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拱”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大宋故推忠保节同德守正翊戴功臣镇安军节□陈州管内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行□□刺史管内劝农使上柱国驸马都尉西平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三千九百户(中阙)石保吉神道碑大中祥符三年四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金石萃编》卷一二九、嘉庆《洛阳县志》卷二○
臣闻哲王绍庆基而抚运,必有方、召之侯,然后隆保大定功之业;
良臣总明略以辅世,非遇勋、华之主,不能展开物成务之绩。
矧乃兴邦茂勋之后,奕叶重侯之贵。
联姻帝室,赝降嫔筑馆之荣;
致位公朝,极出藩入辅之盛。
(阙八字)亲睹(阙十字)旧封克(下阙)具美。
历考前闻,未有如故陈帅西平公者也。
皇帝南汾祈谷之年,华阙旋衡之日,大宫饮至,方舍爵以荣勋;
云台观像,遽兴怀而念旧。
以为纪功筠简,已藏虎观之书;
相质松阡,未举龟趺之制。
爰颁诏旨,申命词臣,备□□□之辞,冀扬不朽之烈。
臣乏公西□识(下阙)惧,敢凭实录,以示方来。
石氏之世家,本姬周而肇姓,康叔封受社而开国,大夫碏立义而扬名。
世胄聿昌,英贤间出,蝉联锡□,史不绝书。
稽乎谱系,阀阅之盛,其所由来旧矣。
公讳保吉字祐之
本家于真定,后徙居浚仪,今为大梁人也。
大王父讳锐,累赠太子侍中,积善在躬,韬光□耀,终协其昌(阙四字)
(下阙)流光,庆钟贻厥。
勖清风以垂燕翼,树阴德以大门闾。
惟烈考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讳守信,辅皇宋之开基,为元勋而佐命,位崇上将,名冠列藩。
平叛垒于惟扬,剪疠阶于上党
圣祖笃埙篪之□,契君臣之分,尤隆(阙五字)之纯诚,终始之恩弥渥。
优游五镇,翊(下阙)政备存。
表道之碑,莫之与京。
此不具载。
公即秦王之第二子,母曰秦国太夫人魏氏。
岳渎孕灵,熊罴兆梦,靡童心而好弄,挺奇节以不群。
论兵究《三略》之书,抚剑学万人之敌。
九苞威凤,迥标瑞世之姿;
千里神驹,早动过庭之叹。
□王之节制汶上也,公实□(阙五字)都指挥使
恭惟□□贤(下阙)太祖皇帝第二女也,以帝子之尊,渐公宫之教。
降星津而下嫁,开王第以疏封。
将择名才,必先贵胄。
公以列侯之子,膺副马之求,式协帝俞,允符时望。
选尚之日,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峨武弁,卫周庐,星纪载迁,宠私荐洽。
检校尚书左仆射、行□州刺史(下阙)
太宗皇帝丕承宝命,嗣守瑶图,展爱沁园,益钟睿眷,推恩鲁馆,特峻徽章,进位检校司空,充本州防禦使
三年,肆类上帝,圭璧严泰畤之祠;
四年,薄伐太原,金鼓下实沉之壤。
公陪竹宫望拜扈革辂以亲征。
既□□□之(阙十五字)阶金紫(下阙),拜朔州观察使
九年夏六月,先王薨于淮阳
先皇帝痛股肱之亏,悲梁木之坏,永惟同德之旧,遂推延世之恩。
子象贤,克家济美,公侯必复,金革从权。
起于苫块之中,宠以旌幢之贵。
制授起复云麾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州刺史、威襄军节度使
祥琴既御,命□□□进阶光禄大夫
俄缠□□之哀(下阙)太行之险,是为襟带之地,素重腹心之寄。
佥言绥抚,允属勋贤,受诏知河阳军州事。
