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荣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吴君谋少卿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袖然之选,先朝所重。
不及十年,鲜不尊宠。
大者登庸,前吕后宋。
端平初,亲策,天网下罩,首得麟凤。
玉立丹墀,仪状秀耸,廷绅钦挹,奏篇传诵。
意一眼高,阅人多中,殿下语余,小亦侍从
和「薰风」句,第《甘泉颂》。
夫何贵名昭昭,浮议汹汹!
三数榜,腾上者众,公犹郎潜,老未上雍
晚途景定,稍见收用,甫金掌升,已皇华送。
何进之难,何退之勇!
色夷气和,恬不为动。
方介修龄,忽成短梦。
死生大矣,夫岂不痛!
吾闻伟人,未易抟控。
芙蓉城,即神清洞。
伊公之家,有丹穴种。
既菑厥考,子必继踵。
我失良友,欲语谁共,学谁击蒙,理谁折衷!
扶哀寝门,反袂一恸。
呜呼哀哉!
燕春台 其一 徐意一 南宋 · 赵以夫
 押词韵第三部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
雨足郊坰,相将翠密成帷。
燕莺犹恋芳菲。
向枝头、叶底依依。
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
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
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篪。
步新堤。
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乔见山墓铭见山名幼闻梦符之子。)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七、《太白山斋遗稿》卷下
予为童时,先君子尝诲之曰:「耘斋乔先生、竹所倪先生,有子弟俱生己酉,眉宇秀丽,读书如布谷,笔势排迮老苍,他日为国器,非但吾乡之珍也。
汝曷强附焉」?
予由是往从之游。
倪字观道,试吏部第一,不幸不得年而殁。
乔字择善,十七入太学,应进士,出入中外,寄禄奉尚书几倍倪。
然终之不获展尽,如先君子之所期待。
择善前年卒,予哭之涕滂。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甲申,其子儆孙、似孙将葬之邑西山,与令人合祔。
先事,具行实哭谢曰:「知先君莫如君家父子,铭非君谁宜乎」?
弗获辞,退次之而为铭。
择善讳幼闻,世为婺之东阳人
曾祖某,祖某,俱以厚德称,某赠朝奉郎
梦符朝散大夫监察御史,累赠少保
师事吕成公,尝著《不欺论》,世传之。
公既有异质,又得异闻于家庭,学不待诏而成,《周官》驰声上庠
丁少保忧,服阕,从保任铨,中迪功郎兴国军大冶簿。
丁母夫人钱氏忧,服阕,监□官县场杨村酒库。
入帅幕,一府倚重,登绍定龙飞第,衢州开化
将从班入,会汪寇犯境,郡将非公莫适任责,请于朝,因任外,改官干军务
贼平,改知池州青阳县,解落整比,以治办称。
常平使者劝义役,一道四十三县,青阳最先成。
留耕王公材之,褒表增秩。
暇时举行乡饮,仪文灿然,士益知劝。
秩满,通判临安府。
引疾,主管云台观,监临安府粮料院
入为诸军粮料院太府簿
寺丞宗正,知处州,两易台州
丁岁大祲,招籴劝分,饫饥药病,虽凶而不害。
讼牒山积,剖决川流,约盈拾漏,用度无乏。
方骎骎向治而公去矣。
初,史丞相开督庙堂,使公上下其议论,不能合也。
会其专国,公亟丐祠,旨别与郡。
去之日,阖城遮留,德旗系道,老稚有泣下。
计使乡人务为迎合,诬公易旧楮,意欲乾没,削秩居抚州
史寻亦悔之,踰年即放使,某以蹈危险,绝意荣望。
淳祐十二年,始复朝奉郎,一星终矣。
训词意旨,有「遗憾于昔,而甘心于小」者,盖其冤状,不惟时人知之,皇上固洞烛之矣。
差知常州丁大全主管崇道观
参议淮西制置大使司,事今师相,主宾欢甚。
擒虏酋,由朝请大夫朝议,怀远转中奉,权知常州
进用之意未遂也,乃景定三年八月十二日,无疾终于正寝,年七十有四。
越一年,始葬。
娶胡氏,继詹氏、吴氏,俱系令人。
三子,长唐老,已逝;
次儆孙,将仕郎
次似孙,以致仕恩补通仕郎
女一人,未行。
女孙一人,适承直郎潭州南岳书院山长金士龙
内行九族,外礼宾友,下至泛应流俗,亦不事涯岸。
常慕范文正公,欲创义庄,顾局于力,月给时周,吉凶皆有助。
乡曲义举,悉归身先;
缓急扣门,不以存亡为辞。
纳谒终日无倦,稍暇则手辑简编,未尝有疾声遽色。
耻言人过,闻寸长片善,辄喜见颜色。
家务井然,户庭蔼然。
少保于平章孔山为乡先达,谱姓则兄弟也。
孔山得政,公退自竞畏,齿朝不待期,即请待次君而去,而素不惑者,方簿于除。
此可以为世道叹,于公乎何有!
