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修史承旨 其一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八、《西台集》卷一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五
某顿首再拜,承旨修史侍读年兄:近者舟御经从泗上,获奏请谒,遂得款侍,诲言累日,感激慰幸,并集下情。气序渐热,恭想还奉禁严以来,台候动止万福。某区区营职在外,实由庇赖,苟免于罪戾。初远言侍,日夕驰恋。伏望顺护生理,延集洪祉,就膺廊庙之拜,以慰中外,远诚惓惓之祷。不宣。
书简帖 其三十一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九
芾顿首再拜,右史舍人老兄阁下:蒙手翰,贶尚方珍醴,拜嘉增幸。来日当引九日拜临顾之辱,并叙谢意。谨奉启,不能罄所言。芾顿首再拜,希圣舍人亲家台座。
来日东华,得一介相引乎?吏部至今不见人来耳。
与修史舍人手书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七、《竹隐集》卷九
某惶恐再拜修史舍人内翰阁下:某不肖,愿见门下之日久矣,愚甚且贱,窃自鄙陋,不敢妄以姓名辄自闻于将命者。前日亡友关止叔之病,遂获因缘,瞻望履舄。止叔之殁也,执事不以为愚,而辱诿以事,敦匠薄遽不得究尽所欲言者。翌日,尝干典谒,冀粗白于一二,未获承命,不胜悃愊。拳拳之愚,敢复以启具之,惟执事察焉,某死罪。止叔文学行义,自执事所深知,姑置是事。而一旦不幸,至于大故,内无骨肉强近之亲,外无心腹纪纲之仆,无钱以供饭含,具棺椁,天下之穷者,尚复有过于此耶?执事闻讣,匍匐躬哭而亲临之。凡止叔所以得就木者,待执事之力而后能。某虽愚,已深服执事之义矣。今逝者已矣,要于无可奈何。然哀死者而及其生,是又君子之所不能已也。止叔家素贫乏,兄弟仰禄以养其母,母年七十二,女未嫁,惟有一子,茕然尚幼。兴言及此,不觉涕○。此固执事所为衋然伤心者。虽然,资之以财,财尽而不可继;托之于人,岁久而不能保。必将济其穷而恤其家,某以为当使泽及其孤儿,然后为策之良也。恭惟朝廷既已察知止叔之贤,凡其待遇而假优之者,皆非群工庶僚之所可望;而执事有昔日之好,居今日之地,然则抚止叔之孤而存关氏之后,非执事将谁望乎?某冗贱且疏,幸见之日殊浅,不当僭越以干高位者之议;伏自惟念妄于止叔有一日之分,而执事仁心恻怛,计所乐闻而不厌者,是以冒进直前,而窃不自量也。区区之诚,宜在躬禀;而阍守严甚,惧于不通,故敢遣人仰冒台听。狂妄不韪,伏须罪诛。无任俯伏俟命之至。不宣。
某前日谒见国史侍读尚书获款燕谈蒙出示周杨子书报许藏山中得岩壑之胜过冷泉亭者叹想不已俾某赋诗退成七言古句一首上呈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四部
素王之宫行秘府,断取瀛州纳环堵。
诸儒何必四库书,正自胸中有千古。
野人上车才不落,索米无庸面如鼓。
归来仰屋坐太息,咄咄书空欲谁语。
石林居士今龙坂,忧国形臞心独苦。
向来岂止见夷吾,叩阁何由避寒暑。
伯仁三日应可尔,顿解新亭对悽楚。
坐中人传双尺素,思洛桥南霅溪渚。
山回壤接二百里,许藏幽奇天所与。
人间那得此岩壑,坐想周郎喜而舞。
苍崖壁立欲千仞,蔽日青林自风雨。
信知灵境不待匠,古涧穿岩巧吞吐。
慇勤留此万里流,更觉山川生媚妩。
了观澄湛本非住,却觅喧豗无处所。
手诛阴木结茅屋,掀抉高深期尽取。
四山擢翠若无地,三石撑空袅相柱。
书词岂夸惊我甚,下视呼猿触天姥。
