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掌书记厅壁记819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续汉书百官志称三公大将军皆有记室。主上表章报书记
虽列于上宰之庭。然本为从军之职。
杨雄称军旅之际。飞书驰檄用枚皋
非夫天机殊捷。学源浚发。
含思而九流委输。挥毫而万象骏奔。
庖丁提刃。为之满志。
师文鼓瑟。效不可穷。
则不能称是职也。昔安丰侯窦融徵还京师
光武问曰。所上表章。
谁与参之。曰。
从事班彪所为。及窦宪贵宠。
班固傅毅之徒。皆置之戎幕。
以典文章。邸文章之盛。
冠于当代。魏氏以陈琳阮瑀管记室。
东汉以后。文才高名之士。
未有不由于是选。其简才之用。
亦金马石渠之亚。况河东精甲十万。
提封千里。半杂胡骍。
遥制边朔。惟师旅之威容。
为列藩之仪表。典兹羽檄。
代有英髦。间者吴少微富嘉谟王翰孙逖
咸有制作存于是邦。其所不知。
阙如也。暨太尉临淮王总节制之师。
德裕叔父尝与斯职。寻以才识英妙。
肃宗召拜监察御史。厥后仆射高贞公河阳节度令狐公以人文掌宸翰。
国子司业给事河南尹杜公以才华登贵仕。继斯躅者。
不亦盛欤。丙申岁
丞相高平公始自枢衡以膺谋帅。以右拾遗杜君为主记
明主惜其忠规。复拜旧职。
寻参内庭视草之列。次用殿中侍御史崔君。
德裕获接崔君之后。文学空虚。
才术莫逮。继清尘于吾祖。
挹芬烈于前贤。先是庑廊之下有丰碑。
纪其名氏而不书职业。今再刊斯记于本署西垣
高平公统戎为始。元和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记。
丞相邹平公新置资福院822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夫威凤之炳然。非海晏则不至。
卿云之蔼然。非气和则不出。
故君子藏器抱璞。含忠毓德。
不遭遇其时。则光名不𣈫。
是以干木之退也。高于千乘君。
曼容之仕也。止于六百石。
仆射佩虎符而知足。视蝉冕而蔑如。
由斯志矣。先仆射苞文武之道。
有清直之德。良玉美润。
徒蓄宝于荆岑。乔木幽深。
不呈材于廊庙。知者所以叹息也。
丞相邹平公钟是馀庆。为唐宝臣。
公天挺奇表。角犀特秀。
居五岳也。禀太华削成之状。
方四时也。得清秋爽朗之气。
森子戟以耀㯋。粲圭璋而洞照。
盖人之桀欤。宪宗皇帝以神武之姿。
垦除菑害。睿虑澹以泉默。
英威赫而电断。奇权秘计。
皆中诏决之。参宸算者。
惟公与二三髦士。揣摩润色。
繄公称首。既平淮夷。
荡齐寇。四罪咸服。
八表晏然。虽则武力之拘原。
亦由谋臣之决策。洎今上之宅忧也。
衮龙未袭。向明未位。
召公东宫含春殿。歔欷前席。
付以大柄。公乃请偃武论道。
与天下休息。上若涉水而得舟楫。
驭马而有衔辔。始拜言以命咎。
即其时而相说。君臣之遇。
古无俦也。公之为政。
贞以制动。平以称物。
其志在于识相体宏。简易而已。
尝以为用京房之法。则烦碎而乱理。
啬夫之辨。则捷给而伤化。
由是遵坦夷之路。窒邪枉之门。
不勤人以务远。耻竭泽以言利。
矧夫洞虚明之境。应必以诚。
端不言之蹊。孰不归我。
故奉圣者称公为良相焉。公之趋丹戺。
紫垣。名冠近臣。
宠加赠典。先仆射珥貂而升左揆
先夫人由赵郡而启大国。金印石窌。
当代荣之。建中初
仆射柱下史梓潼军计。典昌荣二部。
益部之内。有林居一廛。
庾氏诛茅。始伤于寄寓。
仲长树果。终见于繁蔚。
年才佩觿。志拾青紫
方覃思于经籍。未驰骛于文章。
游焉息焉。必在于是。
及钟家难。乃入为官。
韦太尉镇是邦也。公释褐从事
在宾幄之间。逮兹抗戎旌。
佩相印。曾未一纪。
继为三公。下车逾月。
访于旧馆。邵伯之树未剪。
武侯之庐犹在。于公邑里。
遂见高车。龙骧门闳。
竟容长戟。瞻构洒泣。
循陔永思。以为徵坏壁者。
夫子之居尚毁。固朽宅者。
如来之乘斯远。孰若归于净土。
环以香林。乃购之于官。
以为精舍。又以桑门之上首者七人居之。
所以證迷途而资夙植也。殿堂层立。
轩房四柱。镕金作绘。
髣髴诸天。况乎蜀山葱茜。
下临于雉堞。锦江明灭。
近缭于郊坰。红树倚槛。
青蕖傍砌。海雏乍来。
灵草长秀。彼之听和音者。
不惟于寂虑。闻异香者。
自入于禅薰。公之孝思。
永代作则。岂止何充之宅。
独入檀那。将与文公之堂。
俱为不朽。某藐焉孤生。
流落于代。辱公感旧。
遂不见遗。爰自内庭升台司
居视草之列。二三年间。
位阶先达。由是议人伦者归公之盛德。
不陪密坐。骤变寒暑。
迂悬榻之念。忝授简之思。
且尝典纶綍。获备官寮。
报德不让。惧斯文之阙焉。
长庆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朝议大夫御史中丞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德裕撰。
