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张世规乞辞赐别推恩奏(元丰七年七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七
故左藏库副使张世规子拱自言,父世规昨牵制兰州,与李经同出界。今经迁一官,父止赐绢五十,乞辞赐别推恩。
宋故内殿崇班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骑都尉南和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舒府君墓志铭 北宋 · 舒之翰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
吾宗之先,有封国于舒者,因以名氏。族系浸远,其裔多散于江湖间。居庐江者最为望姓,后徙颍州,又十许世,秘监而上,皆葬沈丘。自太师改卜邙山,尚书迁家以就扫洒,遂居西京河清县,盖亦三世矣。秘监讳仁裕,寔公之曾祖;太师讳元,公之大父;尚书讳知崇,公之烈考也。继承世禄凡数百年,祖考之葬,皆有名臣志述,足以传信永久。此不复载录。始,仁宗御极,尚书方领使护边,遣公部方物贡贺,朝廷推恩,补太庙斋郎。公性爽坦,不以小节自拘,且喜驰射,父兄以谓宜在武□。尚书薨,用遗恩,改三班借职,序迁奉职,历左右班殿直、左右侍禁、东西头供奉官,凡八迁至内殿崇班。初试监相州税,偶光化军兵叛,远驱,将寇达州。捕盗官逆战被害,外台檄公平贼。贼暴露寖久,力屈易禦,忻然将行。时先人官眉州,忽走书道孀亲之言曰:「吾老矣,惟尔二子之托。闻贼锋及彼,慎毋以捕击末功远贻吾忧」。用是求免。使者力遣,竟不行,因得怒被纠奏,甘以罢去。乃监永宁军酒税。迁西京登封等四县巡检。继为南剑州管界巡检。剑当闽冲,不逞徒多以茶盐私贩,官吏喜捕以幸赏。彼既失所贩,必为盗以偿所失,用是民不得安。公既至,乃曰:「鹾荈,人所资也。贩者之心,不过规小利尔,何必深嫉」?遂宽其逻禁,一境得无盗,民皆奠枕受赐。秩满,有司以捕禁物多少校赏罚。既无所护,乃降监磁州台村镇酒税。或曰:「为巡检得无盗,理可论赏,岂甘谪耶」?公了不自直。代还,充建州兵马都监。属朝廷更新治术,虽军政亦多改革。乃自叹曰:「吾拙,不能奉时事,当自退缩」。遂求监临。莅江宁府盐税。既代,会先人再守文登,往省之。手足之爱,留连将半年。人以谓替官赴觐,法有期限,稽留非所宜也。殊不顾。忽一日乘醉疾暴作,遂不起,享年五十有八。公讳昭叙,字次公。少孤有立,介僻寡合。及为武吏,迹不混流俗,自任真率,无所修饰;不以生事介意,虽晨炊不继,浩然亦不为念。及捐馆,敛外无馀衣;生平嗜酒,以醉为得;处乡曲,居仕任,厌避人事,杜门惟觥斝为伴;或接人,礼甚简,不以权贵贫素分高下。至于趋翔顾揖,重轻一槩。方朝廷锐意覈群吏之治,以体量、察访、安抚等使旁午于天下,仕于此时者,必缘饰沽激,务以诡合于进。公泰然如不知,虽使指往来,旌旗相望,未尝询其官称名氏也。一娶吕氏,库部郎中惟简之女,克以妇顺助壸内,先其夫百日而卒。吕氏奕世台衮,门户炎炎,炙手可热,子孙承家、驰要路为能臣者辈出。公不少附之,相见,如平居交友而已。武臣每以五年进一官,公自升朝凡八年不求迁改,亦无意于取异自高,直不以进退为□尔。八年间凡三遇郊礼,吕氏例当封邑,尝白之,乃笑曰:「仕者以禄食代耕,妇人受封取虚名,何益哉」?此实天资纯笃,虽醉,放性不乱;其处己恬约,皆人之所难行者。槩书其一二,庶几身没而名存矣。生三男:曰之绍、之才,皆先卒;惟幼子之奇,以先人之荫补一命,俾继公世禄。四女:长则早夭;次适进士王汝立,澧州安乡县主簿李经,三班借职王永。男之翰永念恩义,不敢懈诸父后事。问以龟筮,以元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吉,奉公之丧于河南府河南县贤相乡北张里,窆从先茔,以吕夫人祔焉。抆泪濡毫,谨铭窀穸。铭曰:
承休世禄,服宠朝行。恬以安分,泰然守常。贫富一致,升沈两忘。醉放之乐,其谁可量?贪夫营营,徇利而死,巧宦扰扰,奔名以亡。钟漏同归于有尽,在理孰否而孰臧(《北拓》三七五九。)?
