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萧山陈长官(一作明府县楼登望 唐 · 方干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仲叔
坐看南北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
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
寒涛(一作昼潮)背海(一作郭)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
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宁陵陈长官984年 北宋 · 王禹偁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吏隐宁陵县琴堂古河
家山隔江远,风雨过船多。
假日亲寻药,公庭自种莎
相逢如旧识,执手动劳歌。
中舍 其十一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范文正公尺牍》卷上
某再拜。
昨日屈德来,领书,知为季家孩儿病,却总未来。
曾思寒食上坟,三月半葬事,须合照管,亦当奔波,却去即费力也。
事毕却请早来,到热时转难为。
今令魏祐押职田钱并影堂材植去,及带匠人。
惟石碇,未知彼中易得否?
必然便可了当。
仍请三月半葬事,夜作水陆斋一会,别书牌子,供养自家祖宗先亡。
并陈家坟茔切近,亦召伯阳到寺排供养。
及六屯田家祖先,并同。
其馀合供养神明,并依水陆本法也。
更有合支用处,并令魏祐应副
更知诸亲属,岁荒不易,旋籴米二十石去,请便俵散。
其逐月供米者,却不销得(杜大家曾供米否?亦每月与一石。)
酒亦送去,随米支送。
知尊候已安。
更请倍加将息将息,慎勿动脏腑也。
二屯田不及书,只请将此呈他。
陈家是两世外家,因水陆之会,又坟茔邻,并供养不妨。
陈长官必已行,更不写书。
嵊县嶀浦庙记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七、《攻愧集》卷五五、《会稽续志》卷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一、《越中金石记》卷四、民国《嵊县志》卷二五
剡,壮县也。
两火一刀,自古记之。
晋宋名胜遗迹至多,地以豁名,以溪之山水俱秀也。
邑城之北,山围平野,溪行其中。
至四十里许,两山相向愈迫,剡之水易于暴涨者以此。
水口气聚,所以为壮县也。
西曰嶀山,巨石突踞水上。
其下曰嶀浦岩壑奇耸,尤为胜绝。
溪多积沙,深浅不等,惟此数里间渊渟澄澈,不知为几寻丈。
潭在石下,为群鱼渊薮。
相传中有神物,无敢触犯,亦险绝之地也。
上善济物侯庙貌像严毅,夙著威灵,据山瞰溪,称其为明神之居。
溪通曹娥大江,山为台、越孔道,舟车所经,无不致敬。
吉凶响答,求梦尤应。
远近以雨旸祈祷,蒙赐为深,时节报谢者相踵,画像以祠于家者,俱是也。
骆氏世为庙史,有吴越时公牒,称陈长官
嘉祐七年,乡贡进士何淹为给事郎太子中舍知县高安世为记,亦云侯姓陈氏,为台之仙居
始过此,阴有卜居之志。
秩满,舟覆于下,拯之复溺,死焉。
自尔显灵,民遂祠之。
天福初有神兵之助,而受此封。
郦道元之注《水经》,出于后魏,已言嶀山北有嶀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克敬焉。
若相盗窃,必为蛇虎所伤,则庙已古矣。
台州乐安县五代时改永安,至皇朝景祐四年始改为仙居,不应石晋之前已有此名。
岂侯实为永安县,后人误承仙居之名耶?