卞(原作下,据四库本改)峰胜绝固自足,莫为东山思解组。
龙骧云起要侯王,鹤唳风声走夷虏。
会令藿食保(四库本作饱)安眠,北固山南事幽圃(自注:三馆寓局夫子庙之西庑,故有素王之宫之句。)。
宋故左朝议大夫直显谟阁致仕汪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二、《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五
左朝议大夫、直显谟阁致仕汪公,以绍兴二十七年二月六日感疾终于四明私第之正寝。将葬,公之子右宣教郎大雅,以太学博士史浩状公世系、爵里、卒葬年月日授余请铭。余曰:「显谟公行治劳烈称天下,今子释其殡,犯大暑,绝重江,走千里,属于不腆之辞,以图永久,岂敢以既老为解」?乃序而铭之。公讳思温,字汝直,明州鄞县人。曾祖顺,祖元吉,不仕;父洙,明州助教,以《春秋》之学知名,用公贵,赠正奉大夫。公幼读父书,有声场屋间。会朝廷更舍法,改授他经。政和二年,以太学上舍中乙科,授将仕郎、河南府登封县尉,就除雄州州学教授。秩满,调衢州西安县尉。宣和二年,改承奉郎、知越州馀姚县,监河南草场。五转至朝奉郎,郓王、肃王、景王府赞读。上即位,恩迁朝散郎、提举江南西路茶盐公事;除屯田员外郎,俄改仓部。绍兴元年,又改吏部,再迁朝奉大夫。三年,知衢州。时有谏议大夫被召过郡,或请公致丰饷,公曰:「谏官御史当如部使者之礼,不敢过也」。既有绪言,谓公薄己,公曰:「谏大夫辞受,天下所瞻,而子敖以我为简乎」?岁馀,严、睦盗起,公聚兵境上,塞其隘,秋毫不犯。盗平,而谏议公适在枢省,劾公玩寇,降秩二等罢归。未几,御史中丞辛炳道三衢,得公冤状,疏辩其诬,诏复故官。再除吏部,转朝散大夫,进司农少卿。吴兴择守,有言公三衢治状者,除直徽猷阁、知湖州。六年,召归太府为少卿、权知临安府,迁左朝请大夫、直显谟阁、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八年,复还太府。公在吏部,不为权贵人下,出守三衢,至是复用事,坐尝抗己,罢公为直显谟阁、主管台州崇道观、江州太平兴国宫,凡五任十八年,终权贵人之世不用,遂老于家。公器资精悍,居官任事,以智为乐;兴功利,饬蛊坏,所涖皆有迹。雄地被边,俗武悍,异时官师鄙夷其人,倚席不讲。公曰:「鸮音尚可革,况吾人乎」?日课月试,躬自劝督之,而秀出之民,彬彬稍见焉。馀姚大邑,赋役不均,为民患,公一不以属吏,召诸豪入县庭下,案版籍差次甲乙,推选一人之应令者,曰:「甲岁满,乙代甲如律令」。乙捧檄而出,无异言。他日,州将语公曰:「诸县诉徭役者无虚日,馀姚独无有,何故」?公曰:「不使一吏预其间,县无讼矣」。县濒海,旧有堤六十里除水患,岁久圮坏,民之垫于海者,呻吟相属也。公举众力复之。堤成,而七乡并海之田、桑麻粳稌之饶尽复其故。又有湖号烛溪,疏通二斗门,视水涨落而闭纵之,灌东西五乡田数百顷。岁旱,东乡厌水矣,而西斗门地高仰,率尝不应。请改筑如东斗门以溉旱,而东乡擅其利,积十数年讼不决。公一日行县至其处,曰:「一湖如许大,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为之计工赋材,撤而大之。两门相望,五乡之田一等受水,而讼息。乃即治所为楼,于门上敛敕书藏其中,高明硕大,为一方壮观。又斥馀材筑一亭于大门外,凡诏令当颁行者揭之亭中,使知避就,榜曰「承宣」云。吏部案牒,南渡之后,水火焚漂,埽地尽矣,一时予夺,吏操其柄,贫无资者,皆不得调。公至,群诉于庭。公延之坐,听其说,应文书有一验者,悉令补授,皆无者,为奏立保任之法。