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招集旧僧令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九
先帝建中兴及新安诸寺,所以长世垂范,弘宣盛化。顷遇昏虐,法像残毁,师徒奔进,甚以矜怀,妙训渊谟,有扶名教。可招集旧僧,普各还本,并使材官,随宜脩复(《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前废帝毁废新安,驱斥僧徒,寻又毁天宝诸寺,太宗定乱下令。)。
乞议定丧礼表 北魏 · 元怿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
臣闻百王所尚,莫尚于礼,于礼之重,丧纪斯极。世代沿革,损益不同,遗风馀烈,景行终在。至如前贤往哲,商确有异。或并证经文,而论情别绪,或各言所见,而讨事共端。虽宪章祖述,各自名家,而论议纷纶,理归群正。莫不随时所宗,各为一代之典,自上达下,罔不遵用。是使叔孙之仪,专擅于汉朝;王肃之礼,独行于晋世。所谓共同轨文,四海画一者也。至乃折旋俯仰之仪,哭泣升降之节,去来阃巷之容,出入闺门之度,尚须畴咨礼官,博访儒士,载之翰纸,著在通法。辩答乖殊,证据不明,即诋诃疵谬,纠劾成罪。此乃简牒成文,可具阅而知者也。未闻有皇王垂范,国无一定之章;英贤赞治,家制异同之式。而欲流风作则,永贻来世。比学官虽建,庠序未修,稽考古今,莫专其任。暨乎宗室丧礼,百僚凶事,冠服制裁,日月轻重,率合博士一人,轻尔议之。广陵王恭、北海王颢同为庶母服,恭则治重居庐,颢则齐期垩室,论亲则恭、颢俱是帝孙,语贵则二人并为蕃国,不知两服之证,据何经典。俄为舛驳,莫有裁正。懿王昵戚,尚或如斯。自兹已降,何可纪极。历观汉、魏丧礼诸仪,卷盈数百。或当时名士,往复成规;或一代词宗,较然为则。况堂堂四海。蔼蔼如林,而令丧礼参差,始于帝族,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臣忝官台傅,备位喉唇,不能秉国之钧,致斯爽缺。具瞻所诮,无所逃罪。谨略举恭、颢二国不同之状,以明丧纪乖异之失。乞集公卿枢纳,内外儒学,博议定制,班行天下。使礼无异准,得失有归,并因事而广,永为条例。庶尘岳沾河,微酬万一(《魏书·礼志》四。熙平二年十一月,太传清河王怿表。)。
上表乞定乐舞名 北魏 · 长孙稚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臣闻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诗言志,律和声,敦叙九族,平章百姓,天神于焉降歆,地祇可得而礼。故乐以象德,舞以象功,干戚所以比其形容,金石所以发其歌颂,荐之宗庙则灵只飨其和,用之朝廷则君臣协其志,乐之时义大矣哉!虽复沿革异时,晦明殊位,周因殷礼,百世可知也。
太祖道武皇帝应图受命,光宅四海,义合天经,德符地纬,九戎荐举,五礼未详。太宗、世祖,重辉累耀,恭宗、显祖,诞隆丕基,而犹经营四方,匪遑制作。高祖孝文皇帝承太平之绪,纂无为之运,帝图既远,王度惟新。太和中,命故中书监高闾草创古乐,闾寻去世,未就其功。闾亡之后,故太乐令公孙崇绩修遗事,十有馀载,崇敷奏其功。时太常卿刘芳以崇所作体制差舛,不合古义,请更修营,被旨听许。芳又厘综,久而申呈,时故东平王元匡共相论驳,各树朋党,争竞纷纶,竟无底定。及孝昌已后,世属艰虞,内难孔殷,外敌滋甚。永安之季,胡贼入京,燔烧乐库,所有之钟,悉毕贼手,其馀磬石,咸为灰烬。普泰元年,臣等奉敕营造乐器,责问太乐,前来郊丘悬设之方,宗庙施安之分。太乐令张乾龟答称芳所造六格:北厢黄钟之均,实是夷则之调,其馀三厢,宫商不和,共用一笛,施之前殿,乐人尚存。又有姑洗、太族二格,用之后宫,检其声韵,复是夷则,于今尚在。而芳一代硕儒,斯文攸属,讨论之日,必应改古,深有明证。乾龟之辨,恐是历岁稍远,伶官失职。芳久殂没,遗文销毁,无可遵访,臣等谨详《周礼》,分乐而序之。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族为徵,姑洗为羽,若乐六变,天神可得而礼。函钟为宫,大族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若乐八变,地示可得而礼。