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公”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苏耽歌 魏晋 · 苏耽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苏耽桂阳人,少以至孝著称。一日,白母道果巳圆升举。有日,母曰:吾独恃尔,尔去,吾何依。耽乃留一匮封钥甚固。若有所需,告之,如所愿也,预为植橘。凿井及郡人大疫,但食一橘叶,饮一泉水,即愈。而后一鹤降郡屋,久而不去。郡僚子弟弹之,鹤乃举足画屋。若书字焉,其辞云。
乡原一别,重来事非。
甲子不记,陵谷迁移。
白骨蔽野,青山旧时。
翘足高屋,下见群儿。
我是苏仙,弹我何为。
翻身云外,却返吾居。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神仙部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夫至人无己,屈体申教,圣人无名,显用藏迹。故维摩诘降同长者之仪,文殊师利或现儒生之像,提河献供之旅,王城列众之端,抑号居士,时为善宿,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斯则神通应化,不可思议者乎!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傅大士者,即其县人也,昔岩溪蕴德,渭浦呈祥,天赐殷宗,诞兴元相,景侯佐命,樊滕是埒,介子扬名,甘陈为伍,东京世载,西晋重光,惟是良家,降神攸托。若如本生本行,或示缘起,子长子云,自叙元系,则云补处菩萨,仰嗣释迦,法王真子,是号弥勒,虽三会济济,华林之道未孚,千尺岩岩,穰祛之化犹远;但分身世界,济度群生,机有殊源,应无恒质,自叙因缘,大宗如此。案停水经云,「观世音菩萨,有五百身,在此阎浮提地,示同凡品,教化众生」,弥勒菩萨,亦有五百身,在阎浮提种种示现,利益众生,故其本迹,难得而详言者也。尔其蒸蒸大孝,肃肃惟恭,厥行以礼教为宗,其言以忠信为本,加以风神爽朗,气调清高,流化亲朋,善和纷诤,岂惟更盈毁壁,宜僚下丸而已哉。至于王戎吏部,邓禹司徒,同此时年,有怀栖遁,仍隐居松山双林寺,弃舍恩爱,非梁鸿之并游,拜辞亲老,如苏耽之永别,自修禅远壑(《艺文类聚》作远豁。)。绝粒长齐,非服流霞,若餐朝沆。太守王杰,言其诡诈,乃使邦佐,幽诸后曹,迄至兼旬,曾无假食,于是州乡愧伏,远迩归依,逃迹山林,肆行兰若。又自叙云,「七佛如来,十方并现,释尊摩顶,愿受深法,每至楗槌应叩,法鼓裁呜,空界神仙,共来行道」。其外人所见者,拳握之内,或吐异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时有信安县比丘僧朔,与其同类,远来观化,未及祇肃,忽见大士,身长丈馀,朔等惊惭,相趋礼拜,虔恭既毕,更睹常形,又有比丘智协、优婆夷钱满愿等,伏膺累载,频睹异仪,或见脚长二尺,指长五寸馀,两眼光明,双瞳照耀,皆为金色,并若金钱,譬李老而相侔,同周文而等状,姜嫄所履,天步可以为俦,河流大屐,神足宜其相比,支郎之彦,既耻黄精,瞿昙之师,有惭青目。既而四空妙定,薰脩已成,八解明心,庄严斯满,时还乡党,化度乡亲,俱识还源,并知回向,或立舍须发,如闻善来,大倾财宝,同脩净福。大士薰禅所憩,独在高岩,爰挺嘉木,是名梼树,擢本相对,似双槐于侠门,合干成阴,类双桐于空井,厥体贞劲,无爽大年,置霜停雪,寒暑葱萃,信可以方诸坚固,譬彼娑罗,既见守于神龙,将为疑于变鹤,乃于山根岭下,创造伽蓝,因此高柯,故名双林寺矣。大士亦还其里舍,货贸妻儿,营缔支提,缮写尊法,尝以聚沙书地,皆成图果,芥子庵罗,无疑褊陋,乃起九层塼塔,形相岿然,六时虔拜,巡绕斯托。又以大乘方等,灵药宝珠,眷言山谷,希得传写,龙乡思其晓照,象驾乏其流通,复造五时经典,千有馀卷,与夫鬻子而葬,同其至诚,嫁妻而隐,无殊高节,若寄搏麨,如因卖花,共指菩提,方成亲眷。至于一相无相之怀,虚己虚心之德,化鸡在臂,方推理于自然,毒蛇伤体,终无扰于深定,门徒肃肃,学侣诜诜,通被慈悲,义无偏党。大通元年,县中长宿傅普通等一百人,诣县令范胥,连名荐述。又以中大通四年,县中豪杰傅德宣等道俗三百人,诣县令萧诩,具陈德业。夫以连城之宝,照庑之珍,野老怪而相捐,工人迷而不识,胥等体有流俗,才无鉴真,亟欲腾开,终成亏怠。梁高祖武皇帝绍隆三宝,弘济四生,迹冠优填,神高仙豫,夫以陈蕃静室,犹怀天下之心,伊尹躬耕,思弘圣王之道,况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沈舟,能升彼岸,固宜光宣正法,影响人王者乎!