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乔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又上乞归田里劄子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鄮峰真隐漫录》卷三○
臣伏自蒙恩解罢相位,念念求归,无一月不伸控告。
去年八月十一日,皆三上劄子乞骸骨,归田里。
圣恩挽留,未赐俞允。
继蒙宣召,臣遂得面陈危迫之情。
恭奉玉旨,令姑俟春和。
臣仰体隆眷,退伏居第,不敢更有敷述。
至今年二月,复申前请,恳切见于累劄。
又蒙赐对便殿,臣不避烦渎,缕缕奏陈,俯伏听命,期于必获。
陛下恻然兴怜,委曲宣谕,谓归休则未可,若任便居住,春后徐议之。
臣躬聆圣训,所愿虽未全获,然已荷戴殊私,感极至于流涕。
自是以来,屈指计期,以日为岁。
今臣进读《正说》,幸已彻章,是敢重沥血诚,哀告君父,体念臣曩者备员普安潜府,亲逢立建邸,升储宫,继遇龙飞,躐跻台揆,初无一得可以勒帝籍,定国是,奉身而退,已保全。
洎蒙收召,复秉政机,衰病求归,理宜遐弃。
而赐第都城,宠赉便蕃,备极前代优老养贤之理。
臣窃思陛下所以顾遇臣者,岂以道德足以耸时望,闻见足以裨圣学乎?
徒缘簪履之遗,凋○无几,不忍置之远外,是以眷眷不舍。
臣身非木石之顽物,岂昧乾坤之至仁?
正当朝夕左右,陪侍燕閒,终其生而后已。
然念臣行年七十有六,来日无多,抱病已久,叨荣已甚,不自止足,常有愧心。
负愧养病,终无安期
一息不来,便成隔世。
当是时,使乡党亲戚遥想游魂,起漏尽不休之叹,在臣私分,固不足恤;
傥陛下轸盖帷之念,惜不蚤遂其归,是因臣而动圣心,则臣死有馀罪矣。
若容臣归见故乡,少洗愧心,访求医药,粗延晚景,安知时节不能一来朝觐乎?
臣尝诵《孝经·事君章》,见夫子引诗人之言曰:「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乃知人臣爱君不以遐迩为间,虽在万里,心常不忘。
而况臣之家乡不远畿甸,可以时具寒暄之奏,仰渎圣聪。
是臣恋主之诚,犹得效葵藿之倾心也。
臣万万之恳已具前后奏牍,情已极矣,辞已殚矣,虽曲为引喻,无以复加。
今兹祈哀,必从欲。
伏望陛下矜悯老臣情迫意切,不渝前诺,俾重陈以慁圣听。
乞便于此奏,特赐开可。
罗氏万卷楼1196年9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三、《诚斋集》卷七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以文鸣。
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
出凝归门北东四十里而近,为完塘之罗。
武冈公以泓澄演迤之学、崭刻卓诡之词第建炎进士,其族遂鼎盛。
由完塘西北五十里而遥,为印冈之罗。
乡先生天文以《诗》一经为三舍八邑之师,其子若孙若曾孙以经术文词第进士者七人,其荐于乡者何数!
至今遂为士乡,家章甫,人诵弦也。
由印冈西南三十里而近,为东西塘之罗。
自长者长吉始聘师友,辟斋房,训子弟,今垂五十年矣,而独未有闻焉。
长吉之族德元有孙敬夫,予闻其避俗入山,筑楼丛书,扁以「万卷」,旁招儒先,以范以模。
敬夫幼失所怙,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斋,晨晷宵膏,忘寝废食,记览简策,日诵万言,追琢词章,月秃千毫。
以书来请曰:「宗礼刻意愿学,而未得所以学。
敢问圣涯奚而可航?
圣门奚而可阶」?
予复之曰:服食仁义,菑畬经训,学也;
诵数训故,摛艳文词,亦学也;
薄陋藏修,游谈空虚,亦学也。
子也择于斯三者,在楙之而已。
大抵族姓之盛衰,或以为数其然,岂其然乎?
