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送卫奕致仕归诗序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七
卫君奕作邑于文水,致其政而归,寮友同饯于太原之城南溪亭。酒既行,坐有诘其归之遽者。曰:奕非率尔而作,盖尝虑之审也。夫欲高蹈方外,遐希真逸,御列寇之泠风,乘王乔之飞舄,手弄白日,顶摩层穹,此荒唐冯虚者之去也。妄谋捷径,苟厌徒劳,身虽寄于林泉,心不离于朝市,觊因伛而成敬,期闻价而速沽,此贩卖云壑而去者也。自负绝俗之姿,能通当世之务,叹鸾凤之栖于枳棘,思长鲸之纵于沧溟,愤然远引,戚尔兴嗟,此不能居易俟命而去者也。辉其光而离其尘,砺其锐而趋其纷,动而有括,孤而无邻,众恶所归,危机将发,此怀忧不得已而去者也。奕之去皆异于是,少而笃学,固怀干禄之心;长而效官,惭无应时之术。惟兹晋邑,地瘠民贫,迩者政令日新,督责日峻,熬盐于盬,严索十年之宿逋,伐木于山,尽括十年之旧数,移粟出八程之远,助军有七倍之输。民久难堪,令何宁处?退惟孱琐,恐玷刑诛。屡思平子之西园,愿上渊明之印绂。从兹息影,将老全生。举席虽怅其遽行,有识皆称其得计,惜离群而出饯,咸临溪而赋诗。绍圣二年九月,东蒙李某履中序。
乞对易巡尉干办场务之人奏(绍兴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七○(第四册第三四九○页)
据知常州俞俟劄子,本州边临大江及太湖,地分阔远,全藉巡尉防托。本州四县见任巡尉共一十二员,数内有怯懦不可充捕盗官,可以干办场务之人。其监当官却有材武,不谙场务职事。欲乞许令本州两易,其候过防秋依旧。
与康平仲书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忠穆集》卷六
顷在维扬同班列之次,备见注措,无不中理。又高文博学,至今不废读书。笃信忠厚,第深叹仰。而每有启拟,烦言纷纷,岂非天耶?命耶?或者辅相造物之乖耶?然杜门日久,所养益纯固,居易俟之,足矣。温、台相去四五驿,偶公与台守有嫌,衰晚又不敢轻动,遂阻良集。某来春欲游雁荡,不知车从可来山间僧寺,为数日之款否?他惟顺序保啬,以副区区之祝。
俞居易(俟)兄弟并时为属邑长示其父所藏东坡送行诗用其韵跋卷末 宋 · 葛胜仲
押侵韵
吾州两支邑,伯季俱鸣琴。
清谈一倾倒,亹亹正始音。
文室赖芝兰,药笼资桂参。
猥示晏楹书,什袭缄藏深。
好事识雅趣,扬美知孝心。
跻荣荷门基,行矣勋业寻。
俞居易阁学挽诗二首 其一 宋 · 刘一止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事业更中外,论思契冕旒。
年虽濒钓渭,志不在封留。
慈爱平生念,欢愉末路收。
遥知谢公客,挥洒(四库本作泪)过西州。
俞居易阁学挽诗二首 其二 宋 · 刘一止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奕世论交地,红花巷陌春(自注:仆所居,旧称红花园。)。
扬雄一区宅,晏子百年邻。
游倦归相踵,身闲意更亲。
那知从此别,老泪损天真(以上《苕溪集》卷八)。
俞俟知扬州制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八、《苕溪集》卷四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具官某:广陵斗牛之枢,地控淮海,为一都会,自昔守臣,有连率之重。以尔屡试烦剧,才具有馀,吏畏其明,民怀其惠,肆以命汝,盖不惟其官惟其人之意也。尔其布宣德泽,拊其凋瘵,使一方安尔之政,则为称塞。可。
