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辞免召赴行在奏状嘉定十六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一、《广东文献》卷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六月十一日,三省同奉圣旨:「崔与之召赴行在,其四川安抚制置,命邹孟卿时暂权」。
续申邹孟卿致仕,奉圣旨:「崔与之候有四川制置使正官到日,起发赴行在」。
奉圣旨:「郑损宝谟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填见阙。
崔与之候正官到日,起发赴行在」。
自天闻命,无地容身。
伏念臣老矣一行,凄其万状,惟知尽瘁,不敢辞劳。
方溯峡建西州之牙,复度剑守北门之钥。
风霜刮面,岁月压头,以衰朽垂尽之年,得残废不治之疾。
老而怀土,穷则呼天,飞章丐闲,蒙恩赐召。
朝廷未有弃捐旧物之意,臣子岂无贪恋明时之心?
百恙相陵,一衰不贷。
头欲破而掣痛不已,心如啄而健忘尤深。
气体支离,精神昏愦。
年事既去,世念已灰。
亟寻清都香火之缘,敢作禁街钟鼓之梦。
惟求趣代,早遂生还。
伏望圣慈悯臣久劳,怜臣久病,鉴此由衷之请,俾之奉祠而归。
春水未涨而出瞿塘,天气未炎而入庾岭
庶几末路,可毕馀生,悉出天地始终生全之大赐。
按:奉圣旨,降诏不允。
邹运使孟卿举状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翰苑新书》续集卷三○
王事靡盬,未敢怀归;
使臣见知,忽叨论荐。
况沐成终之赐,尤衔引重之恩。
伏念某蠢蠢随行,狙狙何算。
少始知学,亦有立功立言之心;
壮不如人,已作为贫为养之仕。
偏亲弗洎,百念顿消。
汉庭诸公,漫惜斯人之憔悴;
鲁国男子,自知吾意之蹉跎。
引舡既远于蓬莱,鼓枻试观于滟滪。
沐浴而戒行李,人谓斯何;
饥渴之歌《采薇》,岁亦阳止
虽连收乘矢之发,恐未免一篑之亏。
岂无他人,欲令出其门下;
不有君子,宁可弃之道傍。
兹蒙四牡之章,遂足五豝之数。
在绣衣六条之察,定匪徇私;
然华衮一字之褒,却疑过实。
盖经邦本诸政事,而纬国取于文章。
游、夏、求、赐之异科,虽孔门而难备;
董、贾、之殊传,在汉世而罕全。
自视歉然,前言戏耳。
士固伸于知己,盖非摇尾而后怜;
德不待于成身,却合铭心而自厉。
兹盖伏遇某官人今而心古,行峻而气平。
分阃乘轺,欲辙环于四海;
扬金敛璞,真鉴别于九流
尚烦入蜀之星,来卜擒胡之月。
遂见山平剑阁,浪静瞿塘
刘辟就诛,昌黎上元和之颂;
子璋授首,少陵形敬定之功。
既饮至而策勋,复重临而领郡。
子午之奇可出,但当饱戊己之屯;
甲寅之报未来,何以宽庚癸之呼?
尚屈馈饷关中之手,且图转输渭上之功。
谅思人物之渺然,仅有征夫之迩止。
剑外之官易冷,聊借吹嘘;
幕中之辩非倾,谩加收录。
某敢不稍鑴懒习,谨佩味言?