于是以中大通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傅𥆜出都,致书高祖,其辞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妄想为因,涅盘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俱禀六齐,夫以四海之君,万邦之主,预居王土,莫不祇肃」。尔时国师智者法师,与名德诸众僧等,言辞谨敬,多乖释伽之书,文牒毕恭,翻豫山公之启。大士年非长老,位匪沙门,通疏乘舆,过无虔恪,京都道俗,莫不嗟疑。𥆜至都,投太乐令何昌,并有弘誓,誓在御路,烧其左手,以此因缘,希当闻达。昌以此书呈同泰寺僧皓法师,师众所知识,名称普闻,见书随喜,劝以呈奏。皇心欢悦,遽遣招迎,来谒宸闱,亟论经典。同泰寺前临北阙,密迩南宫,仍请安居,备诸资给,后徙居钟山之下定林寺,游岩倚树,宴坐经行,京洛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负衷,问慧咨禅,居荫高松,卧依盘石,于是四彻之中,恒泫甘露,大旬之内,常雨天酒,岂非神仙影响,示现祯祥者乎?帝于华林园重云殿自开讲三慧般若经,穷须真之所问,御法胜之高堂,百千龙像,围绕餐听,黑貂朱绂,王侯满筵,国华民秀,公卿连席,乃令大士独榻,对扬天扆,并遣传诏及宣传左右四人,接受言论。尔时纳揆之于台内,司隶之在殿中,杜预还朝,马防亲贵,旧仪悬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其殊礼矣。及玉辇升殿,云跸在阶,晏然箕坐,曾不山立,宪司讥问,愈觉凝跱,但答云,「法地若动,则一切法不安」。应对言语,皆为爽异。昔汉皇受道,栾大不臣,魏祖优贤,杨叟如客,河上之老,轻举临于孝文,严子之高,闲卧加于光武(《艺文类聚》作台下之人高尚加于光武。),方其古烈,信可为俦。帝又于寿光殿独延大士讲论玄赜,言无重颂,句备伽佗,音会宫商,义兼华藻,岂惟宝积献盖,文成七言,释子弹琴,歌为千偈而已。固非论经于白虎之殿,应诏于金马之门,说义云台,受厘宣室,可同年而语哉?自火运将终,民无先觉,虽复五湖内贝,苍鹅之兆未萌,四海横流,夷羊之牧匪现,大士天眼所照,预睹未来,摩掌之明,夙鉴时祸,哀群生之版荡,泣世道之崩沦,救苦为怀,大悲为病,誓欲虚中闭气,识食为斋,非服名香,但资禅悦,方乃烧其苦器,制造华灯,愿以此一光明,遍照十方佛土,劝请调御,常住世间,救现在之兵灾,除当来之苦集,于是学众悲号,山门踊叫,弟子居士徐普拔潘普成等九人,求输已命,愿代宗师,其中或馘耳而刊鼻,或焚臂而烧手,善财童子,重睹知识,忍辱仙人,是冯相辈,大士乃延其教化,更住阎浮,弘训门人,备行众善,于是弟子居士范难陀,弟子比丘法旷,弟子优婆夷严比丘,各在山林,烧身现灭;次有比丘宝月等二人,穷身系索,挂锭为镫;次有比丘慧海菩提等八人,烧指供养;次有比丘尼昙展,慧光法纤等四十九人,行不食斋法;次有比丘僧拔慧品等六十二人,割耳出血,用和名香,奉依师教;并在碑阴,书其名品。夫二仪大德,所贵曰生,六趣合灵,所重唯命,虽复梦幻影响,同归摩灭,爱使迷情,唯贪长久,自非善巧方便,沤和含罗,照以慈镫,沾其妙药,岂或舍不赀之躯,而能行希有之事?若令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卖髓祠天,能供养于般若,理当刳心靡吝,擢骨无疑者乎?大士小学之年,不游黉舍,大成之德,自通坟典,安禅合掌,说偈论经,滴海未尽其书(《艺文类聚》作其辞。),悬河不穷其义,前后讲维摩思益经等,比丘智瓒传习受持,所应度者,化缘既毕,以太建元年,朱明始献,奄然右卧,将归大空,二旬初满,三心是灭。尔时隆暑,便已赫曦,屈伸如常,温暖无异,洗浴究竟,扶坐著衣,色貌敷渝,光彩鲜洁,爰经信次,宛如平生。乌伤县令陈钟耆即往临赴,犹复反手传香,皆如畴昔,若此神变,无闻前古,虽复青牛道士,白马先生,便遁形骸,本惭希企。若其灭定无想,弹指而石壁已开,法王在殡,申足而金棺犹启,非斯矣莫与为俦。遗诫于双林山顶如法烧身,一分舍利,起塔于冢,一分舍利,起塔在山,又造弥勒像二躯,置此双塔,莫移我眠床,当取法猛上人,织成弥勒像,永安床上,寄此尊仪,以标形相也。于是门徒巨痛,遂爽遗言,用震旦之常仪,乖阇维之旧法,四部皆集,悲同白车,七众攀号,哀逾青树。弟子比丘法璿菩提智瓒等,以为伯阳之德,贞枑纪于濑乡,仲尼之道,高碑书于鲁县,亦有扬雄弟子,郑玄门人,俱述清猷,载刊玄石,于是祈闻两观,冒涉三江,爰降丝纶,克成丰琰,陵虽不敏,夙仰高风,轻课庸音,乃为铭曰:
大矣权迹,劳哉赴时。或现商主,聊为国师。卑同巧匠,屈示良医。猗欤开士,类此难思。当来解脱,克绍迦维。妙道犹秘,机缘未适。弗降鸡头,宁开狼迹。北地爰徙,东山攸宅。族贵泥阳,宗分兰石。莫测其本,徒观其迹。邈有蒲塞,心冥世雄。明宣苦苦,妙鉴空空。汲引三界,行藏六通。爰初隐逸,宴处林丛。食等餐露,斋疑服风。敬礼珍塔,归依灵像。未若天尊,躬临方丈。慧炬常照,慈灯斯朗。释梵天仙,晨昏来往。济济行法,洗洗谈讲。德秀臧丈,风高广成。来仪上国,抗礼承明。妙辩无相,深言不生。掸钟比说,击鼓惭英。乐论天口,谁其与京。乍现仙掌,爰标神足。色艳沈檀,香逾薝卜。我有边际,随机延促。誓毁身城,当开心狱。忽示泡影,俄如风烛。噭敫门人,承师若亲,宁焚软叠,弗燎香薪。合窟为窆,方坟以堙。须弥据海,变炭扬尘。净土无壤,灵仪自真。何时涌塔,复睹全身(《艺文类聚》七十六)。