三圣记826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唐宝历二年岁次丙午八月丙申朔十五日庚戌
玉清元都大洞三道弟子正议大夫使持节润州诸军事润州刺史御史大夫浙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德裕
上为九庙圣主。
次为七代先灵。
下为一切含识。
茅山崇元观南。
敬造老君殿院。
及造老君孔子尹真人象三躯。
皆按史籍遗文。
庶垂不朽。
谨记。
重写前益州长史真记830年12月18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益州草堂寺成都记云在府西七里去浣花亭三里)列画前长史一十四人节度职不带尹则带长史非今宾佐也)
代称绝笔。
余尝于数公子孙之家。
获见图状。
乃知草堂缋事。
靡不造真者。
昔岩野旁求。
徒闻审像。
嵇山高遁。
惟止镕金。
孰若记之丹青。
妙尽神照
楚国祠庙。
鲁王宫室。
洎此邦文翁旧馆。
皆图历代卿相。
粲然可观。
虽有慕于前良。
曾莫究于形似。
岂与夫年代已远。
遗像犹存。
入虚室而烟霞暂披。
拂浮埃而瑶林斯觌。
余以精舍甚古。
貌像将倾。
乃选其功德尤盛者五人。
模于郡之厅所。
追维二汉台阁
皆有图写。
黄霸于定国之流。
宰相名臣。
不得在画像之列。
卓子康德行君子。
而在功臣之右。
今之所取。
意在斯乎。
□既新光灵可想。
俨若对神。
吾将与归。
因叙其事。
诏诸来哲。
太和四年闰十二月十八日
西川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御史大夫赞皇县开国伯李德裕记。
怀崧楼记836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怀崧。
思解组也。
元和庚子岁
予获在内庭。
同僚九人。
丞弼者五。
数十年间。
零落将尽。
今所存者。
惟三川守李公而已(已殁者西川公武昌元中书韦公镇海路公吏部沈公左丞庾公舍人李公)
洎太和已丑岁。
复接旧老。
同升台阶。
或才叹止舆。
已协白鸡之梦
或未闻税驾。
遽有黄犬之悲。
向之荣华。
可以悽怆。
况余忧伤所侵。
疲薾多病。
常惊北叟之福。
岂忘东山之归。
此地旧隐曲轩。
傍施⿰(土堄)
竹树阴合。
檐槛昼昏。
喧雀所依。
凉飙罕至。
余尽去危堞。
敞为虚楼。
榛木而始见前山。
除密筱而近对嘉树(厅事前有大辛夷树方为草木所蔽)
延清辉于月观
留爱景于寒荣。
晨憩宵游。
皆有殊致。
周视原野。
永怀崧峰。
肇此佳名。
且符夙尚。
庾公不浅之意。
仲宣极望之心。
贻于后贤。
斯乃无愧。
丙辰岁丙辰月
银青光禄大夫滁州刺史李德裕记。
元真子渔歌记823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德裕顷在内庭。
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访元真子渔歌。
叹不能致。
余世与元真子有旧。
早闻其名。
又感明主赏异爱才。
见思如此。
每梦想遗迹。
今乃获之。
如遇良宝。
于戏。
渔父贤而名隐。
鸱夷而功高。
未若元真隐而名彰。
显而无事。
不穷不达。
严光之比欤。
处二子之间。
诚有裕矣。
长庆三年甲寅岁夏四月辛未日
润州刺史御史大夫李德裕记。
祭唐叔文817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维元和十二年岁次丁酉六月己未朔二十一日已卯。
河东节度使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张宏靖
敢昭告于晋唐叔之灵。
惟神娠母发祥。
手文为信。
殪徒林之兕。
以启墟。
受密须之鼓。
以疆戎索。
岂止削桐无戏。
归禾有典。
宜在晋蕃育。
与周盛衰。
况式瞻西山
神灵是宅。
每廷烟夜簇。
岚气朝隮。
必肤寸而合。
油然以遍。
蓄泄在我。
神宜主之。
属淮雨为灾。
粢盛将废。
是用率兹祀典。
以荣閟官。
伏愿降福蒸人。
撤兹阴沴。
俾三农有望。
万庾斯丰。
永储牺牲。
以答神贶。
尚享。
元和中
掌记戎幕。
时因晋祠止雨。
太保高平公命余为此文。
尝对诸从事称赏。
以为徵唐叔故事。
迨无遗漏。
今遇尚书博陵公移镇北都。
辄敢寄题庙宇。
会昌四年三月十五日
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德裕
祭韦相执谊文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维大中四年月日。赵郡李德裕
