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宁魂辞(熙宁二年三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八、《成都文类》卷五○、《蜀藻幽胜录》卷四、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四、嘉庆《双流县志》卷四、道光《新津县志》卷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熙宁元年六月壬戌,有星陨于张氏之宅。是夕也,予兄殿中侍御史次功卒。明年三月乙酉,葬于双流县之甘泉乡,从父茔,礼也。兄敏悟出于天禀,十岁通五经,善缀文。是时禄寺府君自三江之新穿,徙居于江原之金马,有乡先生号为硕儒,次功就学。岁馀,曰:「才有馀而道不足,不可以为吾学」。府君异之,以一㙻土购书千馀卷,资其读。次功闭户刻苦力学,或半岁不识肉味。年十八,乡书送至礼部。后五年,为解头,遂释褐,调南平决曹掾,非其志也。乃叹曰:「大丈夫进无竹素之功,退无千古之名,何以出人」?益发愤而大穷古人之道,胸中所蕴,𤃅沦滃渤,而不能自禁,于是溢为文彩,顷刻千字,感槩以吐其愤,浩荡以快其思,旷达以疏其情,清苦以敛其气。至于时之理乱,民之利病,晓然洞见其本末,而计谋识虑,常在人意之表。前后封章十馀上,诸公闻其名,以贤良方正科荐者五六人,以台谏馆阁荐者数十人。自南平更典秭归狱,迁襄州谷城县令,改东观郎,监阆州税,迁秘省丞、太常博士。今上即位,迁田曹员外郎,以近臣荐其鲠正有先识之明,擢为殿中侍御史。正色言事,不顾时忌。方将大出所有,以泽当世,不幸以忧去职,感疾而卒。呜呼!次功之名暴于天下之耳目,播于多士之咏歌记录。其章疏议论藏于秘府,其文章流落溢于好事者之巾箱,其始终大槩具于予之行状。今其葬也,内不瘗志,而外不揭表,次功之名亦可以万世矣。故为辞以宁其魂,辞曰:
遵邑门以西出兮,蓊莽乎甘泉之野。甓九壤而为室兮,阒密乎黝无昼夜。慨俊迈之永息兮,逐霜筌而奄谢。遗纷垢以探玄兮,杳未穷夫上下。歛清气以归藏兮,贲轜车而晓驾。感湔流之噫咽兮,抱遗恨而东泻。鸿灵澒其罔物兮,递有无以更化。惋人世之飘游兮,孰悲咷之自暇。砥才刃以反戕兮,弯智弧以却射。甘大患而役形兮,高不睹夫太华。修途邈其无隩兮,骥足惫而莫跨。大空荡其亡隈兮,鸿羽摧而已下。既明哲之是畀兮,胡寿年之弗假?衋凉宗之薄祐兮,踤百罹以予嫁。蠹五内以寸裂兮,涕浪浪而横洒。涕与血尽兮,可奈之何?伊人往矣兮,遗我实多。荦荦伊人兮,其仪峨峨。冠姬服孔兮,躏雄蹈轲。安贫力学兮,一志无他。晨炊不绍兮,恬事弦歌。鸾骞鹤翥兮,匪驾匪鴚。躟驰䂄视兮,弗䁲弗蹉。𠜑刽谲诡兮,𠜑相谬讹。栖停浩气兮,𠜑斟太和。舍塿跻衡兮,去潢泳河。镗韶嗄郑兮,掐蘅刌莪。雄文焕烂兮,乾象森罗。武库抽鐍兮,霜寒万戈。突为层崖兮,涨为巨波。呼号荡海兮,狞蛟战鼍。堂堂劲气兮,不挠不阿。孤篁挺节兮,危松擢柯。狒唇狐貌兮,毅然诋诃。豪焰浡浡兮,青穹上摩。妙龄升冠兮,俯陟贤科。扼居下僚兮,珠潜于蠃。嗤诮彼已兮,胡食其禾。捐生取义兮,感叹汨罗。忠愤自许兮,沽求则那。皂封沥血兮,志念时疴。议论端确兮,不磷于磨。如广指的兮,如乘诊瘥。名擅海内兮,价重銮坡。晁刘大对兮,勇过廉颇。安能俛首兮,尘壒婆娑。熙宁之主兮,轩道虞德。寤寐正人兮,心虚席侧。濯濯群公兮,推挽先识。佥俞允谐兮,超置言职。霜简棱棱兮,豸冠觺觺。言行俱危兮,不讦不愎。纲愔高造兮,曩谓司直。高步跨古兮,烈无难色。抉开肺腑兮,揠出丹臆。宁同江苇兮,漩止涛逼。浑首可殊兮,语不可默。一躯胡恤兮,誓于报国。囊装靡释兮,日傒南殛。虎啸于山兮,貆匿于棘。皂雕戛云兮,鸮鸺撺翼。旦联宝珂兮,伏觐宸极。一言感悟兮,天衷太息。隆栋钜础兮,行睨厥力。谓可近侍兮,献替失得。奫奫素畜兮,皋夔益稷。匪徒藻翰兮,钑绘紩织。方圆设施兮,大哕悃愊。如丹伏蒲兮,如藩批敕。嘘吸淳风兮,薰沐动植。挹清浣污兮,拄强㩍踣。布序万曜兮,躔南舍北。昴晕潜白兮,冲妖丧黑。㥾忸勍虏兮,扱衽匍匐。没烟为疆兮,朱耶就纆。志辽器邈兮,皎皎不惑。车击輠摧兮,兰燔香熄。笑言在耳兮,音容或或。于庭于墙兮,诞谩莫测。呜呼哀哉!母垂白兮子胜裳,死者佚兮生者伤。惨聚首兮号素堂,哀声苦兮白昼黄。鲁而存兮智而亡,天乎何辜兮遘此不祥?感神祇之不妥兮,畏山岳之摧冈。