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族为徵,应钟为羽,若乐九变,人鬼可得而礼。至于布置,不得相生之次,两均异宫,并无商声,而同用一徵。《书》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八音克谐,神人以和」。计五音不具,则声岂成文。七律不备,则理无和韵。八音克谐,莫晓其旨。圣道幽玄,微言已绝,汉魏以来,未能作者。案《春秋》鲁昭公二十年,晏子言于齐侯曰:「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服子慎《注》云:「黄钟之均,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一悬十九钟,十二悬二百二十八钟,八十四律」。即如此义,乃可寻究。今案《周礼》小胥之职,乐悬之法,郑注云:「钟磬编县之,二八十六枚」。汉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献呈,汉以为瑞,复依《礼图》编悬十六。去正始中,徐州薛成送玉磬十六枚,亦是一悬之器。检太乐所用钟、磬,各一悬十四,不知何据。魏侍中谬袭云:《周礼》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今之乐官,徒知古有此制,莫有明者。又云:「乐制既亡,汉成谓《韶武》、《武德》、《武始》、《大钧》可以备四代之乐。奏黄钟,舞《文始》,以祀天地;奏太簇,舞《大武》,以祀五郊、明堂;奏姑洗,舞《武德》,巡狩以祭四望山川;奏蕤宾,舞《武始》、《大钧》,以祀宗庙。祀圜丘、方泽,群庙祫祭之时则可兼舞四代之乐。汉亦有《云翘》、《育命》之舞,罔识其源,汉以祭天。魏时又以《云翘》兼祀圜丘天郊,《育命》兼祀方泽地郊。今二舞久亡,无复知者。臣等谨依高祖所制尺,《周官·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之分,磬氏为磬倨(句)之法,《礼运》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义,以律吕为之剂量,奏请制度,经纪营造。依魏晋所用四厢宫悬,钟、磬各十六悬,埙、篪、筝、筑,声韵区别。盖理三稔,于兹始就,五声有节,八音无爽,笙镛和合,不相夺伦,元日备设,百寮允瞩。虽未极万古之徽踪,实是一时之盛事。
窃惟古先哲王,制礼作乐,各有所称:黄帝有《咸池》之乐,颛顼作《承云》之舞,《大章》、《大韶》,尧舜之异名,《大夏》《大濩》,禹汤之殊称,周言《大武》,秦曰《寿人》。及焚书绝学之后,旧章沦灭,无可准据。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迎神庙门奏《嘉至》,皇帝入庙门奏《永至》,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通所作也。高祖六年,有《昭容乐》、《礼容乐》,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武德》者,高祖四年作也,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舜《韶舞》,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舞,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明天下之安和也。孝景以《武德舞》为《昭德》,孝宣以《昭德舞》为《盛德》。光武庙奏《大武》,诸帝庙并奏《文始》、《五行》、《四时》之舞。及卯金不祀,当涂勃兴,魏武庙乐改云《韶武》,用虞之《大韶》、周之《大武》,总号《大钧》也。曹失其鹿,典午乘时,晋氏之乐,更名《正德》。自昔帝王,莫不损益相缘,徽号殊别者也。而皇魏统天百三十载,至于乐舞,迄未立名,非所以聿宣皇风,章明功德,赞扬懋轨,垂范无穷者矣。
