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七发八首 其八 西汉 · 枚乘
 出处:文选卷三十四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
使之论天下之释微,理万物之是非。
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七发 西汉 · 枚乘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
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
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纷屯淡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越渫,百病咸生。
聪明眩曜,悦怒不平,久执不废,大命乃倾。
太子岂有是乎」?
太子曰:「谨谢客。
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是也」。
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饮食则温淳甘脆,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
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
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窳,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燕,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
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
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淹,沈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太子曰:「诺,病已,请事此言」。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不欲闻之乎」?
太子曰:「仆愿闻之」。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淡淡之。
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
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
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使师尝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蔪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分临回溪」。
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
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
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
太子能强起听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犓刍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
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勺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鲙,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钟岱之牡,齿至之车,前似飞鸟,后类距虚,穱服处,躁中烦外,羁坚辔,附易路。
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此两人者,马佚能止之,车覆能起之。
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此亦天下之至骏也。
太子能强起乘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无有。
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浮游览观。
乃下置酒于虞怀之宫,连廊四注,台城层构,纷纭玄绿,辇道邪交,黄池纡曲,混章白鹭,孔鸟军鶤鹄,鹓雏鵁鶄,翠鬣紫缨,螭龙德牧,邕邕群鸣,鱼腾跃,奋翼振鳞,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女桑河柳,素叶紫茎,苗豫章,条上造天。
梧桐并闾,极望成林。
众芳芬郁,乱于五风。
从容猗靡,消息阳阴。
列坐纵酒,荡娱心。
景春佐酒,杜连理音。
滋味杂陈,肴糅错该,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揄流波,杂杜若
蒙清尘,被兰泽。
嬿燕服而御,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也。
太子能强起游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右夏服之劲箭,左鸟号之雕弓
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
青蘋,游清风,陶阳气,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
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慑鸷鸟,逐马鸣镳,鱼跨麋角,覆游麇兔,蹈践麖鹿,汗流沫坠,冤伏陵窘,无创而死者,固足充后乘矣。
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旌旗偃蹇,羽毛肃纷,驰骋角逐,慕味争先,侥墨广博,观望之有圻,纯粹全牺,献之公门」。
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客曰:「未既。
于是榛林深泽,烟云暗莫,兕虎并作,毅武孔猛,袒裼身薄,白刃硙硙,矛戟交错,收获掌功,赏赐金帛,掩蘋肆若,为牧人席,旨酒嘉肴,羞炰脍炙,以御宾客
涌触并起,动心惊耳。
诚必不悔,决绝以诺。
贞信之色,形于金石。
高歌陈唱,万岁无斁,此真太子之所喜也。
能强起而游乎」?
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
然而有起色矣。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广陵曲江,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
观其所驾轶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
悦兮忽兮,聊兮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兮,浩瀇瀁兮,慌旷旷兮,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
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流揽无穷,归神日母。
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
或纷纭其流折兮,忽缪往而不来。
临朱汜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
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
于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藏,淡澉手足,颒濯发齿,揄弃恬怠,输写淟浊,分决孤疑,发皇耳目。
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
况直眇小烦懑,酲醲病酒之徒哉。
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
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
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霓,前后骆驿。
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
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盖,轧盘涌裔,原不可当。
观其两傍,则滂渤怫郁,暗漠感突。
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
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
穷曲随隈,逾岸出追。
遇者死,当有坏,初发乎或围之津涯,荄轸谷分,回翔青篾,衔枚檀桓。
弭节伍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淩赤岸,彗扶桑,横奔似雷行。
诚奋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浑浑,状如奔马。
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发怒庢沓,清升踰跇。
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纷纷翼翼,波涌云乱。
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
险险戏戏,崩坏陂池,决胜乃罢,瀄汩潺湲,披扬流洒,横暴之极。
鱼鳖失势,颠倒偃侧。
沋沋湲湲,蒲伏连延。
神物怪疑,不可胜言。
直使人踣焉,洄暗凄怆焉,此天下怪异诡观也。
太子能强起观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此亦天下要言妙道太子岂欲闻之乎」?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涊然汗出,霍然病已(《文选》)
应间 其二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四
有间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立功立事,式昭德音。
是故伊尹使君,而民处唐、虞,彼岂虚言而已哉?
必旌厥素尔。
咎单巫咸,实守王家,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
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
且学非以要利,而富贵萃之。
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惠施令行,故《易》称以「大业」。
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
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艺,无贤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曩滞日官,今又原之。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徒经思天衢,内昭独智,固合理民之式也?
故尝见谤于鄙儒。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可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
参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已垂翅而还故栖,盍亦调其机而铦诸?