吾夫子论乡人之好恶,而别其善不善。
昔之陷公者,其人已可知。
至于参枢平舟杨公东畎曹公意一徐公留耕王公久轩蔡公,皆所谓称于天下者,善不善可以观矣。
即以西郊筑祠三楹,绘乡贤达丞相叶公而下十有二人,时节率同志奠祀,曰:「此先君少保之师友」。
故扁曰「师友渊源之」。
左右花木迷合,小园陂塘,作亭谢,四时佳致,辄载壶觞,携杖屦,啸咏为乐。
诗句如行云流水,有香山思致。
燕居之室,名以「友恭」,立馆其旁,曰:「吾兄弟六人,出处虽殊,终始其间。
吾二子渐长,能志吾之志,庶不负命名之意」。
号见山居士,有文集三十卷。
予齿少于公。
俯仰六十年之间,同时燕游,先后凋谢,予老且熟矣,可使公无传耶?
铭曰:
开八秩,齿非不寿;
秩五品,官非不遂。
叹世事之轮云,竟不登于显位。
惟友惟恭,可以继志。
湖南提举宫太史礼部李公行状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鬳斋续集》卷二四
曾祖德晖,从事郎、南恩州阳江
祖永年,赠承事郎
父宗之,奉议郎通判邵武军,赠中大夫
公讳丑父,字艮翁
先世会稽人
唐天宝末,与隐君秦系俱避地温陵,徙居于莆。
六世祖,思也,丞相正献陈公度支郎建州守事状言之。
度支讳德昭阳江度支为弟,政和进士,世守诗书。
邵武,以文名其乡。
未第时,授徒城北,执经者岁数百人,诸史百家,口答疑问,人曰「伯可书厨」也。
公幼而颖悟,读书迎刃解,出语辄惊人。
既授室独寝,夜诵达旦,母令人每劝止之,犹篝灯坐帐内。
学成,以文游诸公间,后村刘公臞轩王公铁庵方公甚奇其才。
年四十一,始拔乡解,明年擢第。
端平初改纪,典举异常。
西山真公平斋洪公、两实斋蒋公王公实妙一世之选,同院皆名人,无轻许予。
西山得公词赋,击节称赏。
参详意一徐公得公第二场,喜曰为国得人,于时名重一榜。
铁庵语人曰:「伯可昔以论名,艮翁不忝矣」。
邵武户曹,家食五载始至。
捐俸复廨舍,太守嘉其意,助成之。
漕使项公寅孙雅知名,檄致幕下,公屡辞,不许。
康公植、仓赵公纶争荐之。
建守王公实斋座主也,俾子弟就师焉。
项移兼帅,与公偕来。
丁令人忧,服除,久未谒选,后村铁庵皆以书趣之。
京尹节斋赵公初以筦库辟,既见,曰:「是不足为艮翁浼」。
改辟节制司准遣
安晚郑丞相与语喜甚,曰:「某于莆得潜夫实之德润,今又得兄,可谓缘熟」。
除刑、工架阁
庚戌,省试检点官,选太学正、沂王府教授
安晚乡公,为门下诸客所忌,公又时以所闻忠告,相虽喜,而诸客不乐。
以台疏罢,添差干办淮浙发运司,分职京口
今平章时制两淮,以「学问深醇,文采钜丽」荐。
考举应格,宣教郎添差通判福州
公尝摄郡广文,士闻其来,皆喜。
绣使康公多以奇书难义诘寮寀,独公应答如流,贰车领学事,声誉烨然。
再倅建安,摄府事,一毫无所私。
继守庸斋赵公以学问切磋,相得欢甚。
秩满,除太学博士
归谒诸茔,夷犹十阅月,劄以学官不可久虚,趣行。
丁巳冬抵京,迁诸王宫教授
先是囿山林公在台,丁方营进,以公豸同乡同年,屡求转嘱,公应且憎,丁以为憾。
当轴已落落不合,公以其怪缪百出,议论多讥之。
千峰陈公忤丁去国,无敢饯者,公独留江浒越宿。
丁客沈翥诵公私闱发策,曰:「吾当北面」。
