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周师成”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辞免除藉田令第二状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漫塘集》卷五
某伏准省劄,以某辞免新除藉田令,奉圣旨不允,疾速起发前来供职。
某荐膺宠命,俯极战兢。
伏念某蚤岁效官,位不过掾幕;
中年屏居,身不入朝市。
容台列属,中旨趣行,皆耳目之所不接,梦想之所不到。
况圣上天德出震之初,正万化维新之日,而公朝进擢,猥及么微,在某可谓非常之遇。
虽无知如草木,亦觉欣荣;
虽无情如鸢鱼,亦当飞跃。
某其敢固执其愚,仰孤鸿造!
实以衰疾之躯,不但形容如鬼,疏率之性,时或语言如狂,且久安渔樵,遂废笔砚。
犹之猿鸟,必不可与麟凤同瑞圣时;
犹之瓦砾,必不可与珠玉并登王府。
惟当退伏田里,含哺鼓腹,咏歌太平。
所有藉田令职事,或圣君贤相必欲矫俗之敝,择不求者与之,则世之志不苟求而学行才美百倍于某者,何可胜计。
姑以所知言之:前铅山县罗愚盐官县丞周师成,新湖州录事参军杜范,新真州教授潘汇征
乃故枢密点之季子,馀皆进士第
是四人者,禀性不同,至事亲以孝,律己以廉,莅官以勤,临民必恕,行之以公,不顾望以避怨,得之有道,不侥倖以干进,则四人者,同归一揆。
又前真州支盐仓洪秉哲,初擢第,主归安簿。
甫数月,母病驰归,因留不去。
母病有间,勉之仕,不得已,授真州盐仓。
郡守丰有俊檄入幕,赖其助。
有俊为本路提举,复携以行。
及为淮西帅,以隔路不可檄致,乃转以属江淮制置李珏
屡檄其出,而本路新提举汪纲又欲其留。
秉哲难于从违,遂两不就,因以避事为所劾,至今未得差遣
其兄亦四请乡举免举不到省,遇赦不该恩。
兄弟怡怡,不知老之将至
修职郎戴野丽水,寄居有挟势夺村民之舟者,执不与,守怒挞吏,夺舟与之,即拂袖去。
弱冠,其父为求同姓牒,因发国子解登第,以家状中微,有迁就,言之辄愧汗。
其后父丧服阕,遂自陈弃官,今已十馀年,家居深山惟读未见之书,为有用之学。
阁学杨简温州日,已尝论荐,乞命以官。
是二人者,其特立独行,无求于人,尤为人所难。
或公朝不以某为狂僭,于六人之中,特拔其一而改畀之,皆足以使顽夫廉,懦夫有立。
惟是某自为己计,既重于方命之诛,妄为人言,更合贻犯分之罪。
尚祈宽大之朝,曲赐矜贷,某不胜俯伏战悸之至,须至申闻者。
存爱轩记嘉定七年正月 南宋 · 周师成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伯奇父为录事参军建康,不有其餐钱,营小轩听事之后以为便坐,摘取明道子程子之话言,榜之曰「存爱」,而谓予记之。
予于伯奇父同官,而交又厚,乃不辞而言曰:一轩方丈而赢,名之侈矣,焉用记。
然其名轩之意与义有足记者。
君子之欲仕,非谓其位之足以荣其身也,亦曰有位则可以济乎人而已耳。
位有高卑,斋有广狭,济可必也。
济之广狭,吾安能必之哉?
盖有爱物之心,斯有爱物之事,不必高位而后可也。
苟有是心,则随其力之所及而民受其赐
使仕者人人皆存是心,则天下之大,将无一夫不受其赐矣。
惟其不然,故民之得其所者不能什一,而冤失职者什九也。
夫爱物之心,一存一否之间而效之相绝如此,则爱其可暂忘耶!
夫爱者,仁之发也,善之端也。
有人焉,体仁而尽此善,则其仕也,自己而物,皆天理之流行。
爱自存也,非存之也。
降此而心能存于爱物,则其仕也优,而庶乎仁之功矣。
虽然,特未易也。
利害辐辏,志气交驰,爱物之念其存者几,苟不兢兢于此,则始终舛戾,何可胜算?