昔有文王,自求多福。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
鸣于乔木,乃金声玉振之。
用后勋,雪前吝,婞很不柔,以意谁靳也」。
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
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得偭而不思。
阽身以徼幸,固贪夫之所为,未得而豫丧也。
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
于心有猜,则簋飧馔餔犹不屑餐,旌瞀以之。
意之无疑,则兼金盈百而不嫌辞,孟轲以之。
士或解裋褐而袭黼黻,或委锸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输力致庸,受必有阶。
浑元初基,灵轨未纪,吉凶分错,人用朣朦。
黄帝为斯深惨。
有风后者,是焉亮之,察三辰于上,迹祸福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常,则风后之为也。
少昊清阳之末,实或乱德,人神杂扰,不可方物,重、黎又相颛顼而申理之,日月即次,则重、黎之为也。
人各有能,因艺受任,鸟师别名,四叔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济。
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
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
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
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公旦道行,故制典礼,以尹天下,惧教诲之不从,有人之不理。
仲尼不遇,故论《六经》,以俟来辟,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
所考不齐,如何可一?
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烛武县缒而秦伯退师,鲁连系箭而聊城弛柝。
从往则合,横来则离,安危无常,要在说夫
咸以得人为枭,失士为尤。
樊哙披帷,入见高祖
高祖踞洗,以对郦生
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奄受区夏,遂定帝位,皆谋臣之由也。
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长谍之,烂然有第。
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溽暑至而鹑火栖,寒冰冱而鼋鼍蛰。
今也皇泽宣洽,海外混同,万方亿丑,并质共剂,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
立事有三,言为下列
下列且不可庶矣,奚冀其二哉!
于兹缙绅如云,儒士成林,及津者风摅,失涂者幽僻,遭遇难要,趋偶为幸世易俗异,事势桀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冒愧逞愿,必无仁以继之,有道者所不履也。
越王勾践事此,故厥绪不永,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
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姑亦奉顺敦笃,守以忠信,得之不休,不获不吝。
不见是而不惛,居下位而不忧,允上德之常服焉。
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孔甲且不足慕,焉称殷彭及周聃!
与世殊技,固孤是求。
子忧朱泙曼之无所用,吾恨轮扁之无所教也。
子睹木雕独飞,悯我垂翅故栖,吾感去蛙附鸱,悲尔先笑而后号也。
斐豹以弊督燔书,礼至以掖国作铭;
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萦带全城
贯高端辞显义,苏武以秃节效贞;
蒲且以飞矰逞巧,詹何以沈钧致精;
弈秋以棋局取誉,王豹以清讴流声。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
悯《三坟》之既颓,惜《八索》之不理。
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曾不慊夫晋、楚,敢告诚于知己(《后汉·张衡传》)」。
与满公琰(炳字公琰 曹魏 · 应璩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四十二
白:昨者不遗,猥见照临,虽昔侯生纳顾夷门毛公受眷于逆旅,无以过也。
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
是以奔骋御仆宣命周求,阳书喻于詹何,杨倩说于范武。
故使鲜鱼于潜渊,芳旨发自幽巷,繁俎绮错,羽爵飞腾,牙旷高徽,义渠哀激
当此之时,仲孺不辞同产之服,孟公不顾尚书之期。
徒恨宴乐始酣,白日倾夕,骊驹就驾,意不宣展,追惟耿介,迄于明发。
适欲遣书,会承来命,知诸君子复有漳渠之会。
漳渠西有伯阳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绿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台之也,得无流而不反乎?
适有事务,须自经营,不获侍坐,良增邑邑
因白不悉。
白。
治本(《治要》连属上篇,审观之,别是一篇也。篇名当是《治本》) 曹魏 · 桓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七
夫治国之本有二,刑也,德也。
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矣,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
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
刑德相半者,三王也;
杖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
纯用刑强(《初学记》二十、《御览》六百三十三无「强」字。)而亡者,秦也。
夫人君欲治者,既达专持刑德之柄矣,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此三者,治乱之本也。
位当其德,则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
禄当其功,则有劳者劝,无劳者慕(有脱文。)未之有也。
凡国无常治,亦无常乱;
欲治者治,不欲治者乱。
后之国士人民,亦前之有也;
前之有,亦后之有也。
而禹独以安,幽、厉独以危:斯不易天地异人民,欲与不欲也。
吴坂之马,庸夫统衔,则为弊乘,伯乐执辔,即为良骥,非马更异,教民亦然也。
故遇则为良民,遭则为凶顽,治使然也。
故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
不责诸下,而求诸身。
《传》曰:「罪己,其兴也勃焉;
罪人,其亡也忽焉」。
由是言之,长民治国之本在身。
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也。
若詹者,可谓知治本矣(《群书治要》)」。
达庄论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五
伊单阏之辰,执徐之岁,万物权舆之时,季秋遥夜之月,先生徘徊翱翔,迎风而游,往遵乎赤水之上,来登乎隐坌之丘,临乎曲辕之道,顾乎泱漭之州,恍然而止,忽然而休,不识曩之所以行,今之所以留,怅然而无乐,愀然而归白素焉。
平昼闲居,隐几而弹琴。
于是缙绅好事之徒相与闻之,共议撰辞合句,启所常疑。
乃窥鉴整饰,嚼齿先引,推年蹑踵,相随俱进。
奕奕然步,月商月商然视,投迹蹈阶,趋而翔至。
差肩而坐,恭袖而检,犹豫相林(一作熙。)
莫肯先占。
有一人,是其中雄桀也。
乃怒目击势而大言曰:「吾生乎唐虞之后,长乎文武之裔,游乎之隆,盛乎今者之世,诵乎六经之教,习乎吾儒之迹,被沙衣、冠飞翮、垂曲裙、扬双鹢有日矣;
而未闻乎至道之要,有以异之于斯乎!