回山人祠堂碑记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七
尝闻得道而仙者,未尝不游于人间,求为善之类而诲勉成就之,其得之也难。得之难,盖有甚于求之也。乃毁裳败履,蓬发垢面,行自廛市中,人孰得而识之?若志行符合,夙植缘契,固有不待求而至者卒然遇焉。如其无所契合,虽建楼居,筑仙馆,巡游海上以礼神仙,望方壶以跂想,祗益见其不智也。呜呼,回仙之与东老,其亦异哉。东老震泽人,名思,字持正,姓沈氏,隐于东林而老焉。郡守秘阁陈成伯以东老名其所居之庵,后人因而称之曰东老。有至行,乡里所师,尊贤礼士,闻于四方。家惟酿十八仙白酒,以饮宾客。一日,有青巾道人长揖于门,自称回山人,欲求一醉。东老熟视,识其非尘埃中人,延坐,相与论古今治乱、《老》、《庄》浮屠氏之说,纵横钩贯,可喜可愕。自日中至暮,饮酒数斗,谓东老曰:「闻公能黄白之术,未尝妄用,且多阴功,此吾所以来也」。既而劈榴皮书壁留诗,及晨乃告别,握手告语。行至西舍石桥,乘风而去。语甚多验,然有秘而不得闻者。独告以后五年此日数尽,再约再见。至期而东老果卒,则东老盖仙去也,世俗不解其化。时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书榴皮之诗留传人间。其后东坡先生苏公和章,并为其书「东老庵」、「回仙桥」,石刻存焉,高名之士,皆有和诗。自始遇回仙,距今八十有五年,华阳公以尚书二卿出镇吴兴,诸公贵人咸赋诗赠行,而少保观察秦公末章独云:「欲询东老榴皮字,试问溪头鹤发翁」。公开府之初,威德并行,靡所不举,化人以神明,雅俗安其恺悌。曾未期月,上下咸宁。暇日以少保公之诗访回仙事迹,而得乡人耆老所录事详,又得回仙像于东老舍西祇园寺之北壁。而薜荔生罅甃之间,蒙络壁上,若龙蛇夭矫,独不侵面貌衣服,人益为异。公命增葺祠宇,严奉其祀,贻书属一止曰:「乡邦之胜事也,愿有记焉」。予尝观颜太师始至临川,访麻姑坛,纪其事甚悉。鲁公端亮英烈人也,其跂慕如此,意必以神仙之道、冲虚清净之说,足以脩身靖民,有补于世教,见之述作,非但侈其神异而已。今少保赠公之行,首及回仙之事,岂偶然哉。以道相期,且以公之行事殆将无愧于古今,而又欲以发扬兹事,为隐君子之宠,风动士类。今东老已矣,乡里实与荣焉,一止其敢不承公命,以强一言乎?回姓盖吕字之隐,山人则仙字之拆文云。绍兴二十二年春二月癸未,左朝奉大夫、检校中书事、直史馆、编修、赐紫金鱼袋邑人刘一止撰。敷文阁直学士、左朝议大夫、知史馆、编修兼侍读、劝农事俞俟书。奉议大夫、直集贤院、起居舍人兼国子司业、轻车都尉□□篆盖。
按:同治《湖州府志》卷五○,同治十三年刻本。
宋故恩平郡夫人刘氏墓碑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绍兴八年冬,某待罪史官,执笔螭陛,而殿帅杨公每相遇于东庑下,意色款款,不相配夷。明年春,见语曰:「存中逮事祖母恩平郡夫人,蒙教育之恩甚厚,葬十年矣,而碑铭未立,私心恧焉,敢以累子」。某曰:「公家世忠孝,闻于三晋,而公复以勋绩被宠遇,致位通显,益大厥家,其继述先懿宜有人,顾安取此」?然不得辞。既而观夫人行实,而感《周南》之诗,妇人能勉其君子以正,字应书法,谨叙而铭之。夫人姓刘氏,其先居相台,后徙开封,遂为封人。祖斌事真宗朝,久宿卫五边功。