譬之田焉,水旱数也,勤惰数乎?
武冈公、天文先生之未作,完塘之罗犹印冈之罗,印冈之罗犹东西塘之罗也。
今二氏之罗独殊于东西塘之罗,夫岂数乎哉,夫岂不以人乎哉!
使敬夫而为印冈、完塘之罗,是亦印冈、完塘之罗而已。
岂唯印冈、完塘之罗而已,果能楙焉,后出益可畏,晚发愈可仰,岂惟印冈、完塘之罗而已。
敬夫与予叔父弟侄皆亲也,予以随牒倦游四方,晚乃识之。
楼之下有堂曰「醉经」,有轩曰「远俗」、曰「默」、曰「南」、曰「北」云。
庆元二年重阳前一日,具位杨万里记并书。
冯秘校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六、《江湖长翁集》卷三七
变生肘腋,幸恶子之就擒;
契重金兰,屈高情而见谂。
葩华耀目,镌诲如丹。
某人士价媲照乘之珍,义风凛刜钟之刃。
赴友人之急,怒发指冠;
县尹之遗,长笺衔袖。
彼狂小子,肆毒斋生。
事有司存,固君章忧而不手;
理无衡决,况阳肤喜已得情。
虽投畀之有馀,岂简孚之容苟。
敢蹈失刑之悔,仰孤疾恶之心。
婺州浦江县龙德寺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一
龙德寺旧名乾元,祥符戊申改今名。
其地南则溪而江,而山,如揖如抱。
北则仙姑岩,伏龙二十里,而昂其首。
冠之以塔,塔有院,院之前即寺。
寺始于邑人陈公誉舍墓与田,碑坏失其岁月。
尔后随经随营,由山门而廊,而殿,而堂,与凡寺之重且要之屋咸具。
嘉定辛巳,僧坦奏请金书寺额及桂堂扁,而寺以重。
塔始于天圣乙丑胡贰卿则捐银五十万缗创造。
公誉且乐助其成。
中遭寇燬,邑人朱氏与僧某修,出力重建。
至宝祐甲寅,僧文豪重修。
久而僧文启率其徒妙资、文富、文广、元悟,与公誉之后今岳教公举,又大修之。
梯其层而升高,阑其廉而护险,丹雘金碧,而后其绘事。
邑人娄荣、孙凌、吴幼敏随施有差。
而朱君章捐银以饰其表。
于是建圆通阁,榜曰「多宝佛塔」,小山门榜曰「龙峰塔院」。
至元癸巳,迄元贞乙未毕。
岳教又捐田,岁累所入,以待续用,而塔以备。
塔院与寺昔为二,今合为一,为教门甲乙住持。
有田一千五百馀亩,众日不下千指,规模宽衍,气势联络,钟鱼斋粥如时,寔浦江甲刹。
妙资不远千里,状且图来请记。
余辞焉。
越两载,请益固。
乃阅状按图而书之,并及余之所欲言。
吁!
世之四民之家,莫不欲为子孙久远地,或不旋踵,窭不自振滔滔也。
而过者谁顾?
浮屠氏宫居粒食,一有未办,则旁询侧睨,咨嗟太息,相先扶植,不极则不止。
夫以寺之徒,竭其力为寺之计,分也。
邑之豪,斥其有馀,应接缘募,流俗之情也。
至于达官膴仕,禄廪之所俭积,章甫缝掖,齑盐之所苦节,亦皆欢喜倾倒,以相其后,此岂偶然之故,要必自有以动其中而莫之外耶!
数百年间,屋与塔屡废而屡修,至此而益以展拓,益以壮观,山川井邑之形胜,寺则擅之矣。
亦曰人也,有时焉。
彼教之盛极于今日,岂特此寺也哉?
余故备书其始末,庶后之观世道者有考与。
前进士四明陈著记。
武元直乔君章莲峰小隐图 金 · 赵秉文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五 閒适类
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