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 · 徐知仁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引用典故:黄石 勒燕然 紫泥
圣德膺三统,皇恩被(一作备)八埏。
大明均照物,小丑未宁边。
国相台衡重,元戎庙略宣。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问罪阴山下,安人属国前。
度关行照月,乘障坐消烟。
北阙纡宸藻,南桥列祖筵。
耀威当夏日,杀气指秋天。
鞞鼓鼋鼍振,旌旗鸟兽悬。
由来词翰手(一作首),今见勒燕然。
与卢藏用书 唐 · 毛杰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月日。云梦子毛杰谨致书于卢公足下。杰闻君所贵者道也。所好者才也。故才高则披襟而论翰墨。道狎则言事而致谈笑。何必鸡鸣狗盗。始资侥倖之能。箪食瓢饮。不顾清虚之用。自公立名休代。博物多能。帝曰尔谐。擢为近侍。所以从容禁省。出入琐闱。忠弼在躬。优柔荐及。杰时在草莽。运厄穷愁。思折俎而无因。嗟扫门而不逮。岂知偫邪遘逆。联声嗷嗷。紫夺我朱。远诣恶土。赖公神色自若。心行不逾。饵芝术以养闲。坐烟篁而收思。杰梁鸿远旅。闵仲未归。留连德音。徘徊失路。互乡童子。当愿接于宣尼。苏门先生。竟未言于阮籍。公于杰者如彼。仆于公者若此。百年朝夕。何事惜于交游。四海兄弟。何必轻于行路。贾生不云乎。达人大观。物无不可。小智自私。贱彼贵我。况公披衣高尚。习静闲局。世事都捐。尤精道意。岂有自私而巳无大观者哉。倘能怜云奖无知。慜张良小子。说鸿濛之偈。遗黄石之书。虚往实归。沾雾露之微润。裒多益寡。落邱山之一毫。则知足下之眷深焉。小人之庆毕矣。
出师赋 唐 · 赵自励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一
先天年。猃狁孔炽。动摇边陲。是以我国家有事于沙漠也。徵甲选徒。星驰云集。楚剑霜利。吴钩月悬。将以驱日逐之首。斩天骄之族。盖使烽埤无火。亭障息肩。大矣哉。自古出师。未有若斯之盛者。藉虽不敏。敢述赋云。
赫哉帝唐。叶殷累圣。光明乾道。洗清邦政。德所以和怀四夷。教所以平章百姓。用能尽奄有于天下。得乐推于偫黎。凤符以讴歌而适。龙历以揖让而跻。既神化之无外。何鬼方之独迷。若乃皇赫斯怒。元戎是出。其制敌也以威。其用师也以律。雕戈电举。铁骑风疾。霜明锋刃。夕曜曜以冲星。火色旌旗。昼炎炎以彗日。横行有同于千里。止步不过于六七。桓桓大将。黄石老之兵符。赳赳武夫。白猿公之剑术。谋无再陈。其来若神。攻则必取。谅资于武。既作气以鼓行。受脤者实在乎国英。虽假灵于庙算。决胜者亦关于天断。固将以拒十角之猖狂。岂止扫一隅之陵乱。然后作寰宇之清谧。成皇王之壮观。别有其仪不忒。诗书是则。鳞翮初就。将腾跃于风波。冠剑末从。尚栖遑(一作迟)于翰墨。愿高阙之气殄。伫燕然之铭勒。优哉悠哉。小臣高歌帝德。
谢上淮南节度使表 盛唐 · 高适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流布圣泽。江淮益深。扇扬皇风。草木增色。伏惟陛下大明照临。纯孝抚御。汉主事亲之日。爰总六师。轩后垂衣之辰。再清四海。犹以京华尚阻。国步暂艰。运黄石之神谋。推赤心于人腹。臣器非管乐。殊孔明之自比。识谢孙吴。异山涛之暗合。岂意圣私超等。荣宠荐臻。拔自周行。重寄方面。以时危而注意。窃愧非才。因国难以捐躯。顾为定分。即当训练将卒。缉绥黎氓。外以平贼为心。内以安人为务。庶使殄灭凶丑。舞咏时邕。报明主知臣之恩。成微臣许国之节。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盛唐 · 李白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引用典故:白猿 还珠 黄石 独坐 渡虎 剧孟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
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剪,鲸鲵立可诛。
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扶风豪士歌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引用典故:不倚将军势 尚书期 原尝春陵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赠饶阳张司户燧 盛唐 · 李白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
