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宋迪”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充御试官日记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
二月二十六日
宣赴崇政殿后水阁,同直孺内翰贯之杂端充编排官。
御前劄子三道下编排所。
二十七日晴。
上御崇政殿,试进士明经诸科举人
《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出老子《道经》。)圣驾幸后苑,往来迎驾。
御药院公文二道,传宣精加考校。
内臣二人传宣赐食并酒。
编排三四五等第一百二十七等。
二十八日晴。
内臣传宣赐「文儒」二字。
圣驾卯刻幸考校所。
编排经生。
特奏《毛诗》十一人,特奏《尚书》九人,特奏明法四人。
传宣赐食,二酒一茶。
二十九日阴,旬休。
传宣赐酒食七宝茶。
初考经学官王惟熙祝咨、夏璋。
覆考经学官王彭张兑、朱从道。
详定官贾寿吴中复
封弥官傅求王陶
义官王逢傅卞卢士宗
三月一日微寒,风。
圣驾幸考校所,起居四拜。
编排诸科卷子。
宣赐酒食果子。
二日晴。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考到诸科卷子。
三日晴,上巳日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上巳酒各二,果子一。
四日微雨,春寒。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赐酒食果子。
五日阴,寒。
驾幸覆考所,起居。
宣赐酒食果子。
第一谓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与比伦。
第二谓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
第三谓艺业可采,文理俱通(须合得及第者。)第四等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于此等中仍分优劣,优即为第四等上。
第五等(须必然合落者)谓文理疏浅,退落无疑。
不考,谓犯不考式。
纰缪,谓所试文字并皆荒恶。
六日阴,寒。
驾幸详定所,起居。
点检官:孙坦郑穆
进士初考官沈遘司马光裴煜陆经
进士覆考官祖无择郑獬李綖王瓘
点检官:孙洙(一作渊、)王广渊
详定官杨畋何郯王安石
读官:胡稷臣苏衮傅尧俞张次立宋迪孟阳
特奏名进士三十八人。
《作乐荐上帝诗》,《谨用五事以明天道论》。
编排特奏名进士卷子。
赐酒、果、寒食节食。
七日晴。
驾幸详定所,起居。
寒食节上酒各二壶,果子一合。
又酒、果、冷食。
编排进士卷子共一百号,特奏名一号。
八日晴。
驾幸编排所,起居讫进呈进士卷子二道。
御药院白中书劄子进士以下等第云云。
编排进士诸科等卷子。
赐食酒果。
九日清明,雨。
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
封弥关详定五号,奏取旨。
御药院关奉圣旨看详定夺鞃、𨑊、󱿐、䚟、虭五号等第。
赐酒食果子。
按:《芦浦笔记》卷五,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校点本。
不当留绥州熙宁元年 北宋 · 吕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
臣窃以收复绥州及一年,始闻朝廷议还其城,归罪种谔,讲寻旧好,用安边患。
中外之人,皆以为是。
今又闻留绥州以固横山之地,及别与西人商量,以绥易安远塞门等处。
彼既不纳,和解无成。
是必主议者不一,有所反覆,重失戎狄之心,为时生事必矣。
臣闻昔刘平曾献取洪宥之策,种世衡复横山之意,而后保安军宋迪言招横山之民,知延州程戡欲纳轻赋之地。
当时执政深然其说,因得职司任使。
时昏老,安能为之?
所以然者,知不可行,而有所要也。
果中奸谋,寻以节钺宠之。
因保荐杨传,此策皆出于传也。
以至薛向献攻取二策,曰先举,曰浅攻。
先举者,幸谅祚黑闇,意在掩其不备。
浅攻者,止遣上下入贼界,平荡河南
种谔青涧城,乃招诱嵬名山等众,因其荒歉,乘彼虚乏,攘取绥州,此是先举浅攻之策也。
献言者但喜功名而邀禄利,不思困边疆而成后患。
朝廷一时信纳,亦未思前时李至弃灵之议。
当时岂不能坚守?
