑙盘。
周守寄谷雨茶及大扇谢答二首 其一 明 · 王九思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渼陂续集卷上
山中谷雨后,采采碧瑶枝。
露叶香犹湿,筠笼寄不迟。
一瓢还自煮,七碗是吾师。
却笑相如渴,金茎浪尔思。
周守寄谷雨茶及大扇谢答二首 其二 明 · 王九思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渼陂续集卷上
酷暑愁衰叟,清风来故人。
汉江云一片,鄠杜月如轮。
力借山童健,凉生草阁新。
此时仍啜茗,潇洒绝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