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文台进祝酒辞 其一 春秋楚国 · 文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皇天祐助,我王受福。良臣集谋,我王之德。宗庙辅政,鬼神承翼。君不忘臣,臣尽其力。上天苍苍,不可掩塞。觞酒二升,万福无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越兵构行于江、淮之上,还于吴,置酒文台,大夫种进祝酒。」)。
礼越王令 春秋末吴国 · 吴王夫差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今日为越王陈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礼事之(《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吴王疾愈大纵酒于文台,出令。)。
玉玺文 其三 秦 · 李斯
出处:全秦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御览》六百八十二引《吴书》:孙坚讨董卓,顿军洛南,得汉传国玺,其文云云。又引《玉玺谱》曰:「传国玺是丞相李斯所书」,其文同。)。
到长沙敕史 东汉末 · 孙坚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谨遇良善,治官曹文书必循治,以盗贼付太守(《吴志·孙坚传》注引《魏书》)。
表袁绍罪状 其一 东汉 · 公孙瓒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臣闻皇羲以来,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张化以导民,刑罚以禁暴。今行车骑将军袁绍,托其先轨,寇窃人爵,既性暴乱,厥行淫秽。昔为司隶校尉,会值国家丧祸之际,太后承摄,何氏辅政,绍专为邪媚,不能举直,至令丁原焚烧孟津,招来董卓,造为乱根,绍罪一也。卓既入雒而主见质,绍不能权谲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并窜逃亡,忝辱爵命,背上不忠,绍罪二也。绍为勃海太守,默选戎马,当攻董卓,不告父兄,至使太傅门户,太仆母子,一旦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绍既兴兵,涉历二年,不恤国难,广自封殖,乃多以资粮专为不急,割剥富室,收考责钱,百姓吁嗟,莫不痛怨,绍罪四也。韩馥之迫,窃其虚位,矫命诏恩,刻金印玉玺,每下文书,皂囊施检,文曰「诏书一封,邟乡侯印」。昔新室之乱,渐以即真,今绍所施,拟而方之,绍罪五也。绍令崔巨业侯视星日,财货赂遗,与共饮食,克期会合,攻钞郡县,此岂大臣所当宜慰绍罪六也。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仍有效,又降伏张杨,而以小忿枉害于勋,信用谗慝,杀害有功,绍罪七也。绍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绍罪八也。《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以义不宜,乃据丰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损辱袁宗,绍罪九也。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其功基大;绍令周昂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令不得入,使卓不被诛,绍罪十也。臣又每得后将军袁术书,云绍非术类也。绍之罪戾,虽南山之竹不能载。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都,诸侯背叛,于是齐桓立柯亭之盟,晋文为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曹、卫以彰无礼。臣虽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当此重任,职在钺鈇,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兵讨绍等。若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攻战形状,前后续上(《魏志·公孙瓒传》注引《典略》,瓒表绍罪状。)。
表袁绍罪状 其二 东汉 · 公孙瓒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臣闻皇、羲以来,君臣道著,张礼以导人,设刑以禁暴。今车骑将军袁绍,托承先轨,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乱,情行浮薄。昔为司隶,值国多难,太后承摄,何氏辅朝。绍不能举直错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令丁原焚烧孟津,董卓造为乱始。绍罪一也。卓既无礼,帝主见质。绍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忝辱爵命,背违人主,绍罪二也。绍为勃海,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绍既兴兵,涉历二载,不恤国难,广自封植。乃多引资粮,专为不急,割刻无方,考责百姓,其为痛怨,莫不吁嗟,绍罪四也。逼迫韩馥,窃夺其州,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昔亡新僭侈,渐以即真。观绍所拟,将必阶乱。绍罪五也。绍令星工伺望祥妖,赂遗财货,与共饮食,克会期日,攻钞郡县。此岂大臣所当施慰绍罪六也。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降服张杨,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谗慝,济礤无道,绍罪七也。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绍以贪惏,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绍罪八也。