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志铭元丰六年十一月1083年11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一、《净德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广安市
通义郡西,醴泉山之阳,有巨冢焉。
山隆而磐,水悠而澄,松槚丛郁以深,门阙崇广以严,乃有宋太中大夫武昌程公葬于此也。
维程氏为眉大姓,世有令德。
曾祖讳沼,祖讳仁霸,值时季乱,爵禄不及。
考讳文应,以公故累封大理寺丞,赠官光禄大夫
妣宋氏,封长安县君
公讳浚,字治之,天禀方厚,少有大志,力学举进士,时辈推其才。
天圣五年,赐同学究出身,选河中府猗氏县戎州司户参军凤翔府节度推官
用荐者言,授大理寺丞
再举进士,中乙科,通判彭州,迁殿中丞
通判梓、嘉二州,改太常博士,赐五品服。
屯田、都官员外郎
长安君光禄公忧。
服除,知开封府太康县
迁职知归州,移遂州,为屯田、都官职方郎中提点荆湖南路刑狱。
太常少卿,赐三品服,徙夔州路转运使
熙宁三年,年七十,乃谢事。
公儒者,读书知名教大旨,鉴古今治乱之迹。
其取舍进退,未尝违道以徇所欲。
其治事通果敏密,先体要,济以忠厚。
其庇民恤物,所至可纪。
在凤翔,有盗五人者,法皆宜死,会公至自外邑,吏抱案请书之,守丞以为不疑,见促甚遽,公审情阅法,谓四人不当死,指以示吏,吏惊且拜,公曰:「吾岂乘人不逮,少觊劳奖,第虑杀之误尔」。
卒如其说,一府大服。
又有诬执盗者,所司考验无得,欲以藏禁物处罪,公力争不可,乃以状议,且曰:「始则信其厚诬,既非实状,终则求其别坐,率寘严科,古之淫刑,无甚于此」。
众不能夺,遂勿论。
然为守者自尔忌公,而欲疏之。
未几,出权岐山转运使段公少连一见谓曰:「军兴事剧,小邑非君所处」。
即日移公长安
是时正献杜祁公以德望临镇,开府待士,贤俊鳞集,得公甚悦。
会万年令谢病去,请公暂治,仍檄他官将代之。
公听决有方,嘉声翕然。
一日,祁公见而言曰:「依稀似曲,无易君矣」。
盖喜公之政务修举有渐,故引古诗以相褒誉。
于是委公领治如故,而知遇深矣。
诏下,籍民为乡兵,群情震恐,多走南山以避。
上之人欲遮道止之,公曰:「民方如骇兽,遏之适足激也,大不可」。
乃指他事集里胥,条其乡之丁壮,且开以籍而为兵之意,亦无足避,虽遁,将安归?
宜以某日与为兵者至。
民素信服,闻公言,无他忧,如期而集,遂籍之。
不浃旬,事定,议者叹其神速。
陕西军器,以牛革数十万,须于郡县,期会尤急,民多屠杀以输。
公谓转运使:「蜀之筋革积于荆渚,数不胜计,傥由襄、邓致于陕、雍,不阅月可足用」。
行之,乃免暴赋。
旧制,人官近乡,止再任,公既通判彭、梓,以亲高年乞便官,朝廷推异恩,俞其请,又通判嘉州
僚友称其孝,乡闾荣其归。
或板舆迎养,或持檄还省,始终十馀年,庭闱欢然,得尽人子之心。
太康隶畿甸,民素骄横,官政尚姑息,幸无事以去,至有击尉、弓手掩不问者。
会豪子纵奴殴平民,深窜远匿,公搜擿必得之,痛绳以法,自是彊猾戢畏,境内大治。
朝廷议弛六路茶禁,择良吏往究利病,公当诣二浙。
三司承风旨,以定论谕诸君,公独不从,乃逡巡白中书曰:「朝廷所以遣官者,欲察利害尔。
今既付之成法,则虽有可否,安敢陈?
