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大唐部将军功德记 唐 · 郭谦光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咨故天龙寺者。兆基有齐。
替虖隋季。盖教理归寂。
载宅兹山之奥。龛室千万。
弥亘崖岊。因厂增修。
世济其美。夫其峰峦岌礏。
丹翠含霞。灌木萧森。
滥泉觱沸。或叫而合壑諠哗者。
则参虚之秀丽也。虽缁徒久旷。
禅庑荒阒。而迈种德者陟降遐险。
固无虚月焉。大唐天兵中军副使右金吾卫将军上柱国遵化郡开国公□部珣。
本枝东海。世食旧德。
相虞不腊。之奇族行。
太上怀邦。由余载格。
历官内外。以贞勤骤徙。
天兵重镇。实佐中军
神龙二年三月。与内子乐浪郡夫人黑齿氏。
大将军燕公之中女也。跻京陵
越巨壑。出入坎窞。
牵挛茎蔓。再休再呬。
乃詹夫净域焉。于是接足礼已。
却住一面。瞻覜□历。
叹未曾有。相与俱时。
发纯善誓。博施财具。
富以□上。奉为先尊及见存姻族。
敬造三世佛像。并诸贤圣刻雕□相。
百□庄严。冀藉胜因。
圆资居往。暨三年八月
功斯毕焉。夫作而不记。
非盛德也。遵化公资孝为忠。
□义而勇。憔悴以国。
蹇连匪躬。德立□行。
事时礼顺。塞既清只。
人亦宁只。大蒐之隙。
且阅三乘。然则居业定功。
于斯为盛。光昭将军之令德。
可不务虖。故刻此乐石。
以旌厥问。其辞曰。
□铄明德。知终至而。
忠信孝敬。元亨利而。
总戎卫服。要荒谧而。
乘缘诣觉。归□□□。
置十道劝农判官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五
人惟邦本。
本固邦宁。
必在安人
方能固本。
永言理道。
实获朕心。
思所以康济黎庶。
宠绥华夏。
上副宗庙乾坤之寄。
下答宇县贡献之勤。
何尝不夜分辍寝。
日旰忘食。
然以眇眇之身。
当四海之贵。
虽则长想遐迩。
不可家至日见。
至于宣布政教。
安辑逋亡。
言念再三。
其勤至矣。
莫副朕命。
实用恧焉。
当扆永怀。
静言厥绪。
岂人流自久。
招谕不还。
上情靡通于下。
众心罔达于上。
求之明发。
想见其人。
当属括地使宇文融谒见于延英殿
朕以人必土著。
因议逃亡。
嘉其忠谠。
堪任以事。
乃授其田户纪纲。
兼委之都县釐革。
便令充使。
奉以安人
遂能恤我黎元。
克将朕命。
发自夏首
及于岁终。
巡按所及。
归首百万。
仍闻宣制之日。
老幼欣跃。
惟令是从。
多流泪以感朕心。
咸吐诚以王命。
犹恐朕之薄德。
未孚于人。
抚字安存。
更冀良算。
遂命百司长吏
方州
佥议庙堂。
广徵异见。
群词盈于札翰。
环省弥于旬日。
庶广朕意。
岂以为劳。
稽众考言。
谓斯折衷。
欲人必信。
期于令行。
凡尔司存。
勉以遵守。
夫食为人天。
富而后教。
经教彝体。
前哲至言。
故平籴行于昔王。
义仓加于近代。
所以存九年之蓄。
收上中之敛。
穰贱则农不伤财。
灾馑则时无菜色。
救人活国
其利博哉。
今流户大来。
玉田载理。
敖庾之务。
寤寐所怀。
其客户所税钱。
宜均充所在常平仓用。
仍许预付价直。
兼贮。
并旧常平钱
并委本道判官勾当处置。
使敛散及时。
务以矜恤。
且分灾恤患。
州党之常情。
损馀济阙。
亲邻之善贷。
故木铎云。
徇里胥均功。
夜绩相从。
齐俗以赡。
今阳和布泽。
丁壮就田。
言念鳏茕。
事资拯助。
宜委使司与州县商量。
劝作农社
贫富相恤。
耕耘以时。
仍每至雨泽之后。
种穫忙月
州县常务。
一切停减。
使趋时急于备寇。
尺璧贱于寸阴
是则天无虚施。
人无遗力。
又政在经远。
功惟久著。
今逃亡初复。
居业未康。
循逃户及籍外剩田。
犹宜劳徕。
理资存抚。
其十道分判官
三五年内。
使就厥功。
令有终始。
当道覆□及须推劾。
并以委之。
不须广差馀使。
示专其事。
不扰于人。
政术有能。
必行赏罚。
其巳奏复业归首。
勾当州县每季一申。
不须挟名。
致有劳扰。
其归首户。
各令新首处与本贯计会年户色役。
勿欺隐及其两处徵科。
宣布天下。
使明知朕意。
李潮八分小篆歌766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其石粗有鼓形,字刻石旁,其数有十,初在陈苍野中。韩愈博士时,请于祭酒,欲以数橐驼舆致太学,不从。郑馀庆始迁之凤翔,以为宣王鼓,韦应物以为文王鼓,宣王刻,欧阳修集古录始设三疑,郑樵摘丞殹二字,见于秦斤、秦权,而以为秦鼓,程大昌又云成王之鼓,《左传》成有岐阳之蒐,其字乃番吾之迹)(一作文)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苍颉古文或异。秦李斯、胡毋敬辈,改省为小篆。程邈献隶书,主于徒隶简易,王次仲作八分。