案今后宫飨会及五郊之祭,皆用两悬之乐,详揽先诰,大为纰缪。古礼,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夫判悬,士特悬。皇后礼数,德合王者,名器所资,岂同于大夫哉。《孝经》言:「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即五精之帝也。《礼记·王制》「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论语》,「禹卑宫室,尽力于沟洫」,「恶衣服致美于黻冕」。何有殿庭之乐过于天地乎?失礼之差,远于千里。昔汉孝武帝东巡狩封禅,还祀泰一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皆尽用,明其无减。普泰元年,前侍中臣孚及臣莹等奏求造十二悬,六悬裁讫,续复营造,寻蒙旨判。今六悬既成,臣等思钟磬各四,鈲镈相从,十六格宫悬已足,今请更营二悬,通前为八,宫悬两具矣。一具备于太极,一具列于显阳。若圆丘、方泽、上辛、四时五郊、社稷诸祀,虽时日相交,用之无阙。孔子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传曰:「鲁有禘乐,宾祭用之」。然则天地宗庙同乐之明证也。其升斗权量,当时未定,请即刊校,以为长准。
周存六代之乐,《云门》、《咸池》、《韶夏》、《濩武》用于郊庙,各有所施,但世运遥缅,随时亡缺。汉世唯有虞《韶》、周《武》,魏为《武始》、《咸熙》,错综风声,为一代之礼。晋无改造,易名《正德》。今圣朝乐舞未名,舞人冠服无准,称之文、武舞而已。依魏景初三年以来衣服制,其祭天地宗庙:武舞执干戚,著平冕、黑介帻、玄衣裳、白领袖、绛领袖中衣、绛合幅裤袜、黑韦鞮;文舞执羽龠,冠委貌,其服同上。其奏于庙庭,武舞、武弁、赤介帻、生绛袍、单衣绛领袖、皂领袖中衣、虎文画合幅裤、白布袜、黑韦鞮;文舞者进贤冠、黑介帻、生黄袍、单衣白合幅裤,服同上。其魏晋相因,承用不改。古之神室,方各别所,故声歌各异。今之太庙,连基接栋,乐舞同奏,于义得通。
自中原丧乱,晋室播荡,永嘉已后,旧章湮没。大武皇帝破平统万,得古雅乐一部,正音歌五十曲,工伎相传,间有施用。自高祖迁居,世宗晏驾,内外多事,礼物未周。今日所有《王夏》、《肆夏》之属二十三曲,犹得击奏,足以阐累圣之休风,宣重光之盛美。伏惟陛下仁格上皇,义光下武,道契玄机,业隆宝祚,思服典章,留心轨物,反尧舜之淳风,复文武之境土,饰宇宙之义刑,纳生人于福地,道德熙泰,乐载新声,天成地平,于是乎在。乐舞之名,乞垂旨判。臣等以愚昧参厕问道,呈御之日,伏增惶惧(《魏书·乐志》。普泰中,前废帝诏录尚书长孙稚、太常卿祖莹营理金石。永熙二年春,稚、莹表。)。
上前废帝疏 北魏 · 羊深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二
臣闻崇礼建学,列代之所修尊经重道,百王所不易。是以均塾洞起,昭明之颂载扬;胶序大辟,都穆之咏斯显。伏惟大魏乘乾统物,钦若奉时,模唐轨虞,率由前训。重以高祖继圣垂衣,儒风载蔚,得才之盛,如彼薪槱。固以追隆周而并驱,驾炎汉而独迈。宣皇下武,式遵旧章,用能揄扬盛烈,聿修阙美。自兹已降,世极道消,风猷稍远,浇薄方竞,退让寂寥,驰竞靡节。进必吏能,升非学艺。是使刀笔小用,计日而期荣;专经大才,甘心于陋巷。然治之为本,所贵得贤,苟值其人,岂拘常检。三代两汉,异世间出。或释褐中林,郁登卿尹;或投竿钓渚,径升公相。事炳丹青,义在往策,彼哉邈乎,不可胜纪。
窃以今之所用,弗修前矩。至如当世通儒,冠时盛德,见征不过四门,登庸不越九品。以此取士,求之济治,譬犹却行以及前,之燕而向楚。积习之不可者,其所由来者渐矣。昔鲁兴泮宫,颂声爰发,郑废学校,《国风》以讥。将以纳民轨物,莫始于经礼;《菁莪》育才,义光于篇什。自兵乱以来,垂将十载,干戈日陈,俎豆斯阙。四海荒凉,民物凋敝,名教顿亏,风流殆尽。世之陵夷,可为叹息。
陛下中兴纂历,理运维新,方隅稍康,实维文德。但礼贤崇让之科,沿世未备;还淳反朴之化,起言斯缪。夫先黄老而退《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玄虚而贱儒术,应氏所以亢言。臣虽不敏,敢忘前载。且魏武在戎,尚修学校;宣尼确论,造次必儒。臣愚以为宜重修国学,广延胄子,使函丈之教日闻,释奠之礼不阙。并诏天下郡国,兴立儒教。考课之程,咸依旧典。苟经明行修,宜擢以不次。抑半筲喋喋之才,进大雅汪汪之德。博收鸿生,以光顾问;絷维奇异,共精得失。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余,渐知礼乐之用。岂不美哉!臣诚暗短,敢慕前训,用稽古义,上尘听览。伏愿陛下垂就日之监,齐非烟之化,傥以臣言可采,乞特施行(《魏书·羊深传》)。