且大人称之,细人承之;
愿闻至教,以发其疑」。
先生曰:「何哉,子之所疑者」?
客曰:「天道贵生(《艺文类聚》三十七作「贵顺」。),地道贵贞,圣人修之,以建其名,吉凶有分,是非有经,务利高势,恶死重生,故天下安而大功成也。
庄周乃齐祸福而一死生,以大地为一物,以万类为一指,无乃徼惑以失真,而自以为诚者也」?
于是先生乃抚琴容与,慨然而叹,俯而微笑,仰而流眄,嘘噏精神,言其所见曰:「昔人有欲观于阆峰之上者,资端冕,服骅骝,至乎昆仑之下,没而不反。
端冕者,常服之饰;
骅骝者,凡乘之耳;
非所以矫腾增城之上,游玄圃之中也。
且烛龙之光,不照一堂之上;
镗山之口,不谈曲室之内。
今吾将堕崔巍之高,杜衍谩之流,言子之所由,几其寤而获及乎!
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
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
天地者有内,故万物生焉。
当其无外,谁谓异乎?
当其有内,谁谓殊乎?
地流(《艺文类聚》作「地沈」。)其燥,天抗其湿。
月东出,日西入,随以相从,解而后合,升谓之阳,降谓之阴。
在地谓之理,在天谓之文。
蒸谓之雨,散谓之风;
炎谓之火,凝谓之冰;
形谓之石,象谓之星;
朔谓之朝,晦谓之冥;
通谓之川,回谓之渊;
平谓之土,积谓之山。
男女同位,山泽通气,雷风不相射,水火不相薄。
天地合其德,日月顺其光,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
入谓之幽,出谓之章,一气盛衰,变化而不伤。
是以重阴雷电,非异出也;
天地日月,非殊物也。
故曰:自其异者视之,则肝胆楚越也;
自其同者视之,则万物一体也。
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
身者,阴阳之精气也;
性者,五行之正性也;
情者,游魂之变欲也;
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
以生言之,则物无不寿;
推之以死,则物无不夭。
自小视之,则万物莫不小;
由大观之,则万物莫不大。
殇子为寿,彭祖为夭;
秋豪为大,泰山为小;
故以死生为一贯,是非为一条也。
别而言之,则须眉异名
合而说之,则体之一毛也。
彼六经之言,分处之教也;
庄周之云,致意之辞也。
大而临之,则至极无外;
小而理之,则物有其制。
夫守什五之数,审左右之名,一曲之说也;
循自然住(一作「性」。)天地者,寥廓之谈也。
凡耳目之名,分之施处,官不易司,举奉其身,非以绝手足、裂肢体也。
然后世之好异者不顾其本,各言我而己矣,何待于彼?
残生害性,还为雠敌,断割肢体,不以为痛;
目视色然而不顾耳之所闻,耳所听而不待心之所思,心奔欲而不适性之所安,故疾𤵜萌则生不尽,祸乱作则万物残矣。
夫至人者,恬于生而静于死。
生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离,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
生究其寿,死循其宜,心气平治,不消不亏(《艺文类聚》作「消息不亏」。)是以广成子处崆峒之山以入无穷之门,轩辕登昆仑之阜而遗玄殊之根,此则潜身者易以为活,而离本者难与永存也。
冯夷不遇海若,则不以己为小;
云将不失于其鸿蒙,则无以知其少。
由斯言之,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
月弦则满,日朝则袭,咸池不留阳谷之上,而悬车之后将入也。
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
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
得之道而正者,君子之实也。
是以作智造巧者害于物,明是考非者危其身,修饰以显洁者惑于生,畏死而崇生者失(一作「乱」。)其贞。
故自然之理不得作,天地不泰而日月争随,朝夕失期而昼夜无分,竞逐趋利,舛倚横驰,父子不合,君臣乖离。
故复言以求信者,梁下之诚也;
克己为人者,郭外之仁也;
窃其雉经者(此句误。)
亡家之子也;
刳腹割肌者,乱国之臣也;
曜菁华、被沆瀣者,昏世之士也;
履霜露、蒙尘埃者,贪冒之民也;
洁己以尤世,修身以明污者,诽谤之属也;
繁称是非,背质追文者,迷罔之伦也;
(一作「成」。)非媚悦,以容求孚,故被珠玉以赴水火者,之终也;
含菽采薇,交饿而死,颜夷之穷也。
是以名利之涂开,则忠信之诚薄;
是非之辞著,则醇厚之情烁也。
故至道之极,混一不分,同为一体,得失无闻。
伏羲氏结绳,神农教耕,逆之者死,顺之者生。
又安知贪污之为罚,而贞白之为名乎!
