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朝议大夫华州刺史上柱国秘书监颜君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
君讳元孙。
字聿修
京兆长安人
高祖讳之推
北齐给事黄门侍郎
待诏文林馆
曾祖讳思鲁
太子校书东宫学士皇朝秦王记室
祖讳勤礼。
著作郎崇贤宏文两馆学士
父讳昭甫。
高宗侍读曹王属。
华州刺史
俱以德业才名。
相望史册。
君即华州元子
少孤。
养于舅殷仲容家。
身长六尺二寸。
聪锐绝伦。
工词赋章奏。
有史才。
明吏事。
年十岁时。
叔父吏部郎中仲任府法曹
长史李孝逸闻君少俊。
请与相见。
座中试安石榴赋。
君默缀少顷。
郎中而从之。
君授翰立就。
不加点窜。
孝逸大惊。
尤善草隶。
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
人造请者笺盈几。
辄令代遣。
得者欣然。
莫之能辨。
进士
素未习尚书
六日而兼注必究。
省试九河铭高松赋。
故事。
举人就试。
朝官毕集。
考功郎刘奇乃先标榜君曰。
铭赋二首。
既丽且新。
时务五条。
词高理赡。
惜其帖经通六。
所以不(原本阙)屈从常第。
徒深悚怍。
由是名动天下。
解褐鼓城主簿
登封
与弟赠太子少保讳惟贞府君调选。
屡以高等同登甲科。
相代为长安
翰林伟之。
前是老吏好以婚田之不决者试新上官
君悉垛阶上。
研墨汁数(原本阙)操割凡百馀道。
不终夕而毕。
县令陇西李绾。
学士也。
(原本阙)骇。
小吏分手写之。
而通不给。
朝廷耸叹。
洛阳著作佐郎太子舍人
元宗监国
独掌令诰。
当时以为纶言之最。
尝有命召。
或以次进(原本阙)
今日非也闻公唤长舍人来。
遂御小殿赐食。
因出诸家书迹数十卷。
曰。
闻公能书。
可为寡人定其真伪。
君分别以进上。
元宗大悦。
因赐藤笺笔墨衣服等物。
尝和游苑诗。
御札八分批答云。
孔门入室。
鲁国称贤。
翰墨之妙。
莫之与先。
君一览无遗。
兼该故实。
韦安石宰相庶子
特相礼重。
宫务一以咨君。
事颇填委。
从驾至(原本阙)司直用事。
命坊官同游石瓮寺驻焉。
诸君有忌前者。
曰。
颜舍人必不行。
已而君辞以遽。
曰。
果尔何为妄请。
君默然。
元宗登极。
同列皆迁中书舍人
君让范阳卢辅
俄为琚等所挤。
出为润州长史
滁州刺史
按察使王志愔以清白名闻。
沂州
志愔娶于颜馀庆。
以男求婚。
君拒之。
遂诬奏。
请降阶夺禄。
其初君与执事者。
因□官有忤。
至是憾焉。
遂黜归田里。
君屏私第。
傲然无闷者十年。
陈郡殷践猷上谷寇泚武功苏晋吴郡陆象先友善。
相见未尝不毕景。
起为濠州刺史
累加朝议大夫上柱国
中书令张嘉贞深相器重。
方引知制诰(原本阙)右职。
属罢相不行。
代到。
风疾停家。
开元二十年秋七月才生明。
薨于绛州翼城县之官舍。
子春卿任也。
明年
葬于东京鹞店东北高村原夫人新城县元氏故兆。
异穴而堋。
权也。
文集三十卷。
著干禄字书一卷。
并行于世。
续祖父涉令光庭注后汉书。
常山之陷也没焉。
广德二年春三月二十有二日制曰。
濠州刺史上柱国颜元孙
懿道淳茂。
宏材特达。
传经成业。
聚学为文。
清白著于家风。
问望光于铨选。
久膺扬历。
爰寄藩条。
政有其方。
绩宣其用。
未登大任。
遽迫流年。
九原不作。
郡邑存其遗爱。
二子象贤。
艰难立其名节。
忠能徇国。
孝在荣亲。
赠以儒官
扬其盛烈。
可赠秘书监
真卿表谢。
今上批答云。
卿之先伯。
当代词宗。
道蕴国经。
行推人表。
上宏祖德。
下奖门阀。
郑国不亡。
臧氏有后。
虽云雨之泽。
自叶流根。
然训诲之方。
因父见子。
永惟盛烈。
式宠代官。
不朽者名。
斯为极矣。
呜呼。
君有五子。
皆有才名。
春卿
聪锐无比。
早擅词赋。
尤工表檄。
倜傥有吏能。
急人之急。
明经拔萃。
蜀县
长史苏颋举茂才异等。
未试。
张敬忠节度判官
翼城丞。
与弟杲卿曜卿从父弟允南调选。
同日于铨庭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偃师县
杲卿。
忠烈方正。
精敏有识。
累至魏州录事参军
清白名闻。
安禄山营田度支判官太常丞
摄常山太守
禄山反。
诛其土门使。
(原本阙)卫尉卿御史中丞
城陷诟詈。
为贼所屠害。
乾元中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曜卿
介直以信称。
勤学好属文。
工草隶书。
十五以文学崇文馆
每选集。
必为主司所赏。
历城淄川司马。
旭卿。
美姿仪。
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
仁恕和厚。
口无择言。
颇属文词。
留心诂训。
嘉陵司马。
孙纮。
少好杂书。
疏财重义。
方义
鲜于仲通节度剑南
引为判官
同征閤罗凤。
没于蛮。
泉明。
颖悟孝义。
果锐娴于吏道。
安平
父敬保将开土门
使与长史袁履谦往来谋议。
