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又上乞归田里劄子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鄮峰真隐漫录》卷三○
臣伏自蒙恩解罢相位,念念求归,无一月不伸控告。
去年八月十一日,皆三上劄子乞骸骨,归田里。
圣恩挽留,未赐俞允。
继蒙宣召,臣遂得面陈危迫之情。
恭奉玉旨,令姑俟春和。
臣仰体隆眷,退伏居第,不敢更有敷述。
至今年二月,复申前请,恳切见于累劄。
又蒙赐对便殿,臣不避烦渎,缕缕奏陈,俯伏听命,期于必获。
陛下恻然兴怜,委曲宣谕,谓归休则未可,若任便居住,春后徐议之。
臣躬聆圣训,所愿虽未全获,然已荷戴殊私,感极至于流涕。
自是以来,屈指计期,以日为岁。
今臣进读《正说》,幸已彻章,是敢重沥血诚,哀告君父,体念臣曩者备员普安潜府,亲逢立建邸,升储宫,继遇龙飞,躐跻台揆,初无一得可以勒帝籍,定国是,奉身而退,已保全。
洎蒙收召,复秉政机,衰病求归,理宜遐弃。
而赐第都城,宠赉便蕃,备极前代优老养贤之理。
臣窃思陛下所以顾遇臣者,岂以道德足以耸时望,闻见足以裨圣学乎?
徒缘簪履之遗,凋零无几,不忍置之远外,是以眷眷不舍。
臣身非木石之顽物,岂昧乾坤之至仁?
正当朝夕左右,陪侍燕閒,终其生而后已。
然念臣行年七十有六,来日无多,抱病已久,叨荣已甚,不自止足,常有愧心。
负愧养病,终无安期
一息不来,便成隔世。
当是时,使乡党亲戚遥想游魂,起漏尽不休之叹,在臣私分,固不足恤;
傥陛下轸盖帷之念,惜不蚤遂其归,是因臣而动圣心,则臣死有馀罪矣。
若容臣归见故乡,少洗愧心,访求医药,粗延晚景,安知时节不能一来朝觐乎?
臣尝诵《孝经·事君章》,见夫子引诗人之言曰:「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乃知人臣爱君不以遐迩为间,虽在万里,心常不忘。
而况臣之家乡不远畿甸,可以时具寒暄之奏,仰渎圣聪。
是臣恋主之诚,犹得效葵藿之倾心也。
臣万万之恳已具前后奏牍,情已极矣,辞已殚矣,虽曲为引喻,无以复加。
今兹祈哀,必从欲。
伏望陛下矜悯老臣情迫意切,不渝前诺,俾重陈以慁圣听。
乞便于此奏,特赐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