谨以蔬醴之奠。敬祭于故相韦公仆射之灵。
呜呼。皇道咸宁
藉于贤相。德迈皋陶
功宣吕尚文学世雄
智谋神贶。一遘谗疾。
投身荒瘴。地虽厚兮不察。
天虽高兮难谅。野掇涧
晨荐秬鬯。信成祸深。
业崇身丧。某亦窜迹南陬。
从公旧邱。永泯轩裳之顾。
长为猿鹤之愁。嘻吁绝域。
寤寐西周。倘知公者。
测公无罪。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其心若水。
其死若休。临风敬吊。
愿与神游。呜呼尚飨。
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 中唐 · 贾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一
皇帝即位四年。
沧寇既平。
河朔无事。
方偃戢兵刃。
与人休息。
东郡地临讨伐之境。
岁积水旱之后。
罢劳之师。
始旋于奔命。
残耗之氓。
久困于烦役。
物力殚竭。
资用凶荒。
牧养之寄。
于是为急。
乃诏兵部侍郎赞皇公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出镇兹土。
时公由浙右连帅以治行第一徵复南宫。
既至未浃月。
乃膺是选。
择于是日对越明命。
抗旆遄征。
若决江汉以起焦涸。
至则究宣诏旨。
躬问痛疾。
俾人识皇泽。
吏识朝典。
军识法令。
俗知教化。
推心于万人之腹。
下令于流水之源。
怠则张而振之。
弊则扫而更之。
下车三日而新政兴。
涉旬而旧俗革。
周月而风偃三郡。
逾时而泽流四境。
期年而人和岁穰。
厥绩大成。
属蜀人新被蛮寇。
流散未复。
诏选天下诸侯威可训齐而惠可生殖者。
公又迁秩兵部尚书镇抚焉。
以遗爱之地。
所以扬丰碑而表异政也。
古今纪嘉绩咏去思者多矣。
大抵久于其位。
方显其迹。
舜典三载考绩。
仲尼亦曰三年有成。
子产三年。
而国人始信。
次公居颍川前后八年。
而曰郡中愈治。
未有起积困之俗。
施难行之化。
劳徕安集。
生聚教训。
未至期年。
而阐耀丕业。
流光驰声。
若是之速也。
公廉明刚健。
精力过人。
博以文雅。
济以经术。
发强开敏。
贯达吏事。
刃下无肯綮
彀中无逃遁。
其治军也。
法令严而赏罚信。
阅实其籍。
修利其器。
征剿之勋。
守备之劳。
一有可追。
罔不甄宠。
除去姑息之弊。
刬革因循之政。
户庭无纪纲之仆。
营垒尽腹心之师。
尝称记曰军旅有礼。
则武功成。
故先之以礼谊。
传曰以不教民战。
是谓弃之。
故勤之以教习
至夫铄金割革之程制。
耳目声气之容饰。
日省月试。
莫匪躬亲。
于是师徒感悦。
人百其武。
而政成于戎旅矣。
其驭下也。
正其身以为表。
悬其令而莫犯。
守以画一。
提以宪章。
故百吏耸视。
偫职修举。
广汉之推功善。
而吏人称之不容口
翁归以一警百。
而吏人皆改行自新。
与善惩违。
咸得其术。
而政行乎州邑矣。
其养人也。
拔其害本。
浚其利源。
安之而后劝功。
业之而后兴教。
苛役重赋。
人之所困。
明令以蠲之。
树艺畜牧。
生之所急。
躬劝以课之。
于是万井千闾。
感励恩德。
若人人皆自其手而持道之也。
郡有渚田千顷。
盖上腴也。
先是亩种之人。
尽主兼并之家。
至则均其耕垦。
首及贫弱。
俾共其利而一其征。
诗曰。
恺悌君子。
人之父母。
恺以强教之。
悌以悦安之。
故流庸四归。
播殖满野。
化叹息愁恨为乐和之声。
而政洽乎氓庶矣。
其训俗也。
举先孝弟。
养先茕独。
敬教劝学。
驱而之善。
俾干橹之乡。
刚悍之俗。
粲然有文以相接。
驩然有恩以相爱。
仁声感物。
顺气成象。
年谷大稔。
人无札瘥。
畎亩之中。
至有亲戚致忧。
相报以养者。
比比旌显。
陶然一境。
日饮其和而政达乎教化矣。
其理财也。
爱人以生之。
节用以阜之。
无名非法之费。
饰奢崇侈之给。
踵弊或久。
一皆去之。
行之期年。
力乃滋殖。
百姓与足。
千箱既盈。
通商而百货不匮。
训工而五材咸理。
繇是军有馀用。
吏有常禄。
而政施乎物力矣。
其约己也。
躬俭行简。
居无玩好。
日公之诣部。
与家属偕。
路人非见其旌幢。
虽告以掾吏之家。
不信也。
及郡。
凡昔之仰给于官不应法令者。
悉还之。
吏人皆惊而相告曰。
而今而后。
吾知官之与法矣。
吾侪其敢贪冒以愧吾贤帅耶。
至若均禄廪以赡军费。
节宴游以宽日力。
忠爱之私。
视官犹家。
而政先乎简约矣。
政事本诸身。
行乎吏人。
成乎师旅。
给乎氓庶。
美于风俗。
阜于财用。
六者治之大节也。
引而伸之。
触类而长之。
则其他可得矣。
及戎轩西去。
校官吏
三州耆耄。
感公之惠训。
怀公之明德。
道路号叹。
若无所归。
冀获寇恂之借。
益深召伯之爱。
既而大将仲良范凑别驾卫炫一十六人。
泣沥丹诚。
伏述功美。
愿刻金石。