使至德之要,无外而已。
大均淳固,不贰其纪,清静寂寞,空豁以俟,善恶莫之分,是非无所争,故万物反其所而得其情也。
儒墨之后,坚白并起,吉凶连物,得失在心,结徒聚党,辩说相侵。
昔大齐之雄,三晋之士,尝相与瞑目张胆,分别此矣,咸以为百年之生难致,而日月之蹉无常,皆盛仆马,修衣裳,美珠玉,饰帷墙,出媚君上,入欺父兄,矫厉才智,竞逐纵横,家以慧子残,国以才臣亡,故不终其天年,而大自割繁其于世俗也。
是以山中之木,本大而莫伤。
(或作「吹」。)万数窍(一作「物」。)相和,忽焉自已。
夫雁之不存,无其质而浊其文,死生无变,而龟之见宝,知吉凶也。
故至人清其质而浊其文,死生无变而未始有云。
夫别言者,怀道之谈也;
折辩者,毁德之端也;
气分者,一身之疾也;
二心者,万物之患也。
故夫装束马轼者,行以离支(一作「交」。)虑在成败者,坐而求敌;
逾阻攻险者,赵氏之人也;
举山填海者,燕楚之人也。
庄周见其若此,故述道德之妙,叙无为之本,寓言以广之,假物以延之,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
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
夫善接人者,导焉而已,无所逆之。
故公孟季子衣绣而见,墨子弗攻;
中山子牟魏阙,而詹子不距。
因其所以来,用其所以至,循而泰之,使自居之;
发而开之,使自舒之。
庄周之书何足道哉!
犹未闻夫太始之论、玄古之微言乎?
直能不害于物而形以生,物无所毁而神以清,形神在我而道德成,忠信不离而上下平。
兹容今谈而同古,齐说而意殊,是心能守其本,而口发不相须也。
于是二三子者,风摇波荡,相视膴脉,乱次而退,𨃠跌失迹。
随而望之耳(或作「其」。)后颇亦以是知其无实,丧气而惭愧于衰僻也(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三十七)
汉武帝昆明池见鱼衔珠赋(以题为韵) 唐 · 王起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二
汉武帝出咸京。游昆明
觌潜鱼之跃。吐灵珠之英。
珍不藏川。是获媚川之色。
仁苟及物。必能动物之诚。
先是拨刺巨鳞。傍畔水裔。
詹何所中。或任公所制。
利钩贯鳃而错落。长丝萦岸而掣曳。
残瘁不振。沉浮未济。
是用脱其锋。解其缀。
索于枯肆。初同患于波臣。
衔以图书。终乃小于轩帝。
他日择良辰。镜清流。
舍銮辂。登龙舟。
不徐不疾。以遨以游。
于是傍临桂棹。远映珠旒。
或衔或戏。似骊龙之颔将吐。
若明若灭。比琼蚌之胎未收。
光芒稍逼。辉赫难俦。
实有意于丰报。固无情于暗投。
含幽育明。转煌煌于画鹢。
振鬐掉尾。时熠熠于牵牛。
既而千官动色。百辟咸睹。
且曰修其文。耀其武。
泽之广。恩之溥。
虽彼池中之物。亦怀天下之主。
报德而入于隋掌。此类蛇衔。
感音而失于晋庭。彼惭鹤舞。
况乎烛龙夺艳。石鲸独吐。
泣鲛人之目。固不可伦。
缀神女之躯。曾何足数。
由是俨天仪。俯洪池。
映噞喁而未出。炫的皪而方施。
然后得廉寸之彩。失圆折之规。
则皎皎驹来。自掩白狼之美。
翩翩鵻至。徒称赤雀之奇。
是知人能博施。物亦幽赞。
无烦罔象之索。讵假阑干之贯。
向若安其忍。弃其难。
俾颁首长逝。劫灰未散。
安得此乐于江湖。见托于河汉。
则玉殿之侧。谁缀其玲珑。
金舆之傍。莫矜其照烂。
以言于鱼也。厥道斯存。
以言于人也。如何勿敦。
则受嘉惠。蒙渥恩。
得不效节于当代。而垂名于后昆。
独茧纶赋(以心专虑宁方尽钓道为韵) 唐 · 李君房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维丝伊缗。体道之要。
茧之绪可以为垂钓之纶。纶之微可以精用钓之妙。
绵联轻竿之上。荏弱深泉之徼。
