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锡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上疏请选交州刺史 孙吴 · 薛综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
赵佗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
汉武帝吕嘉,开九郡,设交趾刺史以镇监之。
山川长远,习俗不齐。
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
椎结徒跣,贯头左衽。
长吏之设,虽有若无。
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交阯任延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
为设媒官,始知聘娶;
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由此已降,四百馀年,颇有似类。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交阯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
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面目耳。
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
县官羁糜,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辨,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
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
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
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以为发。
及臣所见,南海黄盖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簿,仍见驱逐。
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
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
交阯太守士变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
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
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
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
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
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
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祸福尤甚。
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
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
如但中人,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
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吴志·薛综传》。吕岱交州召出,惧继者非其人,上疏。)
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721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序曰。正其身。君子所以慎德。敏于行。吉人所以寡辞。或道之。或处之。是亦正命。命之将行。利有攸往。则行不家至而人劝。言不面命而事济。不为迹而实以阜蕃。不沽名而声以遹骏。夫如是者。存乎其人。故河南少尹窦公。盖有之矣。公讳某。扶风平陵人。自后魏大将军侍中永富公至烈考瀛州刺史刑部尚书莘国公六叶矣。皆增华卿族。见重公朝。四国于藩。四方于宣。龙旂承祀。六辔耳耳。公所谓盛德必祀。承子之始大。积善馀庆。是哀伯之有后。故生则灵知。长而纯固。既白而受采。亦黄以通中。天假不器之性。人服自然之理。而况于文雅缘饰。志业孔修。引伸足以长人。动用足以利物。既学从政。其归易。形有方殊。道以一贯。人致一意而巳。我乃万目尽张。故其始也。以明经上第。授彭州参军事。询谋郡将。器异甚厚。所遇森然。其言固矣。如山之为。始于覆篑。如江之导。终以方舟。于是累迁至于辥王友赞善大夫燕王筑馆以待士。汉储立苑以招宾。当其推择。莫匪贤俊。议者惟允。而公在焉。然由韫椟隋和。十城空其价。蜷跼骥騄。千里未之骋。及其用也。再入尚书郎。遂为洛阳三台雅望。一时精选。旧章资以弥纶。利器呈于盘错。出宰百里。实推三河。其赋政则必反于其身。亦既诚信被之于物。是为惠怀。故虽二州馀弊。憸巧而难理。五郡尤剧。权倾而多奸。莫不可使由之。令自求之。善处中于下韝。能合契于游刃。至于釐举风俗之谬。裁正人伦之经。务劝衣食之原。调均徭赋之事。本为巳任。无间人言。故视事踰四年。通而不倦。遗德在百姓。久而益彰。非夫明允宣和。优柔博约。自我之不忒。为人之攸暨。亦曷由臻兹。厥有洛阳所谓贤令者。则周纡王涣孔翊祝良。公实续之。谁其似之。属天子建中都。营新邑。资尔亚尹。伊其董司。朝选其人。公首斯举。以故稍迁河中少尹。且有后命。废府而复迁河南焉。以公之归。从人之望。官则改次。政无易方。以佐理王都。以表则天下。而年不克祚。位不光宠。遇暴疾而卒。悲夫。是岁有唐开元之九年。春秋五十有六。公以孝友为体。一变而迪忠信。以明恕为用。再变而致循良。故所行无择。所事无巧。有恒其德。终且温温。不伐其功。昭然赫赫。所以遗爱固结。必在何武之去。称诵斯深。惟恐子产之死。巳而神道欺而不福。物情丧其所赖。人之不幸。今也云亡。及丧之西归。则人吏致哀。道路相属。得人心如此。其旨可知。冬十一月。葬于北原。后之人或者将游于斯。叹于斯。彼其与归。我乃不朽矣。其子八人。长曰某。次曰某。家有太邱之德。里以高阳之名。夙构闵凶。能哀伤以殆灭。匪革其道。惧功伐之不传。俾予为文。以叙孝子之志。铭曰。
绵绵瓜瓞
少康遗烈。
灵则长兮。
莫莫葛藟。
王孙承祀。
世其昌兮。
而我实续。
如金如玉。
锡光兮。
亚尹之德。
柔嘉维则。
扬令闻兮。
别驾之功。
邦国不空。
氓胥咏兮。
不竞不絿。
不刚不柔。
以成政兮。
德之攸好。
神之所劳。
实降祥兮。
有美有度。
曷不允祚。
今则亡兮。
我著名节。
俾无泯灭。
惠无疆兮。
加上英宗皇帝徽号册文元丰六年十一月 北宋 · 蔡确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四二(第二册第一六三二页)
孝子嗣皇帝顼谨再拜稽首言曰:臣闻古之盛王,有功有德,施于四海,燕及后昆,追美之称,非一而止。
若商之先,以除虐造邦,其号为「汤」;
而本其业盛道崇,则曰「烈祖」、曰「高后」。
若周之先,以受命改制,其谥为「文」;
而言其治安钦和,则曰「宁王」、曰「穆考」。
皇矣累圣,循厥古宪,奉先徽册,至于再三,典礼虽殊,其揆一也。
肆及寡昧,获承其统,永怀罔极,敢忘斯义。
恭惟英宗宪文肃武孝皇帝道配天地,德协祖宗。
生而神灵,赫然显著。
赤光照室,应炎运之兴;
黄龙蠖略,符真人之出。
粤在潜邸,有倬令问。
以生知之上性,天锡之大智,而进德以修业,缉熙于光明。
仁宗皇帝顾諟三灵之心,将托九鼎之重。
劳谦虔巩,爰至历年。
蔽志先定而莫之移,眷命有开而不可避。
及夫执大象,建皇极,圣作而万物睹,身修而天下服。
内则钦孝于东朝,外则敦睦于九族。
圜丘禋帝,则协气廓乎积晦;
大饎享亲,则至诚见于思成
昧爽丕显,惟怀永图。
绍庭上下,克笃前烈。
当斯时也,收主威,奋刚断,饬法度,信命令,赏不私近,罚不异远。
举偏补弊而事无遗虑,循名责实而人靡遁情。
懋迩臣以先务,而开昭旷之原;
戒庶工以载采,而惩茍简之习。
宗室广学而亲贤盛,兵农一籍而戎备修。
进循良,斥贪暴;
察冤滞,禁奇邪;
辟污莱,劝耕稼;
赈贫乏,恤茕独。
政事之纯粹,仁恩之深厚,此有生相与鼓舞,六合所颂歌者也。
至于妙道渊度,则畴足以窥仿佛而望末光。
其出如云,黄帝之圣也;
其运如神,放勋之智也;
其德嶷嶷,高辛之化也;
其明斤斤,姬武之略也。
是故制大典而后世无以议,决大政而异说不能摇。
熙大业而四方训之,子孙保之。
荒忽不羁之俗罔不来威,生植蚊蛲之类罔不遂字。
向明而治,曾未再闰,巍巍荡荡,如此其盛也!
