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师回”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兴国徐师回殿丞 北宋 · 赵抃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报政方山下,分携赣水滨。
人蒙百里惠,花见四年春。
亲志乐戏䌽,家声高缙绅。
还期(陈本作朝)逢庆节,慈宴拱严宸。
次韵徐师回殿丞捧诏亭听琴 北宋 · 赵抃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讼缿无哗去访真,并游僚友若天伦。
庭存列宿仙坛古,堂启先生诏墨新。
膝上挥弦清度曲,席间倾耳静留神。
泠泠不断绵绵意,追想南风解愠人。
乞牵复陆经旧职劄子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二、《赵清献公集》卷一、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
臣伏见大理寺丞陆经顷因乡里借钱并与官员聚会等公事,勘断止得杖一百罪,又已该赦释放。
当时有勘官王翼于事外上言诬搆,遂贬袁州
十年江淮,六次恩赦,子母万里,今始生还。
同时被谪之人,例各仍旧职任,惟未蒙牵复。
前后累有近臣奏雪,惜其遗才。
昨闻已降圣旨下审官院,与除江南小处通判,仅已涉岁。
本院止今都未有阙,食贫羁旅,深可悯恤。
其人为性恬退,未尝自陈。
臣若不言,则至公之朝,无由知此冤滞,甚伤和气。
臣伏望圣慈特赐推恩,牵复旧职,或与江淮两浙路分一州郡合入差遣,所以伸无辜、劝自新也。
乞浙郡状五月八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三、《赵清献公集》卷二、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
臣本以疏愚,误蒙甄采。
耳目之任,图力报于主恩;
肝胆尽被,觊死输于臣节。
不敢避权豪之盛,不敢逃刑祸之来,每念忠言之深,曷虞狂态之发。
然而葑菲之下不足取,刍荛之贱不足收,于宪署之风无所增,于朝廷之政无所益。
且钳口结舌,岂臣一日之忍为;
尸禄素餐,在臣终身之可愧。
不慕君子之易退,实妨贤者之后来。
伏惟陛下天符至仁,日不私照,恕臣不职之罪,察臣无他之心,假之一麾,俾去二浙,以适山野之性,以便之私,下塞人言,上君惠。
干冒旒冕,臣无任祈天望圣、激切待罪屏营之至。
乞黜罢燕度嘉祐元年七月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赵清献公集》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三
臣近两次弹奏李仲昌等,乞行窜殛,以正典刑。
近观中书劄子,仲昌等奉圣旨,将来经恩,并不得复官,及差遣转运使
燕度元系管勾修六塔河,并固护埽约,明知不便,默无一言,盱睢随人,终至败事。
仲昌等聊示贬降,独未蒙黜罢,有何颜面,尚拥使权?
公议物情,甚未平允。
臣伏望圣指挥,蚤赐黜罢燕度职司,以慰安河北人心,免更生事,又以示朝廷用法不私也。
程戡夏国酋长入境乞罢职任状四月八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七、《赵清献公集》卷五
臣窃见夏国每年进奉乾元节,差使、副各一员,今岁改更旧例,罢去副使,而辄遣酋长二员。
入境之初,其延州程戡略无止遏,昧于折冲,致此西戎,殊不畏惮,轻窥中国,寖长贪心。
帅臣如此非才,朝廷将何倚赖?
魏尚守云中匈奴不敢近塞。
当方面之重寄,纵西人变使介之常规,生事启奸,窃惧未已。
臣伏望圣慈蚤赐指挥,罢经略职任,别选有威名臣僚,俾之镇抚,一以使边方知劝,一以令银夏畏威。
辞免河北路安抚使劄子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九、《安阳集》卷三五、《韩魏王家传》卷七、嘉靖《真定府志》卷一八、康熙《大名府志》卷二七、咸丰《大名府志》卷二一
臣伏蒙圣慈特差中使刘有方赍手诏赐臣,以地震河朔,涉秋冬未止,川防溃决,里民流离,且大名为天下襟喉之地,将以授臣,兼欲除臣河北路安抚使,及有方口传宣旨亦如诏意者。
惟君使臣,当即降命,而先驰使指委曲为谕者,此乃陛下加礼老臣,过示仁恤,且虑犬马之诚,或有所蕴,庶几得以自达也。
幸甚幸甚!
