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库
再柬蛰仙 其二 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苍凉喜见日方东,未死安能万事空。
灾异频闻成乱象,云霄何处托冥鸿。
百年观祭知夷礼,四海论诗入变风。
硕果尚留吾辈在,莫教阳九数终穷。
蛰仙见和前诗,时将归浙,仍用前韵 其一 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阳明且战且讲学,学派曾传揭岭东。
鳞爪岛夷矜弋获,皮毛年少枉推崇。
空山偶得观心法,横海虚期破虏功。
今日会稽谁继起?天涯携手雨濛濛。
蛰仙见和前诗,时将归浙,仍用前韵 其二 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岭南荔子甲天下,径欲留君待荔红。
风雨落花三月半,光阴如水廿年中。
图沈凤渺无消息,筮短龟长有异同。
满目江山仍百越,相逢莫放酒尊空。
雨宿新步,次韵答子华三首(新步在镇平县金沙乡之小镇,又作新铺。) 其二 辛丑壬寅稿,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不羡封侯入玉门,中原未靖虎狼群。
欲呼力士携锥出,谁是人间仓海君子华时得某武弁为弟子,故调之。)
稚川植梅枯久矣,拟就故处补植之 其一 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仙根重植葛仙,花向仙山依旧开。
谁与鲍姑寄芳讯?满天香雪鹤归来。
题张仙根(芝田)历代宫闱杂事诗卷 其一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千秋宫体溯皇娥,古艳如闻倚瑟歌。
上下万年彤史在,笔花开处五云多。
题张仙根(芝田)历代宫闱杂事诗卷 其二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吟遍宫花字亦香,消磨九十好韶光。
填胸百代兴亡感,写入新词独擅场。
题张仙根(芝田)历代宫闱杂事诗卷 其三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燕瘦环肥笔底来,重翻古案隶新裁。
玉钩斜畔香魂笑,又费人间点鬼才。
题张仙根(芝田)历代宫闱杂事诗卷 其四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体兼正变古风诗,胡帝胡天更见之。
从此再开诗世界,五洲万国著宫词。
离台诗六首(此诗乃公乙未夏将乘舟离台时倚装忽忽所作,民国十四年八月琮台录得者,原稿尚存亲友家。 ) 其一 乙未夏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柏庄诗草‧丘仓海先生诗文录》,又载王国璠编《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卢嘉兴〈抗日护台的邱逢甲〉,《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八辑,1978年7月20日、《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9年4月20日,第二版、吴德功《瑞桃斋诗话》、赖子清《台湾诗海》。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离台诗六首(此诗乃公乙未夏将乘舟离台时倚装忽忽所作,民国十四年八月琮台录得者,原稿尚存亲友家。 ) 其二 乙未夏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此诗收于《柏庄诗草‧丘仓海先生诗文录》,又载王国璠编《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卢嘉兴〈抗日护台的邱逢甲〉,《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八辑,1978年7月20日、《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9年4月20日,第二版、吴德功《瑞桃斋诗话》。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虎韬豹略且收藏,休说承明执戟郎。
至竟虬髯成底事,宫中一炬类咸阳
离台诗六首(此诗乃公乙未夏将乘舟离台时倚装忽忽所作,民国十四年八月琮台录得者,原稿尚存亲友家。 ) 其三 乙未夏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此诗收于《柏庄诗草‧丘仓海先生诗文录》,又载王国璠编《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卢嘉兴〈抗日护台的邱逢甲〉,《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八辑,1978年7月20日。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捲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离台诗六首(此诗乃公乙未夏将乘舟离台时倚装忽忽所作,民国十四年八月琮台录得者,原稿尚存亲友家。 ) 其四 乙未夏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此诗收于《柏庄诗草‧丘仓海先生诗文录》,又载王国璠编《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卢嘉兴〈抗日护台的邱逢甲〉,《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八辑,1978年7月20日、《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9年4月20日,第二版、吴德功《瑞桃斋诗话》、赖子清《台湾诗海》。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从此中原恐陆沈,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离台诗六首(此诗乃公乙未夏将乘舟离台时倚装忽忽所作,民国十四年八月琮台录得者,原稿尚存亲友家。 ) 其五 乙未夏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柏庄诗草‧丘仓海先生诗文录》,又载王国璠编《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卢嘉兴〈抗日护台的邱逢甲〉,《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八辑,1978年7月20日、《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9年4月20日,第二版、吴德功《瑞桃斋诗话》。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仙聊剑侠,雠头斩尽再升天。
离台诗六首(此诗乃公乙未夏将乘舟离台时倚装忽忽所作,民国十四年八月琮台录得者,原稿尚存亲友家。 ) 其六 乙未夏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此诗收于《柏庄诗草‧丘仓海先生诗文录》,又载王国璠编《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赖子清《台海诗珠》、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卢嘉兴〈抗日护台的邱逢甲〉,《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八辑,1978年7月20日。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乱世团圆骨肉难,弟兄离别正心酸。
奉亲且作渔樵隐,到处名山可挂单。
山居诗五首(山居在镇平县澹定村。) 其四 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晚清 · 丘逢甲
 押文韵
鸿灵北归,归飞不失群。
天生此羽翼,太息世强分。
我家深山中,聊用谢世纷。
吾弟各异才,出作同习勤。
锄影相随,伐木声相闻。
向晦入晏息,一灯夜论文。
微言绎圣牒,奥语搜皇坟。
琅琅金石声,遥出山中云。
因之虽乱离,其乐仍欣欣。
有兄独远出,踪迹隔虏氛。
东风万里来,同念仓海君
题风月琴尊图,为菽园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晚清 · 丘逢甲
天风吹琴作变声,举尊喝月月倒行。
是何年少发奇想,海天漠漠扁舟横。
七弦谁遣补文武,九酝谁教变仪杜?