正如磁州崔府君国家奉之甚严,《会要》以为之崔子玉,《孝宗圣德事迹》谓赐名从玉从爰,盖以始生符瑞,默契其名,而《昭陵实录》乃谓唐贞观中滏阳县令也。
幽冥之事不可究知,传记亦有谓灵祠间有以刚方之士代之者。
惟其血食有素,授职于朝,故封爵之报与臣子不殊也。
建炎时,敌骑入越,而叛兵欲犯邑境,以神之威,不战而退。
乾道中曾赐香茗之奠,今丞相大观文谢公布衣时由丹丘南宫,神已告之富贵之期。
是举登科,作尉此邑,事之尤谨。
公既登枢筦,修职魏君必大率邑人以加封为请。
庆元改元,赐庙额曰显应,公之力也。
魏君年及八十,为一乡之老,既募众力,新其祠,而钥之子潚适为丞,介以请记。
惟神之姓氏事迹著闻已久,潚又能道祠宇祈禬之祥,且将捐私财而刻石,并为记之。
修庙之役,刘令君矩先以十万钱市材,魏君以宰木助之,周令君悦取以建殿宇。
始于庆元四年十一月,成于六年六月
而终始经理者,魏君也。
宁海县题名记绍定二年十二月 南宋 · 吴子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三、《赤城集》卷四、《台州金石录》卷九、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
宁海题名记,不知始何时。
宣和间楼府为记,称始锓以木,更用石焉,然颇以井聚僻寂小其县。
宝庆二年冬会稽王君至,僻寂者渐稠密矣。
君顾谓县当问民俗,不但誇井聚。
民俗厚,虽僻寂未宜小;
民俗薄,虽稠密未足誇也。
宁海之民力耕钓,安赋输,见谓勤朴。
于今尚尔,意其在宣和前未接京邑华靡事,其俗之厚无疑矣,而可以僻寂小之哉!
然今既渐稠密,亦渐炽于争。
盖地迫山海,产悭食啬,有足悯者,未可遽咎其俗之薄也。
且人情本尚平,纵趋险可复御以险乎?
人情本尚易,纵趋难可复御以难乎?
自是洁己究民隐,每黎明达分夜,甲是乙否,语同家人,所与夺一于理义,威术弗仗也。
听之东有堂老几仆,葺之如新,榜「平易」,以见其志。
既又谓题名虽更用石刻,亦磨漫不可读,别市石重刻之,增本朝而上三人焉。
曰刘毂,曰陈仲通,仕、唐风迹不大著
陈长官,名莫详矣,而知其仕吴越吴越议增赋,上书死争以免。
由是观之,果援其民以避险难,千载讵终泯耶!
今石之上名氏班班,苟过其下一二数,孰为追继陈者,孰为远愧陈者,有耸慕而遐思,有怒眦而切齿,蚩氓得以肆臧否,贱隶得以公赏诛,可畏而不可诬也。
式劝式戒,具兹石焉。
然则以僻寂小其县,民之望于令者安在?
以平易孚其俗,君之望于后者有竟乎?
君名准,字端己,遂初先生之次子,于是世其家矣。
绍定二年十二月九日荆溪吴子良记,建安葛应龙书。
宁海县 南宋 · 储国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五、《历代赋汇补逸》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光绪《宁海县志》卷二○
孙兴公作《天台赋》,信耳闻而任臆度。
宁海其东麓也,事或湮没而弗著。
独一丹丘存旧名,而临海、天台交有之,莫订其实。
余家宁邑盖五世,其山川里社之所隶,人物土产之所钟,有亲见,非剽闻,有谂知,非臆度也。
矧夫皇舆塘、钱塘邑在五百里甸服中,声教浚涤,精彩呈露,月异而岁不同。
顾以千百年往事概观,得乎?
暇日翻故书,因命子墨赋之。
词之浅薄,虽不谐金石声以取誉于时,原古备今,聊以补前赋所未及云。
东都来,问于桃源主人曰:「吾行天下,周览山川,九土之别扬州,台岳未发于神秀;
六朝之都建邺宁海罕著于名贤。
堪舆闇而弗耀,图谍佚而无传。
子居是邦,愿闻其所以然」。
主人曰:「客亦知夫天施地生之有消长,古往今来之有更禅者乎?