题下原署:「侄登州防禦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知宁州安定县事之翰纪实书丹」。
答李叔易书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秋间小子还毗陵,尝上状,计已尘彻。屏迹闽陬,下州小邑,士大夫不至其境,杜门索居,如坐井中。每思昔日从游之乐,恍若梦觉,不可追寻也。近日屡闻江北捷报,喜慰无量,中兴之功,可指日望也。銮舆亲征,想已至江上,士气当百倍前日,此与澶渊之役无异也,可贺可贺。兵革之后,正须经理,公岂宜久居散地?伫闻新命,以副天下之望,非交朋之私愿也。长至只数日间,君子道长之时,切冀以时保啬,慰此颂祝。
华严寺造释迦罗汉石座记 宋 · 释祖演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四、《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三
伏见本岩先有释迦罗汉木座,年久深坏。谨化到远近信心弟子并石匠同造石座一所,以为久远。具名如后:弟子张守赟、王忠太、鲁政、吴安、刘辅、王文德、陈靖、许同、安清、仵进、张守真、郤令宗、李士周、许继周、王熙、李怀龙、陈守钦、陈吉、郏士周、何用卿、朱昂、王继周、全见几、刘子收、刘乂吉、陈僎、沈回、胡清、杨伯通、王文义、禹□皋、彭子朝、郏士和、戴文德、鲍信。□手石匠王子圭、李经、李和、李文遂、□守安、茆德清、甘吉、倪士佳、□□和、赵士端、倪亨。□上功□□□德,并用装严。十方施主,各人增延福寿,家门清吉,长少乂宁,凡向时中,所为称遂者。皇宋元符二年二月十五日,住岩比丘祖演谨记。茅守信刊石。
重修五龙庙记(绍圣元年五月一日) 北宋 · 李夷行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六、弘治《潞州志》卷四
黄帝书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先儒亦以谓阳上薄阴,阴能固之,斯为雨矣。盖以常理论之,莫不作于阴阳之气,不独雨也。至于相击而为雷,相射而为电,阳胜则风,阴胜则雹,无非气之所为者。然万像震骇,神变隐现,须臾之间,窅无馀迹,其间不可以理诘者,又何多也。然则氤氲之中,神龙出没,奔走云雷,呼吸江河,辅天地而成变化者,谁谓不然!而龙之所处,譬犹贤人君子,随其所在而为利益,故一方之水旱,皆往而祷,祷而必应,古今灵验,不可胜数。虽天之灾祥固有定数,然洁诚虔请,随其多寡而有显化,岂神之意不能违人之诚,而汲汲于救物者,盖为其职事故耶?上党五龙祠,旧云慕容永时有五方龙见于此山,因以名山而立祠。此方民贫而地确,其须雨泽比它处倍甚,而四时祷请辄应,故一方之民恃五龙以为衣食。今春涉夏,时令过亢,二麰几槁,民心嗷嗷。陈留范公通守实摄州事,率官吏斋宿而祈焉,凡再往,皆不及下山而雨旁及诸邑,率报沾足。苗之枯槁者,变而丰美;民之愁叹者,起而讴歌矣。夫以五龙之灵,祷而必应,固有素矣,而未有如范公之祷随车而注者也。然则神之灵异,何其显著,而为此邦之福可胜道哉!然而神像墙宇,久不□治,府民成公济等于是相率鸠材而缮之,工不踰时,庙貌焕然矣。夫然神人之道相资而行,神之福民者,不替则报益重,人之报神者,不懈则福益远。神享其报,民享其福,知范公之为惠,则来者乐为之继,而神民之福报无尽矣。绍圣元年岁次甲戌五月一日,左宣德郎充潞州州学教授李夷行记。左承议郎、通判潞州、权发遣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云骑尉、赐绯鱼袋范钺立石。进士李经书,进士令狐光世篆额,任道仪刊。