不旬月而庭无留事,吏不能得人一钱。有飞语闻,公诣都堂抗言辩数,不为诎,用事者益不说。公请郡得衢。久之,诠法复坏,会用事者去国,再除吏部。选人改授京秩,而举将有他故报罢去,留落蹭蹬,或至穷老。公始建请荐员溢格者,本部以收使不尽之数移文所举官别行改奏,诏从之。公每得一二,录纪姓名,纳佩囊中,遇有举将坐累,或物故而不得升改者,公出囊中所储,使自择图之,至今多所成就。公在三衢,有妇人送讼其子,公械送狱,徐召其母,以微言感之而察其情,母悔谢请贷。翌日虑囚,公曰:「汝母诉汝当抵罪,又欲贳汝」。破械纵遣,为母子如初。有姑昵婢谗而虐其妇,妇求去,而姑譊譊喧诉不已,公曰:「汝为人姑,信谗而出其妇,妇去则汝子弃妻,汝孙失母,奚为自破其家也」?笞其婢逐之,戒妇曰:「害汝者去矣,善事其姑」。姑亦感悔,跽谢而出。邦人闻之太息,曰:「使君真古循吏也」。祁王至自蜀,吏入白:「亲王诣州,州将当避正堂须其至」。公曰:「即乘舆至,何以待之」?治供帐如大宾客之仪。王入据馆,公率僚吏进谒,退而语人曰:「帝王之胄,自与常人殊,而举措不类,何也」?复有帝姬舍郡邸,群奴怙贵劫请州县,执辱官吏,一郡骚然。公曰:「是亦一祁王也」。不为动。已而皆败如公言。会稽渡钱塘,舟人冒利捆载而行,半渡弭楫邀取钱物;而暴风猝至,举舟尽溺死,操舟者皆善泅,独亡恙。公曰:「不戮此辈,则杀人未艾也」。悉捕系狱,论杀之。更造大舰十数,每一舰受若干人,制号如其数,以五采别异之,置吏监总,渡者给号登舟;即过数,而号与舟不类者,皆不受。舟人给直有定估,除十之一备补苴之费。抵今二十年无一舟之覆。浙江,天下之至险,以龙山、外沙两闸纳东南之舟,而龙山之闸废久矣。大驾驻钱塘,九州四海万里之外,千艘百舵交错其中,十倍于旧,一遇启闸,奋棹争前,进有击斗伤败之忧,退虞潮波覆溺之害。公于是鸠工徒,疏龙山河,修复旧闸,启闭出纳如外沙之制,一时舟楫皆便之。湖人喜私酿,暴吏乘之,发卒围捕,囊空甑倒,不遗一簪。公至,下令而予之期,过期不改,而后以文法从事,人感公诚,皆徙业无犯者。吴兴地污下,故有沟以走潦水,而并沟之居岁久填淤,或置屋其上,遇甚雨则水及半扉,公按寻遗迹,撤屋除地,复还故道,水患遂除。公尤通练财计,属时多故,暴敛急征,人不堪命,公宰一县,守一州,使一路,不以一毫取于民。按视经数,设为科条,凡粟帛酒茗征输之入,为图揭之坐右,杜并缘乾没之奸,罢不急无名之费,赀聚沛然,上下赡足。尝因奏事,论天下之财,所以开阖敛散之术,上善其言,命公条具,付有司立法。公曰:「臣所言,即陛下法也,但当择吏推行尔」。故入为太府、司农,出为转运使,皆号称职。公之材见于世用盖如此。而屡困于谗忌,不得大位以佐天子,故止于效一官,任一职,无大勋名,为可惜也。二十七年,上书致仕,积官至左朝议大夫,职直显谟阁,佩服三品,爵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享年八十一。公事亲诚孝,居丧毁瘠甚。既葬,有双芝产墓上,冢舍成,遂以名之。公弟思齐,建炎初,上录潜藩之旧,擢吏部郎。公持节使江右,命甫下,吏部得疾不可治,公具棺衾于兵火创残之中,如礼而办。护丧下汴绝淮,沿江仅次毗陵,而嘉禾叛兵奄至,公仓皇负柩舍一佛寺。寺僧惊逃出矣,公独置一榻卧丧侧,群盗过门,睥睨不入。乱定登舟,而大盗据钱塘,乃枉道趋华亭,僦舶舟为航海之计。黎明欲解,而逆风大浪不可进,舟师恐而言:「丧舟涉海,徵祥已见,盍权厝而行」?公具冠笏、焚香,大言曰:「某弟思齐遇疾而没,自南京持旅榇归葬,间关盗贼,跋涉水陆数千里而后得至此。舟人以惊触神祇为辞,将使亡弟遗骨弃之异县,永无还理。鬼神有知,监余手足急难之故,加惠存没,赐以便风,归祔先垄」。