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新城三老董公 唐 · 皮日休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七
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高祖义帝发丧。在汉之取天下也。三杰而已矣。萧何苦民力以给兵输。韩信杀民命以骋战功。留侯设诡策以离秦项。当其时。未闻以仁义说于君者。而董公乃谕之以丧义帝。至使天下宗汉者。为其丧义帝也。夫高祖曹参虽有攻城野战之功。不如萧何也。矣。焉至于苦民力杀民命设诡策。反不若董公之功也哉。如高祖为天子。以公为师友。行其道于时。其利可知矣。公之道已行于汉。而不睹封赏之体。又当时史氏无一字以褒者。因为赞以旌之
项氏狂攘,贼我怀王
天命未的,孰存与亡。
皤皤董公,一言汉昌
一人弑君,天下皆伤。
一人哭君,天下皆丧。
项由是弱,汉由是强。
扶义而征,可至轩黄
唱仁而战,可至武汤
用于天道,折彼雄铓
繄公之道,与汉而光。
宋故曾公承事墓铭淳熙十五年十一月 南宋 · 俞榓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大江以西,新淦称钜邑。
邑之右越江,有市曰界步。
人物繁夥,室庐相比,有广厦甲于其间,乃曾公栖息之地也。
公讳光嗣字照远,世本湄湘人。
大父禹,父舜义,俱有德,靡求闻达,晦迹不仕。
公才丱时,已知吾夫子之道。
年几幼学,遽丁怙忧,与一弟奉偏亲,尽孝道,谋治生理。
公雍容醇厚,于兄弟间尽友爱,母间言。
其后所恃复倾逝,公竭力以为襄厝之礼。
居无何,子孙俱成人,有受室者,苦所处湫隘不能容迹,公于是与弟析焉。
自更袒创恢其基,造一居,日徜徉于其间,绝无外慕,好善之心愈笃。
喜观梵书,虽经营生计,权子母制低昂,而未尝用一私意,悉付之公议。
乡党亲族之间,有窘迫不能自存者,公则损积以济之。
有幼孤弗克自立者,公则抚育而成就之。
及与人接,首务推诚,而无矜大之意。
雍雍怡怡,尽去边幅。
一言之出,洞见肺肝。
故远迩之士乐造焉,而公迎之亦无懈色。
至于有不意而以壤地求售者,公则倍价而偿之,不起兼并之意,寖致屋润,其与不仁而富者,大有间矣。
岁在辛卯,适丁大饥,上设赏以劝人账济。
公独奋然言曰:「天菑流行,民罹其咎;
吾平生行己,以爱人为本,事势如此,岂可坐视之死而不救,奚待诱劝之及而后为之哉」。
遂首捐私财、发私廪以赒给其饿莩,由是就食者众,获免填沟壑者不可枚举。
非公平时乐善尽诚,轻财重施,曷能是耳。
而又性不喜争,教子弟有法,谋猷措画,俱有条理。
每导子以儒业,继复教之谋生,为子者亦翕然从之。
卒致内外协和,上下整肃,而家道日隆。
公目击之,宜无憾矣。
公享年七十有四,于淳熙十年四月初七日捐馆。
临终时属其子事,秩然不乱,兹由喜释氏教,理性明耳。
公娶同邑安氏。
子三人:之纲、之纪、之卲,而第二子先公而殒。
女四人:适进士俞文修、习邦瑞俞榓、杨谦德,而第四女及文修、邦瑞皆早世。
孙男四人:大明大有、大受、大椿。
孙女八人。
曾男孙四人,曾女孙四人。
五年,其孤卜以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己未,安厝于安国乡四十七都西归里雷家冈之原。
坐艮震向庚,龟既食墨,乃属叙其行事。
也,义诚半子,见公之施设,聆公之议论,详且悉矣,非道听而涂说,姑摭其实而纪焉。
虽然,公之殁,井里之人无不悲伤而叹息,以为善人,而天不慭也。
敬为铭曰:
行藏素履悉本诚,推此接物无隐情。
复韬德行胸襟宏,世间宠辱有若惊。
庭阶兰玉喜争荣,肯为义种与笔耕。
不羡遗夫金满籯,异时必欲蜚英声。
雷家之冈宅兆成,掩蔽景凄清。
切莫剪伐任繁生,万有斯年知令名。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告院龚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八、《复斋集》卷二一