吴越为蛮索,《春秋》之所同贬;
以台明为瑰富,词人之所深羡。
晋太康,吾邑始显。
回浦而置郡,析章安而为县。
初宅白峤,声迹岁远。
旋卜海游,规模日浅。
今迁治于广度,得形局而恢展。
乌石之岧峣,腰玉带而回转。
桥亭横界乎两街,市门旁达于四面。
祠应三台之顷临,井象七星之分建。
祥符之奉帝真,新皇祖之登御殿。
藩府之仪式崇,十节之侯谒见。
绍兴之定庠,揭四教之堂扁。
屏门阓之嚣諠,俨丽泽之渊泫。
祝圣则放生池之记复出,励贤则释褐坊之题壮观。
祭社有坛,以重先农之祈报;
登陆有亭,以隆过客之宾饯。
尔乃六卿冠盖之都会,千室弦歌之敷阐。
隶方畿之繁邑,非邾小而滕褊。
其山则东有帽尖盖苍之绝巘,西有桑洲桐岩之卓峰,岘城矗立于南鄙,天门昂峙于北封。
三十六雷当其肘,一十六窟蟠其胸。
跨古岫而上寮斗,盖梁宣王之旧游幸;
踰摘星而入瑞云,又佛昙猷之谂经从。
垝桥之虹,石梁杳通,苍苍葱葱;
仙岩之峰,洞天几重,穹穹窿窿。
奇龙勍虎,崄怪巃崧。
云情雨状,变现洪濛。
康乐思登而泥武,文举愿从而迟踪。
其海停纳万流,宗长四渎,控直港于稽鄞,引大洋于温福。
出乌崎,通鸭绿,睎日本,睇旸谷。
合镇都而为五十二,隶海屿者有三十六。
马筋滉漾之乡,汇闾尾而吸长川;
黄渡湍激之势,架修梁而接平陆
缑城以北,厥壤既隩,叹𩸞亭之旧,筑浮门之曲。
厥聚惟簇陈,长城之故族。
一日再潮,阳往阴复。
千艭万艘,东奔西逐。
元舆观之而难言,子虚赋之而不足。
其野则有郊坰原隰,溪涧洞潭。
其平如掌兮通适,其峻无涯兮叵探。
视涓流而过坂兮,为砩为圳;
望朝氛而竟野兮,为雾为岚。
风挟飓而震远,雨拖浪而荡炎。
居氓安之而生聚,神物凭之而隐潜。
尔乃培厚而百家集,渊深而万有涵。
姜畦富于坛黄社,蔬圃利于后洋溪南。
苔脯擅奇于古洞,茶笋毓瑞于宝岩
峡石蓣奴,魁蹲鸱而软滑;
栲溪楮友,方剡藤之莹纤。
九顷莲芡,得水泽之富;
三洋椒漆,宜土性之咸。
蕃于筀筋淡苦,木盛于槠樟松杉。
其卉则蒲,艾芦蒹,而洒然秀出者,惟荪珥簪。
其果则李杏梅栴,而磊然饤座者,惟香橙乳柑。
田谷则籼秫总总,而利获于海涂者相倍蓰;
其陆种则麻菽穟穟,而岁收于山货者常二三。
药物志于筼窗者大半,种谱于南塘者相参。
厥草芊芊兮,长重脂之羜;
黝黝兮,登五熟之蚕。
凿埳则梅村之沙成铁,熬波则长亭之土成盐。
以至惟错之珍,所产者多。
鲈脆鳘肥,螺珍䖴柱,蛎牡虾魁,望潮章巨。
蟳含膏而团脐,䱥凝油而塞肚,鮻通黄而粲金相,𩻣柔白而悬银缕。
新妇臂婉而凝脂,老妪帔长而曳组。
旧总谓之鲜鲜,贱不论于分数。
若夫涝涨而河豚生,汐退而弹涂聚,䖳沫浮鲗黑喣,鳌车攒蚝山竖。
修带如篦,斑鹿赪虎。
鳒目之比如瞪,鲨觜之铦于锯。
之软如束,鮨苗之多于
鲳枫叶之僄轻,鳢竹夹之癯露。
加之鲯鳗鲚鱽之党类,蚌蛤蛏䗯之俦侣。
《水经》失于登载,《尔雅》昧于记注。
名不周知,品不殚举。
于是术逞詹公,巧兼任父