驷黄螭以仙举兮,愬予怀乎彼苍。彼苍秘其冥造兮,悯予心之抢攘。假宵梦以谆谕兮,漏灵机之渺茫。呀九闳以洞辟兮,进予趾乎玉厢。曰地行之泯懵兮,徒纭纭其吾殃。三才剖而殊体兮,吾独宰乎阴阳。蒸和融润兮,喷燠呵凉。六气欲叶兮,三辰欲光。元精遗以堕世兮,孰吾弼而还相。岂而世之实才兮,吾固亦珍乎畯良。忽形开以寤兴兮,谅神理之不荒。茍诘施于善恶兮,奚颜短而蹠长。呜呼哀哉!维昔吾考兮,志操逸群。颠沛于善兮,革家以文。质衣而饩宾客兮,市田而购典坟。门惟蓬茅而贤辙常满兮,廪乏甔石而义声四闻。肆吾兄之肯构兮,为时卿、云。揽芳桂以飘缨兮,释南亩之耕耘。嗟人事之反覆兮,何变故之纠纷。天泽方连于星驿兮,薤声已咽于乡枌。悲予才之短耗疏促兮,其曷以就先志而嗣清芬。念获终于正命兮,予又乌能效宋玉之招魂。呜呼哀哉!世衰俗薄兮,仁义不施。机功竞鹜兮,化为浇漓。已矣乎长往兮,蜕去如遗。归如返寂兮,又奚其悲。戢收精爽兮,隐于大仪。媲元朴以长存兮,纵陵谷之改移。勿降而为贤人哲士兮,忧患生乎有知。勿瑞而为驺虞鸑鷟兮,嗥豺狼而噪鸢鸱。勿秀而为紫芝朱草兮,山草占春以离离。勿坚而为黄金白璧兮,绕指耀钢而誇功矜奇。呜呼噫戏兮,万古有畸。不知其人兮,视此哀辞。
按:《全蜀艺文志》卷五○,嘉靖刻本。
与人简 其二十六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欲初六日奉邀全甫、君赐、时当、元朴、子美、信中同饭莲华亭,烦全甫指挥具之,幸甚。庭坚顿首。
早食包子,作数种乃佳。肉汁粉、鏖鹅下饭,鹅自庖去。又晚食作八九味,烦斟酌,唯佳物乃善。今纳一千足去,恐尚少,续送,来日纳二斗酒去。
与人简 其三十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初十日率易共早晚食,攀屈全甫、君赐、时当及元朴、子美、琪禀尊命。信中,不罪坐邀,幸甚。庭坚再拜。
宜州乙酉家乘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元明自永州与唐次公俱来,居四日矣。是日,州司理管及时当来谒元明,饮屠苏。
二日辛未,小雨。遣永州脚夫四人回寄糟蟹、虾朐、梨、蠓子、大烛、草豆蔻、蜡,作未酉亥腪肫。元明、次公会食罢,步出小南门,西过龙水县,道遇崇宁道人文庆。
三日壬申,阴,微寒。食罢,元明、次公对棋,予独步至安化门,得黄雀数十。
四日癸酉,微阴。区叔时与元明、次公同饭,为元明作花吉贝背子。与叔时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五日甲戌,晴。郡守而下,来谒元明,得柘姑。
六日乙亥。四山起云而朝见日,大热,才裌衣。始迁书药入新居。
七日丙子,阴。辰巳,大雨。入新居,大寒。
八日丁丑,晴。发张载熙兄弟、冯当时、周惟深书。得大含笑一枝。叔时来棋,人胜一筹,叔时三胜而四败。
九日戊寅,晴。从元明步至管时当莫疏亭。
十日己卯,晴。步至三角市。食罢,从元明步自小南门,绕城观四面皆山,而无林木。历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复由旧路而还。得曹醇老书,寄二酒、乾笋菌、生熟栗、黄甘、山蓣。
十一日庚辰,阴。从元明步出小南门,西入慈恩寺,又西入香社寺,乃折而东,入植福寺,略龙水乡而归。
十二日辛巳。朝雨霢霂,巳、午晴。
十三日壬午,立春,晴又阴。从元明步出小南门,访崇宁道人文庆,卧于庆公之室。紫堂山人王渐、僧惠宗实同行。
十四日癸未,晴又阴。夜从元明步出东门,上高寺,入天庆观,乃至崇宁寺。僧崇广自融州回。
十五日甲申,晴。得嗣文书,送五缣,报嗣深自光山罢归,得先民辟通行交子司勾当。兄弟仕同郡而不阂法,可庆也。报知命长女与其婿张钧及其姑之乳媪来留半月。
十六日乙酉,晴。夜从元明步至崇宁寺。
十七日丙戌,晴。从元明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与叔时棋,叔时三北。太医朱激馈双鹅。
十八日丁亥,晴。大热,不可裌衣。
十九日戊子,又阴,小冷,可重裌衣。得华阴细辛于王紫堂,初见楝实,与□产不异。