公讳堪,字少任
八世祖繇钱塘,为兴化军人
祖讳茂良,淳熙中参预大政,于时朝纲大振,四夷宾服,天子敬之。
以前为谏官时排根权倖,至是阴为所挤,谪居英州
父讳升,宰福州永福县,弃官侍行。
公时年七岁,秀颖□绝,日与祖父更相酬诗以袪其忧。
参政父子竟死英州,公时九岁,匍匐拜哭,扶双柩以归,声鸣哀悲,行道不忍闻。
少长,于书无所不读,为文精丽清绝,操笔立成,儒生文士往往歛衽避席。
参政公追复恩授承务郎,以词赋魁吏部,调监泉州南安盐税。
丁内艰,不果上。
改监台州宁海县长亭盐场,充福建路进士贡,到官刻己奉职,公私与足,民为祠之,秩满,遮道愿留。
干办提领建康府户部赡军酒库。
岁入浩穰,吏相囊橐为奸,公一正之,课以大最。
辰州沅陵
故事,迓新之费、官僚之俸于吏民焉抑取之,公先期戒绝,民蛮户歌之。
自始仕,至是历三官。
名公帅守部使者尚书张公杓、今参政楼公钥大谏傅公伯成,以治绩文行荐于上者,凡一十一人,牍满公车,誉溢搢绅之口,亦既籍其名于中书矣。
公退避狷介,念祖母太夫人高年,卒调京倅以归,迟次五年,愉怡左右。
阙至,大尹赵公师石奇公才,空一府事属之,公部决无留思,视民间疾隐不翅如在己,释小民犯钱禁久系不能偿赃赏之金者数百千人。
岁疫且饥,公家至户视,候其色气,品其药剂,赈以粟米,所全活不可算计。
四月,能声轩甚。
司谏范公之柔荐于朝,于是选授提辖镇江榷货务
镇江建康两务皆以兵兴后窘不可支,而镇江差易干治,朝命商公逸卿建康务,逸卿告公曰:「某之兄飞卿死于总领所,今又往,重伤老母心」。
公怀以易播之义,慨然从之。
淮甸饥民流离,寇攘大作,宇盆悉坏,盐商扫迹。
公以仁治财,民有负纲运米,羁其船四百馀艘,囚者数千人,公一日蠲之。
竱心阜通之政,榷务月供军饟及待朝廷不时之须,为缗百万,期会迫不可移,一日乏供,则误国大事。
且死,公援比丐朝廷补助经费,适丁多事,内外俱匮,宰相美辞慰答之,才与百万。
公转移假贷,以无为而有,期年又六阅月,军不知乏。
而公忧危成疾,哀呼求去,章数十上,朝廷难其代,卒不听。
公既竭力支吾于商人不通之时,其后复业,则力革其弊,申明新旧对带与夫创总库专卖交子之法,移文仓司,以革折钞之弊。
旬月之间为利甚溥,民乐趋之,钱馀于库者万百缗。
诏擢公主管官告院,公踰年尽瘁,及是始享其功,而病且死矣。
上悯其忠,赐缗钱千以旌之
呜呼!
自古人士怀奇抱器,道不信于友,功不见于世,郁郁不得志以死,何可胜叹!
孰如公幼则邦人父兄称举以其子弟,壮则达官要人交荐以达于冕旒,方国用之窘,剧任重务,才智缩首,莫不曰唯公可当其事。
公亦奋不顾身,曰:「非我,孰为国任此事者」?
卒销大患于泯然无迹之际,上嘉公能,列位于朝。
夫闻望如此,事业如此,而骎骎显荣又如此。
则公不为不遇,道不为不行,唯祖孙三世死不以私,而公寿止四十有二,斯其可叹也已。
公性不喜殖赀产,轻财尚义,平生无所嗜玩,好为文,亦不自爱重,任其散落,在藁者若干卷。
与人交,久而敬益欢,死之日,闻者流涕。
官积阶至员外郎
其配安人林氏,艾轩先生犹子也,勤俭能家,与二子畀柩还乡,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之原。
长曰某,以公荫授将仕郎
次曰某,治命为公弟后。
某不肖,忝游从踰卅年,又娶公从女弟,知公为深。
二子以书来请铭,曰:「子毋以不能文辞」。
某泣不能辞。
铭曰:
矫矫大夫,奋自孤童。
有艺有才,时艰是逢。
国事以济,卒陨其躬。
三世南北,咸死于忠。
厚功薄报,其后必封。
孰云不信,识此幽宫。
王希正 南宋 · 钱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蜀阜存稿》卷三
月岩王希正不到蜀溪十年矣,余雅不喜言命,不识之,然往往闻其直言多验,因呼而问焉。
希正曰:「某不佞,据术谈真造化耳。
一动于微利,辄颠倒是非,变乱祸福以相媚悦,他日何以见君子」?
余曰:「噫,乃今而闻斯言也!
