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野亭祠堂记(开庆元年八月) 南宋 · 倪垕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八、《景定建康志》卷三一
理在天下,惟公平可以服人心,惟忠孝可以扬先志,历世千百犹一日也。盖作善降祥,时乃天道,而芾棠之思,必有感于中者为之,夫岂偶然也哉。惟我圣朝以仁立国,以忠厚待士大夫,渗漉涵养,愈积愈远。一时有位之士,知有体国奉法,爱民泽物而已。一念精白,培寿国家之脉,源流所逮,非止其身,宜乎垂芳袭庆,代有显人。吕、王、韩、范重圭叠舄,赫奕焜煇,衣冠之盛,其来尚矣。东阳马公之纯,庆元间以承议郎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廉平公正,克相其长,持画婉婉,迈德维多。后六十年,当宝祐戊午,公之孙光祖,清才敏德,昭名于时。天子鉴其忠,使华玉麟,晋以书殿,恩例视执政,皆殊遇也。然其临民莅事,壹是以祖为法。越明年春,上以陪京之钥,非重臣不可授钺。㮚下钟山,草木德威,衣被卓乎。忠定之重来,都之人士,歌舞畴昔,桐乡之爱,易地皆然。爰请运管廨之偏,缋公而祠焉。碧瓦鳞鳞,璿题列楹,垾基拓岸,事不戒而备。中元后二日,率属落之。起瞻德容,丰骨远胪,苍髯古貌,衮衣朱而貂蝉峨也。丰仪肃肃,可拱而即,溯其心君,川渟玉韫,生发迤逦,有衍未艾。懿哉!因乎乔木之家,盛德之祀,而验于感应之理,不可诬也。公弱冠登隆兴进士第,与南轩、东莱讲贯精详,天文地理制度之学,靡不洞究。为三山法曹,与上官争是非,民之全活者众。有欲荐公中都官,辄逊谢之。其介峭恬退类此。乔文惠公行简、葛端献公洪,皆横经执弟子礼。其在邺时,吴居父镇守,有「几日不来春便晚,开尽桃花」,盖与公唱酬之句,石刻尚存。公篇章吟咏,初不苦思,而意已独至。《金陵百咏》,殆遗藁耳。平生著述,如《书经》、《中庸》、《大学说》、《周礼随释》《、讲义》、《春秋编年图》、《豫章流芷》、《杂著》,于家史具载。既老,世号野亭先生。今祠旁扁揭,刻岁月于柱,志不忘也。先生自资政恩,累赠太子少师。祠之兴工逮讫事,凡日周一甲子。其熏华供设,屏龛俎豆,悉仿忠宣、西山二公之礼。或曰:先生昔列属也,往拜之乎?曰:明道尝簿正上元矣,道之所在下风,北面可也。世无孔子,而老聃、郯子愔愔于祈招,此世之所以不古。虽然,象贤崇德,示民知所敬,抑观风者之先务云。时开庆元年八月旦日,朝议大夫、行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倪垕记。
答方虚谷问天原发微书 其二 宋末元初 · 鲍云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新安文献志》卷一○
来谕不满二百馀字,而天地之机剖矣。因记儿时尝侍东里叶公,知天者也。问:「乘槎之事,谓水从海逆流入天河,循环天地中,皆水也。水溢无去处,则奈何」?公笑而不答,有友从旁代对,谓:「海有沃焦石,水至一吸而乾;海有尾闾穴,水至一泄而尽」。愚曰吸与泄有限,而水无穷,亦未之信也。及阅《隋志》,谓「阳精炎炽,入水则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减,而浸不溢」,此说固善,又遗气而说未莹。至子方子之言一出,不取沃焦、尾闾,而取日,众聩俱醒,真名言也,足以破千载之惑矣。愚犹有水与气之说附于后,以求印證焉。葛洪释浑天曰:「地居天内,天大而地小。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浮」。此以水与气并言也。何承天曰:「天形正圆,而水居其半。地中高外卑,水周其下。日东出旸谷,西入濛汜,亦曰咸池,四方皆水,故云四海」。朱子曰:「日月出水,乃升于天,其西下又入于水」。此专以水言也,初不言日能涸水,水从何归。虞耸曰:「天形穹窿如鸡子,幂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譬如覆奁于水,而奁不没,气充其中也」。张子曰:「虚空即气,减一尺地,则有一尺气,但人自不见尔」。又曰:「气之散于太虚,犹冰之疑释于水」。邵子曰:「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程叔子曰:「有气莫非天」。岐伯对黄帝问曰:「大气举之」。皆以气言者也。愚谓言水不言气,水从何生?言水与气,而不言日,二者何从消长?合而论之,水也,气也,日也,三者相为循环于无穷,此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也。故曰:天依形,地附气,邵子之言当矣。水不涸于沃焦、尾闾,而涸于天之日,先生之言卓矣。盖日圆镜千里,无幽不破,升天则万物焦,入海则万水涸。