二十日己丑,阴。大寒,可重茧。得永州平安书,并得南丰无恙书,知李倩、女睦家音问,云欲遣人至宜。元明得李磁州及女姻书。相书报张子发出自讼斋,会蒋子人、邹得久、棁于高山寺。借马从元明游南山及沙子岭,要叔时同行。入集真洞,蛇行一里馀,秉烛上下,处处钟乳蟠结,皆成物象。时有润壑,行步差危耳。出洞顷之,得张贵州书,传致范德孺、晁无咎书。夜中急雨,寒甚。
二十一日庚寅,阴。夜从元明过王紫堂。中夜大雨达旦。
二十二日辛卯,雨不已。
二十三日壬辰,晓雨乃晴。遣武阳寨书、象州书、贵州书。入夜小雨彻明。
二十四日癸巳,雨不已。得曹醇老书,以元明至宜,予暂开肉,故寄一羊及子鱼、虾朐、蛤蜊酱、蟹螯、腊蟹酱、金橘三百,并为督到王溉逋钱九十千。
二十五日甲午,晴。袁安国对棋,且胜且败,而安国负七局。
二十六日乙未,晴,不见日。崇宁道人来速元明及予同饭。
二十七日丙申,阴不雨。
二十八日丁酉,晴。从元明游北山,由下洞升上洞,洞中嵌空,多结成物状。又有泉水清彻,胜南山也。
二十九日戊戌,晴。
三十日己亥,阴不雨,气候差温。叔时来棋,且胜且败,而叔时负三局。为元明作平气丸成。乐善寨黄远送雪菌䐳。酉后冻雨,夜雨达旦。
二月庚子朔,雨不已,小寒。带溪文颀刲羊见馈,继以建溪北果又以万钱为寿,是张子发之媦婿也。
二日辛丑,雨甚,可复近火。
三日壬寅,要秦禹锡、区叔时同酌,元明与叔时棋,叔时负三局。
四日癸卯,雨。
五日甲辰,晴又雨。诸人置酒饯元明于崇宁,并召予,予亦宿崇宁寺。
六日乙巳,晴,天极温,才可裌衣。与诸人饮饯元明于十八里津。
七日丙午,晴,似都下四月气候也。象州人回,得才叔书,报松柏市之縡已达。得李仲牖书,寄建溪叶刚四十銙、婆娄香四两、蜀笺四轴、鲎桶赤鱼鳔五十。并得少伊书。
八日丁未,晓寒甚,已而小雨,又晴。
九日戊申,阴寒不雨。步到崇宁采荠作羹。叔时来对棋。
十日己酉,雨,不甚寒。得元明丙午柳城书,报周通叟作象州教授,要来苏舟,为邹至虚乞正书两纸。唐次公自柳州来,送菖蒲酒四器。是日午后雨止。
十一日庚戌,晴。唐次公来,共蔬饭。
十二日辛亥,雨,又霁,夜中冻雨。
十三日壬子,雨。作素包子,召次公不至。得元明书。
十四日癸丑,晴,又雨。柳州僧禅进送才叔上元日书。遣高德修书。
十五日甲寅,雨。发元明甲子书。下重酝酒。
十六日乙卯,晴。答禅进书。夜中月明。
十七日丙辰,晴。叶筠元礼来约相见。
十八日丁巳,晴又阴,而不雨,天小寒。唐叟元老寄书,并送崖香八两。
十九日戊午,阴不雨。得元明十二日师塘铺书。
二十日己未,雨。崇宁道人同宗广二僧、王紫堂来啖素包子。累日苦心悸,合定志小丸成。
二十一日庚申,晴初见日。发元明乙丑寄书。午雨,晚晴,夜雨。
二十二日辛酉,雨不已。崇宁庆公来,遂率至寺中食包子。僧崇广之全州。
二十三日壬戌,雨。
二十四日癸亥,雨止,气微温。小许送鸤鸠六,王沙监送溪鱼十五,皆班诸邻。得鞭笋二十馀,甚美。
二十五日甲子,晴,不可挟纩。蒋侃送蛮布坐荐四,絮以苇花、金铃子、雪菌,皆一篰。三鼓,马军营外火,焚十家。
二十六日乙丑,晴。得元明二月十四日丁卯书,寄书一篇、《青玉案》一篇、滑石压纸五枝。得相、棁正月二十八日平安书。得李德素洎李郎三十日、本月十七日书。蒋侃送山药(佳。),莫泂送雪菌。得天民正月书,报乡中事种种(新知县陈夬宣德二月上。)。得戴坤父正月五日书。
二十七日丙寅,晴。发元明丙寅书。
二十八日丁卯,微雨不寒。发相、棁书。
二十九日戊辰,社雨。得宾州王元道书,送丙椰子及来阳火箸。昼晴骤温,可单衣。
闰二月己巳朔,晴,中夜冻雨。
初二日庚午,晓晴,终日夜雨达旦。
初三日辛未,雨。王佺来求白鹇,得雌雄一双与之,此《尔雅》所谓雗雉也。
初四日壬申。过管时当西斋。
初五日癸酉。过西斋。终日夜大雷雨。
初六日甲戌。数日皆夜雨昼晴,是夕星月粲然。
初七日乙亥,晴。
初八日丙子,晴,夜雨达旦。
初九日丁丑,雨止。得元明戊辰书。冯孝叔寄书,并送所买药一篰。
初十日戊寅,雨。蒋侃、莫泂寄买崇宁倚卓钱四千,莫并寄橄榄百枚、笋数十头。德谨砦秦靖寄笋橛、山药。食罢,过管时当西斋。
十一日己卯,雨。
十二日庚辰,雨。
十三日辛巳,不雨。
十四日壬午,晴。德谨寨秦靖馈笋、山药、炭四笼。钻竹改火。
十五日癸未,晴。
十六日甲申,雨。
十七日乙酉,晴。
十八日丙戌,阴,辰、巳晴。崇宁道人出诸岩作佛事。
十九日丁亥,晴。沐浴于石桥之湢室。
二十日戊子,阴不雨。自南门步向东城,过望仙楼,复至小南门而归。
二十一日己丑,晴。与僧惠宗、了观浴于石桥。叔时来对棋,予败四局。