余乙巳春赴奉常召如京师五月四日至京口同似表叔易游北固甘露寺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甘露寺
招提殿阁郁嵯峨,占得江山气象多。
一水下临萦素练,两山对峙叠青螺。
乍欣心目到空阔,坐看风云相荡摩。
景物自新人自老,旧游追忆奈愁何。
雨中渡杨子江书怀呈似表叔易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波光澹澹橹声圆,风软潮平利涉川。
浩渺云涛连海峤,空濛烟雨湿楼船。
江山雄伟冠天下,景物瑰奇绕目前。
远迹禹功须我辈,感时怀古一悽然。
同似表叔易置酒平山堂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暂停征棹此从容,叹息前贤结构雄。
心眼乍随天宇阔,笑谈不觉酒樽空。
江光隐见轩楹里,山色虚无烟雨中。
种柳仙翁何处去,年年疏翠自春风。
叔易得水晶笔格赋诗见寄因次其韵顷与叔易奕而胜得其铜兽炉制度甚古携行常置几案间今此格宜以赠远与炉为伴故卒章及之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武夫恶文士,每见辄不喜。
排纷须大剑,安用毛锥子。
岂知管城翁,功阀著青史。
羲之笔阵图,善战固其理。
贤哉小谪仙,好古良有以。
独怜中书君,飘泊无定止。
谁将素琅玕,实此锦绣篚。
瑶山列群峰,玉笋连厥趾。
置君丘壑间,未觉形神滓。
光联玉蟾蜍,含冻共棐几。
玲珑小九华,一一名可指。
作诗寄远人,为洗尘埃耳。
秀句与珍玩,清绝那可拟。
灿然珠玉间,尚许蒹葭倚。
我生堕江湖,放浪谢簪縰。
尘泓久寂寞,秃颖亦颓委。
当为千里赠,勿念一枰耻。
配此古兽炉,缥缈孤烟起(原校:一作香云起)。
题定林寺清深堂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梁溪集》卷一六二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李伯纪被召赴行在,适汴流浅涸,自临淮遵陆道虹县,憩定林寺。爱西堂幽邃,竹木蒙密,盛夏无暑气,目之曰「清深堂」,命叔易篆其榜以赠长老昌公。时建炎改元五月二十四日。
游鼓山灵源洞留题(绍兴元年五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一、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八
昭武李纲伯纪邀华阳王仲薿丰甫、建溪吴严夫民瞻、临川陈安节巽达、淮海周灵运元仲游鼓山灵源洞,丰甫之子升叔明、伯纪之弟经叔易、纶季言、甥张津、子知同来。绍兴元年五月二日。
按:《鼓山志》卷六,乾隆刻本。
将发福唐(原校:一云别李叔易谦简士圭) 宋 · 吕本中
押支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尽此一囊粟,我行当有期。
凉风吹天涯,增我别后思。
结束向行在,问子还(原校:一作来)何时。
初无济时(原校:一作世)策,处事多参差。
环视中所有,无一施可宜。
形骸久已病,敢徼当世知。
不蒙朋友责,定遭儿辈嗤。
矧此世外人,劝归常恐迟。
相寻有如日,请盟吾此诗。
叔易自三归吴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 其一 宋 · 张元干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惜别梅花雨,来归荔子秋。