《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重,享福丰隆。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绍罪九也。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绍罪十也。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徙,诸侯背畔,故齐桓立柯亭之盟,晋文为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曹、卫以彰无礼。臣虽阘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负荷重任,职在鈇钺,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共讨绍等。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后汉·公孙瓒传》「瓒乃上疏」。)。
俞儿舞歌四首 其二 弩俞新福歌 东汉末 · 王粲
四言诗 押真韵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同上)。
三辅论 东汉末 · 王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一
湘潜先生,江滨逸老,将集论云梦,玄公豫焉。先生称曰:「闻戎不可动,兵不可扬。今刘牧建德重芳,名烈既彰矣,曷乃称兵举众,残我波灵」。逸老曰:「是何言与?天生五材,金作明威,长沙不辄,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州牧之兵,建拂天之旌,鸣振地之鼓,玄胄曜日,犀甲如堵,以此众战,孰能婴御?刘牧之懿,子又未闻乎?履道怀智,休迹显光,丽埽群虏,艾拨秽荒。走袁术于西境,馘射贡乎武当。遏孙坚于汉南,追扬定于折商(《艺文类聚》五十九)。
封孙策诏书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董卓逆乱,凶国害民。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著闻。策遵善道,求福不回。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吴志·孙破虏讨逆传》,「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注引《江表传》曰:「建安二年夏,汉遣议郎王辅奉戊辰诏书曰。」)。
诏孙策(建安二年夏)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董卓逆乱,凶国害民。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著闻。策遵善道,求福不回。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吴志·孙讨逆传》注引《江表传》「汉朝遣议郎王辅奉戊辰诏书」云云)。
汉金城太守殷华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君讳华,字叔时,上郡定阳人,大匠君之子也。其先出自有殷,因国定氏,不改其号。圣哲玄流,至君而懿。幼膺琼兰之美,长有冲邈之志。敦《诗》阅《礼》,<韦番>韣竹贲;诞循前业,守以恪恭。仕历州郡,忠谔有间,其大操也。耽耽虎视,龙变不羁。故能雄杰于并域,声班于上京。察何孝廉贡,除郎中左冯翊丞,协宣文物。公事知州,誉茂才宛丘令,崇行宽猛,示之礼禁,褒延庠校,政以惠和。三载陟陨,邪临金城,郡鄣羌虏,避难迁移,役兼民匮,室如悬罄。乃敷权略,奖厉信,猃狁率服,不敢窥逾。兵戢而时动,因省猎以习。兴利弭患,顺其所乐,开通狭道,造作传馆,吏士咸悦,不劳而劝,是以缙绅之徒,谭讲雅诵。释军旅之犀革,陈俎豆于泮宫。其艾檐軨,旌显才良,咨量三寿,赏刑不僭。邦场宁静,岁时丰登,耆叟击坏,童龀讴噪。功庸显列,当升宠祚,旻不耆德,景命失灵。以光和元年九月乙酉卒官。生有嘉休,终则鼎铭。于是故吏边竺、江英、韩遂等追送遐丘,刊石勒勋。其辞曰。
于惟明后,怀德握醇。昆台之耀,秀出不群。文昭有毅,武烈能仁。含舒宪墨,以育生民。乘纪东坏,西国著勋。身没名流,载世常存。古之遗老,非此孰云。于尔臣恩,绩其臭芬(《古文苑》以此碑属郦炎,注云「一作卫觊」,章樵云「作卫觊是」。案:郦元以熹平六年死,碑言光和元年,乃次年也。)。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一 炎精缺 孙吴 · 韦昭
押词韵第三部
古今乐录曰:炎精缺者。言汉室衰。孙坚奋迅猛志。念在匡救。王迹始乎此也。当汉朱鹭。
炎精缺,汉道微。
皇纲弛,政德违。
众奸炽,民冈依。
赫武烈,越龙飞。
陟天衢,耀灵威。
鸣雷鼓,抗电麾。
抚乾衡,镇地机。
厉虎旅,骋熊罴。
发神听,吐英奇。
张角破,边韩羁。
宛颍平,南土绥。
神武章,渥泽施。
金声震,仁风驰。
显高门,启皇基。
统冈极,垂将来(○《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广《文选》十二。《诗纪》二十。)。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二 汉之季 孙吴 · 韦昭
汉之季者。言孙坚悼汉之微。痛董卓之乱。兴兵奋击。功盖海内也。当汉思悲翁。
汉之季。董卓乱。
桓桓武烈应时运。义兵兴。
云旗建。厉六师。
罗八阵。飞鸣镝。
接白刃。轻骑发。
介士奋。丑虏震。
使众散。劫汉主。
迁西馆。雄豪怒。
元恶偾。赫赫皇祖功名闻(○《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诗纪》二十。)。
郊禘诏(景初元年十月)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