号门生而知恩,例欲自同于蛇雀;
报国士之遇我,誓当小异于马牛。
简州思堂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二
余少读书,于十三卦制作之象,见所谓「门柝以待暴客,弧矢以威天下」,每叹风气既开,人情易动,虽有不容不先事而为虑者。
及观古制之详莫备于周,有牧之田,有伍两之兵,有沟封之固,有郊关之限,有巡鼜之警,有壸𣝔之守。
不得已而用民也,则乡遂三邑、三等采地,以次召发,不止则诸侯,又不止也则有遍境师出之法。
乃知古人虽以礼义廉耻为域民固国之道,然未尝不设险用师以辅之也。
少长,从仕郡国间,问所谓城,则凸不满数尺,足可蹴而过,手可俯而攀,贾牧之所挑挞,犬豕之所躏蹂,曰此城也。
问所谓卒,则厮役于群吏,占留于寓公,春秋大阅,暂聚而旋散之,称娖则避免,走趋则喘汗,扛负则庸代,曰此军也。
问诸故老,按诸史牒,则曰所从来久矣。
盖自国初惩唐末尾大之患,大难甫平,即罢镇戍;
迨平并汾、闽越,则已令江淮诸郡毁城隍、收兵甲矣。
淳化咸平建隆初不过四十年耳,盗发西川,惟益、梓、眉、遂有城可守;
濮盗作于近辅,如入无人之境,滁阳诸郡至以白直守郛。
江浙、荆淮、湖广诸道,富郑公谓处处无军,城垒不修,或数十夫持锄耰白挺,便可尽杀守令,开府库,谁复御者?
宝元康定以后,则又虚内以事西边,则武备之削滋甚。
五年间,盗杀巡尉至六十员,入城剽劫者四十州。
王伦起沂,并淮渡江,历数千里无一人御之;
张海等辈剽吏御人于京淮湖陕间,州郡莫敢孰何;
金州盗作,速召州兵,仅有二十四人。
以承平之久,郡有馀财,民有馀,而廪廪若此,矧熙宁而降,笼财利,弱州郡,则益不暇为国远虑矣。
政、宣之末,内讧外猘;
炎、兴之初,大奔小降。
此其理势之必然。
余为此惧,尝以告于君父,谂于有位,前后凡缕缕千言,卒未能有行焉。
一日蜀阃抚御失宜,利东溃兵敢开乱略,既剚王人,批果、阆,剽遂、普,遽进迫简州,且大书其帜曰「破简入西川」。
声燄所届,惊奔相属,封疆之臣鲜不荷担而立者。
简守虞侯始至之日,而变作于益昌,又五日而闻变。
显谟阁直学士刘公以玉隆之禄家居,与侯约,各率其孥效死,勿敢去。
侯益以自厉,乃阻江为守,料材壮,明简稽,峙刍粮,敹甲兵,戒桴筏,具蔺石,杜擭阱,察相翔,谨号戒。
州人大喜,各愿输缗以佐用度。
侯又为请于部使者范侯仲武金谷,调黎、雅牌丁以为援,威声振,贼气以夺。
侯复念大兵之驻于邻境者,饟道不继则饥饿易动,贼或乘之,此关事机不小,乃不敢以异路辞而共其资粮扉屦,与其酒醴饩饔,又从而开诱辅持之,凡以贾士勇而伐贼谋者,行李之问无日不至。
故俾在师者咸得以尽锐敌忾,无复疑顾,讫成厥功。
然则岂惟州之人受其赐,其蔽遮西川以无一蚁之阙,则侯力也。
州人念侯不置,乃卜郡城之南,与刘、范二公并祠,而植棠阴其前,取班氏《循吏传》语榜曰「见思」。
城南盖他日贼所奏之道,示不忘德也。
舆辇畚筑之工,民不取庸,争为歌谣而劝趋之,诚惧太守之瞷知而不己听也。
不日告具,守知之,果使人辞焉,则属役反倍他日。
祠成,为书以告余曰:「夫二君子者,子所善也,盍为我识之」。
余方叹自国初以迄今日,兵窾城坏,财匮民穷,而虞侯独能奋张于斯时,然则域民固国果不在是邪?
或者犹曰:方时多士惟功利可以奔走斯世,而义理所不计也;
智术可以批难解纷,而诚信非所先也。
呜呼,今无一可恃矣!