恐非遣官之本意,愿饬不往」。
遂以罗拯代焉。
由六路者,后多显用,则公之守道难进可知矣。
梓、夔两道兵,为钤辖者素专其事,遂州虽兼总之,实则无所与夺。
至公不然,凡军政边防,必议而后定。
淯井监有言:「云南主将请道来贡」。
人皆疑其与侬贼入寇,专其事者请移兵严备,部使亦以为忧。
公曰:「云南于中国,道路梗绝之久,彼自卫巢穴不暇,安能远来?
吾属当慎所举,以宁人心」。
兵乃不移,寇亦不至。
遂人赖公镇重,以「铁塔」号之。
仁皇帝遏密时,潭州巡检与客饮酒,辄讴歌,卒有告者,仍以贸易为说,究其实,贸易不当坐。
公欲惩卒之妄,而他不复责。
转运使谓非忠臣孝子所为,必论以法。
公曰:「彼武人尔,逢敌值寇,不用命报国,乃非忠孝。
至于醉饱不思之过,何足深咎?
况自下告上,安可启其端」?
遂无异论,乃释之。
衡、韶二州间,有凶党七八百人,纵火掠黄干坑户,一道骇然。
公巡部抚遏,不张贼势以希功赏,下令捕首恶,谕诱胁者,使溃去,民得安堵。
事讫以闻,朝廷嘉之。
道州有父子殴人至死,子当伏诛,以尸坏狱疑为请,委公审覆处之。
公询察情状,子愿死,无他辞,犹疑不忍决,奏得免死。
湖外二税,率经五六岁,歛入不已,胥吏缘为奸,窭弱重困。
公请量户众寡,每岁缓以期限,毕则州为钩考,有逋负督于邑吏。
从之,著为令,民甚被惠。
茶陵县擅增役户七十有八,循仍久之,公按劾罢去,颇纾众力。
邵州岁运淮盐凡六十舟,舟万斤,自潭之益阳,溯险而上,风涛屡溺。
主吏二十有四,往往耗产,兵三百,多还粮于官,终身不能已。
公请置仓于永之祁阳,去邵才六舍,以所役兵隶九铺,运致如旧,简费蠲害,迹效甚白。
言虽不报,识者服其是。
忠州临江县盐井五,以吏十四人与居民主之,彊弱势不一,汲讼日起,吏苦剧役,民亦罹敝。
公奏专委之民,两获其利,至今不能易。
渝州李光吉辈三族旁夷落,凭阻逞暴,纳亡命,聚边杂,杀掳剽夺,郡县不能禁。
公请出师治其罪,训兵蓄粮。
事将举而代去,来者用其谋荡平之,以功迁官至贵仕。
公不言劳,赏亦不及,时论惜焉。
荐属官无虑二百人,或以过将得罪,未尝陈其不当荐,亦未尝有累之者,匪惟能知人,抑可以敦流薄。
尤恶淫祀,力禁之。
彭人有为灌口神娶妇者,潭人有祭张太保神者,皆讹作乱俗,一惩以法,邪风为之变。
既得谢而归,即其居为林下轩,日会宾侣,以诗酒自适,而气韵清壮,笑谈高爽,俯视俗罟,有超然不可慕之势。
凡如此者又十三年。
以子登朝,封光禄卿,迁秘书监易中大夫
元丰三年,天子祀明堂,又当进秩。
于时方议官制,留恩未下。
五年十一月戊子,无疾而卒,春秋八十有二。
明年四月,始降太中大夫诰。
娶宋氏,封长寿县君,雅有贤行,先公十六年卒。
公以六年十一月庚申葬,同长寿君之茔,礼也。
子男五人:之才,朝奉郎,尝为司农寺丞,历梓、利、夔三路转运判官
泸蛮犯边,王师西伐,朝廷赖其才,复还梓州路
之元奉议郎,尝从使者治淯井叛夷,遂知泸州江安县,以功通判本州,又从辟渝南。
平寇有异效,除夔州路转运判官
岁满请便郡,得知嘉州
之邵奉议郎,尝为三司磨勘官,辟勾当公事
又从使者按视江广盐筴,还,对如旨,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之祥,宣德郎
之仪,未仕。
女二人,适通直郎句洙、承奉郎史敏。
孙男十人:庾,成都府郫县
