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严藕渔予假南还次原韵 其四 清 · 梁佩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七
风光无处不淹留,物外何时得暂休。
精舍自今依马迹,蓬池犹忆扈龙舟。
高天日月难长照,盛世麒麟不再游。
好语昔年芸阁友,园林新种橘千头
严藕渔锡山次予假原韵(时严客在粤。) 其一 清 · 梁佩兰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七
久客炎州已葛衣,闭门终日见人稀。
芭蕉绕屋萧疏放,蝙蝠拂帘高下飞。
自写法书矜蕺扇,别裁新研胜鼍矶。
相过似我怜同调,三耳无劳较是非。
严藕渔锡山次予假原韵(时严客在粤。) 其二 清 · 梁佩兰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七
江流长夜雨声催,水出新苗没野莱。
鸥鹭一群沙浦去,鲥鱼三尺钓船回。
山川对酒供吟咏,岁月惊心感往来。
昨日粤王城下别,岂知重送在崧台
严藕渔锡山次予假原韵(时严客在粤。) 其三 清 · 梁佩兰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七
伤乱无忧赋小旻,太平是处有通津。
南溟持节新关吏,外国扬帆渡海人。
归去定知忘客苦,交游难得见君真。
烟波转忆吴门棹,惆怅梅花已隔春。
严藕渔锡山次予假原韵(时严客在粤。) 其四 清 · 梁佩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七
许为离支十日留,晶丸初剥几时休。
那能杨柳沙边路,更放芙蓉月下舟。
朱凤自应丹穴宿,仙人多向赤松
岭南景物何曾异,五月江清漾鸭头。
绿研诗为严藕渔 其一 清 · 梁佩兰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八
鸂鶒鵁鶄逐浪回,山根水溅峡门开。
谁人探取东西洞,斸得龙宫绿玉来。
绿研诗为严藕渔 其二 清 · 梁佩兰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八
一尺生烟几寸波,端溪溪上浴来多。
鸭头春水无颜色,持与诗人作玉磨。
绿研诗为严藕渔 其三 清 · 梁佩兰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八
半天人语下丛霄,写尽吴中百幅绡。
最喜玉堂人不到,锦袍独自倚芭蕉
绿研诗为严藕渔 其四 清 · 梁佩兰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八
谩说文章似凤凰,由来身世比鸳鸯。
珊瑚笔格堪相配,留伴红丝付女郎。
绿研诗为严藕渔 其五 清 · 梁佩兰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八
文犀紫贝橐中珍,大笑南来尽俗人。
归去绿天无事日,一回重拂一回新。
愚山侍讲严荪友 清 · 王士禛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八
山气化云云作烟,幽人蓑笠不知年。
清溪曲逐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
绛都春 荪友西溟图,寿其母夫人,西溟属题于图侧 清 · 李良年
 押词韵第七部
乡心一片。
倩好手书得,墨光深浅。
白发倚闾,影松风,双扉展。
年时午脍冰鱼馔。
尽对客、茅斋蔬饭。
而今遥忆,无端绽了,越衫慈线。

春半
江南迢递,甚燕草再绿、王孙归晚。
旧树小园,反哺鸦雏,闲栖遍。
故人尽撤君羹返。
卖畚、吹箫都倦。
争如拜母芦峰,麻姑酒暖。
百苦吟(一百一首并引) 其九十七 同社 清 · 嵇永仁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抱犊山房集卷二
培园灯火浦云深,江左垂髫便入林。
吴会群英名久著,梁溪独系野鸥心。
按:(培园谓张岵思云子刘肤士诸子公路浦卢春卿簿其南孙容斯诸子江左王惟夏吴何仲程虎文侣匏诸子吴会蒋旷生傅龙翰申诏生诸子梁溪严荪友秦乐天邹立三吕香令诸子)
望海潮严荪友照黛词 清 · 顾贞观
 押阳韵
山围拥髻,楼开照黛,尽容生老柔乡。
一抹愁烟,三分梦雨,频来好处凄凉。
何许最难忘。
向扫眉才子,诉与何妨。
生怕添愁,只言陈事莫思量。

是谁分付成双,记深盟浅诺,弄玉羊。
退粉翎寒,倾心叶重,曾教费尽端详。
待谱就新妆。
怕不堪持赠,翠佩明珰。
真贴谁传,为伊临个十三行。
金缕曲 和闺怨。严荪友邹黎眉并客燕台,即以寄之 清 · 顾贞观
 押铣韵
无语湘帘卷。
肯输他、画梁双宿,封侯悔遣。
红雨立残清露滑,绣雀一帮泥泫。
早馁就、吴宫八茧。
悄向护花铃索下,听黄鹂、骂彻春阴浅。
容易得,远山展。

