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张元干集先祖手泽跋(绍兴二年正月) 宋 · 辛炳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七、《芦川归来集》卷一○
说者每叹近世无忠臣,非无也,求之于孝子之门,则必有足观者。仲宗干蛊之誉,书于庐山之南而梁溪之滨。且勉之,使推是心以往,异时移以事上,将见忧君之忧,无适而非忠也。绍兴壬子正月二十八日,里人辛炳。
芦川老隐幽岩尊祖事实 宋 · 任申先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芦川归来集》卷末
近世士大夫,有舍其父祖而惟外氏之尊,凭藉其名声权势而致位贵显者,视张子此事,真可嘉矣。靖康改元七月十四日,眉山任申先。
张元干幽岩尊祖事实跋(绍兴十二年十月) 宋 · 朱松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七、《芦川归来集》卷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仲宗孝爱忠厚之意,见于笔墨之间,盖不独文字妙当世也。表章仲宗尊祖之义者,其人往往余所羡慕,亦足以见仲宗所与游多天下长者也。新安朱松,绍兴壬戌十月七日观于连江玉泉寺上方。
芦川老隐幽岩尊祖事实跋 南宋 · 王以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二、《芦川归来集》卷末附录
买田饭僧,眷眷于冢间之馁魂,特进公加人一等矣。仲宗之文,忠厚恻怛,叙事条鬯,盖其孝友渊源,所从来远也。宣和甲辰九月一日,王以宁书。
张元干幽岩尊祖事实跋(绍兴二年八月) 南宋 · 李易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五、《芦川归来集》卷一○
陈晋之梦得其六世外祖郑氏故茔于荒榛野蔓间,岁既逾百,烝尝弗坠。殿撰张公深道作诗以纪异,有云:「莫言伯道无儿嗣,看取千秋祀事存」。两公皆闽之君子也。今殿撰公之犹子元干仲宗所立复如此。诸老先生又从而嘉叹之,诚可以风薄云。李易谨题,绍兴二年八月。
洪驹父泛舟将过颍同张仲宗出饯席间留诗为别且邀用韵 其一 宋 · 王铚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已作分携计,尤伤送客归。
经行汝南郡,为问汉阴机。
晚菊饶秋色,丹枫带恨飞。
平生无别泪,相对倍沾衣。
洪驹父泛舟将过颍同张仲宗出饯席间留诗为别且邀用韵 其二 宋 · 王铚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晚岸云低月,相随照梦归。
行藏叹人境,开阖在(小集本作任)天机。
身与江山远,书寻鸿雁飞。
薄情怨青女,偏解透征衣。
跋张元干辑先祖手泽 宋 · 王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二、《芦川归来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铚与仲宗游且十五六年,得其治性修身、求师尚友之道,有轶于群公所称者。若夫怀念祖德,俾发闻于人,特其盛德之一尔。宣和七年二月丙午,汝阴王铚书。
鼓山题名(绍兴十九年) 南宋 · 苏文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四、《闽中金石志》卷八、《闽中金石略》卷五、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八
锡山袁复一太初自富沙如温陵,道晋安东山,登得云峰,访临沧亭,尽览海山之胜。郡人张元干仲宗、安固丘铎文时、莆阳余祉中锡、晋陵孙轩子舆同来,太初仲子嘉猷侍。绍兴己巳十月戊辰,丹阳苏文津桴中题。
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 其一 南宋 · 韩元吉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左学驰声旧,中朝得录初。
宏材知底用,壮志亦成虚。
归旐三千远,亲年八十馀。
苍天谁与问,行路亦欷歔。
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 其二 南宋 · 韩元吉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一第固已晚,九迁人共期。
功名虽有命,寿考独无时。
门士韬圭璧,诸郎袭礼诗。
他年振儒学,犹慰九原悲。
书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后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四、《晦庵题跋》卷一
欧阳文忠公《集古》所录盖千卷也,顷尝见其曾孙当世家尚二百本,但跋尾及一二明公题字,其石刻谓离乱之后逸之尔。今观此四纸,自赵德父来,则在崇宁间已散落也,不然岂其稿邪!以校文集所载,多讹舛脱略,是当为正而杨君集碑文集则无,惟中字作仲宗,建武之元作孝武,恐却乃笔误也。然德父平生自编《金石录》亦二千卷,又倍于文忠公,今复安在?公所谓君子之垂不朽,不托于事物而传者,真知言哉。三复叹息。淳熙九年重五日,颍川韩元吉书。
跋集古录(庆元二年十二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七
迈前此多见《集古》诸跋,已书于顺伯所藏序录中,晦庵引《隶释》所辨仲宗假借字是也。延之以为此卷有米襄阳题,尤可宝玩,切以为未然。以六一翁翰墨论议,其当宝玩,正不待米老也。庆元二年十二月廿一日,洪迈书。
按:《石渠宝笈三编》第九函第二册,清抄本。
