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孟猷”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仲并文集序辛酉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九、《平园续稿》卷一四、《浮山集》卷首、《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六、《姑苏志》卷四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四、《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江都仲并弥性自幼卓荦不群,潜心问学,排王氏一偏之说,惟六艺是师,笔势翩翩,隽声籍甚。
绍兴壬子进士第
高宗方汲汲人才,岁在甲寅丞相胜非执政松年与一二侍从相继荐对,上一见褒赏,特改京秩。
词臣王居正草制云:「学知是非邪正,庶几孔子所谓可以共学者」。
当是时,人之期君,君之自期,皆谓公卿可立至。
或疑年少资浅,宜试以事,补外而去。
后三年丁巳丞相浚、执政与求、守与义复以名闻。
召至阙,而枢密使颇不谓然。
君即移疾出倅京口,自是栖迟闲退者二十年。
孝宗初元,擢丞光禄,晚知蕲州
议论才略既未尽见于用,而平生著述亦多散失。
外孙南安太守孟猷嗜学好修,渊源有自,裒成《浮山集》十六卷,以序见属。
予妇家于君有连,且尝同朝,熟其才华,故乐为言之。
夫文体众矣,吟咏情性,莫重于诗,仕涂应用,莫急笺启。
诗也者,造意深则辞或龃龉,次韵多则句或牵率。
君之古律如王良造父驭骏马、驾轻车,有奔轶绝尘之势,其赓险韵如茧抽丝、印印泥,愈出愈新。
《送妹》长篇,孝友慈爱溢于言外,殆欲上规风雅,一何盛也!
其四六,叙事虽闳肆而关键实密,对属雅切而非骈俪所能拘。
最后《蕲州谢上表》以古文就今体,自成一家,凡为国抚民、据旧图新之意,无愧前哲。
此由学广闻多,非特天才骏发而已。
其他论时事,条利害,深切明白,务在可行。
为《庄安常行状》见谓三长,杂著题跋清雅可爱。
复以馀力出入释氏,游戏歌词,无不过人。
夫其才学如此,幸早为君、宰所知,而不得雍容禁省,歌颂大业,其命也夫!
虽然,裕于才者薄于命,文士常然,独君乎哉?
姑详著以释南安凯风寒泉之思云。
添差台州通判吕祖俭太府寺丞浙东常平司干官孟猷籍田令闰十月三日祖俭十二月。)1194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止斋先生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用人之弊,其惟泄迩而忘远乎。
肆朕嗣服,览示无外,间有遗材,取之下国。
祖俭、尔,皆以故家子孙,雅有誉处。
孝友行于穷约,而趣尚不专于科第也。
徒劳州县,未究尔能。
以尔祖俭外府籍田。
其益好修,以称朕意。
可。
周纯臣去病淑慧而短折赋以哀之 南宋 · 叶适
 押先韵
周子百未遇,有儿慰眼前。
敢誇材调别,自喜禀赋全。
其守过老苍,其行通变权
共看成早岁,何意夭初年。
汝昔透胞络,冲风著箸挛。
和丹和乳燕,煨附加盐煎。
所投烈药尽,始获奇痾痊。
隋和绝代宝,气命百分怜。
问汝今何之,幻影来无缘。
不许爷执捉,坏灭同埃烟。
此悲信无益,此爱倍难捐。
不见赵几道,泣泪迸幽泉。
不见孟良甫,叫吻聒穹天。
汝爷自为铭,志欲金石传。
兼求我诗去,刻在墓门边。
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1217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水心文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良甫名猷姓孟氏元祐皇后侄曾孙,信安郡王孙,世家具国史。
承奉郎秀州籴纳仓,历临安府楼店务严州税,丽水县,浙东常平干官
籍田令通判婺州,知南安军信州
召为都官郎中,改左曹、尚右,出淮东运判
入为军器监左司郎中直宝谟阁两浙运判副使太府卿,兼刑部侍郎主管冲佑观,知婺州直龙图阁江东运副,复主冲佑观,于是阶累朝议大夫
初,余入吴,而良甫兄弟最先至,气敛然滋恭,语退然益卑,齿寒士中不见异,余谓世多贤公子,习使人亲近己,固然尔。
徐而切偲反复,即耳目之近以验事物之远,瞻瞬领彻,贯穿纵横,虽寒士之深于造诣者不能至。
后数年,行加修,名加闻,天下言王公家,无不高良甫之义。
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良甫之学,以观省密察为主。
外所涉历,皆切于心;
身所觉知,皆反于性。
凡情伪错陈,横逆忽来,几若无所撄拂,而筋骸之束,肌肤之会,常得由于顺正。
其专悟独了,动用不穷,盖非简策所载,笺训所及。
然余欲其博达伦类,尽究古今之变,以进于昔之所谓知道者,而良甫亦未能也。
道者,天下共由之涂也。
使有人焉,以为我有是物也,将探而取之,而又曰我能得之矣,则其统已离矣。
老聃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又曰:「犹兮若冬涉川,豫兮若畏四邻」。
嗟夫!