宿云门寺 初唐 · 宋之问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云门寺
云门若邪里,泛鹢路才通。
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
天香众壑满,夜梵前山空。
漾漾潭际月,飔飗(一作飘飘)杉上风。
兹焉多嘉遁,数子今莫同。
凤归慨处士,鹿化闻仙公。
樵路郑州北,举(一作学)井阿岩东。
永夜岂云寐,曙华忽葱茏。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
再来期春暮,当造林端穷。
庶几踪谢客,开山投剡中。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 初唐 · 沈佺期
押文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马岭山
少曾读仙史,知有苏耽君。
流望来南国,依然会(一作曾)昔闻。
泊舟问耆老,遥指孤山云。
孤山郴郡北,不与众山群。
重崖下萦映,嶛峣上糺纷。
碧峰泉附落,红壁树傍分。
选地今方尔,升天因(一作固)可云。
不才予窜迹,羽化子遗芬。
将览成麟凤,旋惊禦鬼文。
此中迷出处,含思独氛氲。
出郴(一作柳)山口至叠(一作垒)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盛唐 · 王昌龄
押尤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垒石湾
引用典故:苏耽井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一作外)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一作问)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脩。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夜(一作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奉赠张荆州 盛唐 · 王昌龄
押咸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衡山
引用典故:苏耽宅
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嵓。
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
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杉。
王君飞舄(一作鸟)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送方尊师归嵩山 盛唐 · 王维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白鹤迎苏耽
仙官欲往(一作住)九龙潭,旄(一作毛)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一作彩)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引用典故:吾道穷 邻家笛
秋日萧韦逝,淮王报峡中。
少(一作小)年疑柱史,多术怪仙公。
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一哀侵疾病,相识自儿童。
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强吟怀旧赋,已作白头翁。
八哀诗 其八 故右仆射相国(《英华》有曲江二字)张公九龄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后存殁,遂不诠次焉。
引用典故:苏耽井 地有馀 箕颍 朱鸟 大庭 兴不浅 二疏 黄霸 金华省 任昉笺 蛙黾 玄晖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一作汉)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一作玉)阶,未遑(一作尝)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碣石(一作竭力)岁峥嵘,天地(一作池)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一作托)榛梗。