缓急惟人才是倚,人才之要则又在居敬集义,以不失其刚中有孚之本心,然后天险可设而有以为守。
脱并是焉亡之,吾不知其所终矣。
吾于侯之事而信,乃书此以复于州之人,而并识其说焉。
侯名刚简字仲易,为学以义理为宗,尝召赴都堂审察,前后凡六授郡守
参谋蜀梱时,虏势鸱张,大将或死或去,人情讻惧,自请行边,以劳将士、收人心为己任,讫复湫池、皂郊,乃敢还报。
其后虏入三泉,又独留益昌,与今马使者邹君孟卿夜出抚定军民。
若此类者,由其有见于善利之分,故遇所当为,勇不可夺。
且所居官率可纪,独未尝以是希尺寸之进,三十年州县,秩以劳进,位以次升,人之知不知不以作辍。
而图书一室,口诵心惟,人亦莫知其为相之家也。
呜呼,是其为忠肃之孙也夫!
成都府钱引务邓君应午墓志铭1232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予守潼川,邓明父应午为中江县,恂恂守道,言呐呐如不能出口,予固期之,尚疑其重迟也。
明年春三月,某以君命召上印绶去,道中江,馆于县寺。
会居民失火,屋比延燬,予挟从行壮士巡火所焮,随宜剪扑,至则明父已率巡徼吏奋身颜行,拔藩彻屋,不移瞬而火熄。
厥明,予拊而劳之曰:「尉不当如是邪」!
尉歛板百寮底,诚卑且贱矣,然近民莫尉若也。
讥盗讯囚,追亡擿伏,始一不谨,祸且蔓延。
亦犹救焚,不务遏截,炎炎孰御?
予于是始信人之不易而儒生之果可用也,上其姓名于朝,详刑使者应君懋之马使者邹君孟卿闻之,竞荐其才,乃以功令关升从事郎。
十七年,调华阳丞。
予既召入为郎从官,每与蜀之有位者书记往返,必称明父之才。
未几,予以言事得罪,屏之南州,声迹夐绝。
予归自靖,明父之子有中来言曰:「吾父不幸死矣,今卜兆于会中乡之坎山,得日于今年十一月甲子
哀惟吾父以职事受知于子,不由左右之容。
维子之故,历事监牧,皆受不凡之知。
今不得子铭无以逭不仁不明之责」。
予瞿然问故,则宝庆元年七月十三日殒于风淫。
呜呼,明父而止于是乎!
明父嘉定六年以词赋为乡举首,九年再举,中明年进士第,调中江
溃卒薄近竟,人情汹汹,明父程督守御,人恃弗恐。
岁大疫,力请于台阃,饭饥药疾,至捐俸以资之。
同年进士君仁恭卒于阆中簿正,为字其孤,恤其家。
府尹李公𡌴风力峻厉,明父诣府白事,为康色顾之,属之城筑,属之籴廪。
郡有疑狱,累岁不能决,刑狱使者以付明父,一讯立辩,囚赖以活,自是益见信任。
令摄铜山县明父移书县令,俾其督吏治赋以应期会,宪台屡趣不行,令亦谓明父言然,卒以逭谴,人两贤之。
又令摄通泉,以县令乡嫌辞。
既不获命,则植县纲,擿吏奸,为教以谕百姓之怙势逋租者,不浃旬而令行财裕。
十七年,调华阳丞,部使者工部侍郎黄公伯固俾摄县事。
县为西南剧,昼理邑事,夜覈讼牒,剸拨中理,吏畏民安。
黄公才之,学校之校比、河渠之畚筑、将士之廪给、征商之检抳,悉以付之。
或谯其烦,明父曰:「事无精粗,莫非学也」。
久虚,又俾摄事,县以大治。
既复而又摄,去之日郫人绘而祠之。
华阳考满,黄公惜其去,辟监钱引务。
至则官寺圮,役丁穷,上下荡亡纪律,君为振而新之,凡出入虚实之数,增减少多之额,工役勤惰之别,皆籍而记之。
黄公劳之,为请于朝,自官吏至役徒悉增其廪给,职业用劝,国无乏用,实昉乎此。
呜呼,人果不易知而儒生之果可用也乃若此,凡谓儒生不适用者,特腐儒为章句,习佔毕,不知事无非学而拘滞一方者耳。
明父世居新都之弥牟,其家彭之濛阳自王父始。
邓氏系出东汉司徒禹之后,子孙散居右为多,今成都、双流新都皆其裔也。
曾王父仲和,生三子,其季曰师况,登绍兴十一年进士第,则明父之王父也。
奏辟通判潼川府,未期卒于官。
父森,妣王氏,生二子,明父其季也。
生有令姿,方在龆龀,亲疾累月,忧无所出,刲股和药,亲疾少差。
既卒,执丧如成人。
王夫人性严厉,明父得其欢心,事庶母宋夫人惟谨。
既壮,兄弟相依。
兄嫂以家事自任,俾明父一意游学,明父德嫂之恩,死为之服。
或以无服靳之,明父曰:「昌黎不以义起乎」!