公闻而笑曰:「吾文岂愿此曹称佳」。
丁与愈忿,俾言者劾去。
既归,曰:「吾师渊明矣」。
买草堂西隙地,即亭山也,因以自号。
景定庚申,善类一泰,予祠崇禧。
随以大府丞召,道中迁秘书郎,校文公闱。
竣事去国,添差淮东制参,应李公异待之。
满岁,除著作佐郎景献府教授
癸亥春,迁著作郎、权礼部郎官
大珰董宋臣差讲所承受,公与同寮力拒之,命寝。
九月,以班对,公曰:「吾两登朝,皆不及玉阶而去,今不尽言,是自负也」。
斋戒沐浴,草两疏,首言苛征、戚畹、黩货、听言四事,且曰:「本末备,体统该,纲纪张,政事举,此、文、武植立中国盛际。
陛下承帝王正统,当以中原盛际为法。
四弊不除,将为世运升降之会」。
辞不逼切,而关涉大,忧虑深,知言者是之。
次言竞、侈二习,曰:「游士竞边功,借补竞求摄,添教、正教竞于郡,土著游学竞于京。
天下之官冗矣,而吏铨大小使臣、诸阃都副钤辖斗量车载,皆竞之效也。
娼优后饰,舆皂玉食,浆酒藿肉,窭夫如董贤之双珠被晶盘,里妇有秦虢之贵。
风俗颓弊,浙中为甚,过于朱某告先朝时,皆侈之积也。
二习不去,长此安穷」!
穆陵嘉纳之。
甲子,请外,提举湖南常平义仓。
常时户绝之争,产多没入,公务存继之,曰:「毋使其家有若敖之馁」。
决嫠妇久讼,不以势夺。
条社仓旧规,虚额必足。
桂阳豪民龚乘敌祸屠王媪家八口,冤䜣久遏,公巡历,立决之,人以为神明。
属西全、宝庆两守贪虐怙势,胁制诸台,公谋劾之,机泄为所挤,乙丑,以台疏去
公笑指其足曰:「是间有鬼,吾归休矣」。
庙堂怜其非罪,畀崇禧祠。
咸淳丁卯五月某日,以疾卒,享年七十四。
积阶至朝散大夫
四以进书邸讲转郊恩元士,命下,不及见矣。
公温良和易,胸次洒然,与人无新故,一语必用情,见者皆曰「德人德人」!
少游竹隐傅公之门,傅,李云龛自出也,诗文四六,各有法度,公颇似之。
每味南丰诸作,曰:「吾所由入者」。
其文温润含蓄,削去秾华。
其诗清婉而有味,俪语极清新。
所居与后村为邻,赓酬无虚日。
晚岁传藁尤富,后村素以文字官期之。
初擢第,意未厌,僦一室西湖,修宏博之业,寒暑不解衣。
未几,曰:「可以应令矣」。
戊戌中程,乔孔山重于取放,格不下,交游曰:「艮翁不由此科,不为两制乎」。
及在东淮,后村词臣,奏公自代。
既归仪曹,人曰:「笔生华矣,岂料文章竟不得力,遂为刘宾客乎」!
家素清贫,虽稍沾禄赐,仅仅自给,而析其半为义廪,与弟侄共之,闻者以为难。
殁之日,自处夷然,后村往候之,举手为别而瞑。
有文若干卷,未编次,藏于家。
初娶林氏,先公卒三十年,赠恭人
继室以其娣,封恭人
先后皆贤,善居室,公赖以自佚。
终身守书卷,家之有无不问也。
子二人:长济孙,登壬戌第,迪功郎、主六安簿;
次勤孙,迪功郎安丰
孙一人,将以遗泽奏。
女四人,乡贡进士之巽、林公晋、何应采、太学待省进士吴澧,其婿也。
将以其年十有一月二十五日葬炉峰之阳、仙溪东,其孤嘱余状其事,曰:「后村翁许为铭矣」。
余于公为同升,相与最笃密,间留溪上,共榻而寝,语至窗白。
及与余迭为表郎,颇以自喜。
余南归,公出使,书问不少间。
乙丑,余留徐潭,公载酒一再,又与后村同饯,宿古裳三日,赋诗饮酒乐甚。
岂知四十年笔砚之交,竟诀于此集,呜呼伤哉!
