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老古”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颂一百则 其四十六 北宋 · 释重显
 押支韵
编辟曾挨老古锥,七斤衫重几人知。
如今抛掷西湖里,下载清风付与谁。
天宁寺偈碑(并跋 政和元年 北宋 · 葛蘩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二
惯经行脚老禅和,南北东西叉路多。
问得台山蓦直去,行行勘破赵州婆。
赵州婆子最多知,不识当年老古锥。
幸自台山行路直,欲便宜处落便宜。
南和尚颂曰「杰出丛林是赵州」,余谓徒当作安怡,因成此,示诸罢参禅者。
鹤林老圃笔。
按:民国定县志》卷一九,民国二十三年刻本。
怀承天岑老 北宋 · 邹浩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记得承天老古锥,呵呵拍手几人知。
年来饱饭应无数,门外小桥真可为。
浙右普瞻圆照塔,室中高挂建降师。
我身虽窜心如昨,落笔犹能挥寺碑。
高山 北宋 · 邹浩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莫道高山老古锥,歘令金碧照崔嵬。
神通未必输摩诘,眼净方能识万回。
捧打室中纷似雨,鼓椎堂上吼如雷。
天长地久君王寿,从此宗风亘未来。
南宋 · 释景祥
灵山话曹溪指,放过初生斫额底。
未问龙眠老古锥,昨夜三更转向西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二)
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六 宋 · 释克勤
 押支韵
个是毗耶据坐处,正同摩竭令行时。
夹山顶𩕳通一窍,放出天彭老古锥。
冲浪锦鳞来入罟,缦天网举不饶伊。
禅人写真求赞 其三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
模子中脱出,佛果老古锥。
万缘休歇处,端坐不言时。
移刻定动,奋迅全威。
为人到彻骨,不惜两茎眉。
禅人写真求赞 其十七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
道不在丹青,禅不在面相。
强自貌将来,赞之作何状。
且就个现成,为汝说一上。
赤水求神珠,得之由罔象。
圆悟老古锥,老来没伎俩。
英禅把将去,滔天滚白浪。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百七 北宋 · 释清远
 押词韵第十部
放得下,好脱洒。
放不下,牛拽杷。
堪笑诸方老古锥,打鼓说禅无尾把。
无尾把,不惊怕。
不惊怕,可嗟讶。
解踏毗卢顶上行,不言亦自传天下。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三 北宋 · 释怀深
 押支韵
马祖捧出菱花镜,王老亲拈白玉槌。
一击当阳瓦碎,此心能有几人知,两个分明是赤眉。
风前月下扬家丑,笑倒灵山老古锥。
颂古四十首 其三十六 宋 · 释守珣
 押屑韵
问佛唯言乾屎橛,非独抽钉兼拔楔。
不是韶阳老古锥,争得亲言出亲舌(以上同上书卷三三)
蒋山僧(并引)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八部
云阳湘南,祖刹隐林峤。
曾出老古锥,今尚有馀貌。
神驹过江来,羁靮不受敲。
潮音震海湖,乞食遍蛮徼。
遣子寻故岑,飞锡出泥淖。
端能破悭贪,亦须硬觜爪。
定林枕双溪,门前风水闹。
一派绕钟山,归时可自照。
天童山交禅师塔铭辞 北宋 · 黄龟年
西来谁露真消息,教外别传要端的。
黄龙佛法付儿孙,临济宗风本奇特。
珍重天童老古锥,声名四海日星垂。
当年一喝狮子吼,狐狸望风而避之。
直截机锋难凑泊,摘叶寻枝何太错。
满堂龙象竞交参,侧耳惟聆师一诺。
虚空扑落水流东,护塔松楸长旧丛。
龟毛拂子三千丈,光彩流传太白峰。
天童山交禅师塔铭 北宋 · 黄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龙南禅师受法于慈明,传临济正法眼藏,丛席之盛,冠绝诸方。
一传而东林总得之,东坡先生赞之曰:「巍巍总公,僧中之龙」。
再传而泐潭乾得之,无尽居士赞之曰:「禅人过得香卓子,它日炉中莫负恩」。
又再传而天童交得之,颍川了翁赞之曰:「拶破黄龙第四关,世人犹问生缘法」。
是二三巨公,遍游名社,究此一事因缘,非大善知识,深悟宗乘,确然奇特,为天人眼目,讵肯笔端推重之如此耶?
大观初,寓四明招提,见了翁赞语,读之耸然。
又闻四方衲子茧足而至者,叹慕畏服,交口一词。
询其宗旨所自来,则曰:「临济儿孙,是真端的者」。
遂携杖屦,请从师游。
徐而叩之,则崇冈峻岭,壁立千仞,未足以喻堂皇之峭拔也;
迅霆怒雷,不及掩耳,未足以喻机锋之敏捷也;
长江浩流,洪钟巨响,未足以喻辨才之无穷也。
是真所谓大善知识者欤。
从游久之,因以遐想当年黄龙丛席之盛,而坐揖东林、泐潭之遗风,知师之门庭凛凛,其所由来者旧矣。
师讳普交明州鄞县万龄乡毕氏之子。
自幼颖悟,未冠,从释初钱塘南屏山天台教观,因修忏悔佛事。
遇道人于途中,忽问曰:「师之忏罪为自忏耶?
为忏它耶?
若自忏罪,罪性何来?
若忏它罪,它罪非汝,乌能忏之」?