邓之族大而多贫,明父事诸父生则致其养,死则赙其丧,世绝者命之后,女笄者釐其娉,亲党有札丧之事必身任之。
呜呼!
古之学者为己,盖有所事者矣。
元配李氏,继室以赵,赠、封皆孺人
明父卒后,宋夫人尚无恙,年八十九乃卒。
有中今以赵氏之命求铭,铭曰:
古之所谓学,以明德而美身;
所谓士,以范俗而明民。
道湮民散,则嗟卑而居下,恶嚣而欲赢。
以予观于明父,事无精粗,必信必诚,尚庶几古道之有存。
茶使邹郎中孟卿 其一 南宋 · 程公许
 押寘韵
四海一道乡,千古有生意。
元宗得君侯,风流是以似。
窅然天机深,宁以物欲累。
丈夫要如此,步步皆实地。
茶使邹郎中孟卿 其二 南宋 · 程公许
 押微韵
政术自学术,本来同一机。
后生溺华采,用世理或违。
恭惟自孔氏,六籍探指归。
心清事自简,吏瘠民则肥。
茶使邹郎中孟卿 其三 南宋 · 程公许
 押词韵第三部
忍话去年事,令我胆欲碎。
公独于此时,砥柱众流汇。
事难见君子,尔曹费车载。
海山危风涛,当有巨鳌戴
茶使邹郎中孟卿 其四 南宋 · 程公许
 押灰韵
节传拥玉帐,天遣西南来。
怦怦朱丝绳,皎皎明镜台。
稂莠亟芟夷,本根费栽培。
度外广物色,世岂真乏才。
茶使邹郎中孟卿 其五 南宋 · 程公许
 押支韵
广文官独冷,博士冗不治。
况此侯国泮,赘哉童子师。
萧散非郑老,文章惭退之
可能冰雪地,一借春风吹。
重修澄心寺佛殿碑记嘉定五年五月 南宋 · 涂禹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八
豫章郛东两舍,有山迤逦,望儒陂之宦而下,若虬龙腾跃,不可控制。
宛转西回,树林荟蔚,地势蟠结。
中有兰若名咸通,盖建立于唐懿宗之初元,今额曰澄心,为天子所锡。
前横方塘,纵以松径,盱汝之东注,又支而入潴其右腋。
春夏㳽漫,水天一色,如坐镜中,回深阒㵾,真可为衲子休景栖心、究彻法源之所。
绍兴石室祖琇禅师受业于兹,其后遍走诸方,依云居真牧禅师咨参岁久,大蒙印可,霜果芬馥,帅垣漕台,交相起敬。
屡主名蓝,深穷藏教,尤博极儒书,窃仿古史编年纪事而著《佛运统纪》,又法司马文正公《通鉴》而为《佛运通论》,撰述《皇朝诸贤明道传》及《续僧宝正传》,识者谓有补宗乘,今皆版行于世。
丞相赵公子直侍郎李公仁甫皆一时钜儒,见其书,赏识器重,与为方外交,尺牍往来如织。
故老相传,寺旧堂殿、廊庑、斋厨、钟阁,色色具备。
建炎己酋,北虏乱华抵江右,寺空于一烬,缁徒鱼惊鸟溃。
惠圆、惠滋归而叹恨,乃束荆为柱,覆以蓬蒿,聚居其上。
昔之惊溃者稍还,皆躬锄种田,舂炊以赡。
未几相与相卜,移旧基西十丈,爽垲宽閒,为今院立寝堂数楹,且谋建盖法堂
日积月累,而材毕集,魔恼遽生,县官取其修梁,以为听政之堂,遂败厥意。
圆之嗣祖珍克念先志,掇拾以成,滋之嗣祖琼又巾盂缔造库堂。
今住持祖琛师承袭纲维,慨念豫章东来,浮屠老子之宫棋布鳞次,自经兵火,今皆还旧观,惟是寺七十馀年,而佛殿尚阙,繄谁之咎。