盖小篆古形犹存其半,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之半,本谓之楷书,楷隶大范相同。张怀瓘程邈以后之隶与钟、王之今楷为一意。欧阳修以八分为隶,洪适因之,迄无定说)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苦县老子碑,蔡邕书,樊毅西岳碑,汉光和中立)骨立(一作力),书(一作画)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一作可)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昌黎人,骑曹蔡有邻济阳人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一作千)金,蛟龙盘拿肉屈强。
吴郡张颠誇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一作江)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进画图表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五
臣某言。
伏以今月十九日。
累圣储休之日。
陛下降诞之辰。
声教所加。
舟车所及。
固将骏奔大庆。
鼓舞升平。
瞻北极而效诚。
南山而献寿。
臣辄率鄙思。
图一面。
并陈赞颂。
愿跻圣祚。
伏贡阙庭。
臣某中谢
伏惟皇帝陛下嗣圣居业
统天握图。
奄宅九围。
光承丕构。
元元敷道。
须有发明。
高祖造邦。
义资纂大。
故得上天垂庆。
八叶腾辉。
诞圣神于正阳。
清明于元昊。
既徵下武。
将付中兴。
非徒履迹之祥。
实叶绕枢之异。
况臣特受荣遇。
思效微诚。
撰献珍奇。
则圭璋有可玷之理。
驰奉章疏。
则文字非陈贽之仪。
故臣常于礼叹有心之姿。
询于诗仰柏植茂之兴。
则如佳其不朽。
岂著前闻。
载徵纤微。
爰有丛
节虽谢于颖拔。
操亦迫于岁寒
故臣辄画长松。
佐之脩竹。
辨其位则可君于
抡其才则卑可奉于尊。
竹木中特最为有寿。
众材槎卉。
而翠盖方成。
暮霰飘零。
而繁枝益茂。
辄敢赋形像外。
移色毫端。
敢借坚贞之姿。
愿增天地之寿。
况卿云瑞气。
必呈證圣之祥。
元鹤仙禽。
每举冲天之翼。
臣所以缘义祝寿。
出幽入微。
不散氤氲之容。
同成俯仰之势。
徵画图之旨。
诚惭创物。
求比兴之义。
庶近爱君。
不胜区区之极。
图并颂。
敢冒陈献。
无任战灼之至。
张献恭御史中丞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一
敕。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御史中丞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处置支度营田等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张献恭
正以居业。直以辅仁。
行三复而无玷。刚百鍊而不缺。
阶历要重。发挥刑政。
分总戎诘禁之柄。处导俗宣风之长。
讲求典礼。以训三军。
精辨文法。以检群吏。
赡助孤老。怀和远夷。
岘南之轻裘缓带蜀郡之得贤乐职。
交修文武。俦诸古人。
而贞方侃然。清峻自处。
端本静性。未尝及私。
固可以准绳朝廷。课第郡国。
入正二丞之列。俾分三独之事。
可行御史中丞散官勋封如故。
齐抗修国史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
天工人代。缉熙庶绩。
所以达四方之志。遂万物之情。
王猷以穆。在乎宰执
君举必书。宏厥史职
典领著作。允资荩臣。
中散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齐抗。文合大雅。
行归中庸。宏道而致远。
含章而居业。稽三王之法志。
酌千古之献言。积纯粹而外发德辉。
自明诚而居为国器。擢登密勿。
每竭吁谟。察其忠谅。
多所宏益。以序王道之端。
辨人事之纪。劝惩教化。
在于春秋。错综裁成。
必归良直。以中枢之馀力。
东观之全才。思革前愆。
允资盛德。山甫补阙
巳彰于匪懈。臧文立言。
伫闻于不朽。修明策。
惟尔之休。可兼修国史
馀并如故。主者施行。
郑馀庆郴州司马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
辅弼之臣。百辟是宪。
苟二其行。则黩大猷。
中书门下平章事郑馀庆。顷谓忠贞。
擢居台辅。仍乖正直。
有涉比周。弃法弄情。
公行党比。苟徇邪志。
颇紊彝伦。谪佐遐藩。