握笔抆泪,未能详公之美,姑识其本末云尔。
知县通直陈公墓志铭咸淳二年十一月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二、《鬳斋续集》卷二二
咸淳二年四月乳源陈君之子梦龙以书抵溪上,曰:「吾父尉尤溪,丞连江,掾英德,令乳源
东广架阁檄留,乙丑,如京钞已上,俄得疾,致其事,进阶通直,赐绯鱼。
命下而卒,时十一月二十七日,春秋五十有一。
东轩大仪常公为吾父书圹石矣,愿有铭」。
仆辞焉。
九月,又书曰:「吾为吾父卜窀穸,初以五月,痛其未得铭也,改卜中冬丁酉矣。
吾父生无以骋,恐死在湮泯,将遗憾九京,是吾父有子犹无子也」。
余为之恻然曰:君向自连川,来摄玉融,有贤声。
其归也,余以诗饯之。
去而为掾、为邑,皆以廉白名,英、韶之士至今称之。
龙也虽不能条其事,而余闻之审。
况寓斋宝章,以学问起家,仕更麾节,而宅不过一区,田不盈百亩,待制陈公谠大书「公勤廉俭」四字褒之,参政徐公荣叟状其出处,亦以廉许之,建安前辈也。
君以父仕,守其学终身,忍贫以死。
昔人曰「臣父清,畏人知;
臣清,畏人不知」,自以为不及。
君一廉如冰雪,所至歉然,未尝以此自多。
其在吾邑,却例卷,谢私觌。
尝敬而誉之,君赧然变色,曰「无是」,余于是知君家父如威、子胜质矣。
龙也图君之不朽,不远数十舍,专伻一再至,不得铭不葬,其志与李方叔同。
豸犹不以属雪堂,仆何取?
知君世贫,无以求于显者,怜龙之志,遂为铭云。
君讳焯,字仲明
寓斋公讳梓,朝请大夫直宝章阁江西漕、知隆兴府
母郑氏,赠恭人
游氏赠恭人
君,游出也。
一子,龙也。
铭曰:
将相里,溪之阳。
林石坂,君之藏。
再世贤,闇而章。
铭以词,传弥芳。
后之人,表泷冈
秘阁提刑侍讲正言陈公墓志铭咸淳四年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三、《鬳斋续集》卷二二
淳祐甲辰,大政改纪,朝方留意人物,公时有声于湖湘矣。
丙午游克斋独相,公以体量江湖盐事禀议尚书省,甫至,条上三说,皆前相施行旧弊也,庙堂是之。
既又述建阃之议曰:「国初虽收藩镇之权,而重边城之寄,所以艺祖之世,西北帖然。
淮西诸城,日困于敌。
谋国不思变通之策,如靖康创四辅,建炎置镇抚,徒曰昔人刬方镇以为郡县,今不可割郡县以启强藩。
桓温苏峻疑当世之人,而不以羊祜陆逊期文武之士,非识时之论也」。
克斋喜,书其纸尾曰:「此论甚伟,国有人矣,终当用之」。
除公左帑
甫升辖而游去,安晚相矣。
于是迁六部门,未几遂除监察御史侍讲
丁未七月也。
初进讲,穆陵曰:「知卿不求人知,此朕所亲擢」。
公顿首谢,圣意盖欲用公矣。
第一义及郑签枢,又言史宅之之横。
时史以宇文融故知求媚于时,遣使四出,名为括田,委信王畴,为害西浙。
公议籍籍,谏垣抗疏,柱史直前,史为掩护,犹得外补。
公乞覈其赃,重加镌斥,朝论壮之。
在台一年,其所弹击皆天下所不与者,每奏必行。
且言:「大臣不持大体,内而筦库小吏,外而监司末属,骈填光范之门,中书紊矣」。
人尤以为难言。
戊申十月,除右正言,仍兼侍讲
公条陈弊事愈力。
时史已在枢府,媒蘖尤甚,以言事之臣多侵贵近,指公为植党,除大理少卿,不拜而去。
己酉闰二月也。
明年,除江东宪,再辞,始就职。
踰年辛亥,以部内有簿李某,当路倩也,夺浮屠田亩数百,郡欲媚以畀之,公不可,移文追索急,李毒于朝,免。
宝祐元年十月主管明道宫,抗章引年,以直秘阁致其事。
十二月二十一日,以疾终,年七十一。
朝散郎
公讳求鲁,字质甫嘉定癸未进士
自为小官,恪然有守,所至得誉,且皆有劳效可纪。
初调临海,郡罹巨浸,㳽漫城郭,死者相枕藉。
猾商乘时聚群不逞,详为暴,邦人大恐。
守以属公,公不动声色,捕三十馀人,一讯即服。
闻于朝,以弭变于未形,宜厚加赏,非公意也。
再调汉阳教官,朝论皆言有劳不录,何以劝,特改承奉郎,丞处之丽水。
伪券之狱,诬连大家,鞫者欲以尝贿吏实之。
公曰:「平民被诬,惧祸求脱,此亦常情。
事求其当,不可以此为疑,请精诘之」。
其人果无罪,至今像公祠之。
知福之闽县,郑府家僮逐吏入县廨,公执而杖,毅斋称其能,益以贤公。
东畎曹帅辟公机幕,敬之如宾友。
继帅意一徐公以公族日蕃,郡稍不给,议请祠牒以济之,公适当笔。
知宗暴人怙艺妄作,素与帅不咸,且嫉公守正,倡言有所裁抑,嗾宗子鬨公家一空。
公曰:「国无纪纲矣」!
