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汪公澈神道碑绍熙二年十一月1191年11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省斋文稿》卷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公讳澈,字明远姓汪氏,系出新安南唐保大中饶州浮梁县
曾祖仲宣,赠太保
徐氏卫国夫人
叔宝,赠太师惠国公
妣陈氏,益国夫人
考俊修,赠太师庆国公
檀氏秦国夫人
三世皆以诗书子弟
公生颖异,幼从伯兄沆学,博览群书,尤长于春秋》。
绍兴八年进士第,主临江军新喻簿,从军器少监鲍琚检察荆湖军,改吉州州学教授
父忧不赴
服除教授衡、沅二州
万俟忠靖公谪沅,知公任重,二十六年入相,荐召为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迁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
安分无求,视同舍郎数迁,殊不介意
二十九年三月轮对,论「立国二道,曰文与武,宜令帅臣监司所部小使臣智谋深远可备镇防、武艺超绝可帅士卒者,在内侍从台谏各荐所知
务得其实实则精;
不必求多,多则泛。
毋问小疵,毋拘常制」。
高宗嘉纳,即诏内外荐举武臣,而擢公监察御史,寻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和戎浸久,边防懈弛公力养贤养民养兵自治预备之说,反覆累数千言
其他如有司毋得援例成法并废教坊,皆自公发之。
显仁皇后攒宫讫工,议者欲广四隅凡士庶坟在二十里内皆当迁
公言阴阳家说难信,与帝意合,命公按视
公还奏:「昭慈徽宗显肃懿节陵园旧占百步已数十年,何今日为是纷纷
长乐、未央宫樗里疾墓,未尝迁也。
唐张说坎其宅东北隅,人谓泄王气
今就如议者言,则穿穴丘垄,恐非徒无益
国朝宫陵仪制,在封堠界内不许开合祔,愿迁出者听,其意深矣」。
大悟一切如故
三十年,知枢密院事叶公义问使金归,颇知入寇之谋,申言将帅兵备
八月侍御史赐绯银鱼
时酒课亏,国用不足公请私酤
或遂议以赡军库付殿前司公言兵权利柄出于一,他日不可制。
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乞行诛斥。
又论往岁经界法行隐漏税多,诸郡经总制钱一时羡溢嗣岁即亏,今乃以为额,必至病民,愿诏户部别取十年通数而用其中
事皆施行
当国者多过举公疏罢之。
明年上元前一日风雷雨雪交作大寒,有旨令侍从台谏条具消弭灾异之术。
公谓天变不虚,其应在兵。
荆襄无统督,江海备禦,凡陈十二事,皆内修外攘计。
会诏政事并用祖宗旧制公言近岁武爵迁转太骤,请复六等检校官
总管钤辖路分都监除授超躐,当遴其选。
于是两省详议其后复旧制云。
金使高景山因贺天申节钦宗升遐,且索将相求衅。
公请置使江干益兵上流,守淮甸,备海道然后哀痛之诏,布告中外
是月御史中丞,遣大将成闵禁旅五万屯荆、襄而公遂为宣谕使大率如公前后所陈。
诏书略曰:「抚劳将士体访事宜,凡其所临,如朕亲幸」。
公自以身任言责,凡川陕江淮利害悉以闻。
鄂渚江陵,走襄阳,具宣天子恩意拊循诸军,勉将帅忠义人人感激思奋
田师中戍鄂,李道戍荆,吴拱以蜀兵戍襄,成闵鄂间。
公以师中老病劾去之。
襄披城为山寨,荆治水堡,曰:「此特自守计耳!
至当力战逐北奈何坐困乎」?