以惩不恪。朕擢于不次。
诚冀效忠。乃自速辜。
亦所难逭。凡百君子。
宜悉朕怀。可郴州司马置同正员。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文明舞尚书左丞平章事郑馀庆撰) 中唐 · 郑馀庆
四言诗 押元韵
开邸除暴,时迈勋尊。
三元告命,四极骏奔。
金枝翠叶,辉烛瑶琨。
象德亿载,贻庆汤孙
左仆射贾耽神道碑 中唐 · 郑馀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公讳字敦诗
其先长乐人也。七代祖元楷
葛荣之乱避地。始徙家于浮阳
隋开皇中。改浮阳清池
今为清池人也。烈祖远则。
德州长河。祖知义。
沁州沁源主簿。赠扬州大都督
考炎之。赠尚书左仆射
皆才光道溢。器位非偶。
积善有遂。钟于公。
天宝十载明经高第。乾元中贝州临清尉。
州县之职。与公非宜。
兵戈甫兴。时不韬才。
公诣阙献书。授绛州太平
太原节度王思礼察公器重识高。涵泳万顷。
度支判官。转试左骁卫兵曹
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职并如故。
遂迁检校部员外郎太原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仍赐金章紫绶。
就加检校礼部郎中。凡历数使。
宾待益重。奇才愈茂。
宏器日彰。天下士君子推公为栋梁。
汾州刺史。在郡七年。
憯怛之爱。忠利之教。
序四器。导五常。
百姓日用而不知。熙然致于仁寿
乌足语其琐细欤。徵拜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通夷狄之情。序宾客之位。
其有素矣。是岁拜梁州刺史御史中丞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
朝议大夫封广川男
守臣梁崇义。恃汉水岘山之险。
负固倔强。公受诏领麾下沿江东讨。
均州屯谷城
所向皆捷。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上以慎理军旅。以信夷夏。
边封谧清。而百姓宴安。
是时故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国郧公震洎邠宁节度使张仆射献甫。或为部刺史
或为都将。皆雄毅宏达。
常流不及。忌能飞语。
危疑是惧。军帅之例。
罕有全度。公前推信诚。
中发坦荡。咸以事晓。
加之慰荐。竟垂忠勋。
兼佩将相。引张推毂受脤。
微公之恢朗洞识。二人曷能臻欤。
在镇三年。迁检校工部尚书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
李希烈乱常。朝廷致诛。
诏公为司徒梁公勉招讨副使。以公懿德瑰姿。
不宜为副。寇难未平。
徵拜工部尚书。职崇喉舌。
望允台鼎。俄以本官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判东都尚书省事。充东都汝州防御使
又加东都汝邓州防御观察使。旧例居守不出王城
公以射艺绝伦。气横秋霜。
德宗知公信在言前。优诏特许薄狩郊甸。
允所谓圭璋特达之德也。迁检校尚书右仆射
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属有邻师。
戍兵护边。鱼服鹖冠。
异军三千。公弛柝罢警。
门闼洞开。虑其未安。
重延廊庑。坦易信诚。
挺出今古。海渟山峙。
茫茫屹屹。培塿畎浍。
安得不服其洪涛峻峤欤。凡更四镇。
践履如一。寻以风疾。
恳形封章。御札名方与十全之医驰赐。
不允陈让。俄而获瘳。
贞元九年入觐。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廷为之宝。岩廊为之重。
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
金紫光禄大夫。转左仆射
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
依前左仆射平章事。遂婴风疾。
四表陈让。不俞朝旨。
御医盈门。中使填路。
呜呼。有盛衰也。
有昼夜也。聚散之理常也。
死生之变大也。愚智同尘。
贤不肖共辙。孰能究之哉。
公为御史。先府君追赠太子中允
先夫人鞠氏赠东莱县太君。归本郡迁葬。
乡邦荣之。先府君累赠尚书左仆射
太君赠齐国太夫人。祖赠扬州大都督
祖妣崔氏累赠博陵郡太夫人。庙貌观德。
丰碑纪烈。奉君亲而载劬。
启手足而免夫。始卒之道。
侯其韪而。以永贞元年十月一日
薨于长安光福里之私第。享年七十六。
辍朝四日。再赠太傅
鸿胪卿浑鍊持节。备赙绢一千匹。