子挟此行天下,闻而喜者固多,愧而怒者当亦不少。
虽然,遇佞人则危,遇君子则亨矣」。
希正拳拳求著语,因书以旌之,且以为世劝。
范石湖东归过乡国名之芙蓉城余以季夏来游适荷花称意红之时雁湖环湖尤甚盛李子先小池界金数朵花品之最高者各纪以诗 其一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振袂芙蓉城里游,香风十里劝人留。
瓦盆最恨廉泉陋,归与誇张定自羞(自注:左绵城中不容凿池,廉泉堂下仅列瓦瓮数十以栽莲耳。)
范石湖东归过乡国名之芙蓉城余以季夏来游适荷花称意红之时雁湖环湖尤甚盛李子先小池界金数朵花品之最高者各纪以诗 其二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芙蓉城六月秋,最好雁湖湖上游。
周遭一机云锦烂,并与老仙供唱酬。
范石湖东归过乡国名之芙蓉城余以季夏来游适荷花称意红之时雁湖环湖尤甚盛李子先小池界金数朵花品之最高者各纪以诗 其三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环湖曲曲露香清,醉袖褰风取意行。
翻爱李园方沼碧,界金几朵艳羞赪。
寿李子先 南宋 · 程公许
 押词韵第十七部
正阳用事月初吉,骑鲸之孙生此日。
滴露能将三画吞,积风少忍六月息。
平生最耐反复看,其文炳彪心地直。
骨肉十年长眼青,今年差觉丛谈密。
一尊称处薰风晓,红药丫头香露湿。
谁令绝艳殿光景,群葩敛避表独立。
洗尽人间丹粉妍,倾国倾城须正色。
文章瑞世宁论晚,时来造物能借力。
为君折花起长歌,请君满引无馀沥。
丹霄一武不难梯,更看飞阶弄吟笔。
子先兄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 其一 南宋 · 程公许
六言诗 押歌韵
相思命千里驾,惨别缓三叠歌。
幸祖帐得少住,奈征夫催发何。
子先兄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 其二 南宋 · 程公许
六言诗 押尤韵
岐路暂须执手,高城忍更回头。
大家制儿女泪,努力为名业谋。
子先兄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 其三 南宋 · 程公许
六言诗 押尤韵
钟情慨左右手,舍我作汗漫游
渭阳政须数面,南浦约送行舟。
灯夕 南宋 · 陈梦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人生能看几番灯,强倚灯花听竹声。
玉管吹残梅外雪,星毬撰出雨边晴。
人行香雾不知夜,儿傲饥雷看到明。
梦破春风感留滞,老书移就短长檠(同上书卷二○三五四)
对厅乐语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一、《秋崖集》卷三三
伏以虹电协重光之岁,于穆嵩呼;
雨露湛熙春之台,思皇镐燕。
九天纶綍,万玉簪绅。
恭惟知郡魁下一星,文中宿老。
校雠天禄阁,曾熏画省之香;
供奉蛾眉班,亲见玉卮之寿。
无边风月,宁久樵岚?
提举老成典型,文雅酝藉。
观风梅外,何烦岭海旧游;
钓雪竹边,自有园林胜事。
寄声绿野,如彼苍生。
凡此坐中人,无非天下士。
爵一德一齿一,有三达尊;
侃如訚如与如,则半刺史
衣冠毕集,盏斝叙行。
玉兔金乌,亿万年之日月;
云龙风虎,千一载之君臣。
乐清时,霭然舆诵。
帝有恩言下九天,守臣押宴集群贤。
春回宇宙长生月,地接江闽大有年。
振鹭倦班花掩霭,惊鸿入座雪蹁跹。
诏归同侍金銮殿,亲祝天皇万八千。
子先贤归南海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束书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归。
轮角难生催别斝,刀头欲折为斑衣。
功名有分须如意,学问无穷更造微。
若到家林遇奴辈,先教拂拭钓鱼矶
子先宗友试兰省送以小诗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毫端五色织成章,皎皎清标月照梁。
再战文场推定霸,一经书法首尊王。
鞭扬庾岭梅花早,梯上寒宫桂籍香。
师道自居吾岂敢,所期竹帛远流芳。
送族子春叟游西广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凤出丹山定九苞,桂林要拣一枝巢。
久闻岩窦须幽讨,不是豪人(名贤集作人豪)莫汎交。
鹤发频将安问寄,萤窗勤把旧书抄。
功名到底还坚志,崛起新丰一草茅。
送魁星与李子先 南宋 · 李昴英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金斗高跳(崇祯本作挑)鬼状狞,世传此像是魁星。
祥光闪烁开先兆,助子秋闱笔砚灵。
从学者题名疏 南宋 · 李昴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一、《文溪集》卷一二、《宋东莞遗民录》卷二
李子先经义知名湖海间,尤长于论、策,训经生固其本色。
赋友欲师其后场之文,无不可者,先疏来学者姓名,岂若世之有求于人者哉?