部分诸将乘边,还武昌军食
九月,金犯信阳光化,诸将战却之。
金师大至,与我军相持
公乞下诏进讨,而驾幸金陵,乃升京西河北西路诏讨使,实听宣谕司节制
公欲完颜亮淮南,檄诸将分兵出唐、邓、陈、蔡,直捣京洛,使腹背受敌,可成大功
两淮失守,驲召入援,公志不就,惟以荆襄军当金将刘萼十万之众。
顷之牒报金谋自光、黄渡江,袭武昌,入江西,诏分兵还戍江岸
即将而南。
武昌驰书襄阳,自调鄂之馀兵悉战舰声言备光、黄,敌计不得行
仅抵岘首金师掩至,大战水上,敌众败走,唐、邓、陈、蔡、汝、颍相次职方
未几死。
公乞出兵淮甸,与荆襄夹击归师,未报而金之新主罢兵请和矣。
三十二年,驾留金陵公请奏事,诏需后。
条奏便宜
三月,趣公朝临安,虚政府以待。
入对即拜参知政事
六月内禅,公与宰相陈鲁公二枢臣俱膺佐命之寄。
寿皇御极锐意恢服,首用张忠献公使江淮,而命公督视荆襄军马,将分路进讨
开府襄阳,遣赵樽守唐,王宣守邓,别选偏将分据要害
皇甫倜拥众万馀栅陈、蔡间,未有所属
公请军号官爵,果为名将
初,蜀帅顿德顺军,为金所围,公欲以兵助牵制之,会上中使梁珂赍手笔劳公,曰:「卿文武兼资帷幄大臣,以战以守,临机制变」。
公因奏:「金方并力西师,宜分命赵樽、王宣潜师袭洛,仍令两淮犄角中原遗民响应一举可定岂特西师而已」!
是时金师移文江淮督府议和复扬入寇
上虑公锐于进取谕旨未宜分兵远略
公念襄汉宿兵馈粮艰阻,昔之沃壤弥望荆榛,乃与漕臣吕擢姚岳议因古长渠筑堰通流,募闲民,汰冗卒,十人为甲,五甲为队,三队为屯,授地给牛,各有等差,贷之种谷,授之庐舍,而薄其课。
秋成第输种,馀谷官以缗钱市之。
画为三十八屯,规模详密
人方劝趋,而西师退保,虏势遂张,盖隆兴元年也。
宸翰饬修边备公请入奏军事
上复内侍甘泽亲札曰:「入寇无虞,可暂入觐」。
赐金茶药非常典也。
方公归武昌候命,而张忠献公入朝,密以迎降人为名,刻期大举,虽宰相亦不与闻
公出应之。
以前骤变上奏曰:「虏自得志陕右,陈兵压境,姑迁延盛夏,将期秋冬一决和战。
先发固善,独未知能度彼己,有必胜之策否?
愿许臣对,面论形势」。
诏可,而我师已踰淮。
知言不用,乞令张公并领荆襄号令归一
李显忠溃,公道奉祠,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言者随攻之,落职台州居住
明年冬,有旨自便,才两月,复端明殿学士、知建康府视事乾道元年春
上浸察前谗,深念公之功,九月,召知枢密院事,遂升枢密使立班恩数并同宰臣
以南渡后非旧相若官至公孤不以拜,再三辞,上曰:「卿将命驰驱经历为多,故授此职」。
密访人才公举所知百馀人,第其材器复于上。
二年引疾,上固留不能夺,以观文殿学士再领洞霄
三月,起知鄂州,兼管内安抚使
上知公两使荆襄,有经武整军,将倚规恢也。
继访公边事,公奏:「向者我有唐、邓为籓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间,敌兵不敢窥襄。
比既失两郡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耳。
臣尝令赵樽、王宣城郭,储刍粮守备要害首尾相应有以待敌众心乃安。
为今之计无以易此。
至于机会之来,固难预定
臣职在守土不得而知也」。
上深然之,每以上流诿公。
议臣欲废江州军,公力不可而止。
公以和好方坚,上章求归,移知宁国府,便公之私。