骨惊畏曩哲,鬒(一作须)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女六切)多幸。
敢忘(一作志)二疏归,痛迫苏耽井(九龄乞归养母,不许,后以母丧解职)。
紫绶(一作金紫)映暮年,荆州(九龄尝荐周子谅,周得罪,以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谢所领。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
诗罢地有馀(一作诗地能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
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作成)一家则(一作削),未缺只字警。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乃南方七宿)影。
归老(一作欤)守故林,恋阙悄(一作尝)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橘井 唐 · 元结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苏君迹
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
乡园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
风冷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
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苏仙碑铭 唐 · 孙会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惟前汉苏耽者。长自郴邑。禀之秀异。幼则适野。初因牧牛桂阳之邱。每游虞芮之畔。遂因有闲原之田。县人王怀步田閒。值偫鹤。乃跪白其母潘氏曰。忝在仙箓。又逢真侣。迫以骐骥之便。切以庭闱之恋。咒橘井愈疾。为取给之资。药苗蔬畦。为调膳之费。有阙就养。将升上清。遂留连堂户。出涕如雨。耸身而去。莫知其所。挥城郭以谢世。乘羽翼于无际。且五云之路。缥缈难追。而一郡之人。瞻望何及。皆相谓曰。苏公以金骨迈俗。琼浆缮性。能养其正。不失其命。亦犹梅子真之去仙。非关市卒。成武丁之轻举。元由乡人。传其盛名。布在方册。盖殊伦矣。及潘氏怛化之后。仙公全以孝行。栖于东山烟雾之中。号哭不绝。啼猿为之酸切。流水为之呜咽。至若系白马于树。执慈母三年之丧。所以竭哀戚之情也。化赤龙为桥。感太守一吊之礼。所以重桑梓之敬也。当此之时。近睹之。难可得而见。远察之。才可得而辨。岂不以贞气有异。嚣尘无杂也。且人之立身者。一善则纪之。一行则称之。犹与美谈。绰有馀裕。况列仙是纪。旷古莫俦。将归紫府之中。相与赤松为交。向非餐霞契道。外物全真。其孰能至于此矣。巨唐开元二十九年也。特有明诏。追论偓佺。俾发挥声华。严饰祠宅。皎洁遗像。似逢姑射之人。氛氲晚花。何异武陵之境。深院风洒。松声为之淅沥。古坛烟横。苔色为之彬碧。邑中耆艾禺然曰。仙公之旧宅。仙公之灵迹。华表犹在。空山相对。今荷皇恩远及。祀典克明。请考盛事。皆愿刊石。时郴州太守乐安孙会。文房之士也。遂为之铭。其词曰。
灵启道融。降生仙公。无宗无上。冥感幽通。至者不学。学者不至。莫知其然。蓄践神异。孝悌是惇。州壤是尊。自藏于畔。孰是其根。襄城之野。仙公牧马。桂阳之邱。仙公牧牛。千古一致。比德同俦。上清有命。升元尅日。永言孝思。敬授灵术。既超世而离人。复轸慕而哀亲。近贤者之喻梦。表斯道之通神。独蕴殊行。高标众真。至哉仙公。邃古无伦。符守故国。载思载慕。龙桥不留。马岭如故。徘徊尘迹。髣髴云步。
酬刘员外见寄 中唐 · 严维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慢(一作漫),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明(一作朝)朝访楫师。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中唐 · 孟郊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