上节闵帝出师表 北齐 · 高欢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臣某言:故天柱大将军荣援立圣明,中兴宝历,而屠戮衣冠,升降自己,其勋虽大,厥咎亦深,以过比功,则功不补过。永安之末,国祀权移,疑贰已彰,遂加大戮。君犹天也,理绝雠怨。而世隆等鸠集犬羊,倾覆京邑,大行幽执,酷害贼首,且自立六王,擅相署置,或权重上将,或官兼宰相,辅淫贪乱,肆行凶恶,卖官鬻狱,专货求财,政令无恒,朝改暮易,虽复南山之竹,岂可尽言。陛下龙德光天,翻飞紫极,斯乃宗庙之威灵,亿兆之念望。而世隆等阻众安忍,自以为功,带甲勒兵,唐突宫省,篡逆之渐,昭然有徵。臣本无勋庸,滥叨非据,位班台铉,爵等藩王,质薄任隆,忧深责重,常恐颠沛,负之无力。主忧臣辱,先达明规,主辱臣死,微臣宿志,况拥百万之师,罄四海之锐,而坐观成败,不恤国家之难哉。方将总驭大军,吊民伐罪,其指麾形势,备在檄书。若世隆等退出藩维,奉辞廷阙,臣便按甲休兵,一无所预,事宁之后,泥首归愆,矫命专征,分甘鈇钺。若固执逆谋,敢拒义师者,当戮其妻孥,罪延三族。伏愿陛下留神省察,照臣丹款,大勋克举,拜手有期,心驰象阙,载怀罔极(《文苑英华》六百十四。)。
诗 北魏 · 元恭
押翰韵
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
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
时运正如此,惟有修真观(○魏书前废帝纪。北史节闵皇帝纪。《诗纪》百八。)。
答群臣劝进(建明二年二月己巳)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自量眇身,是以让执。然王公勤至,不可拒违。今敬承所陈,惟愧弗堪负荷耳(《魏书·前废帝纪》)。
大赦改元诏(普泰元年二月己巳)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朕以寡薄,抚临万邦,思与亿兆,同兹庆泰。可大赦天下,以魏为大魏,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其税市及税盐之官,可悉废之。百杂之户,贷赐民名,官任仍旧。天下调绢,四百一匹。内外文武,普岩四阶;合叙未定第者,亦沾级。除名免官者,特复本资,品封依旧(《魏书·前废帝纪》)。
改皇帝称帝诏(普泰元年二月庚午)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朕以眇身,临王公之上,夕惕祗怀,若履冰谷。赖七庙之灵,百辟忠诚之举,庶免坠殁。夫三皇称皇,五帝云帝,三代称王,迭冲挹也。自秦之末,竞为皇帝。忘负乘之深殃,垂贪鄙于万叶。予今称帝,已为褒矣!可普告令知(《魏书·前废帝纪》)。
沙汰之徒预参选限诏(普泰元年三月戊戊)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顷官方失序,仍令沙汰,定员简剩,已有判决。退下之徒,微亦可悯。诸在简下,可特优一级,皆授将军,预参选限,随能补用(《魏书·前废帝纪》)。
上前废帝劝进表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六
否泰沿时,殷忧启圣,故六飞在御,三石兴符。伏惟陛下运属千龄,智周万物,独昭系象,妙极天人,宝历有归,光宅攸属,而将安独善,不务兼济,灵命徘徊,幽明载伫。伏愿时顺讴谣,念兹宗┙,用舍劳疾,允答人神(《魏书·前废帝纪》。长广王晔建明二年三月至邙南。尔朱世隆奉广陵王东门之外,行禅让之礼。群臣上表云云。)。
朱岱林墓志铭 北齐 · 朱敬修
出处:全北齐文卷八