袅长风而若绝。度晴空而引耀。
剖粒为饵。宁取乎五十之牛。
悬缕为纶。奚期夫三百之钓。
观夫其钓不钓。元之又元。
在河之涘。期道为筌。
且夫纶细如忽。鱼潜在泉。
振而不绝。则其动也直。
深而能致。是其静也专。
随惊波而乍紧。逐潜流而曳引。
时髣髴而如见。忽漂摇而将尽。
其细虽尔。其用弥深。
三寻岂劳于人手。百丈自发于泉心。
神之凝不觉鱼之得。纶之细亦随钓而沈。
美兹纶之袅袅。浮长川之浩浩。
疑空外之游丝。罥波中之弱藻。
斯纶也。异园客之功。
斯钓也。得詹何之道。
钓术既臧。惟道能方。
其竿不挠。其饵非芳。
中之者功多于金锁。引之者道叶于玉璜。
信可以投于濮水。信可以泛彼沧浪
必钓乎深。先定乎虑。
得象以契于忘筌。得鱼斯谓之冥助。
鱼既得兮心亦冥。收纤缕兮旋回汀
将大钓于方国。冀沧流之大宁
钓鱼诗 中唐 · 李贺
五言排律 押鱼韵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蒲(一作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有馀。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任公子钓鱼赋 唐 · 蒋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九
任公子钓鱼。经年不获。及其获也。众人餍之。公孙宏十上不遇。及其遇也。帝王任之。固知饵大则鱼大。功高则禄厚。鱼也人也。何酷似乎。感其义以作赋曰。
千载崇崇。
我闻任公。
独坐会稽之上。
钓东海之中。
海之广兮。
混然飞流。
鱼之大兮。
邈矣难俦。
所谓之鱼。
三千馀里。
何以为饵。
五十其牛。
其钓兮星霜已周。
日居月诸兮吞此大钩。
吞钩之时。
其势回互。
觉巨絙之紧急。
惊白波以鼓怒。
搅大海。
簸高涛。
三山
惮偫鳌。
及夫道尽途殚。
绳穷势蹙。
突兀出水。
蹉跎望陆。
一岸山横。
半天云矗。
巨鳞既已倾。
海水亦以清。
吞舟之害平。
若乃飞鸾刀以撞突。
泉为膏兮岳为骨。
剥鳞上之重锦。
抉眼中之明月。
由河之北。
达于东溟。
万民餍饫。
三年膻腥。
向时兮刻意临川
劳神有年。
舟人不顾。
渔子悠然。
坐石滑兮积苔藓
苍葭变兮老云烟。
今日兮投竿瞬息。
以肉为食。
豫且气慑。
詹何失色。
契我心者臧丈人。
适我愿者龙伯国。
钓道既尔。
人亦如此。
孙宏未遇。
买臣家贫。
海上牧豕。
江边负薪。
常以云霄自致。
燕雀时人。
受侮不少。
守志弥真。
终逢挺拔。
俱为汉臣。
典郡则还乡衣锦
作相而开阁迎宾。
则知饵大者鱼大。
道肥者禄肥。
获大则喜。
虽晚何悲。
鱼之与人。
殊途而同归。
吕望钓玉璜(以道济天下神符告休为韵) 唐 · 蒋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九
昔太公之未遇也。
隐于渭之滨。
钓于渭之津。
坐磻石而不易其掺。
垂直钩而不挠其神。
波万重而我心惟一。
岁三周而吾道方申。
既而寒潭晓霁。
莫不遗乎巨细。
兀忘形而有待。
引经纶而不替。
期阴骘以旁行。
忽冥符而下济。
于是拔深泉。
激细涟。
振锦鳞而云霞焕若。
获玉璜而篆籀昭然。
皎皎霜净。
亭亭月悬。
苍兕之期。
功邻造化。
腾白虹之气。
理契先天。
所以耀川灵。
所以誇渔者。
徘徊自适。
愤惋俱写。
临清流而素彩荧煌。
昭白日而祥光上下。
公乃起川隅。
怀宝符
禺昂志气。
振奋泥涂。
捧抵鹊之容。
弥彰洁白。
入飞熊之兆。
宁掩瑕瑜。
众皆钓其名。
我则钓其道。
众皆钓其鱼。
我则钓其宝。
故知神全者不辞于贫贱。
志大者不叹于枯槁。
皤皤兮白发。
湜湜兮清流。
其来也钓于周。
所谓运良谋。
拥神休。
岂芳饵而能获。
嘉鱼而足求。
异和氏之功。
疵瑕受戮。
詹何之术。
溪涧空投。