二十二日庚寅,晴,大热,不可裌衣。叔时来对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二十三日辛卯,晴。观书于南楼。
二十四日壬辰,晴。卧于南楼终日。叔时来棋,三胜而再败。
二十五日癸巳,晴。天气似京师五月。
二十六日甲午,晴。接癸巳,夜涷雨,晨凉,辰巳间阴曀小冷。
二十七日乙未,晴,寒。
二十八日丙申,晴。发永州书。思立寨孙彦升子渐崇班送石菖蒲二桶、小菜桶四枚。
二十九日丁酉晦,晴,寒,时作数点雨,不沾湿。发元明丁卯书至长沙。
三月初一日戊戌朔,晴。
初二日己亥。丁酉、戊戌中夜皆澍雨。德谨寨寄大簟一床,又寄大苦笋数十头,甚珍,与蜀中苦笋相似,江南所无也。
初三日庚子,大雷雨。
初四日辛丑,晴。
初五日壬寅,晴。入夜星月粲然。
初六日癸卯,晴。郭戎送枇杷,甘甚(又送面两石。)。
初七日甲辰,晴。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八日乙巳,晴。党君送含笑花三枝。
初九日丙午,晴。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十日丁未,晴。党君送含笑花两枝。作顺气丸成。
十一日戊申,晴。暑气欲不可堪。得元明闰月十四日己巳书,并得相、棁书。
十二日己酉,晴。
十三日庚戌,晴。普义邵革送山药二篰。
十四日辛亥,晴。夜中大雷雨。
十五日壬子,晴。成都范寥来相访,好学之士也。得相、棁书。
十六日癸丑,晴。长沙僧去。发元明戊辰书。
十七日甲寅,晴。
十八日乙卯,大雷雨,沟浍皆盈。得张八十外甥须城正月书。
十九日丙辰,晴。武阳莫彦照送粟米。
二十日丁巳,大雷雨,溪水溢入城濠,井泉皆达。王紫堂将诸雏入桂林。
二十一日戊午,雨。何浚、范寥同饭。
二十二日己未。得高德脩书。
二十三日庚申,晴。思立孙子渐送人参、芎。
二十四日辛酉,晴。普义邵革侍禁来。
二十五日壬戌,晴。普义送粟米二㪷。
二十六日癸亥,晴。
二十七日甲子,大雷雨。郡守杀鹅于城南之龙泓,于是三日矣。
二十八日乙丑,又雨,农夫以为庆。
二十九日丙寅,晴,又雨。
三十日丁卯,晴。
四月初一日戊辰,晴。城西南再火。
初二日己巳,晴。
初三日庚午,晴。冯孝叔送元明己巳书及相、棁书,寄纸药鞋袜及公衮书,送纸六轴,人参十两。朱彦明、徐靖国皆有书。邹德久及棁各寄诗来,皆可观。夜雨,震电。
初四日辛未,阴,欲雨。是日煨笋作藕菹、姜菹、茄菹。
初五日壬申,昼晴夜雨。
初六日癸酉,晴。崇宁僧法旻置饭,与范信中同之。
初七日甲戌,晴。与时当、信中剥粽子。
初八日乙亥,午风,未冻雨,少顷又晴。
初九日丙子,晴。
初十日丁丑,晴。
十一日戊寅,晴。
十二日己卯,晴。
十三日庚辰,晴。
十四日辛巳,晴。
十五日壬午,晴。予病暴下,不能兴。
十六日癸未,晴。
十七日甲申,晴。
十八日乙酉,晴。
十九日丙戌,晴。普义寨寄粟米、山蓣。
二十日丁亥,晴。沙监王稷寄朱砂及猿皮。
二十一日戊子,晴。思立寨寄竹床。
二十二日己丑,晴。德谨寨寄竹簟。
二十三日庚寅,晴。自丙子至庚寅,昼夜或急雨,檐溜沟水,行辄霁,问民间,未可以立苗也。食新莲实。
二十四日辛卯,晴。大腑始和,沐浴于城南民家。
二十五日壬辰,晴。崇宁道人来同粥。
二十六日癸巳,晴。
二十七日甲午,晴。市人始卖木等多改切子,皮殷红,肉甘酸,生者微涩,核猥大而肉少。余旧闻岭南木等子即药中山茱萸也。沙监王稷寄渠酒、历来,自去年十二月未请。
二十八日乙未,晴。
二十九日丙申。四鼓欲竟,大雷雨,至寅卯少止,农民遂有西成之庆。乙酉之夜,郡守斋宿,请雨于上帝。郭全甫置酒于南楼,与者四人,予及刘君赐、管时当、范信中。思立孙子渐寄糟姜、簟、凉床,秦禹锡送鲊。
五月初一日丁酉,雨。普义邵彦明寄木瓜及蜜,郭子仁送荷苞鲊。
初二日戊戌,雨。夏至。郭全甫、管时当、李元朴、范信中会于南楼。
初三日己亥,雨。得元明长沙三月书,南丰三月书,转附到睦三月书。
初四日庚子,雨,晚晴,夜见星月。
初五日辛丑,晴。郡中以令为安化蛮置酒。
初六日壬寅,雨。
初七日癸卯,雨。自此宿南楼,范信中同之。
初八日甲辰,雨。陶君送牛脯、雀鲊、蜜梅。
初九日乙巳,雨,夜中大雨。
初十日丙午,晴。邵彦明寄木瓜二十。
十一日丁未,晴。
十二日戊申,雨。
十三日己酉,雨。
十四日庚戌,雨。
十五日辛亥,晴。欧阳襄自柳州来。邵彦明来。