随搜收于缗罾,剩堆贮于鼎俎。
又有鲤鲫细鳞,鲇鳅吐哺,蛙蟹产于畴塍,鳝鳖穴于沙渚。
濈濈湡湡,洋洋圉圉,虽水族之殊科,亦海物之同与。
矿石涸于蛇盘之丘,石首发于洋山之屿。
工师钻坚而脔分,舟人冒险而渔取。
磨砻磢砌,以供百家之常需;
胶鳔鱐鲭,以通四方之贩贾。
此虽方物之所宜,抑亦他邦之鲜伍。
而况东南正气,界截海邦,霞崌月屿,钟英孕芳。
曩以去天之辽邈,超然避地而退藏。
至屈氏子庐于湫水之浒,梅长者栖于凤山之冈。
曰铁场则有若张少霞之药鼎,曰桐柏则有若葛稚川之丹房。
虽启灵而著述,迄铲彩而埋光。
宋德之当天,同文轨于殊方。
而抑聃释,业文策而变工商。
越嘉、治、祐、宣之熙洽,联周、王、罗、李之骞翔。
赫名第而起晦,辟井社以斸荒。
迨六飞之度南,广仁泽之延袤。
东西王两族之望,左右许一门之秀,疏学殖之根源,竞贤路而辐凑。
乡贡之家,比比乎连甍;
桥门之彦,翩翩而结绶。
或骞华于童习晚恩,或擢颖于宗英世胄,或文武科之踵升,或内外优之叠奏,或能流光于宦业,匪徒角胜于文囿。
尔乃白屋公卿,青云步骤,乌台骑省之出入,虎节菟符之先后。
重典选于春闱,侈归荣于昼绣,簪笔素以对天光,典枢衡而应台宿。
等而上之,来者靡究。
更有尚清修而立门户,轻进取而安里廛。
泥滓名位,胶漆林泉。
泻陶篇而杜什,藐
蒙庵文会,襄阳之耆旧;
阆风诗侣,江西之派源。
或辟野堂而讲学,或储墨藏之遗编,或守柴桑之庐而厌仕,或结香山之社而逃禅。
信君子之行藏,表乡里而率先。
士得师于庠塾,农勤身于桑田。
工执艺而精良,商通货而贸迁。
举乐道而怀德,知委顺以安天。
于是俗化,明表里正,有事生事亡之合于理,有为妇为母之一于敬。
守义者却婚于崔卢,笃教者媲贤于陶孟。
兹阳倡而阴和,犹宫动而商应。
蔡贵嫔则垂国史之懿范,若汪李氏则著郡记之贤行。
厥惟风教所关,非但室家相庆,亦或厌世味之甘辛,悟法身之清净。
传祖远之衣钵,擅上方之名胜。
惟此旧俗,安于遐陬,不从军而走马,不带刀而卖牛,仅守田园之业,以纾衣食而谋。
彼钱氏之僭窃,奄全浙而诛求,递逢迎而加赋,苦椎肌乎何尤。
陈长官,如鲁中牟,历上书而争诋,宁委身于系囚。
直挽回其毒手,得轻损于苗头。
迨夫钱俶纳土,而后皇政优游,闵赤子之彫惫,从宽典而抚优。
由是岁月久,雨露周,主意渥,宿瘼瘳。
立县渚之镇,以警乡落之狗鼠;
设临门之寨,以壮屯卫之貔貅。
宽税敛于经典,弛酤榷于糟丘。
免身丁而生齿有滋蕃之益,行义役而乡邻无纠决之仇。
遂百年之聚族,溥一同而蒙休。
又况气数干于定理,矩矱系于操修。
赤城经行之日著,拙斋生徒之云稠。
寓黉舍而象绘,备烝尝于春秋。
植公道之赤帜,屹砥柱中流
后生宗之而自励,末俗闻之而不偷。
且夫自有邑里以来,希见兵革之事。
袁晁狂徒,竟歼于十二保桥;
吕囊残党,随扑于清泉山寺。
二难既消,寸铁不试,晏然娲之居民,真若仙佛之乐地。
子来几日,谈何容易」?
