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库
丙午普觉 南宋 · 刘植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寂寂西岩寺,何人访静来。
重寻旧游地,惟有道师
树蠹应留雪,香清不受埃。
可堪玄鬓改,春已隔年催。
大慧宏智二禅师揖让图赞 南宋 · 释大观
 押真韵
载色载笑,和气津津。
半前落后,超轶绝尘。
瘴面忽泽兮疾雷将奋,犀颅茁霜兮枯木生春。
腹背受敌,百万买邻。
相见易得好,共事难为人。
大慧禅师 南宋 · 释绍昙
 押药韵
薰风南来,凉生殿阁。
诸佛出身,开口即错。
错错,赢得衡十七年,驴前马后无归著。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十六 大慧 元 · 张翥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大慧谈经地,林园即给孤。
凿云藏舍利,鞭石起浮图。
风铎时喧寂,天经忽有无。
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支韵
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窥。
大慧实若愚,人遂以为痴。
可怜济父子,同门不识之。
何况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应上人开先寺来访因写诗为赠上人以大慧普说石门枢要二书见示故及之 元末明初 · 王祎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匡阜东来路欲迷,山风吹雪满迦黎。
眼看玉峡双龙出,自伴云松一鹤栖。
妙喜语言真宝鉴,寂音文字比金鎞。
荒城飞锡来相访,还笑当年限虎溪
普觉 元末明初 · 方时举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五
普觉有何好,秋来事事幽。
风檐落桕子,榕叶覆溪舟。
隐几山当户,翻经月到楼。
谁为姑射牧,茅屋隔沧洲。
应制作潇湘八景甲子三月 其三 烟寺晚钟 明 · 朱同
重岩叠障生虚籁,碧烟隐寺横如带。
老禅出定月照廊,数声忽度长林外。
西来大慧非顽空,要将耳观开愚蒙。
洪音浩荡无远迩,播扬万里资皇风。
山居集句 其九十八 明 · 金时习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七
石鼎煎茶壳香(千岩),见人无力下禅床赵州
从来大道无拘束大慧,分付梅花作主张邵宝
憨山师自岭南寄楞伽新疏并书赋答凡三首时大师以弘法罹难废东海禅席遣戍南荒 其二 明 · 法杲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穷厓抱璞守空株,金石何从射覆盂。
东北忽开千里雾,光明遥捧一函珠。
春光药草风齐折,笔吐心花露半苏。
百诘自惭非大慧,可堪瓶泻及焦枯。
栖贤舍利塔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康熙六年丁未夏六月,在家门人古薪唐郁文从燕邸南还,过匡山栖贤,持西堂石鉴覞子书,报本夏四月初旬于石桥之西麓下得舍利无数,极大如豆,极小如菽,皆五色莹彻。玻璃瓶载以瓦函,函上小石刻“皇宋咸平庚子岁建此舍利塔”十二字。因无佛世尊字,疑为诸祖、善知识阇维所获。向传佛舍利有五色光灿,铁椎,上下俱陷,馀即不及。乃大慧禅师亲见,真净文公与佛无异,此为不可辨识。余谓辨在石刻单写舍利塔字,若诸祖及善知识,则应写某禅师舍利,此为佛无疑也。盖耶舍尊者自西晋负铁金轮至,明天启间归宗半偈因修塔误出舍利,此在宋咸平之后。然耶舍来匡山,曾驻锡数载,安知无随身供养,别请作塔者。又铁轮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塔,役使鬼神一日一夜,分置国土。按神州所造,入八万四千数,惟十九处。而道俗兴福分建,亦何能测量。且佛法东流,神僧携来,其不及书载,殆无纪极。神异出兴,应有时节。残碑断碣,经兵火荒芜,终难埋没。今栖贤适当其运,宜尽诚庄严新塔,仍奉藏其中。函是谨稽首载缘起,并作诗以颂。诗曰:
