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宋迪”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三司火谪罚元绛等诏熙宁七年九月乙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六
权三司使翰林学士侍读学士元绛侍读学士,罢三司使
盐铁副使户部郎中张问虢州
判官金部郎中李端卿太常博士秘阁校理韩忠彦,为军通判,并降一官;
户部副使太常少卿贾昌衡度支副使刑部郎中孙坦,其馀判官检法提举帐、勾院等十二人,并罚铜三十斤;
制置永兴秦凤路交子、司封郎中宋迪,监三司门、内侍殿头世良,并夺两官勒停。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平沙落雁 北宋 · 释德洪
湖容秋色磨青铜,夕阳沙白光濛濛。
翩翻欲下更呕轧,十十五五依芦丛。
西兴未归愁欲老,日暮无云天似扫。
一声风笛忽惊飞,羲之空作行草。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远浦归帆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七部
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
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
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山市晴岚 北宋 · 释德洪
宿雨初收山气重,炊烟日影林光动。
蚕市渐休人已稀,市桥官柳金丝弄。
隔溪谁家花满畦,滑唇黄鸟春风啼。
酒旗漠漠望可见,知在柘冈村路西。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江天暮雪 北宋 · 释德洪
泼墨云浓归鸟灭,魂清忽作江天雪。
一川秀发浩零乱,万树无声寒妥帖。
孤舟卧听打窗扉,起看宵晴月正晖。
忽惊尽卷青山去,更觉重携春色归。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洞庭秋月 北宋 · 释德洪
橘香浦浦青黄出,维舟日暮柴荆侧。
涌波好月如佳人,矜誇似弄婵娟色。
夜深河汉正无云,风高掠水白纷纷。
五更何处吹画角,披衣起看低金盆。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潇湘夜雨 北宋 · 释德洪
岳麓轩窗方在目,云生忽收图画轴。
软风为作白头波,倒帆断岸渔村宿。
灯火丛营夜炊,波心应作出鱼儿。
绝怜清境平生事,蓬漏孤吟晓不知。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烟寺晚钟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四部
十年车马黄尘路,岁晚客心纷万绪。
猛省一声何处钟,寺在烟村最深处。
隔溪脩竹露人家,扁舟欲唤无人渡。
紫藤瘦倚背西风,归僧自入烟萝去。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渔村落照 北宋 · 释德洪
碧苇萧萧风淅沥,村巷沙光泼残日。
隔篱炊黍香浮浮,对门登网银戢戢。
刺舟渐近桃花店,破鼻香来觉醇酽。
举篮就侬博一醉,卧看江山红绿眩。
论观画别识 宋 · 韩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三、《山水纯全集》卷四
琼瑰琬琰,天下皆知其为玉也,非卞氏三献,孰别荆山之姿而为美!
骅骝騕𩦫,天下皆知其为马也,非伯乐一顾,孰别冀北之骏而为良!
若玉之无别,安得琼瑰琬琰之名?
若马之无别,岂得骅骝騕𩦫之骏?
别玉者卞氏耳,识马者伯乐耳,天下后世亦无复加诸是。
犹画山水之流于世也,隐造化之情实,论古今之赜奥,发挥天地之形容,蕴藉圣贤之艺业,岂贱隶俗人得以易窥其端倪!
盖有不测之神思,难名之妙意寓于其间矣。
凡阅诸画,先看风势气韵,次究格法高低者,为前贤家法规矩用度也。
倘生意纯而物理顺,用度备而格法高,固得其格者也。
虽有其格,而家法不可揉杂者何哉?
且画李成之岂用杂于范宽
正如字法,颜、柳不可以同体,篆、隶不可以同攻,故所操不一,则所用有差,信乎然矣。
归古验今,善观乎画者,焉可无别欤!
