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左思别传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字太冲齐国临淄人
父雍,起于笔札,多所掌练,为殿中侍御史
蚤丧母,雍怜之,不甚教其书学,及长,博览名文,遍阅百家。
司空张华辟为祭酒贾谧举为秘书郎诛,归乡里,专著述,齐王囧请为记室参军,不起,时为《三都赋》未成也。
后数年疾终,其《三都赋》改定,至终乃上。
初作《蜀都赋》云:金马电发于高口,碧鸡振羽而云披,鬼弹飞丸以礧礉,火井腾光以赫曦。
今无鬼弹,故其赋往往不同,为人无吏翰,而有文才。
又颇以椒房自矜,齐人不重也。
张载,问岷蜀事,交接亦疏。
皇甫谧西州高士,擎仲澡宿儒知名,非思伦匹,刘渊林卫伯舆并蚤终,皆不为赋序注也。
凡诸注解,皆自为,欲重其文,故假时人名姓也(《世说·文学篇》注。可均案:《别传》失实,《晋书》所弃,其可节取者仅耳。思行造《齐都赋》成,复欲赋三都泰始八年,妹芬为脩仪,因移家京师,求为秘书郎,历咸宁太康初赋成,《晋书》所谓构思十年者也。皇甫谧卒于太康三年,而为赋序,是赋成必在太康初,此后但可云赋未定,不得云赋未成也。其赋屡经删改,历三十馀年,至死方休。太康三年张载著作佐郎访岷蜀事,遂删鬼弹飞刃之语。又交挚虞,或尝以赋就正,此可因《别传》而意会得之者。元康六年后,为张华司空祭酒,容或有之,但不得云辟,至谓贾谧举为秘书郎诛归乡里。又谓挚仲治宿儒知名,非思伦匹。刘渊林卫伯舆并蚤终,皆不为《思赋序》注,凡诸注解,皆自为,则别传殊失实矣。贾谧本姓韩太康三年贾充世孙,至惠帝时用事,思之为秘书郎久矣。非所举,永康元年诛,太安二年张方京师兵火连岁,避乱,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余意度之,当是诛去官,久之遭乱客死,而云归乡里,非也,皇甫高名,一经品题,声价十倍,挚虞宿儒,与思同在贾谧二十四友中。要是伦匹,刘逵元康中尚书郎,累迁至侍中卫权卫贵妃兄子,元康初尚书郎,两人虽蚤终,何不可为《思赋序》注。况刘卫后进,名出皇甫下远甚,何必假其名姓,今皇甫序刘注在《文选》,刘序在《晋书》,皆非苟作,《魏志·卫臻传》云,作《左思》《吴都》及粗有文辞,至于为,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如裴此说,贵游好名,不嫌空疏,而踬于为,使自为,何至尘秽纸墨,别传道听途说,无足为凭。《晋书》汇十八家旧书,兼取小说。独弃别传不采,斯史识也。)
安陆国庙祭议 南朝宋 · 徐爰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
案《礼》,「慈母妾母不世祭」。
郑玄注:「以其非正,故传曰子祭孙止。」又云:「为慈母后者,为祖庶母可也。注称:「缘为慈母后之义。父妾无子,亦可命己庶子为之后也。」考寻斯义,父母妾之祭,不必唯子。江夏宣王太子,体自元宰,道戚之胤,遭时不幸,圣上矜悼,降出皇爱,嗣承徽绪,光启大蕃,属国为祖,始王夫人载育明懿,则一国之正,上无所厌,哀敬得申。既未获祔享江夏,又不从祭安陆,即事求情,愚以为宜依祖母有为后之义。谓合列祀于庙。(《宋书·礼志》四,大明四年,有司奏「安陆国土虽建,而奠酹之所,未及营立,四时荐飨,故祔江夏之庙。宣王所生夫人,当应祠不?右丞徐爰议。)
孝武帝谠言疏 北魏末 · 王椿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伏奉诏书,以风雹厉威,上动天眷,访谠辞于百辟,诏舆诵于四海。
宸衷悬切,备在丝纶,祗承兢感,心焉靡厝。
伏惟陛下启箓应期,驭育万物,承缀旒之艰运,纂纤丝之危绪,忘餐日昃,求衣未明,俾上帝下临,悯兹永济沟壑。
沧浪降戾,作害中秋