轩之名且记者用此。
今夫一命之士多矣,岂皆泊然无爱于心。
爱有公私,势无两大。
彼私其爱者,知有己而已,而物我之爱卒两失之。
于己之私爱云者,非吾所谓爱也。
伯奇父既异于彼矣,因轩之名,味名之义,于爱物之心既存之又存之,一念一虑存之,此伯奇所用力而󶽸然不自足者。
他日流风所感,后来者坐于此,而惕然有省,怡然有得,则伯奇父之美不孤矣。
不然,则此轩乃胚胎厉民之所也,其何爱之存?
伯奇父,姑苏人名椅
伯奇父,字也。
遥师考亭于学禁方张时,守其训甚于亲炙之者。
与人简易,而守义不可夺,如蔺相如之璧,不雕饰揣摩,以搂大官之知,其所长也。
嘉定七年正月中浣日雉山周师成记,汴人赵师夏书。
雉山题名嘉泰元年二月 南宋 · 李大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一、《粤西金石略》卷一一、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五、《桂胜》卷一、《桂林石刻》第二四八页
豫章李大异之三年,劝农于广寿寺
是日春和景明,天气清淑,因从容禊亭,遍观前贤镌刻,过午而归。
通判翟𤰩胡槻临桂斛迈偕来。
嘉泰改元仲春望日。
重建谯楼记淳祐七年十二月 南宋 · 程公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九、《严州金石录》卷下、光绪《淳安县志》卷一三
按《严陵郡志》,属邑淳安旧名始新名新安,尝隶歙,历代沿革靡常。
隋仁寿睦州,县为州治,大业改雉山
唐徙郡治建德县,凡三易名,曰新安,曰还淳,曰青溪。
逮本朝宣和,荡平寇窃,改郡曰严,而县亦定为今名。
幽崖穹谷之间,水流激清,林薄邃密,土硗产薄,民贫俗愿,本易于施教化,粤近岁颇号为难理
山川今犹昔也,昔者之民,今之民祖父也。
铜章墨绶奉天子诏而为之令长,鞅掌期会,使吏得以旁缘为奸,擅予夺损益之柄,浮诈相樛,赋入深耗,蠹积于官而莫克究,俗讹于下而浸以玩。
吾友虞君退夫以铨格来涖是邦,朋侪交訾其择地之不善,退夫曰:「不然。
邑以淳得名,乌得厚诬为不可理」?
入境,延见父老,诘致弊之源,推救弊之策,参订版帐,略究端绪。
乃布大信,宽期程,令孚于人,欢趍惟谨。
荐浃旬朔,纲目斯张。
退夫喟然叹曰:「使檄幸纾于曹司,追胥无扰于田里,不及兹时修举政事,与吾民去其患苦,措之礼义,命之曰承流宣化,人谓斯何」?
两造在廷,剖析枉直,刀笔吏莫能措一辞高下其手,用能束笞棰,卧桁杨,士藏修于庠序,农力作于田亩,以复其所谓淳且安之俗哉。
顾邑政隳废久,学馆风化之本也,而堂隍几于陔壤;
市廛生齿所聚也,而衢术靡所扁识;
桥梁济涉,而往来交病;
犴狱戢奸,而讼系几废。
于是衡其缓急,次第营缮,而后及于治事之厅,燕寝之室,除馆以纳宾友,分曹以课文书。
独丽谯自宣和更创,嘉定重修,历祀既深,重费撑拄。
计工度材,诣府禀命,将撤其故而新是图。
前守编修章景孟,今守礼高不妄,咸器其材而诺其请,且捐郡帑廪之缗斛及抽分之章个,以相其役。
重门洞启,井干屹峙,凭虚有闶,引绳其直。
于以宣诏令,揭教条,来赋租,理讼诉,使幽枉毕达,文华发舒,岂徒以侈土木、备制度而已哉。
古诸侯国都皆设台门,今令长犹子男之爵也。
有民有社,而淟汩于簿书期会之间,视官寺若传舍,傍风上雨,苟且遣日,将何以时兴居,静志虑,平狱讼,尊瞻视于吏民?
退夫之作新斯楼也,裁节用度,杜绝渗液,因事之举,民之和以究图之。
僝功于丁未之秋杪,及良月而崇成。
费缗钱若干。
明年春,考满当代,书来谂予以记。
抑尝谓官无大小,时无今昔,事无难易,一言以蔽之,夫子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而已矣。
退夫名兟陵阳人,乾道名宰相孙。
才谞敏赡。
早岁从师取友,熟习义理之学,谨于律身,严于束吏,恕于临民,故能理弊坏之邑,以治最称。
他日朝廷择循良吏,为二千石部刺史之储,退夫抑非其选欤?