聃遁世不回者,逊而委诸人可也,乃执而自有之若是之固欤!
良甫立朝,无党与,未尝示人以同异之迹,士大夫敬爱而不敢狎也。
方籍田时,以伪学斥士且尽,独不及良甫,然遂自乞外补。
后稍复收引,而良甫已先入为郎。
兵议起,即被使出淮东
至兵罢而罹其祸者众,独良甫为无所预。
将用之矣,然亦竟不欲为容而去。
盖其出处之际可考者如此。
其治民考功,因旧循常,无所改作;
必有更革,尤务靖重;
所至皆安其政令。
良甫所长,当危疑未定之时,晓畅彼此之情以济国事;
会通翕合之日,协同贤材之类以新治功。
故不以一能一职为称,虽其可称,而亦不足为良甫道之也。
良甫平居严己恕物,不立岸限,后进晚学,幽人野士,有善意者,日满其门。
喜为诗,无风形月状浮劣之语,间出一二,摐然金石,有警于世。
卒年六十一,嘉定九年十二月七日也。
十年五月二日,葬于吴县羊山
夫人吕氏。
子继华,舒州观察推官
继显,丹杨,其夭也,先良甫四月。
或谓良甫之疾,由哭继显而然。
然则学道之力,无用于哀乐之间欤!
死生,命也,不以子审矣。
果以子也,东门吴之放,曾不如子夏之褊也。
良甫之道,非离人群而自逸也。
铭曰:
勿谓道存,迅疾不留;
非智能知,非力能修。
惟余良甫,少成于天;
古有今无,人十己千。
操其一机,以应万有;
竭海糜山,如屈伸肘。
余未及死,子胡遽亡!
视此铭者,淑人之伤。
嘉定十年四月□日。
孟达甫墓志铭1221年7月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四、《水心文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孟导字达甫,从其兄学于余。
葑门幽寂,红药被野如菜,俊流数十,论杂捷起。
良甫酬接甚简,时然后言;
达甫尤简,或终席不一语。
众谓良甫以道自命,当尔,犹未测达甫所至。
余间与偶坐,则纵言细民疾苦,田里愁叹,吏贤不肖,无一不中。
侧听者皆服,知其于时事最精切也。
昆山镇金华丞,干办浙东提举司公事,通判临安府,整棼割蠹,职务大起,诸使及同僚交誉争荐。
或言「资敏明,弊山讼海皆究微」,或言「性孤洁,丝馈缕谒不逮门」,且曰「戚家后壸有人焉」。
遂为将作簿军器大理丞,迁正,知严州临江军
每将议择材能臣理剧繁事,未尝不在选中。
达甫老,退食闲居,隐几嘘㗳,验学有常业,讲德有常友,以财聚为讳,以察冤为急,诘奸无枝叶之滥,得情无钩距之巧。
或以为是大儒先生所为,非吾所谓材者,故虽常在选中,而卒亦不果用也。
夫事虽材而后集,然必挠材以赴事;
材虽事而后显,然必生事以示材:此常人之同患,非知道者不能免也。
今夫达甫能养其材而不困于事,因于事而不过其材,则庶几古人之意矣。
金华,浚培塘陂八百三十,役夫二十万,劝相慰勉而已,无扑罚也。
严州时,山潦屡浸屋极,水突扉,则舟楫具,茇舍备,糗粮给,民迁如归,忘其垫昏
