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与所知书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子敬飞白大有直(《图书会粹》。案:张溥本作「有意」。)
杂帖 其三十一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一见尚书书,一二日遣信以具,必宜有行者,情事恐不可委行使耶?
迟还具问,亦以与尚书咨怀,今复遣咨吴兴(案,此帖《法书要录》后又重出。又案:张溥本割恐不以上为尚书贴而多二语,云「足下尚为远虑,不可计目前」,乃别一帖误入此也。「可委行」以下张溥本谓之《送袍帖》,其题与帖亦不合。)
杂帖 其五十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足下小大佳也。
诸疾苦忧劳非一,如何?
复得都下近问不?
吾得敬和廿三日书,无他;
重熙住定为善(案:《淳化阁帖》连下「谢二侯」为一帖,与《法书要录》不同,张溥本此帖失载。)
复征许也 其七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复委笃,恐无兴理,诸人书亦云尔也。
忧之怛怛,得停,乃公私大计也(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二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羲之言:寒严,不审圣体御膳何如,谨付承动静,臣羲之(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三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羲之言:伏惟陛下天纵圣哲,德齐二仪(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四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应期承运,践登大祚,普天率土,莫不同庆。
臣抱疾遐外,不获随例瞻望宸极,屏营一隅,臣羲之(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十一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便陟冬日,时速感叹,兼哀伤切,不能自胜,奈何!
七月末时书为慰,始欲寒,足下常疾,此何似?
每耿耿。
吾故不平,复忧悴,力困不一一。
王羲之顿首(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二十三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七月五日羲之顿首:昨便断草,葬送期近,痛伤情深,奈何奈何!
得去月二十八日告,具问慰怀,力还不次。
王羲之顿首(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二十九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羲之死罪:去冬在东𨟊,因还使白笺,伏想至,自顷公私无信便,故不复承动静,至于咏德之深,无日有隧,省告,可谓眷顾之至,寻玩三四,但有悲慨。
民年以西夕,而衰疾日甚,自恐无暂展语平生理也,以此忘情。
将无其人,何以复言?
惟愿珍重,为国为家。
时垂告慰,绝笔情塞,羲之死罪(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所欲论事今付 其三十三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宿息,想足下安书,吾犹不胜能佳。
一十早往迟。
王羲之顿首(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想明日可谢诸子 其三十二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昨道诸书,今示卿相见之,恐殷侯必行,义望虽宜尔,然今此集,信为未易,卿者便西者,良不可言也。
睛快,足下各佳不?
长素转佳也。
甚耿耿,故知问具示。
王羲之(案:此帖首三十八字张溥本失载。)
想明日可谢诸子 其三十三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足下晚可耳,至劣劣,力不一一。
王羲之(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杂帖 其六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知足下数祖伯诸人问助慰,绝不得兄子问,悬念可言。
此于南北旨使无理,比欲叹久也。
亦同失人,并欲勿勿。
群从书皆佳,道冲书平安,汝当改葬,不可云劳。
冲遇此事,或复连留(案:张溥本无「旨使至勿勿」十七字,以「群从」以下别为一帖。)
杂帖 其十二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此信过不得熙书,想其书一一也。
小大佳不?
宾转胜,皆谢之,贤妹大都胜前,至不欲食,笃羸,悔令人忧,馀粗佳(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杂帖 其十七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近复因还信,书至也(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杂帖 其三十五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周公东征,四国是遑,诚心款著,谓之累积。
频频书想至,阴寒想自胜常,皇矣汉祖纂尧(案:张溥本节取「书想」至「胜常」九字,馀皆删。)
杂帖 其四十七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皆以具示复自耳,羊参军寻至,具一一
子期诸人何似?
耿耿。
心制行终,不可居处(此帖首七字未八字张溥本皆无。)
杂帖 其四十八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馀皆平安也(案,此帖张溥本无。)
杂帖 其五十一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吾复五六日至东县,还复至问(案,此帖张溥本失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