一日,以偏裨从大将北征,会天晦冥失道,至北海,有老人持舟渡之,且授以乳香,云:「服此可不食」。皇祐中,从狄武襄公征侬智高有功,迁澶州总管。卒,赠太保,敕葬开封之沙台,号「吃香刘太保」。父居易守忻州,终供备库副使。母王氏封寿安县君。夫人,供备之长女也。自幼淑惠,供备钟爱,难其配。永兴路步军副总管杨公宗闵初任为三班借职,供备一见与语,奇之,曰:「将帅才也」。以夫人归焉。夫人之归杨氏,事姑檀夫人甚谨,侍疾不解带,不顷刻去左右。辑睦宗族,遇其下有恩,喜愠不见于色,而家事井井,皆有条理。总管公以忠义自将,躬冒矢石,闻命引道,或不介而驱,视骨肉如路人,不少牵制。居无事时,夫人率勉之赴公,不以私事一毫累其心,故坚决若此。夫人早遍通群书及内典,得其大旨,敏识绝人,义所当为,断然不惑。朝廷之复燕山也,总管以河东第三将驻军静寨城,且沿檄武州。时常胜军五百人实散从留静寨,官吏失职,廪无见粮,至贸衣以食。夫人语其子霆曰:「燕人陷夷踰二百年,今始归朝,而郡县无以给其食,至冻饿,岂人情也哉」?命捐私藏数百解济之,悉赖以全活。自是夫人之誉,溢于边境。初,总管为永兴副师,金人长驱,河东郡以城降者,过予永兵河虏,俾夫人携家之属,夫人执义不从,总管曰:「吾效死于此,然不可以无后,以百口累夫人」。夫人泣涕,诀曰:「百口责在我,君无顾家。受国深恩,无临难苟免」。永兴陷,总管以死节闻,夫人号恸不自胜,既而曰:「我夫得其死矣,未亡人复何憾」。时道梗,多剽敚,行次成州奥亭,县尉郭先将夫人所赍厚,与盗刘敢战以兵圜之。敢战骑卒有尝隶总管麾下者,语其徒,曰:「此长安杨总管家属,无辄犯也」。众皆竦然。夫人抗声呼敢战曰:「刘侯,尔名将家子,今举义当为上帅,无久在草路,隤其家声」。敢战盖太尉刘发之辟从也,感夫人之言,流涕再拜,请姑事夫人,且愿因夫人求受节制于成州。夫人遣建以其情告成守,曰:「必许之,外可无寇,内益胜兵,一举而两得」。成守以为然。既而僚属属曰:「杨夫人果免于难,虽古智谋之士何以加」!至兴元,闻孙存中扈驾南巡,屡立战名,喜曰:「我孙幼不凡,固宜有此。我当犯锋镝趋行在,所冀一见而死,愿毕矣」。明年冬,发二蜀,阅半岁,会存中于建康。是秋,遽以疾终,实建炎三年八月二日也,享年六十有三。累封至宜人,以存中追赠恩平郡夫人。存中以其年九月十日葬夫人于建康蒋山西草堂之原。男四人,曰震,敦武郎,靖康初知麟州建宁寨,夏人与契丹将小鞠䩮寇河东,死于贼,追赠太师。次曰霖,乡贡进士;次曰云,承信郎,皆早卒。次曰霆,承节郎,后夫人一月卒。女三人,适乡贡进士王仲举、靳亮、何充。孙男七人,长曰存中,殿前副虞候、保成军节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武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实封二百户。次曰居中、执中,皆从其父死难。曰师中,秉义郎。曰彦中、安中、守中,皆承信郎。孙女三人,长适乡贡进士王公宏,次未行。曾孙三人,曰契,成忠郎、閤门祗候,曰倓、曰㒜。曾孙女四人在室。呜呼,恩义相胜,平时士夫处之,称以为难,而夫人判之于仓猝扰攘之间,不失其正,名到于今,伉俪俱荣,斯亦奇矣,论者以是深数之。至孙鼎贵,间关东来,仅如其志,不克久受钟鼎之养,事为可矜,岂为善之报不于其身于其后人,兹可信耶?铭曰:
