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香严和尚 北宋 · 释重显
四言诗 押支韵
我有一机,禅子须知。
烁迦罗眼,总是胶黐。
若人借问,伏惟伏惟。
书传灯录后1108年2月13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栾城第三集》卷九、《吴都法乘》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予久习佛乘,知是出世第一妙理,然终未了所从入路。
顷居淮西,观《楞严经》,见如来诸大弟子多从六根入,至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混入性海,虽凡夫可以直造佛地。
心知此事数年于兹矣,而道久不进。
去年冬读《传灯录》,究观祖师悟入之理,心有所契,必手录之,寘之坐隅。
盖自达磨以来,付法必有偈,偈中每有下种生花之语。
六祖得衣法南迈,有明上坐者追至岭上,知衣不可取,悔过求法。
诲之曰:「汝谛观察,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坐本来面目」。
明即时大悟,遍体流汗,曰:「顷在黄梅随众,实不省自己本来面目。
今蒙指示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祖知明已悟,教之善自护持而已。
内侍薛简问祖心要,祖亦曰:「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亦豁然大悟。
予释卷叹曰:「祖师入处傥在是耶?
既见本来面目,心能不忘,护持不舍,则谓下种也耶?
譬诸草木种子,若置之虚空,不投地中,虽经百千岁,何缘得生?
若种之地中,润之以雨露,暵之以风日,则开花结子,数日可待」。
六祖常谓大众:「汝等诸人,自心是佛,外无一物。
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因教之以一相一行三昧曰:「若人于一切处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就其实。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
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
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决證妙果。
一相一行三昧则治地法也」。
予至此复叹曰:「祖师之言备矣,而人自不知,虽知未必能行。
如予盖知而未能行者也」。
李习之尝问戒、定、慧于药山药山曰:「公欲保任此事,须于高高山顶坐,深深海底行。
如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漉」。
予欲书此言于绅,庶几不忘也。
凡诸方妙语,昔人有未喻者,予辄为释之,录之于左。
凡十二章。
大观二年二月十三日书。
佛说法,有一女人忽来问讯,便于佛前入定。
文殊师利近前弹指,出此女人定不得,又托升梵天,亦出不得。
佛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
下方有网明菩萨,能出此定」。
须臾网明便至,问讯佛了,去女人前弹指一声,女人便从定而起。
颍滨老曰:有心要出此女人定,虽是文殊亲托往梵天,也出不得;
无心要出此女人定,一弹指便了。
僧问老宿:「师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什么力」?
老宿曰:「不欺之力」。
颍滨老曰:师子捉兔时亦全用一个师子力,捉象时亦全用一个师子力,不为兔小象大而有差别。
若有差别,则物有大于象者,师子捉不得矣。
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置右掌中,如持针锋举一枣叶,即此理也。
僧举教云:「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佛摄向二铁围山」。
五云曰:「如今若有人起佛见法见,我与点两碗,且道赏伊罚伊,同教意不同教意」?
颍滨老曰:摄向铁围山,令知起见之非;
与他吃,令他识本来处,与教意异而不异。
保福僧到地藏,地藏和尚问彼中佛法云何,保福曰:「有时示众道,塞却你眼,教你觑不见;
塞却你耳,教你听不闻,坐却你意,教你分别不得」。
地藏曰:「吾问你,不塞你眼,见个什么?
不塞你耳,闻个什么?
不坐你意,作么生分别」?
或人问此二尊宿意为同为不同,颍滨老曰:六根为物所塞,为物所坐,则不见自性,不闻自性,不能分别自性。
若不为物所塞,不为物所坐,则可以闻见自性,分别自性矣。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是三者不可致诘,故复混而为一」。
一则性也,凡老子之言与佛同者,类如此。
邓隐峰在马师会下,一日推土车,马师展脚路上坐。
曰:「请师收足」。
马曰:「已展不收」。
曰:「已进不退」。
推车直进,碾损马师脚。
马归法堂,执斧子曰:「碾损老僧脚底出来」。
出引颈于前,马师乃置斧子。
颍滨老曰:「马师展脚不收,执斧而问,二者皆以试验隐峰临机见解耳。
土车进退,于事初无损益,而直推不顾,此隐峰狂直之病也。
若执斧问之,而缩颈畏避,则十分凡夫,无足取矣。
犹能引颈而俟,则犹可取也。
故其终也,不坐不立,倒立而逝,虽去来自在,而狂病犹未痊也。
南泉欲游庄舍,土地神先报庄主,庄主乃预为备。
泉至问曰:「安知老僧来,排办如此」?