若夫清閒之燕,访纳无射;
澹泊之乐,艺文是玩。
百金之费,不加馆囿;
属车之尘,不及游田。
杜外戚之横恩,而正以礼法;
裁王姬之浮用,而迪以肃雍。
兹其前史所称,以为帝王之高躅者已,在我英考之道,犹江汉之一勺、山岳之一篑也。
今夫纲纪文章,向于大备。
非冲人克新厥政,惟我英考之诒谋,日月所照,神民协和;
非冲人克有敉功,惟我英考之馀泽,光灵如前,謦欬莫闻。
严明堂之宗祀,奉嘉鬯以踧踖;
考原庙之新宫,瞻玉衣而横涕。
载惟崇报之典,尚惧讲求之阙。
德高于假乐,声继乎猗那。
而金匮所藏,玉板所刻,殆于称谓,未究昭融。
询之师虞,稽之故事,乃以负扆之日既尝膺受,与夫垂世之美可得而形容者,于以增鸿名,章伟绩,迈振古,摅无穷。
庶几乎慰中外之望,以致孝思之万一。
谨遣大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清源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七百户臣蔡确,奉玉册玉宝,加上徽号曰英宗体乾膺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
伏惟清明在天,鉴观于下。
享时茂典,于赫骏声。
流祉锡光永绥厥后。
谨言。
太守 北宋 · 崔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八
比祗行役,远造巨藩,获仰觌于下风,俾俯酬于素志。
过蒙延劳,备极谦冲。
方结怨于旌麾,已曲烦于煘感。
情文具腆,惭佩逾深。
伏惟某官浑厚而疏通,高明而敬谨。
久践更于要地,聊偃息于大邦。
听中和之诗,尝窃窥于政迹;
锡光大之宠,行峻陟于禁途。
某暂息驱驰,方遥披览,冀布宣之馀暇,缓寝餗以惟和
瞻颂逾深,悃诚罔既。
代谢赐玉带表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忠惠集》卷五
锡光华之垂带,荣耀荐绅;
使佩服于广庭,恩踰故实。
迫承威命,不获愚衷,外畏僭差,中虞陨越中谢。)
窃以铄王师于荒裔,肇自圣神;
穷汉使于河源,尽还疆土。
遏彼旌旃之指,举无旬日之淹,皆禀睿谋,克成远略。
而臣发踪指示,滥陪帷幄之筹;
饮至策勋,具膺仪物之贶。
粲然宝玉,贲以身章。
虽云车服之在廷,本于稽古;
实惧匹夫之怀璧,敢以越乡!
解衣之恩,实怀致寇之惧。
恭惟皇帝陛下念功惟笃,懋赏不违,宁捐车服之荣,以起臣邻之志。
用光于众,有焕其躯。
敢不仰体上心,力熙帝载?
比介圭作宝之锡,虽曰殊私;
怀赤芾不称之讥,祗为忧惧。
谢寿皇赐生日金并香茶表(二)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鄮峰真隐漫录》卷一八
桑榆晚景,方惭厚禄之久糜;
弧矢生朝,又拜兼金之大赉
宝薰剩馥,奇茗芳滋。
一朝并集于私庭,百感皆形于中曲中谢。)
伏念臣嵚崎可笑,款启寡闻。
顷持黄卷之圣贤,滥缀青宫之僚寀。
微言启发,屡幸沃心;
妙语褒嘉,今犹在耳。
辅成初政,备竭寸诚。
巍巍圣治之独隆,謇謇孤忠之自慰。
曲蒙轸记,愈益兴悲。
每丁生育之晨,必霈丰浓之泽。
轺车即路,宝货盈庭。
沉麝溢奁,鎗旗出焙。
萃煌煌之珍贶,为岁岁之常规。
何以堪之,不敢辞也!
兹盖伏遇至尊寿皇圣帝陛下储神清穆,玩志希夷。
知臣下之勤劳,不忘眷遇;
念年龄之衰迈,乃锡光华。
族属预荣,搢绅仰羡。
臣敢不钦承至意,益励微衷?
事君能致其身,已愧鲁论之语;
归美以报其上,唯歌《天保》之诗。
徐侍郎明州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鄮峰真隐漫录》卷二四
禁籞真儒,西离帝阙;
奎躔景曜,东照鄞州
湖海增辉,士民胥庆。
恭惟某官德符时望,论右朝评。
蚤膺简注之隆,屡锡光华之任。
七闽榷利,巅崖均两腋之清风;
二浙平反,蔽芾足万家之美荫。
声飞众口,眷厚一时。
遂跻中禁之华途,总相南丘之大祀。
嘉哉启沃,方亲玉座之尊;
宠以藩宣,遽拜虎符之寄。
四明洞天之仙窟,实句章孝子之故乡。
正赖风流,式期康济
伫拥芝泥之检,仍归玉笋之班。
某忝受一廛,将依大冶
望尘而瞻马首,阻诣前途;
戢翼以附龙鳞,行符素望。
其为欣幸,罔罄敷宣。
策问 其二十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四、《艾轩先生文集》卷三
问:毛玠典选,至有乘柴车过府寺者;
杨绾在相位,至有彻园林、损驺驭、减声乐者。
岂以激浊扬清为铨衡之职,进贤退不肖为宰相之事?