夫人之德,式是嫔则,恭顺且直。以严其身,有彝有伦,壸政以振。允毅杨公,秉心恪志,国尔忘躬。闻命引途,不介以驱,何有厥挐。夫人刘氏,克相君子,惟义所止。生死之决,虽古猛烈,志义或蹶。曾是闺门,谓此断恩,慷慨以论。声实播闻,缙绅云云,有苾其芬。夫人来东,孝孙之从,受养则丰。惟时孝孙,日侍帝阍,帝顾为温。车服炜炜,归奉燕喜,惟其有此。曾未更时,壑舟已移,孝孙孔悲。惟积也厚,厥报未究,以溢我后。迤迤新冈,川流泱泱,庆如许长(《苕溪集》卷四八。)。
「初」上,清抄本补「建炎」二字。
贵州答吴元中书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九、《梁溪集》卷一一二、《锡山文集》卷八
某顿首启元中观文相公大孝服次:人还,蒙教赐,窃审迩来动静之详,慰佩无喻。春深,气益暄,伏惟孝履祇福。睹三月六日内禅诏旨,王室变故,遂至于此,痛愤何言!又传禦营将士榜檄,乃知逊位缘此之故,所传敌国之意非也,诏旨姑欲假此以为辞耳。彼为赵氏之故,而欲以此为讲好息兵之谋,其术不亦疏乎?自古不能自彊,而专以退避为事,威灵尽去,则必有此变。曩议巡幸,亦尝陈此,以谓留中原虽艰危,然人心士气百倍,可保无虞;若幸东南,则肘腋之变不可测,实不敢任其责,盖亦以理料之耳。方建炎丁未秋,主谋者既不为保中原之计,即须乘势幸建康,而料理淮南,以为藩篱,措置战舰、水军,据江以为险,则东南犹可保,而无一旦仓卒之患,犹得下策。此琅琅王所以闻西晋之故,即日渡江也。当时诸人但为身谋,不为国计,以谓渡江则天下以弃中原之罪归于己,故操两可之说,为驻维扬之谋,以南迁议归咎他人。扬声北还,又不为东南守禦之备,日复一日,惟幸敌人之不来,而来即南渡以避之,自以为得策耳,然不知大江阻其后,非仓卒所能济,则必有扰攘狼狈之势。祸变不测,向之谋自以为巧者,乃所以为疏也。大抵为身计巧,则所以谋国者必疏;为国计深,则所以谋身者必拙:二者不可得而兼。故能忘身及家以为国者,国安而身与家同其休;窃窃然惟以谋身为事,则家国必至于俱亡而后已。此君子小人之所以异,而有国者必以用小人为戒也。别纸所谕,何虑之深。方今戴宋之志无穷,而不以进退二其心者,独吾二人耳。借使如前书所谓死得其所矣,尚何言哉。自古必有不二心之臣死社稷者,亦常理也,况又不必尔耶。宣和间,王、蔡、童、梁所以谋身者至矣,然卒不免;靖康间,唐、聂之徒所以谋身者亦至矣,然又不免;至汪、黄,则又巧过于数子,然又有今日之事。吾二人者,其拙不若人,可胜言哉!以其拙,故反得视听食息以至于今,此岂可以人力致耶?如仆之危,又非公比。姑置靖康不论,前日用事者以事势相激之,故必欲置之死所,撰造百端,处心积虑,念念不忘;未及措手,彼已先自罹祸。以是知天之能胜于人,而力不足以胜命也。居易俟命,使内省不疚,俯仰无愧,足矣。如是而不能免,亦命也。舍虚幻身,求真实法,为宋纯臣而死,不犹愈于彼之死乎?以此胸次坦然,无复忧惧。此说虽似不情,然理实如此,不知公以为如何?区区自过象郡,颇觉为岚气所中,饮食多呕,姑少留怀泽将理。公傥尚居龙城,健步往还,不十数日可通音问,或有所见,愿见告也。初夏祇数日间,千万节抑,为天下自重,不宣。某再拜。
俞俟磨勘转官制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八、《东牟集》卷七
朕更三载而考绩,大明黜陟之公;操八柄以驭臣,不轻爵禄之予。虽为法从,亦率彝章。具官某资禀疏通,材猷肤敏,荐更事任,咸有声称。入持橐于甘泉,备罄论思之益;稀鸣桴于京兆,素高弹压之威。屡抗需章,丐游真馆。方从铨选,课年劳而升寄禄之阶;属布郊恩,进伯爵而衍爰田之赋。特赐异渥,荣增一时。往祗涣命之优,毋怠嘉猷之告。