君讳岱林,字君山,乐陵湿沃人也。自辛朝丧历,昌户衔书,亲以建社,贤亦启国,扶封于邾,公加茅土,方曹析壤,媲鲁称雄。别有由谥立姓,因字为氏,斯即去邑从朱,盖是殊方共致。卯金则司空佐命,当涂即领军赞业,整在晋嗣美,表于赵垂名。所为杞梓继生,公侯间起,哲人世挺,衣冠代。曾祖霸,儒该丘素,术尽从横,魏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安远将军、平州刺史。俗邻疆场,布以威恩,酹酒空陈,夜金不受。于后谤言及乐,谗巧乱邹,倏尔鹰扬,翻然鹊起,拥乡里三千余户,来逝河南。值元嘉之末,朝多丧乱,不获其赏,仍居青州之乐陵郡。祖法弘,下帷耽艺,闲静自得,举秀才,释褐南平王府,行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中。礼阁有声,含香擅美,后迁司徒府咨议参军事,亡赠鸿胪卿。父孝祖,清规胜范,地美才高。俄而魏高祖孝文皇帝熊罴竟骋,苍兕争先,化洽江湘,令行天下,录奇异于岩薮,访隐逸于闾阎。起家除槃阳县令,转北海太守。流涕孟侯,歌谣稚子,从今𠞱古,并驾分驱。君膺兹秀气,禀是淳和,三棘六里,方珠比玉,左智右贤,拟龙齐凤,得嗟蔡子,见重侯相。聿始十余,身离艰苦,晨号夕踊,柴毁骨立。遂使鸠来栖集,马惙刍草,精通飞走,操贯幽明。魏广陵王爱善如苍,好书比德,俾侯南服,妙选英佐,托以金兰,征为国常侍。辞不获已,俛僶从职。而侯嬴荷昐,难交公子;介推逃赏,终远晋文。未逾十旬,还以病解。后彭城王又以皇枝之贵,作牧东秦,召为主簿,久而从命王藉甚有素,不苦抑遣,终遂干木之心,乃申安道之志。君雅量之地,无际可寻,元昆季弟,推之京宦同于得丧,等概荣枯,含章韬彩,藏明晦用。兄元旭,散骑常侍,出除南兖州刺史。弟叔业,通直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高冠映日,长戟陵风,誉满京华,声驰宇县。纵赵孝之让礼食,曾何足云;鲁恭之就否名,讵堪方此。魏廷尉卿崔光韶,侍中贾思伯,并聪敏当世,器局标时,结四子七贤之交,饮醑投水之密,留连宴熹,付写衿期。黄门郎徐纥,与君意得言忘,处权居要,恒思不次之举,还疑志不可夺,宴言之暇,聊申微旨。君答云:「昔人有以术忓帝,或道质□王,譬之鳞羽,本乖飞伏,而平生庸短,未希簪绂,如斯之贶,乞不加己」。纥爱人以礼,兼相钦尚,从其所好,不敢絷维。普泰之季,水德不竞,苍云盖野,紫日生天。乌合蚁徒,聚三齐之地;竖牙呜角,凭十二之险。不异井中,虚言圣出;何殊辙□,妄号神人。拔本塞源,摧兰夭桂,春秋五十有四,遐迩悲噎,闻见涕零。惟君大度不群,峻□孤上,托宿假道,唯仁与义,规矩成则,物我兼忘,非夷非惠,不石不玉,恻隐同于子鱼,友悌侔于伯雅。何忽儋山石折,智士遽倾。以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二月乙卯朔六日甲申,葬于百尺里东五里。第四子敬脩,自惟罹此荼毒,眇然咳幼,离奇以生,龙钟而立,穷而匡子,温惭闵骞,岵山难陟,过庭无训。携锄而感,言下集冠之禽;攀松弗昭,宁降成坟之鸟。空追士季瞻像,载兴伤恸,日磾观状,益增酸哽。磬兹鄙拙,式序徽猷,思与泣俱,文兼溺落,先言多不备述,往行尽是阙如,良由才非作者,情隈芜次。从父兄敬范,史君伯第三子,脱略荣华,不应征聘,沈深好古,尤工摛属,勒铭黄壤,以播清风。辞曰(碑拓本。案:朱敬修撰序,朱敬范撰铭。)。
北齐高祖论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昔张让段圭。浊乱天下。汉召董卓。将显其诛。竟有小平之奔。曹氏因之。乃创霸业。郑俨徐纥。点辱皇猷。魏收尔朱荣。欲洗濯宫掖。遂至河阴之祸。齐人藉此。用承明命。故曰乱者理之源。机者命之兆。不可失也。神武崖岸高竦。器宇深沈。望之俨然。风尘自远。听之逾厉。雷霆或闻。至乃足践列星。声振原地。赤色映团焦之外。青□立旅宿之门。汉高由之自负。徒属以之增畏。此所谓历数在躬。推之不可去也。于时魏德已衰。偫胡得志。孝庄殒于虏手。节闵系于凶徒。义士痛心。壮夫沥血。结党求同盟之会。仗剑想勤王之师者。往往而聚焉。所以因天下之心。览英雄之议。以普泰元年六月。建旗于信都。以讨尔朱兆为名。当时赵魏之豪。有高虔邕高敖曹封隆之李元诚卢文伟崔祖螭等尽其死力。盖代之杰。有尉景段荣彭乐窦泰匹娄昭薛孤延等共其奔走。然后数乱常之罪。显安忍之辜。发义帝之丧。三军缟素。承傕汜之逼。万里同心。莫不精勇感人神。雄略出天地。檄词未草。声已驰于贼庭。王诛欲加。命乃悬于鬼箓。但犬羊四合。觜距千偫。大战韩陵。然始得志。既而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开幕府以临外藩。