垂诸无穷。
监军使田内侍全操今节度使段尚书嶷继以事闻。
恩诏嘉许。
俾万方将帅
聆音耸劝。
实朝廷之重典也。
赵郡人
赞皇其本邑也。
浚源长发。
贤达奕代。
烈祖赞皇文献公讳栖筠
大历中御史大夫
清风峻节。
振服天下。
烈考忠懿公讳吉甫
元和初再为丞相
崇功盛业。
耀动古今。
公承忠勋之积庆。
负鸿略以继起。
年未弱冠。
而济美之望。
见推于时。
释褐。
诏授校书郎
累至监察御史
元和十五年以本官召充翰林学士
穆宗皇帝初嗣位。
对见之日。
即赐金紫。
屯田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
侍从如故。
又迁中书舍人
专承密命。
论思参赞
沃心近膝。
言隐而道行者盖多矣。
会邦宪任缺。
帝难其人。
乃拜御史中丞
直己端诚。
道无吐茹。
百职以治。
朝纲以肃。
明年御史大夫兼统浙西六郡。
仍总其车服以镇靖焉。
时年三十有六。
大和元年就加礼部尚书
二年银青光禄大夫
诏书方勉举汉宣故事以宠休绩。
金陵凡六载。
其仁风惠化。
磅礡于封部。
洋溢于歌讴。
天下闻之久矣。
及贰夏官
至未发轫。
复慰滑人徯来之思。
滑人既乂。
复用滑之治迹。
以慰蜀人
人讴谣。
今复诏下。
则化日宏宣。
膏泽愈大。
其用举兹而断可识矣。
峨峨翠碣。
永载德政。
上请斯文。
迨于末学。
恭承明诏。
无愧直笔。
其词曰。
天有德星。
所临者福。
王有良翰。
以抚藩服。
惟昔兹土。
岁仍十饥。
师役罢劳。
人困流离。
衣食所储。
荡无孑遗。
上帝监观。
俾公来思。
公之来思。
劳役乃息。
人望如草。
俟我生殖。
烦苛尽去。
吏奉条式。
禁止惰游。
阜昌物力。
岁聿未周。
乃无疲人。
寒者厌襦。
饥者厌飧。
野无闲田。
百谷茂蓁。
襁负而来。
阖境如
教化既兴。
德刑具举。
政行州邑
礼行师旅。
人趋法令。
邻服威武
矫矫三军。
勇馀可贾。
俗换风移。
日用不知。
鸱鸮之音。
鲁侯化之。
晋门之盗。
随会逃之。
成人之服。
子皋为之。
人有父子。
惟公亲之。
人有作业。
惟公勤之。
军政既成。
吏理既清。
百室既盈。
乃流德声。
乃奉诏书。
俾镇全蜀。
人失召父。
军去方叔
㟪垒之氓。
尚知尸祝。
今兹功德。
曷其自足。
乃疏成绩。
达于宸聪。
曰俞哉。
宜尔显崇。
建石通衢。
追琢嘉庸。
书词罔愧。
播美无穷。
王山人李卫公按冥李卫公并州从事,有王山人者请谒,自称善按冥。公备几案、纸、笔、香、水,与山人偕坐以俟。顷之,纸上书八字甚大,曰。) 唐 · 不详
 押寘韵
位极人臣,寿六十四。
李德裕相公崖州三首 其一 唐 · 无名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乐天尝任苏州日,要勒须教(《苕》作「烦文」)用礼仪。
从此结成千万恨,今朝果中白家诗。
李德裕相公崖州三首 其二 唐 · 无名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昨夜新生黄雀儿,飞来直上紫藤枝
摆头撼脑花园里,将谓(《苕》作「为」)春光总属伊。
李德裕相公崖州三首 其三 唐 · 无名氏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麈史》作「田」、《苕》作「开」)园不解,满地唯闻种蒺藜。
万里崖州君自去,临行惆(《麈史》作「怊」)怅欲怨谁(见《四部丛刊》影印那波道圆本《白氏文集》卷二十,以《麈史》卷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三参校。)
裴休性慕禅林,儿女多名师女僧儿李德裕性好玄门,修彭祖房中之术,时人讥之。) 唐 · 无名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赵氏儿皆尼氏女,师翁儿即晋公儿。
却教术士难推算,胎月分张与阿谁。
无名氏之散句 唐 · 无名氏
引用典故:九重门 三峡无猿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以下齐己《风骚旨格》)
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
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
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
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
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