窃念臣昨以夏秋久疾,不能当西帅之重,累具奏牍,披沥血恳,方得还守乡郡
陛见之日,陛下矜臣状貌,知其未安,故许臣亟赴本任。
臣今藏府虽稍宁息,然肌骸依旧虚劣,近复气攻左臂,举动颇艰,神识眊然,饮食殊减,见多方调理,未得痊平。
况到任未及百日,方谐保养,若遽然又当烦重,则臣衰老如此,精力有限,虽欲继之以死,实恐有误国家。
惟陛下天地父母之恩,若容臣更养疾三五月间,俾其气体渐完,始降成命,则臣奉承圣寄,或可勉强。
臣又念昨在陕西,当羌人绝好、边鄙用兵之际,凡有处置,朝廷尚动加沮诘,不甚应副,孤危自视,无所施设。
赖陛下圣明垂照,方获善退。
比来河朔地震、水灾之后,生民失业,人情震骇,妖异仍作,近古未有。
全在朝廷加意轸虑,多方拯济,则可以纾一方之患。
岂但徙臣北京,便为消伏之策?
至于朝廷合与应副之事,若复似陕西,一皆沮而不行,则陛下虽得命世大贤,使当此任,料亦不能少济。
矧臣素禀愚朴,何以胜其大责哉!
唯陛下深监前事,无俾老臣重居有过之地。
河北定州真定府瀛州三路,从来朝廷谨择帅臣,得以专制,盖凡百耳目相接,易为裁处。
今若又置四路安抚使以总之,则恐徒翻空文,使逐处愈难承禀。
故昔日程琳陈执中知其无益,并曾辞免,只当大名一路,朝廷悉从其请。
如陛下俟臣稍康,必徙臣于北都,臣亦乞如程琳陈执中例,只充一路安抚,所贵事不务于虚名,职可修于实效。
臣无任感恩望圣、激切哀祈之至。
徐师回等改官制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七、可、《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
敕某等:《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盖吏能夙夜不懈于其职事以无过失,然后民得以服勤,而有劝功乐业之意。
吾所以制为禄位以待天下之吏,以时论其功状而进退之,凡以民也。
尔等并列于朝,而久于其职。
序迁尔位,惟是勉哉!
进戒疏1069年5月11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一、《临川先生文集》卷三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四、《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九、《王文公年谱》附存二、《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熙宁二年五月十一日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护军赐紫金鱼袋臣某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窃以为陛下既终亮阴,考之于经,则群臣进戒之时,而臣待罪近司,职当先事有言者也。
窃闻孔子论为邦,先放郑声,而后曰远佞人。
仲虺称汤之德,先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而后曰用人惟己。
盖以谓不淫耳目于声色玩好之物,然后能精于用志;
能精于用志,然后能明于见理;
能明于见理,然后能知人;
能知人,然后佞人可得而远,忠臣良士与有道之君子类进于时,有以自竭,则法度之行,风俗之成,甚易也。
若夫人主虽有过人之材,而不能早自戒于耳目之欲,至于过差,以乱其心之所思,则用志不精,用志不精,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邪说诐行必窥间乘殆而作,则其至于危乱也岂难哉!
伏惟陛下即位以来,未有声色玩好之过闻于外,然孔子圣人之盛,尚自以为七十而后敢纵心所欲也。
今陛下以鼎盛之春秋,而享天下之大奉,所以惑移耳目者,为不少矣。
则臣之所豫虑,而陛下之所深戒,宜在于此。
天之生圣人之材甚吝,而人之值圣人之时甚难。
天既以圣人之材付陛下,则人亦将望圣人之泽于此时。
伏惟陛下自爱以成德,而自强以赴功,使后世不失圣人之名,而天下皆蒙陛下之泽,则岂非可愿之事哉?
臣愚不胜惓惓,唯陛下恕其狂妄而幸赐省察。
同修起居注 其七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一、《临川先生文集》卷四○
臣昨进状乞免同修起居注,准中书劄子,奉圣旨,朝廷已行擢用,依累降指挥不得违避者。
孤贱之臣,行能浅薄,当朝廷清明收用贤俊之时,幸得著位外庭,岂非荣显?
况又蒙拔擢,备任清要,丁宁奖励,使必就官,此虽陨首刳心,自知无以报称。
然臣所以不敢受命,而犹守其区区之说者,诚以资在臣前尚有未蒙选者。
臣若茍见宠利之可得,而忘避让之义,茍知避让而不能固其所守,非朝廷所以拔擢臣之意,又非臣所以报称朝廷之心。
且诎已行之命以伸自守之志者,朝廷之令名;
食言丧志,以顺命为悦饕宠利者,臣之丑行。
今朝廷重得令名,而使臣轻为丑行,此臣之所不谕也。
臣幸蒙任使,备官三司,列职儒馆,若朝廷以为可任,异时以次升擢,于分不为进越,则臣虽不肖,其亦何说之敢辞!
