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鲍琚”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安国寺法界相记 北宋 · 释元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
觉性元妙,惟寂惟照,洵乎因物而动,由动而昏。
昏动既作,寂乃丧,炽然起灭,无所不至。
天地万物于是有焉,浮沈亿劫而不能自返。
圣人哀之,无像示像,骇其耳目,无言建言,击其颛蒙,是故因动以教定,因昏以教慧。
虽性之相近,奈习之犹远,胶固对滞,确乎不拔,故复规以戒律,策其动止。
微戒律则动止不得其所,微定慧则心性莫之能复,修之之谓三学,述之之谓三藏,故夫从佛而学者未有不禀于戒,禀戒者未有不崇于律。
然律藏浩博,曲寻万绪,统其所归,不越有二,所谓羯磨焉、说戒焉。
羯磨即□僧之大教,说戒乃清心之要术,故能发挥佛化,纪纲僧宗,维持象运,诱掖初学。
其言既秘未具,所以不同闻;
其功既高常地,所以不胜举。
固当□之以疆畔,资之以胜业,然后律仪众法可举而行。
律法行则身口净,身口净则戒德彰,戒德彰则定慧发,定慧发则寂不远而复,结界之制,实从是而立矣。
馀杭郡盐官安国寺者,有唐开元首岁创建,元和末,号齐安禅寺,阐化于此,一时盛集,备见前记。
会昌梗塞,例为焚除。
大中四年祠宇还立,号为齐丰寺。
宋大中祥符初,复易今额。
历年滋多,独结界之法未闻于前。
天圣中慧云法师子伦者,以德业内充,力扶遗教,首谋缔搆,未遂而终。
于今一□之众,犹居自然,宿德高流,常所叹息。
是以相与筹谋,并力经营,命毗尼师主法行事,凡百轨度,率循旧章。
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四夜,秉结告就,即勒界相,垂诸不朽。
按:道光《海昌备志》卷一二,道光刊本。
议赏论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唐先生文集》卷四、《崇古文诀》卷三二、《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一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四
刑赏为用尚矣,自时已有是说。
今《夏书》有之,《商书》亦有之,至《周礼》为最详,而孔子孟子无取焉,以为上意所向,天下靡然而从,唯患其过,不患其不及,故为人主者,示以好恶荣辱足矣,何至用刑赏哉?
天下无事,民各安其性命之情。
非有夏启伐国之举,盘庚涉河之役,而重赏以募善,痛劾以惧恶,此骇民乱俗之本,王者之所深恶也。
扬子曰:「民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刑。
觌德则纯,觌刑则乱」。
以吾观之,宁独刑哉?
刑赏皆不可觌,而赏为甚。
秦法:斩一首赐爵一级。
而秦人赐爵者十室而九。
方是之时,宗室非此者不得附属籍,而民非此者不得有芬华。
故闾阎以公乘侮其乡人,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
世知觌刑之弊至于亡秦,而不知秦俗之败正坐觌赏尔。
高祖以金钱爵邑收天下豪俊,此可与创业矣,而不可与守成;
可与立事矣,而不可与善俗。
何则?
利者,君子之所讳也。
宋牼一言及之,孟子恐惧变色,以为不可训。
而况以利诱天下,得乎?
汉道之杂,盖始于此。
是术也,施之众庶,犹若有理焉;
施之士大夫,则过矣。
古之誓师,必以赏戮为言。
至告群臣,则曰用罪罚厥死,用德彰厥善。
谓之德者,盖有恩礼存焉,不指谓赏而已。
不言戮者,以士可杀不可辱故也。
德近义,所以待君子;
赏近利,所以待小人。
古之所以待君子、小人故有间矣。
世称伯夷、叔齐适周,使叔旦往见之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盟之」。
二子相视而笑,此固虚语也。
武王、周公岂至是哉?
使诚有此,则其见笑也固宜。
何则?
贪夫徇利,烈士徇名,不察其所徇为如何,而一切以利啖之,岂其志哉?
是术也,施之士大夫犹有理焉,施之大臣则又过矣。
平原君魏无忌兵解邯郸之围,虞卿为之请封,公孙龙曰:「不可。
举君相赵,封君东城,非以有功也,以亲戚故也。
受相印,不辞割地,不言无功,亦自以亲戚故也。
今有功而求益封,是以亲戚受城,而以国人计功也。
而可乎」?