大河之北,魏为咽喉,历代已来,号为巨屏,岁屯锐旅,以备盛秋。
守土总戎,素有难才之叹;
颁条鞠旅,遂膺兼领之荣。
移知天雄军兼兵马都部署
公以王(阙十三字)有若于生。
知法令之行(下阙)众也。
畏爱兼资,而人莫敢犯。
故连营士卒,仰三令之严;
阖境蒸黎,戴二天之惠。
端拱初,帝藉展躬耕之礼,率土覃遂行之庆。
建牙易地,濒海殿邦,加检校太傅沧州横海军节度使进封西平郡开国公
明年,加特进,授邢州□□军节度使
夫加地进(阙九字)有功也。
转秩赐金,汉法所(下阙)风声。
舆情率吁以借留,玺书劳赉而褒美。
故两迁龙节,而犹抚铜台。
尔后纪号改元,就阳报本,常先军旅之贡,屡进□□之□。
皇帝膺宝运以承乾,继大明而出震,诞敷宠泽,首眷元侯
惟彼棠郊,控于桃塞,西□秦关百二(阙八字)周畿千里(阙六字)分陕□治(下阙)督府长史、充保平军节度使。
岁在乙亥,边城晏开,控弦之众内侵,插羽之书狎至。
虎臣式遏,尚稽月捷之音;
銮辂有征,遂□□巡之驭。
诏以公充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
公禀九重之成算,先万乘以启行。
受命忘□,有穰苴之□□师(下阙)皇威而清朔塞。
攘敌之效,公实首之。
旋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德元年,国家以公有□□禦边之绩,有惠民之□,畴庸之际,注□弥隆。
议赏南宫,亟举旌贤之命;
改辕西楚,遂升论道之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州武宁军节度使
(下阙)排阵使
受面命于□坐,遽星驰而戒道。
总精锐之旅,军于澶渊北门之外。
一旦戎骑数万,径及城下,公不俟擐甲,独当其锋。
即日乘舆至于侯服,驻跸之始,亟幸北城。
按节劳军,欢声雷动。
二帅迎□□前□,六师贾勇以增□。
(下阙)回銮于丹阙,示慈折俎,爰加礼于元戎。
锡宴于州之行宫,赐射于宫之后巷。
上射侯连中,公与襄帅次第中焉。
上阅之,喜,遽命弓发矢,随而解之。
从官奉觞称贺,左右咸呼万岁,即时俱有袭衣、宝带、雕鞍、名马之赐。
是时,□□稽首(下阙)宸谋之独断。
□北□以布坚□,□强弩以当前锋。
茍闭垒以自安,岂交兵而□胜?
公于宸扆之侧,慷慨自陈曰:「臣无鹰犬之材,蒙被驱策,仰资庙胜,获睹谧宁。
诚赖继隆,共申□海,逃旷败以期幸,愧劝劳而蔑闻」。
襄帅复顿首恳言(阙六字):石某之下□□□上器公能□贤而崇(下阙)赐巨觞,极欢而罢。
及骖騑旋轸,幕府□勋,首益□封,式隆宠数。
明年,肇禋行庆,易壤推恩,改陈州镇安军节度使
宛丘奥区,顺□而近。
先王旧治之地,布遗爱以在人;
高牙继世之荣,嗣仁风而及物。
折薪之□未获前修元□□□□□天眷(阙五字)昭易改号。
既均于大庆(下阙),于来朝修□上奉符而行,公鸣珂以从。
摄事岱宗之下,捧俎封祀之坛。
及□祭于方祇,洎归格于清庙,皆以侍中执事,陟降帝右。
率礼无违,加检校太师、进邑千户、实食四百。
寻诏归镇,属大长公主美□有加,良□未效(阙十三字),之药,终叹于无(阙九字)逝不(下阙)勉力赴朝,不敢言病。
洎涉旬而增笃,方请告以家居。
王人、太医,相望于道。
天衷不怿,翠葆亟临。
初,上之来,公虽困惫之甚,不忘恭慎之仪,尚踔躣以门迎,靡拖绅而卧见。
上骇公羸惙,促命左右,掖以就榻,委曲(阙四字)形于色。
公□□而涕泪交下,□□而(下阙)舍以何之?
呜呼!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二日晡时,启手足于丰义坊之私第。
子初□而览奏,抵几以震惊。
念同体之是亏,叹歼良之何速!