庚,早卒;
度、廊、序、廱、唐、庑、廉、廙皆廪训不怠。
孙女十四人,适前进士史厚,简州司理参军太庙斋郎黎傃,进士史器、孙宗彝,馀未嫁。
公之康宁也,子以才能出使,孙以进士中第,出使者盖三人,中第者已三世,士林景慕宜矣。
初,仲兄湜有气节,盖治产,光禄分财置第与之,使自滋殖。
湜亡,其妻又能嗣守,资计益丰。
光禄公尝许以其所积为之分,已而诸侄议将均之,公曰:「士人所以异于编氓者,盖有孝义廉耻也,治命在耳,慎勿言。
嫂之积,秋毫不可觊」。
未数年,湜之子纵侈无赖,荡去生业,反讼财之不均。
公自引咎,惟有司是听。
而犹子有获嫂氏所自具资产之数,乃向日禀于光禄公而许以为分者,盖倍于众人所有也。
官得之信,讼于是息,人皆服公之义。
又尝念仲第沿亡而嗣未禄,乃以一子恩荐其子之奇,故终公之身,之仪犹未仕。
族属贫者聚而衣食,养孤女寡妇而嫁之者凡六人,此皆乡党所矜法也。
平生所为诗,醇深閒易,有唐人风,凡五百馀篇,藏于家。
笃信庄、老,造达理致。
其将终也,神气凝静,视死生如寤寐,非有得,孰能至此?
然传者谓公之初生,群乌大集其第,三日乃去,期复然,里人以为佳祥。
洎将终之二日,集噪如昔,又三日乃去。
其祥不可得而知,陶亦不敢略也。
铭曰:
允矣程公,实材之良。
起仕于朝,克循大方。
乃牧千里,惠孚以霶。
乃使一道,其为典常。
归有林泉,锡之寿康。
韬我器业,以咏以觞。
德久则茂,庆流而长。
既穫于菑,亦构于堂。
令猷不陨,奕世用光。
铭以传永,故书其详。
夔州转运判官张诜再任讨捕南川李光吉诏熙宁四年正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首议讨捕吉等,今杀巡检使臣,多丧军士,且不得贼。
已任满,可令再任,责之躬自讨贼。
谋破渝州夷贼御批熙宁四年正月壬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渝州夷贼梁承秀虽已扑灭,尚有李光吉、王衮未能扫除。
闻梁氏一族虽众,而承秀其实选懦。
吉、凶恶,族人畏之,颇为其用,若不早谋破散其党,恐日久养成边患。
其获承秀首级者,令转运司速给赏钱,并特与班行,及承秀佃客投降,亦厚抚存之,使足以感动吉之众。
有功官吏及土丁等数,速以闻。
夔州转运司速擒捕渝州叛夷王衮熙宁四年三月丁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
夷贼梁承秀、李光吉虽已授首,尚有王衮未获。
可令转运司速选人擒捕,及谕使归首。
李泰发 其一 1130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去岁初闻被召,复在言路,喜慰无量。
君子在朝,庶几辅成中兴之业,乃复补外,殊乖所望也。
宣城寇盗充斥,皆已抚定为我用,邦人安堵无他虞,所补不浅矣,亦足为慰。
春深,寒温不常,更切为民慎卫,区区颂望。
李泰发 其二 1130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近日江浙探报不一,喜惧相半。
车驾驻永嘉,寇骑未闻退舍,福唐日徯翠华临幸。
闽中空空无有,前日王𤫉一军过,只一二日,所费已七万馀。
若入闽中,则是举中原弃之,江湖淮浙运馈路绝,不知何以应副?