世以为知言。
吾闻留侯晚节决策都关中、出奇策、取马邑,皆不复益封。
其所以自持者重矣,而朝廷所以处之者,亦复有体。
汉世君臣,唯此为近古哉。
谢冬衣表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九、《北山小集》卷二○
肃霜在候,于是孟冬而始裘;
新律将更,岂容卒岁无褐
肆颁府币,遍暨朝绅。
惟物其时,既安且燠中谢。)
窃以德彰五服,厥为等杀之仪;
綦组九文,盖匪曳娄之急。
惟是纤良之赐,实均饱燠之恩。
如古好贤,有敝又改为之意;
及人以恕,无服而不称之嫌。
抑所谓寒者衣之,非直为身之章也。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焕文光被,德度并包。
如丝如纶,广仁言于挟纩;
无小无大,昭厚意于承箱。
是虽典故之常,盖有惠存之实。
臣等久尘表著,备服宠私。
丽密在躬,肯比毳旃之陋;
委蛇退食,敢忘总緎之思!
鲍琚直敷文阁镇江府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五、《东窗集》卷一三
敕具官某:丹阳为城,实控吴会
北固设险,下临长江
肆求共理之良,以任于藩之寄。
以尔学通世务,知适事几。
入联宰士之华,高弥纶于省闼;
出总兵储之要,裕财赋于上流。
有嘉将命之勤,宜被陟明之宠。
内阁之直,分辅藩之符,时乃异恩,往图报效。
东宫故事十四首 其十四 十二月九日1177年12月9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五、《承明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真宗皇帝开封府日,尝以手书询于太子宾客李至
答笺云:「伏奉手书,猥赐下问。
夙夜寻绎,喜与忧并。
何则?
某常人也,识不足以经远,学不足以待问,才不足以干事,智不足以周身。
而殿下目之为硕儒,曰可以发蒙,号之为端士,曰可以延誉,得不忧乎?
殿下忠孝之道贯于神明,温文之德彰于天下,而犹虚怀访问,思所以分君父之忧,以元元为念,且曰:『一夫或致于向隅,千里将疲于观政』。
此乃圣上有浸渍生灵之泽,感动天地之德,致使殿下兴言及此,实社稷之福而亿兆之幸,得不喜乎?
然则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若夫自古太子养德东宫,不亲外事,唯问安侍膳而已,固亦宜哉。
而黔庶之疾苦,稼穑之艰难,素所未睹,自非生知之异,天诱其衷,莫得而知矣。
噫!
事有背经而合道,时有通变而从宜,是以五帝三王不相沿袭。
圣上知其然,由是以浩穰之务,犹命殿下总其纲要而躬决焉。
殿下复能钦若圣训,率由旧章,驭吏民必以诚,待参佐必以礼,谨命令必以简,察狱讼必以情,恤鳏寡必以仁,抑豪猾必以法,杜谗佞必以正,绝邪僻必以道。
有一于此,犹为善政,况兼是数者乎?
而犹曰:『奉车苟赐于司南,为政何惭于拱北』?
不亦过谦乎?
然则某虽不敏,窃尝读《易》,见群爻稍过,必有悔吝,唯《谦》象独亡,是知谦之时义大矣哉。
愿殿下守之而已,勉之而已。
如此则何正言不入?
何正道不行?
正言入而正道行,则生民不泰未之有也,政化不洽亦未之有也。
辄因问及,轻肆狂瞽。
僭易之罪,安敢逃焉?
谨奉笺以闻。
某以恐以惧,叩头叩头,谨笺」。
某闻舜大圣人也,好问而好察迩言。
孔子亦大圣人也,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宏,问官名于郯子
然则不恃其生知而孜孜乎访问,圣学之先务也。
仰惟真宗皇帝天纵将圣,济之多能。
其在东宫南衙之时,凡古今治理、天下万事,固已周知而自得之,然且形于手书,询问僚属。
始以发蒙延誉之语,继以向隅观政之虑,勤勤恳恳,如待朋友,其视虞、舜、孔子可谓异世而同符矣。
李至因是陈《易》象《谦》卦之旨,所以坚圣意也。
盖六十四卦虽《乾》、《坤》犹有悔有战,惟《谦》卦初六、六二、九三皆吉,六四、六五、上六皆利。
故天道、地道、人道,莫不以谦为贵。
厥后真宗守之而勿失,勉之而勿怠,景德、祥符之际,生民康泰,政化大洽,岂无自而然哉?