十六日壬子,雨。李元朴置酒郭全甫之东轩,与者向日华、邵革、管及、王彦臣、贾琪、刘焕、高权、范寥、欧阳襄,其一客则予也。彦明送粟五㪷。
十七日癸丑,晴。陶君送鲂鱼䱹十包。
十八日甲寅,晴。同范信中、欧阳佃夫浴于崇宁。与崇宁道人过徐常,步至石泉,泉甚清壮甘寒,但不渫不甃耳。邵普义送荷䱹。
十九日乙卯,晴。佃夫弄琴,作《清江引》、《贺若》、《风入松》□□米七㪷。
/(中缺)二十五日庚寅,雨。
二十六日辛卯,雨。
二十七日壬辰,雨。
二十八日癸巳,雨。
二十九日甲午,晴。
三十日乙未,雨。沐浴于崇宁。
七月初一日丙申,晴。郭全甫、幸子宜晚过南楼。
初二日丁酉,晴。步出城西。袁安国送梨,亦可啖。
初三日戊戌,晴。郭全甫携酒来,与李元朴、范信中、欧阳佃夫同饮。
初四日己亥,晴。甘祖奭来访,问得岩西寿圣院是计监院,又云其叔父表民第十三在岩西居。未申间,大雨。医黄宝全送安石榴。
初五日庚子,雨。冯才叔送八桂两壶。
初六日辛丑。同信中、佃夫浴于崇宁。
初七日壬寅,晴。
初八日癸卯,晴。吴彦成送焦子石栗。
初九日甲辰,晴。全甫送麦五石。
初十日乙巳,晴。佃夫闻其母夫人疾作,不俟晨饭而行。
十一日丙午,晴。与信中浴于崇宁。高允中来,卧南楼。
十二日丁未,晴。昌天河寄木瓜及瓷瓯十枚(昌惟贤字任之。)。全甫、元朴、允中、信中来会,酌于南楼下月明中。
十三日戊申,晴。将官许子温见过,弹《履霜》数章,又作《霜钟晓角》而去。陶君送面十斗,区君送梨及蕉子、紫水茄。全甫、允中、信中来,小酌月明中。
十四日己酉,晴。幸子宜家庄客还南丰,附元明己巳书。
十五日庚戌,晴。子温来,弄琴数曲。秦禹锡惠牂柯酒,殊可饮。全甫、允中、信中月下饮牂柯酒,尽一壶。
十六日辛亥,晴。三人者又同饮牂柯酒。
十七日壬子,晴。同信中浴于崇宁。
十八日癸丑,晴。得牂柯酒一尊于刘君。同信中步至秦禹锡家。明日,刘君又送牂柯酒二壶。
十九日甲寅,晴。自壬子至今,有风,甚凉。
二十日乙卯,晴。得任德公书(黄丕微仲携来。)。
二十一日丙辰,晴。同允中、信中浴于崇宁。
二十二日丁巳,晴。同允中、信中就全甫小饮。
二十三日戊午,晴。带溪文仪甫来送二簟、黄粱、鱼腊。前日黄微仲送沉香数块,殊佳,从以乌樠、花梨木界方、粉腊。天河昌任之送蜜。
二十四日己未,晴。闻郡官请雨。崇宁道人来,受粥而不受饮。
二十五日庚申,晴。同黄微仲、范信中浴于崇宁,崇宁道人置饮。
二十六日辛酉,晴。全甫、允中来饮解酲酒。
二十七日壬戌,晓雨,又大晴。黄积微、文仪甫来,共蔬饭。同范信中过李元朴问疾。
二十八日癸亥。晓,大风而雨。
二十九日甲子,晴。同积微、信中浴于崇宁。
八月乙丑朔,晴。
初二日丙寅,晴。
初三日丁卯,晴。宜守党明远是日下世。
初四日戊辰,晴。
初五日己巳,晴。
初六日庚午,晴。
初七日辛未,晴。
初八日壬申,晴。
初九日癸酉,晴。
初十日甲戌,晴。宋子正送八桂十二壶。
十一日乙亥,晴。德谨寨送香橼子、芭蕉。
十二日丙子,晴。允中置饭于南楼,全甫不至,与积微、允中、信中同饭。
十三日丁丑,晴。
十四日戊寅,晴。
十五日己卯,晴。
十六日庚辰,晴。
十七日辛巳,晴。
十八日壬午,晴。
十九日癸未,晴。
二十日甲申,晴。
二十一日乙酉,晴。
二十二日丙戌,晴。
二十三日丁亥,晴。
二十四日戊子,晴。
二十五日己丑,晴。
二十六日庚寅,晴。小雨甚急,不能久。
二十七日辛卯,小雨,不能歛尘。
二十八日壬辰,小雨,颇清润。晚,大雨。积微致糯三担、八桂四壶。
二十九日癸巳,晴。
试闱同宋德操陈纯中登稽古阁晓望 宋 · 汪藻
押词韵第八部
双睫不能熟,疏钟起初晓。
危栏扶力上,层檐挂云表。
群峰苍玉如,开帘四环绕。
向来声利场,自今眼界小。
两君天下士,一见意倾倒。
有此风味佳,未受秋思恼。
我昔溪上住,盟言寄鸥鸟。
今年纵得来,官事间日少。
樊笼更樊笼,归途天样杳。
是处非不佳,千虑舒怀抱。
浮云且东来,吾家隔林杪。
境熟断难忘,终念今朝好。