每一念之,寝食俱废,奈何!
虔州又大扰,焚毁庐舍十八九,荡然一空,不知隆祐可以安居彼否?
若来闽中,日见狼狈。
痛心疾首,无复生意,旦暮痴坐而已。
所怀千万,临纸不能具布。
李泰发 其三 1130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某去岁夏初还至敝庐日,幸寇骑宁息,庶几毕此馀生。
诸公但为遁逃之计,不复为守禦之备,以至今日。
若郡皆如公守宣城,则犹或可望也。
李邺辈,身为禁从,皆率先投降,他复何望耶?
苦痛苦痛!
闽中去岁大水,田庐漂荡十五六,民已艰食,今复科须不一,恐别致生事,奈何奈何!
李泰发 其四 1130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公秉钧轴,今日当以虔为根本也。
任肃寇之责,非公其谁?
此天下之所属望也。
江西庐陵富实,湖北之荆南湖南之潭湘,所有三省,宜择吏总领,缓急以为应援也。
陆贽有言:「兵以气势为用者也。
气聚则盛,散则消;
势合则威,析则弱」。
今日之患,正坐气散而势折也。
枢密张公与赵观察领兵入韩世忠刘光世又分为二处,兵分而势弱,缓急首尾不相及,宜其力不支。
为今之计,莫若召还兵,檄韩、刘二将协力收建康为急。
含云寺真祠遗像记1115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师讳庆真姓萧氏,顺兴大干人。
年十四弃家为浮屠,十九受具戒,游江西,得法于泐潭月禅师,已而遍参诸方而后归老焉。
建中靖国元年秋七月晦,晨兴,以偈示众,更衣坐逝。
越翼日,用荼毗法,得五色舍利,以其骨葬于其寺之东南隅北庵之原,以所得舍利为塑像奉事之。
政和乙未,予适自毗陵归故丘,其徒惟觉诣予求文为记。
予与师游非一日矣,是时予尚幼,方肄业为科举之文,挟策读书,穷日夜之力为进取计,盖未知有亡羊之忧也。
师每曳锡过堂下,释椎凿而议之数矣,予亦莫之省也。
然见其神宇泰定,不以世累撄其心,虽未能尽知其所有,亦窃意其非凡僧也。
比予年加渐长,知为学之方,听其言,考其所知,益信其贤,而予已出仕矣,始恨不得相从复如昔日也。
今其已矣,过其庐,升其堂,萧然无复有斯人也,怆然兴叹者久之,乃为之书。
扶欢驿王衮居也梁承秀居今隆化县李光吉居今荣懿寨皆土豪犯法禁以取夷灭 北宋 · 冯山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僭田收尽连蛮徼,旧版从来实汉民。
草染华风能不瘴,山离污俗自无尘。
连城解丧吴王濞,钜积终刑石季伦
一代(宜秋馆本作侈)英豪犹不免,咄嗟三叛尔何人。
零陵题名 宋 · 柳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
至和二年乙未六月十九日尚书职方员外郎永州军州事柳拱辰以久旱躬祷于零陵王之祠,因憩此岩。
是日得雨。
殿直怀德大理寺丞章询判官李方、推官苏台文录事参军张服、司法参军李光序、零陵县孙思道、零陵县主簿张拯、信安进士赵扬武陵进士魏堂从行。
男新黄州司法参军平奉命题。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七三一二。
李泰发 宋 · 吕颐浩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东郊半隐绕群峰,门外涓涓一水通。