淳祐丁未嘉平月宝章阁待制程公许记。
按:嘉靖《淳安县志》卷一四,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李国录墓铭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七
嘉定乙亥夏旱,悦斋李公直前建求言之议,诏许中外臣庶尽言。
某谒选至衢,闻陈奏院之名震京师,则复斋龙图也。
既至,读其书,皆曰宜第一。
又得国子录李公书读之,用温公言旱六事例,指陈无所避,又叹曰:国犹有人焉,久郁忽通,亦先朝议论之一鬨也。
用其言,表其人为宜。
后省诠次未出,如科举子望榜然。
既而舂陵一士人姓唐者与京西县令两书颁行,率归咎于州县之琐琐者,猥酿鄙俚,读者不能终篇。
金陵酒官周师成移书掖垣:「自古安得此等文字载于史行于世者,与编排元符邪正等书奚异」?
诠次者无以答。
柄国者乃进尤建议者之召鬨,幸圣朝无罪言者意。
今观西山先生铭李公墓,上封以千百计,忠恳激切、为人传诵者才十馀人,而公预焉。
然则后省一去取也,西山又一去取也。
当局者与旁观者所见率不同,安得上下之见常合而少异,国其庶几乎!
又因铭得见公陛对三条与前六事相出入,大抵扶国家气脉欲其厚,杜奸倖蹊径欲其严。
惜不得为谏官御史以行其言,而止于国子簿
然航虽不得为,有元城在,后二十年,其子秘监君果为之。
其言祖厚与严之意,而区画事宜加详密焉。
某亦自念尝为之,皆以论不合去,岭海相逢,极论叹息。
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论必久而后定,窃有感于西山悦斋复斋监簿一辈人。
既公且定矣,吾辈合相与勉之,近则留面相见,远则使百世后有考。
淳祐甲辰中秋日莆田方某敬书。
周宗圣 南宋 · 张弋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旷野有芳芷,近江无早莺。
春诗定多少,旬日又清明
树暗怜杨柳,花开认橘橙。
相寻每乖阻,梦里亦愁生。
跋先君畸庵诗卷后咸淳八年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四、《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先君早入太学,肄业存心,与莆人郑成之、乡人巩仲至为诗友。
方外学,笔势凛不可羁。
巩得第后,用力尤苦,迄成家数。
先君某丁未始第,忧患疾疚相仍,固无暇及吟事也。
己未武康,与雉山周宗圣庐陵刘改之、清江卢申之重理推敲。
未几,官中都,日与四方名胜接。
洎晚年所作千馀篇,先君不甚爱惜,故所留仅若此。
近世朱文公江西,以其去魏、晋未远。
至叶文定谓句外生律,吟里剩音,风骚之上,别出意韵,乃唐人之精。
先君不为唐人,而时合极玄,不为江西,而自得超凡入圣之趣,未始拘一法也。
咸淳壬申,男德之百拜而书于后。
周宗圣 南宋 · 释永颐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我心如有失,曾未识南园。
几见閒花落,频将好梦原。
时贤多厚禄,君子尚衡门。
诗卷逢僧寄,长吟落照村。
雉山宋永初中有僧西颙诵法华经于此白雉听之而化至唐黄梅五祖弟子喜登告祖乞巡礼五祖应以遇雉即止后至此开山本朝王初寮有留题 南宋 · 乐雷发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藓碑萝石拥岩扃,独倚筇枝问大乘。
白雉苦无千岁种,青山空识六朝僧。
诗传北岳刊新帖,禅接西淮冷旧灯。
拟凿冰泓浇冻砚,禊亭閒借法华誊。
鹿鸣宴 南宋 · 虞兟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儒雅从来说雉山,抱琴何幸预荣观。
六人同榜昔犹有,一邑三魁今所难。
方喜棘闱连鹗荐,又欣碧海起鹏抟
联科甲第应馀事,须把声名久远看明姚鸣鸾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七)
府尹虚谷先生徐子英韵并寄徐子英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千峰苍翠拥城楼,着我宗英七里洲。
昔日松楸相伴住,暮年湖海未归休。
咏诗遥认穷司马,骑竹争迎旧细侯