师不能对,归诘南屏,亦不能决。
遂愤然辞去,寻师访道,几遍天下。
逮造泐潭,泐潭知其为法器,见入门即诃之,拟问则杖之使去。
师不敢复进。
一日,忽呼之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商量,何不自室中来」?
师拟进,泐潭喝之,师豁然有省,呵呵大笑。
泐潭下绳床,执师手曰:「汝会佛法耶」?
师以手托开,亦喝之,泐潭呵呵大笑而坐。
师以偈呈曰:「若人问我解何宗,一喝须教两耳聋。
满杓黄齑饱吃了,生涯总在钵盂中」。
自是机辩迅发,学徒争归之。
士大夫数虚席以迎,师悉遁去。
归隐天童山,掩关却扫者八年。
偶寺阙主僧,群僚邀师甚力,遣介候于道,师不得遁。
居之六年,引退。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留偈辞众曰:「宝杖敲空触处,光阴掣电旧曾闻。
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
掷笔坐逝,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八。
后七日开龛,俨然如生,阇维获五色舍利,顶骨、牙齿不坏。
其年四月十日葬于天童寺山之西原
师修持清苦,行履孤洁,正扬,洒落轶群,鲜有能凑泊其机者。
凡见僧来,必诃骂之,曰:「楖栗未担时,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什么。
吹毛洗钵,招扇张弓。
赵州柏子、灵云桃花,且掷放一边。
山僧无恁么闲唇吻,与汝打葛藤,何不休歇去」!
拈拄杖悉逐之。
泐潭闻之,笑曰:「要人如此悟解,僧堂草深一丈去也」。
师既得法于泐潭,犹欲遍参,一时号为尊宿者闻师至,皆倒屣出迎,必居第一座。
故虽为天童山主人矣,而丛林至今犹以交首座称之,亦足以见师之禅望,畴昔蔼然,不待出世,而后道行也。
嗣法者三十馀人,云岩泰诚、香山彦文、吉祥清逢、智门行潜、茂椿圆应、太平子瑫、德圆道场山昙俊,皆能传师之道,阐扬于时。
以余知师最详,屡以铭文见属,义不可辞。
乃铭曰:
西来谁露真消息,教外别传要端的。
黄龙佛法付儿孙,临济宗风本奇特。
珍重天童老古锥,声名四海日星垂。
当年一喝狮子吼,狐狸望风而避之。
直截机锋难凑泊,摘叶寻枝何太错。
满堂龙象竞交参,侧耳惟聆师一诺。
虚空扑落水流东,护塔长旧丛。
龟毛拂子三千丈,光彩流传太白峰。
按: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一,宋元四明六志本。又见《四明文献考》第一四七页,《至正四明续志》卷一一,《敬止录》卷二七。
颂古一百二十二首 其九十七 宋 · 释宗杲
 押支韵
日日日日,时时时时。
违时失候,个老古锥。
天童和尚 宋 · 释宗杲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八
烹佛烹祖大炉韝,锻凡锻圣恶钳锤。
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
善说法要,罔涉离微。
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
神澄定灵,雪顶庞眉。
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
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
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二。又见《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卷四,《两浙金石志》卷一○。
示空慧道人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
担荷此事,直是具决定志,一棒打不回头底。
若半进半退,似信不信,纵得个入头处,亦禁大炉鞴烹锻不得,况欲向千差万别处作主宰耶?
妙喜这般说话,如在闹市里飏石头,著者方知,空慧道人不须疑著。
乍得心身宁静,切须努力,不得便向宁静处挆根。
教中谓之解脱深坑可畏之处,须教转辘辘如水上葫芦,自由自在,不受拘牵,入净入秽,不碍不没,方于衲僧门下,有少亲近分。
若只抱得不哭孩儿,有甚用处?
慧思之。
珠和尚云:「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虽一期应病与药,未免垛生招箭」。
而今未了底闻此语而不疑,则大珠空费老婆心;
已了底闻此语而不疑,则心与物俱是剩法。
毕竟如何,不许夜行,投明要到。
既有个趣向,「狗子无佛性」话,冷地里谩提撕则个。
若道知是般事便休,我说此人智眼未明在。
妙喜虽似平地起风雷,然亦不出雪峰道底。
五通仙人问佛:「佛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
佛遂召五通仙人,五通仙人应诺。
佛云:「那一通汝问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多在那一通处」。
错认定盘星。
国师三唤侍者话,瑞岩唤主人公话,睦州担板汉话,投子漆桶话,雪峰辊毬话,风穴佛话,这六个老古锥,各欠悟在。
妙喜恁么道?
大似掉棒打月,旁观看之不为分外。
云居悟公真赞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六、《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二
远之子,演之孙。
持心以介,接物以温。
其真纯之机,一字不立也似演;
其虚寂之守,一丝不挂也似远。
诸方老成见而则之,筠翁闻风而悦之。
平生铁壁,佛眼觑不见。
坐脱不记年,却向个中现。
大似龙间老古锥,觌面机锋急如电。
颂古一百则 其六 北宋 · 释正觉
药之作病,鉴乎前圣。
病之作医,必也其谁。
白头黑头兮克家之子,有句无句兮截流之机。
堂堂坐断舌头路,应笑毗耶老古锥。
颂古四十五首 其六 宋 · 释慧远
 押词韵第十八部
马面驴腮无处雪,海竭山摧天地裂。
老古锥,太孤绝。
龟毛拂去眼中尘,兔角杖敲空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