香火未收,风回浪息,舟师以手加额,挂席而东。日亭午,已次会稽之曹娥埭矣。既还,治葬送,拊孤嫠,择士嫁遣二女,又奏乞随龙恩任其婿。一子未胜衣而夭,公以第三子大有者为主后,今为右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公尝营一堂,号「友恭」,与吏部相戒,为蚤退閒居对床听雨之约。堂成,而吏部逝矣。公因之不改,饬诸子曰:「汝等识之,行吾志」。公配恭人王氏,前卒,公命择地于正奉之次。既得卜,又从旁筑一茔,迁祔吏部,曰:「死而有知,父母兄弟相从于地下,奚羡有生之乐」?诸孤以明年十一月甲申,举公之柩合祔于县之桃源乡西㠗王恭人之墓。三男:长即大雅也,知绍兴府诸暨县丞;大猷,左宣教郎、知平江府昆山县事;大定,登仕郎。七女:适右朝请郎楼璩,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陈膏,右从事郎向子遇,右迪功郎洪筏,馀未行。孙男六人:行中,右迪功郎、通判海门县主簿;积中、得中、端中、精中、敏中。孙女三人:长许嫁进士姜棫,馀尚幼。曾孙男掞。公慷慨特达,勇于为义,视人急难如在己。太学同舍生将论升而抵规罚,公叹曰:「选补之法,跻攀分寸如曳九牛,一跌则坠重渊,不复出矣。请代君任此咎」。时参知政事王绹为学官,闻而义之,事遂已。已而同舍生以上舍赐第,后为显人。四明士俗喜事而乐施,一时寓公寄客困乏不能自存、死而无以敛葬者,公为首倡,士大夫应之翕然,故四方游士皆以公为归。绍兴初,余被谗斥徙象郡,舟次三衢,顿郊寺,治遵陆之装,公閒遣别乘移具存省,而果茗药饵肴醴之饷亡虚日,盖过旬而后去。有旨:所过州发卒护送。公择五人之谨厚者,戒曰:「归日,视某官书有无为殿最」。于是五人者在道途代负荷,备使令,如使君坐视其旁。行次临川,授书而返。呜呼!余方抵重谴,旅游万里,日怀内沟下石之虞,公亦以抗直忤宰相出守,已又触谏大夫之怒,而独于放臣逐客哀穷悼屈,矜护纤悉,尚蒙赐于数百里之外。距今二十七年,得公行事,论次为书,少纾怀惠不报之责;而老去废学,辞不逮心,惧不克称。铭曰:
士生于时,有遇不遇。伪凤楚说,真龙叶惧。踊贵屦贱,惟时之遭。堇啄豨苓,而伯其曹。眩于创见,越犬吠雪。败于既厌,吴牛喘月。矫矫汪公,绝类离伦。名满四海,行配古人。独立介然,不茹不吐。众醉独醒,人弃我取。高明之家,万首俯趋。蚊蚋过前,视之无如。孰蹈坎井,挤之下石。山鞠穷呼,号之而出。金坚玉洁,不可磷缁。廉贪立懦,百世之师。权臣擅朝,用国威福。乃谗乃忌,一斥不复。短褐练巾,匹马二童。儒先哲艾,闾里之宗。寿八十一,有化无死。铭以著之,亘千万祀。
山桂庵铭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芦川归来集》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
晋安刘公华即延平官舍西麓,诛茅结庐,面山旁桂,地不踰丈,而尽挹胜览。真隐居士过焉,命曰「山桂庵」,取小山丛桂之句也。因为作铭,铭曰:
眼界贵宽,心地贵閒,耳根贵静。刘子结庐,畏此简书,虽吏云隐。山光苍苍,溪水泱泱,是用适性。旁据桂丛,秋芬扬风,俯视奔竞。谁为赏音,与时浮湛,期则有命。凡厥后来,优哉游哉,顺受其正。
论萧宇等约降及恢复事宜疏(绍兴三十二年七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三