左金吾兵曹
寻为贼所执。
举家见陷。
泉明到河北乞求赎。
先姑女而后巳子。
行路哀之。
东京收复。
泣血求父尸获焉。
时人以为孝感所致。
有能名。
崔光远所挤。
彭州司马
威明
太仆丞邛州司马
季明
惇敏有容止。
与君外孙卢逖同为贼所害。
左赞善
浚。
勤学好属文。
早卒。
子干
刚锐强力。
公刘果毅
弟沛。
同遇贼害。
都水使者
尚食奉御
翘。
入道。
诩。
与泉明子诞同质于禄山
皆被锯杀。
赞善
诞。
义王咨议
翙。
道义令。
觌。
汉州参军
靓。
盐亭
珝。
觏。
未仕。
曾孙证。
右内仓曹
讯。
兵曹
诏。
王参军
皆承谋翼。
不敢失坠。
惟君德盛才茂。
行周业广。
文可以经国。
道可以致君。
而坎壈盛明。
不登弼亮。
其时欤。
其命欤。
真卿越自婴孩。
特蒙奖异。
且兼师父之训。
岂独犹子之恩。
濡笔告哀。
不申万一。
铭曰。
琅琅世父。
明德是矩。
孝以仁亲。
忠期辅主。
周旋礼法。
精究训诂。
行楙圭璋。
文彪龙虎。
高标天府
震耀区宇。
前载(原本阙)千官歘睹。
王畿就列。
赤县斯伛。
杕华交辉。
洒翰如雨。
洛阳毗贰。
著作布武。
载笔龙楼。
□光龟组
元宗袖异。
□发俦伍。
不入掖垣
翻飞江浒。
淮沂其乂。
典宪斯侮。
望闬爰归。
优游不吐。
名公虚左。
濠上爰抚。
方俟同升。
遽愆多祜。
一麾屡黜。
百赎奚补。
翼子多方。
教忠则膴。
吁嗟太保
为国干橹。
取义舍生。
悲今迈古。
皇恩自叶。
超赠秘府
存殁哀荣。
幽明赫昈。
真卿追痛。
衔恤靡怙。
牵缀铭功。
恨非覼缕。
登汾上阁(一作郑中丞诗) 中唐 · 郑儋
五言绝句 押元韵
汾楼秋水阔,宛似到阊门
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
见《欧阳行周文集》卷九《陪太原郑行中丞登汾上阁中丞诗曰汾楼秋水阔宛似到阊门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南客即儋也辄书即事上答》)(按:《全唐诗》卷七八三收此诗于郑中丞名下,今考定为郑儋作。
九日登高怀邵二(一作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一作欧阳詹诗) 中唐 · 郑絪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欧阳詹 唐 · 太原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张尚书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六
前乡贡进士欧阳詹
洛阳旅舍再拜授仆人书。
尚书閤下。
某同众君子伏在尚书下风久矣。
孟冬已寒。
伏惟尚书尊体动止万福。
人生于世。
令天下之人识与未识。
有一善则愿知之。
有一困则愿知之。
尚书以为其人何如哉。
愚以百年二百年无一而已矣。
尚书岂知身则其人乎。
既知其人。
某斯所以愿也。
凡今之人。
进路于长者。
或以殚词褒颂为先者。
亦或求人书状为先者。
伏计尚书饱见之。
英明特达。
必不之爱。
小子固直。
亦窃丑之。
尚书茂德雄才。
则腾于寰宇矣。
岂假区区片言只字。
彰明于身乎。
尚书山容海纳
则自断于胸襟矣。
岂在悠悠八行尺牍
进退于人乎。
知不然矣。
某才拙鲁讷。
不敢游词。
某闽越人
京师七千里矣。
去秋远应直言极谏诏。
不逮试便往西秦
今冬将从博学宏词科赴集期。
昨至东洛
旧负人钱五万。
卒然以逢。
某则合还。
人又艰迫。
唯一驴一马。
悉以偿之。
赁庑之下。
如丧手足。
兀然不能出门者。
再旬于兹矣。
亦以窘逼。
遍祈于人。
人无非常。
所与唯疋帛斗粟。
供朝夕则才可过。
其外则莫就。
无车无储。
寄人之庐。
士之穷莫穷乎此。
今日有来相看者曰。
子之困至于是。
何不以情闻于徐方南阳公乎。
明日有来相看者曰。
子之困至于是。
何不以情闻于徐方南阳公乎。
某昼忖夜量。
既在尚书矣。
又人人异口同词。
区区之心与议并。
俾忘干犯。
以困投于尚书
尚书之力。
上将驱云雷。
清宇宙。
副万乘之赖。
答亿兆之望。
岂独遗某所愿知之困乎。
尚书下将燮阴阳。
调风雨。
合百神之意。
允飞走之望。
岂独遗某所愿知之困乎。
救火之家。
水虽在远。
不以远而往者。
知其必能济患也。
某之困。
曾未拜伏尚书
所居洛阳
西邻陜虢。
北俯河阳
南接陈许。
东有汴滑。
东南西北之近。
越千里控于尚书者。
亦知尚书必救所困焉。
神游五侯之门遍。
心择王公之量匝。
方决意投于尚书
尚书留意焉。
布露微辞。
亦非容易。
考试事毕。
特冀拜伏。
虽有蓄积。
庶及面陈。
欧阳詹 唐 · 牟融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引用典故:季子金
为客囊无季子半生踪迹任浮沈。
服勤因念劬劳重,思养徒怀感慨深。
岛外断云凝远日,天涯芳草动愁心。
家林千里遥相忆,几度停车一怅吟。