米粟一千石。诏葬长安高阳原
夫人赠扶风郡夫人武功苏氏。驾部郎中守忠之孙。
处士珣之女。先公二十五年而殁。
至是而合葬焉。秉周礼也。
长子畴。太常寺协律郎
凋于青春。次子疄。
太子议郎。少子㽥。
京兆府参军。公好古。
汾州时。于戒行尼寺家童院得晋西河王司马斌碑。
太康中尚书郎索靖八分书。翳荟芜秽之下。
字可辨者犹存大半。有割太原四县以为邦邑之语。
公再于寺殿之前。为尚书时。
魏怀郑汴。军声未辑。
诏公宣遏。而两家之难解。
抑推君命。且曰服宽信也。
公玩习经籍。老而不倦。
九流百氏。靡不该览。
通夷裔之风俗。尽山川之险易。
历代沿革之自。百王废置之由。
关塞通塞之因。牧圉盛衰之异。
道程疏密之准。要荒享献之数。
聚米画沙。成于指掌。
矧夫丹青神化。缣缃纂述。
数十年来。西戎陷我河湟。
其图籍志录。泯绝散落。
非公强力精专。蹂𨈆贯穿。
靡书不探。虽贱必访。
则自汧龙而西。传疑唱谬。
纷纷不已。已化为草昧。
天意若曰降公之聪达精博。拯厥将坠欤。
兴元元年。诏公撰国图。
贞元十四年。先献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
又撰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共四卷。
优诏褒异。赐马一匹。
银器数事。锦䌽三百匹。
十四年冬。撰海内华夷图成。
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
赐马两匹。银器数事。
锦䌽五百匹。又内出银榼二。
盖殊渥也。于戏。
渤海左涌。洪河前激。
泱漭其地气。必将有以孕育哲圣。
谟明盛时。为纪为纲。
为栋为梁。体贰为仁。
万夫之望。岂特河海地理云乎哉。
亦将上动昭回。下降星精。
为忠为孝。为聪为明。
为君子为宏器。公有大度容物也。
浩无津涯。而恪慎竞畏。
不有怠也。有明哲保身也。
孰云肯綮。而端方肃祗。
未尝离也。公奉亲以孝。
事主以忠。待天下以信。
博识以强力。廉隅以砥砺。
居台座十三年。秉戎律四镇垂十五年。
产不过中人。日给有不暇之意。
非夫脱落尘机。翱翔青冥。
孰能然哉。夫郤縠之说礼乐敦诗书。
祭遵虽在军旅不忘俎豆。邴吉之不过丞相车茵
刘宽之无烂汝手。叔度之涯涘。
元阳之不伐。卫玠之理遣情恕。
公咸颉颃恢博。得其兼备者已。
公考求六艺。张弓挟矢。
允谓殊伦。连堕冥冥之羽。
双贯五采之翚。殪豮豖之兽。
图画歌咏。噫嘻君子多乎哉。
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
盛矣。著述有未就者。
殁有遗恨。疄等知公与馀庆有忘年之眷。
见托纪徽烈。俾鸿伐芬芳不歇。
表唐得贤臣之目焉。铭曰。
圆方既明。沦浑粹精。
辰耀腾溢。降为贤英。
郁郁魏公。薰然淑清。
脱落琐细。胸吞长鲸。
天宝之季。北尘荐起。
怀策上谒。言尘可止。
少年下位。事不行矣。
命官绛台。渥泽伊始。
车骑开府司空晋阳。
萃贤扬幕。优游抑扬。
惟公耸然。落落堂堂。
群议乃曰。允膺岩廊。
剖竹西河。众苏情结。
风俗丕变。载欣载悦。
六钧服猛。双鸿一发。
式是威武。洸洸烈烈。
入掌九宾。羽仪清都
四夷荒职。贡画地图。
帝曰汉中。实惟尔区。
廷授龙节。双旌硕儒。
推毂汉南。乃司冬官
保釐成周。白马登坛。
更践数镇。抚人以
或三四年。遂成胜残。
徵弼中枢。朝廷为实。
谋不外扬。功宣造膝。
与物宥过。意工言质。
天下日用。曷由窥室。
知命兮死生齐。列兮埏成蹊。
海胸兮浑浑浩浩。一指兮天和倪。
谬知言之重顾。铭乐石兮悽悽。
万物或几乎息兮。惟公德兮竟隮。
杜佑太保 中唐 · 郑馀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维元和八年岁次癸巳四月癸未朔九日辛卯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兼判太常寺郑馀庆银青光禄大夫守兵部尚书王昭银青光禄大夫吏部侍郎杨于陵中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坦朝议大夫刑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朝议大夫权知礼部侍郎韦贯之等。
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太保太傅杜公之灵。
伏惟岳峙毓德。台符炳灵。
实启邦杰。佐时文明。
厚仁保和。待物推诚。
夷道不隔。直心无营。
允釐群官。参历庶务。
周旋四朝。出入三署。
顾言慎行。道在忠恕。
絓组外身。江河比度。
始从郎位。职典邦赋
重人惜费。惠恕周布。
建中之初。受命分符。
报政长川。拥节番禺