然古今山水之格皆画也,通画法者得神全之气,攻写法者有图经之病,亦不可以不识也。
以近世画者多执好一家之学,不通诸名流之迹者众矣,虽究博诸家之能,精于一家者寡矣。
若此之画,则杂乎神思,乱乎规格,难识而难别,良由此也。
惟节明其诸家画法,乃为精通之士,论其别白之理也。
穷天文者然后證丘陵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物之众,有绪则不杂,盖各有理之所寓耳。
观画之理,非融心神,善缣素,精通博览者不能达是理也。
画有纯质而清淡者,僻浅而古拙者,轻清而简妙者,放肆而飘逸者,野逸而生动者,幽旷而深远者,昏暝而意存者,真率而闲雅者,冗细而不乱者,重厚而不浊者,此皆三古之迹,达之名品,参乎神妙,各适于理者然矣。
画者初观而可及,究之而妙用益深者,上也。
有初观不可及,再观不可及,穷之而理法乖异者,下矣。
画譬犹君子欤!
显其迹而如金石,著乎行而守规矩,观之而温厚,望之而俨然,易事而难说,难进而易退,动作周旋,无不合于理者,此上格之体,有若是而已。
画犹小人欤!
以浮言相胥,以矫行相尚,近之而无取,远之则有怨,茍谄媚以自合,劳诈伪以相蔽,旋为交搆,无有徇于理者,此卑格之体有若是而已。
倘明其一而不明其二,达于此而不达于彼,非所以能别之也。
昔人有云,画有六要。
一曰气。
气者制度时用,随形运笔,取象无惑。
二曰韵。
韵者隐雾立形,备仪不俗。
三曰思。
思者顿挫取要,凝想物宜。
四曰景。
景者制度时用,搜妙创奇。
五曰笔。
笔者难依法则,运作变通,不质不华,如飞如动。
六曰墨。
墨者高低晕淡,品别浅深,文采自然,似非用笔。
有此六法者,神之又神也。
若六法未备,但有一长,亦可采览。
画有珍传于世,不自显名者,所谓以实得其名矣,不期显而自显也。
画有一时虽显其名,久则易销者,所谓誉过于实,不期销而自销矣。
凡秘画者,岂可择于名誉冠盖,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潇洒者为佳。
其未当精绝,惟寘巧密者鲜鉴矣。
世有王晋卿者,戚里之雅士也。
耕猎文史,放肆图画,每燕息之馀,多戏小笔,散之于公卿家多矣。
常蒙青眼左顾,每图画必见召,观论乎渊奥,搆其名实。
偶一日于赐书堂东挂李成,西挂范宽
先观李公之迹云:「李氏画法,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勃,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
次观范氏之作,又云:「如面前真山峰峦,浑壮雄逸,笔力老健,此二画乃一文一武耶」?
愚尝思其言,由赏鉴而通于骨髓,其格法之要,切须知之,方能定优劣,明是非,可谓精通善鉴者。
画若不遇于识鉴者,如暝行于途,无分善恶也。
悲夫!
今有名卿士大夫之画,自得优游閒适之馀,握管濡毫,落笔有意,多求简易而取清逸,出于自然之性,无一点俗气,以世之格法,在所勿识也。
古之名流士大夫皆从格法。
南唐以来,李成郭熙范宽、燕公穆、宋复古李伯时王晋卿亦然,信能悉之于此乎!
论三古之画过与不及 宋 · 韩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三、《山水纯全集》卷四
且论画多能精当者,国之王晋卿也。
论三古:高古、中古、近古。
自三皇以前,为洪荒之世,画无得名之。
伏羲氏定龟文,画于卦象之后,画始有形意。
画本画也,逮黄帝时,史皇睹物而状之,此画之始也。
至五帝、及秦、汉以来,画斯兴焉。
其时虽录人姓名,然画迹未见有之者,莫能定其优劣。
其画大兴于晋、宋,其真迹人间虽有,罕得而见之。
晋卿论三古之画,可代为之高者。
宋为高古,唐为中古,五代为近古。
晋宋有顾、陆、张、展,画之圣贤也,乃为百代之师范矣。
唐张彦远云:古之画人物,纯重而闲雅。
今也不然,至唐之盛,渐乏纯重而少閒雅,何况于近代耶!