上帝照临,义不虚变。
窃惟风为号令,皇天所以示威;
雹者气激,阴阳有所交诤。
殆行令殊节,舒急失中之所致也。
昔澍雨千里,实缘教祀之诚;
炎精三舍,宁非善言之力。
谴不空发,徵岂谬应,谁谓盖高,实符人事。
伏愿陛下留心曲览,垂神远察,礼贤登士,博举审官,擢申滞怨,振穷省役。
使夫滋水没川之彦,毕居朝右;
仪表丹青之位,未或虚加。
圜土绝五毒之民,揆日息千门之费。
岩岩廊署,无不遇之士;
忪忪茕独,酒帛之恩。
则物见昭苏,人知休泰,徐奏《薰风》之曲,无论《鸿雁》之歌,岂不天人幸甚,鬼神咸忭(《魏书·王睿附传》)
求铸三铢钱表 北魏 · 高谦之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盖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
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
太公为周置九府圜法,至景王时更铸大钱。
秦兼海内,钱重半两。
汉兴,以秦钱重,改铸榆荚钱
至文帝五年,复为四铢。
孝武时,悉复销坏,更铸三铢。
至元狩中,变为五铢。
又造赤仄之钱,以一当五。
王莽摄政,钱有六等,大钱重十二铢,次九铢,次七铢,次五铢,次三铢,次一铢。
魏文帝五铢钱,至明帝复立。
孙权江左铸大钱,一当五百。
赤乌年,复铸大钱,一当千。
轻重大小,莫不随时而变。
窃以食货之要,八政为首;
聚财之贵,诒训典文。
是以昔之帝王,乘天地之饶,御海内之富,莫不腐红粟于太仓,藏朽贯于泉府,储蓄既盈,民无困敝,可以宁谧四极,如身使臂者矣。
昔汉之孝武,地广财丰,外事四戎,遂虚国用。
于是草莱之臣,出财助国,兴利之计,纳税庙堂。
市列榷酒之官,邑有告缗之令。
盐铁既兴,钱币屡改,少府遂丰,上林饶积。
外辟百蛮内不增赋者,皆计利之由也。
今群妖未息,四郊多垒,征税既烦,千金日费,资储渐耗,财用将竭,诚杨氏献税之秋,桑、儿言利之日。
夫以西京之盛,钱犹屡改,并行小大,子母相权,况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可以富益,何损于政,何妨于人也?
且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惟贵公私得所,政化无亏,既行之一地古,亦宜效之于今矣。
昔禹遭大水,以历山之金铸钱,救民之困。
汤遭天旱,以庄山之金铸钱,赎民之卖子者。
今百姓穷悴,甚于曩日,钦明之主岂得垂拱而观之哉?
臣今此铸,以济交乏,五铢之钱,任使并用,行之无损,国得其益,穆公之言,于斯验矣。
臣虽术愧计然,识非心算,暂充钱官,颇睹其理。
苟有所益,不得不言。
脱以为疑,求下公卿博议。
如谓为允,即乞施行(《魏书·高谦之传》,又见《通典》九)
孝武帝高欢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前持心血,远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体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间贰,近孙腾仓卒向彼,致使闻者疑有异谋,故遣御史中尉綦隽具申朕怀。
今得王启,言誓奶恻,反覆思之,犹所未解。
以朕眇身,遇王武略,不带尺刃,坐为天子,所谓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
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近虑宇文为乱,贺拔胜应之,故纂严,欲与王俱为声援。
宇文今日使者相望,观其所为,更无异迹。
贺拔在南,开拓边境,为国立功,念无可责。
群若欲分讨,何以为辞?