盖欲知其为如何人耳。
天竺广大灵感观音殿宝祐二年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咸淳临安志》卷四二、《西湖志》卷一三
朕闻有感必有应,有应复有感,感从心起,则应从心得,非自外求也。
方佛在耆阇崛山时,观世音菩萨摩顶受记,合掌作誓言,愿以慈悲心救度河沙众生,受诸苦恼,凡火坑波涛之难,刀锯杻械之难,恶兽蝮蛇之难,一切困厄可怖可愕,惟能一念归敬,则以变化力游戏三昧,现帝释身,现梵王身,现长者身,现宰官身,慧日慈云,甘露法雨,转热恼而清凉,变急难而安乐,随其声音,种种解脱,是岂有他故哉!
佛以如来心济度,人以如来心信向,心心相感,念念相应,则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普门示现,皆在灵台方寸中。
我闻补陀山宛在海中岛,是为菩萨现化之地,距杭之天竺一潮耳,故神通威力,每于天竺见之。
后晋天福四年僧道翊结庐天竺山,得夜明木,刻为宝相。
至钱氏,忠懿王俶夜梦白衣,始创寺以妥其像。
我朝天圣初,僧铣梦像行山中,曰吾欲憩此。
乃谋更创,面挹乳窦,翼以白云。
狮子峰一殿中居,众山环拱,烟云缥缈中,时闻钟磬声,恍然天宫化成,寻赐名灵感观音院
南渡,圣圣相承,崇信尤笃,凡所祷祈,如响斯答。
绍兴有车驾临幸之宠;
乾、淳中有宝玩御赞之赐,亦尝亲枉翠华,腆有锡予,大书扁额以旌之
庆元嘉定间,永充教寺有旨,蠲免租役有旨。
是岂佞佛者哉!
所以答景贶也。
朕以凉德嗣丕基,历年于兹,海宇宁乂。
繄我佛力,曰雨曰旸,有请必应,其所以福生民寿王国者至矣。
顷尝赐像与赞,及心经秉炉,昭示尊奉之意。
甲寅秋合宫宗祀假庙之旦,云族族有雨意,心香潜祷,灵隐随格,阴霾划劙,旸光开霁。
荐鬯之夕,天宇不尘,星月明烂,神来宴娭,熙事用集。
朕以何因缘获此嘉应,亦惟此心有以感之尔。
心者何,仁是也。
且佛法自汉永平流行中国,今几千百年矣。
大士灵异,独于我朝为最验。
盖我祖宗以不妄杀为旦誓,以不科歛为家法,以爱养百姓为根本,恻隐之仁与佛心一。
真观、清净观、悲观及慈大士之所以能灭诸苦者仁也,祖宗之所以垂裕后昆者亦仁也。
佛外无心,心外无佛,感应之机,其在是欤。
若夫建创之岁月,制度之崇庳,皆略不载,惟述灵异之迹云。
进士第一堂题名记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九五、同治《庐陵县志》卷七四、《江右文钞》卷五、民国《吉安县志》卷六
进士第一之堂建于庐陵县学,自宝祐丙辰始也。
是岁文君天祥进士第一县大夫东阳刘侯汝砺即其宿昔肄业之所为堂以旌之,既成,求书于守道,请名以此。
今诏岁庚午士当试礼部学官眉山史君普为立碑焉,曰:「必有继丙辰盛事者」。
予惟进士之有第一,千百年矣,庐陵欧阳文忠公以来,甲科相望,丙辰最盛,继此其可知也。
汉初,尝第功臣第一曰萧何,次之者莫敢异议,何之功足以当之也。
士则异时有董仲舒,可谓褎然举首矣,犹未以第一称。
由今观之,孰有出仲舒之上者乎?
近世第一往往由天子亲擢,天下以为至荣。
如其人可继仲舒,是真第一也。
丙辰第一,予固有望焉。
夫群天下士而试之,天子擢其一,冠之英俊者数百人之上,由此大用,公卿皆由此选,得之者如登天然,信乎其至荣矣。
虽然,第一人所通愿,亦人皆可为也。
明道先生之教人曰:「第一不以逊与别人」。
言学便以道为至,言人便以圣为至。
然则明道先生所谓第一也,岂非人皆可为者乎?
以此第一为国家科第之第一,其必有人。
谨拜手于碑,以畅刘侯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