文章者,贤人之心气也。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当正而不正者,心气之伪也。贤与伪,见于文章。一直之词,衰代多祸,贤无曲词。文章之曲直,不由于心气。心气之悲乐,亦不由贤人。由于时故,今宣州多君子。闲暇而宽,文章之曲直织微。悉而备举,洞庭二客勉而。客去之,鼓其风波之词。吾知夫乐莫是行也,遂为诗曰。
引用典故:泣途穷 谢守
洞庭非人境,道路行虚空。
二客月中下,一帆天外风。
鱼龙波五色,金碧树千丛。
闪怪如可惧,在(一作至)诚无不通。
扣奇知(一作惊)浩淼,采异访(一作动)穹崇。
物表即(一作积)高韵,人间访仙公。
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
證玉易为力,辨珉谁(一作调)不同。
从兹阮籍泪,且免泣途穷。
还丹歌 其十四 唐 · 杨行真人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阳精若坚魂自立,阴精若坚魄自成。
魂魄坚强心有圣,红铅朱汞更能灵。
得遇仙公留此术,魂神魄立自长生。
闻道士弹思归引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引用典故:逐客
仙公(一作翁)一奏思归引,逐客初闻自泫然。
莫怪殷勤悲此曲,越声长苦已三年。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引用典故:卧龙
旌节下朝台,分圭从北回。
城头鹤立处,驿树凤栖来(苏耽传云:“后化为仙鹤,止城东北隅楼上。”又州北栖凤驿,《图经》云:“常有威凤降于庭梧也。”)。
旧路芳尘在,新恩驲骑催。
里闾风偃草,鼓舞抃成雷。
吏散山禽啭,庭香夏蕊开。
郡斋堪四望,壁记有三台。
人讶徵黄晚,文非吊屈哀。
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松鹤 中唐 · 元稹
押药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渚宫本坳下(渚宫:春秋楚国之别宫,故阯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此代指江陵。《方舆胜览·湖北路·江陵府》(卷二七):“《郡县志》:楚别宫。《左传》:楚子西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今之城,楚船宫地也,梁元帝名以渚宫。唐高从诲凿城西南隅,为池筑亭,名曰渚宫。”),佛庙有台阁。
台下三四松,低昂势前却。
是时晴景丽,松梢残雪薄。
日色相玲珑,纤云映罗幕。
逡巡九霄外,似振风中铎。
渐见尺帛光,孤飞唳空鹤。
裴回耀霜雪,顾慕下寥廓(顾慕:声音停住不散貌。)。
蹋动樛盘枝(樛盘:见卷1《松树》注。),龙蛇互跳跃(龙蛇:喻指松树屈曲之枝干。)。
俯瞰九江水(九江:长江在出峡后流经平坦地区,分为众多支流,故有荆江“九派”之称。),旁瞻万里壑。
无心眄乌鸢(乌鸢:乌鸦与老鹰,均为贪食之鸟。),有字悲城郭(“有字”句:《艺文类聚》卷九○《鸟部上》引《列仙传》:“苏耽去后,忽有白鹤十数只,夜集郡东门楼上,一只口画作书字,言曰:‘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当复归。’咸谓是耽。”又,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佪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清角已沈绝,虞韶亦冥寞(《虞韶》:虞舜时之乐曲名。汉班固《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鶱(一作骞)翻勿重留,幸及钧天作(钧天:钧天广乐之省。《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后因指天上之音乐。)。
注葛仙公气诀赠友人 唐 · 逸人不顾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君今遣我注仙经,我乃为君强释名。
华岳峰前霞客喜,天台洞里隐人惊。
云翔嶂外缘文就,鹤唳天边为气成。
奉劝仙公除自秘,莫教流俗浪相轻(见《四库珍本初集》本《天台前集别编》。)。
留诗(李公佐举进士,后为钟陵从事。有仆夫自布衣执役勤瘁,昼夕恭谨,迨三十年,公佐不知其异人也。一旦,留诗一章,距跃凌空而去。) 中唐 · 李公佐仆
押真韵
我有衣中珠,不嫌衣上尘。
我有长生理,不厌有生身。
江南神仙窟,吾当混其真。
不嫌市井諠,来救世间人。
苏子迹已往(注云:苏耽是也),颛蒙事可亲(公佐字颛蒙)。
莫言东海变,天地有长春。
寄郑道士二首 其一 五代 · 贯休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