拂衣去。
道富沙,铁庵方漕留辟建倅,公辞焉。
会堂中有诵公贤美者,时宰曰:「得非前知宗所恶者乎」?
通判澧州
杨大异以职事忤孟制,改它郡,朝旨俾公摄之。
公尤不屈,事有不便于民,争不直不已,孟反敬惮之。
堂禀之命虽以此,亦不专以此也。
然公虽以廉介名于时,而学问有渊源,独歉然自下,不少炫其长,故知其贤者多,而知其学者少。
永嘉诸儒,自薛常州陈止斋以《周官》六典参之诸史,讲求古今损益异同之故,又考本朝文宪相承、所以垂世立国者,欲正体统、联上下,使内朝外廷必别,大纲小纪必严。
与夫取民、制兵、足国、厚下之法,随事条理,期为长久,以今准昔,而不为好古之迂,本末明究,要皆可行。
公谓礼乐颇得其传,每慨前修曾未及试。
以身为宪谏之臣,感人主知遇,欲朝廷仿而行之,故诸所进言,如曰谨微,如曰仁必兼知勇,如曰务实,如曰举要,固无非格心之大者。
至于整齐世故,扶补罅敝,先后条上,十馀万言。
大抵以会计必令为一书,内帑必制于冢宰
兵民政分则体统失,宫府情隔则祸患生;
取士未能复古,必回所习,以养其心;
予民未能如古,必求所苦,而去其害;
和籴抑也,预借欺也。
又言:盐入渐损者,众争利之,当严于诸阃;
楮价愈下者,国自轻之,毋徒以强民。
人才之乏,实原于士习浇;
民力之困,实原于国用窘。
成周远矣,国初非所法乎?
某病某源,某證某药,其言皆有关系,未尝轻摭浅微。
通而不拘,详而有据,凿凿然如谷粟可饱,而丝帛可暖也。
且曰:臣非不能抗高论以邀虚名,盖救时变通之道毋急于此,精粗皆学也。
陈之奏篇,著之讲义,又时因进故事而及之。
穆陵亦嘉其忠恳,而势孤谗胜,迄不得少行其言而去,惜哉!
士患无学,学成矣,患于不得言。
居可言之地,而遇可言之主,竟亦止尔,惜哉!
公之季公汲,自号玺斋,与叶水心钱白石游久,公磨砻其间,故毫端极细润,言论纤悉,洞识体要。
余初交公于朝,及公持节来番,余备数治事,与公相从几一载。
析理论文,句句中肯綮,郡刊《艾轩先生集》初成,公得之甫三日,俄语余曰:「艾轩之学异于人矣。
其于古今书,上下数千年,事无大小,如珠贯而绳引」。
余为之竦然曰:「吾侪读此书者多矣,未有能为此语者,况一日而得之」。
益知公之不可及。
辛亥冬,别余江岸,时丁为番倅,初擢江西分司渎山素奇遇之,丁亦自许以必见用。
公私语余曰:「此轻薄小人,他日必自祸,但愿朝家毋为所误尔」。
公殁数年而丁败,每思公先见之明,曰:先见之明,虽老泉《辨奸》,亦不过是。
公葬所居后山已十三年,咸淳戊辰,其子为吾郡理曹,乃以铭见属。
余曰:「我铭也乎哉」!
