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朱康叔(一七)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
元章书中言,当世之兄冯君处,有一学服朱砂法,甚奇。
康叔可以得之,不知曾得未?
若果得,不知能见传否?
想于不肖不惜也。
钱穆父(一八)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四
前日作米元章《山研铭》。
此研甚奇,得之湖口石钟山之侧。
「有盗不禦,探奇发瑰。
攘于彭蠡,斲钟取追。
有米楚狂,即盗之隐。
因山作研,其理如云」。
过扬且伸意元章,求此研一观也。
太白 其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惟知雨露贪,不念○落近。
昔我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明霞,缥缈上下村。
既死明月魄,无彼玻瓈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登昆崙。
醉著鸾凤衣,星斗俯可扪」。
「朝披云梦泽,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姥,妙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燕服十二镮,想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喜变化,化作
遗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裾间珰。
揖余以辞去,谈笑闻馀香」。
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
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
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沈辽米芾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白云居米帖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谟死后,笔法衰绝。
沈辽少时本学其家传师者,晚乃讳之,自云学子敬
病其似传师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寻常人。
近日米芾行书,王巩小草,亦颇有高韵,虽不逮古人,然亦必有传于世也。
米元章藏帖1089年6月1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稗海本《东坡志林》卷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吾尝疑米元章用笔妙一时,而所藏书真伪相半。
元祐四年六月十二日,与章致平同过元章
致平谓:「吾公尝见亲发锁,两手捉书,去人丈馀,近辄掣去者乎」?
元章笑,遂出二王、长史怀素辈十许帖子,然后知平时所出,皆茍以适众目而已。
服松脂法(赠米元章110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松脂以真定者为良。
细布袋盛,清水为沸汤煮,浮水面者,以新罩篱掠取置新水中。
久煮不出者,皆弃不用。
入生白茯苓末,不制,但削去皮,捣罗拌匀,每日早取三钱匕著口中。
用少熟水搅漱,仍以脂如常法揩齿。
毕,更啜少熟水咽之,仍漱吐如法。
能坚牢齿、驻颜、乌髭也。
张元方1093年5月10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八年五月十日雍丘米芾有书,言县有虫食麦叶而不食实。
适会金部郎中张元方见过,云:「麦、豆未尝有虫,有虫盖异事也。
既食其叶,则实自病,安有不为害之理」?
元方因言:「方虫为害,有小甲虫,见,辄断其腰而去,俗谓之旁不肯」。
前此吾未尝闻也,故录之。
次韵子椿关圣吴思(原作师,据粤本改)董无求有怀米元章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海岳仙人不我期,碧云幽恨独心知。
坐间优孟已难别,笔下羊欣更出奇。
自是人才空立异,当知臣叔本非痴。
重轻到了存公议,挥扇何劳强执
次韵圣源无求兼怀元章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羡门不见见安期流水高山独我知。
门径踏穿行复尔,灵丹救活信能奇。
换虽得辨才三纸,借恐终还是两痴。
不用艰难成发冢,红楼亲共赋烹
次韵米元章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蹭蹬生涯可否间,强扶衰绪欲观澜。
蓬生虽托麻方直,器就宁嗟木是蟠。
晚寄乡闾端有谓,时容鸡黍共论欢。
连城未荐难为璞,莫与坚珉一眼看。
米元章手简 其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八月八日,某某顿首再拜涟水使君元章公阁下:伏自拜违,行四年矣。
书问不继,相远之势然也。
到京见交游尚未遍,其见者道公动止与夫政事之在人口者,十居八九,则知吾元章公有进,而真不愧吾钦挹之素也。
如何如何?
秋高气清,迩日不审尊体何似?
行有召命,未间,千万加爱,谨奉状咨闻。
米元章手简 其二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某上启元章涟水使君节下:近委榷货,遽当已尘浼。
京师六月九月,雨连昼夜不绝,气候已如冬月,不审淮上如何?
惟政成民乐,履此初寒,起居佳胜。
南来者一口交誉,谓自过扬子渡,行路无不咨嗟颂咏。
每道及公名姓,则以手加额上,不谓至此。
而犹未还召,其势亦不能久矣,更希善爱以对之。
米元章手简 其三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某启:末路间关,独得于公为多。
不谓一别,便不蒙寸纸,则平日眷眷,殆将委如草莽耶?
抑将有待于我而然也?
近见子鲁曾公书,道公学术高明,政事亹亹,挽之不断,企仰何及。
涟漪古郡,距我才一水,风化渐渍,我亦公桑梓之民也。
未能辈父老申敬麾下,可胜耿耿。
或未见忘,时赐书教。
米元章手简 其四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改月,伏惟起居佳胜。
祭享伤感,殆不容遣免。
以故先承降问,兼辱元晖下顾,敦叙稠重,尤剧佩
见命晚集,敬当祗赴。
只是食素,不必具肉,幸甚。
辄欲更求十数幅字,如此纸可用否?
必欲得何色目乃入用?
先告示及,当携往也。
与成德馀手简 其八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五、《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七、《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元章跋尾,过承录示,至荷至荷。
必多得其字,盖数百年无此作矣,真可宝也。
鄙陋出于一时盛意所临,故辄狂妄,尚何足纪录?
悚息悚息。
霍子惠迪手简 其三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八、《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三
蒙谕作字,固好之,而终不能仿佛。
来贶凌轹,遂获䌷绎妙趣,真我师法也。
近日米芾元章可与贞元元和间人相上下,颇得其讲贯否?
尔后可以时复交驰,盖不待相见而后深契也。
表德音书下论,庶几见录于游从之末,以托久要,愧企愧企。
米元章储子椿墨梅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予尝评元章书,回旋曲折,气古而韵高,上攀李泰和颜清臣为不足,而下方徐季海柳诚悬为有馀,未易咫尺论也。
元章所收荆公诗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荆公得元章诗笔,爱之而未见其人。
后从辟金陵幕下,既到,而所主者去,遂不复就职。
荆公奇之,挽不可留。
后亲作行笔,录近诗凡二十馀篇寄之。
字画与常所见不类,几与晋人不辨。
顷见此字,乃知荆公未尝不学书也。
元章怀旧恋知,故过其坟为之□形容,读其诗可得其意也。
元章 其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服古衣冠,凡所运用,必欲绝俗,故往往以戏谑之名加之。
苟尽弃是等事,一切如行笔,则其可以砍额望邪?
元章 其二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米元章为蔡河拨发,王元龙京西北路常平,盖当日所通书也。
元章与余甚善,余于其字,每心期之而终不能一到,一见一为之注目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