再岁依栖忻有幸,十年遭际叹无功。
闲心不厌耕南亩,清梦犹思殄北戎。
看去中原恢复后,麒麟图画首肤公。
西湖夜归口占送李泰发 宋 · 许景衡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山上徜徉湖上归,月明千顷浸玻瓈。
明朝有客朝天去,多少红尘在马蹄。
论救李光程瑀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横塘集》卷一一、《南宋文范》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
臣窃见近年以来,臣下阿比,务为壅蔽,凡政事之阙失,生民之疾苦,皆不得闻于朝廷,所以养成前日之祸。
伏自陛下即位,首开言路,以通下情,故侍从台谏官献忠请对者无日无之,而陛下优容开纳,见于玉色,此诚二帝三王之用心也,天下幸甚。
近者李光言事,上忤威颜,已降指挥落职与小郡。
昨日又闻李光程瑀并送小处监当。
臣窃惟李光程瑀皆以忠鲠敢言,陛下擢置在言路,先后建白,皆蒙施行,识者方庆陛下得人,以为宗社之福。
今日偶缘思虑不审,所论未契圣心,陛下怜其愚直,谅其无他,故李光与郡,而程瑀为郎。
既正典刑,斯亦足矣,忽有后命,窜之遐方,闻者愕然,莫不震骇。
以为陛下初政,乃是求言纳谏之时,孜孜询访,委曲涵容,犹恐人不敢言,若一旦震怒,并逐言者,则是杜绝忠义之口,今后虽有见闻,谁复敢言耶?
况今元元困悴,未被膏泽,敌势纵横,太原围闭,政事尚多阙失。
小人敢肆欺罔,正赖台谏敢言,指其奸谋,以杜祸乱之萌,奈何偶因论议过差,遽投诸荒裔耶?
《记》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盖言舜于听纳之际,善则扬之,恶则隐之,不加罪也。
至于鲠亮有守,见于已试者,不独不加罪,深宜为朝廷惜之。
李光程瑀一介小臣,似不足惜,而臣所惜者,在于朝纲之不振,忠义之难得,言路之梗塞也。
伏望圣慈上念祖宗优容言者之意,深鉴近年壅蔽之失,三复帝舜隐恶扬善之言,曲赐开宥。
二人者,特免远窜之罪,李光乞只依近降与郡指挥,而程瑀亦乞与郡,于以养忠臣义士敢言之气,以为宗社无穷之计,天下幸甚!
臣不胜惓惓祈天俟命、激切屏营之至。
臣职在论思,苟有所见,不敢隐默,然僭渎之罪,臣当万死,惟陛下赦之。
取进止。
李泰发登洪川南楼 宋 · 徐俯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十年不复上南楼,直为干戈(《江西诗徵》卷一四作真为狂酋)作远游。
满地江湖春入望,连天章贡水争流。
青云聊尔居金马,紫气还应射斗牛
公是主人身是客,举觞登望得无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赐新除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李光再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忠惠集》卷一
李光:省所奏再辞免恩命事,具悉。
朕观秣陵根本之地,有表里河山之固,非我文武兼资之臣,孰当公侯干城之任?
乃者辍卿帷幄,为国藩翰
庶几京师之蒙福,将使自叶而流根。
而卿乃以人言,过自为计。
朕惟谗说殄行,能震朕师,蒐慝服谗,本诬盛德,岂容小丑,历诋在廷?