分腹心而统京邑。虽生我者父母。立我者高王。既怀震逼之威。易为芒刺之说。周郑交恶。衍殖构氛。赵鞅畏谗。遂起晋阳之甲。襄王失据。乃有居氾之悲。虽表数相仍。公怒未怠。紫宸不可久旷。丹穴难以更熏。遂应飞来之谣。乃议迁都之便。关西河北。剪为寇雠。天平永熙。便成敌国。于是疆埸大骇。钲鼓相闻。邙山之师。杖马捶而自免。沙苑之役。跨驼驼以遁归。胜负相参。波澜不定。丰功厚利。各有可观者焉。昔魏祖西征。中道不豫。晋景南伐。回兵乃殂。此并业未半而意穷。功垂成而景促。是以留连末命。委曲临终。不可尽也。寻高祖其辞魏帝之表。可谓其言也哀。顾太子之言。可谓其事也尽。方诸前代。各一时也。若乃推诚与人。怀旧不舍。择子如之虱。看尉景之肱。喻高昂于肝胆。委侯景于半体。此明达也。牵马麦田。不饮社酒。此严断也。放李穆之归。使其富贵。感虎兕之对。以劝事君。此宏量也。故能废立虽多。不失臣节。兵锋屡折。人望犹存。即与夫嬖贾充忌荀彧。不同时也。
尚书比部郎中萧府君墓志铭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一
呜呼。兰陵萧君。蕴贤人之业。藏佐世之德。大君未尽其力。生人未享其福。钟厉遘痾。殒灵休时。哀哉。君讳存。字成性。梁武帝季子鄱阳王恢之裔。五世祖唐刑部尚书生雅州都督。都督生左卫长史元恭。长史生密州莒县主簿旻。主簿生扬州府功曹颖士。颖士字茂挺。特达聪明。业于上才。以诗书礼乐皇帝王霸之术为己任。开元中进士擢第。灵凤神龙。焕乎文章。高价风驰。撼动八荒。是时禺禺昂昂。贤隽之士。揖涯岸。趋闻望。如百川之委溟海。偫山之仰嵩岱。君即功曹之子也。禀乾坤清粹之气。聚而为德义。散而为识度。行可以辅教。才可以拯时。大抵根儒术。尚名理。喜言人之善。锄人之恶。其馀九流百氏。质文沿革。虽千古夐绝。如以眸子视左右掌也。大历初。与昌黎韩愈天水赵赞博陵崔造素友善齐名。李大夫栖筠领浙西。掇华刈楚。遂奏授苏州常熟县主簿。颜太师真卿典吴兴。纂文编韵。延纳以修术(疑)之任。宰相刘公晏司转运。与能咨画。奏授左金吾卫兵曹参军。明年迁廷尉评。建中包谏议佶掌盐铁。聆风钦旧。奏授监察御史。明年转殿中侍御史。自贞元元年夏至十年春。凡再为侍御史。四为尚书郎。初御史大夫张滂董戎。天子之俾君留务于上国。时主计者张权侵官。交关有司。君不阿挠。庭辩可否。哆南箕。烛光芒。繇是愁愤。乞守外职。竟罢归浔阳。君有草堂在庐山下紫霄峰。晚节学无生。得禅悦之味。每天气寥朗。神有所诣。辄驾紫骝。携酒壶学业。同紫府之客。恣游其上。弄泉坐石。不记早暮。无几何。登黄石岩之绝巅。谷飙䬟。丁毒腑脏。右体麻痹不仁。虽药膳充席(疑)。岐和叠迹。不得施其力焉。春秋六十二。十五年冬十月五日遘疾。十六年冬十月五日。卒于浔阳湓城之私第。遂以是年十一月十二日。权窆于承仙之西冈。未克葬于临汝故也。凡缨绂之伦。痛环璧之破碎。悲豫章之摧拔。莫不惊惋憯怛。向风凄欷焉。夫人河东裴氏。王父琎。越州仓曹参军事。皇考光辅。苏州吴县丞。资淑和之气。承礼义之训。阴范内则。璨然有光。有子四人。曰夐曰东曰愿曰奂。咸端素温良。克荷家声。吞茹荼蓼。若绝生理。今相国齐公抗。河南尹张式。给事许孟容。郑郢州正则。兵部杨郎中凭。凭弟吏部郎中凝。卢辅阙景亮。陆殿中澧。投分许与。期于莫逆。众君子振鳞奋翼。日薄霄汉。君未中寿。独归泉壤。匣有豪曹。枥有飞黄。不发不驰。埋骨摧铓。可哀也哉。可哀也哉。相国于君有死生之交情。至于葬旧乡。抚嵇绍。盖馀力也。足以慰其精灵焉。载后学小子。日游于藩。故遗芳盛烈。备得详悉。见托志录。衔酸为铭。铭曰。
崇山郁郁连西冈。青龙白虎为寿堂。灵其少安乐且康。旄头不明归旧乡。
六朝门 三废帝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明庄节闵并罹殃,命在朱高二悖王。
已叹一年三易换,更嗟殴辱下东廊。
儒言 其五十七 澄定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二
唐李石谓:「人君学问不劳专意经义,然亦不可不读,知其大意,以澄定意气」。善乎其言也!所谓识其大者,何以加此?盖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既不同,而学乃一等邪?不然,高贵乡公、节闵帝讲辩于朝夕亡灭之际,与博士争一日之长,乃贤于文、景欤?