予夺见于此,而好恶形于彼,此其所以歆羡嗟叹,不约而自合也。
以一时人物而为当世轩轾,此犹可言也。
伯夷之所以自处者,其于天下之毁誉有所不顾。
是以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西山一介之人而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名公巨人,与夫世之所谓有道者,其视天下犹如反手。
况所谓康衢之间,尺一之诏,其荡涤鼓舞,又当如何哉?
明天子以慈俭为宝,而不敢自暇自逸。
十行细札,其为郡国而下者,盖无虚月也。
且谓文王之时,在位者有羔羊、素丝之节,此不待矫揉之方,不由劝沮之术,今何修而得此也?
在渊衷所为默识,则又何患道德风俗之不如古也!
虽然,犹有可言者。
汉之文帝衣弋绨,履革舄,视百金为中人十家之产,未尝辄轻用之。
文帝自律,不能使斯民回心而向道者,以俗吏尚多故也。
文帝之世,惟河南吴公以治状为天下第一,其他则无闻焉耳。
若夫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杂然见称于宣帝之时
杜诗、任延锡光第五伦、宋均之徒,在建武永平之际,其亦籍甚者也。
夫以文帝爱民如赤子,而一时循良,终不闻如是辈出,又何耶?
是以其身先之乎?
其在责实之政不可后乎?
通于当世之务者,幸道其所以然。
设蕃致语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五、《盘洲文集》卷六六
伏以栖陆隐沙,牣八蛮之奇宝;
接舻连舳,起万估之去程。
秩此长筵,视诸故事。
恭惟经略权尊牙纛,望偃簪绅。
宋璟卢钧之清,掩任延锡光之绩。
德惟善政,除下碇之苛征;
利涉大川,无揭竿之多桨。
提舶素丝厉节,紫橐储材。
领重寄于輶轩,司殊方之杂贿。
交海中之舶,通远客之越乡;
校都内之钱,藉良筹而富国。
是日也,阳月未尽,阴云不生,严风至而北户寒,骇浪伏而南溟晏。
昔焉阅货之宴,私彼珠玑;
今及束装之时,宠之樽俎。
晞阳之恩既洽,藏市之愿可知。
卉服氎衣,已睢盱而就列;
夷歌胡伎,盖兰阇以同欢王导扬州宾客数百,并加沾接,唯胡人未洽。因过其前,弹指云:「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环丰颊之敷腴,肆𨠑颜而茗艼。
所谓乌浒狼䐠之外,何独龙涎象齿之珍。
发千里万里之行,倍三之五之之息。
帆开遥岛,归期细数于朱明;
裍载众香,异物兼赍于黑暗。
某等缀名顐侣,效艺崇阶,仰对牙居,辄哦韵颂。
舻人指日欲开樯,洽此需云宠远商。
奇物试求师子国,去帆稳过大蛇洋。
银杯更尽金杯饮,黑暗仍兼白暗将。
方伯使华清彻底,不闻私有橐中装。
周必大进封开国伯食邑三百户淳熙六年十月 南宋 · 郑丙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三、周益国文忠公年谱
敕:朕蒐太室之仪,举明禋之典。
将事之夕,尚烟云之蔽亏;
降福自天,俄月星而明溉。
乃眷侍臣之列,助予毖祀之修。
宜均馂惠之施,载锡光华之宠。
大中大夫、试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兼太子詹事、兼侍读、兼修国史管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周必大,道全德粹,才周气宏。
夙夜在公,咸仰仪刑之懿;
谋猷告后,备殚启沃之忠。
方翼而小心,汝皆济济而敬事。
含商吐角以达和豫,焫萧燎膋而升苾芬。
神游宴娭,景贶昭答。
清明鬯矣,庆熙事之备成;
福履绥之,岂朕躬之专飨。
载稽彝典,并涣恩荣。
进陟执圭,申陪食赋。
昭事上帝,朕永怀寅畏之诚;
精白一心,尔尚罄交修之效。
可特授依前大中大夫、试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兼太子詹事、兼侍读、兼修国史进封管城县开国伯,加食邑三百户
明堂飨太祖皇帝册文淳熙十五年九月八日辛丑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六、《中兴礼书续编》卷八
伏以我祖造邦,克肖天德
受天眷命,笃庆锡光
爰兹菲躬,系接统绪。
丕务纂述,遹申钦崇。
三岁精禋,礼莫敢阙。
亲祠重屋,报贶祈年。
祗循旧章,陟配帝后。
尚绥厥德,惠以灵长。
南平江守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八、《西山文集》卷二八
南平故汉巴渝地,至唐犹以獠名。
我朝元丰中,声教远浃,始即其地置军焉。
百三四十年间,浸以道德,薰以诗书,斌斌焉与东西州等矣。
绍定四年冬,予友江叔文往为之守,将行,请曰:「南平地杂民夷,有赤子龙蛇之异,扰而驯之,政未易也,将何以教我」?