以卿自信不疑之心,副朕委任责成之意。
益务体国,无复有辞。
所请宜不允,仍疾速起发,兼程前去之任。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奏为提刑司不肯进兵专务招安乞暂委节制人马讨杀杭州军贼状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二、《忠惠集》卷七
右,臣昨累具奏状,统兵前去杭州讨杀军贼,缘朝廷昨降指挥兵马过浙西并听提刑高士曈节制。
提刑司与臣异议,必欲招安,止臣进讨。
臣力与士曈言,恐招安堕贼奸计,必误国事,不蒙见听。
故前后累奏,乞暂委臣节制浙西军马,许臣观便宜得自进退,可指日破贼,恐朝廷未知贼谋猖獗,辄详具奏闻。
契勘杭州军贼,谋乱非一日,其意在据有浙东西两路,不止据一杭州而已。
昨于今年七月内先遣奸细往浙东结连诸州郡贼,台州仙居天台两县结连贼俞道,越州新昌县结连贼盛端才,董闰等,各集众二千馀人,约同日起发。
其浙西州郡非臣本路,亦必有结连者,臣耳目所不及知。
幸而两州徒党各自告发,州郡已密捕获,勘见情节,各已行法。
其贼初据城时,帅臣叶梦得已死,所患者独有臣在浙东为帅,必来见讨,遂设计绐臣,先遣人于城上宣言云,唯得浙东安抚翟内翰亲来即便出降。
又两有申状来,与臣乞补官资。
臣初信其言,以谓贼必悔过,及其未炽,可晓喻祸福降也。
即时出境,至本州西兴镇,将渡江矣,而贼计败露,欲诱致臣,赖臣寻即觉悟,回州纠集军兵,决欲追讨。
其贼计不得行,又复遣徒党至秀州,诈诱本路转运副使顾彦成提刑高士曈,欲执以入城,称若得提刑转运来杭州,某便出降。
又恐士曈不信,因劫杭州士大夫秘书监李光方元若等十馀辈同共至秀州提刑司,约以降日,使人信验不疑。
士曈果深信,即时各人与命服官资遣回。
贼面约士曈九月初七日素队入城,不得令一人持兵器来,其意又欲如前日诈臣之计。
士曈阴堕贼奸谋,不信臣镌谕。
先移牒臣,称当所已入城受降,不得进兵。
及当日晚至城下,为贼突出百馀骑掩袭,欲执以入城,赖福建路鎗杖手三千人在北门,士曈跳奔,幸而获免。
是日贼不获如志,因复逞怒放火杀人。
若使贼计得行,诱致浙东帅臣使者尽遭掩执,以招诸州逆党俱以城叛,屠戮守将,则东西两浙路皆没于贼手矣。
又意朝廷方北禦金人,必未暇遣兵南下诛戮,所以结谋如此之深。
臣所以锐意讨贼,必欲殄灭,不分为提刑司节制沮止。
臣昨奏乞权暂委臣节制浙西人马者,盖见事势危急,当如救焚拯溺,必不可招安
今来提刑司果堕贼奸计,如臣所料。
伏乞朝廷详察臣前后所请,止为国事,委臣暂时节制浙西人马,责臣旬日之内必破灭此贼。
若逾期贼不破灭,则重窜责臣,以示四方。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契勘臣今来纠集到人马数,足以殄灭此贼,不烦朝廷更起兵及起他路人马,但得委臣节制,使浙西士卒进退齐一,禀臣号令,则此事便可了当。
若节制不一,头项既多,虽增兵十万,徒困生灵,无益于事。
富阳道中怀刘希颜兼得道任书寄二公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渺渺平芜雪正晴,旋驱征骑出郊坰。
越山似我头全白,江柳如君眼欲青。
信梅花传驿使忘机鸥鸟恋沙汀。
洞霄结约香灯社,便欲相从老翠屏(以上《庄简集》卷四)
城南池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枯木摧残色境空,西风独占水芙蓉。
瑶池饮散红妆闹,洛浦人翠盖重。
日影透帘香掩苒,月华侵坐客从容。
闲花琐细能长久,免被移栽太华峰(《舆地纪胜》:城南池东坡所居之侧,有宝燕堂者是也,其池屡开双莲。转物老人诗云云。琐细,盖使东坡琐细谁复探之意。)
秀香堂(原注:在城北陈氏北园中。宋李光谪居构之,取《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花木秀而繁阴之义。)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远江深胜地藏,森森乔木间修篁。
月林不动参差影,花径常供自在香。
沉水爇残金鸭冷,落花飞尽绿阴凉。
神通甚愧维摩老,聊长蛮邦作醉乡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