请筑别庙居献懿二祖议 中唐 · 柳冕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天子受命之君。诸侯始封之祖。
皆为太祖。故虽天子。
必有尊也。是以尊太祖焉。
故虽诸侯。必有先也。
亦以尊太祖焉。故太祖以下。
亲尽而毁。洎秦灭学。
汉不及礼。不列昭穆。
不建迭毁。晋既失之。
宋又因之。于是有连五庙之制。
于是有虚太祖之位。夫不列昭穆。
非所以示人有序也。不建迭毁。
非所以示人有杀也。连五庙之制。
非所以示人有别也。虚太祖之位。
非所以示人有尊也。此礼之所由废也。
谨按礼。父为士。
子为天子。祭以天子。
葬以士。今献祖祧也。
懿祖亦祧也。唐未受命。
士礼也。是故高祖太宗以天子之礼祭之。
不敢以太祖之位易之。今而易之。
无乃乱先王之序乎。昔周有天下。
追王太王王季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
亲尽而毁之。汉有天下。
太上皇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
亲尽而毁之。唐有天下。
追王献懿二祖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
亲尽而毁之。则不可代太祖之位明矣。
又按周礼。有先公之祧。
有先王之祧。先公之迁主。
藏乎后稷之庙。其周未受命之祧乎。
先王之迁主。藏乎文王之庙。
其周已受命之祧乎。故有二祧。
所以异庙也。今献祖以下之祧。
犹先公也。太祖以下之祧。
犹先王也。请筑别庙。
以居二祖。则行周之礼。
复古之道。故汉之礼因于周也。
魏之礼因于汉也。隋之礼因于魏也。
皆立三庙。有二祧。
又立私庙四于南阳。亦后汉制也。
为人之子。事大宗降其私亲。
故私庙所以尊本宗也。太庙所以尊正统也。
虽古今异时。文质异礼。
而知礼之情。与问礼之本者。
莫不通其变。酌而行之。
故上致其崇。则太祖属尊乎上矣。
下尽其杀。则祧主亲尽于下矣。
中处其中。则王者主祧于中矣。
驽骥(一作驽骥吟示欧阳詹同第进士徐州从事朝正于京,时为国子监四门助教。) 中唐 · 韩愈
引用典故:同心 商声讴 圆凿方枘 醴泉 牵驱入市 王良 玉山禾 造父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
力小若(一作苦)易制,价微良易酬。
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
嘶鸣大路,志气若有馀。
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
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
借问价几何,黄金比(一作崇)
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
饥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
问谁能为御,旷世不可求。
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
王良执其辔,造父挟其辀。
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
驽骀谓骐骥,饿死余尔羞。
有能必见用,有德必见收。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
骐骥不敢言,低徊垂头
人皆劣骐骥,共以驽骀优。
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
寄诗(一作言)同心子,为我(一作高)声讴
太学生何蕃799年12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馀年矣。
岁举进士。学成行尊。
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齿。
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
司业祭酒撰次之偫行焯焯者数十馀事。以之升于礼部
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名文说者。
不可选纪。公卿大夫知者比肩立。
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所不合者。
以是无成功。淮南人
父母具全。初入太学
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其后閒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