然则道感其诚。
德亦有报。
天以我为忠告。
客有悦其性者。
莫不望兹川而高蹈。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三篇 其三 870年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尽日悠然舴艋轻,小轮声细雨溟溟。
三寻丝带桐江烂,一寸钩含笠泽腥。
用近詹何传钓法,收和范蠡养鱼经。
孤篷半夜无馀事,应被严滩聒酒醒。
春晚岳阳言怀二首 其二 唐 · 崔橹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引用典故:倦羽飞还 詹父
翠烟如钿如环,晴倚南楼独看山。
江国草花三月暮,帝城尘梦一年间。
虚舟尚叹萦难解,飞鸟空惭倦未还。
何以不羁詹父伴,睡烟歌月老潺潺。
翰林刘侍郎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闻皎镜当悬。无疲屡照。
华钟在簴。不阻频铿。
其有饬貌前来。横筳直进。
思投朗鉴。愿听洪音。
孔室高深。前远仲由之恳。
羊门峻阻。难传赵壹之怀。
所以再托笺毫。用为绍介。
吴门钓者。阙里儒徒。
詹何独茧之纶。学杨子雕虫之技。
慕颛孙之干禄。效车子之聚萤
西过许昌。空吟景福。
东游邹鲁。欲拟灵光。
时或风入楚台。雪飞梁苑
偶然成咏。忽尔盈篇。
是用历韩郑之门庭。学杨衡之刺谒。
刻舟琢木。未拟迂疏。
凿枘攻坚。难方龃龉。
以致两临文阵。俱挫笔锋。
东郭先生。将逃滥吹。
步兵校尉。欲泣穷途
然亦默听时谣。颇闻通论。
以为蔡中郎之未顾。则柯亭
张司空之见知。则剑辞圜室。
以时方济会。物有穷通。
须因甄藻之时。冀别沈沦之所。
求诸作者。不在他人。
是以某月日辄贡菲词。上干英眄。
侍郎学士作时仪凤。为国元龟学海波澜。
常融沆瀣。情田垄亩。
曾稔耕耘。属词则丽藻恒春。
视草则文星镇动。言能振蛰。
势可燃灰。傥蒙垂一顾之恩。
出陆沈之所。平生进退。
决在指纵。干犯清严。
无任惶惧企望之至。谨启。
进文字表 北宋 · 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乖崖先生文集》卷一○
臣某言:因接内侍高品赵履信言话,履信谓臣曰:多见朝臣言尚书文章高古,理道深远,圣君好文,何不写录一本进呈者。
始闻此说,不觉惊心。
又缘臣词学登科,圣君奖遇,若无所献,何谓尽诚?
缮写之时,战汗交至中谢。)
臣闻于师曰:文章兴于邃古,文物备于三代。
前圣有作,后圣所因,著之简编,流为国典,诚万代不易之道也。
率由齐上下之仪,定人伦之序。
正教所设,作生民之坦途;
五常所施,为济用之枢纽。
是故圣君颐指于上,贤彦驰骛于下,文士之笔,斟酌于中。
陈布道德,施张化风,有以惩,有以劝,有以规,有以讽。
正议不回,则皇猷允若;
书法不隐,则奸邪洗心。
行以践言,文以见志。
千状万态,不失乎忠。
信助治之大端,岂止垂诸空言而已?
与夫多览广记,称博士之流,走翰飞文,擅应用之最者,异日论也。
此乃圣贤事业,岂愚浅能臻乎?
以至臣三年不敢搆思,五年不得措词。
窃拟遗馀,粗陈梗概,故于著撰,不能编缀。
自谓上不至淳文,下不迨应用,己甘守拙,期于毕生。
一遇太祖开基,太宗临极,平蜀来越,降吴下并,复炎汉之土疆,广有唐之郡县。
列官既众,取士益繁,故夫俊造之科,始有殿庭之试。
臣幸一上中选,再命登朝。
励好古之心,为事君之节;
饬学文之志,为临下之资。
功未昭著,官已崇显。
此盖先帝喜于奖善,陛下急于劝能,致臣叨尘,特迈流辈。
谅无异略,以报厚恩;
惟切履冰,少塞非据。
岂期朝列,曲誉臣文。
愧研究之本疏,何传说之过实!
臣又闻:遇文明之治,不以文为,不类也;
逢知己之主,尚或形迹,不忠也。
希颜虽劳,面墙无取。
敢持爝火,轻冒皦日,允谓不知量也甚矣!