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绍熙二年十一月1191年11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省斋文稿》卷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公讳澈,字明远姓汪氏,系出新安南唐保大中饶州浮梁县
曾祖仲宣,赠太保
妣徐氏,卫国夫人
叔宝,赠太师惠国公
妣陈氏,益国夫人
考俊修,赠太师庆国公
妣檀氏,秦国夫人
三世皆以诗书训子弟。
公生颖异,幼从伯兄沆学,博览群书,尤长于《春秋》。
绍兴八年进士第,主临江军新喻簿,从军器少监鲍琚检察荆湖军,改吉州州学教授
父忧不赴。
服除,教授衡、沅二州。
万俟忠靖公谪沅,知公可任重,二十六年入相,荐召为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迁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
安分无求,视同舍郎数迁,殊不介意。
二十九年三月轮对,论「立国二道,曰文与武,宜令帅臣监司举所部大小使臣智谋深远可备镇防、武艺超绝可帅士卒者,在内则侍从台谏各荐所知。
务得其实,实则精;
不必求多,多则泛。
毋问小疵,毋拘常制」。
高宗嘉纳,即诏内外荐举武臣,而擢公监察御史,寻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和戎浸久,边防懈弛,公力陈养贤、养民、养兵及自治预备之说,反覆累数千言。
其他如有司毋得援例破成法并废教坊,皆自公发之。
显仁皇后攒宫既讫工,议者欲广四隅,凡士庶坟在二十里内皆当迁。
公言阴阳家说难信,与帝意合,命公按视。
公还奏:「昭慈徽宗显肃懿节四陵园旧占百步已数十年,何今日为是纷纷?
长乐、未央宫夹樗里疾墓,未尝迁也。
唐张说坎其宅东北隅,人谓泄王气。
今就如议者言,则穿穴丘垄,恐非徒无益。
按国朝宫陵仪制,在封堠界内不许开故合祔,愿迁出者听,其意深矣」。
大悟,一切如故。
三十年,知枢密院事叶公义问使金归,颇知入寇之谋,申言选将帅兵备
八月侍御史赐绯衣银鱼。
时酒课亏,国用不足,公请戢私酤。
或遂议以赡军库付殿前司,公言兵权利柄出于一,他日将不可制。
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乞行诛斥。
又论往岁经界法行,隐漏税多,诸郡经总制钱一时羡溢,嗣岁即亏,今乃以为额,必至病民,愿诏户部别取十年通数而用其中。
事皆施行。
当国者多过举,公疏罢之。
明年上元前一日,风雷雨雪交作,大寒,有旨令侍从台谏条具消弭灾异之术。
公谓天变不虚,其应在兵。
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禦,凡陈十二事,皆内修外攘计。
会诏政事并用祖宗旧制,公言近岁武爵迁转太骤,请复六等检校官
总管钤辖路分都监除授超躐,当遴其选。
于是诏两省详议,其后稍复旧制云。
金使高景山因贺天申节报钦宗升遐,且索将相求衅。
公请置使江干,益兵上流,守淮甸,备海道,然后下哀痛之诏,布告中外。
是月除御史中丞,遣大将成闵提禁旅五万屯荆、襄,而公遂为宣谕使,大率如公前后所陈。
诏书略曰:「抚劳将士,体访事宜,凡其所临,如朕亲幸」。
公自以身任言责,凡川陕江淮利害悉以闻。
鄂渚江陵,走襄阳,具宣天子恩意,拊循诸军,勉将帅以忠义,人人感激思奋。
田师中戍鄂,李道戍荆,吴拱以蜀兵戍襄,成闵鄂间。
公以师中老病劾去之。
襄披城为山寨,荆治水堡,曰:「此特自守计耳!
敌至当力战逐北,奈何坐困乎」?
乃部分诸将乘边,还武昌调军食。
九月,金犯信阳光化,诸将战却之。
金师大至,与我军相持。
公乞下诏进讨,而驾幸金陵,乃升京西河北西路诏讨使,实听宣谕司节制。
公欲乘完颜亮淮南,檄诸将分兵出唐、邓、陈、蔡,直捣京洛,使腹背受敌,可成大功。
两淮失守,驲召军入援,公志不就,惟以荆襄军当金将刘萼十万之众。
顷之,牒报金谋自光、黄渡江,袭武昌,入江西,诏分兵还戍江岸。
即将而南。
武昌驰书责襄阳,自调鄂之馀兵悉战舰声言备光、黄,敌计不得行。
仅抵岘首,金师掩至,大战汉水上,敌众败走,唐、邓、陈、蔡、汝、颍相次归职方。
未几,死。
公乞出兵淮甸,与荆襄军夹击其归师,未报而金之新主罢兵请和矣。
三十二年,驾留金陵,公请奏事,诏需后。
复条奏便宜。
三月,趣公朝临安,虚政府以待。
甫入对,即拜参知政事
六月内禅,公与宰相陈鲁公及二枢臣俱膺佐命之寄。
寿皇既御极,锐意恢服,首用张忠献公使江淮,而命公督视荆襄军马,将分路进讨。
开府襄阳,遣赵樽守唐,王宣守邓,别选偏将分据要害。
皇甫倜拥众万馀栅陈、蔡间,未有所属。
公请赐军号官爵,果为名将。
初,蜀帅顿德顺军,为金所围,公欲以兵助牵制之,会上命中使梁珂赍手笔劳公,曰:「卿文武兼资,帷幄大臣,以战以守,临机制变」。
公因奏:「金方并力拒西师,宜分命赵樽、王宣潜师袭洛,仍令两淮犄角,中原遗民必响应,一举可定,岂特解西师而已」!