耶律裕治城壁于六合,厚遇新附者,军人不悦,妄称总管细作也,大噪,脔食尽。
招讨郭倪胁裕子臣友上之大理
达甫曰:「囚笔楷著行黏纸皆匀同,此习本也」。
果得诬枉状。
韩侂胄诛,堂后官五人,给舍以为当随坐达甫承推,争曰:「以随为权则信,以随为反则非。
请先罢」。
吏竟免死。
达甫之材,不困于事如此。
会子减贱不行,曰:「必子母相权而后可。
店铺抑兑,盐贾科贴,乃流通浅术,不用也」。
治临江以俭,交货燕贿皆削去,通判挟所重亟沮止,终不听,曰:「为之诡遇岂不能,恐事过吾材尔」。
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
南康,自列亲嫌不往。
江阴军,未上卒,嘉定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年六十一。
孟氏墓于无锡安乡,山曰梧桐。
十四年四月庚申,夫人丁氏,子从政郎扬州录事参军继勋、文林郎继勤、修职郎临安府税院继勇,葬达甫墓东五里。
幼子、一孙未名。
初,大父信安郡,父特进,浮寄侨处,箧无留藏,窖无积陈。
达甫兄弟,瘦僮羸马,仅免徒步,视贵豪不万一比。
余始授以齐民治生法,酸寒枯落,岁縻月累,然后粗立田宅。
畏公上,尊法令,里社节腊,宾亲邂逅,恩意倾洽。
戒其子曰:「昔宣仁简录我先后以继涂姒,遭家多难,再兴宋室,俯仰百年,而隆祐之泽远矣。
若等衣食其力,无敢齿八姓。
仕必由平进,学必依癯儒
粗粝适口而膏粱疏,毳褐附身则绮纨赘矣」。
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入孝出悌,朝经暮史,闾巷之间循循焉。
然则孟氏方进而未已欤!
铭曰:
以为道耶?
既许其兄,达甫事耶?
亦道之行。
事来而理,事往而止;
合不伤物,离不丧己。
世方用我,谢曰不能;
我所甚难,功利刑名。
信安维坟,已南无北;
尚其素风,梧桐之侧。
嘉定十四年七月□日。
孟猷朝散郎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二、《育德堂外制》卷三
朕博求人材,详试以事,进退赏罚,各适其宜。
尔儒雅好修,蔼然誉处。
比由推择,将漕淮壖,方事之殷,馈饷无乏,朕方嘉尔宣力,召寘周行。
乃惟行台,适有论奏,肆俾镌秩,以示至公。
尚体朕怀,勉输忠报。
松源和尚语录后序嘉泰三年十二月 南宋 · 孟猷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八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点检将来,漏逗固已不少。
是以德山临际,一棒一喝,直欲丧尽己灵。
兹岂容拟议,以豪发间隔于其间哉。
世宗师,情解俱亡,言语路绝。
负荷佛法而能觉悟后学者,微松源老人,其谁与归?