水不涸则盈而溢,易至汎滥。涸而不生,则气与水俱竭,天何以包地而运转不穷。愚以意为之说曰:天包地外,所以浮之者气也,所以浮是气者水也。气与水合,生生不穷,所以能浮天地而升降之者也。夫天一生水,神为气主,神动气随。气为水母,气聚则水生,所以呵气而成润。今云蒸雾滃,则水珠流出,山川出云,则时雨以降,是其證也。故天地阴阳二气,日夜流转,日夜熏蒸,氤氲相感,自有许多气,亦自有许多水。生气则生水,生水则助气,气与水未尝相离。使水溢而无日从地下以涸之,则阴气日盛而阳气日微。有日以助之,则扶阳抑阴,而水不能为天地间之沴矣。然日为火而常明,月为水而有盈亏者,随日以为之进退也,验之潮汐可见。《易》曰:「明入地中,明夷」。日从地下转也。天在水中为《需》,浮之以水也。故日一升而在天之阴气无不散,所以为昼。日一入而地下之水气无不消,所以为夜。是日也者,所以下抑阴,上扶阳,以与天地相为长久者欤。
黄鹤楼诗集序1673 明末清初 · 顾景星
押删韵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清代
武昌城中有山,蜲蛇而长,古名黄鹄,俗名蛇山。
按:黄鹄即黄鹤。《括地志》云:“因黄鹄矶作黄鹤楼。”唐《图经》云:“费文伟仙去,驾黄鹤憩此。”阎伯瑾作《记》,遂实其事。或云:“任彦升称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费文伟也。”世俗流传谓:“仙人吕岩画橘沈化鹤。”《一统志》又云:“黄鹤山在通城县,葛洪遗迹。”举不足信,惟《括地志》近是。唐前不甚著名,崔司勋颢作七言律,未有激赏者。李白天才俊放,见颢咏,搁笔去,至金陵凤凰台拟其体,然后颢诗名而楼益着。山川之重文人乎?文人之重山川也。古往今来,此楼题咏不可胜誊,大都不足疥玄览之壁。暇日集诸家诗,剔彼俚秽,表厥风华,命曰《黄鹤楼诗集》,亦犹王敷之集《钓台》、李庚之集《天台》、田孳之集《桃花源》也。武昌山川雄悍,控扼黔蜀,锁钥吴楚,自古用武之地,孰使吾得陶咏光景,优游文墨,有如是者邪?读兹集者,可慨然叹念太平之乐矣!康熙十二年秋八月。
(《白茅堂集》)
[注]:作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
(《白茅堂集》)
[注]:作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
新丰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二
百里丹阳路,炊烟聚一区。
有霜侵旅鬓,计日改川涂。
水落塘犹在,天寒酒可酤。
诗人例辛苦,踪迹满江湖(晋书张闿为晋陵内史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顷葛洪为颂陆放翁人蜀记云太白诗南国新丰酒即指丹阳之新丰)。
留别李春皋阁学 其一 晚清 · 许传霈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秀气何年毓木香(木香宗派。),士林争仰鲁灵光。
将周甲子琼林宴,早到公卿弟子行(倭艮峰年丈为公房荐生。)。
坐对孔山乔葛远(宋名臣乔行简、葛洪从吕东莱学,其宅逼近。),学习婺派吕朱长(时掌教丽正书院。)。
回头卅馀年前事,半入篇章人不忘。
襄校东阳县试卷事竣柬梓材 晚清 · 许传霈
七言排律 押支韵
东白巍峨毓秀奇,搜岩采干系吾思。
方欣文字随缘结,适届珊瑚撒网期。
首夏风光荣草木,残春烟景艳台池。
筵烧椽烛纱窗静,梦醒藤床角枕移。
问字非关扬子宅,瞻型恰傍向公祠(前邑令向公创建考棚。)。
红莲朵朵廓开缓,白战家家铁不持。
院锁无哗清雀角,笔排有阵落乌丝。
惊人未得长城句,快我先闻幼妇词。
乱似暮鸦当户噪,情同归燕隔帘窥。
为分燕石心常苦,恐溷鱼珠手屡披。
冰雪为怀量玉尺(以冰壶玉尺四字刻小印。),文章佐酒酌琼卮。
芭蕉绿荫粗能赋,泉石清音可与诗(谓种蕉赋拟东坡水乐亭诗两题。)。
思坂谁堪展骥足,解经绝少说羊皮(经解题以五羊皮食牛。)。
书多破体区淮别,句碍冘长去蔓滋。
既获品题佳士许,更教得失寸心知(每场以前场评定之卷示试士。)。
标来新义差明眼,思入匪夷亦解颐。
十倍邻封才济济(试士有千二百之多。),兼旬分校日迟迟。
鸡群不数尝千蹠,鹤立偏教失一夔(首名何姓卷由芝生分校得之。)。
漫道晷檐争小试,还占台阁是初基(向公题有台阁初基匾额。)。
儒臣云集欣留葛,孝子风徽赖有斯(前列葛斯二生为宋葛端献公吴斯孝子之后。)。
石叱洞天仙得路(诗题叱石成羊。),金携昏夜我谁欺(时有谤得贿者。)。
幸资璞玉他山错,岂乏明珠沧海遗。
沆瀣从知关夙契,苦辛敢自负初时。
功名鹊起前程远,八华遗芳在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