且思教云,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赀财行乞,取足吾衣,橐有藏,药□田,而佛所说,为道之累。
于是发勇猛心,倾倒售粥,斩木于海昏山中,砻石于阁山水涯,乃桴乃载,鸠徒佣工以兴筑。
斧声丁丁,杵声登登,群工献巧,如造物无痕,百夫就食,如春蚕空叶。
经始于庆元己未秋,告成于嘉泰改元
鹄立摩云,翚飞拂日,阶除结甃,平夷如镜,窗户髹漆,光彩荡目,高三十尺有奇,周广二十寻。
四众聚观,万口一辞称善,如登睹史夜摩之天。
有长者李君智政,一见有喜,愿出钱五十万,塑大雄尊像于中,菩萨善神,翼卫于旁。
言脱口而病,嘱其子文通、文远孙时杰、时举:「吾亡当践吾言」。
其后子孙果无违祖父之命,佥曰孝哉!
兹殿之成,李君塑佛外,费泉二百五十万,皆出祖琛师之巾盂,一粟一缕,不及他人。
盱江李泰伯尝谓浮屠人尽心于塔庙者职耳,能不以祸福诱胁殚吾民之力者,盖未之见,今祖琛师有焉。
衲子辈嗜利如饴,昼夜九九,固藏吝啬,出金以为小善,如割截身体,视祖琛师能无愧乎!
盖师资禀洒落,岁游方当拙庵、水庵、密庵诸大老唱道于浙,依时参扣,颇闻其要,故持戒如坚城,养心如止水,信其薰染有自,故能于佛法一切所在之处,应缘建立,略具于此。
一日过我,款语移时,且曰:「吾老且惫,筋力穷于一殿,他不可为矣。
寺之修廊,姑待后辈,殿之成就,虑来者不知也。
愿施子墨客卿为我记之」。
禹应之曰:「佛之道以无为为宗,不假思维,何劳植立,回光返照,即如来真身(下阙)
弥勒栖阁,所以德山折了佛殿,丹霞劈却木佛,此向上宗师不肯存形迹,以累儿孙。
师之所为,毋乃赘乎(下阙)
居士励金刚宝剑,尽削葛藤。
吾试言之:昔舍卫国须达长者,造精舍十二所,讲堂七十区,楼阁五百间(下阙),住世钦奉尊事者已见如此,况吾距佛二千馀岁,服其服,习其教,席其荫,可不知恩所自,而忘须达之所云!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以至童子戏聚沙而为佛塔者,皆可成佛道,然则吾之用工而不良(下阙)以授,使师刻之,师曰:「唯唯」。
嘉定五年五月甲子迪功郎、新监广州西南道盐税涂禹记,通直郎、新管劝农公事陶武书,奉议郎权发遣南雄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邹孟卿题额。
按:光绪南昌文徵》卷一三,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郢州京山县迁学记嘉定八年十二月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三、《松垣文集》卷三
大汉龙兴,崇尚学校,礼义之化,固结人心。
九鼎中迁,刘氏一呼,而下江、新市首举兵以济中兴。
新市今为京山,汉县于江,皇朝因唐,以隶
旧有学,自崇宁迁角陵故驿,顿县治下,处阛阓之窊,而窒于面墙,陶染礼乐历年,而士未有显。
经开禧戎马,殿堂门庑摧敝,铜章承承阴拱。
嘉定癸酉雁荡林君方卢令于斯,锐意改图,而难其地。