引用典故:托椅桐 黄石老 壶中 慕蔺 排冥筌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
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
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
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盛唐 · 李白
押文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余时系寻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
引用典故:副车不中 黄石老 燕霜感 咸阳镜 萧陈
秦帝沦玉镜(一作六雄灭金虎),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一作纵横)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一作夫子称卓绝,超然继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东南之美者。有江夏黄公焉。白窃饮风流。始接谈笑。亦有抗节玉立。光辉烱然。气高时英。辩折天口。道可济物。志栖无垠。鄱阳张公。朝野荣望。爱客接士。即原尝春陵之亚焉。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而黄公因访古迹。便从贵游。乃侨装撰行。去国遐陟。诸子衔酒惜别。沾巾赠分。沈醉烟夕。惆怅凉月。天南回以变夏。火西飞而献秋。汀葭飒然。海草微落。夫子行迈。我心若何。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湖水演沔。勖哉是行。共赋武昌钓台篇。以慰别情耳。
送李补阙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序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五
汉张右掖。以备左衽。西遮孔道。北护居延。然犬戎夜猎于山外。匈奴射雕于塞下。岁或有之。我散骑常侍曰王公。勇能尽敌。礼可用兵。读黄石书。杀白马将。入备顾问。载以乘舆副车。出命专征。赐以内栈文马。将军幕府。请命介于本朝。天子琐闱。辍谏官以从事。补阙李公。家世龙门。词场虎步。五经在笥。一言蔽诗。广屯田之蓄。度长府之羡。以赡边人。以弱敌国。然后驰檄识匿。略地昆崙。使麾下骑。刃楼兰之腹。发外国兵。系郅支之颈。五单于遁逃于漠北。杂种羌不近于陇上。子之行也。不谓是乎。拜首汉庭。驱传而出。穷塞沙碛以西极。黄河混沌而东注。胡风动地。朔雁成行。拔剑登车。慷慨而别。
沁州刺史冯公碑 唐 · 崔尚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
吾闻□君□曰古之孝者。□□□德□□□□碑□明示于后代也。故今之孝者。冯氏三子。道□崇□□□□论(阙十二字)文曰公讳仁□字太元。长乐人。夫冯。文王之允也。毕万□封于魏文□□□□冯□□□□有自来矣。□□流长枝分叶散。衣冠人物。史谍存焉。曾祖□□□随官□尚书兵部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昌黎公。谥曰壮武。望重一时。气雄千载。□□□□外臣嘉遁不仕□寿祖若□□□嗣幽贞□于我公复修祖业。特有奇禀。识密洞微。德晖内藏。道气潜运。□可□□□无为□不□俗□□泊其真偫居罔见其□处会通默。养空而浮。代莫能知。□以□守□□□□□□清□之□□□以琴书□娱优哉□□□□□□所谓逃名避声□已会景龙□年□公之诚孝精忠。道士道力。意得元珠。谋参黄石。同心戴舜。以为天子。□□□□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冀国公。实封三百户。银印青绶。昭其□也。皂盖朱轓。昭其位也。□□□□昭其□也。□□□□昭其□也。公□□厥子。克□于邦。帝用嘉之。拜公为朝散大夫使持节沁州诸军事沁州刺史。仍听□□时人荣之。制有踰天官□名年八十九。以□□十有一年夏五月庚午。终于京师□□□□惟十有一月十日壬申。葬我公于咸阳北原。礼也(阙九字)。其宅兆而安厝之。□□□□铭曰。