是时,金师移文江淮督府议和,复扬言入寇。
上虑公锐于进取,谕旨未宜分兵远略。
公念襄汉宿兵,馈粮艰阻,昔之沃壤,弥望荆榛,乃与漕臣吕擢姚岳议因古长渠筑堰通流,募闲民,汰冗卒,十人为甲,五甲为队,三队为屯,授地给牛,各有等差,贷之种谷,授之庐舍,而薄其课。
秋成第输种,馀谷官以缗钱市之。
画为三十八屯,规模详密。
人方劝趋,而西师退保,虏势遂张,盖隆兴元年也。
宸翰数饬修边备,公请入奏军事。
上复遣内侍甘泽赐亲札曰:「入寇无虞,可暂入觐」。
仍赐金合茶药,非常典也。
方公归武昌候命,而张忠献公先入朝,密以迎降人为名,刻期大举,虽宰相亦不与闻。
诏公出应之。
公以前议骤变,上奏曰:「虏自得志陕右,陈兵压境,姑迁延避盛夏,将期秋冬一决和战。
先发固善,独未知能度彼己,有必胜之策否?
愿许臣对,面论形势」。
诏可,而我师已踰淮。
知言不用,乞令张公并领荆襄,号令归一。
李显忠溃,公道乞奉祠,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言者随攻之,落职台州居住。
明年冬,有旨自便,才两月,复端明殿学士、知建康府,视事于乾道元年春
上浸察前谗,深念公之功,九月,召知枢密院事,遂升枢密使,立班恩数并同宰臣
公以南渡后非旧相若官至公孤不以拜,再三辞,上曰:「卿将命驰驱,经历为多,故授此职」。
尝密访人才,公举所知百馀人,第其材器复于上。
二年引疾,上固留不能夺,以观文殿学士再领洞霄。
越三月,起知鄂州,兼管内安抚使
盖上知公两使荆襄,有经武整军之,将倚规恢也。
继访公边事,公奏:「向者我有唐、邓为籓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间,敌兵不敢窥襄。
比既失两郡,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耳。
臣尝令赵樽、王宣筑城郭,储刍粮,守备要害,首尾相应,有以待敌,众心乃安。
为今之计,无以易此。
至于机会之来,固难预定。
臣职在守土,不得而知也」。
上深然之,每以上流诿公。
议臣欲废江州军,公力言不可而止。
公以和好方坚,上章求归,移知宁国府,便公之私。
四年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
海寇为乱,公遣兵捕渠戮之。
十月得末疾,再请洞霄。
七年遂告老。
上虽知公疾,犹令降诏不允,曲示礼意,寻特转通奉大夫,许致仕。
八月二十三日,召其子授遗奏大指而薨,年六十有三。
特赠金紫光禄大夫,官其后十人。
积阶自迪功郎至三品皆特迁,爵鄱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实封五百户
有司定谥曰「庄敏」。
以九年二月乙酉,葬邑之南乡湘湖长穆山之原。
娶同邑李氏,封荣国夫人,后公九月薨。
子男四人,皆通敏。
槔,今为朝请大夫提举广南路市舶
梓,朝请郎、知盱眙军
楫,通直郎、新通判抚州
独其季承奉郎隆兴府监仓橚早世。
女三人,适李师心、王源方恬
孙男十五人:光、熙、烈、、燧、烨、耀、爚、杰、𤇴、煟、煜、炬、焯、炎。
孙女七人。
公学本诚敬,不专诵说,每务躬行,尝从容奏高宗曰:「臣起家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耳」。
及事重华亦云。
退以名所居二斋。
天性孝友,自以禄不逮亲,每沾俸赐,感怆弥日。
怜弟澄少孤,拊遇尤至,首荫以官。
前公数月没淮东,公已病,犹遣长子暑行护柩归,遗命复官其子。
与人交,始终如一。
居家俨恪,服用犹未贵时。
治郡不求赫赫名,处军事精审明白,将卒无不悦服。
尤爱惜爵赏,每曰:「名器轻假,何以示劝」?
