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助教厅壁记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周人置虞庠于四郊。以养国老。教冑子。祭统曰。天子设四学。盖其制也。易传太初篇曰。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夕入西学。暮入北学。蔡邕引之。以定明堂之位焉。大戴礼保傅篇曰。帝入东学以贵仁。入南学以贵信。入西学以贵德。入北学以贵爵。贾生述之。以明太子之教焉。故曰为大教之宫。而四学具焉。参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宏也。后魏大和中。立学于四门。置助教二十人。隋氏始隶于国子。而降置五人。皇朝始合于太学。又省至三人。员位弥简。其官尤难。非儒之通者不列也。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冑子者。及庶士庶人之子为俊士者。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正焉。助教之职。佐博士以掌鼓箧槚楚之政令。分其人而教育之。其有通经力学者。必于岁之杪。升于礼部。听简试焉。课生徒之进退。必酌于中道。非博雅庄敬之流。固不得临于是。故有去而升于朝者。贺秘书由是为博士。归散骑由是为左拾遗。旧制以拾遗为八品清官。故必以名实者居于其位。贞元中。王化既成。经籍少间。有司命太学之官。颇以为易。专名誉好文章者。咸耻为学官。至是河东柳立始以前进士求署兹职。天水武儒衡闽中欧阳詹又继之。是岁为四门助教凡三人。皆文士。京师以为异。余与立同祖于方舆公。与武公(武公一作武君)同升于礼部。与欧阳生同志于文。四门助教署未尝纪前人名氏。余故为之记。而由夫三子者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