庄主曰:「昨夜土地神相报」。
泉曰:「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
有僧便问:「既是善知识,因何被鬼神觑见」?
泉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颍滨老曰:昔大耳三藏,自谓得他心通,忠国师见而问之曰:「老僧心在何处」?
大耳曰:「在西川看竞渡」。
忠再问:「心在何处」?
大耳曰:「在天津桥看弄胡孙」。
及三问,大耳良久莫知去处。
忠叱之曰:「这野狐精,它心通在什么处」?
仰山闻而释之曰:「前两度是涉境心,故为大耳所见。
后是自受用三味,故大耳不能见」。
南泉欲游庄舍,而土地知之,亦见其涉境心耳,本无足怪者。
南泉自谓修行无力,亦姑云尔。
僧因其言而诘之,非识理者也。
答之以土地前更下一分饭,盖言前后皆涉境心耳。
仰山尝谓第一坐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作么生」?
对曰:「正恁么时,是某甲放身命处」。
仰山曰:「何不问」?
老僧曰:「恁么时不见有和尚」。
仰山曰:「扶吾教不起」。
或曰不思善,不思恶,此六祖所谓本来面目,而仰山少之,何也?
颍滨老曰:在《周易》有之:「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无思无为者,其体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其用也。
得其体,未得其用,故仰山以为未足耳。
长沙岑和尚尝遣僧问同参会老曰:「和尚南泉后如何」?
会默然。
僧曰:「未见南泉时如何」?
会曰:「不可更别有也」。
僧回以告,有偈曰:「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盖亦贵其用耳。
香严闲师尝谓众曰:「如人在千尺悬崖,口衔树枝,脚无所踏,手无所攀,忽有人问西来意。
若开口答,即丧身失命;
若不答,又违问者。
如何即是」?
众无对。
颍滨老曰:我若当此时,便大开口答他西来意,不管丧身失命,管别有道理也。
玄沙备头陀谓众曰:「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只如盲聋哑三种病人,汝作么生接?
拈槌竖拂,他且不见;
共他说话,他且不闻;
口复哑,若接不得。
佛法安在」?
明虽有答者,皆不肯。
颍滨老曰:三种病人,若只用诸方拈槌竖拂说话等伎俩接他,真是奈何他不得。
如诸佛菩萨修行功到,虎狼蛇蝎,崖石草木,无物透不得,而况三种病人乎?
玄沙之意傥在是耳,非一时老宿境界,故未有能道者耳。
德谦禅师尝到双岩双岩长老问《金刚经》云:「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且道此经是何人说」?
曰:「说与不说且置,和尚唤什么作此经」?
双岩无对。
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既以无为法为极,则又安有差别?
且如差别是过不是过?
若是过,一切贤圣尽有过;
若不是过,决定唤什么做差别」?
双岩亦无语。
颍滨老曰:佛本无经,此经者此心也。
佛惟无心,故万法由之而出;
若犹有心,一法且不能出,而况万法乎?
四果十地皆贤圣也,其所得法各有浅深,然皆非无心则不能得。
故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扁之斲轮,伛偻之承蜩,皆非无心无以致其功。
其以无致功,则与贤圣同;
而其功之大小,则与贤圣同。
贤圣之有差别,盖无可疑者也(经所谓以无为法者,谓以无而为法耳,非谓有无为之法也。然自六祖以来,皆读作无为之法,盖僧家拙于文义耳。)
杭州报恩院惠明禅师庵居大梅山,有二禅客至,曰:「上坐离什么处来」?
曰:「都城」。
曰:「上坐离都城至此山,则都城少上坐,此山剩上坐。
剩则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
说得道理即住,不会即去」。
二客不能对。
又有朋彦上坐访师,师问:「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一时消陨
天台嶷然,如何得消陨去」?
朋彦亦无措。
颍滨老曰: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此理也;
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一时消陨,亦理也。
二理无可疑者。
人能达此理,则去来之想尽,山河之碍灭,真性朗然,物莫能隔。
此所以为充满法界,消陨虚空矣。
达者闻而信之,昧者疑之,则天台嶷然在前,未尝灭矣。
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尝访净慧禅师
会四众士女入院,净慧曰:「律中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
见赌金银合沓,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
曰:「好个入路」。
净慧称善。
颍滨老曰:隔壁闻钗钏声而欲心动,安得不谓破戒?