明年秋七月,某适贰邑,拉令涉古温州城望江山之美,往多瑶寺之南,观流泉,相原隰。
环山峙,竹疏雅。
令谓吾志可庚,乃定其徙,白于台府
鉴湖陆公子虞汉东别乘摄县郡符,邑钱五十万,𥐿贰百。
鄱阳邹公孟卿玉帐畿右,给钱半郡赢五万。
八月庚辰俶工。
邑士罔不惟方之向,朋出力以济,县毗其匮。
九月辛未,架翚以邃堂,羽以修庑。
明年春月正,宪使金陵吴公柔胜给钱视郡倍,太守霅川王公从视宪半之。
乃图筑三门,门三涂,衷岿夫子,讲丽有所,庖湢有俟。
轮奂精密,度可百年支。
一之日甲子哉二之日庚寅考,令率邑士献之
某乃晨告于众,以为地故楚属,有屈宋流风,下江、新市义声风气,久郁则舒。
令尹鼎创庠序,庸淑乃心,揖江山之秀,以发挥蕙茝之文,胚胎礼乐之教,以激昂忠孝之节,砥砺廉耻之操。
毋使江汉美化独闻于岐山之亨,则学不徒徙。
汉广南阳江夏多佳士,而京山实衷立。
楩楠杞梓,地不易产,阳春白雪,乌知来者之不浮于往?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诸君子其懋哉,以称朝家设学淑意,月书季考,以铦取科第之技,其末也。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钧有属望。
于是乎书。
宋永州通判王公朝奉墓志铭嘉熙三年十一月 南宋 · 江朝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三、《古志石华》卷三○、《两浙金石志》卷一一、《台州金石录》卷一○
孟子论故国,不谓其有乔木,而美其有世臣。
岂非以世臣之贤,国所倚仗,其遗风馀烈,动人悟物,足以维持数百年之远,况于其身与其子孙欤?
福禄蕃衍,与国咸休,诚无忝于世臣矣,其源流岂无所自来哉!
考其世祚,可知也。
公讳泉,字渊道姓王氏
五世祖讳迁赠太子太保,居襄阳之谷城
自其种德克迈,积善有馀,乡人称之为无怨公,故流庆之远,实胚胎于此。
曾祖讳纲,登元符进士第,官至朝散郎通判徽州,赠少傅
皇祖讳之望,初以少傅遗泽补官,辟监台州盐仓,因家焉。
秩满,诠试第一,调处州录参,未赴。
绍兴八年进士第
考官将置魁选,知举争之不合,遂以为黄甲第五人
德行文章,为学者师。
被遇阜陵,参预大政,终于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赠太师秦国公谥敏肃,勋庸炜烨,载在国史。
皇考讳铅,敏肃公第五子也。
孝友笃至,绰有父风。
繇监牧迁总饷,皆践世职。
历官朝议大夫直秘阁太府卿
公佩服家训,笃志问学,性识明了。
自幼颖悟,年甫六岁,伯朝奉大夫镛见而异之。
绍熙五年郊霈恩奏补,嘉定三年铨中前列,授迪功郎衢州户曹,未赴。
随侍总卿入蜀,奏辟总领所内机,积粟安边,屯营足饷,多所裨益。
鹤山魏公见其丰神清迈,喜敏肃之有后,乃出所为诗、记,称其言近意到,气焰可仰,手书序文勉之。
任满,利路监司见知,辟监利州昭化县转般库、部押绢纲。
旌赏增秩,监行在中界省仓,出纳唯谨,和籴充裕。
以职事修举,该赏转官。