越俗蛮陬。是训是濡。
既抚淮楚。遂荒隋都。
时当徐方。俶优为虞。
截河锁流。拥滞邦输。
统以威重。简于帝俞。
镇宁二境。并建双旟。
十万䝙虎。指挥风趋。
任兼文武。志尚诗书。
兵赋著典。郡政来苏。
学该地理。识究元机。
天宠载加。时问逾积。
聿来登庸。作弼邦国。
邦计攸掌。国机毕画。
永贞之际。宫闱秘隔。
顺皇沉疾。奸臣窃职。
公听群位。总已夕惕。
躬宣诏旨。捧授金册。
一人出震。群邪荡涤。
崇秩屡增。湛恩备锡。
朝登剑履。乐侔金石。
沐浣良辰。宴慰亲客。
朱轮紫绶。富盛赫奕。
戒足思退。居高不危
国有大计。犹将来咨。
才实不器。用皆适时。
位极元老。守逾谦卑。
灵寿方赐。悬车忽辞。
冀期颐以遐保。遽乐往而哀随。
馀庆等早忝班行。尝承顾盼。
仰台庭以增欷。临素车而申奠。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过旧园赋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余行年十八。岁当上元辛丑。盗入洛阳。三河閒大涂炭。因窜身东下。旅于吴越。转徙阨难之中者。垂二十年。上嗣位岁。应诏京师其年夏。除东宫校书郎。遂请告归觐于江南八月。过崤渑。次于新安。东南十数里。旧居在焉。时岁滋远。荆榛芜翳。乔木苍然。三径莫辨。访邻老而已尽。眄庭柯以沾衣。情之所钟。可胜叹耶。夫怀旧之志。在昔所不免。圣如尼父。达若庄叟。且有归与之叹。怅然之思。予蓬艾存乎胸中。喜惧形于膝下。寓江海之遐阻。念归来而不得。思板舆之乐。陶野巾车之游。愿言莫展。一食三叹。至是当秋日萧索。征途浩渺。栋宇摧落。曾不得乎少留。心之忧伤。又加于他日一等。遂作赋纪事。以过旧园命篇。其辞曰。
白露既戒夫清秋。爰驾言而东迈。
漫征路之悠悠。且予发乎新安
函关之旧邱。灌丛林以相属。
披一径而可求。阒里巷之罕人。
辨原田而莫由。堂除既缺。
衡宇亦折。树蔽户而稍稍。
水冲堤而活活。骇兽群起。
颓墉四达。识旧井于庭隅。
吊重萝于木末。既循省而顾慕。
愈辛酸而惨怛。何缠迫而求所安。
激予哀而不可遏也。昔子生之三岁。
值勍虏之冲奔。徙穹庐于华县
蒙郊庙于氛昏。皇游蜀川。
帝出朔原。尸逐才血。
乌丸又屯。俄四逆之荐凶。
扇熛炭而爇黎元。予既幼舍此居业
虑性命之所存。始窜迹于许都。
又逃刃于夷门。沿汴水之汤汤。
棹淮波之翻翻。闻诗之前训。
迫驰役而不敢言。截浙河以径度。
趣诸越而休止。在长洲兰陵
亦一闰而三徙。袅袅兮秋风
湛湛兮春江。伤吾心其何已。
皇八叶之御极。亦既安此寰中。
浮窳缤其来归。真独郁犹未通。
洎大历之二七。六龙忽其上升。
赫元圣之统天。敷太和于黎蒸
建皇极以成化。启公车以选能。
子筮遇观之六四。聿投迹于云罗。
谬试言于内殿。俾典校乎承华。
聆圣贤之休风。仰坟籍之长圃。
与世道而游息。实人伦之宪矩。
史正直以终始。蘧卷舒于嘿语。
展甘黜而不去。庄颐神以遐举。
谅修已之异宜。各宏道而得所。
矧微生之庸拙。胡可嫚夫出处。
眇江湖之漂荡。废田里于草莽。
苟将惬乎予思。孰辨夫怀安之与怀土。
伊吾土之所安。乃陋狭而在斯。
实旧德之师俭。庶后昆以易持(高祖父赵王府记室宜春公洎曾王父侍御史府君已降三世居陆浑有田不过百亩开元中为大水所坏始徙于函关
其始也。桑柘接连。
蔬果芳滋。彼茅轩与瓮牖。
亦寒燠之攸宜。羌百岁而员居。
曾未几而乱离。二十载而一来。
纷芜秽而莫治。驻周览而未已。
又旋指于江湄。曾是追感于平生。
孰不悲伤而涕洟。抑闻夫仲长之园。
面流水而览平原。遭世绪之溷浊。
竟初怀之罕存。又闻夫郭泰之德不违亲。
贞不绝俗。当罻罗之周布。
竟淳白而不辱。何天宇之交泰。
蹇予生之孱独。退无庇迹之所。
进靡代耕之禄。慨舍此而不留。
徒仰高于前躅。日晼晚而命驾。
恨盘桓以出谷。虑将归之或迷。
吾斯志夫乔木。乱曰。
所居而安。易之序兮。
历聘怀归。孔之虑兮。
粤予庸昧。道莫著兮。
曩离旧邦。纷世故兮。
林井残泥。禽亦去兮。
坠废居业。忸而惧兮。
迟归有时。葆吾素兮。
奉送刘侍御上都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才全者必几于道。志正者必安于时。
初刘君以文章游翰林。深于文者以公干越石为比。
中岁有迈世志。脱略缨弁。
住江湖閒。论者又比之阮始平陶元亮
未几。诏掌柱下方书。
出参蜀汉军事。俄复自适其适。
岷江。浮湘潭
敷浅原而东。君子谓君涉履所至。
司马子长。遂留滞吴南。
以道自居。其名益振。
其致愈远。向非才全志正。
又曷由光茂如是乎。今轩尧在上。
伊傅作辅。方举贤能。
以熙众职。故刘君朝服贲然。
将如京师御史延陵包公。
祖而觞之。且曰。
易传不云。立诚以居业
论语不云。邦有道则智。
吾子居可大之业。当则智之时。
是往也。将贺不暇。
岂怆别乎。二三子尚未醉。
