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存庵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一、《漫塘集》卷二○
句曲卫炳晦仲以其叔九思之书来言曰:「九思茅山之西十有八里,又西一里有冈焉。
先是李拱应辰过之,谓人曰:『是宜于葬』。
先君闻之曰:『噫,吾志也,死则即其地而葬我焉』。
审曲面势,具畚锸,以薅以治,奠域于中,架堂其前,又于其左为屋六楹居守者。
暇则幅巾杖履逍遥其间,曰:『吾百岁魂魄犹应登此也』。
岁乙巳卒,葬如其志。
妣王氏卒于癸丑,乃合葬焉。
九思不肖不克乞铭于当世之贤君子幸与子游,愿有述焉。
矧守者之居,扁曰『存庵』。
既得邑大夫江公之书矣,子其无辞」?
余辞弗获,则问庵之所以名,曰:「是其所也,向焉榛棘之丛而藤蔓之所缠也,狐兔之区而羊豕之所牧也。
今二十五年矣,木之始艺者林立而交荫矣。
九思诸孙视草犹己发肤,况所谓林立而交荫者乎?
草木犹尔,况所谓守者之居乎?
然而数有盈亏,物有成坏,今之角而弁者,先君曾玄,而襁负者则来昆也。
万有一焉,爱敬之心衰于曩昔异同之论起于萧墙庸讵知今日之林立而交荫者不翻为向焉榛棘藤蔓之丛乎?
今日守者之居不翻为向焉狐兔羊豕之区乎?
中夜以思,戚然而悲,故命名以存,而丐子之文,庶来者因名而求义,读其文而识其意,望之肃然,如吾先君之存而不敢忘也,漫漶者之必饰,而挠折者之必更也
九思意而庵之所以名也,子以为如何」?
始余闻句曲山道家书为福地第一,意其高厚之气,磅礴郁积不为精金美玉则必钟于人,人钟是气以生必俊秀高明,与是山相颉颃
问讯山之周回未有闻焉。
辛酉春,见窦叔清丹阳,语余曰:「吾得友句曲山之西曰卫生,即晦仲也,不为今学而好古道,吾既与之游矣,子其进之」。
明年晦仲过余金坛,貌肃而温,言质而有理,余心爱焉。
明年先君诸孤晦仲哀其劬瘁,凡三过生死,余心德焉。
乃今以先茔故奉叔之命来请。
注意守茔,示必有先也;
言称叔祖,示必有尊也。
知所先,孝也;
知所尊,敬也。
孝敬备矣,而又辅之以师友,充之以学问自身而家,自家而族,卫氏其昌乎!
自今以往,有钟是山之气,俊秀高明,出而为世用,非卫氏子若孙乎!
子孙若是则是庵虽欲不存,得乎?
是庵不得不存,则名已赘矣,而犹文之求,不几画蛇足乎?
晦仲谢不敏
余曰:「姑识之,使来者余言为信。
不然,则盍反其本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