虽屡游宦路,而黾勉服劳,无从事独贤之叹。
盖公廉勤公正,视国犹家,当路钜公佥知其贤且才,交口称荐,惟恐或后。
宪使陈公元勋侍郎曹公彦约尚书魏公了翁尚书邹公孟卿尚书杨公烨侍郎赵公崇和尚书袁公君儒,并剡荐于朝。
以举主及格,改知衡州衡阳县。
衡阳湖南为壮邑,财赋浩浣,讼牒繁夥,上官委送无虚日。
公经画有方,酬应得宜。
催科则逐乡置籍,条列姓名,躬自点勘,标引必信,期限不迫。
人户翕然乐趋,上供不劳而办。
听谳则推究情状,行之以公,曲直是非,吏奸靡容,民无枉滥之螫。
有冤狱数件,如全州指使徐从义之子徐可大货衡州赵秉义财物营生,后徐可大不义逃闪,其弟徐可久诬诉赵秉义夫妇谋杀其兄,连年不决。
事关人命,公竟得情,遂雪其冤。
朱大夫者,其家赀富饶,因被盗,闻于有司,□手马文捕获邵大二等十馀人,鞠勘解县,案款将圆,罪该重宪。
公察其辞情有差,躬自审勘,乃知马文受赂,逼抑供招,复赂县吏符合前款。
冤不可伸,几陷诬枉,赖公详明,皆得清脱。
有如疑似之狱,纷不胜数,惟公心平见定,片言折服,剖决明允,前后书判,积成《平心集》十卷可考。
高垓峒寇李保一者,率众驿骚,焚荡民居,虏掠财物,凶势猖蹶,阖郡为之惊骇。
宪台命公激励义兵,前进杀贼。
公被檄,即单骑就道,奋不顾身,号召义兵,戮力前迈,去贼仅一舍。
闻风奔遁,潜回峒穴,一境获安。
丁酉岁歉,细民乏食,公推诚劝谕上户,委之赈粜,阖境士民,感德慕义,平价给济,民保无饥。
凡可以恤下者,靡不尽心。
枢相李公鸣复深所推重,举以升陟,期以远器。
衡阳外台耳目所萃,风波崄巘,公政声既著,舆诵攸归。
永州阙倅,诸台遂以公奏辟。
骥足方展,遽得疾而卒,实嘉熙丁酉六月十日也,享年四十有八。
死之日,吊者罢市,送者塞路,然后知公之爱民,民之德公,其诚意格物,非勉强能致也。
公天资宽厚,轻利重义,亲故婚葬,无不乐助。
其有力不赡者,周以月给。
衡阳官所,去乡几三千里,子侄有孤弱无依者,不惮裹粮般挈之费,与之同行。
人以急告,则捐金周之,不使徒手而去。
人以病告,则问證惠药,不倦疗治。
其或财物久假不偿者,亦未尝过而问。
有以非理相干,不逊忤意者,后其人或遭患难,不惟不念旧恶,抑且以德报怨,恻然拔援,尤有夫人所难及者。
胸次坦荡,自号「却尘」。
暇日,饮酒舒畅,吟咏联篇,有《却尘集》数卷存焉。
敏肃公绍兴间总饷西师,军旅精练,边陲乂安,民物殷阜,人德之,创堂扁曰「二政」,彰其成绩,以垂不朽。
越六十年,而总卿继踵前躅,父作子述,泉流货衍,仓积用饶,西南生齿,复赖其泽,前后相续,典刑具存。
公目击盛事,尝慨然有意于斯,不幸赍志而往。
悲夫!
历官朝奉郎
母胡氏,继吴氏,俱封令人。
毗陵秦氏,先公十九年卒,封孺人
子男一人楩,文林郎、新福州侯官县丞
孺人之丧,公奉而葬于临海县义城白岩山之原,尝预穿圹于其旁,距总卿宅兆百步。
其孤不敢违先志,谨卜以己亥十一月十九日甲申合葬焉。
襄事有日,其孤来请铭其行。
余窃谓公之庆源演迤,虽由于无怨公之所积,而接踵膴仕者,类皆藻明玉洁,尊主庇民,使家法懿范绵绵延延,激而不坠,则所以能世其家者何如哉!