游踪似托韶华显。
斗轻狂、谢娘絮薄,沈郎扁。
何处芳丛争挟弹,横过新丰鸡犬。
趁买笑、乡愁告免。
不记临行针线密,绿杨丝、系马青衫典。
休乞句,带重剪。
摸鱼儿 芍药,简荪友 清 · 顾贞观
 押词韵第十六部
几多情、春归莫诉。
下阶亲剪红药。
短檠孤影愁相对,教伴绮窗斟酌。
花睡着。
护一点、檀心不受东风谑。
明朝梳掠。
看镜里芳姿,阿谁较胜,传语问青雀

琼肌削,似比柔枝更弱。
半开仍锁银錀。
绛绡曾挹经年泪,和露封来灼灼。
休忘却。
休忘却、年时茅屋空山约。
从教零落。
待粉蕊全删,宝华同证,此意尽商略。
离亭燕 前题改本 清 · 顾贞观
 押词韵第十八部
烟水晚来空阔。
望处白鸥飞没。
折戟沉沙磨不尽,中有小乔香骨。
谁唤起凌波,欲语亭亭似活。

钓罢绿蓑慵脱。
叶底画桡轻拨。
粗服乱头相对处,绝称淡妆浓抹
俗累此全遗,翻恐为伊消渴。
按:【原注】地近杨湖,署月香甚,其旁为扫荡营,盖元明间水战处也。荪友往来湖上,因号藕荡渔人
严荪友澹人江村草堂图二首 其一 清 · 张英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文端集卷二十五
漠漠烟汀接短篱,打鱼船系绿杨枝。
有人草阁青镫里,卧听江湖月上时。
严荪友澹人江村草堂图二首 其二 清 · 张英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文端集卷二十五
自是才人寄托遥,等閒画出便萧萧。
待予小艇来相访,记取溪边略彴桥。
升平嘉宴同群臣赋诗用柏梁体 清 · 玄烨
 押阳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五
朕于宣政听览之馀,讲贯经义。历观史册,于《书》见“元首”、“股肱”,“赓飏”、“喜起”之盛,于《诗》见《鹿鸣》、《天保》诸篇,未尝不慕古之君臣一德一心,相悦若斯之隆也。今际海内宴安,兵革偃息,首春令序,九陌镫煇,丰穰有徵,吾民咸乐。思与诸臣欣时式燕,爰于乾清宫广集簪裾,肆筵授几。斯时也,蟾光鳖炬,焜耀堂廉,彩树琼葩,杂罗樽俎。许笑言之勿禁,宽仪法而不纠。次登文陛,渥以金罍,咸俾有三爵油油之色焉。《易》曰:“上下交而志同。”《传》曰:“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则今日之兕觥旨酒,岂徒以饮食燕乐云尔哉?顾瞻诸臣,或位居谐弼,或职任卿尹,或典文翰,或司献纳,宜共成篇什,以绍《雅》、《颂》之音。朕发端首倡,效柏梁体班聊递赓,用昭升平盛事,冀垂不朽云。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丽日和风被万方(御制)
卿云烂熳弥紫阊内阁大学士臣勒德洪
一堂喜起歌明良内阁大学士明珠
止戈化洽民物昌内阁大学士李霨
蓼萧燕誉圣恩长内阁大学士冯溥
天心昭格时雨旸吏部尚书黄机
丰亨有兆祝千箱户部尚书梁清标
礼乐文章仰圣皇礼部尚书吴正治
庙谟指授靖八荒兵部尚书宋德宜
春回丹诏罢桁杨刑部尚书魏象枢
河清海晏工部尚书朱之弼
百度胥饬纲纪张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文
千官济济盈岩廊吏部左侍郎张士甄
天工无旷勤赞襄吏部右侍郎杨永宁
有年歌协臣所望户部左侍郎李天馥
共期红朽答殊常户部右侍郎李仙根