孺人晁氏墓志铭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四、《浮溪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绍兴十二年八月,姨母之孙孙镇元朴以书抵余曰:「吾妇晁氏禀和于天,承庥于大族,受训于贤父母,其端柔明庄,类非世间女子所及。故吾母得之而知天下之有贤妇,吾得之而知天下之有良配。盖吾妻奉吾母与所以事吾者,无秋毫不用其至。今不幸死矣,吾母悼之至不能独存,而弃吾之养。吾方哀吾母,不暇他哀,而念吾妻常戚戚于中而不能已也,君其为我书其生平,以泄其思。并授其家爵里一通」。云云。孺人出济北诸晁,尚书虞部郎中、赠金紫光禄大夫仲冬之曾孙,朝散郎致仕、赠大夫端知之孙,而右朝请大夫、提举两浙市舶贲之之女也。初提举止一女,与宜人程氏爱之尤笃,常抚而示族姻曰:「此闺房之秀也,孰能当吾女者乎」?时元朴好学清修,名声藉藉士大夫间,事母夫人孝,求所以奉温凊者,闻晁氏女佳,乃往聘焉。提举曰:「是上饶孙令耶」?吾知之久矣,兹可依也」。以女与孙氏。家素贫,孺人安之,无不足之色,与元朴相敬如宾。从元朴官湖南,无何遇疾。疾之三日,谓其保母曰:「吾且死,不得终吾姑之养矣」。琅然诵佛书而绝,无一字差。得年二十一,时绍兴十年十月某甲子也。孺人得疾,保母欲呼巫觋禳禬,孺人遽止之,曰:「吾夫得禄奉旨甘耳,奈何以儿故他费乎」?既卒,元朴闻之恸曰:「姆独不素告我乎」!盖其不能忘者,大率如此。元朴以某年某月某日,举孺人之丧,葬于饶州馀干县斛塘之原,从吉卜也。元朴尝为上饶令,有绩。今为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云。铭曰:
承也厚而得也多,不为松柏而为蕣也,嘻,其奈何!
江淮荆浙发运司官吏推恩诏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四○(第四册第三二五四页)
江淮荆浙发运司官吏般发岁额,增剩万数,可与推恩。内武臣依文臣四年法比折,选人依条施行;人吏减年,候出职日收使,愿换支赐者听。管勾文字朝奉郎刘望、宣教郎方迪、勾当公事宣教郎郑可简、通直郎宋晃各转一官。使臣人吏承信郎沈慨、孙兴之、本司都吏陆遇等各减四年磨勘;内陆遇特减裁令年月先次出职,补承节郎,依陈纯已得指挥勾当公事。奉议郎吕敏问、宣义郎梅彦升、通直郎朱汝翼各减三年磨勘。宣教郎李接、承直郎章英亮、管勾外排岸司朝请郎黄叔豹、儒林郎张浃、催辖纲运从义郎王章、书吏安仲举各减二年磨勘。守阙书吏赵林、韩植、副书吏赵思远、孙古、张友各减一年磨勘。
嘉定己巳金坛粥局记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一、《漫塘集》卷二○
嘉定己巳秋,天子以畿内旱蝗,出肤使尚书郎留公董西道常平事。建台三月,移县发义仓米二百石助邑士之收养遗弃孩稚者。两月,续米如前。闾巷欢呼,以为幼者被赐,则壮者可知。私居小惠,犹翼其成,则荒政大者盖不谒而获也。是岁也,盗起于夏秋而息于冬,民死饥疫,虽所在有之,而之死靡他,知上之人有以恤我也。先是,邑士张君汝永、侯君琦语某及新桐川汤使君曰:「旱甚矣,而谷滋贵,时方盛夏,民不胜饥,冬春将若之何」?乃相与谋纠合同志,用大观洮湖陈氏及绍兴张君之祖八行故事,为粥以食饿者。而荐饥之余,中产以上皆掣肘于公私,虽仅有倡者,亦寡于和。既力弗裕,则虽欲收养孩稚之遗弃者,凡老者疾者与孩稚之不能去母者,虽甚不忍,皆谢未遑。比常平使者符下而旁郡旁邑亦有喜为助者,乃克次第收前之遗而并食之。继以来者之众,来日之长,惧弗克终。会有以其事白郡太守,守给米三百石,郡博士勇于义者,亦推养士之余赡之,而用以不乏。及江淮制置使给平江府米二百石,则已后矣。事始于其年十月朔,而终于明年三月晦。经始之日,孩稚数不盈十,后以渐增,阅月登三百。乃十有二月,合老者疾者妇人之襁负者踰千人,比月末倍之。开岁,少壮者咸集,则又倍之。间以阴晴异候,增损不齐,其极也日不过四千。槩以大观所纪成数,仅增五之一。始置局于县之东偏广仁废庵,中于岳祠,终于慈云寺,为其隘也。就食者先稚,次妇人,后男子,俾先后以时,出入相待,为其拥也。孩稚之居养者,朝暮给食,非居养而来者,日不再给,为其难于继也。居养之人听从去来,疾病者异其寝处。至自旁邑与远乡者,结屋以待之,而不限其必入,裹粮以归之,而不阻其后来,虑积久而疾疫熏染也。最凡用之数,米以石凡九百六十有二,钱以缗凡二千二十有二,而用籴米者过半,薪以束大者三千九百,小者一万四千二百,苇席以藉地、障风雨及葬不幸死者凡三千四百六十。食器三百,循环给食,中间随失随补,凡一千三百九十皆有奇。草荐纸衾与花费琐琐不载。掌其事,布金寺王僧祖传、茅山道民石元朴。石以私计归,祖传实始终之。左右之者,张君昂、徐君椿,而主张经画,入寺之初则邓君允文也。是举也,微常平使者无以成其始,微郡太守、郡博士无以成其终,故疏其凡有助者于石,而于三者加详焉,使来者有考。