松源于予有交游之旧,自言出家未受具足戒,从应庵华公,有所契入。
后从木庵永公密庵杰公,及遍参知识,虽屡有省悟,然犹以未能脱洒为疑。
如是者又不知几年,刻苦自厉,至忘寒暑。
一日,留道场全公席下,蓦有所得,疑网尽除。
时全公缘化出外,数日而后反,亟欲求證,先众入室。
时全公机锋不辏,松源詈言而出,即挑包过凤口,谒密庵
未及语,密庵云:「且喜大事明了,吐露即不堪」。
松源于是归堂憩息。
其去道场也,有偈云:「当头一著没誵讹,去住还如水上波。
有意气时添意气,从教平地起干戈」。
后自澄照至显亲、报慈,凡住院者八。
予见松源无恙时,乐称参学弟子光睦与大纯、惠足。
今惠足以其师语录来求序,因为纪其师得道之本末。
予独怪黄龙如公既明明知得松源开口不在舌头上底消息,便合将此剩语屏置影灭迹绝处。
今乃与之编次,外扬家丑,予恐它日钝置松源者,在黄龙无以逃其责。
嘉泰癸亥腊月八日汲郡孟猷后序。
按:《松源崇狱禅师语录》卷上,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三册。
盱眙县第一山题名开禧元年十月 南宋 · 孟猷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八、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一三
汲郡孟猷良父、钱塘吴衡子公奉命肃客此来,部使者云川叶籈叔推、郡太守临邛褚叔度,相拉来游,题名于石。
开禧改元十月廿八日
孟良甫别一岁无书有怀寄之 南宋 · 周南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孟氏好兄弟,相从邻巷居。
一穷吾得忍,千里意何如。
夜雨看僵仆,家儿不詈予。
丰年民瘼少,莫厌故人书。
重迁和靖先生祠堂嘉定九年六月 宋 · 黄士毅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
平江府虎丘西庵尹公和靖先生者,嘉定甲戌军器少监丁公煜通守吾邦之所创也。
祠在山之西北隅
后二年,贰卿孟公猷闻有殡在西阶之上,甚惧非所以祓不祥而致蠲祀之诚者。
告刑狱使者柴公中行,乃属长洲赵君崇侃即上方通幽轩之南辟地而迁焉,盖先生寓居之所也。
知府事沈公皞悉资其役。
为堂三间,西向。
群山前列,环陇近护,老松修竹,交閟左右,高明靓深,称祀如昔。
甫成,而柴公以召去,王公涔继之,复摹先生晚岁片纸手书、圣贤格言五千馀字,刊置西序。
常平使者吴公格割公田四十六亩,俾住庵者为增葺费。
孟公以始创遽迁,合有以示来者,命士毅书之。
士毅因窃慨,念昔登朱子之门,获闻先生之学严于持守之本,在此用力之真,体验之熟。
复发「主一无适」之旨,至「讲说而不践行,则为虚语;
问答而少差失,则至误人」,与夫「未至于磨不磷、涅不淄,则不可如圣人之见南子」者,类皆务于简实,而戒谨恐惧之意隐然于其间,未尝不三复警省,是皆持守之功也。
盖持守则心存,心存则其言斯讱,其行斯察,有不期然而然者。
于是深叹夫周、程之所以上续者,至于朱子,粲如日星,有目咸睹,先后本末,区别在前,大小精粗,各有攸属。
学者于此,不患讲习之不能明,所患因讲习之易明而忘持守之为本耳。
则尝推明先生之学,以励后进。
今之祠事,仰止遗像,如亲炙之,必求先生之学而学焉。
是乃兴起之渐,岂曰小补之哉!
此又其所可书之大者,遂不复辞。
既次其略,辄附所闻如此。
然自先生来居,积七十有五年,未有表其事而出之者,而二三年间,其役再举,始克就绪,则感夫事之难成,而俾终弗坏焉,以兴起于无穷者,又有待于后之君子也。
先生居之岁月出处之大致,已详于黄侯干之前记。
是役也,始于四月甲午,而讫于六月庚戌,实丙子岁云。
后学黄士毅(《吴都文粹》续集卷一四。又见洪武苏州府志》卷四七,乾隆虎丘山志》卷二三,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五。)
因:原无,据洪武《苏州府志》补。
孟侍郎猷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八、《漫塘集》卷二四
岁辛未八月四日,孟二卿守婺,赋前诗有「豆笾学舍又秋丁」之句。
丁丑仲秋,其从弟能父袖此诗过余于漫塘,时丁祭甫再宿,计其日实贰卿赋诗之日也,相距整七年,而贰卿既葬矣。
古诗云:「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览之浩叹。
孟侯贵戚之卿,方和此诗时,盖年踰耳顺矣,犹拳拳师友之诲,则少且贱者宜如何!