郭若虚云:今人佛像、鞍马殆不及古,花竹、禽鸟、山水古不及今。
唐李思训张藻、宋审、王维、王宰、杨炎之流,乃仙格神奇,过于高古,亦以为传世之师法耳。
五朝有荆浩关仝超出古今。
至宋朝初,又有李成范宽
李虽师于关而过之,可谓青出于蓝矣。
二贤画能各立家法。
时有李升李思训之格,呼为将军,亦自立家法。
其有王士元翟院深王端燕肃董元陆仅赵干屈鼎、纪贞、巨然、许道宁、刘丞、丘纳、黄筌燕文贵宋迪、商训、庞崇穆李隐宋、李宗成郝锐、梁宗信郭熙、侯封、高克明董赟、符道隐永嘉僧择宁、吴僧继章,以上名流,各书宗法师资品学。
山水之士,要知贵通其宗祖格法,故序其后。
洞庭山水样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芦川归来集》卷九
士人胸中丘壑者,若能游戏水墨间,作平山远水,固非画工所及。
旧传宋复古八法,谓之活笔,想见风味,此盖得其彷佛云。
宋迪运粮有劳转一官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八、《东窗集》卷八
敕具官某:顷者川陕用武,幕府上功,尔以馈饷之劳,赏预增秩。
尚稽直授,申锡赞书
服我恩荣,益思报称。
稼轩词序淳熙十五年 宋 · 范开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知夫声与意之本原,则知歌词之所自出,是盖不容有意于作为,而其发越著见于声音言意之表者,则亦随其所蓄之浅深,有不能不尔者存焉耳。
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
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
坡公尝自言与其弟子由为文□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之所为。
公之于词亦然,苟不得之于嬉笑,则得之于行乐,不得之于行乐,则得之于醉墨淋漓之际。
挥毫未竟,而客争藏去,或闲中书石,兴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以故多散逸,是亦未尝有作之之意,其于坡也,是以似之。
虽然,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
直陶写之具耳。
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
宋复古张乖崖方严劲正,而其词乃复有浓纤婉丽之语,岂铁石心肠者类皆如是耶?
开久从公游,其残膏剩馥,得所沾焉为多,因暇日,裒集冥搜,才逾百首,皆亲得于公者,以近时流布于海内者率多赝本,吾为此惧,故不敢独閟,将以祛传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日,门人范开序。
按:《稼轩词》卷首,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
李公麟潇湘卧游图乾道六年十月 南宋 · 葛郛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一、《石渠宝笈》卷四四
东坡宋复古《潇湘晚景图》,有「照眼云山出,浮天野水长」等句。
余观此笔,虽不置身岩谷中,而心固与景俱会矣。
圆照老人早悟灵机,洞见佛祖根源,视六尘境界如梦幻泡影,而寒烟澹墨,犹复袭藏,所谓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也。
乾道庚寅十月晦日,澹斋居士葛郛跋。
三五七言李谪仙韵题宋复古秋山对月图 元 · 无名氏
 押庚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八十
宋才清,迪德明。
思超云物外,笔落鬼神惊。
秋山旧迹令人赏,对月风流万古情。
东吴八咏。沈休文之作也。宋复古画之。载于东坡集。予少也读之而忘之矣。今病馀闷甚。偶阅东坡诗注。因起东吴之兴。作八咏绝句 其一 洞庭晚霭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
一点君山夕照红,阔吞吴楚势无穷。
长风吹上黄昏月,银烛纱笼暗淡中。
东吴八咏。沈休文之作也。宋复古画之。载于东坡集。予少也读之而忘之矣。今病馀闷甚。偶阅东坡诗注。因起东吴之兴。作八咏绝句 其二 庐阜秋云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
万壑千林秋气高,葱茏空翠望中遥。
白云飞处是仙境,髣髴羽人吹洞箫。
东吴八咏。沈休文之作也。宋复古画之。载于东坡集。予少也读之而忘之矣。今病馀闷甚。偶阅东坡诗注。因起东吴之兴。作八咏绝句 其三 平田雁落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
漠漠平田欲尽头,黄云半捲已深秋
忽闻新雁逐风落,长笛一声人倚楼
东吴八咏。沈休文之作也。宋复古画之。载于东坡集。予少也读之而忘之矣。今病馀闷甚。偶阅东坡诗注。因起东吴之兴。作八咏绝句 其四 阔浦帆归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
两岸茫茫鸟去迟,轻舟斜日欲归时。
长风一阵帆初饱,蓬底高人恰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