望圣慈哀臣恳迫,检会臣前后所奏,察其理有可言,特赐追还所授。
上人书1046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七、《文编》卷四八、《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
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子厚名与韩并。
子厚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
韩子尝语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
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
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
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所以为器也。
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
其为是邪,未能自定也。
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议边防利害奏元符元年正月十二日 北宋 · 章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七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干当、龙图天章宝文阁徐湜到渭州宣谕臣:「近者,西贼猖獗,侵犯边垒,若非措置有方,精心体国,一道之民获免涂炭,致使贼兵不战而屈,极可嘉尚,故专使宣劳,卿更宜悉心毕虑,以副朕意。
应今后合有奏陈边徼机速利害,可并于入内内侍省投进」。
臣自念才质驽下,过蒙朝廷寄委,使当方面,凡百措置,悉受陛下成算。
至于昨来防秋,准御前劄子,约束尤更丁宁。
臣遵奉圣训,行下诸将,遂致贼马寇犯之时,别无疏虞,今陛下不收功于圣算,却以谓臣措置有方,精心体国,一道之民获免涂炭。
又令奏陈机速利害,并于入内内侍省投进。
仰荷恩奖,至于感泣。
臣虽衰老,筋力不强,营办职事,有死而已,悉心毕虑,敢违诏旨!
恭惟陛下慈仁恭俭,有祖宗之风,恤民爱物,又出天性。
臣今辄有边防利害,须至奏陈。
泾原自进筑已来,官中费用过钱物粮草,臣不能会计,但见诸处仓库空虚,凡百调度,多是逐时施行计置。
年岁丰稔,犹有办有不办之处,或遇水旱之灾,一两年不熟,臣恐不免贻圣主之忧。
且沿边事和雇车乘头口及调发保甲之类,盖出于不得已。
虽是官中优与雇直,及口食钱物,亦非民情所愿。
兼亦不免妨废农作,根本如此,不得不虑。
又如兵马,一年之间,凡五六七次调发,暴露拖拽,不无劳苦。
今日朝廷既展筑城寨,开拓疆土,一则要佔据地利,倾覆贼巢,二则亦欲招置弓箭手耕凿种孳,使之自卫家室,渐减戍兵。
今以边事未定,人人未能休息之故,所得地土,并各荒闲,耕垦全未成次第。
边人为言曰:「城里是汉家,城外是蕃家」。
臣曾为执政言此,窃虑未达圣听。
昨累准朝旨,令相度进筑天都鼐摩会处,务要通接熙河边面。
臣以谓如此措置,乃有了当期程,兼据却天都鼐摩会,正是西界膏腴耕牧衣食根本之地,又更咫尺黄河尔。
后只是全补边面,可望休息,遂具可以兴举利害,上之朝廷,已得回降指挥
见今营办,伺候春暖举动。
伏望陛下候将来进筑天都了当,便务剪截边事,休息兵民,久远之利。
若听边臣及好大喜功之人纷纷论议,更务向前进筑,深恐边事无有结绝之期,耗蠹国家财用,及使边民常食贵物,大非治安长久之计。
况边人议论,只是见得一边利害,如臣前奏李忠杰曾告臣言:「先往鼐摩会进筑时,将所须楼橹砖椽粮草防守器具百色所须之物一起般运前去」。
杰更不计脚乘阙少,无缘能一起般运,此事只见得一边利害。
宰执等与他不当责任之人,若闻忠杰如此语言,必以谓鼐摩会便可依此兴举,都不知空说则易,行之实难。
又新归顺人或擒捉到人所陈利害,亦有可听,有不可听者,如威明阿迈、穆赉多卜等为官军收捉过来,急欲自效立功,争来献陈计画。
以谓灵武可去,或要人马三万,或说五万,然都不计行军辇致粮草次第,又不详知本路兵马多少。
臣固难为与之诘难,默自筹度而已。
如臣上项所陈事理,边人与新归顺人及其他不当责任人所说利害,固自有是有非,只朝廷去取如何!