四年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
海寇为乱,公遣兵捕渠戮之。
十月末疾,再请洞霄
七年告老
上虽知公疾,犹令降诏不允,曲示礼意,寻特转通奉大夫,许致仕
八月二十三日,召其子授遗奏大指而薨,年六十有三。
特赠金紫光禄大夫,官其后十人
积阶迪功郎三品特迁,爵鄱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实封五百户
有司定谥曰「庄敏」。
以九年二月乙酉,葬邑之南乡湘湖长穆山之原。
同邑李氏,封荣国夫人,后公九月薨。
子男四人,皆通敏
槔,今为朝请大夫提举广南路市舶
梓,朝请郎、知盱眙军
楫,通直郎、新通判抚州
独其季承奉郎隆兴府监仓早世
三人,适李师心、王源方恬
孙男十五人光、熙、烈、、燧、烨、耀、爚、杰、𤇴、煟、煜、炬、焯、炎。
孙女七人
公学诚敬不专诵说,每务躬行,尝从容高宗曰:「臣起家寒远所以报国无私不欺耳」。
及事重华亦云。
退以名所居二斋。
天性孝友,自以禄不逮亲,每沾俸赐感怆弥日
怜弟澄少孤,拊遇尤至,首荫以官。
前公数月没淮东,公已病,犹遣长子暑行护柩归,遗命复官其子。
与人交,始终如一
居家俨恪服用犹未贵时
治郡不求赫赫名,处军事精审明白,将卒无不悦服
爱惜爵赏,每曰:「名器轻假何以示劝」?
有立功者必奏真命未尝假版
其后朝廷诸军借补猥滥,或夺或裁,独所部无之
汲引善类惟恐不及名卿大夫公所荐。
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辞章简重如其为人
某尝观《国史》,天圣中契丹讲好已二十馀年,宿将无在武备卑缺,范文正公方为京官奏疏乞命大臣忠义有谋之人,次命武臣壮勇出群之士,及复唐武举当世称其有王佐才
由是馆阁右司谏,言事鲠挺,为仁宗所知
元昊僭窃,选帅西边尽瘁经营,昊竟纳款
召拜二府,值西北交争麟府奏警,自请宣抚河东陕西,二虏卒不敢动。
后历数镇而终。
本朝文武兼资可为后世法,推以为首。
公以文正尝守鄱阳师慕为人故当南北交聘、习讲文治、讳言军旅之时,独以馆职为国远虑,请择武将,遂结主知。
中岁遍历言路,出帅荆襄往来指授两路晏然
授首,遂参大政
重华初元,复以执政督视军马,悉其智谋方面巩固
和戎定,而公归位元枢,历四镇遭时遇主,出处本末大略文正然后󲦤绅间皆知儒者果可用也。
初公薨,翰林学士洪公景卢既以历官行事刻之墓,嗣子槔谓某与公同朝,尝赞美攒陵之议,相与至厚,复请碑于墓道,义不可辞,谨提其要而系之以铭。
于是公以诸子升朝,累赠至太师
铭曰:
天生圣人专用仁治。
蠢兹猃狁,常桀以肆。
念昔三代,降汉迄唐。
乐天保民运祚以长。
赫赫高宗绍复大业
明明重华,广声继伐。
叛则征之,服则盟之。
宁抑尔兵,毋残我民。
维时汪公,致位丞辅
翼赞两朝,敌威附。
杂耕渭上屯田先零
气吞幽燕,公志则然。
我车既攻,我策既定师干一试箪壶必应。
有黠斯寇,窃窥至仁
叩关乞和遂许来庭
上曰归哉,其永予弼。
曰止哉,盍均于佚。
征镇四迁,讫其外庸。
或出或入,有始有终
孰不富贵,孰不更践
有誉无疵,如公则鲜。
往在庆历西征夏台
倚臣曰范,迄用招徕
于穆二圣,心乎仁祖
公慕先正,几踵其武。
螭首龟趺,表于墓门
文以诗之,庸谂后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