东南不宾,为日已久,先朝已来,置之度外
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
朕既暗昧,不知佞人是谁,可列其姓名,令朕知也。
如闻厍狄干语云:「本欲取懦弱者为主,王无事立此长群,使其不可驾御,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废之,更立余者」。
如此议论自是王间勋人,岂出佞臣之口?
去岁封隆之背叛,今年孙腾逃走,不罪不送,谁不怪王。
既为祸始,曾无愧惧,王若事君尽诚,何不斩送二首?
王虽启图西去,而四道俱进,或欲南度洛阳,或欲东临江左,言之者犹应自怪,闻之者宁能不疑?
王若守诚不二,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
王脱信邪弃义,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
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无知,或谓实可。
若为他所图,则彰朕之恶,假令还为王杀,幽辱齑粉,了无遗恨。
何者?
王既以德见推,以义见举,一朝背德舍义,便是过有所归。
本望群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到此。
古语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笑而道;
吾兄射我,泣而道之」。
朕既亲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笔拊膺,不觉歔欷(《北齐书·神武纪下》。帝据胡床,拔剑作色,子升乃为敕。)
孝武帝 北齐 · 高欢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荆州绾接蛮右,密迩畿服,关陇恃远,将有逆图。
臣今潜勒兵马三万,拟从河东而渡;
又遣恒州刺史厍狄干瀛州刺史郭琼、汾州刺史斛律金、前武卫将军彭乐拟兵四万,从其来违津渡;
领军将军娄昭、相州刺史窦泰、前瀛州刺史尧雄并州刺史高隆之拟兵五万,以讨荆州
冀州刺史尉景冀州刺史高敖曹济州刺史蔡俊前、侍中封隆之山东兵七万突骑五万,以征江左
皆约所部,伏听处分(《北齐书·神武纪下》)
上言行新政 北齐 · 高欢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建义之家,枉为尔朱氏籍殁者,悉皆蠲免(《魏书·出帝纪》:太昌元年上言。)
东魏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纸韵
魏纪曰:孝武帝既入关。渤海王高欢议立清河王子善见。以奉明帝之后。是为孝静皇帝。迁都于邺。为东魏。自是军国政务皆归相府。先是童谣云云。按青雀子谓静帝。实清河王世子。鹦鹉谓神武。即高欢也。后竟为齐所灭。
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
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乐府诗集》八十九。《北齐书》神武纪下。《诗纪》百九。)
魏孝武帝长安时谚 南北朝 · 无名氏
通鉴曰:梁中大通六年六月丞相欢谋迁都。帝遂下制书。数欢咎恶。欢勒兵南出。秋七月乙丑。魏主亲勒兵十馀万。屯河桥。以斛斯春为前锋。椿请精骑两千。夜渡河。掩其劳弊。帝始然之。黄门侍郎杨宽曰:椿若渡河。万一有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矣。帝遂敕春停行。椿欢曰:顷荧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间构。不用吾计。岂天道乎。丙午。欢引军渡河。戊申。帝西奔长安八月。入长安。以雍州廨舍为宫。以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咸取决焉。先是。荧惑入南斗。去而复还。留止六旬。上以谚云云云。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闻魏主奔。惭曰:虏亦应天象耶。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通鉴梁武帝纪。)
即位改元诏太昌元年四月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否泰相沿,废兴互有,玄天无所隐,精灵弗能谕。
大魏统乾,德渐区宇,牢笼九服,旁礴三光。
而上天降祸,运踵多难,礼乐崩沦,宪章漂没。
赫赫宗周,剪为戎寇,肃肃清庙,将成茂草。
胡羯乘机,肆其昏虐,杀君害王,刳剔海内。
竞其吞噬之意,不识醉饱之心。
自书契以来,未有若斯者已!