坐不俟旦,亟开菀门,命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内侍都都知恩州刺史秦翰,径至其第,□襄□□。
翌日,□□都官郎中(阙四字)假□鸿胪持节(下阙)为之助。
曲台之谥典,给温明之秘器。
地临洛汭,曹京兆之新阡;
家象祁连霍将军之故事。
即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具卤簿鼓吹,奉公灵柩归河南府洛阳县平乐乡武原,祔先王之茔,与大长公主合葬焉,从周制也。
昔先王归□之日,五十七而薨;
公享任与年,若合符契。
(下阙)而克终尽善,公又过之。
惟公储大昴之纯精,禀空桐之劲气,襟量豁无于城府,志节礭如于石席。
慕前哲之行事,思立功于当年。
其临民则遵守朝经,严明有制;
治戎则申明军政,果敢必行。
折狱讼于片言,究学问于馀力。
御家嗃嗃,守《易》象之格言;
事主兢兢,奉诗人之深诫。
□以嫉为□□出于(下阙)之人,常厚礼以延纳。
其或边隅告警,羽檄徵兵,每裹革以上言,□颜行而效命。
有踊跃用兵之志,多纵横制胜之谋。
前后三总丈人之师,六换元戎之幕。
风声茂著,勋望攸崇。
及玄塞通驩,輶轩修聘,公以戚里台衡之重,主灵□宴射之仪。
北使瞻十丈之奇姿,睹六钧之绝艺,叹月角山庭之(下阙)晋室英才中的,独推于武子而已哉。
若夫位高能让,范宣子之存心;
功成不伐,孟之侧之为德。
亚夫绛侯之子也,握兵汉室,乏明哲以保世官;
郭暧汾阳之嗣也,尚主唐朝,鲜勋庸以书甲令。
夫如是,则不骄而满不溢,善其始而令其终。
求之□□,公无愧于古人矣。
同气三人:长曰保兴,负雄武之称,有(下阙)终于棣州防禦使
季曰保从,器宇恢宏,风韵洒落。
挺天钟之秀气,遽促脩龄;
屈海运之雄图,靡登贵仕。
终于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
男十人:崇仪副使贻孙礼宾副使孝孙,并骥騄奇材,圭璋令器。
剸犀干镆,俱莹神锋;
构厦楩楠,终膺显□。
馀□□□亡。
侄二人:崇仪副使庆孙西头供奉官(下阙)女十有二人:长适内园副使承德,次适右侍禁承祐,次适左侍禁閤门祗候薛贻廓、次衣道士服,法名玄通,次幼女五人。
自王氏长女而下,凡九人并早亡。
次适西头供奉官吴守严,次二人在室。
大勋之后,昭世祀以无疆;
盛德之门,镂册书而有耀。
将□□佳城而流懿范,播□石以永清芬。
(下阙)丰碑对耸。
虎承睿旨,恭述斯文。
铭曰:
赫赫皇宋,天集骏命。
祖功宗德,重熙累盛。
帝运会昌,王图多庆。
允资钜贤,以辅元圣。
煌煌西□,才为时生。
星辰孕秀,岳渎钟灵。
白猿授射,黄石传兵。
盘矛擅誉,探穴扬名(下阙)
肯搆承家,建侯胙土。
两世旌麾,一门龙虎。
乃守宛丘,先正旧封。
乃服□□,奕叶上公
缁衣济美,油幕临戎。
朝推硕德,人仰英风。
天临铜台,亲秉武节。
时公先驱,奋扬威烈。
将师而行,□人气□(下阙)
控弦犯塞,亟幸澶渊
时公受命,禦侮河壖。
皇威诞震,睿略遐宣。
卒臻偃伯,无复骚边。
爱国忘家,丹诚蕴积。
推美让功,令猷充塞。
宸欢浃洽,圣言奖激。
荣□二字,宠踰三锡。
奉符乔岫,□宗仙□(下阙)
□祠摄事,恪慎如初。
斋心匪懈,执礼无踰。
凤去秦楼,忽归辽廓。
梦奠两楹,俄悲夜壑。
梁木其摧,将星遽落。
邦国殄瘁,冕旒震愕。
荀池饰壤,縢室开铭。
筠编勋伐,烟阁仪形。
邙阡旧壤,□树新□(下阙)
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十一月庚午朔四日建。
勾当人曾福、□贵,都勾当元随押衙李拱,翟□均、邹从善王德用