金银合沓,朱紫骈阗而心不起,安得谓之破戒?
华亭超果照法师塔铭元丰六年十一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法师讳灵照字了然号希夷子
父卢氏,本东阳兰溪建邺里人。
法师生而有异,不与群童戏剧。
既失恃怙,志愿脱俗,累启于兄。
兄欲止之,遂取三极粗者示之曰:「使吾击汝,碎,可从汝意」。
法师欣然,跃入山林间拾如束薪,负至兄前,曰:「兄果容入道,直以束击之俱碎,亦无恨矣」。
兄即感涕,乃知其志不可夺,遂令礼本县宝慧寺绍贤为师。
一入僧门,誓去枕席,香灯礼诵,昼夜不息,未期月诵通《法华》、《光明》二经。
年过弱冠,抱经投试,即预科选,长吏嘉其敏锐,别榜以奖之。
洎落发禀具,奉持甚严,窃自思曰:「人而不学,没齿无闻,君子耻之。
矧为佛徒,唯道是务,饱食虚度,不知其可乎」。
遂浮杯度江,诣钱唐香严兰若,依湛法师天台教。
服勤数载,更欲旁求,师训之曰:「汝无他往,方今净觉法师阐化吴兴,实吾宗间世之匠,宜就而正焉」。
法师受教,负笈而往。
师资道契,针芥相投,切问近思,夙夜匪懈。
又数年间,一家教观无不通达。
净觉欲观其器度,历试重任,法师随事裁置,皆得众心。
净觉归寂吴兴道俗请住吴山解空院,次迁景德戒坛院。
熙宁中香严法师云间超果,力搆教肆,才及完备,无何报尽。
将启手足,嘱其众曰:「吾竭力尽心,建此道场,常愿得一真传教人以继吾后,非灵照,其他不可」。
道俗依言,同谋恳请,法师乃率众而至。
遐迩向风,徒侣奔凑,禅诵精苦,讲诲无倦。
矧乃崇净土之教,慕东林之风。
自元丰已来,结四众为社,专慕弥陀,誓期西往。
每至春首,启净土法会七昼夜,躬事忏摩,愈加精至。
如是二三年间,士女预社者二万馀人,获益感验,不可胜数。
尝于寝梦见弥陀、观音、势至,圣相殊特,法师前礼跪而问曰:「灵照一生诵大乘经,学大乘法,修大乘行,期生安养,为果愿否」?
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则生,勿复疑矣」。
又尝诵经至于深夜,因而倚卧,忽梦普贤身相,喜而惊寤,遂发心造普贤像,誓诵《法华》万部以严净报。
馀时读诵不可具纪。
元丰五年仲冬月,忽卧疾不起,谓侍者曰:「吾于病中见有异事,安养,吾已决矣」。
十六日昧爽间,北首西面,累足而逝,肢体温煖者三日
其徒依西竺法阇维之。
是日天惨云愁,风悲泉咽,衰素盈于四衢,号恸震于大野
众以香木积而化之,开棺发焰,或闻异香。
烟散身灰,尽睹奇瑞,舌根不坏,柔润如生,舍利迸流,赤白相间。
平居功业,于兹见矣。
世报五十五,僧夏三十四。
登门受道千有馀人,亲弟子曰静仁,曰觉圆,曰静智。
明年仲冬十八日,以骨舌瘗于院之东南隅,立塔以识之。
其静仁者累以行状从予丐文,予与法师有旧,辞不得已,强铭系曰:
竺风扇于震旦,台教盛于东吴
克荷斯道,寔蕃有徒。
伟欤法师,出为世模
拯于弱丧,炳于昏衢。
乘戒两急,言行齐驱。
集结莲社兮希风庐阜,剋勤禅诵兮接武大苏。
道因时而或晦,形随物而云殂。
舍利腾烟兮粲如珠颗,舌根在焰兮赫如红蕖
摧教门之梁栋,失后学之津途。
机山西湖,丈室东隅,睹此灵坟,孰不为之呜呼!
山谷笔古德二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七
此两诗,唐智闲禅师所作也。
世口脍炙之久矣,而莫知主名。
山谷未敢必谁所作耶?