大丞相渤海王忠存本朝,精贯白日,爰举义旗,志雪国耻。
广阿之军,貔虎夺气,邺下之师,金汤失险。
近者四胡相率,实繁有徒,驱天下之兵,尽华戎之锐。
桴鼓暂交,一朝荡灭,元凶授首,大憝斯擒。
扬州济何,埽清伊洛,士民安堵,不失旧章。
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
朕以托体宸极,猥当乐推,祗握宝图,承兹大业。
得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若涉渊水,罔识攸津。
思与兆民,同兹嘉庆,可大赦天下。
中兴二年太昌元年(《魏书·出帝纪》)
赈赡孤老疾病诏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无侮茕独,事炳前经,惠此鳏寡,声留往册。
朕以薄德,作民父母,乃眷元元,寤言增叹。
今理运惟新,哀矜伊始,如有孤老疾病,无所依归者,有司明加隐括,依格赈赡(《魏书·出帝纪》)
议定条格诏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法启二门,则吏多威福。
前主为律,后主为令,历世永久,实用滋章。
非所以准的庶品,堤防万物。
可令执事之官,四品以上,集于都省,取诸条格,议定一途,其不可施用者,当局停记。
新定之格,勿与旧制相连。
务在约通,无致冗滞(《魏书·出帝纪》)
埋覆露尸诏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顷西土年饥,百姓流徙,或身倚沟渠,或命悬道路,皆见弃草土,取厌乌鸢。
言念于此,有警夜寐。
掩骼之礼,诚所庶几,行墐之义,冀亦可勉。
其诸有露尸,令所在埋覆,可宣告天下(《魏书·出帝纪》)
泛级诏太昌元年六月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内外百司普泛六级。
在京百寮加中兴四级,义师将士并加军泛岩六级,在邺百官三级,河北同义之州两级,河桥建义者加五级,关西二级。
诸受建明普泰封爵、岩级、优特之阶悉追(《魏书·出帝纪》)
租调诏太昌元年六月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间者凶权诞恣,法令变常,遂立夷貊轻赋,冀收天下之意,随以箕敛之重,终纳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过此,朕属念蒸黎,无忘寝食,加田桑始事,生业未滋,若顿依常格,或不周展。
今岁租调,且两收一丐,来年复旧(《魏书·出帝纪》)
遂阶诏太昌元年七月乙未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顷永安驭运,载育皇储,遂锡遂阶,以申国庆。
近经普泰,便尔中追。
今罪人既殄,旧章斯复。
宜述往旨,用卒前恩。
皇子岩二级,悉可还授。
文穆岩,故宜停寝。
若已受者,依例追之(《魏书·出帝纪》)
□大成乐名诏永熙二年春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以成「为」号,良无间然。
又六代之舞者,以大为名,今可准古为《大成》也。
凡音乐以舞为主,故于戈羽龠,礼亦无别,但依旧为文舞、武舞而已,馀如议(《魏书·乐志》。长孙稚祖莹表上新乐,复议。乐名为《嘉成》,孝武诏。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二。)
参佐永熙二年四月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参佐自三府以下,爰及外州,皆不得复加常侍及兼两员,虽已授者,亦悉追之(《魏书·出帝纪》)
申幽枉诏永熙二年五月庚寅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诸幽枉未申,事经一周已上,悉集华林,将亲览察。
脱事已经年,有司不列者,听其人各自陈诉。
若事连州郡、由缘淹岁者,亦仰尚书总集以闻(《魏书·出帝纪》)
大夫员外不带领诏永熙二年五月乙巳 北魏 · 元修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大夫之职,位秩贵显,员外之官,亦为匪贱。
而下及胥吏,带领非一,高卑浑杂,有损彝章。
自今已后,京官乐为称事小职者,直加散号将军,愿罢卑官者,听为大夫员外之职,不宜仍前散实参领
其中旨特加者,不在此例(《魏书·出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