不归者五岁矣。纯孝人也。
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
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
乃闭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馀人。
又以之义行言于司业先生城。请谕留
于是太学祭酒。会阳先生道州
不果留。欧阳詹生言曰。
仁勇人也。或者曰。
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
惠之大小。必以力复。
斯其所谓仁欤。之力不任其体。
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
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
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
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
兹非其勇欤。惜乎之居下。
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
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
泽者卑。高者流。
卑者止。是故之仁义充诸心。
行诸太学。积者多。
施者不遐也。天将雨。
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
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
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
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
吾是以言之。无亦使其无传焉。
欧阳生哀辞802年4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已上。
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
累累有焉。闽越肥衍
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
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
未尝肯出仕。今上初故宰相常衮福建诸州观察使
治其地。以文辞进。
有名于时。又作大官
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
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
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
于时独秀出。加敬爱。
诸生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始。
建中贞元閒。予就食江南
未接人事。往往闻名闾巷閒。
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
予始至京师进士。闻名尤甚
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
始相识。自后闽中
予或在京师他处。不见久者。
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离。
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
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
故予与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
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
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
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
喜往复。善自道。
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予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
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
举予为博士。会监有狱。
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予。
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呜呼。
今其死矣。闽越人也。
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
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
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
在侧。虽无离忧。
其志不乐也。京师
虽有离忧。其志乐也。
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
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
其德行信于朋友。虽与其父母。
皆可无憾也。之事业文章。
李翱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予哀。
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
而解其悲哀。以卒志云。
求仕与友兮。远违其乡。
父母之命兮。子奉以行。
友则既获兮。禄实不丰。
以志为养兮。何有牛羊。
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
父母忻忻兮。常若在旁。
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
终要必死兮。愿不永伤。
朋友亲视兮。药物甚良。
饮食孔时兮。所欲无妨。
寿命不齐兮。人道之常。
在侧与远兮。非有不同。
山川阻深兮。魂魄流行。
祭祀则及兮。勿谓不通。
哭泣无益兮。抑哀自彊。
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诚。
呜呼哀哉兮。是亦难忘。
四门助教厅壁记799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周人置虞庠于四郊。以养国老
教冑子。祭统曰。
天子设四学。盖其制也。
易传太初篇曰。天子旦入东学。
昼入南学。夕入西学。
暮入北学。蔡邕引之。
以定明堂之位焉。大戴礼保傅篇曰。
帝入东学以贵仁。入南学以贵信。
入西学以贵德。入北学以贵爵。
贾生述之。以明太子之教焉。
故曰为大教之宫。而四学具焉。
参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极。
建置之道宏也。后魏大和中。
立学于四门。置助教二十人。
隋氏始隶于国子。而降置五人。
皇朝始合于太学。又省至三人。
员位弥简。其官尤难。
非儒之通者不列也。四门学之制。
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
其子孙之为冑子者。及庶士庶人之子为俊士者。
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正焉。
助教之职。佐博士以掌鼓箧槚楚之政令。
分其人而教育之。其有通经力学者。
必于岁之杪。升于礼部
听简试焉。课生徒之进退。
必酌于中道。非博雅庄敬之流。
固不得临于是。故有去而升于朝者。
贺秘书由是为博士。归散骑由是为左拾遗
旧制以拾遗为八品清官。故必以名实者居于其位。
贞元中。王化既成。
经籍少间。有司命太学之官。
颇以为易。专名誉好文章者。
咸耻为学官。至是河东立始以前进士求署兹职。
天水武儒衡闽中欧阳詹又继之。是岁为四门助教凡三人。
文士京师以为异。
余与立同祖于方舆公。与武公武公一作武君)同升于礼部
欧阳生同志于文。四门助教署未尝纪前人名氏。
余故为之记。而由夫三子者始。
欧阳行周 中唐 · 孟简
闽越之英,惟欧阳生,以能文擢第,爰始一命,食太学之禄,助成均之教,有庸绩矣。我唐贞元己卯岁,曾献书相府,论大事,风韵清雅,词旨切直。会东方军兴,府县未暇慰荐。久之,倦游太原,还来帝京,卒官灵台。悲夫,生于单贫,以徇名故,心专勤俭,不识声色,及兹筮仕,未知洞房纤腰之为蛊惑。初抵太原,居大将军。席上有妓,北方之尤者,屡目于生。生感悦之,留赏累月,以为燕婉之乐,尽在是矣。既而南辕,妓请同行。生曰:「十目所视,不可不畏。」,辞焉。请待至都而来迎,许之,乃去。生竟以蹇连不克如约,过期,命甲遣乘,密往迎妓。妓因积望成疾,不可为也。先大故之夕,剪其云髻,谓侍儿曰:“所欢应访我,当以髻为贶。”甲至,得之。以乘空归,授髻于生。生为恸怨,涉旬,而生亦殁。