臣今月初七日得翰林学士史浩书,恭领御笔处分。臣愚荷陛下示以腹心,与谋至计,其敢不尽诚?臣契勘宿州总管萧宇及萧千户,皆契丹之族属。今其闻契丹之盛,欲归之心,想见甚切,其言诚实,诚如圣谕。臣见已选募得力心腹人前去外,臣伏读圣训,将来秋深,以大兵继之,来降则重赏,叛则破之。陛下圣虑,盖得之矣。今当以兵临境,约之使降,俟其从我,俾居先锋,同共破贼。若付之以兵,责成于宇等,恐它日有难制者。圣意素定,臣谨当遵守。惟是定中原,图恢复,非徒系之天时,亦须人事克尽,有以副之。仰惟陛下兢兢脩德,诚意格天,必欲拯斯民之穷,复祖宗之业,规模甚盛。然而朝廷承前日多事之后,纲纪未立,赏罚未明,人才未集,法令未行,风俗未变,甲兵未备,财用未足。自治上策,犹不能尽厌人心。臣愚以为今日之几既不可失,所以图之,当务酌中,庶几万全。臣前日之奏,欲令吴璘固守德顺,时为声势,牵制其西;复欲令淮东之兵循海而出,水陆渐进,摇动其东。彼之事势,大槩可见。然后复以重兵进襄汉,只当以一二万人耀兵许、顺,以示出奇。盖彼处粮道难继,不当更用重兵,恐乏食退师,更沮军势。异时善后之策,莫若屯驻大军于顺昌。非惟粮道便利,屏蔽江淮,而与山东、陕西声势相通。若河南之地尽归于我,临河都邑秖先选募,令自为守。我之大兵云屯顺昌,招来英豪,益壮军势,常为备具,以待其来。纵竭国远至,亦必有以破之矣,况其大势既去,不能复来耶。臣所陈今日经常之规,理当如是。若夫东北之人,云合响应,与夫夷狄相攻,其势携贰,此又一时机会。虽事有决然者,而不敢预必,但当先为在我不可胜之计耳。臣衰迟浅学,何足以补圣聪万一。伏惟圣慈,更赐睿断,特降处分。
与史丞相小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一、《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四
某中昨尝奏记职笺,方惧获简侻之罪,伏蒙钧慈颁赐翰札,礼意郑重,仰认谦明。某窃尝谓作郡莫难于宽,作相莫难于公。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故宽难;甄陶万物本无心,故公难。昔有为宰相而功名损于治郡者,又有为平原太守民未有闻,及其为相,称近古社稷臣者。然则治郡、相国,固久难于兼善。仰惟大丞相手握天下砥则与伊周比隆,出膺方面寄则凌轹龚黄为不足道。元勋硕德,景铄鸿烈,照映今古,行遂股肱元圣,师保万民,尺箠以鞭赤眉,盖其馀事。上方虚左,以俟公归,舆论快然。
题会稽郡王像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三
国戚元老,善世英豪。淹贯群籍,精明六韬。宣戚万里,紏察百寮。追王庙食,世膺宠褒。
按:《钱氏家书》第二种。
阿育王山有松万株乞亭名于真隐居士榜曰松风陆务观作诗因次韵 宋 · 史浩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飕飕万峰顶,宇宙尽闻声。
会得真消息,知予是强名。
时晋亨作小轩块石盆池名曰趣远真隐居士赋之 宋 · 史浩
押侵韵
新晴可步履,杖策穿云林。
萧斋有达士,六合涵胸襟。
东偏辟小窗,广袤不盈寻。
片石远山意,寸池沧海心。
乃知一芥子,可纳须弥岑。
归鸿目不尽,为尔发微吟。
宝鼎现 宋 · 史浩
押词韵第三部
昔姑苏士人系囹圄,元夕以词求免。守一见,破械延之上坐。至今乐府多传之。惜其止叙藩方宴游之盛,而不及皇都。真隐居士用韵以补其遗。
霞霄丹阙,瑞霭佳气,青葱如绮。
才半月、东君雨露,无限韶华生宝砌。
渐向晚、放烛龙掀舞,周匝红蕖绀蕊。
况对峙、鳌峰赑屃,不隔蓬莱弱水。
圣主有乐升平意。
引芝华、双辇凝翠。
纷万俗、歌谣弦管,声混莺吟喧凤吹。
更漏永、正冰轮掩映,光接康衢万里。
似移下、一天星斗,妆点都城表里。