莫为梅花长挽却,好将绳削订由求(自注:汉贤良墓在雉山东郭先生尝赋石峡记其事。)
贺寺簿先生入新居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押词韵第十八部
紫阳从西来,孤峰望吴越
自昔有佳人,高蹈造理窟。
雉山走其下,清淑郁未发。
吾宗紫阳居(旧抄本作民,秀挺鸾凤骨。
家学印大程,南北斗柄揭。
迩来卜新居,佳气渺葱郁。
天香生桂兰,野性老薇蕨。
嬉游独乐园,翛然立清绝。
我来坐庭隅,幽草澹风月。
图书有真趣,为指掌中诀。
次韵昌国宗圣上人 元 · 袁桷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七下
海上秋潮候月生,岛中瑶草不知名。
每思大士超禅观,独恨秦王苦望瀛。
龙吐戒珠残照影,雁横书信故乡情。
妙年碧眼才翻锦,为念衰翁强入城。
和答童中州 元末明初 · 张羽
 押庚韵
皇情春乐育,建官宗圣黉。
秩微道则重,人钦化乃行。
若人婺女秀,经义宿所精。
辞归旋楚□,祗版赴霅城。
郑公论墨守,董子着清明
抠趍仰贤范,圜桥聆德声。
跂予望已久,觏止愿未并。
谁谓在頖初,遽申伐木情。
偕彼四三子,乘流造柴荆。
倾盖略宿晤,盍簪慰中诚。
草具岂为礼,所欣接光荣。
恭承宴集篇,华采灿若英。
盛德多自负,谁敢下后生。
简年子先施,仰高余□盈。
愧余避事来,久矣废将迎。
岂不怀旦暮,絅然限音声。
形神交靡间,心照数自轻。
斯章拟成报,七襄徒空名。
久雨独坐乡学。书五绝以示诸生 其一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四
满庭苍藓雨纷纷,淅沥檐声日夜闻。
顷刻变成千万状,奇观只有雉山云。
北原令刺史金公于公衙之北男山之麓。搆危亭于其上。凿清泉于其下。依山崖而等一台。导泉源而为两池。放金鳞种红藕。奇花异草参差于侧畔。青山白云隐映乎中间。泉光树影。自然凝成清爽之气。其泉之两岸。可坐数十人。而琴一张棋一局。啸咏流觞之设足以容矣。有东南回平。雉山迩迤。如展翠屏。眼边物像。各逞颜色。尽雪多年烟没之耻。仆伏睹清胜之境。吟得古诗一篇。呈似左右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押尤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新开洞穴清且幽,夏天气候凉如秋。
试登危搆起遐想,区区何更寻瀛洲。
苍苔岩畔凿新井,一条清泠向东流。
夜静荷塘月皎皎,雨馀松槛风飕飕。
青山若语共相对,物象各自牵双眸。
山禽为公奏琴筑,白日为公悬悠悠。
我今身世两忘却,攀缘且喜陪清游。
君不闻醉翁逍遥酿泉畔,觥筹交错散不收。
又不闻我公对客此泉上,奉酒以为大白浮。
作诗留示后来者,可与泉流传不休。
世祖大王挽章 其二 明 · 徐居正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十四○第十二
神武唐宗圣,规模汉祖宏。
英雄总颠倒,仁义效升平。
七德形容盛,三章制作明。
挽河洗兵甲,四境镜澄清。
李相公拜祖庙 明 · 孔公璜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古木参天黛色新,祖庭深处迥无尘。
千年道德犹宗圣,百世弦歌尚有人。
花战东风承化雨,树留西日醉阳春。
遥遥旌节躬瞻拜,幸接清朝老缙绅。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圣裔部
绣毬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紫钗记 第三十出
风吹的草叶低。
甚时节青疏疏柳上丝。
听的咿呀呀雁行鸦侣。
吱哳哳野雉山狐。
急张拘勾的捧头獐。
赤溜出律的决口兔。
战笃速惊起些窣格落的豪猪。
咭叭喇喝番了黑林郎雕虎。
急迸咯𠳐的顺边风。
几捧拦腰鼓。
湿溜飒喇的是染塞草。
双雕溅血图。
锦袖上模糊。
省躬诗 其一百二 明 · 曹于汴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宗圣终无愆,遵王道如砥。
人心真圣君,从心何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