同杨济翁唐季路陈纯叟饮光风亭光风旧名招屈纯叟席上鼓琴 南宋 · 赵汝燧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江边旧亭子,招屈改光风。
揭扁名虽异,怀人意则同。
一篇渔父问,千古大夫忠。
酒尽琴犹鼓,幽兰曲未终。
赠太素陈纯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二
术家者流自秦汉以后盛于世者,已有所谓风角、遁甲、七政、元气、逢占、覆射、挺专、须臾、孤虚、望云、省气等说,其末益蔓,则又不止是,然大抵囿于阴阳之器。乃若察脉以知吉凶,则于人之血气经络、往来消息之度而得之,较诸他术最为切近。如医缓识二竖子,犹是易事,至医和遂能以君之疾而觇知其臣若社稷,况一身之近者乎!陈生挟此以游诸公间,数有奇中,其术不为不精矣。今自遂而归成都也,索余言,又书此以勉之。
夏日过龙翔寺养蒙室空问琦元朴书记因读郑明德诗就韵奉赠 元 · 丁复
新竹满墙雨,西邻留老翁。
上人虎丘虎,作客龙河龙。
及室每爱玉树好,住屋少隔银杏东。
日不得见夜作梦,时一过之但恐空。
百年共秋草,两间同转蓬。
昨日之日我发亦已白,明日之日子颜宁复红?
众皆上,我固下,宋石胡卢谁售价(宋石 「宋」原作「宗」,形近而误。按宋州砀山出文石,世称「宋石」。因据草堂雅集卷三改。)?
花缘树茂煖为冬,叶为松高寒入夏。
南风西来即是秋,高歌且尔锵鸣球。
一蜗举世两斗国,六鳌何处三山洲?
须君界发白毫相,放我江湖之客舟。
我年五十九知命,我自信之谁与證?
君今语我我即闻,我且语君君乃听。
僦屋得园一亩耕,煮菜作羹全无成。
何如宁戚扣牛角,长歌夜夜迨天明。
草堂雅集:李五峰题此诗云:初读「新竹满墙雨」,意谓类冯海粟,及读至「一蜗举世两斗国,六鳌何处三山洲」,大以为好,老贼胡不死!
丁亥进士同年。南京初会。壮元朴公。招仆侑坐。次会禹四宰。又招。其办会者。广州李判事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三
同榜同盟卅六年,南京会饮岂徒然。
广陵精巧能惊座,丰壤肥膏又照筵。
外客承招宁少让,诸公发兴意相牵。
默思总是先君泽,交记终当世世传(禹公是先君同年子。朴公是先君之门生。赵公是执友之子。浩然乃同年之弟。)。
示表侄陈纯 明 · 杨士奇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江海桑老,冠冕重儒林。
我自外家学,尔求曾祖心。
诗书宜善继,尘俗莫容侵。
不见南山树,寸茎今百寻。
雪中登太行 明 · 马卿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我行虽苦寒,清旷得奇瞩。
元冥肃时令,天地为歊郁。
丰隆布同云,奔命役滕六。
孤阳破群阴,结霰洒琼粟。
轻花剪吴绡,细屑琢荆璞。
飞舞满遥空,缤纷照流目。
虚白生夜光,山川幻成玉。
晓起眄六合,神爽清彻骨。
金碧失太行,初讶白云覆。
又疑海天风,跋浪巨鳌逐。
延伫见棱皱,想像辨岩谷。
群峰谁为削,粉箨插霄矗。
王程不可稽,仆夫已脂毂。
朔吹烈冲裘,流澌冱凝辐。
侵晨发孤城,薄午方及麓。
虽知历险折,叱御驱且速。
鸟道指微茫,羊肠转岖曲。
响咽幽泉冻,影翻孤鸟没。
黄开忍冬花,翠起向阳竹。
恍如琼圃游,潇洒绝尘俗。
天高仰层岑,地迥回平陆。
登陟诚恐劳,进步肯龌龊。
极力跻山椒,岩岫互突兀。
风景又改观,变态难备录。
飞瀑垂珠帘,巨阜抗银屋。
悬崖挂冰著,百尺矛鋋鋈。
冒石羊初化,点松鹭群宿。
萝垂旆悠扬,林立戟森簇。
绝壁间浮清,温潭故溶绿。
何当觅素练,画此横天幅。
阳阿一小溪,霞觞泛醽醁。
顿尔发冲和,阴寒渐消伏。
忽忘严凝候,万宇融春育。
回看向所经,百状已在足。
前期谅无远,自觉不容缩。
凌空若步虚,缥缈俯鸾鹄。
危梯造云日,御风蹑仙躅。
崇绝宛可攀,至近愈难蹴。
倏然上峨巍,表立傍亭毒。
寰宇净冰壶,洞房寒月窟。
元黄露圆方,卷勺记岳渎。
茫茫但一气,九州等枰局。
群动相代谢,大造时往复。
万古竞浮名,谁解返元朴。
未能遗苍生,饥冻几颦蹙。
三白呈上瑞,且慰卜丰熟。