人间又见怀葛民,此琴此尊两太古。
古风不作古月沉,青天碧海愁人心。
诗中说酒十八九,寄愁更抚无弦琴
琴斫寒崖老桐干,焦尾先闻爨下叹。
手中之尊何丹黄,谁知半作沟中断
五湖久厌扁舟游,眼前突兀大九州。
有风月处便小泊,素琴自鼓青尊留。
君弦忽新臣弦旧,宫声顿哑数穷九。
舍风不禦月不捉,悲歌扣舷速呼酒。
此时之风雌不雄,月生月死天梦梦。
眼看海水忽四立,黑风驱月西回东。
振徽未忍琴碎玉,皇羲授我新翻曲。
一弹再鼓八风靖,月照瑶尊酒光绿。
携琴不上歌风台,纷纷猛士皆粗才。
即看赋月亦词赘,琐屑文寔张尊罍。
何如移尊酌沧海,夜半琴声行大蟹。
风轮转地月转天,万里云霓发奇彩。
呼风入琴月入尊,挥斥八极开天阍。
封姨对花不能虐,羿窃药不敢奔。
琴不必响泉作记,尊不必洼中铭字。
风月新常遍留印,席地幕天知许事。
谁欤图者酸道人,谁欤歌者仓海君
闻歌九天下广乐,披图四海生酒云。
吁嗟乎!
男儿生当缴大风,射妖月,听奏钧天醉天阙。
赞虞琴,鼓瑶陛,手酌衢尊万方悦。
不然吟风弄月亦可嗤。
径当浮海从宣尼
海山学鼓猗兰操,百觚侍饮随凤嬉。
安能郁郁久居此,琴弦不张尊酒止。
惊风烈烈月睒睒,老我愁心大海水。
誓刃海若縻天吴,道人得我道不孤。
鸣弦著我酒船里,更写平分风月图。
敬南见赠,次原韵 其三 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晚清 · 丘逢甲
 押词韵第三部
世无仓海君,谁发诛秦意?
一击天下惊,奋起龙虎气。
将之岭东劝学,沈涛园廉访以长句见送,次韵奉答,兼柬岑云阶、张坚白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晚清 · 丘逢甲
 押陌韵
十年重作广州客,斜日朝台感今昔。
上将高谈横海坛,经师别换名山席。
要令五管盛文治,万派新潮海天碧。
少年豪想鲲鹏化,群蛮犷俗豚鱼格。
朝廷正用名臣后,畀养人才培国脉。
使节联翩后先至,侯伯谷蒲耀圭璧。
并念先公竹马儿,虽作荒伧犹护惜沈文肃岑襄勤巡台时皆曾一见。)
平生空慕仓海君,无力能褫虎狼魄。
新交子房偏我厚,卧我元龙楼百尺。
门前更留京兆,明月清尊永佳夕。
青眼高歌送我东,惜我才薄无能役。
神州百年桓温广武一叹同阮籍
元夕无月(发表于1898年 晚清 · 丘逢甲
 出处:此诗收于《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四,戊戌(1898)稿,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其中第一三首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鲲洋(编者按:「洋」,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岭云海日楼诗钞》、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丘逢甲集》均作「云」,据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改。)梦断夜潮寒,佳节偏怜见月难。
十二楼寂寂,满身花露倚栏杆。
倚栏痴待月华来,万斛春愁酒一杯。
恨煞蛮云遮隔住,东风无力为吹开。
蛮云黯黯海天昏,冷对春灯忆梦痕。
今月纵明输古月,更无人说夺昆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