清警跸、忽登楼,簇彩仗、锦襦丝履。
看柑传万颗,恩浃王公近侍。
散异卉覆千官醉。
竞捧瑶觞起。
愿岁岁、今宵宴赏,春满山河百二。
真隐居士自赞(一) 宋 · 史浩
押哿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道服仙巾,盘陀燕坐。
观者欣然,谓即是我。
于此可求,灵珠一颗。
何以知之,石中有火。
真隐居士自赞(四 为女妙音书) 宋 · 史浩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仙冠道服,鹤发童颜。
寂然不动,风静云閒。
沧溟万顷,著在中间。
若能会得,何必观澜。
真隐居士自赞(七) 宋 · 史浩
押青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画史具眼,运笔不停。
若其空洞,万顷沧溟。
只恐画史,徒费丹青。
辞免入谢都城外御筵及对御赐宴劄子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中兴礼书续编》卷三○
准指挥,史浩入谢,都城外御筵及见毕对御赐宴。臣窃惟国家典礼,因人而举。文彦博以勋德兼备,故有是命。彦博尚且力辞得请,臣实何人,敢当此礼!伏望圣慈许赐寝免,庶或少安愚分,谨具劄子陈免以闻,取进止。
代周监岳谢汤丞相差遣启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二、《鄮峰真隐漫录》卷二七
饥寒所迫,辄用投诚;圣贤相逢,果蒙从欲。奉朱陵之香火,供白发之脆甘。为幸既多,怀惭亦至。窃以仁人在上,孝治为先。东内隆欢,既整渊衷之斋慄;南陔致养,又闻上宰之祗承。推兹锡类之恩,孰有无母之国?如某者迂疏有素,朴拙奚堪?每惟菽水以悦亲,敢意云霄之得路。效官幕府,以免旷瘝;得禄祠廷,尤知侥倖。兹盖伏遇国史仆射相公大忠许国,纯孝宅公。德高曾闵之科,治格唐虞之世。兹欲及人之老,遂施造物之仁。捧檄而归,喜可知也;倚门而望,幸已得之。某敢不念禄无功,归恩有自?当子母相依之日,荣若万钟;惟君臣庆会之秋,愿隆千载。庶持此念,仰报大钧。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跋赵伯山从驾诗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四、《鄮峰真隐漫录》卷三六
承平时乘舆享原庙,必因宫观,谓之带过。靖康初政,军旅事丛,罢之。此诗盖作于宣和间,故都全盛气象,与夫一时风流人物之胜,犹可想也。淳熙辛丑中元,真隐居士史某跋。
跋米元章帖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四、《鄮峰真隐漫录》卷三六
元章字画见之刻石,犹欲飞动,恨生晚,不及观其落笔纵横于淮山楼上也。淳熙八年秋七月望日,真隐居士史某跋。
跋张功父诗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四、《鄮峰真隐漫录》卷三六
「纶言褒予正遭逢,底事思归作蠹虫?未信夏畦三日雨,能胜秋浦一丝风。英英尊府分符誉,烨烨先曾卫社功。寄语夫君当勉励,不耕何以望时丰」?淳熙丁未开炉日,予过竹院,昙师方摘纸为和章,以勉临安通守张君功父。予亦戏笔拟作,示昙发一笑,掷去。后数日,乡友张吕道贻书,寄以功父诗,求予跋。予方病未能也,乃索前稿附之卷尾。真隐居士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