盖帝王受命,莫不恭承天地,以彰神明,尊祀世统,以昭功德。故先代之典既著,则禘郊祖宗之制备也。昔汉氏之初,承秦灭学之后,采摭残缺,以备郊祀,自甘泉后土,雍宫五畤,神祇兆位,多不见经,是以制度无常,一彼一此,四百馀年,废无禘祀。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阙焉。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祇,以武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魏志·明帝纪》注引《魏书》。又见《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三》,《通典》四十二)。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七 宣皇帝登歌 西晋 · 傅玄
四言诗
于铄皇祖,圣德钦明。
勤施四方,夙夜敬止。
载敷文教,载扬武烈。
匡定社稷,恭行天罚。
经始大业,造创帝基。
畏天之命,于时保之(同上)。
走狗赋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盖轻迅者莫如鹰,猛捷者莫如虎。惟良犬之禀性,兼二俊之劲武。应天人之景晖,顺仪象而近处。凭水木之和气,炼金精以自辅。统黔喙于秋方,君太素之内寓。谅韩卢其不抗,岂晋獒之能御?既乃济卢泉,涉流沙。逾三光,跨大河。希代来贡,作珍皇家。骨相多奇,仪表可嘉。足悬钩爪,口含素牙。首类骧螭,尾如腾蛇。修颈阔腋,广前捎后。丰颅促耳,长叉缓口。舒节急筋,豹耳龙形。蹄如结铃,五鱼体成。势似淩青云,目若泉中星。转视流光,朱曜赤精。震茹黄而摄宋鹊兮,越妙古而扬名。于是寻漏迹,蹑遗踪。形疾腾波,势如骇龙。邀朝乌之轻机兮,絻毚兽之逸轨。漂星流而景属兮,逾窈冥而腾起。陵冈越壑,横山超谷。原无遁兔,林无隐鹿。顾芷隰以嬉游兮,步兰皋而聘足。然后娱志苑囿,逍遥中路。属精采以待踪,逐东郭之狡兔。裔洋洋以衍衍,逞妙观于永路。既迅捷其无前,又闲暇而有度。乐极情遗,逸足未殚。抑武烈而就罗兮,顺指麾而言旋。归功美于绁兮,其槃瓠之不虞。感恩养而怀德兮,愿致用于后田。聆輶车之鸾镳兮,逸猲而盘桓(《艺文类聚》九十四,《初学记》二十九)。
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问顗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先」?顗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御览》作「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翌日丁巳,讲业既毕,顗、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少康为优,宜如诏旨」。赞、毓、松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浇、𤡬无亲,外内弃之。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帝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于是群臣咸悦服。中书令松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帝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于是侍郎钟会,退论次焉(《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为公孙渊上书自直 曹魏 · 郭昕、柳浦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四
大司马长史臣郭昕、参军臣柳浦等七百八十九人言: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诏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不知身命所当投措!昕等伏自惟省,蝼蚁小丑,器非时用,遭值千载,被受公孙渊祖考以来光明之德,惠泽沾渥,滋润荣华,无寸尺之功,有负乘之累,遂蒙褒奖,登名天府,并以驽蹇附龙托骥,纡青拖紫,飞腾云梯,感恩惟报,死不择地。
臣等闻明君在上,听政采言;人臣在下,得无隐情。是以因缘诉让,冒犯愬冤。郡在藩表,密迩不羁,平昔三州,转输费调,以供赏赐,岁用累亿,虚耗中国。然犹跋扈,虔刘边陲,烽火相望,羽檄相逮,城门昼闭,路无行人,州郡兵戈,奔散覆没。渊祖父度初来临郡,承受荒残,开日月之光,建神武之略,聚乌合之民,扫地为业,威震耀于殊俗,德泽被于群生。辽土之不坏,实度是赖。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向不遭度,则郡早为丘墟,而民系于虏廷矣。遗风余爱,永存不朽。度既薨殂,吏民感慕,欣戴子康,尊而奉之。康践统洪绪,克壮徽猷,文昭武烈,迈德种仁;乃心京辇,翼翼虔恭,佐国平乱,效绩纷纭,功隆事大,勋藏王府。度、康当值武皇帝休明之会,合策名之计,夹辅汉室,降身委质,卑己事魏。匪处小厌大,畏而服焉,乃慕托高风,怀仰盛懿也。武皇帝亦虚心接纳,待以不次,功无巨细,每不见忘,又命之曰:「海北地土,割以付君,世世子孙,实得有之」。皇天后土,实闻德音。臣庶小大,豫在下风,奉以周旋,不敢失坠。
渊生有兰石之姿,少含恺悌之训,允文允武,忠惠且直,生民钦仰,莫弗怀爱。渊纂戎祖考,君临万民,为国以礼,淑化流行,独见先睹,罗结遐方,勤王之义,视险如夷,世载忠亮,不陨厥名。孙权慕义,不远万里,连所遣使,欲自结援,虽见绝杀,不念旧怨,纤纤往来,求成恩好。渊执节弥固,不为利回,守志匪石,确乎弥坚。犹惧丹心未见保明,乃卑辞厚币,诱致权使,枭截献馘,以示无二。吴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渊不顾敌雠之深,念存人臣之节,绝强吴之欢,昭事魏之心,灵祇明鉴,普天咸闻。陛下嘉美洪烈,懿兹武功,诞锡休命,宠亚齐、鲁,下及陪臣,普受介福。诚以天覆之恩,当卒终始,得竭股肱,永保禄位,不虞一旦,横被残酷。惟育养之厚,念积累之效,悲思不遂,痛切见弃,举国号咷,拊膺泣血。夫三军所伐,蛮夷戎狄,骄逸不虔,于是致武,不闻义国,反受诛讨。