盖重惜生民之命。
借若如众人谋,尽复山外壤土,因降人以居其地,立酋豪以领其族,不免增添军马,以为外托。
飞挽刍粟,以供军饷。
辇致金帛,岁备赏赍,必无一毫一利入于公上。
损不资之费,而事不急之用,诚可惜也。
如邻府困乏,一路利害可知矣。
今传闻薛宗道不复刘航亦不遣,前议既罢,边患已成。
数路时有贼马,边奏甚急,调食寖广,羽书交至,使车旁午,人心怖骇,罔知涯涘。
臣所痛惜者,谅祚前有缺礼,圣君蒙覆,未尝问罪。
及其无事,种谔幸彼有灾,因之伐丧,不仁之甚。
曲皆在我,典刑未正,何以示天下?
今乘绥州去留,望朝廷早为定断。
谋臣料敌,必无遗算。
然所识有远近,持说有异同,揣摩迎合之论,不可不察也。
毋俾玩寇以失机会,乃臣区区之见也。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北宋 · 周敦颐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三月山方(《宋诗纪事》作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
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 北宋 · 文同
五言绝句 押纸韵
霁色变云林,寒光混烟水。
遥山定何处,渺漭才可指。
复古小园书事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饱食复闲眠,风清雨霁天。
叶深时坠果,岸曲乍藏莲。
波面秋光净,林梢夕照鲜。
东家近亦富,满地布苔钱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 其一 独步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踽踽东轩,徐徐步小园
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
蹑屐寻莎径,携筇拨水源。
愁闻俗客到,唯说市朝喧。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 其二 静坐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一榻仅容膝,身心俱寂然。
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
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
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
闲居呈复古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
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
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
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和邠守宋度支来卜居与南园为邻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弱冠交游鬓发苍,饱谙官况好深藏。
闲居共买一廛地,尽老常依数仞墙
虽喜卜邻晏子,尚惭推宅异周郎。
何时税此凭熊驾,倚仗相迎立路傍。
宋叔达(道,复古之兄)卜居洛城见寄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离群四十一春风,纵有相逢似梦中。
幸得相逢作邻舍,但嗟彼此是衰翁。
汉文前席人将去(自注:复古谪官,不日牵复。)庾信诛茅橐未充(自注:来诗云自笑颠穷(陈本作狂)便归去,并无穿系买山钱。)
怅望金堤碧芜阔,杖藜携手几时同。
宋复古大雨 其一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积阴连日作郁蒸,长云飞天势如鹏。
白雨四注垂万縆,坐间斗寒衣可增。
宋复古大雨 其二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雷公推车电施鞭,飞腾九泽舞百川。
须臾开晴万物鲜,仰视白日当青天。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其一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雪霜哀鬓拔还生,桃李新园长未成。
五十尚能胜六十,今年又灭去年情。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其二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市相逢咽不通。