予惟叔文之先象州,以吏治名当世。
叔文以世学踵世科,尝令靖之永平,即倅靖,廉白清简,人便安之。
以其治靖者治南平,直易易尔,顾弗自足,而求助于予。
正子好善之心,孟氏所谓「优于天下」者也,推以治人,何乡弗可,独南平乎哉!
然尝窃叹古之为政者变戎而华,今之为吏者驱民而狄。
昔者箕子八条之化,孔子九夷之居,皆圣人事,吾不敢以律后世。
锡光任延,汉守将尔,于交阯能兴其礼义之俗,于九真能迪以父子之性,是不曰变戎而华乎?
今之饕虐吏罗布郡县,细者为虻为蚋,以噆人之肤;
大者为猰㺄、为凿齿,以血人之颅,以牣其家,以封其孥,于是民始蒿然丧其乐生之志,而甘自弃于盗贼之徒矣。
是不曰驱民而狄乎?
故为政者厚视其人,虽戎而华可也;
以薄视其人,则虽民而狄弗难矣。
循其本而思之,为吏者不自狄其身,然后能不狄其民。
盖黩货而忘义者,狄也;
喜杀而偭仁者,狄也。
以中国之士大夫为天子之命吏,而其所为无异于狄,亦何怪其民之狄哉?
予方疾当世之吏阱吾民于狄,故因君之请而一吐之。
傥以为然,则愿风示属县之为吏者,使皆懋于仁而声于义,不亦可乎!
叔文曰:然。
遂书以赠。
南平军朝请江君埙墓志铭端平二年十一月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三
宝庆初元,予以言事迁靖,建士江叔文永平宰,叔文从吾友真希元游最久,闻见熏蒸,貌肃而气和,孳孳然惟讲学是崇,不耻问于予。
逮予还蜀之明年,起家帅东川,而叔文亦守南平,壤地相错。
闻其绥御夷汉,一境清晏,益信希元不苟求友也。
予方遣人问无恙,忽以讣告,予惊悼失声,为经理其丧輤以归。
明年,其孤燧等以汀州李侯华所状言行,走介乞铭于行都。
呜呼!
饕吏脧民丰己,天或寿之,如吾叔文之乘一鄣,廉而静,明而不苛,则速夺之,是可悲也已!