朝宗昨守官邵阳,去衡阳密迩,尝以书问往来。
闻公之丧归,以病未及一恸,素知其孤之纯孝,克负荷先训,其敢以不文辞。
铭曰:
上世积德,如山如阜。
怨是用希,传诵万□。
源深流远,培植益厚。
载生贤嗣,富哉抱负。
克播其芬,克长其亩。
未究厥施,天啬其寿。
令名不泯,福霈于后。
□□□□,嗣延□□。
吉水县修学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五、《须溪集》卷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
曲阜遗履千馀年,自汉高过鲁,祠始盛;
开元诏通祀,则又盛;
庆历置州县学,则又盛。
余尝执俎豆辟雍祭酒三公,以衮衣北面,庭燎煌煌,佩玉锵锵,工奏乐章,搏拊笙簧,其行事视先代帝王社稷宗庙。
上近年黜陟配飨,复增曾子子思,下逮先儒与一时游从,通祀在列。
东南遍书院,官建御书礼殿,不特校庠序止,皆古所未尝有也,此一时也。
奎运飙回,而讲堂兴董养之嗟,玄圃怀敬容之感,鹰扬马上,儒缓披离,慨城阙之园蔬,伤绵蕝之何日。
吉又郡邑之一,在多士为最,在赋籍为小。
江岸漂摇,壬午稽天,学存亡不计。
水后三年,邑有仁侯曰平阳刘焕,至之日,即有意教养。
簿朱宪鲁人,材足达志,每春秋上丁与绂麟之旦,有事于先圣如鲁。
而他庙上元之灯,民间江南之乐,所以崇祀淫威者,易彼于此,观听异焉,峨峨而会者岩穴常数百。
拔奉充庖,劝侑礼饮。
阅岁且满,大议修学,由长,捐竭裨画。
自殿而门,自堂而序,精庐胪分,列祠兴秩,开径旁来,星明戟幽,规制聿新。
乃像阙里,初见睟容,作会閟严,冯负致美
又以社坛接壤,修复种树,风雩游息,与学为家。
或曰:「靡矣,非制也,将无与灯乐似」?
余曰:异教土木,穷妖极丽,贤侯不以正徇邪,不以俭废隆,尊教父,息巫俗,修废官,作恭孚,先郡他邑有乎?
不彼疾而此议焉,党慝也。
杜子美衡山孔广诗以为十年扫地,唱恢大义,压戎马气;
况多文大邑,动容远慢,以中州之盛,复百官之富,岂比衡山小邑屋加涂塈而已?
三年之间,士不见役,所以存奖吾道甚备,此又王裒负担携持,步送门生,而仅免于安丘之役者也。
吾亦有门生故人不待送而免,方愿负耒之滕之不暇,而教谕萧惟清实来请记,因为之言教。
嗟乎!
此一时也,又三百年所未有也。
乐始于蒉桴土鼓,祭起于扫地燔兔,岂不求诸野哉!
因三百年之盛而又盛焉,非过也,而后有三叹于此者矣。
虽周礼,然弦歌不辍,亦繇武城馀风,邑何可无贤宰之泽哉!
事君者不敢忘其君,亦不敢忘其祖。
古之得天下者必问其所以失,猝有问得失于子大夫者亦知之乎?
其何以言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又非其所以失也,学与政不相待也,文与行不相应也。
其排击也强,而负荷也怯,则诸君子亦不得不任其责矣。
我有先正,身为盛时,庆历欧公,中兴忠襄,淳熙以来二杨,端平刚简
间者阔焉,而遂至于此,人人自愧自悔之无及,而纷纷者方肆于平世,则亦乐其所以亡矣夫。
余也岂敢以往事咎诸君子哉!
均是学也,颠也或以为非一绳所维,兴也亦以为非一木之力,一与一同,而兴坏分,进退决,强弱异也。
闻之夫子,慈与爱者宜歌商,明乎断者宜歌齐。
今之兴于礼者齐矣,然而诸君子宜何歌也?
教者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