魏十四主东魏一主(拓跋圭以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称帝,什翼犍之孙也,在位十二年,被弑。明元,十四年。太武,二十九年,被弑。文成,十三年。献文,六年。传位于子孝文,二十八年。宣武,十四年。孝明,十三年,被弑。孝庄,二年,被弑。节闵,一年,被弑。孝武,一年,被弑。东魏孝静,十七年,被废。西魏文帝,十八年。子钦,三年,被废。恭帝,二年,丙子禅于周。共一百五十九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曷韵
拓跋圭之先世居朔野,自晋悯建兴三年诏进猗卢爵为代王,开国所自始也。及孝武之世,秦苻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之北,其孙圭依母走依贺纳,不数年而即位。乘慕容之衰,南取并州,东举幽、冀,称魏,僭号,遂命朝野束发加帽,分尚书诸曹,置五经博士,命郡县大索书籍。圭虽戎狄,而进乎中国,岂飞鸮食桑椹而音始改,习渐使然;抑厉人取夜火而视所生中情自逼邪?明元绍绪,寇盗群起,乃能歼渠散胁以安内,筑塞修边以攘外,其规模益远矣。太武继之,摧赫连,取统万,枭蒲洪,开关中,吞辽羯,臣燕冯,虏沮渠,并河右,高车稽颡,蠕蠕匿形。奈何哉雄心不已,思造瓜步饮江湖以疗渴,竟至六州皆赤地而无馀。宋之遭掠不可胜,魏之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宗爱逞逆,吾犹恨佛狸之不死于卯而死于辰也。所幸文武镇静,中外复宁。献文清刚,付托有子。及孝文亲政,乐善好贤,情如饥渴。移风易俗,雅慕中原。禁胡服而断北语,定族姓而改元氏。亲祠孔子,广立四门。自左衽以来,文治之盛未有至于斯者,可以为文矣!惜乎宣武弗负,孝明幼冲,胡后宣淫,毒主开衅;于是尔朱荣兴晋阳之甲,挥鞭伊雒。母后幼主殒首河阴,公卿百官濡血马足。虽孝庄勇决,手刃贼臣,而轻兵叩宫,祸不旋踵。节闵幽酖于门下,孝武奔死于长安,孝静立于高欢,为澄所殴,为洋所残。文帝立于宇文,至钦而废,至廓而禅。东西分裂,相继皆亡。虽天厌夷德,假手齐周,以授命隋、唐;然而传主十四,历年百六,风声文物,斑斑可考。以视宋、齐、梁、陈朝倾暮夺,未能望其肩背也。予读《北史》而重慨夫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信夫。
胡人左辫安能脱,羊质豺心空苟活。
魏圭束帽始吞华,分曹置学何超越。
明元平盗复防边,大武雄材谁敢越。
兖豫幽雍入并包,自淮逾汉供彼捋。
佛狸未应卯年谣,春燕无家总林末。
天道何曾遂果无,槊贯婴儿还自剟。
浚弘相继北南休,孝文出类文风豁。
迁乔出谷岂徒然,以夏更夷如洗抹。
文治终难久属夷,夷运百年应易拨。
宣武閒居失搆堂,孝明冲子漫嗟咄。
杨白花已河阴沉,尔朱荣向雒阳喝。
庄闵逾年禄永终,东西自此名分割。
东雒长柯寄六浑,西安大柄繇黑獭。
堪怜孝武入长安,辞汤得火徒蹩躠。
东静及身遇高洋,西文再传终拓跋。
吁嗟元魏洵狄豪,百五十龄天乃夺。
君看齐周二纪馀,接瞬中原归我挞(拓跋氏自晋悯帝诏进猗卢爵代王,及符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北,其孙圭至安帝戊戌僭号,为太祖道武帝。清河王绍弑之。子齐王嗣诛绍,为太宗明元帝。子焘立,为世祖太武帝。中常侍宗爱弑之。太子晃先一岁卒,孙浚立,为高宗文成帝。子弘立,为显祖献文帝。传子宏,称太上皇帝。又五年,太后弑之,宏改姓元氏,为高祖孝文帝。子恪立,为世祖宣武帝。子诩立,为肃宗孝明帝。胡太后弑之,立临洮王世子钊。尔朱荣杀后及钊,立献文孙长乐王子攸,为敬宗孝庄帝。尔朱兆弑之,立长广王晔,一年,尔朱世隆废之。立广平王恭,为节闵帝。高欢灭尔朱,并酖节闵,立孝庄孙平阳王脩,为孝武帝。奔长安,就宇文泰,为泰所酖。欢立孝文子清河世子善见,为孝静帝,号东魏。己巳,高洋弑之。泰立孝文孙南阳王宝炬,为文帝。子钦立,泰废之,立文帝第四子廓,为恭帝。丙子,禅于周,宇文护弑之。)。