叔文讳埙,世家建宁崇安县
曾祖灏,朝散大夫知南康军
祖臬,迪功郎藤州岑令,累承议郎
父寿,累赠朝请郎
安人梁氏。
朝请君尝以馀财创义庄,辟塾延师,聚族教养,叔文肄业其间,绝出流辈。
游庠序,踔厉有声。
两举于乡,一举于太学
嘉定元年希元博士校礼部试,得其文,视知贡举倪尚书思,嘉其有忧世志。
擢第,授迪功郎福州古田东尉
县有海寇出没,帅守叔文检视战舰,道与贼遇,密授弓卒,擒其黠者,馀党悉遁。
任满,关升从政郎,调武冈军司法参军
郡守问以绥御之要,对曰「吏廉则边安」,再三奇之,命摄佥书判官事。
有淫祠号刬平王,丞祝凭附,至用人于庙,叔文请焚祠毁像,籍巫祝之资以犒军。
文林郎,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司检法官,平反死狱,执宪明允
刑狱使者公洪、刑部尚书徐公应龙竞举之,通直郎永平县事。
以上登极恩,转奉议郎赐绯衣银鱼。
县故徭地,其俗有如甲杀乙则乙家执丙以偿,而书于牍以识其事,盖洞徭无所赴诉,而籍丙之词以声甲之罪,其事曰准𢶡,其牍曰木契。
甲虽不得免,丙则冤矣。
叔文彊以王法,因告部刺史宪其禁。
永平当满,予惜其去,请于京湖制置使,辟差通判本州。
吏民习其教,而予又得与之处者二年。
差知南平军,过家首问政于希元希元为序谂之,大略谓:「叔文之先象州以吏治名当世,叔文以世学踵世科,推所以治靖之廉白清简者而治南平,斯可矣。
锡光任延,汉守将耳,于交趾能兴其礼义之俗,于九真能迪以父子之性,是变戎而华也。
今之吏细者为虻为蜹以噆人之肤,大者为䝟貐为凿齿以血人之颅,以牣其家,以封其孥,于是民始群然丧其乐生之志,而自弃于盗贼之徒矣。
是驱民而狄也。
以中国之士大夫为天子之命吏,而其所为亡异于狄,亦何怪其民之狄哉」!
叔文闻其说,既躬蹈之,又以风属城之为吏者。
公尝条五事以闻上,极陈边障空乏,不宜视内郡科调,而于支移之虚名论建尤悉。
大抵如军装布帛取之成都不以时至,而梁山军衣䌷、忠州博马盐、给赏、恭涪诸郡袍袄之类,皆不报期会,惟大宁监岁计盐租可救目前之急,然视旧才十之一,惟有径令输总领所而对折南平当输之钱,亦可乎!
自馀所陈,皆居郡日熟察民隐,可为永利者。
蜀帅上其政最,将以叔文开州,未及报可,疾不可为矣,实绍定六年八月二十有六日,享年六十有五。
娶张氏,封宜人
子男六人:燧,宝庆二年进士,为从事郎、汀州军事判官
锳,受公遗泽补将仕郎
镕,绍定五年进士
鉌,贡于乡;
錝、锜,未仕。
女三人。
诸孤卜以端平二年十有一月甲子,奉丧窆于建阳县西台山之原。
呜呼!
以身发财,以财发身,反覆之间,而仁不仁。
自贪竞成俗,驱龙蛇以贼吾民。
如吾叔文,以清白足以信乎属境,行乎殊邻。
叔文所谓吏廉则边安者,服之终其身。
是心昭昭,吾知江氏之世有人也。
是为铭。
高宗皇帝舞剑赋御书赞 南宋 · 岳珂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九
右,高宗武文皇帝御书赐先臣飞唐乔泽裴将军舞剑赋。按文粹,赋在第四卷中。臣家藏天笔盈笈,大概皆兵事节度,臣固尝具之甲子奏篇。惟是书以游戏翰墨,涣锡光宠,故弗及载,有御书玺及己未小玺,以殿于篇。臣既系宝章,复伸蠡测,辄陈赞,式著宸心。赞曰:
维中兴,焯人文。
燀皇灵,即清燕。
垂翰墨,光日星。
怒蛙市骏骨
期混并,写古作。
示休宠,作豪英。
臣有剑,淬三河
包两京,舞绝世。
抉浮云,开太清。
帝有训,誓臣节。
式钦承,谁掣肘。
起奋袖,愤裂缨。
干将,在宝匣,长悲鸣。
后百年,血郅支,锷尚腥。
刻斯赞,表帝心,传龙庭。
荆阃谢宣赐腊药表庚戌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三、《可斋杂藁》卷三
采薇守卫,当北尺之寒时;
尚药匪颁,被内廷之温旨。
对扬陨越,捧戴凌兢。
伏念臣质令且孤,品难共二。
水浅土薄,嗟一方之病未苏;
岁晚风高,正六尺之躯当护。
敢期睿眷,特轸支离。
珍剂实奁,俾禦折绵之候;
绿绨赐玺,顿回挟纩之和。
锡光华,夙痎蠲愈。
兹盖恭遇皇帝陛下跻民仁寿,保治平康
理国犹身,视郡下痒疴而若切;
以恩抚士,念三军皲瘃以不忘。
肆覃露湛之仁,庸勉雪霏之役。
臣敢不服之无斁,庶其有瘳!