韩退之何蕃书,所谓欧阳詹者,生也。河南穆玄道访予,尝叹息其事。呜呼,钟爱于男女,索其效死,夫亦不蔽也。大凡以时断割,不为丽色所汩,岂若是乎。古乐府诗,有《华山畿》、《玉台新咏》,有庐江小吏更相死,或类于此。暇日偶作诗以纪之,云:
引用典故:两剑
有客西北逐,驱马次太原
太原有佳人,神艳照行云。
座上转横波,流光注夫君。
夫君意荡漾,即日相交欢。
定情非一词,结念誓青山。
生死不变易,中诚无间言。
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
中夜欲相从,严城限军门。
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忽如陇头水,坐作东西分。
惊离肠千结,滴泪眼双昏。
本达京师回,贺期相追攀。
宿约始乖阻,彼忧已缠绵。
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
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
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
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复前。
抆泪取遗寄,深诚祈为传。
封来赠君子,愿言慰穷泉。
使者回复命,迟迟蓄悲酸。
詹生喜言旋,倒屦走迎门。
长跪听未毕,惊伤涕涟涟。
不饮亦不食,哀心百千端。
襟情一夕空,精爽旦日残。
哀哉浩然气,溃散归化元。
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丈夫早通脱,巧笑安能干。
防身本苦节,一去何由还。
后生莫沈迷,沈迷丧其真。
请赐泽潞四面节度使843年6月19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伏见后汉秦丰叛。
光武朱祐尽力攻之。
至穷困。
乃将其母子九人降
光武不舍其罪。
洛阳斩之。
大司马吴汉劾奏违诏受降
将帅之任。
伏以兵未交锋。
便能归顺。
须存大信。
犹可曲全。
刘稹告谕不悛。
加兵自备。
逆命之罪。
天地不容。
若至穷蹙归降。
并不得受。
臣等谨录朝故事如前。
望付翰林录示元逵彦佐刘沔元宏敬及义逸行周等。
诏令准此处分。
未审可否。
人语 唐 · 不详
欧阳独步,藻蕴横行(谓欧阳詹林藻林蕴,相继登第也)
四门助教欧阳詹文集序 唐 · 李贻孙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
即不与众童亲狎。
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
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
心独娱之。
常执卷一编。
忘归于其閒。
逮风月清晖。
或暮而尚留。
窅不能释。
不自知所由。
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
随人而问章句。
忽有一言契于心。
移日自得。
长吟高啸。
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
每尝谓里人曰。
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
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耶凶耶。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皆贺之曰。
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
自此遂日知书。
服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
达君臣父子之节。
忠孝之际。
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
其言秀而多思。
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之甚易。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閒。
建中贞元时
文词崛兴
遂大振耀。
瓯闽之乡。
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
有文章高名。
又性颇嗜诱进后生。
推拔于寒素中。
惟恐不及。
至之日。
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
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