佛性甚光明,能破一切暗。
佛性甚坚利,能断一切物。
流被千百骸,结成五色珠。
表此坚光体,法化无有二。
念我遗教者,睹珠如佛在。
一粒细如菽,供养福无异。
况聚千万珠,瞻仰发夙慧。
极果摄微因,感应通心臂。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
果即在因中,当念无终始。
我以此一心,供养诸如来。
获睹佛真身,朝暮常顶礼。
金轮触神光,三十年于此。
今复闻栖贤,古塔示瑰异。
将建窣堵坡,作诗寄千里。
佛身不可赞,我赞非言句。
愿佛鉴我心,与佛身无极。
遂我今日愿,心光泽营卫。
有理必有事,本举末自至。
广及诸未来,学佛到佛地。
叠前韵 其一 清 · 吴之振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黄叶村庄诗后集
生寄死归方了事,瓮鸡灶马各生涯。
生姜门外风头恶,赤苋山前雨脚斜。
解橐投江拜宗杲,攫钱为寿笑刘叉
六时课诵参新句,未饭钟声已饭
节妇郑氏诗(此诗收录于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人物〉,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陈汉光《台湾诗录》题作〈挽郑烈妇〉。) 清 · 张駥
 出处:此诗收录于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人物〉,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才度春光年二十,绣帏便失鸳鸯偶。
成仁祗在志能坚,取义从容名不朽。
取义成仁乐自知,贪生惜死意何为。
不存白发人间老,愿损红颜地下随。
大慧早参仙女句,芳声倾动侍郎词。
侍郎词赋本悠焉,仙女精神自蔼然。
阿郑品同仙女并,嗟余才短鲰(编者按:「鲰」,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作「𧌗」,误。)生更。
强将斑管指中飞,共勒贞名传德行(黄美娥编校)
镜赋壬寅 清 · 南有容
 出处:䨓渊集卷之一
宜阳子有镜焉,日南锡贡。
原巧作,圜钿方柄。
乾坤时若,刚中虚外。
阴阳靡错,前炳耀其砥平。
象秋月之高逴,背雕镂之精奇。
缤松兰与龟鹤,鬼出智而假人。
般失艺而顾愕,宜阳子爱之匹罃珠。
贵之上和璞,制绿锦而为衣。
攻文檀以为匣,时出藏而高揭。
纷万类其来集,盖中有一夫焉。
其为人也,希眉龉齿。
脩眸敷颊,惟宜阳子之貌是侂。
乌巾素衣,博带长衱。
宜阳子之服是服,宜阳子有言自吻。
夫已为之啑啑,宜阳子有笑发齿。
夫已为之噏噏,宜阳子有视在目。
夫乃为之脉脉,宜阳子有听在耳。
夫乃为之属属,宜阳子有喜在心。
夫亦趯趯,宜阳子有忧在眉。
夫亦戚戚,宜阳子燕坐用静。
夫乃穆穆,宜阳子服事用作。
夫乃圾圾,越夫气色之变精神之运。
宜阳子是接,宜阳子不悦。
乃谂于夫曰粤稽化宰之成形也,有脩有短。
有美有恶,或方或圆。
或丰或薄,或坚或脆。
或肥或瘠,或槁或泽。
或黝或晰,帝舜重瞳而苍颉四目。
仲尼圩顶而墨子蹙頞,亢仓耳视。
李峤耳息,句践长喙。
公孙祛舌,越椒狼声。
重耳骈胁,李贺通臂。
娄公短脚,共工朱髯。
华元皤腹,公孙吕面广三寸。
伍子胥眉间一尺,平原锐首而李固鼎角。
卢杞蓝面而马周火色,何郎美如傅粉而王相黧若泼墨。
兹其大别也,人之禀性于天也虽同。
及其拘于气质则有智有愚有粹有驳有通有塞有清有浊,或柔或刚或勇或怯或宽或猛或虚或实或廉或贪或巧或拙或俭或奢或疏或密或勤或惰或缓或暴或锐或钝或辩或吃。
是以孔方尊乎仁义,老乃贵其寂灭。
杨一发而犹吝,墨磨顶而不惕。
许闻禅而洗颍,屈伤谗而怀石。
嬴并六犹不慊,期带索而自足。
孟环辙而明义,管显伐而上谲。
夷嗟殂而表微,苏骛从而甘族。
矧乃汤孙有辛,柳季为蹠。