(阙十六字)游艺依仁。从吾所好。□□□□□物之奥。□恕□乃严训嘉□□功是□予□是启予衷。汝作(阙二十二字)孝子□□垂□无穷。
八哀诗 其七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唐 · 杜甫
押养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后存殁,遂不诠次焉。
引用典故:紫芝歌 黄石 履穿 方朔谐 访江楼 神农 吾安放 子云 游夏 鶢鶋
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
孔翠望赤霄,愁思(一作入)雕笼养。
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
地崇士大夫,况乃气精(一作气清,一作精气)爽(原注:往者公在疾,苏许公颋位尊望重,素未相识,早爱才名,躬自抚问,后结望年之分,远迩嘉之)。
天然生知姿,学立游夏上。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药纂西极(一作域)名,兵流指诸掌(原注:公著荟蕞等诸书,又撰胡本草七卷)。
贯穿无遗恨,荟蕞何技痒(虔采集异闻,成书四十馀卷。苏源明请名《会粹》,取《尔雅》序会粹旧说也。一云荟蕞,草多而小,言著书多小碎事也)。
圭臬(圭以测日景,臬以平水)星经奥,虫篆丹青广。
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
神翰顾不一,体变钟兼两。
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
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
沧洲动玉陛(一作阶),宣(一作寡,一作宫)鹤误一响。
三绝自御题(明皇题其诗与书画曰郑虔三绝),四方尤所仰。
嗜酒益疏放,弹琴视天壤。
形骸实土木,亲近唯几杖。
未曾寄(一作记)官曹,突兀倚书幌。
晚就芸香阁,胡尘昏坱莽。
反覆归圣朝,点染无涤荡。
老蒙台州掾,泛泛(一作遐泛)浙江桨。
履穿四明雪,饥拾楢溪橡。
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天长眺东南,秋色馀魍魉。
别离惨至今,斑白徒怀曩。
春深秦(一作泰)山秀,叶坠清渭朗。
剧谈王侯门,野税林下鞅。
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词场竟疏阔,平昔滥吹(一作咨,一作推)奖。
百年见存殁,牢落吾安放(一作仿)。
萧条阮咸在,出处同世网。
他日访江楼,含悽述飘荡(原注:著作与今秘书监郑君审,篇翰齐价,谪江陵,故有阮咸江楼之句)。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东南苾刍之上首。曰长老云公。报年若干。僧夏若干。永泰二年某月日。涅槃于润州丹徒天乡寺。人天痛慕。江海寂寥。御史中丞韦公元辅。顷临润州。尝申跪礼。无何。韦公兼观察领浙西。按部至京江。来修谒问。长老曰。如来遗教。付嘱仁贤。贫道有檀像一龛。敬以相奉。意深言简。闻者凄然。韦公致别之明日。长老绳床跏趺。无病而灭。呜呼。至矣哉。昔支遁与谢公为山水之游。竺法师与王度为生死之约。古今同道。如见其人。长老每言曰。得天师于牧马。求善法于鬻香。不可不敬。乐羊以食子见疑。苾刍以草系成忍。不可不仁。智瑶死于大县。顶生退于释宫。不可不廉。留侯先期而黄石悦。元谋恳乞而观音降。不可不信。学此四者。以为教端。内训缁褐。外化偫品。其馀触类而长。道遍恒沙。长老法号法云。获度于神龙之岁。俗姓申氏。其先魏都之望。出于姜姓。左右宣王。诗所谓惟岳降神者也。曾祖宁。皇朝考功员外郎。祖靖。睦州遂昌县令。父俭。不仕。以复楚之忠烈。相韩之勋伐。蓄灵韬曜。钟美后人。长老童丱入道。诵法华经。景龙岁受具于本州龙兴寺元昶律师。由是万计俱圆。名冠同列。与鹤林绚律师偕往嵩颍。求法于大照和尚。以心眼视。彻见无边界。果在掌中。随心舒卷。喻庵罗熟。终当自知。此其端也。道其兼爱。故无弃物。有志于道来问。长老曰。饮甘露者。当净其身。有涉道未宏来问。长老曰。菩提为宝耶。无知无德。涅槃为空耶。常乐我净。由是江表禅教。有大照之宗焉。至若愿力所宏。庄严佛教。像饰同日月之照。