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
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
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赠僧》)
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
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
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荚叶,雨打木瓜花(《炙毂子诗格》,句内叠韵)
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以下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
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以下徐寅《雅道机要》)
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
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
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
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以下《文彧诗格》)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
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
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以下《桂林诗评》)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待月》,以下王正字《诗中旨格》)
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秋日言怀》)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送雁》)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蟋蟀》)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
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
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以下《吟窗杂录》)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以下并见《树萱录》)
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苦寒》,见《事文类聚》)
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悼方干》,见《海录碎事》)
床上小薰笼,韶州退红(《乐府》,见《陆务观集注》)
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题于兢牡丹》,字德源长安人梁宰相也。见《见闻志》)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
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碧筒杯》,见杨慎《艺林伐山》)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国史补》曰:“进士科得之艰难,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画墁录》以为赵嘏作)
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神龙已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塔下题名。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故诗云。见《摭言》)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光范门候过宰相。虽云排建福门,实集于西方馆,故诗云云。见《南部新书》)
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李德裕平泉,远方之人,多以异物奉之,时有题诗云云。见《剧谈录》)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德裕为相,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人咏此。见《摭言》)
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陈咏有诗名,善弈棋。昭宗幸陕之岁,策名归蜀,韦庄以诗贺之。乡中有嫉善者,属和韦诗云云,比之涤器当垆也。见《纪事》)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飞霜(《寒食》,见《事文类聚》)
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最后为楝花,故唐人有此句。见《东皋杂录》)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唐人午日诗。南方兢渡,治其舟使轻利,名飞凫名水车又名水马。见《荆楚岁时记》)
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见《东皋杂录》)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雪》)
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春雪》)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晴雪》。王安石尝举此三联,云唐人诗)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在翰苑,见榴花止开一朵,有诗。陈正敏谓此乃唐人诗,非安石所作。见《泊宅编》)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见《锦绣万花谷》)
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以下见《风骚旨格》)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
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以下见《炙毂子诗格》)
此心只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远山。
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凤骨毛寒。
谁家绿酒欢留客,何处红楼睡失明。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以下见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
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门独自游。
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云》)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刘素者,字仲华。好学,不事科举,颇通迁、固、寿、晔之书。尝有人贻诗云云,然卒不及仕。见《江南野志》)
牛僧孺 唐 · 佚名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见《李文饶文集穷愁志》卷四《周秦行纪论》引。)
诗一首 唐 · 广文诸生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省司府局正绸缪,殷梦元知作解头。
三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唐语林》七《补遗》)