江帆成昨梦,云峤忽重游。
共喜身长健,宁论客久(残本作久客)愁。
殷勤老居士,更为宝峰留。
叔易自三归吴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 其二 宋 · 张元干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客去云俱散,山空月正圆。
不参藤树句,自透竹庵禅。
骨法凌烟像,家声鼓瑟篇。
直须陪叔季,急佐中兴年。
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宋 · 张元干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君尝手校舆地图,上下千载铅黄朱。
斯人魁磊岂假此,愿见尅复东西都。
胸中远略指诸掌,表里拄腹撑肠书。
深知祸起取幽蓟,颇觉气王吞青徐。
眼看僭伪忽亡灭,逆党未足劳诛锄。
万方助顺事可卜,火运要是穹苍扶。
兴衰拨乱戴真主,会扫氛祲开云衢。
于今荆淮付诸将,控带川陜襟江湖。
傥能倒用进筑法,更许世袭宏规模。
两河境土不难办,狡寇胆落游魂孤。
古今徒闻作戎首,中国礼义终如初。
公家自有中兴相,雅意泰阶光六符。
难兄难弟实间出,直欲并驾仍齐驱。
承明入谒一见决,三迁故事登元枢。
整顿乾坤赖公等,我病只合山林居。
残年正尔甚易与,不过二顷邻一区。
平生故人半廊庙,老僧何患无门徒。
与君痛饮遽成别,努力强饭供时须。
男儿富贵亦细事,否泰相反分贤愚。
酒酣起舞莫作恶,行矣自爱千金躯。
本朝再造旧基业,速拯涂炭疲氓苏。
勿令毫发有遗恨,文章尔雅华国犹其馀。
致李叔易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四、《斐然集》卷一八
叔易近日看阅何书?侍下优游所得计益粹。大人尝言学《诗》者必分其义,如赋、比、兴,古今论者多矣,惟河南李仲蒙之说最善。其言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故物有刚柔、缓急、荣悴、得失之不齐,则诗人之情性亦各有所寓。非先辨乎物,则不足以考情性,情性可考,然后可以明礼义而观乎《诗》矣」。旧见叔易要见此说,故录以奉呈。
设淮阴先生说李孝逸辞(时年二十一)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九、《范香溪文集》卷一九
唐光宅元年,柳州司马李敬业等起兵江都,檄数武后过恶,复庐陵王天子位。后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梁郡公李孝逸将兵往击之。时淮阴先生屏居下乡泽中,闻梁公兵且至,仗策谒麾下,孝逸上客遇之。先生间见曰:「仆非为将军乏前马,故来备指呼也,窃不自陋,愿有谒也」。孝逸曰:「何以教之」?先生曰:「仆闻李敬业起兵维扬,将军以三十万众讨之,有诸乎」?孝逸曰:「有之」。先生曰:「师出无名,事故不成,闻敬业起兵矣,未闻其何名也」。孝逸曰:「敬业开三府,檄郡县,以复辟为名」。先生曰:「然则将军讨之,何也」?孝逸曰:「敬业刺眉州以墨败,既左授,内鞅鞅觖望,啸群失职,盗弄广陵库兵,实自称乱,名复辟耳。天后赫怒,镌其先世官爵,破丘墓,削属籍,命孝逸讨之」。先生曰:「敬业固乱人,然将军视敬业罪孰与天后多?今武氏贯盈,神诱厥衷,以三十万众畀将军,是天夺之柄而授李氏,使复唐赤武族也。将军不以此时亟返兵西,问罪于僣临朝者,独敬业是急,仆愚以为过矣。且敬业心虽不然,而名为复辟,将军以国近属讨之,沮天下忠义心。