觉思示山谷在华光时笔,此翁以笔墨为佛事,处处称赞般若于教门,非无力者也。
今成千古,为之流涕书之。
潭州沩山中兴记112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大沩山
崇宁三年十一月,大沩山密印禅寺火,一夕而烬。
住持僧海评移疾,郡以子方者继焉,未几而弃去。
寺规模宏大,而经营者非其人,岁移三霜,才办法堂、大殿、寝室而已。
然又苟简,斋庖垣庑皆未具,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故禅学者分处山间林下,蜂房蚁穴,百丈大雄之风,陵夷至此极矣。
大观三年,潭帅曾公孝蕴闻之,曰:「沩山,南国精庐之冠,非道行信于缁衲,名誉重于缙绅者,莫能振兴之。
吾闻天衣怀禅师,在嘉祐治平之间,五迁法席,皆废残荒寂处,而怀能幻出宝构,化成禅丛。
空印禅师轼公者,盖怀四世之孙,而吴江法真之嗣,方说法于庐山之下,学者归之如云,挺然有祖风烈,当能整大圆真如已坠之网」。
于是厚礼遣人致之。
越明年三月,空印来自归宗,山川改观,丛席增气。
登殿拜起,周顾太息,曰:「冠世绝境,大佛应迹,而殿宇卑陋,堂室狭小,何以严像设而致吉祥,震潮音而集龙天哉」?
皆广其基构而增修之,使其壮丽称山雄深。
传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警众也」。
寺钟不足以光焰四海,选佛来者。
于是聚铜神运仓之下,穴山为炉,钟成万斤,涂以黄金,建阁馆于殿之东庑。
佛菩萨之语藏于龙宫,传自五天,学者所当尽心,所以资智證之妙,而尽细微之惑。
即室五千轴者,藏于殿之西庑。
又明年,增广善法堂之后为雨花堂,含风而虚明,吐月而宏深,夜参既罢,缤纷满庭。
自两廊之左,绕以复屋,建库院,所以总庶务也。
自祖龛之右,翼以脩廊,建堂司,所以牧清众也。
又明年,重修僧堂,广博靖深,冬温夏凉。
曰僧者天人之福田,佛祖之因地,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既以广延其所见,则所不见者敢不敬乎?
又刻五百尊者之像,阁而供事之。
又明年,得异木于绝壑,断而为三,大合抱,长倍寻,刻净土佛菩萨之像。
庄严妙丽,千花照映,如紫金山并高争峻,建殿于天供厨之南。
又特建阁于寝室之前,绿疏青琐,下临风雨,奉安神宗皇帝所赐御书。
阁成,而东南倾。
师默计曰:「增万牛莫能挽,且天章宸翰之所在,山君水王之所宜谨藏而卫护之,今职弗修,是神羞也」。
言卒而风雷挟屋,山岳憾动,俄而阁正,万人欢呼。
大圆禅师开法此山也,有众千人,硕大而秀出者,有若大仰寂子、香严闲禅。
建两堂为学者燕闲之私,而名其东曰香严,名其西曰大仰。
方欲广摄异根,则修净土观法不以宗门为谦。
及其成就法器,则以寂子、禅期学者。
盖其方便应机而设教,譬如大海,蚊䗈、阿脩罗,饮者皆得饱满。
又明年,重修大三门,宏壮杰立,镂金镂碧,宝翰飞动于千岩万壑之上,而太师楚国公为书其额。
却望形胜,众峰来朝,如趋如俯,如屹立,如蹈舞。
有台自献其前,以宝积灵牙舍利葬台之中,而建塔其上。
千尺九层,荡摩云烟,微风徐来,塔铃和鸣。
比丘来往,旋绕作礼,望之如开牒。
疑师以三昧力抟取梵释龙天之宫,置于人间,不然,何其幻怪神异如此其多耶!
唐元和中僧昙叙开基,则有绪言曰:「地灵甚不可葬,葬且致祸」。
今三百馀年,僧物故莫敢塔,塔于回心桥南十里。
曰:「事无大小而断于理,从违不可苟也。
僧火化,众俱临,先圣令不可违也。
祸福之来,以智避就之,不可从也」。
遂建普同塔于寺之西,又修大圆禅师之塔,而峙立两亭,以覆古今碑刻。
部从者以其威灵,奏赐真应禅师塔曰净惠。
圣溪庄垄亩为比邻所吞,数世且百年,莫敢谁何,云:「此唐相国裴公施以饭十方僧者,横目何德以堪之?