转漕亿万充天仓户部仓场侍郎马汝骥
邦礼叨赞惭趋跄礼部左侍郎臣杨正中)
职司寅清佐垂裳礼部右侍郎富鸿基
天河洗甲通蛮乡兵部左侍郎焦毓瑞
皇威四畅咸来王兵部右侍郎臣陈一炳)
祗承钦恤和气翔刑部左侍郎杜臻
刑措不用民寿康刑部右侍郎叶方蔼
八材庀化师殳斨工部左侍郎臣赵璟)
右平左墄开明堂工部右侍郎金鼐
仰窥神策驱天狼内阁学士李光地
膏以大泽人胥庆内阁学士张玉书
帝庸作歌追虞唐翰林院掌院学士陈廷敬
身依云汉赓天章翰林院学士张英
恪秉训厉敦羔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文运
奉宣仁风之巡抚江宁右副都御史余国柱
九阍詄荡瞻龙光通政使司通政使王盛唐)
斗杓高掩贯索芒大理寺卿张云翼
图列养正亲羹墙詹事府詹事沈荃
黄钟大镛谐祯祥太常寺卿崔澄
郊衢击壤欢丰穰顺天府府尹熊一潇
大官珍膳罗酒浆光禄寺卿臣马世济)
调闲六御腾康庄太仆寺卿臣张可前
忝预风纪凛清霜都察院佥都御史张吉午)
出入玉佩声锵锵通政使司左通政崔官
纳言惟允尚职详通政使司右通政吴琠
褒忠励节感赐觞通政使司右通政陈汝器
圜扉阒寂春草芳大理寺少卿荣国祚)
拜手好生颂大理寺少卿徐旭龄
前星令望钦颙卬詹事府少詹事王泽宏
终始念典用斯臧詹事府少詹事崔蔚林
言模行范煇缥缃翰林院侍读学士蒋宏道
猗欤至德日就将翰林院侍读学士胡简敬
叨尘侍从恩莫量翰林院侍读学士朱之佐
靖共夙夜无怠遑翰林院侍讲学士严我斯
梧桐生矣于高冈翰林院侍讲学士孙在丰
䌷书东观翰墨香翰林院侍讲学士卢琦
三德六行为士坊国子监祭酒王士祯
宫官备位滋悚惶右春坊右庶子祖文谟
六经义叶如笙簧翰林院侍讲臣朱典)
奎文焕若森琳琅翰林院侍读臣王封溁)
朝朝橐笔侍御翰林院侍讲董讷
纪载圣治金匮翰林院侍讲王鸿绪
频年宣室虚对翰林院侍讲高士奇
宸篇掞藻烛昊苍翰林院侍讲郭棻
承华毓德成圭璋左春坊左谕德陈论
青宫琪树栖鸾凰右春坊右谕德朱世熙
金舆导从骖云骧司经局洗马臣田喜□)
罘罳流影耀璧珰通政使司左参议赵士麟
仁波溟渤同濊汪通政使司左参议臣赵之鼎)
鸾旂乘春零露瀼通政使司右参议张鹏
爰赓天保矢勿忘通政使司右参议臣郑重)
八表同轨来梯航大理寺寺丞臣徐诰武)
云门磬管声喤喤右春坊右中允臣吴鸣珂)
泰交天阙开春阳左春坊左中允李录予
惟睿作圣金玉相右春坊右中允臣郑开极)
珥笔何幸日月傍左春坊左赞善徐乾学
瑞逾宝鼎兼芝房左春坊左赞善臣郑之谌)
尧樽夜醉星低昂右春坊右赞善臣沈上墉)
在廷悦豫和宫商右春坊右赞善王尹方
滥典乐正董上庠国子监司业刘芳哲
治登三五休声飏翰林院修撰归允肃
睿谟典诰同洋洋翰林院编修王顼龄
记神圣功臣职当翰林院编修曹禾
琅函瑶版书焜煌翰林院检讨潘耒
石渠高议芟秕糠翰林院检讨严绳孙
日侍清禁研铅黄翰林院编修臣杜讷)
愿言直节谨自防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
帝心勤民重农桑户科掌印给事中王曰温
具举细目恢宏纲礼科掌印给事中李迥
诞敷文德四国匡兵科掌印给事中刘沛先)
嘉禾既殖锄莠稂刑科掌印给事中姚缔虞
屈轶朱草纷两厢(掌河南道御史唐朝彝)
封章问夜检皂囊(掌江南道御史任玥
拟将劲操坚苍筤(掌浙江道御史李见龙
朝无阙事联班行(掌山西道御史郭维藩
千门燎火宵未央(掌山东道御史臣孙必振)
升平高宴迈柏梁(掌陜西道御史卫执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