能父知宝此诗,必知佩此意,孟侯不亡矣。
江进士墓志铭嘉熙元年二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六、《漫塘集》卷三二
端平丙申岁未尽一月,金陵贡士良甫奉其亲命,将以明年春二月丙午葬其兄君范于所居溧水县吴冈之原。
前事,述君范素履来请曰:「遂良少不敏,伯氏与之共学,又择四方之有师法者使从之游。
时吾家窭甚,内而二亲菽水之奉,外而遂良资粮屝屦之费,皆君范力贫为之。
又辟故居新之,使宾祭有所,则君范之为人子若兄,抑可以无愧矣。
晚岁方期相与享期颐,致色养,而君范逝矣。
平生尝谓君言不妄,微君与为铭,将无以慰终鲜之怀,愿毋以病属笔他人」。
某与君范无一日雅,而侄孙宗朝在良甫子婿列,可得辞乎!
君讳模,君范字也。
生于淳熙戊申,迄于卒之岁,得年四十有八。
尝由乡举上名太学
曾祖之迪、祖溥,皆隐。
父南一,以寿明太后寿恩补迪功郎致仕。
母蔡氏,封孺人
娶邢氏,无子,良甫与求儒家子为继,命之曰贵承。
铭曰:
亲之宁,弟之成,铭以昭之贵厥承。
孙花翁墓志铭1243年9月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季蕃客死钱塘,妻子弟兄皆前卒,故人立斋杜公节斋赵公与江湖士友葬之于西湖北山水仙王庙之侧,自敛至葬皆出姚君垣手。
姚,虚斋赵公婿也,录季蕃遗言,介妇翁徵铭于余。
乌虖,吾亡友之命也,其敢以衰落辞?
季蕃孙氏名惟信季蕃字也。
开封,曾祖升,祖可,父䫨,皆武爵。
季蕃少受祖泽,调监当,不乐,弃去。
始昏于婺,后去婺,游四方,而留苏、杭最久。
其言以家为系缧,以货为赘疣,一身之外无他人,一榻之外无长物
居下竺廨院,躬爨而食,书无《乞米》之帖,集无《逐贫》之赋,终其身如此。
自号花翁,名重江浙,公卿间闻孙花翁至,争倒屣。
所谈非山水风月一不挂口,长身缊袍,意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
其倚声度曲,公瑾之妙;
散发横篴,野王之逸;
奋袖起舞,越石之壮也。
尤重气义,尝客孟良甫方孚若家,孟死犹拳拳其子孙,孚若葬,徒步赴义。
其卒以淳祐三年九月壬寅,年六十五,葬以其年腊月乙卯
杜公辅臣,赵公京兆也,季蕃一布衣,以死托二公,卒赖二公以葬,且筑室买田祠焉。
天下两贤之。
季蕃长于诗,水心叶公所谓「千家锦机一手织,万古战场两锋直」者也。
中遭诗禁,专以乐府行。
余每规季蕃曰:「王介甫柳耆卿缪用其心,孙莘老少游放泼,得无似之乎」?
季蕃笑曰:「彼践实境,吾特寓言耳」。
然则以诗没节,非知季蕃者;
以词没诗,其知季蕃也愈浅矣。
初,季蕃赵紫芝仲白曾景建翁应叟诸人善,而余亦忝交游。
追念畴昔挽紫芝季蕃同吟,铭仲白季蕃书丹,诔孚若季蕃会哭,已而景建应叟俱死,今铭季蕃焉。
稷下之谈几绝,邺中之旧略尽,惟余归老后村,左耳与臂遂偏废矣,未知它日铭余而诔余者谁也,岂不悲哉!
铭曰:
眉山公,欲以和靖,配水仙王,其论已定。
余评季蕃和靖之亚,傥分半席,无不可者。
伯鸾要离,异世同调,盍不跻君,偕侑新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