翟文会镌字。
太乙火府五雷大法法源事迹咸淳七年二月初一日 宋 · 黄一炫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
太乙火府雷者,乃玉清内院之秘法,北斗真气之化身,太乙月孛之主法也。
祈祷驱邪,斩妖伏精,极有灵验。
唐天宝元年七月丙申,水旱虫蝗,毒气流行,妖邪变现,然烛弄灯,偷财盗物,摄人淫泆,邀求祭祀。
是时绵州太守冯祐持诚启奏,夜梦北阴圣母语祐曰:「世有不忠不孝、不义不仁,造诸罪恶,好乐邪神,以致魔精尅害,邪鬼萦缠。
吾今付汝道法普济人民,凡有水旱妖孽,立坛呼召,其神即应」。
太守惊觉,次日于香案上得秘文一轴,视之乃太乙雷也。
冯祐得之,乃依法立坛呼召,雷声大震,是时太乙元君现形于坛中应感。
太守辞禄弃家,行符咒水,有功,蒙上帝赐为紫府真人,后隐于青城山丈人观
道士江元亨以师事之,三年,遂授玄文。
厥后吕政卿、李巨川张仲之等师资授受,区分人鬼,协赞乾坤,不可具纪。
五季之乱,至人多隐,遂无闻焉。
此皆本经所载。
宋隆兴,自延恩殿九真降御,道法尊而正教行。
希夷陈抟先生居于华山,得其法于石室中,此书传于西蜀
至祖师通玄刘真人昔尝在丈人观收九天魔女,锁之于八角井,繇是大教愈彰。
得其雷祖宗派者,孙太初赵师古杜昌宗、吕真人,近有刘虚正、王法进监军赵必渥,其徒甚众,独许志高真人得法大显。
元系阆州人,任四川机宜。
拜通玄刘真人为师,得法,弃官伏事。
本师白日升天之后,出,自南游至京师
内院有妖作孽,诸法师不能治之,真人以一符馘妖精,长丈馀。
蒙上帝赐号伏魔,以此号为伏魔许真人
鹤驭至福建延平,赴马坑龟山杨教授纯阳会,见杨教授衰弱,与之丹药一服,返老还童。
杨教授妾生一子,依然衰老,许真人再到,见其子,出拜真人,云:「是我子了,后来取之」。
自后杨教授归寂,真人到延平,取其子,即披云杨真人也。
同往西蜀,迤逦到金陵良常山中。
迨至宝庆元年庚子六月初六日,在建康府茅山玉宸观天市坛建醮伏魔,真人就火燄中上升,但留下朱履在,火之如新,今山藏为至宝。
以此,上帝敕赐知天枢院事,遂号为伏魔枢相
真人未升仙,分付将道法及雷篆家书秘印、雷霆都司印、都天大雷火印、统天印、天宝家书印,尽数传与披云杨真人:「今后祈祷驱治,奏告斗,先以家书往来,必致感通。
更有宣哥伏事我多年,亦可传之」。
披云杨真人见祖师许真人上升后,复回延平,以其母在故也。
建宁府浦城县黄止堂出守延平贰车,见披云真人驱役雷电,开现星斗,祈祷雨旸,捲舒云霓,皆在指呼,有黎君亦川人,而力荐之。
以此,先君止堂云庄拜披云为师。
当时披云真人曰:「伏魔真人在日,令传与宣哥,以家书往来」。
请披云真人南浦云庄因感梦,与真人梦相同。
以此披云真人先将元得伏魔真人道法秘印悉付云庄,为家书,代代相传。
云庄云:「仆以夙缘,得绍真教」。
将交度之日,坛墠祭仪整备。
及请行持,则披云真人兀坐而不动,莫测其意。
顷刻,鲜血自右鼻流出,师遂起,以水盂贮之,和丹与酒以誓,将打印。
师曰:「人皆以牲歃血,吾今取诸身,以表血脉相传之义,汝其谨之」。
又曰:「太乙之神威烈,非汝子弟所行,今不欲显其名,只作正一斩勘传焉」。
自先君止堂仕于朝,漕于广,先师披云往返必相过,如衢之士大夫。
吾邑人亦慕法,皆起敬之,但主帅之名俱未得闻。
如十二雷神之姓,间有知者,而不得其用,所以行持者皆无灵验。
云庄奉此法三十馀年,江湖之士慕名求者亦然。
以伏魔家书付之,崇奉苟能勤恪虔恳,一达家书,亦可治病驱邪,祈晴祷雨,无不应者。
而太乙火府之文例不敢泄,非惟此法不可得遇,而江南之人闻者亦罕矣。
尝受师言:「向遇西人,则可授之」。
成都碧源李拱祥,得之西矣。