臣曾著《声赋》一篇,妄纪皇王治乱之本;
《拟富民侯传赞》一篇,讥汉武不尽富民之术;
詹何对楚王疏》一篇,似近治身之要。
过此片善,偶得一鳞,歌诗短章,稍免尘杂。
共写录成百篇,昧死附进。
云云。
詹何对楚王疏 北宋 · 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乖崖先生文集》卷六
楚王詹何治国之法,对曰:「治身重」。
询之故,又曰:「未有身治而国乱者也」。
以其言近易知,多所忽略。
稽昔圣君,鲜不先身而后国者。
或说:心,君也;
股肱肘腋,臣下也;
皮胪,藩辅也。
心苟动兴,支趾随作。
此徒比言,曾未知乎治矣。
于戏!
治身之道,顾若转丸,克若回山,盖知之匪艰,而行之惟艰也。
故求其治身,必先治心;
治心之本,在乎中正
日思之,月习之,岁用澄明,物无藏照。
若是,则精神以宁,贪欲不生,心定身休,往为咎?
由此治国,则忠让之入,若百川蹈海,无与逆也;
仁政之施,若时雨流天,无与止也。
以此选贤,淳直是前;
以此授职,无滥厥官;
以此治民,本正化均;
以此治兵,谋猛相成。
异哉!
正虑明断,慎若胶固,治定端冕,号为升平中正于身,其几矣乎!
故使淫声邪视,拂然不入,谗惑小人,惕息罔暇,岂能干政以乱国耶?
得治身之要,聪明著焉,国用化焉;
、幽、厉失治身之要,邪僻入焉,国是乱焉。
呜呼!
身治而化未至者有之矣,未有身不治而国无危者也。
詹何之言,彰载治之要,由身形国,藉司君鉴焉。
牛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事类赋》卷二二
夫物之大者,其状若垂天之云。
《礼》称三月在涤,《诗》云九十其犉。
歧蹄者天,穿鼻者人。
或衣绣而入太庙,或鞟鼓而正三军。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鼷鼠既忌于见伤,风马亦知其不及。
扣角宁戚之困,烧尾救田单之急。
或为军事之占,或示农耕之候。
畏彼髦头,宁为鸡口
晋武以青麻彰德,何曾以铜钩被奏。
至于伤口改卜,用犊贵诚。
或握角而不售,或割肉而复生。
刘宽之量远,羡鲁恭之政行,多郭舒之宽恕,慕朱冲之不争。
中尉则驾之者赤,桃根则献之者青。
王恺既闻于八百,苟晞亦称其千里。
虽有双筋,且无上齿。
别有得于文山,放之桃林
木则馈粮,石则便金。
设以楅衡,养之牢筴。
愚公畜牸于齐山,百里载盐于秦国
礿祭乃东邻之杀,无妄见行人之得。
袁宏见讽于羸牸,华元应嘲于有皮。
遗布既因于王烈,置刍亦见于罗威
复有职人掌刍,封人供藁,彦回靡视于坠井,卢恺不烹而哀老。
或偾于豚上,或置之树杪。
詹何既识于白蹄,葛卢亦辨其三牺。
肃慎占之而入贡,弦高用之而犒师。
别有盆子主之以建业光武骑之以起兵。
或为梦于蒋琬,或见解于庖丁
观其豫章系绢,蒲鞯挂书。
白则识李冰之绶,青则驾老子之车。
季知一搏而思过,江湛但饮而无刍。
又有蹋石成花,涂泥求雨。
或行诈而书帛,或争长而杀御。
既担矛而卫犊,亦结阵而却虎。
至若置于盆簝,老在阑牢,角不失于三色,香独称于四膏。
遇夔致问,喘月辞劳。
称精鉴者薛公,习遗书有晋祖。
既曰不能执鼠,又云难以逐兔。
牛弘之宽厚,显卢昌之仁恕。
至于千足而富,夜鸣则庮,顾宪、仲文咸决狱而人服,时苗、羊氏并居官而犊留。
又有程郑江竭,娄提谷量,望气知北夷之验,卜兆为司马之祥。
若乃嘉彼柔谨,哀其觳觫
或蹊田而见夺,或洗耳而为辱。
丙吉已劳于问喘,龚遂更惩于佩犊。
《周官》分职,牛人乃主于牵傍;
晋室诸贤,和峤亦勤于刺促。
鱼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九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多且旨。
若夫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或逢秋而忆鲈,或当春而荐鲔。
大盈一车,广闻千里。
尔乃昭帝之养昆明,任子之蹲会稽
鄙奉车之不足,美弦章之见辞。
加美名于孔鲤,献有馀于仲尼