遂抆涕为之。
公家本居闽,七世祖徙温,今为乐清人
曾大父师禹
大祖说,与詹事王梅溪为友,号八叟
父泳,以公贵,赠朝奉郎
娶魏氏,继戴氏,皆安人
子二人:子崇,理曹也;
子嵩,今为某官。
孙一人,竺孙。
其书存于家,有杂著、奏议、讲义、故事共若干卷。
铭曰:
公始来闽,我未及识。
人言公贤,喻以金石。
暨游湖湘,声俞藉藉。
既召而来,献言千百。
相曰伟人,伟哉此画。
公留未几,晚登宰席
每语奇公,曰不易得。
峨豸之除,帝所自择。
时有要人,怙眷强愎。
抗疏力弹。
并及其客。
人皆比公,凤鸣麟获
公虽慈和,守义正色。
或忠或邪,靡不别白。
上知益深,付以言责。
公慨于□,如医视疾。
曰上圣明,扶世何策。
生平讨论,得自陈薛。
出而试,敷奏历历。
匪汎匪迂,以今准昔。
针砭其源,随證区析。
约以规绳,质之典籍。
谓此不明,无以立国。
公虽忠勤,谗者在侧。
何憾于公,实世之厄。
我思若人,有言有德。
非以交情,为之恻恻。
皋如之藏,苍崖古柏。
其以斯铭,大书深刻。
通福帅徐意一 南宋 · 徐元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二、《梅野集》卷九
蓬山非据,求为三径之谋;
镡水承流,幸窃十连之芘。
亟祗恩命,往见吏民。
吉蠲奏记之仪,斋肃奉尊之敬。
恭惟某官天才瑰伟,风范端凝。
横榻霜台,百倍击弹之精采;
起曹版部,独高献纳之谋猷。
厌承明之庐,出建藩宣之阃。
山阴如镜,三辅政成;
海水无波,群蛮迹熄。
今驱驰于六辔,就镇抚于七闽,转烦郤縠之诗书,陶作《召南》之风教。
为父为母,未容私惠于三山
难弟难兄,即见比肩于两地。
某学非知体,材不逮心。
追省壬辰,滥魁南省
投忱般斧,重加斲垩之功;
备数孔门,亦滥铸金之列。
兹分符于千里,复蒙覆于二天。
若为偏城三考之图,尽在上阃一陶之内。
技能何有,预知鼯鼠之穷;
绳束稍宽,庶策疲驽之钝。
皈依方切,濡染难周。
奏乞守本官致仕淳祐元年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许国公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近尝再具公牍,辞免新除恩命,仍乞挂神武之冠,以补过愆,以消灾咎。
方屏息以俟俞允之旨,忽传西掖见上缴章。
臣窃伏惟念,政使朝廷轸念簪履之旧,欲全护于施行之间,此尤臣之所大惧也。
臣至愚极陋,载念先臣某在乾淳间,亲接诸儒之脉,所师者文公朱熹,所友者彭龟年楼钥黄度杨方杨简袁燮柴中行,皆一时大老。
尝提耳而命臣曰:「士之为士,当明君子小人之朋,若得罪于君子,则终身不可立于天地间矣」。
臣泣而识之不敢忘。
今夫近日之攻臣者,皆君子之巨擘也。
夫既得罪于君子之巨擘,则必其积尤稔忒,有不可进于君子者矣。
岂惟终身无以自立于天壤之间,他日何以见先臣于地下乎!
再三思之,惟有纳禄公朝,归伏先臣之坟墓,庶几藉蚤退之一节,少洗平生之玷,以不终得罪于君子,而他日尚有颜面可见先臣于地下也。
兼臣身病日增,无复生全之望,亲年愈迈,当为终老之期。
虽贪慕于明时,实怵迫于私计,是用不避三渎之诛,哀吁君父。
共望圣慈察其恋主之心虽切,而守身之义尤急,报国之志虽坚,而辱亲之忧尤大,特攽睿旨,容臣守本官职致仕。
臣仰瞻阙庭,无任恳切请祷之至,仰乞睿照。
〔贴黄〕臣窃惟近年以来,国家可谓多事。
然而元气尚充,外邪不得而干犯者,特在于朝廷能重台谏给舍之职,而为台谏给舍者,能各自尽其职而已。
盖台谏给舍之职举则纪纲立,纪纲立则元气充,元气充则外邪不能入,此端平更化而后,陛下躬揽大权之明效大验也。
臣一介孤拙,昨台谏劾之,而朝廷曲为之全护,是以臣而屈朝廷之纪纲一矣。
中舍缴之,而朝廷又曲为之全护,则是以臣而屈朝廷之纪纲再矣。
以区区蝼蚁之身,而至于重屈朝廷之纪纲,窃恐通国之人,凡知台谏给舍之权当尊,凡知朝廷之纪纲当立,皆以臣为口实矣。
以区区蝼蚁之身,而通国之人以为口实,则是朝廷所以全护之者,恐适所以益其疾而重其咎。
臣实陨穫忧惧,不知其死所也。
兼臣犹忆去岁八月二十有一日,臣轮当进读之馀,入劄子丐罢,陛下宣谕,以为徐荣叟、彭方适有疏论卿。
臣遂奏云:「臣罪过山积,招致人言,上累陛下知人之明,乞即行斥逐」。
陛下复宣谕云:「卿岂可便去,已谕荣叟、方,令卿免兼临安府,二臣已无他说,卿可安心」。
臣又奏云:「此虽出于陛下保全之恩,然臣于进退之谊,只当便去。