盍各赋诗。以代疏麻瑶华之赠。
中丞既歌首章。命和者用古意。
皆以一百字成之。凡七篇。
送张三十昆季西上序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恒卫大陆之閒。
土厚风淳。
世生伟人。
大名大节之后。
著于天下。
唯张氏为盛。
曩予得其叔季。
曰芃曰苞。
冠章甫
游翰林
盖相知矣。
而未深也。
閒八九年。
又相遇于江淮閒。
则叔也秀才登科。
已知名于代。
季也立诚居业
为后进之表。
加以直强毅。
恭宽信敏。
文史足用。
弛张不穷。
向吾所称土风伟人。
盖此也。
今年。
上求士于四方。
扬州扶风公尝得叔为门闾之宾。
因以充选。
议者谓扶风举贤不避亲。
叔得举不以私。
则其才可知也。
季属文以气为主。
以经为师。
宗伯之贤。
从州党之赋。
则其志可知也。
大历末
应诏京师
时子伯氏以文德都丝纶之任。
博约之道。
于予最深。
绝弦之悲。
仰前修而未远。
断金之契。
于吾子而益厚。
别者人所不免。
况予情乎。
凡道不合则信不深。
言不尽则意不见。
序所以尽言而信道焉尔。
金玉尔音焉。
浑瑊京畿金商节度使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
王者之制。
安不忘危。
宏其道则文武齐致。
教其人则农战兼务。
故虽县内。
不可去兵。
况密迩寇虞。
干纪稔慝。
都邑郊甸。
骚然靡宁。
聿求信臣。
特建戎号。
济人夷难。
允属勋贤。
京畿渭北节度使兵部尚书行在左都虞侯浑瑊
忠贞博厚。
温恭简肃
持重不挠。
好谋而成。
居业克敦其诗书。
受赐每陈于廊庑。
能推诚而抚下。
不伐巳以拒人。
委任中外。
咸著声绩。
夷险一贯。
隐然殿邦。
朕越在郊坰。
偪于凶丑。
授之师律。
式是戎昭
侍卫增严。
斥候无爽。
检身齐众。
同士伍之劳苦。
敦阵整旅。
壮行列之威容。
静以代谋。
动而制胜。
临危励节。
予有赖焉。
王圻之内。
沃壤千里。
绵亘商岭
屏于南门
观风靖人。
诘禁诛暴。
俾尔兼领。
用孚于休。
京畿渭北渭南金商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馀并如故。
右仆射赠太子太保姚公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九
文章者。其士之蕴耶。
微斯文。则士之道不彰不明。
又况宗公大君子。网纪百度。
琢磨九德。以至于经大猷。
断大事。不由此涂出者。
犹瞽之无相欤。盖修之有本末。
得之有厚薄耳。至若推于心术。
畅于事业。行顾言。
言中伦者。太保有焉。
太保姓姚氏讳南仲
吴兴人。博究古今。
安舒方重。外清和而内刚明。
有直质而无流心。学于诗之恺悌。
易之贞厉。且曰。
史鱼仲山甫。吾之师也。
故以之修身。以之懿文。
其逊志肄业。通达强立。
则博约以明义类。郊居宴息。
勇退肥遁。则吟咏以达情性。
详延特起。对有明法
拾遗补阙。在帝左右。
义激于中。书陈于前。
肝膈悃愊。以尽规为已任。
切于时病者。皆精为上言之。
疏两河安危。夷门要害。
盍建元侯以屏东夏。疾吏道杂而多端。
条陈选部官人之法。毂下饥旱。
成汤六事。凡如此书数十上。
请改卜贞懿皇后陵地一篇。尤深切著明。
武皇向纳。被以命服。
因诏侍臣。极言得失。
宰司上贺。百执事耸视。
以为虽神爵黄龙。炎汉纪年之瑞。
不若是也。周旋台阁
损益文宪。由左冯翊陕州
教化清平。分阃东郡
闲邪秉直。志气所伸。
勇若诸贲。天下之人称焉。
竟以贞胜。而登端右。
是皆以立诚居业。言而履之之效也。
故其含章匪躬。讽议居多。
其他则歌诗有逸韵。叙事为实录。
皆据根柢。而无枝叶。
愔愔然君子硕儒之言。其在是乎。
昔公之理海盐而介浙右也。德舆方侨于吴。
辱忘年之欢。暨叨贰六职
而公入践师长。馨香茂实
耳目闻知。公嗣子太仆主簿衮。
孝谨而文。永怀罔极。
捧公述作二百篇。列为十编。
以论次见授。故粗举公之所履。
与为文之旨。而叙之云尔。
独孤孝廉应举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取士以孝秀二科。古道也。
家有兼者。时论多之。
君之群从。皆以文藻射策。
或致位郎署。今孝廉又以温凊之馀。
力行居业。业茂行修。
西游太学。吾知夫上第之后。
衣春服。吟舞雩。
东还南徐。拜庆堂下。
粲粲门子。经术发身。
古人有俯拾地芥之说。斯滥觞矣。
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尝读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
铺陈帝业。术亦至矣。
待之宣室。恨得后时。
遇亦深矣。然竟不能达四聪而尽其善。
排群议而试厥谋。道之难行。
