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至正癸巳四月益斋先生阳坡先生典贡举。无燕会。仆与同年成行。罢则休于家。甚萧索也。岁乙未。南村李政丞,星洞安政堂典贡举。时李公之姑。□奇后母也。因献寿觞。故两学士皆设燕。然比旧减十之七八。丁酉科。李樵隐金思亭典贡举。李略设。金亦如之。但日数多耳。庚子科。金四宰韩商议典贡举。粗有前规。壬寅岁。□驾在清州。洪阳坡商议典贡举。如癸巳岁乙巳李樵隐知贡举。穑副之。岁己酉又如之。岁辛亥。穑知贡举田政堂副之。岁甲寅李评理,廉政堂典贡举。皆不设宴。今上即位。言者归咎阳坡。复设宴享。今数科矣。糜费不为少。言者又非之。请如己酉科。既而又以今庚申年主司。皆有亲在堂。当献寿。于是成均试员徐承旨。以父母在乡里。故请如癸巳。而廉公,朴公皆侍亲侧。依旧规设礼宴。仆于廉公为姻亲。于朴公为宗伯。法当与席。坐念身与斯会。唯乙未安政堂一席而已。今又数夜骨酸睡不着。难于具冠带。起居尊长之前。吟成一篇。拜呈东亭座下。幸电览 元末明初 · 李穑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四
荣亲荣亲匪观美,欲振文风劝臣子。
东方盛事在主文,无贤不肖皆歆企。
门前桃李雨露浓,榜上龙虎风云起。
孀亲在堂一笑春,具庆由来诚不易。
我登第时不开筳,刚断皆服阳坡贤。
乙未之席因荣安,星洞夜阑闻管弦。
丁酉思亭如梦中,尔后寂寂繁华空。
庚子主司两将军,貔貅门户屯如云。
我在新京不见招,瑞谷寂寂明斜曛。
壬寅清州望诸陵,尝胆政苦心兢兢。
乙巳侥倖陪樵翁,旧法一革何从容。
淡飧凉卧山僧如,大官豆腐盘堆蔬。
己酉以来仿中国,乡试殿试仍中书
有司大设恩荣宴,儒风之盛千龄旦。
忽尔龙升鼎湖水,三年无改虚语耳。
丙辰丁巳连两科,共贺朝廷尚儒士。
烹羊积桂锦裁花,致丰匪欲争奢华。
太平之期在今日,回首玄陵飞暮霞。
虚堂坐数十二科,惆怅流光如逝波。
残生颇愿目盛会,父母在上熏中和。
独恨炎官稍张势,低头静坐安乐窝
人言一饮亦天定,援笔言志非为歌。
昨与同年郑签书朴判书,李判事。各携酒果。饯庸夫四宰江南之行。唯宋判事以妻丧不至。则居京者六人耳。自癸巳至今二十八年矣。散而之四方。不幸而入九京。念之伤心。庸夫当国家危疑之际。被选入见天子。风彩倾一时。而吾四人者。皆居散地。萧索之甚。然谈笑雍容。虽盛馔华筵。张乐献酬。无以过之。微醉而出。乘月而归 元末明初 · 李穑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六
益斋阳坡侍中,榜开龙虎罗群雄。
回头二十八年耳,生离死别何悤悤。
今居城中只六人,庸夫独也垂朝绅。
方冬奉表入中国,邈自青丘朝紫宸
慈颜虽老亦喜动,阖国安危关一身。
我辈萧条惜解携,渺渺目送鲸涛西。
私情公义不相掩,但愿归期无少稽。
庸夫少年淮上游,中岁又见姑苏秋。
更向钟山吹玉笛,老狂政恐惊中州
平生忠孝当两全,有才遭时非偶然。
三韩之心达天子,上下交孚千万年。
病馀看花我不靳,梅花盛开公方旋。
醉中桃李满门庭,肯厌朝朝呼解酲。
曲城府院君。命工作元岩宴集图。追慕玄陵也。使季子承旨庭秀。携以相示。志其后。予观山野树林。掩映毡庐。宛然在目。而诸老宴集其傍。风采足以镇一时。而耸动后世。故直书其事而归之。情不能已。吟成长歌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灰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八
玄陵南幸天涯回,元岩驻跸山崔嵬。
树林掩映原野阔,毡庐中峙无纤埃。
当时七老在左右,嵔然硕德兼雄才。
群情倚重似柱石,丹青焕赫梁栋材。
欣欣喜色向松岳,汛扫陵庙真时哉。
乐矣饮酒闻弦歌,大平和气方鼎来。
山首题珠玉落,璀璨似向金盘堆。
诸公赓和皆绝唱,益斋老笔辉三台
曲城用意何深长,图形垂范如云台。
牧童不在丝竹列,作序瓦缶鸣如雷。
挂名图后又非望,当世大手休相猜。
大臣于国是元气,流通血脉消祸胎。
后人莫作绘事看,节义扶起三纲颓。
况于子弟敢自弃,归视郁郁庭中
乙巳己酉辛亥三科诸生。谓仆为座主。具酒食来享。于是邀益斋先生嗣子开城公。又邀同年安大夫郑政堂,先君门生朴政堂韩签书押坐。而李班樵隐之孙也。故诸生邀以来。大姨未闵开城,妻弟权大夫亦与焉。三科诸生。序齿交坐。□内官来赐□宣酝。拜饮入夜。于旅也。仆已醉矣。言不能详。略举忠孝二字以勉之。明日诣□阙谢□恩。情有所感。形于歌章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一
玄陵一代文章宗益斋樵隐真英雄。
在于穑也狗尾耳,续貂亦自称宗工。
三科群士天有期,变化如虎仍如龙。
序齿交坐始今日,白头座主居其中。
精神衰耗况多病,封君受禄君恩浓。
每思光岩泪如雨,又见天地吹东风。
东风浩荡乐声合,迭舞行酒琉璃钟。
嘉宾满座并美玉,开城联句思栎翁。
□中官奉□旨赐内酝,拜饮祝寿如华嵩。
乐而不淫和以节,志气浃洽何沨沨。
老翁喜甚吐肝肺,斯文血脉传无穷。
在于家门名曰孝,在于邦国名曰忠。
忠之与孝本一物,如水随地形不同。
我今醉矣言莫尽,汝向书中寻正宗。
灵台洒洒方寸赤,全体大用俱流通。
我自昏迷狭且小,扬汤止沸面发红。
后生可畏望不浅,努力树立重兴功。