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
动不踰节。
常公之知。
日又加深矣。
君之声渐腾于江淮
且达于京师矣。
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
知贡举
搜罗天下文章。
得士之盛。
前无伦比。
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
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
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
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
切于情故叙事重复。
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
天其绝耶。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
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
南阳孝子传。
韩城县厅壁记。
有与郑居方书。
皆可徵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
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
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
其子价自南安福州
进君之旧文共十编。
首尾凡若干首。
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
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
又早死。
大中六年
予又为观察使
令访其裔。
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
为题其序。
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驾幸太学(以人安国泰大播儒风为韵) 唐 · 朱休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六
皇帝念儒林之繁会。
当天地之交泰。
降万乘以爰来。
使八方而咸赖。
视其鼓箧之地。
文在其中。
礼于释菜之庭。
化行乎外。
睿想难踰。
精搜典谟。
属车连延。
辗御陌而后入。
华容裔。
向文囿以前驱。
台观惟新。
墙垣尽饰。
宗伯礼贤以蒇事。
司成执经而奉职
端冕旒而䌽仗初立。
始驻六龙。
发声教而翠华未旋。
以行万国。
整衣裳之楚楚。
习威仪之翼翼。
入门而冠剑陆离。
布位而貂蝉逼侧。
若乃展先师之礼。
示后进之人。
张国容以贵道。
阐文教以尊神。
升夫子之堂。
所谓以德行。
行周公之礼。
岂可不躬亲。
不然者。
何以自谦于至圣。
而亲飨于陪臣哉。
是以讲学斯陈。
德音远播。
念月将而日就。
各呈材而切磋。
龙颜不远。
顾探索之惟勤。
天步下临。
曷斯须之敢惰。
云布星攒。
周回可观。
彼儒风之习习。
资睿思以安安。
颐指于学海儒林。
自因泽及。
目击乎雄词丽藻。
谁谓才难。
恩下育而冬暖。
命遐宣而昼寒。
济时以勤学为先。
居上以易俗称大。
俾惰游者咸思于经籍。
好勇者亦高其冠带。
既而宣化毕。
盛礼终。
缴素志。
播皇风。
转龙旂于祥烟之表。
返銮辂于瑞气之中。
盛矣哉载笔之史。
不纪乎教化之宫。
林孝子传 唐 · 黄璞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林孝子攒。
泉州莆田县人
初举进士不第。
仕塞垣。
后仕不择禄。
福唐县
冀遂迎养。
未果。
闻亲有疾。
奔还其家。
行不俟车。
食而失哺。
及罹难疾。
殆至殒绝。
浆不濡口。
往往三日或五日。
自埏鏄甓。
营邱陇。
及踰葬期。
独庐墓侧。
飞走助哀。
神祇荐祉。
故白乌再集。
甘露联降。
泉州申使府
时贞元癸酉岁
李若初廉使兹地。
深所嘉叹。
从事亲往视验。
会天久暵乾。
露彩融释。
攒拊膺大哭曰。
自尽于其亲。
人子常道。
贞符之降。
本非所望。
向者所降。
其福我耶。
其祸我耶。
今使车将至。
苟非所验。
非馀骸足顾。
抑将殃乎州里矣。
逡巡愁云四合。
异香中来。
触物氤氲。
歘成甘露。
焕然五色。
餲然甘味。
移时不消。
千木同色。
灵乌素质。
翻翩来翔。
阖郡共观
无不从验。
以是悖者知敬。
悍者知驯。
既图其状。
李公录以上奏。
德宗敦劝孝道。
降制褒异。
命立双阙于其墓。
旌表门闾。
举宗皆蠲征徭。
厚加爵饩。
迨今号为阙下林家
欧阳詹曾序甘露述。
备详其事。
黄子曰。
天道不远。
感而遂通。
林生因心之感。