亦已久矣。东阳
何代无之。噫。
一薰一莸。善齐不能同其器。
方凿圆枘。良工无以措巧心。
所以治世少而乱日多。大雅衰而正声寝。
汉道未融。既失之于贾傅
吾唐不幸。复摈弃于陆公
公讳字敬舆
吴郡苏人。溧阳侃之子。
年十八登进士第。应博学宏辞科
郑县。非其好也。
省母归寿春。刺史张镒
有名于时。一获晤言。
大加赏识。暨别。
泉货数万为赆。曰。
愿以此奉太夫人一日之膳。公悉辞之。
新茶一串而已。是岁以书判拔萃调渭南主簿
御史府以监察换之。德宗皇帝春宫时知名。
召对翰林。即日为学士
祠部员外考功郎中朱泚之乱。
从幸奉天。时车驾播迁。
诏书旁午。公洒翰即成。
不复起草。初若不经思虑。
及成而奏。无不曲尽事情。
中于机会。仓卒填委。
同职者无不拱手叹伏。不能复有所助。
尝从容奏曰。此时诏书。
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人心。
以罪已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
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
俾臣草辞无讳。庶几群盗革心。
上从之。故行在诏书始下。
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议者以德宗克平寇乱。不惟神武之功。
爪牙宣力。盖亦资文德腹心之助焉。
及还京师。李抱贞来朝。
奏曰。陛下在山南时。
山东士卒闻书诏之辞。无不感泣。
思奋臣节。时臣知贼不足平也。
公自行在带本职。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
精敏小心。未尝有过。
艰难扈从。行在辄随。
启沃谟猷。特所亲信。
有时宴语。不以公卿指名。
但呼陆九而已。初幸梁洋。
栈道危狭。从官前后相失。
上夜次山馆。召公不至。
泫然号于禁旅曰。得陆贽者赏千金。
顷之公至。太子亲王皆贺。
初公既职内署。母韦氏尚在吴中
上遣中使迎至京师。道路置驿。
文士荣之。丁韦夫人忧去职。
持丧于洛。遣人护溧阳之柩。
祔于河南。上遣中使监护其事。
四方赙遗数百万。公一无所取。
素与蜀帅韦南康布衣友善。韦令每月置遗。
公奏而受之。服阕复内职
权知兵部侍郎觐见之日。
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吊。
优礼如此。内外属望。
日夕俟其辅政。为窦参忌嫉。
故缓之。真拜兵部侍郎
知贡举。得人之盛。
公议称之。贞元八年中书侍郎平章事
公以少年入侍内殿。特蒙知遇。
不可与众浮沈。苟且自爱。
事有不可。必诤之。
上察物太精。躬临庶政。
失其大体。动与公违。
奸谀从而閒之。屡至不悦。
亲友或规之。公曰。
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
不恤其他。公精于吏事。
斟酌剖决。不爽锱铢。
其经纶制度。具在德宗实录。
窦参刘士宁之赂。为李巽所发。
得罪左迁。横议者以公与参素不协。
归罢相之议于公。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回得幸。
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
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翰林学士吴通元忌公先达。每切中伤。
阴结延龄。互言公短。
宰相赵憬。公之引拔。
升为同列。以公排邪守正。
心复异之。群邪沮谋。
直道不胜。十年退公为宾客
罢政事。明年夏旱。
刍粮不给。军校诉于上。
延龄奏曰。此皆陆贽辈怨望。
鼓扇军人也。贬公忠州别驾
上怒不可测。赖阳城张万福救之获免。
蜀帅韦令抗表请以代已。岁赂资粮。
公在南宾。闭门却埽。
郡人希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
唯考校医方。撰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世。
江峡十稔。永贞初
郑馀庆阳城同徵还。公已薨殁。
时年五十二。公之秉笔内署也。
搉古扬今。雄文藻思。
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
俾僄狡向风。懦夫增气。
则有制诰集一十卷。览公之作。
则知公之为文也。润色之馀。
论思献纳。军国利害。
巨细必陈。则有奏草七卷。
览公之奏。则知公之为臣也。
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