独闭柴荆老春色,任(原作住,据陈本改)他陌上暮尘红。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其三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东城丝网蹴红毬,北里琼楼唱石州
堪笑迂儒竹斋里,眼昏逼纸看蝇头。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其四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家藏歌吹只西邻,吹落梅花歌落尘。
百叶桃开深院里,输他白发有情人。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其五 北宋 · 司马光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燕拂人衣絮扑头,红英满地绿阴稠。
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 北宋 · 司马光
 押词韵第十七部
昔别如飞蓬,飘荡随所适。
那知十六载,卮酒对今夕。
渺然思旧游,间不容一息。
百年讵几何,会合难屡得。
复古素恺悌,志行重金锡。
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景淳气高逸,浩荡谁与敌。
下笔惊雷霆,龙蛇走屋壁。
居然器业美,但有富贵逼。
佗时绾金印,羁束愈愁寂。
须穷今日欢,快意浮大白
勿辞簪弁倾,颓然倒樽席。
宗室袭封议(时在学士院,朝廷以为非是。两制议者各赎铜三十斤,礼院各追一官。)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八、《司马公文集》卷四二、《司马温公年谱》卷五
臣等窃原圣人制礼之意,必使嫡长世世承袭者,所以重正统而绝争端也。
古者诸侯生立世子,死则袭爵。
故令文称:「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
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
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
无母弟,立庶子
庶子,立嫡孙同母弟;
无母弟,立庶孙。
曾孙以下,准此」。
皆谓始薨之时应袭爵之人也,其无后者,则国除。
自唐末以来,王公以下不复承袭。
国朝故事,常封本宫最长者一人为国公
陛下以为非古,故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降敕,节文称:「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补环卫之官,以奉祭祀,不以服属尽故杀其恩礼」。
又称:「其非袒免亲,更不赐名授官」。
太常礼院寻奉检详国朝近制,诸王之后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
今来新制既言祖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即与自来事体不同。
本院参详,合依礼传嫡承袭。
闰十一月五日,奉圣旨:「祖宗之子,并濮国公,并令传嫡袭封。
所有见今诸宫院已封公者,令依旧,将来即更不袭封」。
臣等详观两次诏旨丁宁,皆欲以复古礼而重正统也。
今据礼院所定,诸王后合袭封人内,除越王曾孙世程、鲁王孙宗肃、韩王孙宗缋、吴王孙宗绛,并依礼当传袭外,其昭成太子、陈王、蔡王皆无后,国当除。
宗保、仲合、宗达,以旁亲继袭,乃是朝廷特恩为之立后,绍封其国,于礼典亦无乖违。
所有秦王之后,陈荐等欲立其庶曾孙克继,韩忠彦等欲立其庶长孙承亮;
楚王之后,陈荐等欲立其庶曾孙世逸,韩忠彦等欲立其庶长孙从式
魏王之后,众礼官皆欲立其嫡孙同母弟宗惠。
臣等看详三王见今自有正统,而承亮、从式惠皆系旁支。
若此三人袭三王之封,则子子孙孙常居环卫,世袭爵禄,与国无穷。
其正统子孙,袒免以外更不赐名授官,数世之后,降在皂隶。
如此,三人何幸而封?
正统何罪而绝?
不惟与礼之意乖违,亦非圣诏所谓「为宗传嫡」者也。
所以然者,盖缘礼据初薨之时定为嗣之人,今日于数世之后议当为后者,事体有殊,而专执令文,所以参差不合而异论纷纭也。
臣等按忠彦等以为令文之制与古稍异,若无嫡孙而有嫡曾孙,则舍曾孙而立嫡子母弟,若无母弟,又立庶子
以此知亦许推及旁支,常以亲近者为先也。
今令文称「无嫡孙同母弟,则立庶孙」,以《礼典》与《五服敕》言之,诸子之子,除嫡长外皆为庶孙。
既云立庶孙,则当于诸房庶孙内择其长者一人立之。
盖王视孙恩亲等也,庶孙比曾孙行尊而属近也。
臣等按令文皆约古礼为之,安有与古不同之理?
借使不同,朝廷方宪章稽古,亦当舍令而从礼,岂可弃礼而就令也?