我愿叩天阍,四海调玉烛。
举首谢虚皇,清界澹无欲。
众妙不可象,至趣心知独。
相携姑射子,偕仲骑白鹿。
长与太素邻,冲然超万物。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太行山部
题金齿安边定远楼 明 · 王景常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既平云南之明年,群蛮蠢动,同日煽乱,所在逐官守屠城郭,永昌受害为剧,既数月次第,复平之,致其酋帅于京师,天子以为教化,未加罪,不在蛮一,置之不问,且即其酋帅而任之重悯,永昌之惨于荡覆也。以元左丞李公忠,谨可属命佥云南指挥,事往抚之,公至,宣朝廷德意,招徕反侧,一年始定,乃城其故址建楼东南之冲,名曰安边定远。遵古制也,夫边远非一楼可安定也,而安定之功,楼与城或有助焉。且邑之有城,城之有楼,古先圣王所以限封守,固民心也然,非以为恃也,况永昌壤地与八百、缅、车里、犬牙相制,诸蕃人面兽心,窥伺我势,非威不畏,是非可植表限仁义化也。则城守楼橹之备,尤不可缓。昔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外,虏至必败于其下,是必有道矣。不然城费、城朔、城东何以并列于经哉。盖言城之不可无而备之,不可弛也。楼安得已乎。虽然封疆不足以界域,河山不足以险固。虽百楼何补,又必有道矣。曰:在得人前永昌文学,掾夏百通嘉,李公能恢前业,率其徒歌以美之,命临安寄客王景常序之,诗曰:
巨灵凿开混沌壳,洪濛肇分六鳌膊,翕乾簸坤奠光岳。
茫茫星野才一粟,缭以寰瀛函地角。
化化生生天所鞠,圣神无为尚元朴。
一视同仁乃于穆,力强众郡始相搏。
不周山摧地维缩,共工殄天天不剭。
女娲炼石真一谑,三五绳绳圣智凿。
神父启宇建城郭,斯民永康咸戬谷。
守国设险臣所告,夏王敷土声教渥。
五服相维翕联络,有商继世肇造亳。
姬旦营周始城洛,城东城朔壮前躅。
南仲召虎芳汗竹,汉关哀牢开沫若。
况有博望相驰逐,孟获七擒雍闿僇。
千载天威此徼福,宋闭河渡限南服。
不有圣君何以勖,我皇恩泽融渗漉。
拓开重关奠光轴,朱雀南飞象天宿。
西南万里一正朔,永昌旧是南诏督。
析壤已入犬羊腹,将军受诏作南牧。
安集诸蕃事耕稑,时和岁丰归乐育。
处士如云令行速,仡仡新城树戎幄。
宝刀在帐弓在箙,南楼翚飞与山矗。
雕甍粉署照平陆,龙蛇大篆炫丹雘。
战格连云盱骇瞩,鼓角呜呜起寥廓。
北来雄藩森剑槊,南控风沙是天竺。
皇恩远被闳以博,定远安边此其襮。
声流刁斗无亡镞,田野每每生意沃。
土毛被野蔼苍绿,雨风时若膏霢霂。
帕首雕题俨祗肃,举头一睹胆已落。
相顾嗢咿更错愕,讵知将军盛威略。
制治剸繁若龟卜,不战屈人功欻㸌。
何用长驱追卫霍,有时酾酒牲用犦。
鼓舞诸酋纵行乐,吴歈北绽杂胡乐。
高悬宝珠代明烛,酒酣渐离击鸣筑。
拍阑应节岸巾幅,要将忠义励士族。
丈夫功成愿方足,东瞻五云香扑扑。
阑干影转旄头纛,知是扶桑散清旭。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永昌府部
水西谣十八首 其七 双孝闾(劝孝弟也。乾隆间,大定府学生员陈纯、陈绎兄弟,均以孝称,郡志载《双孝子传》。余辑志稿,读其传文,因表其门曰“双孝子闾”,为乡里劝焉。) 清 · 黄宅中
押纸韵
乡国传孝行,埙篪并继美。
至今闾巷间,犹称双孝子。
孝子岂为名?啧啧挂人齿。
当年两青衿,胶庠驾方轨。
潜德发其光,式庐表厥里。
守土劝邦人,闻者宜兴起。
三弟子朴以高勾骊苔笺作朱丝册索王鲁之书蒙赐诗题赏语极伟丽辄和其韵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
瑶华一片飞棽丽,骈英俪实自偶奇。
恬毫忍墨不溢纸,斗牛间气浮远湄。
伟哉大言析新奥,仅以诗论犹目皮。
我闻此纸大清净,铺霞洗雪无迷离。
天风晓戾玉卵茧,海水夜沸灵娥丝。
收拾经纶到元朴,钩绕雾露相淋漓。
幻出苔笺更诡丽,重溟径渡潜龙疑。
骈罗忽讶紫云见,排比赖有朱绳齐。
先生他日拓宏绩,当如此纸良复宜。
纬兹大文果无愧,返我太素尤徵奇。
诗成一笑两颐堕,有似斗兽掀涂泥。
痴龙作雨谢无术,蠹鱼不仙空尔为。
握笔忽讶持寸铁,㝱中按剑知嗔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