有立功者必奏真命,未尝假版。
其后朝廷以诸军借补猥滥,或夺或裁,独所部无之。
汲引善类,惟恐不及,名卿才大夫多公所荐。
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辞章简重如其为人。
某尝观《国史》,天圣中契丹讲好已二十馀年,宿将无在,武备卑缺,范文正公方为京官,奏疏乞命大臣举忠义有谋之人,次命武臣举壮勇出群之士,及复唐武举,当世称其有王佐才
由是入馆阁右司谏,言事鲠挺,为仁宗所知。
元昊僭窃,选帅西边,尽瘁经营,昊竟纳款。
召拜二府,值西北交争,麟府奏警,自请宣抚河东陕西,二虏卒不敢动。
后历数镇而终。
本朝言文武兼资可为后世法,推以为首。
公以文正尝守鄱阳,师慕其为人,故当南北交聘、习讲文治、讳言军旅之时,独以馆职为国远虑,请择武将,遂结主知。
中岁遍历言路,出帅荆襄,往来指授,两路晏然。
授首,遂参大政
重华初元,复以执政督视军马,悉其智谋,方面巩固。
和戎定,而公归位元枢,历四镇,遭时遇主,出处本末大略近文正,然后󲦤绅间皆知儒者果可用也。
初公薨,翰林学士洪公景卢既以历官行事刻之墓,嗣子槔谓某与公同朝,尝赞美攒陵之议,相与至厚,复请碑于墓道,义不可辞,谨提其要而系之以铭。
于是公以诸子升朝,累赠至太师
铭曰:
天生圣人,专用仁治。
蠢兹猃狁,常桀以肆。
念昔三代,降汉迄唐。
乐天保民,运祚以长。
赫赫高宗,绍复大业。
明明重华,广声继伐。
叛则征之,服则盟之。
宁抑尔兵,毋残我民。
维时汪公,致位丞辅。
翼赞两朝,敌威附。
杂耕渭上,屯田先零
气吞幽燕,公志则然。
我车既攻,我策既定,师干一试,箪壶必应。
有黠斯寇,窃窥至仁。
叩关乞和,遂许来庭。
上曰归哉,其永予弼。
曰止哉,盍均于佚。
征镇四迁,讫其外庸。
或出或入,有始有终。
孰不富贵,孰不更践?
有誉无疵,如公则鲜。
往在庆历,西征夏台
倚臣曰范,迄用招徕。
于穆二圣,心乎仁祖
公慕先正,几踵其武。
螭首龟趺,表于墓门。
文以诗之,庸谂后昆。
皇后贺笺 南宋 · 舒邦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双峰猥稿》卷一
名显德彰,礼行重庆
齐国治,化始《二南》。
观瞻有孚,内外胥庆。
恭惟陛下祥推指,贵拥
念舜禹相传,本亲承于唐帝;
今姒妊协养,当思媚于周姜。
开八秩之修龄,赞九旒之展采。
隆称昭揭,嘉况毕臻。
臣侧听上仪,窃知内助
从臣花覆,固惭拱北之亲;
寿岳山呼,尚有维南之献。
德彰墓碣嘉定元年十一月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二、《慈湖先生遗书》卷五
道之不明乎天下,不知其几世于兹矣。
道无不明,人自不明。
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又曰:「禹,吾无间然矣」。
此三者苟其志于善,亦皆可能也,而圣人称禹之善,何也?
道不离乎日用,平常而已矣,而学者率求之过,率作意。
孔子又曰:「舜其大知也与,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人情率厌常而喜新,玩平夷而尚奇伟,此自古学者通患。
圣人知学道者率求之高深幽远,特曰「中庸」,庸,常也,平常也。
《洪范》曰:「王道平平」。
圣诲谆谆,听者藐藐。
某之为乐平也,舒同年之弟扬字德彰,所居伊迩,节朔相过。
暨某拜国子博士之命也,延某于其别圃而饯焉。
于今几二十年,其子纶以讣告。
卒之日,嘉定元年季春己丑
葬之日,是年十有一月甲辰
墓在长城乡饶娥庙冢之右麓。
新权知兴国军公锡状其行,曰孝友,曰睦姻,曰任恤,曰文雅。
与乡贡,虽未仕,而道无穷通,无精粗,无本末,一以贯之。
纶请铭其墓,某虑学者复于孝友、睦姻、任恤之外求道。
铭曰:
德彰之行平夷,大道之妙在斯。
百姓日用乎平常,大道之中而不自知,顾舍之而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