跋张仲宗送胡邦衡词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一、《平园续稿》卷七、《益公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长乐张元干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今传于世,号《芦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贺新郎》二篇为首,其前遗李伯纪丞相,其后即此词。送客贬新州,而以《贺新郎》为题,其意若曰失位不足吊,得名为可贺也。庆元丙辰五月十三日题。
即事有怀寄彦辅仲宗二兄二首 其一 南宋 · 朱熹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农收争暖日,老病怯高风。
徙倚非无计,心期莫与同。
向来欢会处,离合太匆匆。
即事有怀寄彦辅仲宗二兄二首 其二 南宋 · 朱熹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闻说双飞桨,翩然下广津。
江湖知子乐,鱼鸟谅情亲。
淹速须关命,行藏不系人。
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
贺新郎 南宋 · 杨冠卿
押词韵第四部
秋日乘风过垂虹时,与一羽士俱,因泛言弱水蓬莱之胜。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戏用仲宗韵呈张君量府判
薄暮垂虹去。
正江天、残霞冠日,乱鸿遵渚。
万顷云涛风浩荡,笑整羽轮飞渡。
问弱水、神仙何处。
翳凤骑麟思往事,记朝元、金殿闻钟鼓。
环佩响,翠鸾舞。
梦中失却江南路。
待西风、长城饮马,朔庭张弩。
目尽青天何时到,赢得儿童好语。
怅未复、长陵抔土。
西子五湖归去后,泛仙舟、尚许寻盟否。
风袂逐,片帆举。
芦川居士词序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五、《定斋集》卷一三、《芦川归来集》卷首
少监张公早岁问道于了斋先生,学诗于东湖居士,凡所游从,皆名公胜流。年未强仕,挂神武冠,徜徉泉石,浮湛诗酒,又喜作长短句。其忧国爱君之心,愤世嫉邪之气,间寓于歌诗。绍兴议和,今端明胡公铨志在复仇,上书请剑,欲斩议者。得罪权臣,窜谪岭海,平生亲党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公作长短句送之,微而显,哀而不伤,深得三百篇讽刺之义,非若后世靡丽之词、狎邪之语,适足劝淫,不可以训。公博览群书,尤好韩集杜诗,手之不释,故文词雅健,气格豪迈,有唐人风。公之子靖裒公长短句篇,属余为序。某晚出,恨不及见前辈,然诵公诗文久矣,窃喜载名于右。因请以送别之词冠诸篇首,庶几后之人尝鼎一脔,知公此词不为无补于世,又岂与柳、晏辈争衡哉?公讳元干,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云。
芦川归来集序(绍熙五年) 南宋 · 张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叔祖芦川老人张公仲宗讳元干,以文章学问驰誉宣、政间,官将作大匠。志尚林壑,方少壮时,挂冠谢事。靖康之元,上《却敌书》,见了翁,谈世事于庐山之上。了翁曰:「犹有李伯纪在,子择而交之」。公敬受教,从之游,激昂奋发,作为歌词,有「人间鼻息鸣鼍鼓,遗恨琵琶旧语」之句。此志耿耿,殊非苟窃禄养、阿附时好者之比。逮绍兴末,忤时相意,语及讥刺者悉搜去,掇拾其馀得二百馀首,先叔提举锓木于家。广追念先志之不可不述,因得私识其略。尚有文集数百篇,姑俟作者并为之序云。绍熙甲寅,侄孙朝议大夫端溪张广谨序。
按:《芦川归来集》卷首,四库全书本。
芦川归来集序 南宋 · 曾噩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二、《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二
士君子处世,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其所养可知也。所养既厚,则所言者必劲正清峭,而无轻懦衰惫之气。前哲之士,以文词鸣者此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之知言,自其所养者充之也。韩子曰:「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韩子所学,独以孟子之传得其宗者,盖谓是也。故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孟子之书,可与《风》《雅》并传,而汗澜卓焯,奫沄澄深。李氏之以大振颓风序韩文,后之作者,蔑以加于此矣。芦川老隐之为文也,盖得江西师友之传,其气之所养,实与孟、韩同一本也。自其为太学生也,尝裒其亡友唐悫生诗帖,轴而藏之,则公之气槩,固已蜚扬于学校中矣。及其仕于朝也,又以幽岩尊祖一节直述其忠厚悃愊之诚,公之孝友性成,皆是气之所形见也。宣和诸公,或言其近作殊有老成之风,无复少年书生之气;或言其平昔绝俗之文,今又见高世之行,是犹未睹其全集也。公以强仕之年,遂挂冠之请,兹盖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所养者大,所言者真,表里相符,声实相应,夫岂嘲风咏月者所可同日语!宜乎近世名公勉其孙以文集行于世,欲以见公之节也。即公之文,验公之行,其作也古,其传也宜。噩,里人也,敬慕三张之声价久矣。馆寓家塾,复得敛衽以受教于公之文集。凡裒集书启、古诗、律诗、赞序等作共十五卷,《幽岩尊祖录》一卷附于其后,《乐府》二卷见于别集,于是乎有考焉。公讳元干,字仲宗,任将作少监,年方四十一已致仕,后赠正议大夫。邑人曾噩序。
按:《芦川归来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