臣只今出关,谨下殿辞谢」。
臣继即出钱塘门,以待威命。
本拟是日迤逦前迈,却缘临安职事,又非他官之比,未免小驻,书押财赋文字,牒往以次官交管。
次日忽蒙陛下特遣天使,宣押臣赴部供职。
臣以君上之命不敢固拒,于是暂入国门,盘旋匠监,以示眷恋阙庭之意。
旋上奏疏,乞行台谏之言,以正朝廷之体统。
而臣继出北郭矣,复蒙陛下升以舜阁之隆名,宠以稽山会府
臣是时即欲挂冠,以谢清议,又恐涉孟轲悻悻之戒,故迟迟半载。
三山易地之命,方敢述引咎悔过之情,伸纳禄谢事之请。
盖自始至今,未尝敢以私情干求陛下之官职,破坏朝廷之纪纲。
此不惟立身行己之当然,而臣备员法从,其于国体,谊当相与保惜扶持也。
今陛下之曲加圣造,一再全护者,不过以臣昨者备员尹正,实以勉奉圣意,非出臣之本心,则陛下实有「此除出朕亲擢,卿不须过虑」之训,故陛下有不忍施行者耳。
然自古圣帝明王之运动天下,驾驭人才,惟其至公而已矣。
物论以为可用而用之,物论以为可用而用之,此其所以为至公也。
陛下虽加之委曲全护,然臣恐重拂国人之论,而使臣益深据蒺履冰之惧。
臣是以焚香东望,复此奏陈。
欲望圣慈以断恩义,特赐夬决,容臣挂神武之冠,以自循省,庶几少救东隅之失,尚及为圣世之全人
是乃陛下所以保全之大者也。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
盖大人者,指大人君子而言也。
大人君子之好恶,实与天命相关。
臣所以畏大人者,即所以畏天命。
畏天命者,即所以畏陛下。
臣请词竭尽,惟陛下监察。
并乞睿照。
朝奉大夫道州徐公墓志铭淳祐六年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秋崖集》卷四○
始予耕祈下,闻有新令尹至者,约其民曰:「尔士尔学,尔农尔耕,毋或以非尔事奸有司,令不敢尔贳。
其敢以游徼啬夫踵而门,尺寸圭撮非法取而赢,尔其唾」。
予里父老既为予道之,问:「孰氏」?
曰:「不知也,墙壁无文移」。
「来几何时」?
曰:「不知也,催租吏去不来者月十日矣」。
居无何,令尹枉车骑顾予,予以氓辞不见,不可,则迎拜延土座,问其所以来者,曰:「子游武城宰,识澹台灭明,子独能终老牛口之下乎?
吾是以来,子毋爱于言也」。
既去,问知其浦城人鲁国徐文肃公之孙,任以为承务郎
方是时,其诸父茂翁直翁言论风旨,为一时名卿大夫,而令尹能自濯磨,落落不肯出人下,意徐氏世不乏两翁也。
去之十年,乃官不过朝大夫,位不过郡刺史死矣。
谨按文肃公讳应龙,任光禄大夫守兵部尚书,以徽猷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赠太师
五子:蒙,知南剑州将乐县;
荣叟参知政事清叟工部侍郎,今为焕章阁学士、知漳州,所谓茂翁直翁者也;
深叟,军器监丞
独其伯曰予愚,早卒,赠朝奉郎
公其子也,讳拱字拱辰
祖智接,赠太子太傅,曾祖妣杨氏秦国夫人,祖妣吴氏、继施氏、魏氏皆鲁国夫人,妣施氏宜人
累官朝奉大夫,历任监临江军新淦县酒税、知绍兴府会稽县、知徽州祈门县、广东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通判南雄州、知南雄州,两易知高州、知兴国军,改知道州
淳祐四年夏某月代归,某月甲子次衡阳驿,暴病痱以卒,得年五十有六。
公资明锐,瘦隐立见,老猾吏不敢尝以事,所在识辨。
新淦宽征通商,庚前之逋有司者不訾而算以羡。
会稽浚暨湖溉民田,岁以不暵。
祈门养士如诸侯学,聘进士之里居者使教焉。
岁饥,画荒政以振穷而安富部使者下其事为四十三县式。
广东峒獠群辈张甚,监军督捕,最于南雄,摄守事,以治状知其州。
高州,海盗昼掠,以州兵擒其渠戮于市。
事闻,知兴国,以嫌自列,改道州,州以宁一。
于是作湖南道院以表章濂溪之学而安乐其民,可谓材也已。
初,公为令尹,既过予,一见定为莫逆交,率晨兴饭读书林,已则商略古今人物,抵掌谈天下事后当成败,划然声撼林木。
或时把笔为诗,若引酒一再行,往返赓酬以十数,盖其捷疾若风雨,以是为笑乐。
每夜漏下,雁鹜行抱文书以进,辄可否之,多至千数百言不停缀。
其剔久蠹,剖滞讼,若束三峡之湍流而落之也,若注马于千尺之坡而夺之槊也,若干将出于椟,蛟龙截而虎兕剸也。
予所亲见如此。
夫有才者未尝不欲用于世,而用世者每患于无才,则理相求而势不相遭也,事相须而年不相待也,悲夫!