兹又其大别也,七情均赋。
因感异出,是以甲者怒而乙者喜。
乙者哀而甲者乐,未有见人之爱厥子而吾亦爱之。
见人之恶其仇而吾亦恶之,见渴者之欲饮而吾亦求饮。
见饥者之欲食而吾亦求食者也,是故兆人之聚。
求其貌之同,不获一焉。
万人之邑,求其心之同。
不获一焉,千人之市。
求其情之同,不获一焉。
于是乎著乎形者有好有丑,主乎心者有凶有吉。
发乎事者有得有失,兹非化宰妙用。
烝生所由立欤,自余得子。
左右余侧,一日之中。
动静云为,万变之积。
上而百体众态髭茎颜泽头腻甲垢手理臂络,下而纮缨领裔缝线纬缩纯素缡缁补绽弥缺。
微而聆瞩瞻瞠眺眄覸眣啸咜噫嚏嚬嗅哂噱呷哑唔咿呼嘘嚅嗫,细而莞逌瞿惴愁恚勃咈怅忆嗟唉慊满忡愕偃仰欠伸倚偏伫跸指挑攀拊饮啜咽嚼。
子乃惟余是睨,惟余是学。
匪先匪后,筳应响答。
犹谑犹嘲,大慧小黠。
傅说之厥象惟肖,辟兹则盐施之不同。
颜回之不违如愚,辟兹则尧桀之难合。
于是时也,离娄不能辨彼我。
余亦惝乎其自失,然则舜颉奚以异。
孔墨奚以别,骊姬嫫母奚以辨。
皋陶驩兜奚以择,孰为短而孰为长。
孰为白而孰为黑,是子上乱天机。
下挠民极也,且子将谀余顺余愚余弄余。
纳余于大慝者欤,将忠余爱余师余慕余。
于余乎取式者欤,其谀余也。
余无所事子,其忠余也。
吾何善服子,请闻其说。
夫乃不悦,对言于余曰噫嘻甚矣。
胡言之错,子既难余。
请有以复,且子知同之同。
不知异之异,子惟余之同是疑。
余惟子之异是惑,子其余听。
余乃子告,阴阳费化。
乾坤轧轴,陶蒸磅礴。
乃出庶物,虽台有形。
惟帝丕锡,厥赋惟均。
不丰不啬,昔者伏羲人首。
今子人首,尧舜两目。
子亦两目,禹稷一口。
子亦一口,汤文两耳。
今子两耳,伊周孔颜。
莫不上手而下足,今子上手而下足。
昔者圣人以目视以口言,今子以目视以口言。
昔者圣人以耳听以手足动,今子亦以耳听以手足动。
越夫鬒发之傅于头,鬓剃之傅于颊。
唇齿之傅于口,眉睫之傅于目。
须髭之傅于颐,爪甲之傅于手足。
乳之傅胸脐之傅腹,一受之天。
暨圣同得,暨圣胥若。
而伏羲尧舜禹稷汤文伊周孔颜皆为圣人,子弗为圣人而奚若。
古者圣人上衣下裳首帻而足袜,今子亦上衣下裳首帻而足袜。
暨圣同制,暨圣胥若。
彼为圣人,子弗为圣人而奚若。
凡子之得于性者,在天为阴阳五行之理。
在人为健顺五常之德,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暨圣同赋,暨圣胥若。
子匪不足而四,彼匪有馀而六。
彼独为圣人,而子弗为圣人而奚若。
性既具矣,发而为七情。
曰喜曰怒曰哀曰乐曰爱曰恶曰欲,暨圣同禀。
暨圣胥若,彼匪加少而六。
子匪加多而八,彼则为圣人。
而子弗为圣人而奚若,兹非天之所与。
人之所受,不期同而大同者乎。
而子之有不同又奚若,子惛不知。
余将为子说,古者圣人。
目容必端,口容必止。
声容必静,头容必直。
手容必恭,足容必重。
立容必德,气容必肃。
故其视也明而能遍,其听也聪而能达。
其言也时而有章,其动也正而有则。
以至衣服象度,威仪甚恪。
此圣人之体之备,而今子无乃或有阙欤。
古者圣人,奸声乱色。
不留聪明,慝情诡志。
不接心术,外绝诱内绝惑。
性无偏倚而极其中,情无妄肆而合其节。
以至天地位万物育,此圣人之德之全。
而今子无乃或有缺欤,且子髫年知学。
长大弥笃,夙兴夜寝。
孳孳矻矻,惟群圣之言是诵。
惟先王之道是悦,天地之盈虚。
阴阳之消息,幽而为鬼神。
明而为礼乐,王霸之所为用。
儒墨之所由别,与夫山河草木之为山河草木。
飞走鳞甲之为飞走鳞甲,日月之所覆。
造化之所斡,蕴之以湛深。
发之以辟阖,其畜芾矣。
文蔚矣,而人之所备。
子则阙焉,人之所全。
子则缺焉,将无乃知躐乎远而略诸近。
意骛乎博而遗诸约,感于外者恒烦而操于中者恒夺。
情之易荡而性则易凿欤,子谓余子之显是象。
余惟子之隐是烛,子谓余子之相是肖。
余惟子之心是𢜬,子毋余恧。
余将子诘,自余事子。
获侍于密,虽自病于狭中。
岂尘垢之累迹,子乃屡顾。
加余于膝,寔惭清厉。
过蒙拂拭,余无隐乎毫发。
子亦为之修饰,当其时也。
有度听不侧,俨乎其止。
容乎其嘿,百体惟贞
众仪靡忒,瞻视可畏。
衣冠并饬,肃然自将。