《唐语林》七《补遗》云:「李卫公颇升寒素。旧府解有等第,卫公既贬,崔少保龟从在省,子殷梦为府解元。广文诸生为诗云云。卢渥司徒以府元为第五人,自此废等第。」又《唐摭言》七云:「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纪事》为素)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又《云溪友议》云:「后之文场困辱者,若周人之思乡焉。皆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唐诗纪事》及《全唐诗》无名氏诗句同,亦均只存后二句。
李卫公诗二首 其一 唐 · 温庭筠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
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
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
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
李卫公诗二首 其二 唐 · 温庭筠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引用典故:乘龙 附骥尾
势欲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
画閤不开梁燕去,朱门罢埽乳鸦还。
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倾出武关。
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太尉牛公墓志铭849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佐四帝十九年。宰相牛公讳某字某。八代祖宏。以德行儒学相隋氏。封奇章郡公。赠文安侯文安后四世讳凤。及仕中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于公为高祖文安后五世集州剌史赠给事中讳休克。于公为曾祖。集州太常博士太尉讳绍太尉华州郑县尉太保讳幼闻太保生公。孤始七岁。长安南下杜樊乡东。文安有隋氏赐田数顷。书千卷尚存。公年十五。依以为学。不出一室。数年业就。名声入都中。故丞相韦公执谊以聪明气势。急于褒拔。如柳宗元刘禹锡辈。以文学秀才。皆在门下。韦公亟命柳刘于樊乡访公。曰愿得一相见。公乘驴至门。韦曰是矣。东京李元礼为后进师。隋奇章公仁德禄位。二者包而有之。公登进士上第。元和四年应贤良直谏制。数强臣不奉法。忧天子炽于武功。诏下第一。授伊阙。以直被毁。周岁凡十府奏取不下。伊阙满岁。郤公士美昭义军书记辟。凡三上请。诏除河南。拜监察御史。丁母夫人忧。制终复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迁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改考功员外郎集贤殿学士库部郎中知制诰。赐五品命服。半岁迁御史中丞宿州剌史李直臣以赃数万败。穆宗得偏辞于中。称直臣冤。且言有才。宰相言格不用。公以具狱奏。上曰。直臣有才可惜。曰。彼不才者。无饱食以足妻子。安足虑。本设法令。所以縳束有才者。禄山朱泚。是才过人而乱天下。上因可其奏曰善。赐章服金紫。迁户部侍郎。掌财赋事。上益亲重。欲相之。会中书令韩。宏男公武谋曰。大人守大梁二十年。齐蔡诛后始来朝。今不以财援中外。设有飞一辞者。谁与保曰。公武赍宏书。献公钱千万。公笑曰。此何名为。公亟持去。明年。宏公武继卒。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宏大臣父子并死。稚孙将家事。走中使至第。尽取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宏货。独朱勾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指历簿。遍视旁侧曰。果然。吾不谬知人。言讫。殿上皆再拜呼万岁。寻以本官平章事明年正位中书侍郎。加银青三品。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敬宗即位。与武士畋宴无时。徵天下道士。言长生事。公亟谏曰。陛下不读元元皇帝五千言。以清静养生。彼道士庸人。徒誇欺虚荒。岂足师法。未一岁。请退不许。连四月日间以疾辞。乃以鄂岳六州建节。号武昌军。命公为礼部尚书平章事节度使。公始至。问民疾苦。皆曰城土疏恶。岁输䉴为苫具。奸吏旁缘。主为侵取。费与税等。岁久。