附北齐五主(高洋以梁大宝元年庚午篡东魏,是为文宣。神武渤海王欢之子,文襄大将军澄之弟也。在位十年。子殷立,洋弟演废之自立,是为孝昭,一年。弟湛立,杀其子百年,是为武成,四年。传子纬,又三年殂。后主纬,以十一年丙申奔邺,丁酉被擒,周主杀之,夷其族。共二十七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齐主洋与其父渤海王,皆两截人也。欢初见尔朱,不加羁绊,而剪其悍马,竟不蹄齧,起谓荣曰:“御恶人,亦犹是。”遂说以乘时奋发,成其霸业。及荣以胁主被诛,兆为弑君行虐。欢因天下心,率六州之众尽灭尔朱氏。以顺讨逆,如汤沃雪。可不谓绝世英豪、出群谋略乎?独奈何酖节闵于门下,走孝武于长安,举桓、文之功而有操、懿之迹,深可惜也。然能抱逐君之惭,尽恭以事静帝,没身不怠。奸雄戢志如斯人,亦可称矣。鲜卑小儿,举觞属主,詈为狗脚,朕殴而幽之。今古乱臣,未有逞凶逆于阶陛之上,作如此举动者。膳奴之刃,宜哉!太原公神彩英畅,既服群情,遂移魏祚。当其刀斩乱丝,非凡识虑早为父知;安能终身北面,不及父兄,卒从母训乎?得国之初,三方鼎峙。每临行阵,屡犯艰危。后以功业自矜,肆酒纵欲;沉谏臣于流中,烧两弟于地穴;俾元族之尽赤裸羞形而自涂。嗟!狡童之善终,岂遑恤于孱子?常山入纂,子殷出宫。邺中天子气,难令济南无他矣。长广效颦,毙百年于乱梃。虽孝昭贤明,武成暴淫,不可同日语;其攘位除逼,后先同轨也。高纬昏狂尤甚,盲人入而国家破,明月沉而桃枝王。琵琶曲罢,鼙鼓声喧。之晋之邺,东走就擒。虽欲行乐酣歌,守黄河以北,作一龟兹国,其可得乎?身殒族夷,周之于齐,亦如齐之于魏。魏元齐高,不二十年,而九京之下裂眦相指。恢恢不漏,岂非天欤?
六浑呈身繇剪马,蛟龙云雨初飞洒。
长歌赵郡天遣来,殷冀主人皆接踝。
尔朱穷暴自成灰,黑獭非常难遽扯。
逐主怀惭复事君,东分魏国犹相假。
挥拳詈狗独何人,膳奴屠尔真如猳。
太原神彩众皆惊,父龙兄虎终居下。
已成篡夺日骄淫,颠痴皇帝繇来寡。
有弟双教绝地牢,元宗那得思全瓦。
传位常山本戏言,子殷出舍依谁把。
孝昭获嗣果齐英,济南必杀何为者。
长广从兹亦效颦,百年乱梃畴招惹。
可怜后主羞语言,一曲琵琶播朝野。
无愁天子善歌弹,开府苍头工拉打。
百升谣布明月沉,平阳晋邺同倾厦。
夷人之族亦自夷,疏而不漏皆天也。
苏州城内访古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出处:此诗收于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其中第一、二、三、五、六首又载《洪弃生先生全集》。
湖里归来城里游,乐(编者按:「乐」,《台湾诗荟》作「皋」。)桥前后酒家楼。
专诸巷近要离远,偏是吴侬爱虎邱。
钱圃(作者注:「广陵王?。」)韩桥(作者注:「蕲王。」)燹火经(编者按:「经」,《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误作「径」,据《台湾诗荟》、《洪弃生先生全集》改。),荷塘柳岸尚青青。
南园已作空王地,赖有沧浪子美亭。
临顿桥边衢路长,驱车更访古沧浪。
锦衣大树将军尽,留得钱家鼎甲坊(作者注:「钱棨三元坊。」)。
胜地茶花当武源,吟诗想像到梅村。
梦楼(作者注:「王文治多联字。」)去后无人问(编者按:「问」,《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作「询」,据《台湾诗荟》改。),惟我来寻拙政园。
倪迂遗迹北城隈,巷近潘家路几回。
狮子林中太湖石,玲珑无数玉峰颓。
两岸人家夹绮罗,湔裙碧水市门过。
下塘街畔桃花舫,更比山塘画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