昔王莽篡汉,翟文仲唱义东都,刘宏以宗室家子,将莽兵讨义,仆尝为汉切齿于宏。将军不幸几近之,恐天下复有切齿如仆者矣」。孝逸曰:「如先生言,吾亦私念之。然吾众非得素拊循者,人人心殊,未可以口舌说也,今吾欲西,脱一夫悍然叫呼不我从,则三十万众抗手旅拒,吾事败矣,先生将奈何」?先生曰:「嘻,将军过计甚矣。天后盗国柄,阴忍戾刻,杀人如刈菅芥,母姊兄侄,鱼肉残之,包藏祸心,剪剥肺腑,耆老元舅,身诛族夷,群臣凛然,若兵在颈。天子始即位,未有愆于厥身,后思肆其𬱃𬱃,劫胁幽之,虽名立相王,实与囚等。天下之人推心扼腕,抱愤侵骨,戴目倾耳,思得扶义者辅以兴唐,若旱之望雨。故敬业等席人怨,谋起事,不旬日,兵十馀万;楚州司马李崇福率所部应之;山东梁宋士,被甲蒙胄,炊麦为饭,以待敬业。此人心戴唐可见矣。况将军亲宗蕃,又拥见众,势足以图国,苟因民欲建大义,谁不附和?将军盍令于众曰:武氏反易天常,絷辱至尊,芟薙天枝,斲丧王室,流毒海内。将与士大夫回旗内向,崇奖李氏,灭杀诸武,以成复辟功。若等尚克一心,其庸有济,则大勋大赏,当与士大夫共之。如是而众不从,兵不捷,诸武不诛,神器不正,天子不复御,仆请断头穴腹以谢将军。仆虽至愚,亦安能以不肖之身,试尝将军事哉」?孝逸曰:「先生言固善,然敬业不可失,如先生计,姑后图之」。先生曰:「不然,智者不纵敌以自灾,勇者不背时而失利。观事之会,间不容穟,行之有疑,祸如发矢。天后志革命,欲南面而行其意,非一日积也,盍及其未作也而先之?有如因敬业事,遂易副祎,袭旒衮,刬剔唐号,坐移鼎龟,必且尽灭景元子孙而后慊,将军叉手从族之不暇,其及图之乎?且将军不即返兵,又助之讨敬业,是为贼抗捕,自剚刃其腹也。将军独不闻汉灌婴事乎?昔诸吕擅权危汉,齐哀王因之率兵向关,以诛禄、产为名。禄、产遣灌婴将而击齐兵,婴至荥阳,谋曰:『破齐还报,此益吕氏资也』。乃留屯荥阳,与齐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将军必欲取敬业,得无为武氏资乎?诚能幸听仆计,命缓颊士,持尺檄谕敬业等,告以逆顺,使受约束,并兵鼓而西,则灌婴策也。且禄、产将南北军时,高后既崩矣,朱虚、东牟与大臣等犹日夜图之,如坐烧屋之下。今天后在世,既擅废立事,又庙其祖而王之,武家群儿,挟后力日以抗扈,谋危社稷,势踰禄、产且十倍。乃反玩而不戚,窃为将军惑之」。孝逸自以天后遇己不能如淮阴言,猥曰:「先生固云云,岂以孝逸重图武氏者,使孝逸受命于庙,而逸贼于野,无乃得罪于先帝神灵乎」?淮阴察孝逸终不入其语,因摩切之曰:「仆以将军为忘先帝,遂不念也,若犹念之,固善。往先帝为天后钳勒,戚戚未尝一日欢,或仰屋切叹,晚岁逾愤郁,至气逆不能乘马,其谁之由?将军不念此,而废命是惧,得罪先帝多矣,何逸贼如之」。孝逸竟固谢曰:「先生姑休,吾将思之」。淮阴遂不揖,拂衣去曰:「是女子而髯其颐者,何足语天下计」!因咋其舌,至血流襟,曰:「我失吾言,以自谴也」。既而孝逸以兵杀敬业,武承嗣忌之,卒窜死,而天后革命,号周。
壬寅岁,余与故友潘彪文虎夜读《唐书·李孝逸传》,文虎曰:「孝逸唐王孙,不知有唐,何也?岂无以大义告之者乎」?余曰:「是时宗子贤孝逸者,不置之地上,非孝逸不将也。彼方见亲遇,虽辩口百说且不用」。因设淮阴先生说李孝逸辞,以袪文虎意。今十八年矣。尝以示李叔易,叔易曰:「何辩若此?与子它文不类」。余告以为文虎设辞之由,叔易曰:「固吾所疑也」。庚申十月三日,偶阅旧文,念文虎骨圬久矣,叔易近亦下世,感叹泣数行下,因书此写余悲,且以志叔易之知言。
与李叔易学士书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六、《默堂集》卷一六