伏望圣慈斟酌兵民之力,及沿边储蓄厚薄,财用多寡,耕种已成与未成,边事可为与不可,特从睿断施行。
臣非敢爱惜躯命,畏怯避事,犬马之诚,实恐兴作不已,一有败阙,损国威灵,以滋后患。
惟乞圣慈深赐矜察。
〔黄贴子〕臣闻夷狄天之一气,从古无灭绝之理。
为今之计,但当练兵理财修饬边备,使中国形势常强,四夷不敢侵侮,畏威听命,乃是治安之策。
若欲深穷巢穴,扫荡覆灭,亦恐民力殚屈,财用匮竭,因之以水旱,他日虽悔无及。
望圣滋深思远虑,断自渊衷,天下幸甚。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〇五。
贺擒鬼章表1087年8月28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栾城集》卷四七、《四六法海》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辙等言:伏睹熙河,会经略司奏,今月十九日东安种谊等领兵攻破洮州城,生擒西蕃首领鬼章者。
天网虽宽,久而必获。
神理助顺,叛者自亡。
曾是偏师之出疆,遂闻元恶之授首。
诸戎震叠,西鄙肃清。
臣辙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天覆四方,坤载万物。
好生之德,发于自然;
柔远之功,覃于无外。
昆虫草木,咸知此心;
天地鬼神,阴相其业。
顾西蕃之遗种,孤累圣之鸿私。
顷在熙宁之间,诱陷思立之众。
置而不问,犹觊知恩。
爵秩兼隆,赐予不绝。
而乃潜结西夏,攻围南川
焚荡伤夷,动以万计。
发掘驱虏,不可数知。
筑据临洮,傲睨天讨。
当宁太息,念疆埸之无辜;
诸将激昂,知背诞之不赦。
兵刃既接,凶党奔亡。
临冲未施,壁垒自破。
老羌夺气,白首就擒。
即听槛车之行,以正藁街之戮。
乃者拓跋小丑,凭恃解仇之谋;
猖狂大言,阴蓄窥边之计。
唇亡则齿知难久,臂解则肩不自持。
料其破胆之馀,款塞无日。
信矣得天之助,本于爱物之诚。
臣等镇抚无功,黾勉备位,幸依干羽之化,庶睹兵革之藏。
欣戴之心,倍万伦等。
臣辙等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臣辙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谨言。
代张公贺南郊表熙宁十年十月107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栾城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某言:伏见今月二十七日南郊礼毕,大赦天下者。
飨帝之功,允属于元圣;
好生之德,遂洽于斯民。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臣闻天地万物之始,祖宗百世之元
在礼有合祭之文,于经有严配之义。
旷三年而后举,竭四海以荐诚。
然后情意获通,多仪克备。
惠泽均于多辟,赐予迨于六师。
自非圣神,莫或修举。
伏惟皇帝陛下,仁孝天锡,恭俭日跻。
祗事神祇,勤恤鳏寡。
故能享安宁于历岁,效职贡于多方。
釐事告成,旧章不坠。
臣忝事累圣,亲承盛仪。
睹致诚备物之为难,知持满守成之不易。
其为喜慰,实倍等伦。
臣某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南京留守贺南郊表熙宁十年十月107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栾城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某言:伏以今月某日,南郊礼毕,大赦天下者。
亲飨天地,陟配祖宗。
咸秩百神,均福四海。
举此盛礼,并在一时。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伏惟皇帝陛下,缵嗣五圣,勤学十年。
地平天成,礼备乐举。
亲执圭币,三接神祇。
藁秸陶匏,致精微于德产;
牺牲玉帛,来职贡于多方。
祝嘏告休,福禄荐至。
赦宥多辟,思广好生之心;
赏赉六师,共享如茨之福。
罔有内外,咸尽欢欣。
臣某居守别都,阻陪列位。
徒与吏民之众,共被德泽之馀。
臣某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李诚之待制遗表1078年4月7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某言:衰病既侵,大期将至。
顾视日景,瞻恋圣时。
忍死一言,瞑目无恨。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少年感慨,有志功名。
晚节遭逢,屡经驱策。
总戎西北,方朝廷旰食之
为国威怀,窃将帅分忧之日。
誓将勉励,少答恩私。
而施设未遑,罪戾随至。
圣神之普照,曾窜逐之几时。
安居里闾,浪迹渔钓。
诚心自言,冀天日之尚回;
岁月潜移,谓倚伏之可待。
而命之弗予,冥不自知。
俛仰之间,弥留已甚。
伏惟皇帝陛下,躬之明哲,履汉唐之绪馀。
引领太平之功,侧身同德之士。
臣虽窃见其始,而莫究其终。
兴言及兹,衔痛没地。
然臣闻之,惟至诚可以格物,惟至仁可以安人
刑非为治之先,兵实不祥之器。
此皆陛下聪明之自得,老生平昔之常谈。
将死之言,庶几于善。
茍有取于万一,则虽没而犹生。
臣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按:《栾城集》卷四九。又见傅增湘校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下,《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卷四。
张刍谏议南京谢表1079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栾城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某言:伏以南阳重镇,久愧于无功;
留钥乏人,复叨于宠寄。
祗奉纶綍,初见吏民。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惟皇帝陛下,选用列辟,藩屏四方。
独化陶冶之间,不为亲疏之异。
乃眷别都之地,实惟创业之邦。
控引大河,远通江海之利;
列置诸将,并拥貔虎之师。
舟车四驰,宾旅荐至。
历观近世,多用重臣。
顾省庸虚,岂宜忝冒?