陶朱则养之而富,龙阳则弃之而悲。
忧在脱渊,乐宜在藻。
形备丙丁,用称鲜薧。
宿沙善渔,詹何能钓。
考信及于中孚,美于牣于灵沼。
则有形侔刀剑,价贵牛羊。
化舒姑之泉,归青田之仓。
或钓于渭,或观于棠。
掣三牵两,析缕分芒。
夜飞尝骇于文鳐,陵处亦惊于龙鲤。
纬书载其虎衔,时令标其獭祭。
别有姜诗双鲤,杨震三鳣。
或买之而啖茹,或得之而忘筌。
武王之舟,入仲御之船。
琴高初见于涿水,务光始返于卢川
获灵符者涓子,寄丹书者葛玄
庄周比之于贷粟,淳于笑之于祝田。
鳝则似蛇,鳛闻有翼。
陈嚣遗之于窃盗,王弘致之于亲识。
林邑陵云,昆明刻石。
入羽渊而遽化,厌武昌而不食。
乞伏买之而尽放,王固祝之而不得。
释小传单父之政,贡大见王龚之德。
亦闻谢允致鲤,左慈化鲈,专诸奉炙,陈胜置书。
入舟豫知其解甲,有录则比于负图。
周发曾传于嗜鲍,汉彻尝闻于得珠。
既自适于濠梁,亦相忘于江湖。
片则王馀,双称比目。
或坠眼而为珠,或燃膏而作烛。
祭而获应者周平,悬以示廉者羊续
鲋惟宜暑,鯈可忘忧。
长闻横海,大记吞舟。
或七日而逢尾,或一斤而千头。
幸通水而相致,无乾谷而见求。
亦有梁水之鲂,洞庭之鲋。
应王祥之剖冰,感蔡仲之庐墓。
楚国悟之而为治,越王养之而致富。
又有感王延之孝,资陆政之养。
内药则戏于汤中,涂血则行于水上。
若其喷水为云,吐气成风。
介象钓之于殿前,王肃羹之于洛中。
或蝼蚁之所制,岂蹄涔之见容。
丙穴而赴水,度禹门而化龙。
或义不及宾,或功称微禹。
必芳其饵,乃先于俎。
既见射而流血,亦高飞而乘雨。
尔其金齑、玉脍,青鲈、碧鳞。
有负函盛水之嗜,有当乳辍网之仁。
复闻杜孝置筒而寄归,张昭结网以供膳。
吴隐嫌其用意,公仪辞其争献。
效双角于元海,革阳乔于子贱
鲸死而彗星乃出,鳄去而潮人无患。
茍耕田而可种,奚临河而见羡。
若乃林邑变铁,流渊出琼,懒妇羞闻于𬵔类,水君可骇于人形。
既得书而加饭。
亦通梦而延龄。
烹之则忌其屡扰,致之则嫌其至清。
取泽戒竭,察渊恶明。
斯足以验人事、制国经,岂徒诵《毛诗》之《九罭》,观天文之一星。
王侍郎集序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宋元宪集》卷三五
夫古君子之治性情,保纯白,必有凝神寄适之地,以完天守,虽见异物,莫得而迁焉。
詹何老于饵鱼,佝偻巧于承蜩,承福以圬闻,造父以御达。
彼皆自得于内而不知老之将至
尚书兵部侍郎太原王君之于诗也,亦犹是焉。
惟君乐易清和,肤敏肃给。
咸平中名在秀牒,声驰士林。
脱巾逢辰,累课通籍。
推行缘饰,皆本儒雅。
标尚所寄,于诗尤邃。
台阁髦彦,居多蕲向。
君亦操清机,袭妙境,求仁斯得,不撄世务。
其间虽登高感别,临年悼往;
或鞅掌官下,或凄凉酒所;
春庚秋蟀之候,芳苕宿莽之变;
莫不造兴端绪,揣侔声色,悲欣万态,一纳于风什。
警音秀句,随意所指。
其隽如破的,其熟如奏刀。
当兹之时,诚有三旌之招,万钟之丰,不吾易也。
故君兴逢掖,至鸣佩,补吏三纪,默焉难逮。
隐侯握臂,南宫白首,区区荣悴,攻中焚和,卒莫能缘忧端,犯六腑者,信其诗为蔽矣。
若夫指事之的切,赓歌之婉媚,众体参具,馀绚相鲜,皆可以粉泽中情,衣被来者。
至于玩而无斁,味之逾旨,则启卷者可知,不待赞而显。
仆曩自童龀,事君于无容之党,优评定价,均于蓍蔡。
及此承命,且俾冠篇,衔知感旧,欣荣参半
因辄推君之所以好,逮名之所以立,皆详言之,亦康成谱《诗》之义也。
凡古律若干首,离为若干卷,列于左方云。
独钓南湖 北宋 · 刘敞
澄澄春波深,中有鲂与鲤。
无人收潜隐,好生得吾子。
投竿坐孤石,尽日倦未起。
既失常若惊,有逢忽然喜。
子心岂残物,子道岂娱己。
人谁辨子意,我请尽其理。
垂钓须得鲜,治国须得贤。
所以不惮勤,岂在(原作无,据《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五改)虾鱼间。
君子爱其君,讽谕以为先。
詹何臧丈人,古事皆已然。
谁将子之术,更诵吾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