供尽人天之福。积若山川。流于他方。凡圣去来。缁素皆以天乡为中路之化城也。夫三界为牢。鬼神同死。使桎梏轮转。无解脱时。佛性在烦恼之中。佛身即众生之体。大法平等。无所不同。雪山满月。是为真语。同音半字。宁为妄说。如来毫相。始于东土。菩萨求法。遍在西方。慈悲之间。固非一致。若乃昆明劫灰。夏时同学。化人来周穆之岁。恒星陨鲁庄之年。甘泉金人之祀。伊蒲浮图之说。谓之为妄。则常情不测。谓之为实。则迂阔难明。立定哀之时。书隐桓时事。凭鲁史之文。犹未之详。况乎视听之外。出乎名言之域。固宜然也。国史傍录。往往合符者。则宣尼称西方有圣。元老云吾师竺乾。厥后感梦孝明。渐于中国。楚王英尤敦此道。常奉缣赎罪。诏曰。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而为誓。其还缣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浮图仁祠。即塔庙也。洁斋为誓。即礼忏也。伊蒲塞则优婆塞也。至魏受禅。洛阳宫中有浮图。毁除之。沙门以佛舍利掷水生光。由是移于车道。广开禅室。僧会扬化于三吴。惠持演教于三蜀。震曜聋瞽。无代无之。法坏也。因盖吴同乱之积。其后也。赖昙休坚持之誓。自菩提达摩降及大照禅师。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南方以杀害为事。北方多豪右犯法。故大通在北。能公在南。至慈救悯。曲无不至。其馀则澄公威神。止石羯之虐。惠始定力。悛赫连之暴。净检尼部之初。昙柯律藏之始。道安垂范。罗什铨译。惠远道生。阐教于匡庐。杯渡宝志。著异于江浙。公之慈灵镇摄。智者之遵扬真极。法膺昏季。在坏寻举。起稠公之衣而定兴废。验仲尼之记而崇建立。我唐抚运。同符圣觉。中州徼外。大智如林。元奘无畏。继兴夷夏。不可悉数。举甚殊尤。长老既灭。门人僧某等戒还本源。智人无学。以某月十六日。迁定于鹤林寺西。江湖晦冥。道路悽恸。初吏部侍郎齐浣采访江东。见天乡殿宇倾圯。孰尸完葺。乃请禅师与绚公。当谓寺僧乾最得坚固力。求真实智。乾元初奏请天下一十五寺。长讲戒律。天乡即其一焉。尔后率同心愿善缮理。礼部员外郎崔令钦常为丹徒。宗仰不怠。无何。吴越震扰。缁侣窜伏。长老挺身于戈剑之间。宴坐于虎狼之口。大浸不溺。大火不焚。天乡获全。长老之力也。韦中丞以句容令田少文悦长老之风。宏无生教。故托句容护办葬事。刺史韦公损奉善逝甚深之旨。行菩萨广大之慈。大理司直兼丹徒令史坦性净道周如润州。长老之兄弟之子曰堂构。为当代词人。修在家梵行。与门人俾华赞德。于万斯年。其文曰。至哉元德。高标法流。法而不著。行而不求。轮王自在。象宝调柔。黑夜生月。惊波起州。洲沦大浸。日落中夜。方外常在。人间代谢。性不迁易。法无高下。亿万人天。从吾受化。从受化已。委顺知时。诸佛如是。我今得之。清江朗月。古本仁祠。以我道法。为人导师。
咏史 唐 · 徐九皋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副车不中 慕赤松
亡国秦韩代,荣身刘项年。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送王郎中赴蕲州序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大君当宁之七载也。日月会于降娄。有诏尚书仓部郎中王公。恭宽敏惠。出典于蕲。蕲之上有革车外赋。有牙幢华领。思与良二千石共理者。朝廷久之。亦既俞往。允兹佥属。曾未浃辰。抗手言迈。惜此别易。合宴公堂。期其出郊。于以送远。且观坐彼一方。困于无告。谁为禁暴。闻公知归。邦非人则不宁。政无从则奚措。今所往者。人安之哉。公之下车。曾是为念。以公之素范。不敢言利。因公之善价。无乃近名。唯名之崇。唯德是累。将善救物。繄公冀焉。然后导达其和。发萌以虑。化行无二。当借寇恂。理平第一。更徵黄霸。他日之会。宾寮有光。悠悠旆旌。滟滟春物。想青林之涨水。见黄石之平矶。佳兴未孤。前期犹邈。赋诗追饯者。翰林之故事。吾何閒然。