莫违绳尺,至夫万物之有形有气者。
与接为构,缊纷匝沓。
耳得之以为声,目得之以为色。
口得之以为味,鼻得之以成臭。
林林匆匆,往来交薄。
则吾于是时,覸子之貌。
向之侃侃者,今而惄惄。
向之翼翼者,今而踖踖。
气若诎焉,情若铄焉。
动止亟若失焉,语言疾若咈焉。
若喝焉若惙焉,咄焉呾焉。
终而翕合焉,兹岂非境嬗神变。
五官失职者欤,于是性违其养。
麟在梏兮,情失其帅。
猿透栅兮,恶几之萌。
洪波汨兮,善端之斁。
㽕蘖札兮,一切循外。
百理皆缩,佗人已知。
惟子不觉,子不知愧。
余则代忸,子之欲廋。
余则已察,余不规子。
子不我悏,虽然余欲明言以驳子。
子将苦余誱,余欲微言以儆子。
子将疑余匿,余故从子之为。
与子偕作,子能为善。
余从而善,子之为恶。
余随而恶,凡余之效子者莫可毕举。
请陈其略,子尝处独。
厌然踞肆,无所不为。
反以顾余,余方效子之为而愧子心骇子目。
子则唾余之面,余亦唾子之面。
子乃瞿然笑,其项发赤。
余亦瞿然笑,其项发赤。
子方对人敛其衽整其膝,余亦敛余衽整余膝。
子乃反顾,哑然哂曰彼处于独则肆。
对乎人则饬,其心鄙之。
微发其齿,余亦哑然哂。
微发其齿,子又反躬而惭。
俯首而惕,余亦反躬而惭。
俯首而惕,余之规子。
盖皆类此,其于进德去忒。
讵无益欤,子之贤欤。
余与荣焉,子之不肖。
余与辱焉,虽其近佞。
惟子之学,虽其似谠。
惟子之则,子惟自省。
于余奚谪,于足宜阳子拱手以作。
惝乎自失,久而后谢曰。
子有良箴,敢不自勖
恒恐失坠,有累明哲。
既琢既磨,余达子弼
若形影之相随,终吾生而毋斁壬寅余尝述此赋。其时方读选赋。盖有意于古而未能成章也。词多不醇。然往往有一二语近似。其托意亦颇有可采。弃之不能无惜。姑存之云。)
春望 清 · 刘大櫆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海峰诗集卷九
大慧庵中雨积苔,玉泉山下水潆洄。
易看日下峰西去,难得春归塞北来。
赐普觉青崖和尚叠旧作韵乾隆壬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
绣旗遥指白云涯,翠辇经临梵帝家。
偶晤真僧参指月,旋瞻古佛卧袈裟普觉卧佛寺也)
山川入望成图画,草木当秋总静嘉。
旧日今朝原不隔,试看阶际水萍花。
寄题普觉禅房乾隆癸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三
春日题笺寄梵园,云房花木绝尘喧。
峰排千笋万笋绿,桃绽朝霞暮霞繁。
大块无文谁为绘,名山欲咏已忘言。
苾刍漫拟诗禅看,知尔难忘者个存。
重修十方普觉寺落成瞻礼二首 其一 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
梵宇曾修雍正年,十方普觉圣题宣。
春秋又复五旬阅,修葺应教六度全(六度出梵兴即六波罗密多首以檀波罗密多檀者施舍也)
是日落成为庆谒,一时欲忘孰因缘。
穹碑已揭卧之义(是寺又名卧佛寺,拱读如闻膝下禅(普觉皇考精于禅理谓之十方者盖取横亘十方之义)
十方普觉寺瞻礼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五
癸卯曾经此落成,重临净域畅閒情。
十方普觉瞻奎匾(是寺本唐兜率寺俗称卧佛寺以寺有卧佛像也雍正十二年皇考赐额为十方普觉寺又普御制碑文云一佛卧游十方觉奎额盖取义于此),一榻卧游示化城
横遍竖穷宁有象,泉声树色契无生。
却缘结习祈年切,望雨方当意正怦。
普觉寺瞻礼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七
望日乘閒礼梵宫,碧天朗霁晓曦红。
若时晒麦诚为幸,未至登秋敢道丰。
现相竖横真莫定,传讹一二辩难穷(竖穷三际谓立与坐相横遍十方谓卧相见梵典又旧志谓卧佛本有二相传一唐贞观中造一后人范铜为之于前后殿各作偃卧相然今祗存一其一不知移何处年代久远亦不能置辩也)
吾惟普觉参宸额雍正十二年觉寺赐名十方普),空色都归指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