盖圣王之制,五服之域,有不供职,则修文德,而又不至,然后征伐。渊小心翼翼,恪恭于位,勤事奉上,可谓勉矣。尽忠竭节,还被患祸。《小弁》之作,《离骚》之兴,皆由此也。就或佞邪,盗言孔甘,犹当清览,憎而知善;谗巧似直,或乱圣听,尚望文告,使知所由。若信有罪,当垂三宥;若不改寤,计功减降,当在八议。而潜军伺袭,大兵奄至,舞戈长驱,冲击辽土。犬马恶死,况于人类!吏民昧死,挫辱王师。渊虽冤枉,方临危殆,犹恃圣恩,怅然重奔,冀必奸臣矫制,妄肆威虐,乃谓臣等曰:「汉安帝建光元年,辽东属国都尉庞奋,受三月乙未诏书,曰收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推案无乙未诏书,遗侍御史幽州牧考奸臣矫制者。今刺史或傥谬承矫制乎」?臣等议以为,刺史兴兵,摇动天下,殆非矫制,必是诏命。渊乃俯仰叹息,自伤无罪。深惟土地所以养人,窃慕古公杖策之岐,乃欲投冠释绂,逝归林麓。臣等维持,誓之以死,屯守府门,不听所执。而七营虎士,伍部蛮夷,各怀素饱,不谋同心,奋臂大呼,排门遁出。近郊农民,释其耨镈,伐薪制梃,改案为橹,奔驰赴难,军旅行成,虽蹈汤火,死不顾生。渊虽见孤弃,怨而不怒,比遣敕军,勿得干犯,及手书告诰,恳恻至诚。而吏士凶悍,不可解散,期于毕命,投死无悔。渊惧吏士不从教令,乃躬驰骛,自往化解,仅乃止之。一饭之惠,匹夫所死,况渊累叶信结百姓,恩著民心。自先帝初兴,爰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埋而掘之,古人所耻。小白、重耳,衰世诸侯,犹慕著信,以隆霸业。《诗》美文王作孚万邦,《论语》称仲尼去食存信;信之为德,固亦大矣。
今吴、蜀共帝,鼎足而居,天下摇荡,无所统一。臣等每为陛下惧此危心。渊据金城之固,仗和睦之民,国殷兵强,可以横行。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方今二敌窥门,未知孰定,是之不戒,而渊是害。茹柔吐刚,非王者之道也。臣等虽鄙,诚窃耻之。若无天乎?臣一郡吉凶,尚未可知;若云有天,亦何惧焉?臣等闻仕于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无大援于魏,世隶于公孙氏,报生与赐,在于死力。昔蒯通言直,汉祖赦其诛;郑詹辞顺,晋文原其死。臣等顽愚,不达大节,苟执一介,披露肝胆,言逆龙鳞,罪当万死。惟陛下恢崇抚育,亮其控告,使疏远之臣,永有保恃(《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
辩亡论上下二首 其一 西晋 · 陆机
出处:文选卷五十三
昔汉氏失御,奸臣窃命,祸基京畿,毒遍宇内,皇纲弛紊,王室遂卑。于是群雄蜂骇,义兵四合。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于时云兴之将带州,飙起之师跨邑;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众雾集。虽兵以义合,同盟勠力,然皆苞藏祸心,阻兵怙乱。或师无谋律,丧威稔寇,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辩亡论上下二首 其二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饰法脩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用集我大皇帝。以奇踪袭于逸轨,睿心因于令图。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束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骛。异人辐凑,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作股肱;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名声光国;政事则顾雍潘浚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术数则吴范赵达,以禨祥协德。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骆统刘基,彊谏以补过。谋无遗谞,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迹远遁。汉王亦凭帝王之号,帅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濡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挫锋,势衄财匮,而吴莞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跱而立。西屠庸益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包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棘劲铩,望飙而奋。庶尹尽规于上,四民展业于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巨象逸骏,扰于外闲;明珠玮宝,耀于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輶轩骋于南荒,冲輣息于朔野。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而帝业固矣。大皇既殁,幼主莅朝。奸回肆虐,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降及归命之初,典刑未灭,故老犹存。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丁奉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存。爰及末叶,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衅。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卒散于阵,民奔于邑;城池无藩篱之固,山川无沟阜之势。非有工输云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筑室之围,燕人济西之队,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夫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