客再拜曰:「吾侪小人,粗明大义,兹固道听而涂说,或恐俗殊而政异。
敢将狂夫之言,以发主人之意。
海濒斥卤,旱乾无备。
三日不雨,则田龟坼而枯焦;
一谷失收,则民憔悴而狼狈。
枯富家之储赢,仰客舟之米至。
此合推广社仓之成规,以为凶年之久利。
万户酒酤,沈湎荒恣,大家造年计以縻谷,细民乏朝炊而求醉。
是虽郡国之委输,终亦县家之枵匮。
此合稍复发卖之通规,以贮公私之元气。
官弱民强,谁实谁祟?
治邑者悸惮而不问,摄事者茍且而不治。
此安得关中司马、洛阳康节之复生,以主乡邦之公议?
余亦言外之散人,或干狂谋而出位」。
主人矍然起而谢之曰:「客固咎吾之不言,而未知吾所欲言之志」。
就历叙于篇中,以备观风者之所采。
豸峰应君墓志铭1294年1月15日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三、《阆风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宁海浮溪为屏几,梅林为茵席。
自提树趋而至于清泉山,是为邑之右臂;
自法昌帽尖趋而至于岳祠白峤,是为邑之左臂。
梅林居其中,宽平沃衍,可容万家,为通驿大道,旁引两臂,支分港别,达于大海,有舟航网罟之利。
其隅隩深窈,环以文溪,峙以茶山,有椅桐、、楩楠、豫章、竹箭、茗之产。
钱氏有国以来,善事上都,无甲兵之扰。
时有议增赋者,邑之陈长官力争之,以去官自誓,得不加敛,故民以阜安。
梅林应氏为著姓,历东都二百馀年,涵养生植,族聚滋茂。
靖康之变,金人之师至明而退,祸不及宁邑梅林倚郛负郭,赀用不伤。
乾、淳以后,礼乐文物被焉,彬彬焉多士矣。
先是,吾邑自罗公适以科第起家,为时名臣,梅林二李继之,而应族邻焉。
其秀者相与磨砺浸灌,质剖而文蔚矣。
应之宗姓,其先有著籍于昌国者。
至葺芷公,乃致身参预,故梅林之应,以胄牒中举者数人,君其一也。
呜呼!
以三百馀年之族聚,而又风之以累叶之诗书,宜世其家也。
君少敏锐,志气轩昂,处事如成人,而长老反取咨焉。
丙子归附之初,路府倚之以定寇,从权处变,捣其巢穴,获彼渠魁。
路府欲奏官之,君力辞以免。
己丑,玉山之寇荐至,宁海军帅咨之。
招集流散,分别淑慝,而全活者甚众。
路府欲以其功再闻于上,君以劳致疾,归卧湖桥,荏苒不起矣。
呜呼!
道固多方,权非一法,天实为之,可为浩叹!
数必有穷,虽天亦不能亨其施也。
君讳瑞孙,字季圯自号豸峰
曾祖筌。
祖自得。
考弘初,蚤世。
君娶杨氏,故文林郎相如之女。
有子四:鏶之,为伯父后;
庄,早卒;
安之、宓之。
女三:长适故国学生陈材应,次适故承议郎平江府长洲县舒斗祥之子子普,次适俞可翁
孙男十:山立、山京、高、延、建、尧、淼、鑫、㞳、嵱,建为庄后。
君生于绍定辛卯二月甲戌,卒于至元己未十月乙未
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湖桥之原,君所自卜也。
君事祖母以孝,周乡党以义,与交友以信。
凡人道之常不书,余独书其处坎陷而不失其正者,所以纪世变、悲天道也。
铭曰:
麟之彬彬兮,以不触为仁兮。
众正有邻兮,豸之毅毅兮。
以触邪为义兮,群纤投畀兮。
愤世嫉时,形于色兮;
有志无位,空太息兮。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