不直而归,是陷人入泥犁」。
掌事执券證诸官,竟还二百亩,岁度一僧,上资睿算。
玉泉住持僧死于龙牙山,山中之人不容其葬,弟子抱骨石涕,师哀之,使于沩山择地建冢塔,丛林义之。
之潜行密用之懿,时时见于与夺,然皆本于仁义,道俗化其德。
政和六年,敕补住镇军之焦山
师雅意不欲东,解住持事,力辞之,归庵鸾溪之上。
俄诏听还之沩山
自其始至,中而还,八年之间,百废具兴,非乘愿力,何以臻此?
雪窦天衣之道,至师大振,丛林归心焉,兴修盖其游戏也。
今嗣法者,自南台定昭、了山、法光而下,诜诜辈出,棋布名山,方进而未艾也。
法义谓余曰:「沩山之雄夸,非空印老师莫能办之,精神非文字莫足以传,愿求文以昭后世」。
不得辞,系以辞曰:
有异比丘清而狂,相山趼足穷衡湘。
黄才掬溪行嗅尝,笑云水作青莲香。
梯空杙险屡仆僵,寝宿雾露冲虎狼。
水与石斗声舂撞,谁挽千乘行羊肠?
霄然洞开云水乡横峰侧岭争回翔。
咨嗟曰此古道场,山灵乃今发天藏。
泥草吟啸久彷徉,无人告语空夕阳。
翩然曳杖还江南,道经新吴山郁苍。
登山作礼僧中王,骨面气宇凌八荒。
侍其侧者矫鸾皇,祐公杰出尤堂堂。
袖中肉山倾置旁,瓶锡一笑戏取将。
懒安寂子尤敦厖,佐于耨耕立禅房。
九世沉溺为津梁,分灯延联世相望。
既绝复续暗而彰,轼公貌癯中方刚。
漆瞳照人俨而庄,食堂十年折绳床。
大长老续遗芳,派出天衣嗣吴江
烬馀为子整颓纲,机锋击电谁敢当?
宗风回顾已举扬,以印印空成文章。
凛然面目如冰霜,令人望见折慢幢。
丛林迩来顿荒凉,反袂拭面空叹伤。
而师声价重四方,力能咄嗟办宝坊。
又取佛日重洗芙蓉峰峻沩水长。
功德之利建我皇,愿同山呼寿无疆。
一击轩记宣和元年十一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宣和元年冬,余自临汝以职事来宜,暇日与客游天宁宫,爱小轩脩竹,解衣磐礴,终日不忍去。
长老德公请名其轩,余曰「一击」。
客问其说,余曰:「香严闲禅师参道于沩山,久而不契,乃焚画饼之书,归庵南阳,粪除瓦砾,击竹而悟。
余以是知道不可求也,使道而可求,则肉饭鹰兕,身当坐榻,与夫伐冰食玉之贵,谷量牛马之富者,皆举意而得,有谋而获者也」。
客曰:「然则道终不可见欤」?
余曰:「吾闻诸云庵,以谓道不可求而可致也。
如人市黑白,暗走岭海,望京师,疲岁月于道路,卒不能获。
居肆于八达之衢,不以必得为计,则货也有时而自致。
昔人尝嗜草书,行则书空,卧则划席,夜闻滩声而得妙,晓见蛇斗而入神,与香严同科而异致。
且道岂有粗妙哉?
学者根有稚敏耳。
时方贵敏,故丛林有思齐之心。
石霜一年而悟道,吾以为敏;
永嘉一宿而悟,曹溪以为敏;
香严一击而悟,庸讵知此君不以为敏乎」?
德公请以为记,余知其为云庵之嗣也,故并书载其说。
宣和元年十一月日。
灌溪三咏智闲禅师道场) 其一 灌溪1128年9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道人卓锡使泉飞,一派清甘满石陂。
谁识灌溪真境界,也知只见沤麻池。
灌溪三咏智闲禅师道场) 其二 妙峰庵1128年9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结庵雄踞妙高峰,孤秀巉然万境通。
不见德云空住处,却须相遇别峰中。
灌溪三咏智闲禅师道场) 其三 清凉境界1128年9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松萝荫翳色苍苍,盛夏南风草木香。
普愿众生无热恼,不应身独占清凉。
龙山长老开堂疏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三、《斐然集》卷三○
法无可说,谁为师利之声;
人各开堂,何预龙山之事?