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 其一 侍中骑骡访江西慧素上人 元末明初 · 韩脩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柳巷先生诗集
江上青山叠百层,一骡清影倒波澄。
须知所乐将何事,强道寻僧不在僧。
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 其二 郑中丞谪居东莱。对月抚琴 元末明初 · 韩脩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柳巷先生诗集
半轮江月上瑶琴,一曲新声古意深。
岂谓如今有钟子,只应弹尽伯牙心。
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 其三 郭翰林冒雨赏三池莲花 元末明初 · 韩脩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柳巷先生诗集
诗人嗜好与人殊,兴发阴晴岂有拘。
赏遍三池烦往复,要看绿叶泻明珠。
奉和益斋相国东国故事四诗 其四 金□□雪中骑牛游皱岩 元末明初 · 韩脩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柳巷先生诗集
线路萦纡入石间,羸牛踏雪倦跻攀。
岂唯稳跨无倾覆,诗眼将穷万玉山。
宋判事妻李氏挽词 元末明初 · 韩脩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柳巷先生诗集
夫人德合见玄孙,四十年前已九原。
里巷家家共嗟悼,况予受业益斋门。
次韵韩山君约谒益斋真堂 元末明初 · 郑枢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中
名姓曾叨榜中,鸡林门下共趋风。
浮生惯别身俱老,未路相逢道岂穷。
把酒最怜春水绿,哦诗长送夕阳红。
真堂有约吾何负,总角抠衣事栎翁。
东国四咏座主益斋侍中命赋) 其一 侍中(富轼)骑骡。访江西惠素上人 元末明初 · 郑枢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上
孤云出岫大江流,相国骑骡境转幽。
何事往来多邂逅,山僧沽酒共登楼。
东国四咏座主益斋侍中命赋) 其二 双明崔大尉(谠)雪后骑牛。游城北雏岩 元末明初 · 郑枢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上
两山栎雪培堆,蓦水穿云路几回。
莫说袁安高枕兴,何妨牛背觅诗来。
东国四咏座主益斋侍中命赋) 其三 郑中丞叙谪居东莱。每月明。弹琴违曙 元末明初 · 郑枢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上
云尽长空月在天,横琴相对夜如年。
帝鹃曲尽思无尽,谁把鸾胶续断弦(啼鹃中丞所制曲名)
东国四咏座主益斋侍中命赋) 其四 郭翰林(预)冒雨赏莲有诗 元末明初 · 郑枢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上
荷花漠漠雨丝丝,□顷方塘景特奇。
应为吟安一个字,尘中折角立多时。
座主李文忠夫人金氏挽章南村先生李公遂) 元末明初 · 金九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惕若斋先生学吟集卷之下
昔自先生梦两楹,伤心一十八年更。
琴书寂寞尘空满,亭榭荒凉月独明。
最恨堂前无嗣续,堪誇门下出公卿。
夫人此日遗环佩,回首南村涕泪倾。
洪政堂知贡举仲宣 其一 元末明初 · 金九容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惕若斋先生学吟集卷之上
吏材儒术总为良,扬历清华入政堂
昔日益斋言可验,一时倾望主文场。
益斋李齐贤 元末明初 · 卓光茂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景濂亭集卷之一
处世独持危,在家自慰衰。
圣门传一贯,吾道学而知。
次韵送定山李注簿益斋孙用洪武韵) 元末明初 · 成石璘
七言律诗 出处:独谷先生集卷上
源泉混混必盈科,悃愊知君不务华。
几度升堂学士宅,三年秉笔栎翁家。
高文耀世流传困,遗像惊人景慕多。
今见玄孙肩骨在,贺公馀庆咏而歌(自注。前朝李相国益斋先生撰东国史。余时以史官。执笔在侧。于今六十年矣。今春睹遗像于永嘉权公家。追想当年。感叹不已。其孙元翰林李寿林与余有游从之好。)
李密直(彰路) 元末明初 · 郑道传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三峰集卷之二
忆曾受业益斋门,独立当时亦有闻。
积善尽知馀庆在,老成虽远典刑存。
金尊美酒春长满,玉子纹楸日又曛(按后人评曰。李必以棋酒自娱者。)
最恨难将仙掌露,一杯救得文园(按后人评曰。司马相如为文园令。有消渴疾。李必病渴。)
文忠公益斋先生挽词 其一 元末明初 · 李崇仁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陶隐先生诗集卷之二
北学游中国,东还相五朝。
雄深追,正大失
梦奠楹间遽,修文地下遥。
酉风吹绋翣,凄断楚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