六年某月日,夫人与其孤葬公于县之下亭。
夫人邓氏,封宜人
孤曰铨孙,迪功郎、新潭州长沙县,尝为两浙转运司发解进士
曰鋐孙,将以公致仕恩补将仕郎
公既葬之年,铨孙走行在所见予辟雍,请曰:「先君子葬未有铭,非敢后也,惟是春秋窀穸之事,不肖孤不敢委之以来。
知吾父者,非子而谁?
愿有述以碣诸墓」。
某其奚辞?
则为之铭曰:
有铅其刀,不可以切。
太阿无前,匪阙则折。
蠢蠢不材,何有何亡。
曰维材矣,不柱不杗。
栽者培之,而固摧之。
曷畸于天,公则陨之。
楚山丛丛,凄其以雨。
雁驿荒寒,一碧万古。
公归来兮,下亭有
有槚,尚式来者。
建仓解归诗复徐意一二首 其一 南宋 · 李昴英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恨未澄清尽,孤踪己不安。
缪悠臣罪大,感激上恩宽。
乡国三千里,人心百八盘。
梦归今始验,为我谢言官。
建仓解归诗复徐意一二首 其二 南宋 · 李昴英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吏擎双印出,便觉此身轻。
物我忘恩怨,渔樵寄姓名。
笛声黄犊背,诗兴白鸥盟
故旧休相讶,无书到帝城。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一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桂林旧著绣衣来,久矣馀波拍越台
自古直臣多牧广,广平曾赋岭头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二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肴韵
晓来竹马跃儿曹,次第牙幢压近郊。
五老跨羊持色穗,也应欢喜侯前茅。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三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别去丹山划七春,一廛今日是滕民。
拟撑钓舸迎前路,猿鹤从傍冷笑人。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四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鱼稻之乡雁鹜骄,鲸鲵喷沬撼江潮。
明公自是威风手,南土应无莠害苗。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五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杜刘二子颍川居,出处虽同语嘿殊。
勿谓寒蝉吾愿学,闭门自办静工夫。
徐意一韵赠宝积中空山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道是空山却有渠,原来有有亦无无。
若能空到真空处,万斛尘埃著碓夫。
水调歌头 其三 寿参政徐意一 南宋 · 李昴英
 押先韵
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
几人兼此二美,而况是名贤。
松柏苍然长健,姜桂老来越辣,劲气九秋天。
鲠鲠撄鳞语,不改铁心坚

武夷,同此月,瑞三仙。
公虽居后,瑰奇伟特却光前。
续得紫阳脉络,了却西山事业,舟楫济商川。
饮对黄花榭,一酌岁三千。
与广帅徐意一荐僧祖中书1248年 南宋 · 李昴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文溪集》卷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某数年不到罗浮,梦寐见之。
近招宝积僧祖中来,出瓶中卓锡泉烹石楼新茗,共谈山中事,清风忽起坐间,飘飘然如行飞云顶也。
岁在甲辰,两游罗浮,至必住旬日。
山广大深远不可穷,而山中人绝少。
道人则有王宁素,年八十馀,碧瞳炯然照人。
头陀则有祖演,年高过之,发色如黄金,僧可语者,仅仅斯人耳,此大梦德因之子而克肖者也。
将辞归中阁,必欲识意一而后去,渠无他求,必有异乎人之求者。
风雨如许,政斋阁焚香静坐时,试延之前,使呈露所蕴,必不能谩具眼,得闻侍郎一声,归山林作话柄,窃度其所求不过如此而已,进之退之,惟所以命。
庚戌寿意一先生 南宋 · 朱继芳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
宥密老臣功第一,缉熙天子岁登三。
身扶紫极星辰正,手拆黄封雨露甘。
见说年来淮尾涨,汉庭可要百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