渊再拜:自别后未尝通起居之问,非直寡便,实无可言。今兹不能无言,倘辱不鄙,岂胜幸甚。了斋之得罪斥逐,以至于死,天下共知其冤;至其心所规为,蒙患难而不变者,自吾辈之外,谁复知之?知而与张如莹侍不与之明,与不知何以异?顷不肖如南康时,右丞尝与之书,见属传去,已而了斋有数百言复之,中述三人,皆尝居相位者,此其知右丞之必至此位以有为无疑也。其远取狄梁公,又有深意。今右丞辅圣主,朝万国,呼吸之间,扫平骄虏,再安宗社,遂居柄任,则了斋先见之明亦验矣。前语云云,非付嘱乎?然则欲以明之,实在右丞不可已也。了斋谏省论事,天下所共闻,今皆时过之语。唯王氏《日录》一事,则其始终所留意者。盖自绍圣以来,天下忠言嘉谟,皆坐以谤讪宗庙之罪,而其所谓谤讪者,特其用意与王氏不同而已,非有异于神祖也。若《日录》之书诋诬讥玩,上陵宗庙,见者切齿,而昔之用事者反遵其言,追议刑赏,故了斋以死明之。其自言由熙宁以来,至今纷纷不已者,其祸皆出于此书,此书不复施行,则祖宗之法可以渐复。不然,乱亡之不暇恤,其暇计一身之危辱哉!其著《四明尊尧集》,所以痛绝王氏。中间有旨取索,或恶其言之深,已谪其人,又禁其传播。以是留藁于不肖之侄孙,今尚在也。朝廷若以为其人忠诚义节所宜尊奖,则凡有舌者皆可辨白。如曰「天下之祸,举在此书,不可不毁,毁之所以除后来无穷之患」,则「尊尧」之意,其可没而不闻乎?比睹诏音,尽复祖宗法度,赠温公以太师之官。祖宗俱可法,则熙丰之绪不必偏执;温公既无过,则王氏之意不当独取。然此其大目也,若乃条分而件析之,又在委曲讲明,不应茍求无事而已。往者元符之末,诸公皆顾惜事体,争持大中之说,谓此可以靖国。弊本不除,祸根未剪,不一二年间,小人得志,天下遂被其害,如是者二十有馀年。春初寇难,若非尧舜在上,民心归往,则祖宗基业,何术可保,不待远引异时乱亡之證,兹可以监矣。惟天下之事,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可以传之久远而无弊。或乃容而勿问,忽而不察,亦恐千丈之堤,蚁穴可溃,事过而语,虽悔无及矣。了斋尝有一诗相送,今谩录去,观此则知渊之言亦不可已也。果蒙垂听,乞于暇日说似右丞,以不肖意为望。更有臆说,具于龟山书别纸,如见安止,令取一观,或可采,亦幸告右丞也。不揆不揆。仲辅、季言知已赴官久矣,想常得书。他日闻公得北州幕官,待二年阙,而去岁北州不可往,故疑公决在京师。或有书,幸付安止寄来,慰此倾想。
与李叔易学士别纸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默堂集》卷一九
兹者伏承令兄右丞立非常之功,膺不次之用,朝廷得人,海内同庆。况门下士如不肖者,最蒙异顾,其喜可知。又况手足之爱,如公昆弟,道同心契,共以天下为忧者,一旦得志有为,乃出于平时磨切薰习之馀。虽贤者经纶固自有素,而一时应变议论,不必踰阈而已定。兹其为乐,岂若世俗富贵之情哉?钦叹无已,辄以为贺。渊于右丞诚不敢自外,然不果奉启称庆者,以昔时尝以故人诸孙与宾客之列,今为奔走之吏,势分悬绝,或几于僭易,且嫌谄上也。又无以见其欣跃之诚,故敢私布尺牍于下执事,伏幸深察。
阳山龙岩题名 宋 · 萧汝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四、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民国《阳山县志》卷一七
政和四年中夏廿有五日,同台萧汝翼彦成、凌江徐采嘉元则、临贺李经邦兴朝同游,宜春良医李堂俊道预焉。萧汝明彦彰偕桂阳黄荚天授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