乞对移郑释之奏(绍兴二年十月) 南宋 · 徐康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六(第四册第三七七七页)
知常州俞俟治郡有绩,近释之到任,颇以职事不协,乞对移释之。
修缮建康行宫城壁诏(绍兴五年正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五、《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二(第八册第七三三七页)
建康府行宫缮本未毕,兼城壁损坏,亦当修筑,可委江东帅臣同转运判官俞俟随宜措置,须管日近了毕。及省部百司仓库等亦仰踏逐具图来上,务从减省,不得骚扰。
诸路安抚转运司兼领营田事诏(绍兴七年六月五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一○(第七册第六○四一页)
淮东委蒋璨、淮西韩琎、江东俞俟、浙西汪思温,湖南北、京西南路帅臣并带提领营田,内有见带营田大使、营田使,即依旧。各将本路州县应营田官庄并租佃田土、州县官勤惰,并依营田司前后已得指挥施行。仍各严切督责州县当职官疾速趁时接续措置,召客耕佃,毋致荒废田土。候措置增广,取旨推恩。其提领营田司限一月结局。
敷文阁直学士右朝散大夫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俞俟父温赠左银青光禄大夫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朕荷天垂休,丕隆孝治,爰敷德泽,以惠多方。眷予持橐之良,肆茂显亲之渥。具官故父某,令名表世,博学决科,效官著清白之规,通籍及高华之秩。庆钟令子,位列从班。属颁大赉之恩,宜厚追荣之宠。其陟文阶之峻,式为幽壤之光。
俞俟故母万氏赠文安郡夫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具官故母某氏,柔嘉有则,淑慎其仪,佩箴图之戒以自防,奉蘋藻之羞而不怠。庆钟令子,位列从班。属颁大赉之恩,宜厚追荣之典。其易封于大郡,以申贲于幽扃。
俞俟母林氏封孺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具官母某氏,仁而厚下,礼以齐家,令名久而愈芳,眉寿宜其偕老。庆流子舍,位列天官。其申封号之华,以侈私庭之宠。往祗朕命,益务钦承。
俞俟故妻史氏赠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国有大赉,泽覃庶工,恩及闺门之私,礼无存殁之间。具官某故妻某氏,奉身勤俭,睦族慈祥,作配善人,不克偕老。兹属漏泉之惠,宜疏刻蜜之章。申锡荣名,永光窀穸。
俞俟故妻陈氏赠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具官某故妻某氏,静专禀质,柔惠宜家,裔出高门,配于厚德。生莫谐于偕老,逝宜厚于追荣。显号载加,幽窀其吉。
俞俟妻赵氏封硕人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七、《东窗集》卷七
敕:国有大赉,泽均四方,惟时侍从之联,亦燕室家之喜。具官某妻某氏,修身淑慎,秉德惠和,不忘夙夜之勤,克谨舅姑之奉,尽妇之道,成夫之名。宜申锡于徽章,以增光于私室。往服朕命,益务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