上达乎天。
累降祥符
坐获旌表。
是谓天爵。
岂下万钟之贵。
遂登名此书。
以耸孝道云尔。
欧阳行周 唐 · 黄璞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欧阳詹字行周
泉州晋江人
弱冠能属文。
天纵浩汗。
贞元年登进士第
毕关试。
薄游太原
于乐籍中因有所悦。
情甚相得。
及归。
乃与之盟曰。
至都当相迎耳。
即洒泣而别。
仍赠之诗曰。
驱马渐觉远。
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
况复城中人。
去意既已甘。
居情谅多辛。
五原东北晋。
千里西南秦。
一屦不出门。
一车无停轮。
流萍与系匏。
早晚期相亲。
寻除国子四门助教
往乐籍中者思之不已。
经年得疾且甚。
乃危妆引髻。
刃而匣之。
顾谓女弟曰。
吾其死矣。
欧阳生使至。
可以是为信。
又遗之诗曰。
自从别后减容光。
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时云髻样。
为奴开取镂金箱。
绝笔而逝。
使至。
女弟如言。
径持归京。
具白其事。
启函阅之。
又见其诗。
一恸而卒。
孟简赋诗哭之。
序曰。
闽越之英。
欧阳生以能文擢第。
爰始一命。
太学之禄。
助成均之教。
有庸绩矣。
唐贞元已卯岁。
献书相府论大事。
风韵清雅。
词旨切直。
会东方军兴。
府县未暇慰荐。
久之。
倦游太原
还来帝京。
卒官灵台。
悲夫。
于单贫。
以徇名故心专。
勤俭不识声色。
及兹筮仕。
未知洞房纤腰之为蛊惑。
初抵太原
大将军宴席上。
妓有北方之尤者。
屡目于生。
生感悦之。
留赏累月。
以为燕婉之乐。
尽在是矣。
既而南辕。
妓请同行。
生曰。
十目所视。
不可不畏。
辞焉。
请待至都而来迎。
许之。
乃诀去。
生竟以连蹇不克如约。
过期。
命甲遣乘。
密往迎妓。
妓因积望成疾。
不可为也。
先大故之夕。
剪其云髻。
侍儿曰。
所欢应访我。
当以髻为贶。
甲至得之。
以乘空归。
授髻于生。
生为恸怨。
涉旬而生亦殁。
韩退之何蕃传。
所谓欧阳詹者生也。
河南穆元道访予。
尝叹息其事。
呜呼。
钟爱于男女。
索其效死。
夫亦不蔽也。
大凡以时断割。
不为丽色所汨。
岂若是乎。
古乐府诗有华山畿
玉台新咏有庐江小吏
更相死类于此。
建隆四年有事南郊诏建隆四年八月庚辰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八、《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一(第二册第一○一九页)
王者诞膺骏命,光启鸿图,罔不升中于泰坛,昭事于上帝,著诸令典,是谓彝章。
朕自抚中区行周四载,稼穑继闻于丰稔,邦家屡集于休祯。
岂凉德之升闻,感兹多祜;
盖上穹之降鉴,锡我小康。
得不祗率前文,躬行大礼。
式展奉先之志,虔申报本之诚,用答天休,且符人欲。
朕以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有事南郊,宜令所司各扬其职,务从省约,无令劳烦。
道州府不得以进奉为名,辄有率敛。
庶遵俭德,以奉严禋。
中外臣僚,当体朕意。
乐良秀才中谏987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小畜外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天下之人,背道义而趋势利者众矣。
是故权门火炎,归之如市;
散地灰冷,过而弗顾。
偷薄苟且,率以为常,非士君子谋道徇义,乌能矫世而行哉!
茂苑乐生,禀江山之气,为英秀之士,读书秉笔,务于立言,游圣人之阃域,修通儒之事业,杰出江外,人无与偕。
自予作吏长洲,言交有日,遗书贽文,颇见其志。
但若涉海而轻百谷,登岳而小群山,又孰知其汪洋峻极之势欤?
居一日,生挂帆舣舟,款户言别。
问其行,则曰:「谒梁公于淮楚也」。
问其故,则曰:「咨学道之消长也,唁谪官之憔悴也」。
噫,梁公与古为徒,与时相戾,守大方而中立,禀上智而不移,颠踬官途三十年矣。
以至自宫僚分司,以贰车左降。
淮水之涘,衡门阒其甑有委尘,突无黔色。
原宪之非病,谅贾生恸哭,声利之辈,轻而笑之。
但见长淮汤汤,东接吴会,使星朝客,鳞鳞其舟,有能过门而一顾,又何人哉!
之往矣,其有旨乎。
携盈编之文,陈函丈之礼,吊摈斥之贤,非谋道者邪?
鄙权豪之门,非徇义者邪?
昔余重生之文,今余知生之行矣。
先是,梁公之牧苏也,抚民之馀,待士尤谨,延誉后学,激劝远人。
于时乐生居客之右,亦犹常衮廉问闽川,引欧阳詹以为上客,人始举进士
今昔相望,曾何愧与!
之是行也,得非士为知己者邪?
武丘草萋,吴苑波渌,行春色态,濛濛著人。
登龙门,再见君子,请益之外,幸道我伏膺之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