伏念臣遭逢早岁,流落中年。
不意斑白之,置身侍从之列。
秉持旄钺镇抚方州
负乘有致寇之忧,老病非济时之器。
向非天地生成之德,被日月临照之明,孰为先容,保此弱植?
臣敢不瞻望京邑,推广风教之馀;
勉强疲驽,少致涓埃之报。
臣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代张公谢致仕表元丰二年七月1079年7月8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栾城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某言:引年辞位,忘三请之频烦;
念旧推恩,兼异数之重复。
不替使名之重,仍兼宫职之崇。
身喜归休,心惭误宠。
国有成命,礼不敢辞。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奋自诸生,荐历显仕。
出入中外,凡经四十馀年,事业空疏,未闻一二可纪。
量才无用,早绝意于功名;
闻道有年,久甘心于闲退
徒以夙事累圣,晚遇昌期。
虽复已衰,未忍亟去。
逮此筋骸之俱废,自知驱策之难堪。
沥恳上闻,辍黈蒙听。
皇明委照,私欲无违。
复缘出震之初,与闻冯几之命。
曲加恩礼,度越典常。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义不忘劳,仁先贵老。
待疲马以刍粟之厚,聊尽其年;
均枯木以雨露之恩,岂责之报?
使得优游卒岁,安乐延龄。
惠泽至深,反侧为愧。
虽老身已矣,将遂志于山林;
而物性自然,终倾心于葵藿。
臣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歙州贺登极表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3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栾城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臣某言:奉今月初六日敕书,伏承皇帝陛下,天锡成命,君临万邦,神人宅心,中外相庆。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臣闻人伦莫先者父子,神器不二者社稷。
付与一定,众庶自安。
我国家接统汉唐,配德虞夏。
世祚平泰,古无拟伦。
先皇帝总御纲权,肇新法度。
广兴百世之利,聿追三代之隆。
大功甫成,明命有属。
皇帝陛下仁孝天授,圣智日跻。
承昭考作室之明,赖文母翼周之赐。
临驭兹始,沛泽汪洋。
宠及庶寮,恩宥多辟。
民田蠲租税之重,边吏禁侵攘之奸。
兆民允怀,四夷永赖。
昔周成致刑措之盛,汉昭知时务之宜。
今古同符,治功可待。
臣守土南服,亲被鸿恩。
踊跃欢呼,倍越伦等。
臣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 其一 1085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栾城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臣某言:近从邻郡,移领乡邦。
秀楫之劳,曾无几日;
里闾之旧,足慰平生。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家世寒微,学术疏浅
介特无援,历事三朝;
缱绻愚忠,粗守一节。
方先帝临御之始,实群臣综覈之
拙直之心,偶蒙委照;
几微之议,每辄与闻。
知无不言,徒自竭于忠孝;
直故多怨,遂寖结于憎嫌。
恩遇一移,流落十载。
虽欲自安于散地,然犹横被以恶名。
投畀遐方,要令没齿。
窃意网罗之莫脱,岂知天日之自明。
吴兴之除,圣意可见。
幸疑谤之已释,虽老死其何求?
敢冀优恩,复迁善地。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孝思天至,圣德日跻。
怜孤迹之多艰,伤旧物之久弃。
特推鸿造,存养馀龄。
臣老病相仍,羁危多感。
勤恤民物,敢忘委寄之深;
迎劳往还,已觉筋骸之惫。
葵藿之心徒切,之报何时?
臣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