云庄榆景向暮,志乐林泉,懒于出山,深虞此文湮没,他时后学无传,遂传之邑人祖审斋逢吉黄澄心詹山立、陈清溪等,代余之阐教也。
庸考传记之载并摭师训之言,著之篇首。
盖西来之法,皆简而要,符无散形,咒无韵丽,与江南之法不同,见者其无忽焉。
宋咸淳辛未中和节日真常云庄黄一炫拜述。
按:《道法会元》卷一八八,正统道藏本。
存庵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一、《漫塘集》卷二○
句曲卫炳晦仲以其叔九思之书来言曰:「九思茅山之西十有八里,又西一里有冈焉。
先是李拱应辰过之,谓人曰:『是宜于葬』。
先君闻之曰:『噫,吾志也,死则即其地而葬我焉』。
因审曲面势,具畚锸,以薅以治,奠域于中,架堂其前,又于其左为屋六楹以居守者。
暇则幅巾杖履,逍遥其间,曰:『吾百岁后魂魄犹应登此也』。
岁乙巳卒,葬如其志。
妣王氏卒于癸丑,乃合葬焉。
九思不肖,不克乞铭于当世之贤君子,幸与子游,愿有述焉。
矧守者之居,扁曰『存庵』。
既得邑大夫江公之书矣,子其无辞」?
余辞弗获,则问庵之所以名,曰:「是其所也,向焉榛棘之丛而藤蔓之所缠也,狐兔之区而羊豕之所牧也。
今二十五年矣,木之始艺者林立而交荫矣。
九思与诸孙视草犹己发肤,况所谓林立而交荫者乎?
草木犹尔,况所谓守者之居乎?
然而数有盈亏,物有成坏,今之角而弁者,先君之曾玄,而襁负者则来昆也。
万有一焉,爱敬之心衰于曩昔,异同之论起于萧墙,庸讵知今日之林立而交荫者不翻为向焉榛棘藤蔓之丛乎?
今日守者之居不翻为向焉狐兔羊豕之区乎?
尝中夜以思,戚然而悲,故命名以存,而丐子之文,庶来者因名而求义,读其文而识其意,望之肃然,如吾先君之存而不敢忘也,漫漶者之必饰,而挠折者之必更也。
九思之意而庵之所以名也,子以为如何」?
始余闻句曲山于道家书为福地第一,意其高厚之气,磅礴郁积,不为精金美玉则必钟于人,人钟是气以生必俊秀高明,与是山相颉颃。
而问讯山之周回,未有闻焉。
辛酉春,见窦叔清丹阳,语余曰:「吾得友于句曲山之西曰卫生,即晦仲也,不为今学而好古道,吾既与之游矣,子其进之」。
明年晦仲过余于金坛,貌肃而温,言质而有理,余心爱焉。
明年,先君弃诸孤,晦仲哀其劬瘁,凡三过问生死,余心德焉。
乃今以先茔故奉叔之命来请。
夫注意守茔,示必有先也;
言称叔祖,示必有尊也。
知所先,孝也;
知所尊,敬也。
孝敬备矣,而又辅之以师友,充之以学问,自身而家,自家而族,卫氏其昌乎!
自今以往,有钟是山之气,俊秀高明,出而为世用,非卫氏子若孙乎!
子孙若是,则是庵虽欲不存,得乎?
是庵不得不存,则名已赘矣,而犹文之求,不几于画蛇足乎?
晦仲谢不敏
余曰:「姑识之,使来者谓余言为信。
不然,则盍反其本矣」。
涪州石鱼题记淳祐三年十二月 南宋 · 张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二、《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下
石鱼报稔之瑞,旷岁罕见。
淳祐癸卯冬,水落而一鱼复出。
既又三白呈祥,年丰可占。
郡太守山西张霁明父率同寮来观,通判开封李拱辰居中、教授古通王槱钧卿、判官古黔邓季寅东叔录参长沙赵万春伯寿、司理凤集孙泽润之、司户□□赵与扔仲器、监酒潼川李震发子、华□安□应午子酉、监税资中张应有嗣行、涪陵县武信赵广僖公叔、主簿合阳李因夏卿、尉合阳季英忠州南宾簿尉汉王季和和父、节干成都仪可义父、节属益昌张申之西卿、郡斋奉节王建极中可与焉。
嘉平既望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