况令文所谓「子孙承嫡者传袭」,言嫡子、嫡孙相继不绝,虽经百世,皆应传袭也。
若不幸而绝,则有立嫡子同母弟以下之事,非谓有嫡曾孙舍之不立而立嫡子之母弟也。
晋庾纯云:「古者所以重宗,诸侯世爵,士大夫世禄,防其争竞,故明其宗也」。
吴商云:「按礼贵嫡重正,所以尊祖祢,继世之正统也。
夫受重者不得以轻服服之,是以孙及曾、元,其为后者,皆服三年,受重故也」。
王敞云:「君为祖三年,既为君而有父祖之丧者,谓父祖并有废疾不得受国而已,受位于曾祖者也」。
范宣云:「嫡孙亡,无后,则次子之后乃得传重」。
以此观之,明嫡统不绝,则旁支无继袭之道。
然则令文所谓「子孙承嫡者传袭」,自嫡曾孙以下皆包之矣。
所以更言「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者,嫌人无嫡子,即立嫡子之母弟,或嫡子有罪疾,并其嫡孙废之故也。
又言「曾孙已下准此」者,谓庶孙以上皆无,即立嫡曾孙之母弟,无母弟则立庶弟之类是也。
若令文之意,但以行尊属近者为嗣,则无嫡子,便应立嫡子母弟及庶子,何为更立庶孙也?
必若忠彦等所云,则国家故事取本宫最长者一人封公,已是行尊属近之人,更当遵行,何必更有改作也。
彼令文所指者,传袭之人,《五服敕》所载,丧服之制,事理各殊,岂可引丧服之庶孙,證传袭之庶孙也。
且造令之时,王公以下薨则传袭,故少有立曾、元者。
诸王之薨,已历数世,乃更追议当为后之人,则不应舍正统而更取旁支也。
今欲使合于古而适于今,则莫若自国初以来,于其人薨没之时定当为嗣者,以至于今日,则于礼不失,而亦不离正统矣。
秦王雍熙元年薨,于时嫡子德恭当立。
德恭景德三年卒,嫡长子承庆当立。
承庆以宝元二年卒,无嫡子,有庶子六人,长曰克晤,先卒,无子。
次曰克继,当立。
楚王以某年薨,嫡长子惟叙当立。
惟叙以大中祥符五年卒,嫡子从煦当立。
从煦以庆历五年卒,无嫡子,有庶子世逸一人,当立。
魏王以某年薨,无嫡子,有庶子三人,长曰允升,以某年卒,嫡子宗礼当立。
宗礼治平二年卒,嫡长子仲翘先卒,无子,次母弟仲髦亦先卒,次母弟仲苍当立。
以此考之,其当为后者,岂不明白矣。
所有承选虽是德文之嫡子,其父元非嫡长,自不应承袭。
盖因今来承亮以庶孙得承袭,故从承选有辞。
先王制礼皆本诸天地,酌之人情,譬如四支百体,不可移也。
移之则纲纪纷乱,争端并兴,于承选可以见其验矣。
臣等谨依古礼及令文,并去年十一月十一日敕命、闰十一月五日圣旨指挥检详属籍,重行定夺到秦王之后,合以克继袭封;
楚王之后,合以世逸袭封;
魏王之后,合以仲苍袭封。
其馀并如众礼官所定。
胡完夫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六、《司马公文集》卷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六
舜之取士,敷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考其言中于道,试之事克有功,然后用之。
故能举十六相,恭己不为,而天下大治也。
近世取士不然,一决之以文辞。
噫,文辞岂能尽取士之道邪?
天下病是久矣。
明天子知之,乃诏有司,自今进士高第,皆先试之小官,使知为下之劳,而熟于民之疾苦,然后察其功而举之。
虽置以为卿相,无不可者。
呜呼!
此谁发哉,乃舜之业也。
晋陵胡完夫,以进士于州,试于有司,覆于天子之庭,第其名未尝在一二人之后,则完夫文辞可知矣。
其试于有司也,光不佞尸其事,得窃观其论策,盖非特文辞之美也,乃能发明圣人之渊原,叶于古而适于今,信乎其言能中于道者邪!
言既中于道矣,自今日以往,天子将又试之以事。
异日完夫能扩其道以充其言,则天子将引而置之卿相之位,庶几乎元凯之功复见于今日矣。
呜呼!
天子一更法度,复古之道,其功业之归乃巍巍如是,岂不伟与!
噫,是道也不难至,在完夫勉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