愿毕凋年,不敢体肤之爱;
力扶疆證,庶消腠理之忧。
周国公主下嫁礼成贺皇后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七、《佩韦斋文集》卷一三
德正伦,夙迪《关雎》之化;
王姬下嫁,式歌唐棣之华。
筑馆惟新,宜家有庆。
恭惟殿下躬持节俭,德著和平。
坤顺承乎天,爱备隆于母道;
巽索谓之女,礼庸饬于妇仪。
喜溢慈怀,吉谐嘉耦。
锡光顺之册,迨其吉兮;
含章之妆,何彼襛矣。
臣滥膺郡寄,欣际邦荣。
紫鞚有行,百两翼轩星之送;
绛河流彩,六珈增娣月之辉。
赵头陀 明 · 沈周
 押词韵第十一部
山住忘入年,众虑摄一定。
气味渐木石,久久同心性。
面瘠疑饥成,肌泽匪浣净。
覆发短及耳,胡槎黑纷劲。
迩来访人寰,迹若无尘境。
半跏就长冲,目瞪神亦凝。
过旅诘何脩,百语罔有应。
中露诧莫偃,尚见雪霜更。
动偶不知动,静至不觉静。
譬观镜中影,出入何害镜。
施食信酒肉,大啜蔑羡剩。
投货略不顾,千金等破甑。
谓仙人莫究,云佛谁敢證。
块然天地间,造化莫命令。
杨宫詹屠太宰论事劄子 明 · 沈周
古谏无专职,士庶获胥通。
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
卿相曷其然,出纳代天工。
宫詹此札子,责善太宰公。
辞严气则直,读之声沨沨。
韩论及欧书,异代而合踪。
既可扶国是,抑竭朋友忠。
百年无此言,友道从而隆。
朝廷罚台给,株连班直空。
宰公乞摄旷,奏上何匆匆。
略弗涉救援,于是涉迎逢。
急彼故缓此,意外有牢笼。
人情鄙兹疏,诋讪纷詾詾。
台为风纪御,给本丝纶总。
朝廷托耳目,立法由祖宗。
官小系则大,责重望乃崇。
愆忒以之律,邪佞以之攻。
从则如水流,不从如水壅。
士气要在养,养则其气充。
折沮失謇谔,使之抱喑聋。
天王本圣明,宰公实股肱。
信之如蓍龟,可以定吉凶。
慷慨能行义,岂曰无优容。
难解者彭王,喜怒注宸衷。
程罪终见释,钺幸终弗庸。
公议皎如日,晓及三尺童。
岂宰顾不谅,而弗及童蒙。
朝廷行是罚,名以惩不供。
因摄以寓援,何不鉴触龙
乞浆得酒,求鱼庶离鸿。
言患不至此,何患听弗聪。
所惜在谏垣,两挫一岁中。
岁来其娓娓,履霜怆凌冻。
不可视朝廷,长有拒谏风。
凤鸟吝不鸣,若鸣致时雍
匪为群谏地,自树弼亮功。
其日举传奉,逮谏适相同。
奏名四十员,珂马耀长冲
胥靡共趋走,俛默不敢颙。
观者谓不祥,道议起如蜂。
其责将谁归,未可谢匪躬。
当悯时不平,亦可悲人穷。
不鸣岂瓦鸡,不应岂木钟
岂待七年发,救焚必征彸。
但恐缓不及,激切有缄封。
令人思三原,当此热心胸。
陈乞惟恐后,剀切期必从。
皎皎歌白驹,一往无留踪。
江湖渺吾忧,其言不可终。
附:次韵诗屠滽
予于弘治丙辰间承乏天曹夏四月十有三日科道官奉旨俱下锦衣卫狱予闻之召四司询科道得罪之由皆曰不知且言诸衙门所进民情封事既得旨例捧到科交收今既下狱无人收领各官既不得领出于外又不可留宿于内闻先朝亦尝有科道官下狱时请命中书等官摄其事予未暇答铨司具其事呈堂时日已至申乃急为转达遂得俞旨是夕台部封事方得人收纳次日予乡姻宫詹杨公致书于予大意言科道官下狱閤下即当抗疏请贷如何差官代其事予以不知科道官得罪之由难便请贷及台部封事无人领收事不可缓之故答之次日蚤予乡友掌科吕公下顾问予曰杨公昨有书与閤下否予曰有因诵彼此书中大意吕公曰杨公亦以此书送六科科中人皆疑之予笑而不答后与杨公往还如旧者经十馀稔未尝言及此事至今年秋予朝退还邸第忽有客以先生石田名守阯别号碧川今升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名献今任顺天府诗集与犬子径者予偶抽一册目之遂见五言古风一首题曰读杨宫詹屠太宰论事劄惊曰异哉读毕不觉大笑因次韵一章名曰解嘲云