济州谷城黄石公祠记 唐 · 李栖筠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秦灭六国。遂并区宇。张良哀韩之亡。怒秦之暴。义感天地。降神于圯。神授良之书。良为帝之师。灭秦报韩。成功遂志。祠黄石于济北谷城之山下。盖谓是矣。世用其道。传祠此山。惟德之馨。介福不替。天宝岁夏六月。旱既太甚。遍走偫望。密云卷而复舒。零雨濛而不降。太守河东裴公。聚黄发而咨谋曰。山川神祇。有不举乎。闻斯行诸。夙夜展祭。祀事未毕。感而遂通。自寅及未。泽润千里。吁其灵也。夫圣哲立法制。君子脩理道。莫不顺承天则。祗畏神明。以天视无私。神功不测。或殄覆昏暴。或孚祐明德。与时推移。未始有极。盖将辅其善。必听于人。昔夏之兴也。崇山降焉。殷之兴也。岯山次焉。周之兴也。岐山鸣焉。汉兴。有圯桥之事。我唐之兴。有霍山之异。今古不爽。谓之神志。聪明正直而一者也。惟秦政灭德用刑。匮人从欲。冤痛在下。馨香不登。祚及二世。毒流四海。与天自绝。惟神不蠲。有开必先。祝降宝命。故其书极天人之际。备兴亡之端。子房将有行也。师焉而以言。酌消息于盈虚。通拟议于变化。楚汉之势。功利相百。天威扶乘。人谋协赞。观衅而动。极深研几。发八难消六国之印。招四人定重明之业。以断天下之疑。以夺敌国之计。正乾坤之位。发日月之光。所谓披坚执锐。其功狗也。居守馈粮。其功人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功神也。此其大者。岂徒效祉发祥于州里之间哉。方今淳风允塞。休徵荐臻。意者谓宜上闻。有以旌其异。尝学旧史。敢记所知。
授象武感叠宕等州团练使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敕。开府仪同三司试光禄卿使持节扶州诸军事兼扶州刺史摄节度副使扶文两州招讨团练使兼绵剑龙遂渝合普汉扶文等一十一州行营兵马都虞候上柱国交川郡王象武感。器干识略。资之以经远。公忠廉谨。守之而有常。早探黄石之符。久列朱轓之任。外邻戎境。内抚疲民。诚信不渝。威怀相济。克懋分忧之化。尤昭式遏之勋。右地数州。尚多艰阻。将谕朝旨。以绥边虞。不有兼才。孰能成务。俾参戎重之副。仍赐赏延之宠。可试殿中监使持节叠州诸军事兼叠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兼充叠宕两州招讨使同陇右节度副使。仍与一子六品官。赐绯鱼袋。勋封如故。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
引用典故:黄公 周郎
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师事黄公千战(一作载)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笳随晚吹吟(一作晓月吹)边草,箭没寒(一作青)云落塞鸿。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一作有)奇功。
桥石表铭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
临淮之下邳。有古桥。盖汉少傅留文成侯张良受神人黄石公兵书之地。初留侯丑秦。高帝在丰。龙虎不起。风云未会。黄石公知天衢欲平。否极必倾。秦之亡而汉之昌。故先以兴亡之符而授留侯。且曰。孺子可教。后得济北黄石。其我也。故以号云。夫受命之君。与佐命之臣。将欲叙天道。定人伦。则必幽赞明神。协成大勋。在黄帝氏方平蚩尤。时乃元女启符。风后行诛。然后迎日推筴。天下大治。在帝尧方被水害。时乃洛出九畴。禹成九功。然后万国厎宁。黎民时雍。在汉祖方征秦项。时乃黄石授兵。留侯演成。然后绁婴轵道。斩羽垓下。自昔元图元命。著在篆籀。皆片言隐辞。无益帝载。惟此三后。感及神书。文章昭明。大业用兴。易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又曰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盖谓是矣。凡志不定则事不成。谋不从则业不广。留侯不遭黄石。无以定其志。高祖不获留侯。无以广其业。人神参并。汉道乃行。不然。何通降圣贤。君臣遇合。上得天统。中为帝师。如此其盛也。大历七年。予旅游次堕履之地。于是钻石勒铭。扬于邳圻。庶恃力违天徼功妄作之辈。于以敬戒之尔。铭曰。
阴阳之精,不测曰神。
厥有黄石,假形为人。
告谟留侯,夷项灭秦。
迹寄谷城,精还氤氲。
惟帝轩后,肇兴兵谋。
元女降符,实平蚩尤。
爰洎陶唐,洪水横流。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乱秦纷如,帝在草茅。
赫矣黄石,亦命留侯。
丕显有唐,绍汉绝风。
革暴承天,与轩比崇。
亦有反常,贪乱图功。
人神莫从,动罔弗凶。
有开必先,惟德乃同。
宜究兹道,顺于家邦。
作为纪铭,永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