举直错枉。将斡璿衡而揭日月。
清氛沴而平泰阶。敷其道也。
伊说争衡。考其文也。
与典谟接轸。则有中书奏议七卷。
览公之奏议。则知公之事君也。
古人以士之遇也。其要有四焉。
才位时命也。仲尼有才而无位。
其道不行。贾生有时而无命。
终于一恸。唯公才不谓不长。
位不谓不达。逢时而不尽其道。
非命欤。裴氏之子。
焉能使公不遇哉。者又以姚宋。
逢时遇主。克致清平
陆君亦获幸时君。而不能与争烈。
盖道未至也。应之曰。
道虽自我。宏之在人。
蜚蝗竟天。农稷不能善稼。
奔车覆辙。亦废规行。
若使四君与公。易时而相。
则一否一臧。未可知也。
而致君不及贞观开元者。盖时不幸也。
岂公不幸哉。以为其道未至。
不亦诬乎。公之文集有诗文赋。
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其关于时政。
昭昭然与金石不朽者。惟制诰奏议乎。
虽已流行。多谬编次。
今以类相从。冠于编首。
兼略书其官氏景行。以为序引。
俾后之君子。览公制作。
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不其伟欤。
有唐故朝议郎鄂州司仓参军杨公墓志铭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八
公讳某。字某
其先关右宏农人。永嘉过江。
公自始迁之祖。若干代处于闽越。
曾祖某。皇循州司马
祖某。漳州长史
父某。泉州南安县丞。
公则南安第若干子。长七尺。
骨目瑰异。温良节行。
所至自昭。风神识度。
群居不掩。六籍外偏好穰苴管子之术。
永泰中。以耕战之法致梁宋军。
画用有成。大历元年
节度使右仆射田公荐授左武卫府仓曹参军事。在位以贞慎闻。
公以不仕则坠业。躁求则背道。
或出或处。圣人为中。
吏部节文。敬遵常调。
大历八年集授吉州永新县兴元元年集授庐州司田参军
贞元二年鄂州司仓参军。累职贞慎。
如率府仓曹时。每罢官待集。
卜胜屏居。晏如也。
鄂州秩满。爱其风土。
亦止焉。贞元十二年冬又合集。
京师。遇疾于途。
二月四日。终于汝州龙兴县之逆旅。
时年六十七。凡入仕三十一年。
历官四政。禄非丰。
俭以足。务虽剧。
通以简。上以中正重。
下以公平瞩。皆白圭无玷
朱弦有声。呜呼。
公之材之量。如钟含音。
如水待盛。大小当应。
方圆必合。我则不衒。
人胡不求。莫能全展光耀。
以至殒没。悲夫。
夫保性居业。时行则行。
时止则止。道也。
公昔于名宦之理是焉。士禄农耕。
犹生则营。若死则已。
亦道也。公昨于歧路之役是焉。
公存以道始。亡以道终。
至人不违道。公与之周旋。
正矣乎。善始终者也。
夫人陇西彭氏。戴天之感。
痛以礼成。长子晃。
次子晕。季子杲。
伏凶之号。以至见血。
以某年某月日。卜葬某乡某原。
礼也。佳城一闭。
他时古邱。后之人孰知邱中之德。
墓许有志。故为墓志铭。
庶睹今为古者。明斯地泉下。
有君子焉。铭曰。
一种鳞物。神则曰龙。
一种植物。贞则曰
杨公于人。被贞役神。
艺术潜宏。温良内克。
名不称实。禄有负德。
夭桃信美。不能敷。
冬日可爱。亦用西徂。
大期斯来。无贤无愚。
英英杨公。与逝川俱。
卜此修原。有形永宅。
东海西山。其庐罔易。
陈先生嵩山 唐 · 郑韫玉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玉台金阙□微微,仙鹤联翩何岁归。
欲识人间相望处,嵩高山上白云飞。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郑氏北祖房有韫玉,为侍御史欢子,不载仕历,郑珣瑜郑馀庆为其从昆,知应为贞元元和间人。
对同爨不缌义居芝草(得王甲与从母夫赵乙同爨乙有罪物故不为三月服丧从母诉无义县令王庚四十死州断加役流不服又虞乙家五从义居园中禾生两穗庭中产芝草盖形紫色邻人告隐瑞州不断罪亦不上闻) 唐 · 李龟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
命以义夫。光昭令德。
俾立家室。其(其一作礼)或有差。
同爨则缌。已发檀弓之问。
义居成瑞。雅均唐叔之谣。
王甲冥豫在躬。物故无服。
虞乙至诚必察。感而遂通。
从母薄言。因遘悯而兴谤。
邻人所告。何至攻乎异端。
德音莫违。及尔偕老。
制义居业。光辉日新。
繐帐空悬。悲深苦月。
芝庭独秀。荣曜生春。
宿草之坟。未展生刍之礼。
之砌。已交蓂叶之阴。
县令能业其官。惩忿窒欲。
州司以明庶政。敢复未闻。
罚既甚于蹊田。瑞颇于州里。
欲拘司败。法也何逃。
或礼出异文。缘情僶俛。
瑞符等级。易有随时。
未寻物故之由。难语不应之坐。
伫详灵草之异。方书掩瑞之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