宦游久京国,学通尤未通。见恶必远避,见善常加恭。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此劄实差谬,何谓声沨沨。到处任播扬,有类衡与纵。碧川居论思,如何不纳忠。致书戒老夫,友道皆云隆。追思昔年事,大明丽长空。喜复出,万几任匆匆。纳谏真如流,明良喜相逢。荆榛委篱落,芝术收药笼。万姓乐熙皞,四方无鞠詾。今上初出閤,庶事元老总。九卿集东阁,讲官索儒宗。先求语言正,更论德学崇。人各荐一二,不称交相攻。老夫荐两杨(一即碧川一乃今元老石斋先生),碧川川流壅。为语带乡音,不及问学充。因之又复荐,元老耳若聋。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碧川已备知,岂肯心怀凶。同乡又相亲,度量廓有容。维时科道官,有事忤宸衷。一朝下缧绁,难便责保庸(天官入统五日保庸安有功也)。颠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台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日暮无人收,厥职谁与供。越例送台部,又恐触衮龙。天曹借中书,摄事犹宾鸿。此举实旧规,碧川岂不聪。书来既善道,如何报科中。彼若击巨石,我犹履薄冻。今复寄吴下,大伤君子风。碧川岂为此,姻旧情雍雍。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已功。抑恐入铨者,邪正有不同。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冲。当时吕都谏,气节侪何颙。亦尝论此辈,怀毒犹荓蜂。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躬。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莫道此言虚,应若丰山钟。云衢漫委蛇,何必好征彸。马周三十贵,屡受汉室封。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
右此和篇盖都宪屠老先生之所示喻者冲和沛博之文裕达含宏之度弗愠不知弗迁所怒蔼然使人知长者之德如此也林野迂腐老昩时宜初目杨宫詹之劄子将谓其笃于友谊相资成善能警薄返漓于今之世又谬恃三百篇之旨有惩有劝形于里巷而无责于是莽无顾忌循其辞而贯穿以韵然其间凿枘龃龉而有得彼失此之讥愚何容度嗟夫侮嫂氏之毁挝妇翁之诬古犹不免都宪固自谅之矣但于潞公之所分谤梁公之所为容焉者不能无愧耳敬跋简后庸识其迹之始末云
题丛石亭(本六首。而及己卯撤去其板。故因逸其二。) 其二 明 · 金净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冲庵先生集卷之三
千古高皋丛石胜,登临寥落九秋怀。
斗魁铲彩堕沧海,月宫借斧削丹崖
巨溟欲泛危峦去,顽骨长冲激浪排。
蓬岛笙箫空淡伫,夕阳搔首寄天涯。
西地锦 明 · 陆采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六十种曲 明珠记 第二十九出
外上:志气长冲碧汉。今朝陷入深渊。
思家恋旧愁千万。凋尽素发衰颜。