前后政欲画计策。讫无所施。公即除去冗长。用公私钱陶塼甃城。凡五年乃就。明年文宗即位。就加吏部尚书明年。急徵拜兵部尚书平章事。重拜中书侍郎宏文馆大学士。郑注怨宋丞相申锡。造言挟漳王为大逆。状迹牢密。上怒必杀。曰。人臣不过宰相。今申锡宰相。假使如所谋。岂复欲过宰相有他图乎。臣为中丞。爱申锡忠良。奏为御史申锡之心。臣敢以死保之。上意解。由是宋不死。大和六年西戎再遣大臣贽宝玉来朝。礼倍前时。尽罢东向守兵。用明臣附。李太尉德裕时殿剑南西川。上言维州降。今若使生羌三千人烧十三桥。捣戎腹心。可洗久耻。是韦皋二十年至死恨不能致。事下尚书省。百官聚议。皆如剑南奏。公独曰。西戎四面各万里。来责曰。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坂。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西南远数千里。虽百维州。此时安可用。弃诚信有利无害。匹夫不忍为。况天子以诚信见责于夷狄。且有大患。上曰然。遂罢维州议。大和六年检校右仆射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经六年开成二年。连上章请休官。诏益不许。曰。臣惟退罢。可以行志。夏五月。以兵付监军使。拜疏讫就道。除检校司空留守东都明年左仆射。上恐公不起。诏曰。朕比有疾良已。思一面叙。公不得已至阙下一拜谢。闭门不出。明年检校司空平章事襄州节度使。出都门。赐黄彝樽龙杓凡六品。名出周礼。诏曰。精金古器。用以比况君子。非无意也。襄州七年饶假军人。入赋不一。公至。据地造籍。免贫弱四千万。均入豪强。皆曰甘心。不出一怨言。明年武宗即位。就加司徒会昌元年秋七月。汉水溢堤入郭。自汉阳王张柬之一百五十岁后。水为最大。李太尉德裕维州事。曰修利不至。罢为太子少师。未几检校司徒太子少保明年检校官太子太傅留守东都。刘祯以上党叛诛死。时李太尉专柄五年。多逐贤士。天下恨怨。以公德全畏之。言于武宗曰。上党轧左京。控山东刘从谏父死。擅之十年。后来朝加宰相。纵去不留之。致祯叛。竭天下力乃能取。此皆公与李公宗闵宰相时事。从谏太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拜阙下。实以其月十九日节度淮南明年正月从谏宰相东迁河南少尹吕述。公恶其为人。李太尉书。言祯破报至。公出声叹恨。上见述书。复闻前纵从谏去。謺二怒不一参校。自十月十二月。公凡三贬至循州员外长史。天下人为公挼手咤骂。公走万里瘴海上二年。恬泰若无一事。今天子即位。移衡州汝州长史。迁太子少保少师。凡四年复位。大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薨于东都城南别墅。年六十九。天子恫伤。不朝两日。册赠太尉。天下善人。执手相吊哭。公忠厚仁恕。庄重敬慎。未尝以此八者自勉。而终身益笃。为宰相急于铨品。凡名清官。不忍持一资以假非其人。以道德谟于天子。每指古义为据。有言机利克迫。必鈲⿰(名刂)使之摧破。三大邦去苛碎条约。除大患。其轻巧吏欲贼公爱恶希向。所为浑然。终不能见。故所至必大治。衣冠单穷。出俸钱嫁其子女。月与食。岁与衣。资送其死丧。凡数百家。李太尉志必杀公。后南谪过汝州。公厚供具。哀其穷。为解说海上与中州少异。以勉安之。不出一言及于前事。镇武昌时。军容使仇士良监军使。公律以礼敬。暑甚。大合军。拱手至暮。一不摇扇。益自俭克。平居非公事不出内屏。周三岁。语言举止。率有常度。仇军容开成末首议立武宗。权力震天下。每言至公。必合手加颡曰。清德可服人。但过吝官财。与人无一毫恩分耳。不肯引誉。不敢怨毁。淡居其中。公始自河南荐乡贡士郎官。考吏部科目选。三开幕府中丞宰相外。凡取六十馀人。上至宰相。次布台阁。皆当时名士。每暇日宴语寮吏。必言古人脩身行事。旁诱曲指。微警教之。不以己所长人所不及裁量高下。以生重轻。后进归之。承望声光。得一言许可。必自矜重。夫人辛氏。以公封张掖郡。赠仆射秘之长女。士林称为妇师。凡三十年。前公八年殁。五男六女。长曰蔚。监察御史。次曰丛。浙南府协律郎。皆以文行登进士第。不藉公势。次曰奉倩河南府洛阳。二人皆雅齿。长女嫁户部郎中上党苗愔。次女嫁河中节度副使检校郎中范阳张洙。次女嫁河南府户曹集贤校理常山张希复。次女嫁前进士邓叔。次女未笄。一人始数岁。以某年月日葬少陵南某乡某里。铭曰。
道既讹衰
必有以扶。
厥公之生。
以隆其洿。
幽以烛明。
暵以雨濡。
以教其徒。
以佐天子。
灭绝霸駮。
如有枢柅。
摽揭峙倚。
巍乎二纪。
臣宗德老。
钜杰魁礨。
孰为忌畏。
潜去南海
不校不辩。
旋复显大。
百行浑圆。
邻于及年。
以归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