欲知来处,可但默然。
某人家印全提,机锋不滞。
虽屡膺于公选,或尚閟于师承。
智闲无酬,乃臻击竹之悟;
希运有得,不知牧牛之歌。
宗派所同,举扬斯是。
法筵龙象众,看取行令时。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十七 南宋 · 释崇岳
 押微韵
是即全是,非即全非。
大用现前,携手同归,不知犹自涉离微(举仰山沩山:大用现前如何辨白?沩山云:错。仰山回首云:香严师弟来,莫道无语。)
偈颂六十八首 其五十九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三部
大大香岩,尾巴拖地。
灵隐一机,全无所示。
若也不会,投子道底(举香严和尚道: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也不会,别唤沙弥
偈颂七十二首 其七十三 宋末元初 · 释祖钦
 押阳韵
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方醒春昼长。
拶著通身俱是眼,半窗疏影转斜阳沩山一日在方丈坐,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见仰山从外入来,乃转面向里,风悄悄地。仰山云:慧寂是和尚弟子,不用形迹,见什么?沩山作起势,可惜无主人公。仰山便出,看脚下。沩山召云:子。仰山回首,听事不真。沩山云:听老僧说个梦,切忌寐语。仰山作听势,没伎俩。沩山云:汝为原看,有什么难?仰山取手巾一盆水来,我道只与么。沩山洗面了坐,犹未醒在。香严自外入来,更添一分。沩山云:适间与子,作一上神通,不同小小,犹自寐语在。香严云:智闲在下,了了得知真个那。沩山云:子试道看。香严点一杯来,同坑无异土。沩山乃叹云:二子神通,过如鹙子,有纵有夺,有杀有活。)
按:以上辑自《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卷三《举古》
偈颂六十七首 其三十 宋末元初 · 释原妙
 押庚韵
洞彻是非如梦幻,转身未免堕深坑。
须知别有通霄路,不许时人造次行(举香严和尚一日上堂,时有僧问:不慕诸圣,不重已灵如何?严云:万机休罢,千圣不携,腊月扇子。此时疏山在众,作呕声曰:是何言欤?低声,低声。严云:阿谁?众曰:师叔。严云:不肯老僧那。山云:是,胡来胡现。严云:汝莫道得么?曰:道得,平地干戈。严云:汝试道看。山云:若教某甲道,须还师资礼始得。赤眼撞著火柴头。严乃礼拜,举前话问之。曰:何不道肯诺不得全,草贼大败。严云:直饶恁么道,也须倒屙三十年。设使住山无柴烧,近水无水吃,分明记取,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后住疏山,果如前记。)
题西梵一翁双清轩 宋末元初 · 仇远
 押词韵第二部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
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
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閒放。
文长老见和。多至。每篇皆警策迟钝。勉强备数奉赓耳 其三 金 · 李奎报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一
咳咳独笑一闲僧,此是香严老袭灯
心地自涵无尽藏,道天曾上最高层。
月松句好人唇脍(师尝题普贤寺云。路长门外人南北。松老嵓边月古今。最警策。自是人号月松和尚。),雨竹篇清御眼冰(上召师赴内。使赋雨竹诗。嗟赏不已。)
塞壑填沟功不浅,赵州伎俩有谁胜。
新雁过妆楼癸酉七月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三部
小杜句云,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香严师尝举似此语以为司勋佳句。癸酉七月泊舟梅子溪,疏柳残蝉,江天如画,青帘照水,远山媚人,以樊南诗意写之,益觉销魂无限矣。
一角青旗。
销魂地、残阳澹著枫枝。
短篷斜系,刚遇冷雁飞时。
几折红栏都靠水,倚栏人在柳条西。
更沈吟,杜郎旧句,无限萋迷。

依稀南陵水面,正上弦月小,曳练云低。
远山点黛,不似当日蛾眉。
秋江白蘋自发,问鸦鬓、单衫何处归。
天涯泪,莫泥他纤指,弹上罗衣。
梁风子所画八高僧卷子各颂一偈 其四 香严禅师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删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击竹声中倏斩关,笑看禅将礼沩山
当时说破无今日,谁认修持事等閒。
辛卯正月十九病起与远山利刚访径山寺二零一一年杭州作) 当代 · 金鉴才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寂寞径山寺,陈年雪未消。
孤云苏轼再游径山。始信孤云天一握。注引芝田录。兴元有路通巴州险峻处。谓之孤云两角。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言极高也。)生杰木,万竹秀淩霄(淩霄峰。径山之主峰也。)
虚籁风中发,声闻觉后遥。
香严唐代高僧法号智闲青州人。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住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世谓之香严禅师。)竟何事,归去访僧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